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檔案管理學(第二版)》課件12-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_第1頁
《外國檔案管理學(第二版)》課件12-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_第2頁
《外國檔案管理學(第二版)》課件12-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_第3頁
《外國檔案管理學(第二版)》課件12-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_第4頁
《外國檔案管理學(第二版)》課件12-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管理機制篇第四篇外國檔案事業(yè)管理、外國文件管理機構、外國檔案管理機構、外國檔案法規(guī)、外國檔案教育和人員。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第十二章●總結外國檔案機構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及各階段的主要特點?!衩鞔_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裾f明外國檔案館的職能?!耜U述外國檔案館性質和職能的變化。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外國數字檔案館的含義、類型、特點和功能第十二章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三、近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變革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下游。它地跨亞、非兩大洲,北瀕地中海,東瀕紅海,西鄰利比亞,南鄰蘇丹,東北部的西奈半島接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qū)。它是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之一。從公元前3100年左右在尼羅河下游建立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起,到公元前30年被并入羅馬帝國為止,其奴隸制時期延續(xù)了3000多年。這一期間古埃及主要出現了三種類型的檔案庫。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一)古埃及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1.法老檔案庫法老的原意為“宮廷”,后來演變?yōu)閷醯淖鸱Q。他集軍權、政權、財權、神權于一身,是奴隸主階級的最高代表。法老檔案庫設在法老的宮殿里,主要收藏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檔案,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函件和來往文書。前面提到的泰爾·埃爾阿瑪爾那檔案庫就是一個典型的法老檔案庫,它設在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宮殿內,考古人員從中發(fā)掘了不少楔形文字泥板檔案,內容主要是兩河流域一些國家,如巴比倫、亞述和赫梯的國王寫給埃及法老的外交文書。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一)古埃及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宰相檔案庫宰相是僅次于法老的最高行政長官。宰相檔案庫設在宰相的府邸內,主要收藏國家行政管理檔案。法典是宰相檔案庫中最重要的收藏品,這是因為宰相在處理政務或審理案件時需要隨時查用法典文件。此外宰相檔案庫的館藏還包括土地登記簿、土地賞賜記錄、收支賬簿、地方長官的報告、納稅人名冊、遺囑副本、居民申請書等。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一)古埃及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3.神廟檔案庫神廟原是一種宗教祭祀機構,由祭司掌管。它在奴隸制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往往也成為公務文件的保存場所。神廟檔案庫一般收藏神廟擁有土地的契據、神廟財產記錄和祭祀活動記錄等。如卡呼恩神廟檔案庫遺址內就出土了一些公務文件、神廟人員登記表、繳納貢賦報表和收據等。有時神廟的墻壁也用來刻寫和約之類的外交文件。如拉美賽神廟檔案庫的墻壁上就記載了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國王哈圖西里三世訂立的和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13世紀。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一)古埃及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古代兩河流域也是世界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是指亞洲西南部的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的廣大平原地帶,出現過亞述、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埃蘭、波斯和赫梯等國家。與古埃及一樣,這里也是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地區(qū)之一。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建立奴隸制城邦國家開始,到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占領為止,其奴隸制時期也持續(xù)了約2500年。這一期間古代兩河流域主要出現了四種類型的檔案庫。1.神廟檔案庫2.王宮檔案庫3.王國檔案圖書館4.私人檔案庫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二)古代兩河流域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古希臘奴隸社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產生的愛琴文化。古希臘吸收了埃及和兩河流域文化精華,在奴隸社會發(fā)展史上創(chuàng)造了輝煌成就。荷馬時代(公元前12—前9世紀),希臘氏族社會制度趨于解體。到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境內先后出現了許多奴隸制城邦,以斯巴達和雅典城邦最為著名。公元前146年希臘各城邦被羅馬吞并,標志著其奴隸制的終結。古希臘可以說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不僅如此,它在世界文明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橋梁作用,它繼承了東方文化,又為后來羅馬文化的輝煌奠定了基礎。