上海市龍茗中學2022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上海市龍茗中學2022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上海市龍茗中學2022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上海市龍茗中學2022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上海市龍茗中學2022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龍茗中學2022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歷史從來不是在溫情脈脈的人道牧歌聲中進展,相反,它經常要無情地踐踏著千萬具尸體而前行。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這一整個歷史時期的光輝和驕傲。所以繼原始的神話、英雄之后的,便是這種對自己氏族、祖先和當代的這種種野蠻吞并戰(zhàn)爭的歌頌和夸揚。殷周青銅器也大多為此而制作,它們作為祭祀的“禮器”,多半供獻給祖先或銘記自己武力征伐的勝利。而兇怪恐怖的饕餮形象,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護的神衹。它對異氏族、部落是威懼恐嚇的符號:對本氏族、部落則又具有保護的神力。這種雙重性的宗教觀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異獰厲的形象之中。在今天是如此之野蠻,在當時則有其歷史的合理性。也正因如此,古代諸氏族的野蠻的神話傳說,殘暴的戰(zhàn)爭故事和藝術作品,包括荷馬的史詩、非洲的面具盡管非常粗野,甚至獰厲可怖,卻仍然保持著巨大的美學魅力。中國的青銅饕餮也是這樣。在那看來獰厲可畏的威嚇神秘中,積淀著一股深沉的歷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與這種無可阻擋的巨大歷史力量相結合,才成為崇高的美。人在這里確乎毫無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這種神秘化的動物變形,它威嚇、吞食、壓制、踐踏著人的身心。但當時社會必須通過這種種血與火的兇殘、野蠻、恐怖、威力來開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進。這個動輒殺戮千百俘虜、奴隸的歷史年代早成過去,但代表、體現這個時代精神的青銅藝術之所以至今為我們所欣賞、贊嘆不絕,不正在于它們體現了這種超人的歷史力量才構成了青銅藝術的獰厲的美的本質?這如同給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臘悲劇所渲染的命運感,由于體現著某種歷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為美的藝術一樣。超人的歷史力量與原始宗教神秘觀念的結合,也使青銅藝術散發(fā)著一種嚴重的命運氣氛,加重了它的神秘獰厲風格。同時,由于早期宗法制與原始社會畢竟不可分割,這種種兇狠殘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著某種真實的稚氣。從而使這種毫不掩飾的神秘獰厲,反而蕩漾出一種不可復現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氣派的美麗。特別是今天看來,這一特色更為明白。饕餮紋飾也是如此。它們仍有某種原始的、天真的、拙樸的美。所以,遠不是任何猙獰神秘都能成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張牙舞爪的各類人、神造型或動物形象,盡管如何夸耀威嚇恐懼,卻徒然只顯其空虛可笑而已。它們沒有青銅藝術這種歷史必然的命運力量和人類早期的童年氣質。社會愈發(fā)展、文明愈進步,也才愈能欣賞和評價這種崇高獰厲的美。在宗法制時期,它們并非審美觀賞對象,而是誠惶誠恐頂禮供獻的宗教禮器;在封建時代,也有因為害怕這種獰厲形象而銷毀它們的史實。恰恰只有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宗教觀念已經淡薄,殘酷兇狠已成陳跡的文明社會里,體現出遠古歷史前進的力量和命運的藝術,才能為人們所理解、欣賞和喜愛,才能成為真正的審美對象。(節(jié)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1.下面關于饕餮形象在青銅器中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古人大多借助饕餮形象來炫耀暴力和武功,對自己氏族、祖先和當代的種種野蠻吞并戰(zhàn)爭進行歌頌和夸揚。B.古人為了借獰厲可畏的神秘力量來威嚇、壓制、踐踏異氏族和部落,便創(chuàng)造出代表威懼恐嚇的饕餮等獰厲形象。C.饕餮形象既有積淀著歷史力量的崇高的美,又有某種原始的、天真的、拙樸的美,被不同時期的人們欣賞、喜愛。D.饕餐形象蘊涵某種宗教神秘力量,是原始崇拜的具有保護意義的神祗的化身,具有雙重性的宗教觀念、情感和想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青銅器大多是作為祭祀的禮器,多半供獻給祖先或銘記自己武力征伐的勝利,它的產生和古代戰(zhàn)爭密切相關。B.饕餮形象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對異氏族、部落是恐嚇的符號:另一方面是保護的神衹,對本氏族、部落具有保護的神力。C.中國的青銅饕餐具有巨大的美學魅力,這些粗野甚至獰厲可怖的事物,在當時有其歷史的合理性,積淀著遠古歷史前進的力量。D.饕餮紋飾的崇高之美體現在,它不僅代表一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也是人類祖先自身光榮與驕傲形象的化身。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A.青銅藝術和希臘悲劇雖然都給人以恐怖效果,但是同時體現著某種歷史必然性和力量,都賦予人們美的感受。B.由于受早期宗法制的直接影響,饕餮形象有著某種原始、天真、拙樸的美,體現出一種不可企及的童年氣派。C.后世的猙獰形象沒有了青銅藝術這種歷史必然的命運力量和人類早期的童年氣質,顯得空虛可笑,缺乏美感。D.只有在現代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宗教觀念已經淡薄,人們才能真正理解、欣賞、喜愛饕餮之美。參考答案:1.C

