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1)外在的行為模式;(2)內在的動力組織;(3)蘊蓄于中、形諸于外的統一體;(4)人格具有整體性、穩(wěn)定性、復雜性和獨特性等特點;(5)人格既是各種交互作用的結果,也是各種交互作用的過程;三種研究途徑:(1)Clinicalapproach臨床途徑或個案途徑,在自然情境中對個體進行系統深入地考察;(2)Correlationapproach相關途徑,通過統計測量的方法建立不同人格變量間或人格變量與其他變量間的關系;(3)Experimentalapproach實驗途徑,操縱自變量,測查其對因變量的影響六大理論觀點:(1)精神分析:人的無意識心理對他們行為方式的差異起著很大的作用;(2)特質:人是處在各種各樣的人格特征的連續(xù)體上的某個位置的;(3)生物學派:用遺傳素質和生理過程來解釋人格的個別差異;(4)人本主義:人的責任感和自我認同感是造成人格差異的主要原因;(5)行為主義:認為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是條件反射和心理預期的結果;(6)認知派:用人們加工信息的方式來解釋行為的差異對攻擊的看法:(1)精神分析:經典解釋是每個人都具有一種無意識的死本能一自我毀滅的愿望,但一個健康人格的人是不會自我毀滅的,所以這種沖動就會轉向外面,一共幾別人或外部的方式表達出來;后來的解釋說,當人要達到自己目標的行為受阻時就會產生攻擊行為,一個處于巨大的挫折體驗中的人就可能出現比較持久的攻擊行為;(2)特質:看重攻擊行為穩(wěn)定性的個體差異,小時候攻擊性強,長大后易表現出攻擊行為;(3)生物學:認為遺傳素質是攻擊行為穩(wěn)定性的原因之一;(4)人本主義:不承認有些人生來就具攻擊性,認為人本性善良如果能在富足和充滿鼓勵的環(huán)境中成長,所有人都能成為樂觀和善的成人,當某些因素妨礙了這種自然的成長過程時就會出現問題,愛打架的孩子往往是來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的家庭,如果兒童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們就可能在遇到挫折時對別人大打出手,解決的辦法是給兒童的成長提供充滿溫暖和尊重的環(huán)境;(5)行為主義:人們是像學習其他穩(wěn)定的行為一樣學會攻擊行為的,解釋行為的關鍵在于得到犒賞的行為就會重復出現,如果攻擊性得到的不是懲罰二十犒賞,兒童就會變成富于攻擊性的成年人,也可能觀察被犒賞的行為;(6)認知:認為人們怎樣對這一環(huán)境或其他任何環(huán)境作出反應,取決于人們怎樣對他們作出解釋,有些人比別人更傾向于把這種模糊的情景解釋成為收到了威脅,同時也可能以攻擊方式作出反應對抑郁的看法:(1)弗洛伊德認為抑郁是一種轉向內心的憤怒,處于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種無意識的憤怒和敵意感。每個人都有內在的阻止別人表現出敵意的社會標準和價值觀念,因此憤怒就轉向內心,想自己出氣;(2)特質:重在查明那些人容易抑郁,預測一個人是否為嚴重抑郁的最好指標之一是看這個人過去是否曾為抑郁所困;(3)生物學派:抑郁不僅僅是人對環(huán)境的反應,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抑郁的敏感素質,比一般人更可能在面臨壓力生活事件時作出抑郁反應;(4)人本主義:用自尊來解釋抑郁,人的自尊心是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具有相當的穩(wěn)定性,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感的人就會經常為抑郁所困;(5)行為主義:考察導致抑郁環(huán)境的類型,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積極強化物所致;(6)認知派:采用社會學習模型,當人們覺得自己不能控制事件時會用一定的方式解釋為什么不能控制,這種方式會保持穩(wěn)定,經常抑郁的人傾向于以導致抑郁的方式來解釋不可控制的事件特質理論特質跨時間穩(wěn)定性,跨情景的一致性發(fā)展歷程:(1)詞匯學假設:任何一種特質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描述;描述某種特質的詞語越多這種特質就越重要。奧爾波特,分共同特質和個人傾向(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2)因素分析法:斯皮爾曼,以相關為基礎;(3)卡特爾及其理論:研究核心是為了發(fā)現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質,把相關的特質歸類,分理出
