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一歷史上學期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28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一歷史上學期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28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一歷史上學期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28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一歷史上學期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28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 【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一歷史上學期 課件(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fā)展第28課課標要求:1、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2、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3、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tǒng)一的重大歷史意義。新課導入:鄧小平(1904-1997),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他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誕生,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進行了艱辛探索;為成功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勛。完全可以說,我國今天偉大成就的取得,是絕對與鄧小平先生偉大的設計分不開的。壹偉大的歷史轉折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華國鋒

思考:“兩個凡是”的實質是什么?繼續(xù)推行這一思想會有什么影響?1、背景:背景1:“兩個凡是”(繼續(xù)“文革”以來的左傾錯誤)背景2:文革結束后兩年,國民經濟仍處于停滯狀態(tài)。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報》上刊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引發(fā)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背景3:通過開展真理標準大討論,實現了思想大解放。背景4: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為會議確立了指導思想(可能性)2、內容: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方針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確定今后黨和國家的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思想路線政治路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冤假錯案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組織路線3.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重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也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這次會議還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①從黨的指導思想上看,確認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路線②從黨的工作重心來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③對外政策來看,由閉關式的“左”的政策轉到對外開放政策④從組織上看,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重大的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⑤文化上,從輕視、踐踏人才轉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提出并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⑥經濟體制上,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⑦從實踐結果看,此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迅速發(fā)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歷史上重大轉折?巨變結果任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維護共和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發(fā)展生產力,實現四個現代化。歸納近現代史上三次歷史性的巨變知識回顧:中共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有哪幾次?實現了幾次工作重心的轉移?1、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通過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2、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不正確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正確領導,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指出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提出黨的總任務是把中國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把中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4、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二)新時期民主與法制建設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他雖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6)平反的意義:①平反冤假錯案,有效調動全黨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促進社會安定團結,鞏固和發(fā)展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②正確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問題和領導人的功過是非,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礎。2.法制建設:②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面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guī)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方略;③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經濟法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為依法治國奠定了重要基礎。①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⑤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正式將“依法治國”以國家根本大法形式確定下來。貳改革開放進程一、經濟體制改革是在不改變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最終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前提:根本目的:內容:目標:實質: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不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發(fā)展和完善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含義: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于“一五計劃”末期,隨著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逐漸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⑴建立:知識鏈接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統(tǒng)一,國家以行政手段調節(jié)經濟運行⑶積極作用:在共和國早期,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國家重點建設,促進“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保證市場穩(wěn)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發(fā)揮過重要作用。⑷消極作用: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各種商品的生產計劃和銷售價格都由中央統(tǒng)一制定,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商品供應嚴重不足,質量低劣,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表現:1、政企職責不分;2、國家對企業(yè)統(tǒng)得過多過死,權力過于集中;3、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guī)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特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推動資源的流動與分配。積極作用: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提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消極作用:市場不是萬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發(fā)性、滯后性。建立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體系兩種經濟體制的根本不同

