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13個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1頁
高三歷史13個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2頁
高三歷史13個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3頁
高三歷史13個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4頁
高三歷史13個知識點歸納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歷史13個知識點歸納總結一.中國近代主要不平等條約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南京條約》附件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北京條約》、《璦琿條約》3.甲午中日戰(zhàn)爭:《馬關條約》w.w4.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5、日本侵略中國:《二十一條》(“五九國恥”)(注意:割地的主要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馬關條約》)二.中共成立以來召開的會議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贫ǜ锩V領3.中共三大:1923,廣州→決定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及第一次國共合作方針4.八七會議:1927,漢口→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5.遵義會議:1935,遵義→糾正王明“左”傾錯誤、事實上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6.瓦窯堡會議:1935,瓦窯堡→制定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7.洛川會議: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戰(zhàn)路線8.中共七大:1945,延安→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9.七屆二中全會:1949,西柏坡→決定工作重心轉移和革命勝利后中國的轉變10.新政協(xié)會議:1949,北京→討論新中國成立問題(《共同綱領》)11.一屆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會主要矛盾、黨的主要任務、經濟建設方針1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基本路線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注意:1、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四大2、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文家市決策、七屆二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3、糾正黨內的錯誤: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4、制定國共合作方針:中共三大、瓦窯堡會議5、黨的基本路線形成: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三大6、黨的指導思想:七大(毛澤東思想)、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十六大(三個代表)三.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路線: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1931)作用:農民在經濟上政治上翻了身;農民積極參軍參戰(zhàn),發(fā)展生產2.抗戰(zhàn)時期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團結農民、地主一致抗日3.解放戰(zhàn)爭時期政策: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地主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線:靠貧、聯中,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土地制度作用:農民分得土地,積極參軍、支援前線,成為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可靠保證4.建國初期政策: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與以往不同:保護富農經濟)作用:徹底廢除了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yè)發(fā)展和國家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時期(對農業(yè)的改造)政策:采取積極發(fā)展穩(wěn)步前進的方針,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作用: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yōu)橥恋毓兄?.十年探索時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響: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7.改革開放時期政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用: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注意三化)四.中國近現代的憲法: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孫中山)內容: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責任內閣目的:限制袁世凱獨裁,維護共和制度性質: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封建專制的進步意義)2.《中華民國約法》(1914,袁世凱)內容:改內閣制為總統(tǒng)制,總統(tǒng)擁有皇帝一樣的權力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大綱》(1931)4.《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內容:規(guī)定新中國的國家性質性質: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內容:規(guī)定國家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規(guī)定公民權力和義務性質: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五.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1.過渡時期:一橋二鐵三公四廠(西部的交通,東北的重工業(yè))2.十年探索時期:一鐵二鋼三油田;兩大科技成果(原子彈、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3.十年動亂:湖北二汽;南京長江;國防科技(導彈、氫彈、人造地球衛(wèi)星)4.改革開放:寶葛大京、“神舟”飛船(注意:課本上四個時期關于經濟建設成就的地圖)六.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1.三民主義:內容:民族主義(民族革命):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朝封建統(tǒng)治民權主義(政治革命):即“創(chuàng)立民國”,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社會革命):即“平均地權”,是資本主義土地綱領評價:革命性: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推動了民主革命發(fā)展局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2.新三民主義與三民主義相比:不同點:明確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與中共綱領相比:相同點:都主張反帝反封(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不同點:(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力、八小時工作制、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等內容(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七.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業(yè)和洋務企業(yè)的刺激(2)影響:成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發(fā)展(19世紀末)(1)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2)影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為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3.