這種繼承性使古希臘的檔案庫同樣包括三種類型。1.王宮檔案庫2.城邦檔案庫3.王國檔案圖書館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三)古希臘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古羅馬是起源于公元前8世紀意大利臺伯河下游原始拉丁人部落的一個文明古國,到公元前1世紀發(fā)展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制大帝國。它的發(fā)展經歷了王政時期(公元前753—前509年)、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09—前30年)和帝國時期(公元前30—476年)。后來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方奴隸社會的終結。古羅馬的檔案工作繼承了古希臘的傳統,達到了奴隸社會的頂峰。這一點在古羅馬檔案庫的五種類型上得以明顯體現。1.預言書檔案庫2.貴族檔案庫3.平民檔案庫4.國家檔案庫5.皇帝檔案庫一、奴隸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萌生(四)古羅馬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如前所述,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方奴隸社會的終結,歐洲開始進入封建社會。整個封建社會可大致分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個發(fā)展階段。其中初期指的是5—10世紀,它是封建制度形成的時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生產關系上,逐步建立了土地分封制度和等級制度;二是意識形態(tài)上,教會逐步成為精神支柱并擁有廣泛權力。因此,封建社會初期主要出現了兩種類型的檔案管理機構——莊園檔案館和教會檔案館。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一)初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1.莊園檔案館這種檔案館是伴隨土地分封制度和等級制度的實施而出現的。在封建社會,國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將全國的土地分割為大大小小的領地,賞賜給高低不等的領主,這樣就產生了諸多大大小小的莊園,成為統治和剝削農民的基本組織形式。各級莊園主在自己的領地上擁有行政、司法、軍隊甚至外交活動的特權,在履行這些特權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大量的檔案文件。如包括國王授予的特權證書,記錄農民租種土地的地籍簿冊,莊園主家族的家譜、族規(guī)、婚約和遺囑等。莊園檔案館就是為了保管這些檔案文件而產生的,莊園主們將檔案文件視為占領土地和剝削農民的有力證據,往往與最珍貴的東西存放在一起,因此莊園檔案館也沿襲了奴隸社會檔案收藏機構“混合性”的特點。此外,莊園檔案館是莊園主私有財產的一部分,具有繼承性,可以世代相傳。同時,莊園檔案館也隨著莊園的消亡而消亡,檔案文件就被新的莊園主接管。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一)初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教會檔案館這種檔案館是伴隨基督教會組織體系的建立和完備而產生的。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原為猶太教的一個宗派,信奉上帝和救世主耶穌。以猶太教經典作為《舊約全書》,基督教編纂的經典作為《新約全書》,合稱《圣經》?;浇谭譃樘熘鹘獭|正教和新教三大派別?;浇虖?-2世紀開始流傳于羅馬帝國,自392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立為國教之后,很快傳遍歐洲各國。當時基督教會不僅在精神領域,而且在科學、文化、教育和藝術等領域占據著統治地位,而且大多在各國占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因此擁有廣泛的行政職能。教會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等級森嚴的組織體系,每個城市設一個主教管區(qū),每個主教管區(qū)下轄幾個修道院。各級教會組織為了保管在各種活動中形成的大量檔案文件,設立了相應的檔案館。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一)初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教會檔案館教皇檔案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它起源于4世紀中葉(因為此時羅馬城的主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上升為教皇,成為整個教會的最高首腦),其前身是羅馬主教達馬蘇斯一世在圣·羅倫薩大教堂建立的檔案館,5世紀后半葉搬遷到拉特蘭宮。8世紀該館的一部分檔案轉移到達塔里亞城堡,建立了達塔里亞檔案館,但在11世紀諾曼底人入侵羅馬時遭到破壞,后來在巴拉丁山上又重新建立了教皇檔案館。教皇檔案館負責保存教皇的命令、信件和賬目,以及與教皇特權和恩賜有關的文件。從13世紀起,教皇檔案館發(fā)展成為一種館藏國際化的檔案管理機構。在教皇檔案館之下,主教檔案館和修道院檔案館分別保管本轄區(qū)內形成的檔案。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一)初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封建社會的中期指的是11-15世紀,它是封建制度鞏固和發(fā)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促使手工業(yè)與農業(yè)分離,出現了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十分活躍的城市,這就推動封建社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二是經濟的發(fā)展促使各國政治出現了集中的傾向,分散的國家日趨統一,王權日益鞏固和加強。因此,封建社會中期除了初期的兩種檔案館得到進一步加強外,新產生的檔案管理機構主要有三種類型——城市檔案館、國王檔案館和社團檔案館。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二)中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1.城市檔案館這種檔案館是伴隨自治城市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檔案管理機構。自治城市是通過與莊園主或教會不斷斗爭,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獨立和自主權的城市,有的甚至逐漸發(fā)展成獨立的城市共和國。比較典型的有當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熱那亞。自治城市的權力很大,可以進行獨立的行政、財政、立法、司法、軍事和外交管理。相應產生的大量檔案文件,包括國王發(fā)給城市的特許狀、行政文件、法規(guī)條例、訴訟文件、外交文件以及地契、稅冊、賬目等,需要妥善保管,城市檔案館因此應運而生。