2.D

3.B【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本題中,C項,“被不同時期的人們欣賞、喜愛”錯誤,擴大了范圍,饕餮形象在遠古時代并不能被人們欣賞、喜愛,它的美學價值和意義在文明社會中才得以體現。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和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本題D項,“是人類祖先自身光榮與驕傲形象的化身”錯誤,曲解文意,第一段中人在這里確乎毫無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這種神秘化的動物變形,它威嚇、吞食、壓制、踐踏著人的身心。表明饕餮與人類形象無關。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本題B項,“由于受早期宗法制的直接影響”錯誤,表達絕對化,強加因果,饕餐原始質樸的美是原始社會的特征,與宗法制有關系,卻不一定有直接關聯。故選B?!军c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

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一度盛興于民間,深得人們喜愛,用以抒情詠懷。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當時的民間詩歌集《詩經》中的許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證,如《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這說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時期,便是一件在民間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

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三千首,還有大量關于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

關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既然傳為先古圣賢所作,古琴理所當然地成為發(fā)揚先賢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蘊含著特殊的意義。例如,古琴的形狀以前寬后狹為標準,其實是象征尊卑的意涵?!讹L俗通》中記載了:“琴長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闭f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時五行,到后來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則是有君臣之恩的意義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別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閏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則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謂“焚香操琴”,對琴樂藝術的欣賞,講究的是一種“凈”與“靜”的體現。古琴音樂之所以能夠給予人們一種曲調高古的意境,這是因為古人對于彈琴的時機、心情、儀容以及氣氛,甚至在對象的選擇上,都是非常講究的。有所謂“六忌、七不彈”之說?!傲伞笔侵复蠛⒋笫?、大風、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種天氣氣候,“七不彈”則是指:聞喪者、奏樂時、事冗時、不凈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種情況,都不是彈琴的好時機。

古時,琴、棋、書、畫并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而在棋術、書法、繪畫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視為圣人治理國事的圭臬,君子修身養(yǎng)性的憑借,所以只要是違反了圣人與君子的風范,一律不準彈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記載:“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笨梢姽徘儆钟薪挂耙钥镎诵牡奶N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國樂器,古琴更能體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展現出君子修身養(yǎng)性的精神境界。

1.下列有關“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先秦時期,古琴除了作為雅樂出現在許多重大神圣的場合外,還被人們用來抒情詠懷,在民間流行,深受人們歡迎。

B.古時,琴、棋、書、畫并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作為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古琴早在孔子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國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關于誰最早制造了古琴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許多說法也僅是傳說而已。

D.作為發(fā)揚先賢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們賦予許多特殊的含義,如其十二徽分別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中國,古琴是遺存最為豐富的一種樂器。不僅有許多古琴精品傳世,還有大量的琴譜、琴曲被保留了下來。

B.古人對彈琴的各種條件及彈琴對象的選擇十分講究,這也是古琴音樂能讓人感受到曲調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因此,比其他中國器物更能體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

D.古琴被認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蘊含,是圣人治理國事的準則,它的地位是棋術、書法、繪畫所不能比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中有許多詩歌內容涉及古琴,可見,在春秋時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經是一件受到人們歡迎的樂器。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它與棋術、書法、繪畫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參考答案:1.(3分)B(原文第一段說“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