那些獨立的特質就能確定人格的基本結構。使用因素分析技術,提出了表面特質(surfacetraits)和根源特質,確定了16種根源特質(sourcetraits),1949年發(fā)表了16項人格因素調查問卷(16PF);(4)艾森克的理論: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三因素人格類型,包括內外傾性、情緒穩(wěn)定性和精神質(和常說的精神障礙相似)。構成精神質(psychoticism)的特質包括:好攻擊、冷漠、自我中心、不關心人、好沖動、反社會、無同理心、頑固、有創(chuàng)造性。可用這些形容詞描述高精神質的人,而用這些形容詞的反義詞來描述精神質得分低的人。為了測定這三個維度,還編制了人格問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簡稱EPQ)。EPQ包括四個分量表:內外向量表、神經質量表、精神質量表和掩飾量表(效度量表),分兒童(7?15歲)問卷和成人(16歲以上)問卷兩種。大五人格模型以卡特爾的特質理論為基礎,五個維度ocean:(1)OpennesstoExperience開放性:(2)Conscientiousness盡責性:(3)Extraversion外向性:(4)Agreeableness宜人性:(5)Neuroticism神經質:精神分析(freud精神分析(freud,安娜的案例,自由聯想)意識結構:(1)意識(conscious),指人們正意識到的想法,新想法進入內心,舊想法脫離,物質不斷發(fā)生變化;(2)前意識(preconscious),指人們能夠從無意識中回憶起來的經驗,即指可以從潛意識中召回的部分;(3)潛意識(unconscious),指被壓抑的欲望、本能沖動以及其替代物,占有意識的很大一部分;(冰山模型)人格結構:(1)本我(id),指最原始的潛意識結構,由一些與生俱來的沖動,欲望和能量構成,按快樂原則行事。一些新生兒就是如此,行動來源于需要的滿足,能量為力比多(lidibo)。(2)自我(ego),指意識結構部分,是來自本我經外部世界影響而形成的知覺系統。它代表理性與機智,處于本我與超我之間,按現實原則行事。自我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對于本我的控制和壓抑上。(3)超我(superego),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處于人格的最高層,按至善原則指導自我,限制本我,以便達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實現三種焦慮:(1)現實焦慮rationalanxiety,害怕現實的事物;(2)神經癥焦慮neuroticanxiety,有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沖動導致不良結果而產生的;(3)道德焦慮moralanxiety,由本我與超我的沖突導致的羞恥感和內疚感防衛(wèi)機制:(1)投射projection;(2)否認denial,不承認不愉快的事;(3)壓抑repression;(4)退行regression;(5)合理化rationalization;(6)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7)反應生成reactionformation;(8)替代displacement;(9)升華sublimation心理性欲發(fā)展:(1)口唇器oralstage,0-1歲,斷奶;(2)肛門期analstage,1-3歲,如廁訓練;(3)性器期phallicstage,3-6歲,戀母戀父情結;(4)潛伏期latentstage,7-青春期,注意力轉向外部;(5)生殖器genitalstage,青春期以后,性需求走向成熟,希望與同齡建立兩性關系,人格趨向成熟阿德勒(adler)(追求超越)自卑與追求超越:人生來就有種種不足,感到自卑,為了消除這種自卑人會不斷奮斗以彌補自己的弱點,即補償。追求中有積極和消極的兩種結果。生活風格:是每個人在補償自卑感的活動中形成的獨特習慣或行為模式。四種類型:(1)Rulingtype(控制型),缺乏社會興趣和勇氣;(2)Gettingtype(索取型),不能直面生活考驗,總想依賴他人,只懂索取不懂貢獻;(3)Avoidingtype(回避型),鴕鳥方式,回避失敗扼殺成功,在白日夢中卓越;(4)Sociallyusefultype(社會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好,品格好,社會興趣高父母對人格影響:心理健康的標志是社會興趣(socialinterst)。(1)Pampering溺愛,過多的關注和保護;(2)neglect忽視,缺乏應有的關注導致長大后,變得冷酷,懷疑他人,不能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懂的愛出生順序:第一個孩子,由于有多的孩子,從溺愛到罷黜(dethroned);第二個孩子,熱衷于競爭,發(fā)展高追求超越動機;最后一個孩子,童年處于溺愛,變得依賴無助;獨生子女,失落導致不會與人分享,無競爭意識,