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二)中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國王檔案館這種檔案館是王權加強和鞏固的產物。從11世紀開始,分散的國家趨向統一,君主制度進一步鞏固,王權日益集中和強化,國王感到有必要建立一種可以集中保管國家和王室檔案的機構,由此產生了國王檔案館。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和法國。英國早期并沒有設立保管國王檔案的固定機構,國王檔案與珍寶同存一處,隨國王流動。后來為了確保檔案的安全,英國從1302年起開始設立固定的國王檔案館。館址地點幾經變更,起初是倫敦塔堡中的白塔;1360年由于白塔改為監(jiān)獄遷至守望塔,守望塔后來被稱作檔案塔;1377年愛德華三世下令成立了藏卷館,負責保存國王和國家機關的現行文件。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二)中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3.社團檔案館公證檔案館是為了避免公證檔案的散失而建立的。公證指的是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法律行為和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與文件確認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的專門活動。公證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古羅馬。羅馬共和國末期出現的代書人就是最早的公證人,他們精通法律知識,專門代人辦理法律文書和訴訟需要的書面文件。封建社會中期,公證人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并且出現了專門的社團組織——公證管理處。公證人代為擬寫的法律文書和訴訟文件雖屬私人所有,但因具有法律效力而受到重視,于是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出現了公證檔案館。除了上述三種檔案館之外,其他一些社團組織,如大學、醫(yī)院和慈善機構等也建立有自己的檔案館。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二)中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封建社會的末期是指16—18世紀末,它既是封建制度衰落和崩潰的時期,又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君主政體的加強導致了國家機器的強化,結果不僅擴大了機關的原有職能,還產生了一些新的機關;二是商品經濟發(fā)展中出現的“尋金”熱潮促使歐洲各國積極對外尋找航路,從而揭開了殖民擴張和侵略的序幕。因此,封建社會末期新出現了兩種類型的檔案管理機構——機關檔案館和殖民地檔案館。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三)末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1.機關檔案館這種檔案館是國家機器強化和部門分工細化的產物。隨著君主政體的加強,一方面原有國家機關的職能得以擴大,另一方面部門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為此出現了一些新的獨立機關。如在英國,度支局從皇家咨議院獨立出來,成為專門掌管財政收支的機關。在法國,從皇家咨議院派生出首席參議院、財政參議院、國事參議院、稅收局和審計院等機關,而審計院不久又分出國庫局、審計局、錢幣局和賑濟局等機關。從16世紀開始,各國一些大的行政主管機關開始設立檔案館,如西班牙外交部設立的檔案館是成立時間最早的一個,后來法國海軍部(1659年)、外交部(1671年)和陸軍部(1701年)也都設立了檔案館。俄國從1702年起每一個中央和地方機關均設立本機關的檔案館,到1861年廢除農奴制之前,俄國的主要大部都建立了自己的檔案館。這些檔案館屬于部門性檔案館,主要職責是保管本機關或本部門的檔案,為本機關服務。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三)末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殖民地檔案館這種檔案館是殖民國家對外侵略和擴張的產物。15、16世紀之交,在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驅動下,歐洲國家的貴族和商人階層沉醉于“尋金”熱潮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當時較早完成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兩個國家,它們?yōu)榱诉_到尋找黃金的目標,率先踏上了遠征非洲和美洲海岸、印度乃至整個遠東的殖民之路,并建立了許多殖民據點。在此之后的幾個世紀內,英國、荷蘭和法國等也相繼向外擴張,建立了殖民地,并成立了管理殖民地事務的機關,由此出現了保管殖民事務檔案的機構——殖民地檔案館。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檔案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檔案館、法國的殖民地部檔案館等都是典型的殖民地檔案館。后來隨著殖民體系的崩潰,盡管這些殖民地檔案館不復存在,但其館藏大多保留了下來。二、封建社會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豐富(三)末期的檔案管理機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法國檔案工作改革是世界檔案事業(yè)史近代時期的起點,建立國家綜合性檔案館以及設置全國公共檔案館網既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1790年9月12日法國頒布了《國家檔案館條例》,該條例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將1789年成立的國民議會檔案館改名為國家檔案館,除保存國民議會的檔案文件外,還集中保管國家機關和地方機關的公共文件。第二,國家檔案館每周對外開放33天,法國公民可以到檔案館免費查用檔案文件。第三,國家檔案館館長任期6年,連選可以連任;另選兩名專員必要時代行館長職務。該條例的頒布標志著法國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的、為公眾服務的國家檔案館,與封建時期封閉的檔案館有了根本性的區(qū)別。法國國家檔案館成為近現代檔案館的發(fā)端。三、近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變革(一)國家檔案館的建立及檔案館網的設置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1790年11月5日法國又頒布了《關于成立行政區(qū)檔案館的法令》,建立了地方檔案館體系。該法令規(guī)定各行政區(qū)設立檔案館,1796年廢行政區(qū)改設省之后,行政區(qū)檔案館更名為省檔案館。國家檔案館和省檔案館的建立,意味著法國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兩級建制的公共檔案館網。