2.(3分)C(原文為“比起其他中國樂器,古琴更能體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

3.(3分)B(“三種音色分別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風俗通》中有記載”于文無據)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羲闪窒壬?921年9月29日生于甘肅。根據《青春集》及《松林回憶錄》記載,其父16歲就中了秀才,接著進隴南書院深造,科舉制度廢除后回鄉(xiāng)教書?;粝壬?2歲以前是在父親教誨下苦讀、苦學的?!耙蝗ザ?,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边@是幼時父親教給他的第一首詩?!耙皇自姲褟囊坏绞臄底智擅畹亟M織在詩句中,有景有情,好認易記,平仄也合律?!痹谟啄甑幕羲闪挚磥恚@不止有趣,甚至神奇。讀書是他當時最大的樂趣。父親先教霍松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主要是認字;然后循序漸進,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幼學故事瓊林》《詩經》《子史精華》《古文觀止》《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白香詞譜》等。他六七歲學作詩作文,懂得了漢語的平仄,也會對對子,作詩從五古、七古、雜言體開始,然后到律詩,逐漸成熟。十二歲以后進入全縣最好的學校新陽小學四年級上學,接受現代教育。對于童年時代的背誦,霍先生后來說,這樣的確有好處:第一,養(yǎng)成了背書的習慣,也積累了背書的經驗;第二,童年背誦的東西當時雖然不懂或不大懂,但在以后的學習中重復出現,或遇到有關聯的問題,就逐漸懂了。第三,那些經過反復背誦、后來逐漸弄懂了的東西,涉及文史哲等許多方面,這就在不知不覺之中給他培育了廣泛的學習興趣?;粝壬W畢業(yè),通過全縣會考,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省立天水中學。讀初中時,他廣泛閱讀文學經典,既有“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還有古典詩詞曲及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著作,能借就借,不能借就買。在此期間,他還給《隴南日報》投稿,散文、新詩、舊體詩,大多數被采用?;粝壬杨I到的稿費,統(tǒng)統(tǒng)用來買書。由于家境清寒,交不起學生食堂的伙食費,他只能從離校80里外的家中背來米面、木柴,自己燒飯吃?;粝壬f:“我讀初中時,父親給我一本講治學方法的書,叫《先正讀書訣》,其中有這么幾點: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二是既要精讀,又要博覽。精讀的書要能背誦,博覽的書也要記住大意或要點。為了幫助記憶,必須寫讀書札記;三是讀書、閱世、作文相輔而行。這幾點,我都是認真做了的?!?945年7月,霍松林赴蘭州參加高考,以第一名考入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南京淪陷前夕,中央大學西遷重慶,抗戰(zhàn)勝利后遷回南京。他在重慶學習一年、南京學習三年,都因成績優(yōu)異而享受公費待遇。據霍先生回憶,當時胡小石講《楚辭》,汪辟疆講唐宋詩,陳匪石講唐宋詞,盧冀野講元曲,呂叔湘講歐洲文藝思潮,伍俶儻講《文心雕龍》,朱東潤講中國文學史,羅根澤講中國文學批評史。在大師級教授的熏陶下,他在文學的海洋中恣意暢游,對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版本學、??睂W、詩學、詞學、曲學以及文學理論批評史等刻苦鉆研,而且逐漸“由博返約”,形成了研究中國詩史或中國詩歌理論批評史的想法。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錢仲聯先生評價霍先生這段學習時說:“時胡小石、盧冀野、羅根澤各以一專雄長盤敦,松林俱承其教而受其益。于詩尤得髓于汪方湖,于詞則傳法乳陳匪石?!痹诖似陂g,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才華橫溢,也得到于右任先生的獎掖和幫助。相關鏈接:讀中學時,霍先生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用于正課學習的時間并不多,大量時間都用于課外閱讀和寫作。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這時霍先生正是十五六歲的青年,面對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他激情難抑,熱血沸騰,和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宣傳抗日,并寫了不少頗具戰(zhàn)斗力的詩歌和散文。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小時候,霍松林先生在父親教誨下讀書,他的父親曾是秀才,創(chuàng)作了一首包含數字的詩教他,讓霍松林感到神奇。B.霍松林先生讀初中時,就廣泛閱讀中外文學經典,并且給報刊投稿,發(fā)表了散文、新詩等不同體裁的作品。C.霍松林先生就讀于省立天水中學期間,把掙來的稿費都用于買書,自己燒飯吃;這可見他的好學、勤儉。D.霍松林大學時期受到諸多大師級教授的熏陶,刻苦鉆研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諸多學科,獲益頗多。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兩項是A.霍松林童年時代讀了《三字經》《論語》等大量著作,這為他后來在中學、大學的繼續(xù)學習、深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霍松林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省立天水中學,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大學,隨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大學四年,他成績優(yōu)異。C.大學期間,霍松林先生師從胡小石、羅根澤等名家,也獲得了于右任先生的幫助,因而學習成績突出,才華橫溢。D.中學生時代的霍松林不僅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而且關心國家大事,他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E.文中直接或間接引述有關霍松林先生讀書求學經歷的回憶,這樣寫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9.簡要概括霍松林先生學生時代讀書的態(tài)度與方法。參考答案:7.A