人際方面困難重重榮格(jung)人格結構:有意識的心靈(ego),個體潛意識(被遺忘被壓抑的個體經驗),集體潛意識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Unconscious),整個人類進化史上所有人類都有的經驗,蘊藏于特定的行為反應和社會文化中,由初始意象(primordialimages)組成,為以特定方式對外界進行反應的潛在性,影響人的行為和反應。VirtualImages虛擬意象=Archetypes原型作用,(1)與生俱來的;(2)進入意識中影響人們對外界的行為反應;(3)我們以特定的方式接受和拒絕外界事物原型(Archetypes):(1)persona面具,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以人們能夠理解的特定方式行為,并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2)TheShadow陰影,本質是消極的,是人性的陰暗面,包括不能被接受的觀念和沖動;(3)Anima阿尼瑪,男性心靈中的女性原型,影響男人與女性的交往,允許男性中存在女性的特質;(4)Animus阿尼姆斯,女性心靈中的男性原型。人格類型:兩個維度,外傾性和內情性;四種功能,感覺和直覺,情感和思維,共八種霍妮KarenHorney(強調文化和社會對人格發(fā)展的影響)基本焦慮(basicanxiety):是指個體自出生后因受環(huán)境種缺乏安全和溫暖之影響所形成的無助感和恐懼感。由缺乏安全和家庭溫暖導致的基本敵意(basichostility):與基本焦慮交織在一起,人們在敵意的環(huán)境里會感到無助基本罪惡(basicevil):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是最普遍的。惡性循環(huán),基本焦慮導致基本敵意,再導致無助感。三種人格風格:(1)接近人群(complianttype),接近他人,需要被接納;(2)反對人群(aggressivetype),反抗他人,敵意和不可信賴;(3)離開人群(detachedtype),回避人,和他人保持距離和逃避女性心理學:陽具羨慕(penisenvy)和子宮羨慕(wombenvy)生物學理論擇偶注意小題選擇填空男女在征婚廣告中描述自己存在差異,通過婚姻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下一代,伴侶選擇部分基于父母投資(Parentalinvestment)父母投資(Parentalinvestment),存在性別差異FemalesGreaterinvestmentinoffspringFemalesGreaterinvestmentinoffspringGeneratefeweroffspringChoosiermateselectionWaitforbestmaleMales=successobjectsMalesLessinvestmentinoffspringCangeneratemoreoffspringLessdiscriminatingMaximizesexualopportunitiesFemales=sexobjects男性的擇偶:(1)傾向于較高的繁殖價值;(2)年齡和生理上的吸引力等社會公認的漂亮的特點;(3)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但存在跨文化的差異;(4)Intrasexualselection同性類選擇:同性類個體為選擇更好的伴侶而展開的內部斗爭。女性的擇偶:(1)傾向于喜歡能提供撫養(yǎng)孩子所需的經濟保障;(2)女性更看中男性的能力,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外表嫉妒jealousy:當個體與配偶的親密關系受到威脅時都會表現出嫉妒情緒。女性更不能容忍情感不忠(emotionalbonds),男性更不能容忍行為不忠(sexualinfidelity)男女性的共同點:(1)幽默感;(2)良好人格;(3)宜人性;(4)智慧(5)友好、愛和合作;(6)姣好的面容
