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發(fā)展及現代意義曹紹晴內容摘要:中國的傳統(tǒng)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了古時期的萌芽、西周的興盛、春秋戰(zhàn)國的轉化、漢代的政治化、魏晉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時期的極端化直至近代的變革,是在中國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積淀而成的.孝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文化現象,在當代,我們不能對其作簡單的二元對立分析,而要從孝文化的歷史與內涵中重新審視其當代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泊,使其孝的觀念和行為中的合理成分在新時期繼續(xù)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關鍵詞:孝文化,發(fā)展,一分為二,現代影響OnthedevelopmentofChinesetraditionalfilialpietycultureandItsModernSignificanceAbstract:Chinesefilialpietycultureisoflongstanding,broadandprofound,buttreatthetraditionalfilialpietycultureshouldbetreatedasothertraditionalculture,takesitsessence,toitsbadparking,thefilialpietyideaandbehaviorofreasonableelementsinthenewperiodcontinuetoreceive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Keywords:filialpietyculture,development,onedividesintotwo.,moderninfluence引言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至今,孝文化被不斷發(fā)揚光大,弘揚孝道也受到了歷代統(tǒng)治者的重視,被視為治國安邦的基礎,研究傳統(tǒng)孝文化,我們應該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在此基礎上,有目的的加以選擇和利用,努力使傳統(tǒng)孝文化在新時期充分發(fā)揮作用,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一,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發(fā)展史(一)先秦:孝道的形成與確立中國的孝道早在先秦時期已經形成,《詩經》中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這說明孝是乞求平安而進行的一種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動。殷商時期,殷人把祖先視為喜怒無常、令人懼怕的鬼神,他們對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種宗教意義上的祈求,并沒有更多的倫理內涵。西周時期,孝觀念除了祭祀祖先這層含義之外,還增添了奉養(yǎng)父母的新意義。肖群忠認為:“孝”當產生或大興于周代,其初始意旨尊祖敬宗,報本返初和生兒育女,延續(xù)生命。至孔子,使孝從其宗教與哲學意義轉為善事父母的倫理道德”。【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在其思想理論中豐富和發(fā)展了孝文化的內涵,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2】的觀點,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確立了“孝”對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孟子則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的觀點,并指出“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太平【4】還進一步強調“事親,事之本也”,認為尊親、事親是人生最大的事情。而且曾子認為:“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佛辱,其下能養(yǎng)。”【5】尊親,不僅是指要尊敬,更有一系列的禮儀規(guī)定,不僅要維護家族的名聲和尊嚴,還有珍愛父母給予的身體。在這個中國的孝文化中,還十分強調順,即順從父母的意愿,從孝的本質上來說,就是服從長者的意志。(二)漢魏隋唐,“以孝治天下”漢魏隋唐時期“以孝治天下”,漢代建立了以孝為核心的社會統(tǒng)治秩序,它把孝作為自己治國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礎。隨著儒家思想體系獨尊地位的確立,孝道成了維護君主權威、穩(wěn)定社會等級秩序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漸走向理論化、系統(tǒng)化。從《孝經》,《禮記》以及“三綱”學說集中體現了孝治理論的風貌?!缎⒔洝钒选靶ⅰ碧Ц叩健爸恋乱馈钡母叨?,主張“以孝治天下”,也成為貫徹兩千年帝制社會的治國綱領。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孝治國”的王朝,并實施了一些舉措,提倡和推行孝道。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它規(guī)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一般情況下,舉孝廉者都能被授與大小不一的官職。在漢代,“孝廉”已作為選拔官員的一項科目,沒有“孝廉”品德者不能為官。除此以外,西漢也把《孝經》列為各級各類學校必修課程,還創(chuàng)立了“舉孝廉”的官吏選拔制度,把遵守、踐行孝道與求爵取祿聯(lián)系起來,這成為孝道社會化過程中最強勁的動力。西晉時期的李密,很早就失去父親,母親再嫁,姓劉的祖母收養(yǎng)了他。年輕時在蜀國當官,蜀國滅亡后,晉武帝征召他為侍陪皇太子讀書的官員,不領命令,武帝派人三番兩次催促他,于是上書《陳情表》,其中“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從他的話語中流露出對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他的話誠懇而且凄涼,深受晉武帝感動。直到劉氏死后,才到京城擔任職務。(三)宋元明清:孝道走向極端化,愚昧化宋元明清時期孝道走向極端化、愚昧化,這時程朱理學成為社會正統(tǒng)思想,認為孝道是與生俱來的,兒子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不可違抗的,對父母無條件順從成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兒子不可不孝”成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進一步淪為強化君主獨裁、父權專制的工具,在實踐上走向極端愚昧化。