8.AE

9.(1)態(tài)度:①要培養(yǎng)興趣;②要持之以恒;③要勤奮刻苦。(2)方法:①精讀與博覽相結合;②要知行結合;③要有背誦積累。7.試題分析:A項,“創(chuàng)作了一首包含數字的詩”錯,此詩不是霍松林的父親創(chuàng)作的,原文只說“這是幼時父親教給他的第一首詩”。這道題綜合性比較強,既涉及到了對傳主經歷的篩選,也涉及到了對傳主品質的探究。解答這類體的方法是:解讀標題,找出傳主,聯系現實思考傳主的人生及經歷;認真品讀重要段落,把握傳主精神品質,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評價;將選項與原文對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8.試題分析:B項,“隨中央大學西遷重慶”錯,由原文可知,中央大學在南京淪陷前夕就已遷入重慶。C項,強加因果關系,成績突出主要是內因起作用,而“師從胡小石、羅根澤等名家,也獲得了于右任先生的幫助”都是外因。D項,“他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與材料不符,由原文可知,霍松林“大量時間都用于課外閱讀和寫作”。9.試題分析:本題解答時需要通讀全文,找到介紹霍松林先生學生時代的段落,逐段篩選出霍松林先生讀書的態(tài)度和方法,組織答案。能體現學習態(tài)度的信息有“讀書是他當時最大的樂趣”“培育了廣泛的學習興趣”“交不起學生食堂的伙食費,他只能從離校80里外的家中背來米面、木柴,自己燒飯吃”“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等;屬于學習方法的信息有“養(yǎng)成了背書的習慣,也積累了背書的經驗”,“廣泛閱讀文學經典”,“既要精讀,又要博覽”“讀書、閱世、作文相輔而行”等。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課內文言文,完成2-5題。樂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其父,為縣吏,得罪于令,收將殺之?;帜晔?,常俯伏寺門,晝夜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珠L好經學,事博士焦永。永為河東太守,恢隨之官,閉廬精誦,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篤志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誅,故人莫敢往,恢獨奔喪行服。歸,復為功曹,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同郡楊政數眾毀恢,后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xiāng)里歸之。辟司空牟融府,會蜀郡太守第五倫代融為司空,恢以與倫同郡,不肯留,薦潁川杜安而退。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后征拜議郎。會車騎將軍竇憲出征匈奴,恢數上書諫爭,朝廷稱其忠。入為尚書仆射。是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與竇憲厚善,縱舍自由?;舟雷嗾{、阜,并及司隸校尉。諸所刺舉,無所回避,貴戚惡之。憲弟夏陽侯瑰欲往候恢,恢謝不與通。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諫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嘆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諫曰:“臣聞百王之失,皆由權移于下。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極不測。方今之宜,上以義自割,下以謙自引?!睍嗖皇 r竇太后臨朝,和帝未親萬機,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炙祜嬎幩馈5茏涌\絰挽者數百人,庶眾痛傷之。后竇氏誅,帝始親事,恢門生何融等上書陳恢忠節(jié),除子己為郎中。(《后漢書?樂恢傳》)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

矜:憐憫B(tài).諸公多其行,連辟之

多:稱贊C.選舉不阿,請托無所容

容:接受D.以示天下之私

私:偏愛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諸弟子皆以通關被系,恢皦不污于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B.恢以意不得行,乃稱疾乞骸骨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C.竇憲因是風厲州郡迫脅

善戰(zhàn)者因勢而利導之D.憲兄弟放縱,而忿其不附己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樂恢為人至孝。父親因得罪了縣令而被關押,年幼的樂恢晝夜痛哭不已,他的行為感動了縣令,最后父親得以釋放。B.老師焦永“以事被考”后,樂恢“不污于法”,拒絕為他托關系找門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殺,他“獨奔喪行服”:這與他的性格有關。C.蜀郡太守第五倫與樂恢是同郡故人,所以當第五倫取代牟融為司空時,樂恢在推薦了杜安之后,堅決請退,表現了他為人正直的一面。D.河南尹、洛陽令與權貴竇憲相互勾結,為非作歹。樂恢不畏權貴,上書彈劾竇憲兄弟,因竇太后的庇護,勸諫不但沒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①同郡楊政數眾毀恢,后舉政子為孝廉,由是鄉(xiāng)里歸之。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參考答案:2、D(私:個人的)3、C(因:介詞,“趁機”/“根據”。A、以:介詞,表原因。B乃:連詞,于是。D、而:連詞,并且)4、C(“故人”無根據)5、①同郡的楊政多次當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xiāng)里的人都歸附他。②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災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已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參考譯文:

樂恢字伯奇,京城長陵人。他的父親是縣里的小吏,得罪了縣令,(縣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殺死。樂恢當時十一歲,常常伏在官署門前晝夜不停地放聲大哭。縣令聽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親。長大后,樂恢喜好經學,跟隨博士焦永學習。焦永做了河東太守,樂恢跟隨他到了官府,(他)閉門精心誦讀,不與(外界)人物交往。后來,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為替焦永疏通關系被拘禁。樂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為有名的儒生。后來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殺,朋友中沒有誰敢前往奔喪,只有樂恢為他服喪?;貋砗螅肿隽斯Σ?,推選、舉薦從不偏袒,別人的請求、托付也從來沒有接受。同郡的楊政多次當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xiāng)里的人都歸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趕上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做司空,樂恢因為與第五倫是同鄉(xiāng),(樂恢)不肯留下來,在舉薦了潁川杜安之后辭去官職。許多人都稱贊他的行為,接連幾次征辟他,他都沒有答應。后來征召他做了議郎。正趕上車騎將軍竇憲要出征匈奴,樂恢多次上書諫爭,朝廷稱道他的忠心。入朝為尚書仆射。這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和竇憲關系密切,放縱家人胡作非為。樂恢彈劾王調、李阜以及司史校尉。眾多指責、薦舉(的事實),令(他們)無法回答,無從逃避,顯貴的外戚們非常厭惡他。竇憲的弟弟夏陽候竇瑰想要問候樂恢,樂恢謝絕了他,不與他交往。竇憲兄弟兩個行為放縱,并且憤恨樂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勸諫樂恢說:“古人有用保全自身來躲避災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樂恢慨嘆地說:“我怎么能夠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書勸諫說:“我聽說眾多帝王的過失,都是由于權利下移造成的。國舅們不應該干預王室的事情,以此顯示天下是個人的天下。政治有了過失,如果不加補救,其結果不可預測。當今應該做的,帝王應以大義為重,斷絕這種聯系,國舅應以謙遜為主自我反思?!鄙蠒鴽]有取得效果。此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沒有親政,樂恢因為主張沒有能夠施行,于是稱病回鄉(xiāng)。竇憲趁此機會迅速而又嚴厲地告知各州郡對樂恢進行逼迫、威脅。樂恢最后飲藥而死。(死后,)穿喪服哀喪的弟子有幾百人,廣大百姓非常悲痛。后來,竇氏被誅殺,和帝即位,樂恢的門生何融等上書陳述樂恢的忠心、氣節(jié),(和帝)賜與樂恢的兒子樂己為郎中。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父慶緒,永明中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請。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蔽孔娌坏靡?,從之。父梁州之資,家財千萬,散與宗族。漆器題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遠近。料得父時假貰②文疏,謂族子紘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帙,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為辭。為始安王遙光撫軍刑獄,兼記室。遙光好棋,數召慰祖對戲。慰祖輒辭拙,非朔望不見也。建武中,詔舉士,從兄慧景舉慰祖及平原劉孝標并碩學。帝欲試以百里,慰祖辭不就。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于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精悉,一座稱服之。朓嘆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蔽孔尜u宅須四十五萬,買者云:“寧有減不?”答曰:“誠宜韓伯休①,何容二價?”買者又曰:“君但賣四十六萬,一萬見與?!蔽孔嬖唬骸柏M是我心乎?”少與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貴,常來候之,而慰祖不往也。與丹陽丞劉沨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內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為四十卷,半成。臨卒,與從弟緯書云:“常欲更注遷、固二史,采《史》、《漢》所漏二百余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逗a分尽妨嘉粗芟?,可寫數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劉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業(yè)也?!庇至钜怨子H土,不須磚,勿設靈座?!咀ⅰ竣夙n伯休,東漢人士,因賣藥三十多年從不接受還價而為世人所知。②貰shì:借貸。12.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政當不進肴羞耳

羞:美味的食品B.料得父時假貰文疏

料:估量,揣測C.而酬據精悉

悉:詳盡,詳細D.《海岱志》良未周悉

良:的確,確實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何容二價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B.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