人本主義注意小題人本主義注意小題羅杰斯的無條件積極關注,將家長要求孩子往好的方面發(fā)展,凡事要努力,要尊重長著等來自父母的觀念稱為價值條件(conditionsofworth),即個體為了獲得積極的體驗所必需滿足的條件。有條件積極關注(conditionspositiveregard),指只有孩子的表現符合家長的價值條件時,家長才會給予孩子愛和積極關注。有條件積極關注將會導致孩子只接受自己好的部分,而拋棄別人認為他不好的部分,但這些品質往往才是真正的健康品質。無條件積極關注(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指全心全意的去愛孩子,而不管其行為如何,讓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使其健康成長。認為人本性是好的,任其發(fā)展會使一個人發(fā)揮出其所有的功能,無條件積極關注有利于孩子充分發(fā)揮潛能。馬斯洛,動機和需要層次,共分兩大類,生理需要(deficiencyneeds),是由于一些基本需要的缺乏而產生的,包括饑餓、渴以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對人的生存有重要意義;成長需要(growthneeds),指無私的給別人愛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潛能。五個層次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是超越了缺失性需要之后所能達到的人性潛能充分實現的理想境界,是一種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達到的完美的最終狀態(tài)。自我實現的人需要的特征,略。高峰體驗(peakexperience),是一種超越一切的體驗,其中沒有任何焦慮,人感受到自我與世界的和諧統一,感受到暫時的力量和驚奇。特點:(1)人生命中最快樂滿足的時刻;(2)能樂和力量完美結合,認知發(fā)生變化;持續(xù)時間短暫幸福感研究(researchofwell—being)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是個體對自身生活環(huán)境和整體生活質量的判斷,主要包括情感個認知兩個部分。具體是(1)感覺愉悅(積極和消極情感),非常、中度和不愉悅,(2)認為生活滿意心里幸福感PsychologicalWell-Being,認為是人與真實的自我協調一致,發(fā)生在會發(fā)揮我潛能的過程中,是一種實現自我的愉悅。其結構維度:(1)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2)良好關系Positiverelationswithothers;(3)獨立自主Autonomy;(4)環(huán)境把握Environmentalmastery;(5)生活目的Purposeinlife;(6)個人成長Personalgrowth測量:主觀幸福感的測量,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SWLS);TheEmotionalWellnessScale(EWS)心理幸福感的測量,RyfTsScaleofPsychologicalWell-Being幸福感的差異:(1)年齡,各年齡差異不大,老年和青少年略高;(2)性別,男女無顯著差異;(3)金錢,富裕國家好于貧窮國家,同一國家貧富無顯著差異,低收入者不高,總體和金錢相關不大;(4)雙生子研究,同卵雙生子在幸福感更接近;(5)社會支持,良好社會關系和給予他人支持者感覺幸福;(6)婚姻,結婚必不結婚者更幸福;(7)宗教信仰,有信仰者不沒有更幸福幸福者特質:(1)自尊Self-esteem;(2)自我控制Personalcontrol;(3)Optimism外傾性Extraversion幸福感的模型,略TwoPsychologicalPhenomenaTheadaptation-levelphenomenondescribesourtendencytojudgevariousstimulirelativetothosewehavepreviouslyexperiencedWearealwayscomparingourselveswithothers.Andwhetherwefeelgoodorbaddependsonwhothoseothersare.Relativedeprivationmeanstheperceptionthatoneisworseoffrelativetothosewithwhomonecomparesoneself.HowtoFeelBetter1.Realize:enduringhappinessdoesn’tcomefrommakingitSavorthemomentTakecontrolofyourtimeActhappySeekworkandleisurethatengageyourskillsJointhe“movement”movementGiveyourbodythesleepitwantsGiveprioritytocloserelationshipsCountyourblessings—keepagratitudejournalNurtureyourspiritualselfKelly的個體建構理論;Kelly’sViewofthePerson人像科學家一樣能夠提出并檢驗自己對世界的假設人們試圖理解。