(資源配置方式)計劃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資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場配置第一階段:1978—1984年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內容: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逐步推廣實質: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生產資料所有制沒有改變)改變了生產經營方式:高度集中的統(tǒng)一經營變?yōu)榘a到戶,分戶經營;改變了產品分配方式:由平均主義分配變?yōu)榘磩诜峙洌桓淖兞私M織方式:由人民公社變?yōu)猷l(xiāng)、鎮(zhèn)政府原因:人民公社體制嚴重挫傷農民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②1983年,中央決定,撤銷國家政權在農村的基層單位人民公社,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撤銷作為村行政機構的生產大隊,建立杜志民委員會。階段原因核心內容作用土地改革新解放區(qū)依然實行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變土地的所有制,由地主所有改為農民所有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業(yè)合作化分散的小農經濟不能滿足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需要改變土地的所有制,由農民所有改為公有(國家所有、集體所有)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人民公社化黨的一些領導人的錯誤認識:合作化規(guī)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生產力發(fā)展“一大二公”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擴大公有化規(guī)模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總結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調整生產關系所有權不動,堅持公有制;改變經營權,由集體經營改為農戶經營,自負盈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建國以來我過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重要調整意義:1)調動農民積極性,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推動農業(yè)經濟大發(fā)展2)提高農民生活水平3)促進城市的改革第二階段:1984—1992年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原則或做法:政企分開、擴大國企經營自主權。原因: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阻礙生產力發(fā)展。作用: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yè)有了競爭機制,增強了活力,經濟得到快速發(fā)展,效益顯著提高。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氣很熱,企業(yè)為了不影響生產,采取降溫的措施,當時的降溫措施主要是風扇、鼓風機,但是企業(yè)即使采取這樣的措施也沒有主動權。要經過層層報批,當時經過十一個部門的審批,要蓋十一個圖章,等最后的圖章蓋完,夏天已經過去了。第三階段:1992年以來

深化改革(1)目標提出:(2)深化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①國企改革: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②推進財政、稅收、外貿、外匯、價格、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改革(3)基本框架確立:(5)市場經濟體系的基本建立:(4)理論進一步完善: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決定》1997中共十五大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21世紀初二、對外開放1.背景材料一:30多年前,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型國家。外資企業(yè)在中國絕跡,中國沒有外債,1978年對外貿易額僅有300億美元。中國人很少有出國的,在國內也很少見到外國人的面孔.1978年我國GDP僅為3624.1億元.(2011年—47萬億元)環(huán)顧全球,今天世界上經濟發(fā)展較快的國家,沒有一個是閉關自守的。我們過去有一段時間向先進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被叫做“崇洋媚外”。現在大家明白了,這是一種蠢話。關起門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fā)達不起來的。

——鄧小平訪日本、美國后講話材料二:從20世紀60年代起,特別是在70年代,新加坡、南朝鮮和中國的臺灣、香港經濟高速發(fā)展,引起世界矚目。過去,南朝鮮、臺灣的經濟都是以落后的農業(yè)經濟為主;新加坡、香港只是從事轉口貿易的港口城市。但在60年代,它們抓住西方發(fā)達國家因產業(yè)結構調整而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機遇,適時地調整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外向型經濟,國民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轉變?yōu)樾屡d的工業(yè)化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結構有明顯的變化,外貿出口能力增強,成為美、日、西歐的競爭對手,并擁有巨額外匯儲備,人均國民收入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相比,名列前茅……故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吳于廑等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材料三:在經濟上,20世紀70年代末,工業(yè)化國家出現了結構調整和產業(yè)轉移的趨勢。據出國考察團帶回來的情況,資本主義國家正處于蕭條時期,產品、技術、資本都過剩,“急于找出路”。僅歐洲就有多達5000億美元的游資。無論日本還是西歐國家,都爭相同中國談貿易,爭相借錢給中國。不僅愿意借錢,發(fā)達國家面臨產業(yè)升級,都在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把失去優(yōu)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轉移出去。具有豐富廉價勞動力和巨大潛在市場的中國,很自然地進入了他們的視野。韓國學者樸貞東在談到中國對外開放的背景時說:70年代末“不僅英、美、日等發(fā)達國家的跨國企業(yè),連亞洲四小龍企業(yè)也開始尋找新的生產基地發(fā)展自己”。這個產業(yè)轉移的趨勢,為中國吸引國外投資提供了很好的歷史機遇。

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部條件:國內方面:2.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做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3.亞洲一批新興工業(yè)化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騰飛對中國有借鑒作用1.“文革”的十年動亂和長期閉關使國民經濟瀕于崩潰,急需恢復和發(fā)展1.