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C.以存大意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而慰祖不往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1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為人孝順。他的父親曾擔任粱州刺史、奉朝請。父親去世后他堅持不吃鹽,在母親的勸說下他改變了這種做法。B.崔慰祖家境殷實富裕,為人仗義疏財。他的父親在梁州有很多財產,崔慰祖都分給了自己的族人,甚至將他人的租借字據全都燒掉了。C.崔慰祖有才華,不善言辭卻能服眾。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的朋友曾經向崔慰祖詢問有關地理方面的問題,他的回答有理有據,令人折服。D.崔慰祖在歷史方面頗有研究,卻著述未竟。他想對司馬遷和班固的歷史著作再作注釋,因病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1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與丹陽丞劉沨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內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16.把文中劃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謂族子紘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2)遙光好棋,數召慰祖對戲。慰祖輒辭拙,非朔望不見也。參考答案:12.B13.B14.A15.與丹陽丞劉沨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內/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16.(1)(崔慰祖)對族侄崔纮說:“那些人有了錢,自然會將借去的歸還我;他們如果沒有,我說什么呢?”(2)蕭遙光喜歡下棋,多次召來對弈。崔慰祖總是推辭說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來拜見。12.【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久麕燑c睛】文言虛詞的題答題技巧:翻譯這個文言虛詞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1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文言虛詞題,一般要結合具體語境,去判定某一虛詞的具體用法和意義。B項,者,二者均為“……的人”。所以選B?!究键c定位】【名師點睛】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A項“他的父親曾擔任梁州刺史、奉朝請”,應為“他的父親曾擔任梁州刺史”,擔任奉朝請的是崔慰祖。張冠李戴。所以選A?!究键c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久麕燑c睛】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選項A就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15.【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久麕燑c睛】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逐步縮小范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借和語境(上下文)的關系,作出相應調整,然后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做斷句題的具體思路是:第一步,通讀文段,整體把握文段的內容大意及主題;第二步,找出標志性的詞語,如名詞、動詞、句首句末虛詞、有特殊用法的詞語等;第三步,先易后難,逐步斷句(先斷有把握的部分,后斷吃不準的部分);第四步,誦讀全文,詳加驗證。語段斷好后,再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語感,根據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結合文段意思,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拔孔?、慰祖、城、沨、老母等名詞可用作主語或賓語,而且“曰”后一定要斷開。1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見,指自己(學過的文章里,有《陳情表》的“慈父見背”,平時生活中有“見諒”),吾何言哉?是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第二句中,數,屢次;對戲,對弈;拙,下得不好;朔望,初一、十五;見,拜見?!究键c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干,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性、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jié)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并或反義合并或反義并列為構詞特征。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系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又要聯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譯文崔慰祖,字悅宗,是清河郡東武城人。父親崔慶緒,永明年間擔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脫去布衣做官擔任奉朝請。父親亡故后他不再吃鹽,母親說:“你既沒有兄弟,也沒有子女。遇大喪不滅孝的本性,只是不應進食美味佳肴罷了,怎能斷絕吃鹽呢?我現在也不吃鹽了?!贝尬孔娌坏靡讯爮牧四赣H的勸告。崔慰祖的父親在梁州的資產家財有千萬,他都散發(fā)給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寫上“日”字,這種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遠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親有關的租借文書憑證,對族侄崔纮說:“那些人有了錢,自然會將借去的歸還我;他們如果沒有,我說什么呢?”于是便將人們的租借字據全都燒掉。崔慰祖愛好學習,收藏書籍達到萬卷。鄰居中有愛學習的青年都相隨著來向他借書,每天借書達到幾十卷,崔慰祖都親自取出給他們,從來沒有推托過。崔慰祖擔任始安王蕭遙光的撫軍刑獄,兼記室。蕭遙光喜歡下棋,多次召崔慰祖來對弈。崔慰祖總是推辭說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來拜見。建武年間,詔令各地舉薦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薦崔慰祖和平原郡劉孝標同為飽學之士。齊明帝想讓他管理一個方圓百里的小地方,以測試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辭不就職。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賓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詢問十幾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語言不華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據具體而且精準,滿座賓客都稱贊而且心服口服。謝朓贊嘆說:“假如班固、司馬遷再生,也不能超過他?!贝尬孔娉鲑u自己的住宅,要價四十五萬,買的人說:“能否減點價?”崔慰祖說:“確實不同于韓伯休,怎么容許有兩種價格?”買的人又說:“你只管標價四十六萬,一萬錢是送給你的?!贝尬孔嬲f:“這難道是我的心愿嗎?”崔慰祖年輕時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顯貴了,常來問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陽縣丞劉沨一向要好,蕭遙光占據東府造反時,崔慰祖正在城內。在城池還沒有被攻下的一天,劉沨對崔慰祖說:“你家中有老母親,應當趕快出城去?!庇谑敲亻T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記載了從太公時起到西晉時止的人物,寫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臨死時,寫信給堂弟崔緯說:“常想再注釋司馬遷、班固兩人的歷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記》、《漢書》遺漏未載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櫥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寫出來,以保存它的大意?!逗a分尽反_實不夠完善詳細,你可抄寫幾本,交給護軍各位從事每人一本,也給朋友任防、徐寅、劉洋、裴揆等,讓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業(yè)?!庇謬诟雷尮撞闹苯涌拷S土,不必用磚砌,不要擺設靈位。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奇:以……為奇B.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雅聞:高雅聽說C.衡常思圖身之事