預測。控制我們身邊的事因為沒有任何倆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完全相同所以也沒有任何倆個人的人格完全相同Kellydescribedthisprocessastemplatematching.模板匹配:我們有關于這個世界的想法與一些透明膠片模板是相似的我們會把這些模板套在我們經歷過的那些事情上,如果他們匹配,我們就保留這些模板,如果不匹配,我們就會修改這些模板,讓他們下次更適合預測PersonalConstructsArecognitivestructuresweusetointerpret& predictevents.凱利把這種用來解釋和預測事件的認知結構稱作個體建構沒有任何倆個人有完全相同的個體建構也沒有倆個人有完全相同的組織建構的方式依據凱利的理論,個體建構是兩極的換句話說我們把有關的事物在我們的建構中以”不是.....就是......”的形式加以區(qū)分的但是比不意味著我們看待世界時只把它分成黑白二色沒有中間的灰色。事實上,當我們用了最初的黑-白建構以后,我們還會用其他的兩極建夠決定黑白以外的部分怎樣用個體建構解釋人格差異?凱利認為,我們的差異大多來自人們建構世界的不同方式。你與我所處的情景相同,但由于我們對該情景的解釋有很大差異,我們也就以不同的方式對之作出反應。另外當我們遇到他人時由于你與我都試圖用自己比較固定的那一套建構那么我們對他人的解釋可能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因此我們行為當中相對固定的模式是我們建構世界時相對固定的方式造成的TheFundamentalPostulaSe本假設:個體的加工過程通過他參與事件的方式受到心理的引導他爭辯到,我們只有在認定過去的經驗有助于我們形成建構或預測未來的時我們才會試圖使用經驗,我們依賴于自己的經驗幫助我組織和預測將來發(fā)生的事。這樣我們就知道應注意什么樣的信息忽略什么樣的信息Kelly’sOrganizationalcorollary凱利認為你我人格的不同不僅是因為我們的建構不同我們建構的方式也不同,當我們解釋這個世界時有些建構顯的比其他的建構更重要凱利稱這些重要的為超級個體建構,而那些不太重要的為亞協調個體建構班杜拉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learning;區(qū)別了習得(Acquisition)和行為表現(Performance),習得是學到新的行為但沒有表現出來,不依賴強化,而行為表現四將行為表現出來,依賴于強化;替代強化(VicariousReinforcement);波比娃娃實驗三元交互論TriadicReciprocalDeterminism:1,幾個因素互為因果并不表示每一個因素作為影響源在力量上是對等;2,幾個因素互為因果不表示交互作用會在同時發(fā)生,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所持的信念。區(qū)別了結果期望(指人們認為他的行為在多大程度上會導致某種結果)和效能期望(指人們認為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帶來某種結果)。注意自我效能、自尊和控制點的區(qū)別。自我效能的測量:Microanalyticresearchstrategy微分析研究策略。自我效能的來源發(fā)展:過去已有的經驗,社會模仿和替代經驗,言語說服,生理和情緒狀態(tài)。自我效能直接影響結果:采用實驗法來檢驗自我效能知覺是否會影響行為表現,需要在實驗過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聘請編劇的合同范本
- 2025停車場租賃合同
- 2024年份4月線上藝術教師虛擬形象使用權轉讓合同
- 《2025建筑材料銷售合同》
- 2025租賃合同與買賣合同的比較
- 函數空間建構樣例
- 海綿耕層培育技術
- 膽固醇結合基序
- 2025年阿拉善盟貨車上崗證理論模擬考試題庫
- 2024年6月校園音樂廣場聲振敏感植物養(yǎng)護合同
- 綠色生活實踐
- (2024年)硫化氫安全培訓課件
- 《聚焦超聲治療》課件
- 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湘教版2019)地理試題(解析版)
- 全國國家級園區(qū)名單
- 婦科炎癥介紹演示培訓課件
- 如康家園管理制度
- 蓄水池工程施工工藝與技術措施
- 2022年4月自考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大數據驅動的藥物研發(fā)
- OLED顯示技術 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