進一步發(fā)展(一戰(zhàn)期間)(1)原因:辛亥革命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列強忙于大戰(zhàn)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影響:促進了新文化運動興起;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礎4.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具體原因:(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協(xié)性?)(2)影響:導致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失敗(是失敗的根本原因)八.日本侵華問題1.侵華方針和主要內容:“大陸政策”:(明治維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確立侵略中國“滿蒙”的方針“國策基準”:(1936年制定)確保日本東亞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發(fā)展2.侵華事件:1894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今年是甲午戰(zhàn)爭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成立偽“滿洲國”1935年,“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3.侵華暴行:兩次大屠殺:旅順、南京對根據地:“三光”政策、毒氣戰(zhàn)、細菌戰(zhàn)、制造無人區(qū)對淪陷區(qū):經濟掠奪、奴化教育、華北“治安強化運動”、華中“清鄉(xiāng)運動”4.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制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zhàn)的規(guī)模不同、抗戰(zhàn)的方式不同九.臺灣問題1.近代列強對臺灣的侵略:英、法、美、日2.日本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50年:1895年根據《馬關條約》割占臺灣;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收回臺灣3.臺灣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臺斗爭:義軍首領:丘逢甲、徐驤;黑旗軍:劉永福4.臺灣的統(tǒng)一問題:1979:全國人大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首次提出和平統(tǒng)一、三通1981:葉劍英發(fā)表《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主張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闡明統(tǒng)一后對臺基本政策(與港澳相比,臺灣可保留軍隊)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1984年在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獲得通過)5.兩岸交流:1980年以后兩岸民間交往日益頻繁(分裂勢力、外國反華勢力阻礙統(tǒng)一)十.關于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問題1.七屆二中全會: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2.“三反”運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注意與“五反”的區(qū)別)3.處決兩大貪官:劉青山、張子善4.兩次整風運動:1942年整風、1957年整風十一.關于廣東的歷史1.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則徐設立譯館,使廣東“海外圖說畢集”)2.是近代中國最早抗擊外國侵略的地區(qū)(林則徐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3.建立了中國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權:(柏貴的廣東巡撫衙門)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搖籃之一:(繼昌隆繅絲廠)5.中國近代革命的發(fā)源地:(1)戊戌變法:康、梁領導;廣州萬木草堂是廣東最早的新式學堂(2)民主革命:孫中山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興起:中共三大和國民黨一大(時間、內容、影響)黃埔軍校(時間、領導人、特點、作用)省港大罷工(1925年,長達16個月,當時世界最長,是五卅一部廣東革命根據地(二次東征陳炯明、廣州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4)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1927個年廣州起義及廣州蘇維埃政權6.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三個特區(qū)(深、珠、汕);二個開放城市(廣、湛);一個經濟開放區(qū)(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區(qū);靠近港澳;華僑眾多)(注意:最先開放兩省是廣東、福建;最先改革的兩省是安徽、四川)十二.新中國外交史1.建國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屆二中全會:首次提出革命勝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時注意首次提出工業(yè)化)(2)《共同綱領》:擁護世界和平與合作,反對侵略和戰(zhàn)爭(首次以憲法形式提出)2.建國初期的外交:(1)國際關系的特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抗;美國對華“三政策”(2)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針、原則)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舊的屈辱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再考慮與之建立外交關系)“一邊倒”(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團結世界各國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3年提出,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建國第一年與17個國家建交(第一個國家是蘇聯)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參加亞非會議(1955,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1)外交環(huán)境的惡化:中美繼續(xù)敵對;中蘇關系惡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發(fā)展與亞非拉國家的友好關系)4.70年代中國外交的重大發(fā)展:(1)中國加入聯合國:1971年加入,并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因國際地位提高)(2)中美關系正?;?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fā)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3)中日關系正?;?972年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關系正?;?)毛澤東劃分“三個世界”(中國屬于第三世界)5.新時期的外交政策(1)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2)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表現)(3)重視和第三世界發(fā)展關系(4)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5)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十三.工業(yè)化問題(近代化問題):1.《資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國、最早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最早提出新式學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2.近代企業(yè):鴉片戰(zhàn)后出現外商企業(yè);六十年代開始出現洋務企業(yè)(是中國自己最早的近代企業(yè));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民族企業(yè)(甲午戰(zhàn)爭后初步發(fā)展;辛亥革命后進一步發(fā)展;帶有半殖半封特征)3.新中國工業(yè)化:(1)七屆二中全會:1949,最早提出把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2)土地改革:1950,為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3)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提出一化三改造(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1957,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面貌,奠定了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4)中共八大:19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