元代重視孝道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在孝道的宣傳上有所成就。在民間影響巨大、流傳甚廣的《二十四孝》始成于元代?!抖男ⅰ妨鱾鲗ι鐣藗愔刃虻木S護起了重大的良性作用,但也扭曲了人們“孝”的觀念,從而導致了“愚忠”“愚孝”現象的發(fā)生。自元代之后,由于“二十四孝”的廣泛宣揚和提倡,不近人情的愚孝行為,在民間社會也時有發(fā)生。(四)近代:孝道的變革與社會適應近代社會對孝道加以變革,尤其到了晚清明初,西方文化的漸漸侵入,民主、自由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覺性和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從而使孝文化融入時代的內涵。五四時期對孝道的基本態(tài)度是批判,批判主要是適應了當時社會變革的需要,對于反封建和思想解放,發(fā)揮它的歷史啟蒙作。批判的同時,五四時期的思想家們對建立現代新型父子關系提出了關于父子平等、解放子輩、變恩為愛、變權為責等建設性意見,這些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人性解放,男女長幼平等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后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所接受。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系統(tǒng)地清理了“文革”及其以前的“左”的錯誤,實行撥亂反正,繼承和發(fā)展了過去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孔子學說的正確認識。進入了真正科學認識與評價儒學的新時代,對重建新型孝道開始了探索。縱觀傳統(tǒng)孝文化的發(fā)展,“要劃清文化遺產中民主性精華與封建性糟粕的界限”,【6】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傳統(tǒng)孝文化,應該一分為二,對于作為社會倫理的孝道,應加以揚棄,而不是簡單的否定。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孝敬父母,尊君愛國的動人事跡,如:《二十四孝》所選擇的孝子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按朝代分有先秦、漢代、魏晉南北朝、唐、宋等各代人。按人物身份分,有帝王,有賢德之人,有當官的,也有普通老百姓,有至貧孝親者,有危難之際救親者。按年齡分,有老年、中年、少年。按性別分有孝子和孝女??傊抖男ⅰ窞楦魇礁鳂痈黝惾藰淞⒘诵⑿邪駱??!抖男ⅰ匪x的故事情節(jié)都很感人,如親嘗湯藥一則,在漢文帝母親患病的三年中,每日專心侍奉,甚至日不交惟,衣不解帶,每次喂藥,都要親口嘗嘗。常言道:久病無孝子。而漢文帝三年侍奉母親并不懈怠,具有典型的示范意義。戲彩娛親,講述了年過70歲的老菜子為使父母歡心,身著彩衣扮小孩,不穩(wěn)跌倒在地,博取母親一笑,這表明在父母親面前永遠做孝子。吳猛剛8歲,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子叮咬得父親不能入睡,每到夜晚他總是赤身站在父親的床前任憑叮咬卻不驅趕,是為了防止蚊蟲離開自己去咬父親!但是,《二十四孝》中并不是所有的孝事都值得學習,像“臥冰求鯉”、“埋兒奉母”這些是不能提倡的,丁蘭刻木得至誠之心,但在今天看來不免有些可笑,都應予以拋棄,今天我們提倡的孝道應該是文明的,合于情理的,所以我們不能不加以選擇的吸收。因此,從歷史的不斷發(fā)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tǒng)孝文化在促進國家和諧、人際關系和諧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從封建社會一路走來的孝文化,毫無疑問帶著封建的糟粕性,所以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泊。二,傳統(tǒng)孝文化的現代意義作為社會倫理觀的孝道,在社會仍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孝”的觀念和行為中的合理成分,還需要繼承和發(fā)揚。(一),形成以敬老養(yǎng)老的孝道文化核心。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形成了以孝為核心內容的養(yǎng)老傳統(tǒng)。“孝敬事親”,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能養(yǎng)”,即給父母以衣食等物質方面的供養(yǎng)。二是尊敬,《論語·為政》中,孔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所以,對父母的尊敬和奉養(yǎng)是孝的基本內核。三是和顏悅色,在父母面前要經常保持和氣、愉悅的容貌,當子女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這樣不能算作孝?!墩撜Z?為政》中,孔子在回答子夏問孝時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四是“無違”,指事奉父母要不違背禮的規(guī)定,包括“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事之以禮”是以禮為標準的侍奉;即符合禮的事情就做,而不符合禮的行為則不干??鬃舆@句話明確地表明,必須嚴格按照禮的規(guī)定去事奉雙親,安葬雙親,祭祀雙親。這樣,禮就成了行孝必須遵守的基本社會準則。孝以禮為原則,原始儒家的思想從來都不離開禮的規(guī)范和要求。同時,禮的實施要適宜而為,切不可為孝而孝。孝的本質并不是奉養(yǎng),也不是順從,其本質應該是愛和敬;但孝之愛敬的基礎必須是在一定物質條件之上的、符合禮義規(guī)范要求的、適宜的奉養(yǎng)。在行孝過程中,如果父母有過錯,子女們又當如何對待呢?《論語?里仁》中,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就是說,如果父母有過錯,兒女應該委婉勸諫;如果父母不愿聽從,兒女仍然要恭恭敬敬而不觸犯他們,只留在心中憂愁而不怨恨。但是,這種以順為孝的原則,如果不辨別是非,一味順從,則極易流為盲從、掩蓋過錯甚或罪惡,使“孝”蛻變?yōu)椤坝扌ⅰ?。所以應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入選“中原二十四孝賢”的謝延信,他是一個大孝子,用自己的愛心、孝心和責任心全力承擔起照顧亡妻癱瘓在床的父親、喪失勞動能力的母親和呆傻妻弟的責任。