在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帶動和影響下,近代時期其他歐洲國家也先后實行了檔案工作改革。這些國家效仿法國檔案工作改革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國家檔案館,二是設立地方檔案館。歐洲國家大多仿照法國組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公共檔案館網絡體系,多隸屬于某一部領導。如荷蘭于1875年將王國總檔案館與11個省檔案館組成國家檔案館網,統一由內務部長領導。三、近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變革(一)國家檔案館的建立及檔案館網的設置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設立,是國家檔案事業(yè)開始統一領導的標志,后來發(fā)展成為集中式檔案事業(yè)管理體制的象征。這也是檔案管理機構門類豐富的起點,表明從古代時期以來單一的檔案收藏和保管機構的格局開始被打破,出現了檔案保管機構與檔案行政管理機構并立的嶄新格局。三、近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變革(二)檔案行政管理機關的設立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0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向壟斷階段發(fā)展,歐洲出現了一種由資本主義壟斷企業(yè)建立的新型檔案館——經濟檔案館。德國是最早創(chuàng)立經濟檔案館的國家,它的經濟檔案館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屬于某一壟斷企業(yè)的經濟檔案館;二是區(qū)域性的經濟檔案館。1905年建立的克虜伯公司經濟檔案館和1907年建立的西門子公司經濟檔案館就是前一種類型的代表;1906年建立的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經濟檔案館和1908年建立的漢堡經濟檔案館就是后一種類型的代表。繼德國之后,瑞士和荷蘭等一些國家也相繼建立了區(qū)域性的經濟檔案館。1910年,瑞士建立了巴塞爾經濟檔案館和蘇黎世經濟檔案館;1914年,荷蘭在海牙建立了經濟歷史檔案館。其中,巴塞爾經濟檔案館和荷蘭經濟歷史檔案館均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經濟檔案館之一。三、近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變革(三)經濟檔案館的產生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經濟檔案館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階段的必然產物。壟斷企業(yè)建立經濟檔案館主要基于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壟斷企業(yè)實現整體控制的需要。二是壟斷企業(yè)實現全面管理的需要。三是壟斷企業(yè)維護自身權益的需要。四是壟斷企業(yè)塑造企業(yè)文化的需要。三、近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變革(三)經濟檔案館的產生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1918年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揭開了世界檔案事業(yè)史現代時期的序幕。俄國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政權,也開展了社會主義性質的蘇俄檔案工作改革。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建立了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檔案館。1922年蘇聯成立后,國家檔案事業(yè)獲得了更大的發(fā)展,并逐步設立了一個完整的國家檔案館網。蘇聯在1991年解體之前,是世界上檔案館類型最多、數量最大的國家。它建立并建設社會主義性質檔案館的經驗,被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所借鑒,社會主義性質的檔案館及全國公共檔案館網在這些國家先后建立和設置。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一)社會主義國家檔案館的誕生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英國的檔案館從所有權角度主要分為官方、半官方和非官方三種類型。(1)官方檔案館官方檔案館主要是指由政府撥款設立的從中央到各郡市的檔案館,全國共有130多個。這些檔案館受同級議會領導,分別保存同級議會和政府機關的檔案。公共檔案館負責收集、保管英格蘭、威爾士和聯合王國中央政府及法院的檔案并提供利用,其館藏檔案的源頭可上溯至11世紀。最古老也最負盛名的公務檔案是1086年形成的《末日審判書》,內容是有關全國土地、財產、牲畜和農民的調查清冊。公共檔案館館藏檔案的封閉期為30年,年滿14歲的國內外利用者均可前來查閱。公共檔案館內設三個部:建制與財務部;檔案管理部;檔案業(yè)務與出版部。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半官方檔案館半官方檔案館也是由政府撥款或給予補助的,但它們又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始覛v史手稿委員會和不列顛圖書館所屬的印度事務部圖書檔案館等都屬于半官方檔案館。其中皇家歷史手稿委員會比較有代表性。成立于1869年的皇家歷史手稿委員會是對全英公共和私人收藏檔案、手稿進行調查、登記、編目、咨詢和服務的全國性檔案目錄中心,國家檔案登記局是其附屬機構。委員會的委員都是英國的著名檔案學者,由女王親自任命;工作人員也都是歷史學家和檔案專家。它不隸屬于政府部門,是完全獨立的學術機構,每年由政府提供經費。其主要職能有三方面:一是收集散存在全國各地各部門的檔案目錄;二是編輯出版檔案、手稿目錄信息和檔案館指南等;三是向公眾提供咨詢服務,向政府和檔案所有者提出有關建議,幫助用戶利用檔案。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3)非官方檔案館非官方檔案館包括大學檔案館、教會檔案館、企業(yè)檔案館和私人檔案館等。英國的牛津、劍橋和利物浦三所大學都建立了自己的檔案館,但并非所有大學都有自己的檔案館。大學檔案館的館藏主要是行政、教學、科研檔案及專家學者的個人檔案。教會、企業(yè)和私人檔案館收藏的檔案中,也有不少是價值極高的珍品。這些檔案管理機構的館藏和管理方法各有特色。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4)檔案館建設的新舉措當前,英國為了更全面地保管檔案和更好地留存社會記憶,在檔案館建設上實行了大膽改革。2003年4月2日,英國公共檔案館和皇家歷史手稿委員會合并,組建了一個新的檔案管理機構——國家檔案館。國家檔案館的館址設在公共檔案館的所在地——丘園。新成立的國家檔案館不僅保管政府部門的公共文件并提供利用,而且可全面提供與英國歷史有關的私人檔案信息。英國國家檔案館成立原因包括四點。首先,公眾對電子文件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多,推動了國家檔案館的建立。