圖:圖謀,謀劃D.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雖為節(jié)選,但仍然頗為完整地介紹了張衡一生的主要經歷、科技方面的歷史性貢獻以及文學成就、政治表現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質。B.張衡創(chuàng)造的候風地動儀是用精銅鑄成的,直徑有八尺,由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形狀像個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龜、鳥、獸的圖形裝飾。C.順帝曾經詢問張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們害怕他說自己的壞話,個個緊張,都給他遞眼色,張衡便沒對皇帝說實話。D.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還有很多豪門大戶和他一道胡作非為,張衡一到任就威風凜凜,整頓法制。暗中探知奸黨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來。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參考答案:6.B

7.D

8.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于是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把握??忌鷳堰x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B項,“雅聞”,常常聽說,一向聽說?!把拧?,副詞,一向,常常,平素。故本題選B項。【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jié)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D項,錯在“張衡一到任就威風凜凜”。張衡到任不是威風凜凜,而是治理嚴厲。故本題選D項。【8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本句的關鍵點:“善”:“擅長”;“屬文”:“寫文章”;“觀太學”:“(在)太學學習”;“貫”:“貫通”?!军c睛】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五是有些虛詞表示各種語氣的,需要譯出。參考譯文: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于是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驕傲自大。(他)平時舉止從容,態(tài)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征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guī)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文章的組織、布局、命意、修辭,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奇特出眾,屢次征召他,他也不去應召。張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后來遷升為太史令。于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陰陽之學(包括天文、氣象、歷法諸種學問),精辟地研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作渾天儀,著成《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漢)順帝初年,(張衡)又兩次轉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職。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總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后,過了五年,又回到這里。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8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樣子像個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著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fā)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fā)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fā)生地震的消息。地震發(fā)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實際發(fā)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樣的儀器。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發(fā)動了,可是洛陽并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責怪它這次沒有應驗。幾天后,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qū)發(fā)生地震,大家這才都嘆服地動儀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fā)生的方位。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力向下轉移,張衡于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后來被升為侍中,皇帝讓他進皇宮,在皇帝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意見?;实墼浵驈埡鈫柶鹛煜氯怂春薜氖钦l。宦官害怕張衡說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于是沒對皇帝說實話。但那些宦黨終究害怕張衡成為禍患,于是一起詆毀他。張衡常常思謀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福禍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看清,于是寫了《思玄賦》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思。(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戶,豪門大戶他們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上任之后治理嚴厲,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政事處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六十二歲,于永和四年去世。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仿照下面文中畫線句子,在橫線上續(xù)寫兩句話。(4分)現如今,“個性”早已成為新新人類的宣言。其實,個性不是奇裝異服,不是夸夸其談。我們能否這樣理解:個性就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那忠貞愛國的熱切與無望;

;

。當個性化為一種精神、一份力量,當個性成為一種氣質、一種風度時,你能不快樂地接受并享有嗎?參考答案:(4分)示例:個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那蔑視權貴的不羈與灑脫;個性就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那蹈死不顧的英勇與豪邁。

略8.在下面這段文字的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要求:語意連貫,合乎邏輯。(4分)

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①

我們只注重經濟數量的增長,而忽視質量的改善,對自然資源盲目開發(fā),②

竭澤而漁,勢必給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破壞,從而斷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景。③推進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是確保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目標將難以實現。參考答案:1倘若(如果)2甚至3因此4否則

略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梁實秋在他的《清華八年》一文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園里談不到什么景致,不過非常整潔,綠草如蔭,校舍十分簡樸,但是______。工字廳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參天,廳后匾額上的“水木清華”四字確是______。又有長聯一副,頗為精彩: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我在這個地方不知(

)。西園榛莽未除,一片蘆蒿,登高西望,圓明園的斷垣殘石歷歷可見,俯仰蒼茫,別饒野趣。土山的背后,緩緩地流動著一條小河,兩岸微風拂柳,又是一方勝境。這一帶景色宜人,是同學們常來讀書游憩而______的去處……

清華園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______,招致莘莘學子的欽羨,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陽,書聲與清風相應和,度過終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讀書時光。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一干二凈

當之無愧

依依不舍

如雷貫耳B.一塵不染

無可厚非

依依不舍

振聾發(fā)聵C.一干二凈

無可厚非

流連忘返

振聾發(fā)聵D.一塵不染

當之無愧

流連忘返

如雷貫耳18.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消耗了不知多少黃昏B.不知消磨了多少黃昏C.不知多少黃昏消耗了D.黃昏不知消磨了多少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在書聲與清風里,度過終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讀書時光。B.書聲與清風相迎合,終生度過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讀書時光。C.書聲與清風相應和,度過一段終生都值得回味的讀書時光。D.在書聲與清風里,終生度過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讀書時光。參考答案:17.D