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他的肩上,他的頭卻從來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這種孝感天動地,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這種孝道,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fā)達,這種美德什么時候都不能丟。(二),孝道的傳播要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相結合古人將孝道即敬老、愛老、養(yǎng)老列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繼承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敬老養(yǎng)老有固定的場所和機構,學中養(yǎng)老從夏代起就成為一項制度,是先秦養(yǎng)老敬老的一大傳統(tǒng)。養(yǎng)于學,是古代最受仰慕的一種養(yǎng)老方式。學中之老分“國老”和“庶老”兩種,他們在學校的任務是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標就是使敬老養(yǎng)老觀念由家庭推廣到社會,并通過社會教化與社會教育的結合,有效地營造一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鼓勵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孝觀念產生中國家庭養(yǎng)老模式家庭養(yǎng)老是我國普遍認同的養(yǎng)老模式,它賴以存在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tǒng)的孝道觀念。中國一直以儒家思想為主導,長期以來形成了“家庭養(yǎng)老”的傳統(tǒng)模式,贍養(yǎng)老年人已成為國人責無旁貸的責任,“養(yǎng)兒防老”、“父母在,不遠游”、“百行孝為先”等都是孝道倫理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反映。父母養(yǎng)育了子女,子女就必須贍養(yǎng)老年的父母,否則,將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這種以孝文化為傳統(tǒng)的贍養(yǎng)方式,兩千多年來一直由家庭單位直接承擔,早已根深蒂固于國人的思維之中。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fā)展,我國家庭養(yǎng)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趨勢,傳統(tǒng)的孝道觀念也開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宣揚傳統(tǒng)的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促進家庭,社會的和諧,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三,結束語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最具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孝道在幾千年的發(fā)展中,形成了系統(tǒng)的理論和規(guī)范,其中雖摻雜著“精致的包袱”和糟粕,但是對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wěn)定、道德教化都起過積極作用,從孝文化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到,孝文化有廣泛的文化綜合意義,它不僅是一種親子間的倫理價值觀念與規(guī)范,而且包含著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等諸多文化意蘊,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更是奠定于孝道之上的社會。中國孝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有助于我們全面深入把握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征,有助于我們正確繼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四,致謝在本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我的導師司小同主任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從選題到開題報告,從寫作提綱,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稿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嚴格把關,循循善誘,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本文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3《我能行》(說課稿)-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
- 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Read and Write(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6《一封信》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5城市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
- 公司轉讓工程合同范本
- 6《探訪古代文明》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鋁合金踢腳線施工方案
- 項目租車方案
- 住建部 認購合同范例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說課稿 - 2024-2025學年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新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教學設計含教學反思
- 北京市東城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英語試題 含解析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20年權威完整改進版
- 2024年金屬非金屬礦山(地下礦山)安全管理人員考試練習題(100題)附答案
- 快消品銷售團隊薪酬方案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 PDCA降低I類切口感染發(fā)生率
- 工業(yè)企業(yè)現場監(jiān)測工況核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