20世紀70年代的國際形勢趨向緩和2.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3.鄧小平等出訪后認識到關門搞建設是不行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4.機遇:發(fā)達國家產業(yè)轉移,對外投資國際方面:2、過程:1).試點——創(chuàng)辦經濟特區(qū)(1980)2).擴展——開放沿海城市(1984)沿海經濟開放區(qū)(1985)3).新發(fā)展——沿江、省會、沿邊城市(90年代)4).2010年提出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5).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深圳珠海汕頭廈門v政策優(yōu)惠:我國的經濟特區(qū),不是政治特區(qū),它是在中國完全行使主權管轄的前提下,允許外國公司、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而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的地區(qū)。建設資金以外資為主。以“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企業(yè)為主。產品以外銷為主。是在國家計劃指導下的市場調節(jié)為主。在稅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給予特殊的優(yōu)惠和政策。資金來源:所有制形式:經濟運行機制:3、“特”的表現:(3)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辦的作用和影響a經濟特區(qū)是發(fā)展外向型經濟的排頭兵c

經濟特區(qū)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d對沿海地區(qū)實行外向型經濟戰(zhàn)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b

經濟特區(qū)是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不僅在經濟領域對外開放,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對外開放不僅對發(fā)達國家開放,也對發(fā)展中國家開放經歷了從東到西、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從沿海到內地再到沿邊逐步推進的過程,已初步形成“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帶——內陸”的格局對外開放使中國改變了長期封閉、半封閉的狀態(tài)。引進了大量外國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促使中國向開放型經濟轉變,越來越適應經濟和科技發(fā)展的全球化趨勢。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大大加速了社會進步(城市化進程加快;進入互聯網時代;衣食住行變化)。對外開放的意義叁“一國兩制”與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⒈背景:兩岸長期分裂,祖國統(tǒng)一的要求十分迫切。⒉過程:⑴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tǒng)一祖國的方針;⑵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fā)表談話⑶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針對臺灣問題提出)1)為了盡早結束中華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們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對等談判,實現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3)國家實現統(tǒng)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臺灣地方事務4)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5)臺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國大陸定居的,保證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

——1981年葉劍英《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3、“一國兩制”構想的特定含義?前提:目的:兩制:主體:對臺灣: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實現祖國統(tǒng)一

社會主義比港、澳更寬松,可保留軍隊大陸實行社會主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政府為什么對臺灣實行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又為什么不放棄使和武力?和平統(tǒng)一的原因:①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經濟還相對落后,發(fā)展水平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相距甚遠,發(fā)展生產力是當務之急。②從國際形勢看,臺灣問題一向受到一些外國勢力特別是美國的干涉。實行一國兩制的原因:要和平統(tǒng)一,就要有個適當的方式,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為各方面所接受,鑒于大陸和臺灣的現實,社會主義或三民主義統(tǒng)一中國都為另一方不能接受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原因:受臺獨勢力和外國干涉勢力影響,如果臺獨勢力公然宣布獨立或某國公然干涉中國內政,制造臺灣獨立“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有何意義①是根據我國國情,實事求是地科學地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統(tǒng)一問題的成功嘗試,它有利于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②也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思路,對人類歷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③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豐富和發(fā)展。二、香港、澳門的回歸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鄧小平就香港前途問題與她進行了會談。首次公開提出“一國兩制”。鄧小平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敝袊欢ㄒ?997年收回香港。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雙方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旗是一面中間配有五顆星的動態(tài)紫荊花圖案的紅旗。紅旗代表祖國,白色紫荊花代表香港,寓意著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國的懷抱中興旺發(fā)達香港回歸的歷史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開創(chuàng)了香港新紀元;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在實踐上取得成功的范例,為澳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典范;是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重要一步;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fā)展與進步事業(yè)作了新的貢獻;

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旗是繪有五星、蓮花、大橋和海水的綠色旗幟。五星象征國家的統(tǒng)一,表明澳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蓮花是澳門居民鐘愛的花種,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蓮花代表澳門特區(qū)有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huán)島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