其次,電子政務的廣泛推行,推動了國家檔案館的建立。再次,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需求,推動了國家檔案館的建立。最后,保護國家記憶的要求也促進了國家檔案館的建立。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國家檔案館成立的意義有三點。第一,國家檔案館的成立體現了英國政府對檔案事業(yè)的重視和支持,也反映了英國對檔案事業(yè)集中管理的加強。國家檔案館作為一個為公眾提供檔案保管和服務的全國性機構,有利于協助政府實現辦公現代化和融入社會的目標。第二,國家檔案館的宗旨是關注社會各階層、團體及個人的利用需求,傾聽民眾的意見,了解他們對文件和檔案的期望。國家檔案館的成立為英國檔案界提供了更多接近和了解用戶的機會。第三,國家檔案館的成立,也促使英國對數字檔案保護及利用的研究變得更加正規(guī)。國家檔案館與世界各國檔案同行可分享檔案數字化保護的各種經驗,及時進行總結和創(chuàng)新,最終將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于整個社會。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法國(1)國家檔案館系統國家檔案館系統是指由國家各級政府撥發(fā)經費、接受法國檔案局統一領導的各級各類檔案館組成的網絡,由法國檔案局、國家檔案館、現代檔案城、各省檔案館和文件中心、市鎮(zhèn)檔案館、主管機關檔案館等組成。法國國家檔案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具有近現代意義的綜合國家檔案館。館址從1808年起設在巴黎的蘇比茲宮,館長由法國檔案局局長兼任。國家檔案館的內部機構設置十分健全,由四個部、六個處和三個分館組成。四個部分別是古代檔案部;近代檔案部;現代檔案部;科學、文化、技術活動部。六個處分別是歷史研究與資料處、照片與縮微膠卷處、信息處、書刊檔案與地名處、培訓處和出版處。三個分館分別是海外檔案中心、楓丹白露現代檔案城和埃斯佩朗縮微膠片保管中心。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法國(1)國家檔案館系統現代檔案城又名“部際檔案城”,位于巴黎郊外的楓丹白露。它主要負責接收中央政府各部的半現行文件,1977年由各部出資建成?,F代檔案城整個建筑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庫房是主體部分。從性質上看,它屬于過渡性機構。它只對移交文件的政府各部開放,不向公眾開放。法國一些重要機關如國防部、外交部、鐵道部等都設有自己的檔案館,它們都是永久保管檔案的機構。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2.法國(2)非國家檔案館系統非國家檔案館系統與國家和省檔案館沒有上下隸屬關系,也不受法國檔案局的統一領導,彼此之間也是分散獨立的。教會檔案館大多是從封建社會留存下來的,館藏檔案內容豐富、數量眾多,是研究中世紀宗教史和文化史的寶貴史料。大學和科研機構檔案館都有獨立的檔案館,保存了豐富的科技和科研資料。大學檔案館通常與圖書館設在一起,但其管理方法與圖書館明顯不同。私人性質的檔案館包括企業(yè)、公司、財團、家族或個人檔案館等,館藏內容涉及經濟活動、財產關系、技術秘密、產業(yè)秘密等,還包括家族和個人的各種珍藏如族譜、族徽、遺囑和手稿等,內容極為豐富、復雜,其中有不少價值珍貴的歷史文件。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3.俄羅斯俄羅斯聯邦中央國家檔案館網由12個中央級國家檔案館和5個文件保管中心組成,它們的前身大多是蘇聯中央國家檔案館和蘇共中央檔案館。4.意大利意大利當前的檔案館主要分為兩大系統——公共檔案館系統和非公共檔案館系統。國家檔案館、中央機關檔案館和其他公共檔案館都屬于公共檔案系統。意大利從1874年起開始組建國家檔案館網,其核心是中央國家檔案館;在各檔案區(qū)分別設立一級或二級國家檔案館,全國共有17個。非公共檔案管理機構的類型較多,包括教會檔案館、公證人檔案館、大學檔案館、銀行檔案館和私人檔案館等。這些檔案館與檔案總局雖無隸屬關系,但都要接受總局的監(jiān)督。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5.美國美國的檔案館也分為聯邦檔案館和非聯邦檔案館。聯邦檔案館是指由聯邦政府撥款設立的,為聯邦政府機構服務的非營利性檔案館。該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國家檔案館及其地區(qū)分館。國家檔案館是根據1934年國會批準的《關于建立國家檔案館的法令》成立的,成立之初是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1949年國家檔案與文件局成立后,國家檔案館喪失了獨立地位,成為國家檔案與文件局的內部機構之一。國家檔案館由老館和新館兩部分組成,老館位于首都華盛頓的憲法路,是一座古希臘神廟式的建筑,新館位于馬里蘭大學附近的學院公園。美國國家檔案館以規(guī)模宏大和館藏豐富馳名世界,是世界上最大的檔案館之一。據統計,國家檔案館的總館藏量已超過了2000000立方英尺。在其豐富館藏中,有三份寫在羊皮紙上的檔案原件——《獨立宣言》《美國憲法》和《人權法案》被視為“鎮(zhèn)館之寶”,存放在展覽大廳的最顯眼位置進行展示。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5.美國非聯邦檔案館是指不受國家檔案與文件署領導和管轄的檔案館,《聯邦文件管理法》對它們沒有法定約束力。它們自成體系,檔案管理也各具特色。美國的非聯邦檔案館也很多,主要包括各州和地方政府(市、縣等)設立的檔案館,大學、教會、私人企業(yè)等非聯邦機構設立的檔案館。美國50個州檔案管理機構的性質、隸屬關系和職能各不相同。從性質上看,各州檔案館主要有三種:一是獨立的官方機構,二是行政機關的下屬部門,三是學術文化事業(yè)機構。從隸屬關系上看,有的直接由州政府領導,有的歸屬于州行政管理部門,有的是州教育部的下屬機構。從職能上看,各州檔案管理機構也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歷史—檔案型,即同時負責管理檔案工作和史學研究;二是檔案—文件管理型,即兼有管理現行、半現行文件和檔案的責任;三是純粹檔案館型,即只負責保管公共檔案。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5.美國美國各州檔案館雖然不受國家檔案與文件署的領導和管轄,相互之間也沒有隸屬關系和業(yè)務聯系,但聯邦與州之間,州與州之間還是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的。聯邦檔案管理機構提出的一些適合美國國情的新概念和新做法,往往被各州接受;各州之間也常常出現群起效仿某州先進經驗的現象。特別是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下的各州和地方文件委員會為各州檔案管理機構交流經驗、探討問題提供了有利條件,幫助各州更好地發(fā)展其檔案事業(yè)。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6.加拿大加拿大的檔案館主要包括聯邦檔案館和省檔案館。聯邦檔案管理機構包括國家檔案館和聯邦文件中心。加拿大國家檔案館是全國唯一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負責接收和保管1867年加拿大成為自治領以來政府各機關的檔案,同時也保管1867年之前的殖民地歷史檔案,館址在渥太華。