18.B

19.C【17題詳解】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本題中,“一干二凈”,形容一點也不剩?!耙粔m不染”,泛指人品純潔,絲毫沒有沾染壞習氣。也指環(huán)境非常清潔。第一處,形容校舍的清潔,應用“一塵不染”。“當之無愧”,完全當得起,沒有可慚愧的地方?!盁o可厚非”,表示沒有可過分責難的。意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第二處,從前面所描寫的環(huán)境來看,“廳后匾額上的‘水木清華’四字”應是完全當得起,應使用“當之無愧”?!耙酪啦簧帷保稳莺芰魬?、十分舍不得?!傲鬟B忘返”,比喻喜歡、迷醉某種事物而不愿或忘記離開。常形容對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戀。第三處,從“這一帶景色宜人”可知,句中應是說同學們喜歡而不愿意離開這一地方,應使用“流連忘返”。“如雷貫耳”,形容人的名聲大。也形容聲音巨大?!罢衩@發(fā)聵”用來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第四處,應是說清華園中的荷花池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而名聲很大,應使用“如雷貫耳”。故選D項。【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從文中抽出一句話讓考生進行選擇,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容的照應。本題中,從語境來看,“我在這個地方不知……”,應是說自己在這里度過很多時光,主語是“我”,D項,主語變成“黃昏”,句子就變成“我在這個地方不知黃昏不知消磨了多少”,顯然語序不當;A、C兩項,“消耗黃昏”搭配不當,“消耗”指(精神、力量、東西等)因使用或受損失而漸漸減少。故選B項。【19題詳解】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AD兩項都屬于語序不當,“終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讀書時光”“終生度過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讀書時光”應為“一段終生都值得回味的讀書時光”;B項,“迎合”用詞錯誤,“應和”指逢迎,猜測或揣度別人的心意以便順從或投合,此處應是說“書聲與清風相應和”,且“終生度過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讀書時光”的語序不當。故選C項?!军c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象。此題屬于語言表達連貫的語句復位題,既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也考查選用句式的能力。語句復位題指根據所提供的語境,選擇與語境最相符、與上下文銜接最連貫的一句話。語句復位題一般是定位選句,大多采用選擇題的形式。做好語句復位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話題是否統(tǒng)一。要注意陳述主體、陳述內容、敘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連。要關注形成句群或復句的各分句之間存在的順承、因果、假設、并列等關系,做到思路清晰,層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邏輯關系,如因果、條件、并列、遞進、總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輕重、難易、表里等的思維順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協(xié)調。要注意畫面、情調、風格的和諧統(tǒng)一?;蜿幊疗鄾?,或歡樂熱烈,或簡潔明快,或隱晦曲折等,文段中所體現的情感意蘊,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統(tǒng)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結構、關聯詞的搭配等,所選的句子要和語段信息前后照應,表意上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音節(jié)是否和諧。要考慮語句前后句子的字數、音節(jié)、句式、平仄等。10.讀表1,請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對表1進行比較分析,并各寫出一條結論。每條不超過45個字。表1

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覆蓋比例(1)縱向:(2)橫向:參考答案:(1)縱向:貧困生補助和免書本費用的覆蓋比例,農村遠高于城市。(或免費午餐的覆蓋比例,農村略高于城市。(2)橫向: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免書本費用的覆蓋比例遠高于免費午餐的貧困生補助比例。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圖文轉換的題目,圖文轉化的題目主要有解析徽標、解說題片、描述圖片、分析統(tǒng)計圖表和漫畫等,此題屬于分析統(tǒng)計圖表的題目,分析統(tǒng)計表注意統(tǒng)計表的名稱,表頭列出的項目,表格中的極值和表現出來的趨勢等。通過表格中的數字和所給的題干要求得到判斷,如此題以城鄉(xiāng)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覆蓋比例為主要體現數據和柱狀圖,同時要注意橫行和縱向上的不同體現。縱向:貧困生補助和免書本費用的覆蓋比例,農村遠高于城市。橫向: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免書本費用的覆蓋比例遠高于免費午餐的貧困生補助比例。六、寫作(60分,共1題)11.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械貌烁?,百事可做。參考答案:怎樣詩意地安居大約是80年代初期,第一次從某篇文章的引文中讀到荷爾德林的一句詩,當時的驚喜勁兒現在想起來還是一種享受。這句詩是:“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边@句詩如同魔力加于我身,使我的想象力騰空飛起,冥冥之中,看到了兩種幻象。一種是人所賴以生存的各種居所,包括洞穴,土、木、磚、石搭建的造型各異的屋宇,簡陋的窗戶上閃動著的光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