該館原名公共檔案館,前身是1872年成立的公共檔案保管所。1987年改稱現名,隸屬于通信部。加拿大國家檔案館的內部機構包括行政管理司、文件管理司、檔案司、檔案保護司、公共項目司、信息技術司、政策司等職能機構,其中行政管理司、文件管理司和檔案司的地位最重要。由于館藏的不斷增長,加拿大國家檔案館1997年在魁北克地區(qū)的蓋廷紐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型庫房,名為蓋廷紐保管中心。該中心是玻璃與鋼筋混凝土結合的結構,內部設施十分先進,它的建成和使用標志著加拿大國家檔案館成為世界上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檔案館之一。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7.日本日本檔案館設置的特色是公文書館、文書館與文化機構相鄰,檔案、圖書、情報三位一體管理。日本的史料館一般包括檔案、圖書、情報三部分。例如,日本船主協會、海事產業(yè)研究所、石川島播磨重工業(yè)株式會社、清水建設等企業(yè)史料館都包括這三部分;就連國立公文書館、大阪市公文書館也是既收藏歷史檔案資料,又收藏各類圖書以及各種情報資料,這樣的管理形式,使利用者既可查找檔案資料,又可查找圖書,還可獲得所需的技術情報。日本檔案館的建設,始于20世紀50年代。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名為“公文書館”的機構。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7.日本(1)國立公文書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歷史研究和學術活動的開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有必要建立一個防止分散保管和集中提供公共利用的檔案管理機構。日本科學協會注意到民眾的呼聲,該協會主席于1959年11月向日本首相提出建立一個國家檔案館的建議,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公文分散保存在各政府機構所造成的損失,以及方便對公眾提供利用。日本政府采納了這一建議。日本國家檔案館的名稱是“國立公文書館”,成立于1971年7月。其宗旨是從政府各省廳和機構接收有重要價值的官方文件,作為歷史資料進行長期保存,并向公眾提供利用或展覽。1988年6月實施的《公共檔案法》對國家所有的歷史資料,即重要的官方文件的保管和利用作出了規(guī)定,要求國立公文書館將官方文件作為歷史資料留給后代。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7.日本(2)地方檔案館日本地方檔案館設置的起點是1959年山口縣公文書館的成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兩次掀起設置地方公文書館的熱潮。據統計,到90年代,全國47個縣和11個法定城市都擁有了自己的檔案管理機構。沖繩縣公文書館是地方檔案館中較富代表性的一個。它于1995年8月開館,被稱為亞洲第一館。該館占地11935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建筑風格為大屋檐、紅瓦頂,得到日本建筑最優(yōu)秀設計獎。其主要職能是廣泛收集整理日本琉球王朝時代至現代政府的檔案,采用先進技術保管,使其流傳后代,并更好地提供檔案為來館者閱讀服務。此館十分重視對琉球王朝時代中國檔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縣政府檔案及美國占領時期檔案的收集。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7.日本(3)國立史料館1951年5月成立,館址東京。它是日本國家級歷史檔案館,隸屬文部省,負責管理、接收寄存和捐贈的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檔案和史料,復制其他機構收藏的重要近代史料。(4)近代文學館這是日本一個影響較大、性質較特殊的檔案機構。1967年建成,兼有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的性質。其館藏包括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文學方面的圖書、報紙雜志、手稿、書信、日記等,價值極為珍貴。(5)全國歷史資料保存利用機關聯絡協議會簡稱全史料協,1988年成立,其宗旨是通過會員的相互聯系,以研究協議的方式開展檔案研究和學術交流,促進檔案管理、利用和研究的進展。會員有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該協會每年召開一次全國年會,進行學術研討,各地的分會每月召開研討會。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8.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其檔案館主要分為聯邦和州兩級。(1)聯邦檔案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唯一的中央級綜合性國家檔案館,也是澳大利亞聯邦檔案管理機構中最重要的一個。成立國家檔案館的建議早在聯邦政府剛剛成立時就已經提出,但它的最終建立卻是由澳大利亞參與兩次世界大戰(zhàn)促成的。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并不重視政府文件的管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后將各政府機關的文件分別保存在戰(zhàn)爭紀念館和國家圖書館,許多重要的文件由于缺乏妥善的集中保管而永遠地遺失了。1942年澳大利亞成立了戰(zhàn)時檔案委員會,為戰(zhàn)時檔案的整理、保管和銷毀制定了統一的標準。1961年一個獨立的檔案管理機構——聯邦檔案館的成立,才標志著聯邦政府有了獨立的中央級國家檔案館。它于1974年改名為澳大利亞檔案館,后又于1998年易名為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雖然檔案館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直到1983年的檔案法頒布后,其正式地位才得以確認。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8.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其檔案館主要分為聯邦和州兩級。(1)聯邦檔案館1983年頒布的檔案法規(guī)定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隸屬于文藝體育部,它的總館設在首都堪培拉,與國家圖書館共用一個大樓。除了堪培拉以外,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在六個州的首府和達爾文市均設有辦事處。它的內部機構包括公眾與利用服務處、政府文件保管處、館藏管理處、社團處四個部門,每個部門設有一個副館長分管。國家檔案館主要收集和保存聯邦政府各部、皇家委員會、司法、軍事、安全、情報、外交等部門的檔案,同時也保管歷任總督、首相及各部部長的個人文件。該館成為研究澳大利亞歷史、社會和人口的資源寶庫。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8.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其檔案館主要分為聯邦和州兩級。(1)聯邦檔案館聯邦政府同時還在文藝體育部下設立了國家聲像檔案館,它的職責是負責收集(而不是接收)并提供利用政府機構以外的錄音、錄像、電影、電視檔案以及與之相關的實物、資料。其接待的用戶多為普通公民。該館還依靠其技術實力和優(yōu)勢,向社會各方面提供有關音像材料保護、處理的技術服務。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8.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其檔案館主要分為聯邦和州兩級。(2)州檔案館新南威爾士州檔案館是根據該州1960年通過的檔案法設立的,負責保存該州有價值的公共檔案。該館設在州公共圖書館大樓內,與圖書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館藏中以殖民局檔案最為珍貴,因為它們是研究早期澳大利亞歷史的重要史料。維多利亞州公共檔案館也是依據1973年制定的《維多利亞州公共檔案法》設立的,負責保存該州的公共檔案,以及有重要價值的私人檔案。南澳大利亞州檔案館是在1920年成立的南澳大利亞州公共圖書館檔案部基礎上建立的,其檔案建筑規(guī)模較大,設有展覽室和閱覽大廳。該州政府和市政機關的公共檔案均在這里保管。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一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的發(fā)展歷程8.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國家,其檔案館主要分為聯邦和州兩級。(2)州檔案館塔斯馬尼亞州檔案館最初與該州圖書館設在一起,1949年后檔案館成為獨立機構,負責接收和保存州政府的公共檔案。同時該館還努力收集私人家族、工商企業(yè)和著名人物的檔案。西澳大利亞州檔案館又稱西澳大利亞政府檔案館,設在西澳大利亞州歷史圖書館內,館址在珀斯。檔案館除接收州政府機關、企業(yè)、研究機構的檔案外,還致力于收集與西澳大利亞州有關的私人手稿。昆士蘭州檔案館比上述各州檔案館建立時間要晚,它設在布里斯班的一座歷史古老的樓房內。這座古老建筑原為兵站倉庫,作為檔案庫房很難滿足安全保管檔案的要求,為此昆士蘭州政府近年對檔案館建筑做了修繕。四、現當代時期:檔案管理機構的成熟與完善(二)代表性國家檔案館建設的現實特點第十二章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一、檔案館設置的原因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一、檔案館設置的原因與古代和近代相比,現當代時期檔案館的類型進一步豐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當代社會設置檔案館的原因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古代設置檔案館的原因比較單一,只是為了滿足統治的需要,或者說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近代除鞏固國家政權這一基本原因之外,出于企業(yè)經營管理和發(fā)展經濟生產的需要,還開始出現了經濟檔案館。到了現當代時期,設置檔案館的原因日益多樣化,既有一以貫之的鞏固國家政權這一最基本的原因,又有發(fā)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需要,還包括傳承歷史文化、維護公民權益、豐富休閑生活等多種因素。不同的設置因素就可能導致不同類型檔案館的出現。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一、檔案館設置的原因實行階級統治,鞏固國家政權,維護國家利益,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都是設置檔案館的基本原因。這是由檔案的基本性質和價值決定的。從古至今,任何國家都把檔案視為維護政權的“武器”,設置檔案館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一種國家階級統治和行政管理的“經驗寶庫”。正因如此,任何國家的檔案事業(yè)建設都是以綜合性檔案館為主體的。(一)鞏固國家政權(二)發(fā)展經濟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經濟和科學技術,也是各國設置經濟或科技檔案館、企業(yè)檔案館的重要原因。在生產建設、經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研究中形成和積累的檔案,包含了大量對發(fā)展經濟和科學技術有用的信息,是生產力的組成部分。設置檔案館保存這類檔案有利于發(fā)展經濟和科學技術。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國家中,經濟和科技檔案的收藏機構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除了國家檔案館外,企業(yè)和科研機構都會設置檔案館收藏經濟和科技檔案。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一、檔案館設置的原因任何國家的發(fā)展都離不開科學文化事業(yè),而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繁榮,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體現。檔案作為一種歷史記錄和文化財富,是每個國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心信息資源,是繁榮科學文化事業(yè)的史料源泉。換言之,檔案是歷史和文化的象征。設置檔案館作為保存檔案的基地,正是為了滿足傳承歷史文化的需要。有人說,檔案館的重要性不亞于國家公園、紀念碑和各種歷史古跡,管理好它們是國家不可推卸的責任。(三)傳承歷史文化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一、檔案館設置的原因(四)維護公民權益維護公民個人的切身權益,也是設置檔案館的原因之一。檔案,尤其是人事檔案、家族檔案以及與公民狀況有關的檔案,是用來證明和維護公民應有權益無可替代的原始資料。設置檔案館保存這些檔案,可以滿足國家人事管理和個人開具檔案證明的需要,更好地維護公民的權益。一些國家的檔案查用制度規(guī)定,公民可以到供職單位或檔案館查用有關本人情況的檔案,檔案館也有義務給公民制發(fā)有關工齡、受教育程度、個人事跡等個人情況的檔案證明。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一、檔案館設置的原因(五)豐富休閑生活國外檔案館的設置原因還包括滿足個人興趣和豐富休閑生活。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根據公民的個人興趣,設置了一些特色檔案館,為用戶服務。例如,美國“尋根”的熱潮帶動了家譜、族譜研究的盛行,美國猶他州設立了家譜學會檔案館,除了滿足家譜研究者的利用需要之外,還接待因個人興趣前來尋根的普通公民。此外,2000年第十四屆國際檔案大會提出了“休閑利用”概念,引發(fā)國外檔案館積極探索為豐富休閑生活而服務公眾的有效舉措。盡管目前尚未出現專門的休閑檔案館,但隨著人們休閑時間的增多,豐富休閑生活的需要將有可能導致出現專門的休閑檔案館。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對檔案館進行類型劃分的角度或標準可以有多種,比如按照檔案館的所有權,可以分為公有檔案館和非公有檔案館;按照檔案館的級別,可以分為中央檔案館和地方檔案館;按照館藏檔案的所屬年代,可以分為歷史檔案館和現代檔案館;按照館藏檔案的門類性質,可以分為綜合檔案館和專門檔案館;按照館藏檔案的載體形式,可以分為影片檔案館、照片檔案館和電子檔案館等。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一)公有檔案館公有檔案館是一個綜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權歸屬國家的檔案館,一般由國家通過法律或行政手段設立,館藏檔案均屬公共財產。國外公有檔案館的類型從館藏檔案的成分來分,可以概括為綜合性與部門性(或專門性)兩種類型。1.綜合性檔案館綜合性公有檔案館主要包括國家檔案館和歷史檔案館兩種,它們都是永久保存檔案的基地,都實行開放原則;但主要區(qū)別在于國家檔案館還有著固定的館藏移交來源,是一種“開口式”的檔案館,而歷史檔案館已沒有固定的接收來源,是一種“閉口式”的檔案館。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一)公有檔案館1.綜合性檔案館國家檔案館是公有檔案館中最重要的一種,它是各國檔案管理機構體系的主體,設立最為普遍,一般都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檔案館網。各國國家檔案館的共同特點主要有四個:一是中央級國家檔案館的館址大都選在首都,如英國國家檔案館設在倫敦,法國國家檔案館設在巴黎等等。二是館藏門類和載體的綜合性,各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的內容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到文化、科技、宗教、衛(wèi)生無所不包,載體從傳統的紙張到新型的膠片、磁帶、磁盤等應有盡有。三是館藏流動的終極性,各國國家檔案館作為永久保存檔案的場所,除非由國家決定重新調整館藏范圍之外,其館藏一般具有固定性特點,不再需要向其他地方移交。四是館藏的開放性,由于國家檔案館的公有性質,其館藏被視為國家的公共財富,因此其館藏的利用普遍遵循開放原則。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一)公有檔案館1.綜合性檔案館歷史檔案館是一種按照歷史時期或歷史斷代設立的公有性檔案館,盡管其分布范圍遠不如國家檔案館普遍,但在不少歷史悠久的國家都存在。如西班牙設有西曼卡歷史檔案館和馬德里國家歷史檔案館等,俄羅斯設有遠東歷史檔案館以及從蘇聯接收下來的中央國家歷史檔案館、古代檔案館、軍事歷史檔案館等。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一)公有檔案館2.部(專)門性檔案館主要包括機關檔案館和專門檔案館兩種。機關檔案館是一種部門性檔案館,起源于封建社會末期,是專門保管某一機關或部門的檔案、一般只為本機關服務的檔案館。機關檔案館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終極性的,一種是非終極性的。終極性機關檔案館是某一機關或部門永久性保存檔案的場所,這一點類似于國家檔案館,其館藏不再向別處移交。自16世紀以來,歐洲一些國家設立的外交部檔案館、海軍部檔案館、陸軍部檔案館、國防部檔案館等都屬于終極性機關檔案館。延續(xù)到今天已成為一個傳統,即很多國家的重要部門(如外交、軍事、國防部門)的檔案館均屬于終極性的機關檔案館。非終極性機關檔案館則類似于我國的機關檔案室,盡管規(guī)模大小不一,但都只是暫時保存機關檔案的場所,其館藏還要向國家檔案館移交。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一)公有檔案館2.部(專)門性檔案館專門檔案館主要是指國家設立的、用于保存一種行業(yè)、專業(yè)或專門領域檔案,或是保存特定載體檔案的檔案館,包括水文、地質、氣象、城建等專業(yè)部門檔案館以及音像檔案館、照片檔案館、影片檔案館、科技檔案館等。比較典型的有:俄羅斯的影片照片檔案館、錄音檔案館;法國的外國影片資料館;波蘭的錄音檔案館;英國的音響檔案館;等等。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二)非公有檔案館非公有檔案館也是一個綜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權不屬于國家,而是屬于私人集團、組織、家族或個人等的其他檔案館。從所有者對象來看,國外非公有檔館的類型主要可概括為私人企業(yè)檔案館、教會檔案館、政黨檔案館、大學檔案館四種。1.私人企業(yè)檔案館私人企業(yè)檔案館的前身就是近代出現的經濟檔案館。到了現當代時期,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出于經營管理的需要,各國私人企業(yè)設立檔案館的現象更加普遍。這類檔案館由于受私有特點所限,館藏一般不對外開放,只有少數檔案館開放不涉及企業(yè)機密的歷史檔案。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二)非公有檔案館2.教會檔案館教會檔案館的起源更早,可以追溯到封建社會初期。它是教會組織檔案收藏機構的總稱,在世界各國分布相當廣泛。其中,現當代時期影響最大的教會檔案館當屬梵蒂岡秘密檔案館。該館是歷代羅馬教皇的檔案保管機構,是歐洲教會中最古老、館藏檔案最豐富的檔案館。其前身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教皇達馬蘇斯一世下令在圣·羅倫薩教堂建立的教皇檔案庫,直到1612年教皇保羅五世下令將分散于各處的教皇檔案集中在梵蒂岡,才成立了今天的梵蒂岡秘密檔案館。由于館藏的特殊性,梵蒂岡秘密檔案館從成立之初僅為教皇服務,以其“秘密”性質封閉了200多年。后來迫于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檔案開放原則的壓力,1897年教皇利奧十三世不得不下令將時間久遠且不涉及教皇利害關系的檔案向研究者開放。盡管開放力度很小,但還是吸引了眾多學者,許多國家還在羅馬設立了研究機構。該館實行的檔案封閉期是世界上最長的,為80年。直到1988年,教皇仍規(guī)定只開放1922年以前的檔案。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二)非公有檔案館3.政黨檔案館現當代時期各國黨派林立,名稱各異,數量眾多。這些政黨在各國不同階段的政治生活中起著不同的作用,也積累了大批檔案。重視檔案的政黨往往設有自己的檔案館。蘇聯共產黨中央檔案館曾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館藏最豐富的政黨檔案館。共分兩處:一處設在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內,負責保管蘇共中央1952年以前的黨務檔案和黨的領導人的檔案,以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各種組織(包括共產主義同盟、紅色工會國際、青年共產國際、農民國際、工人體育國際、國際婦女聯盟等)的檔案。另一處設在蘇共中央辦公大樓內,負責保管1952年至1991年蘇共大小機關的黨務檔案。后來這兩處檔案館于1991年被俄羅斯聯邦政府接管,分別更名為“俄羅斯現代史文件保管與研究中心”和“當代文件保管中心”。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二)非公有檔案館4.大學檔案館盡管大學檔案館的悠久歷史也可以上溯至封建社會中期,但早期各大學收藏檔案的機構往往與圖書館設在一起,直到現當代以來才逐漸獨立出來,成立了保管大學各種檔案的專門機構——大學檔案館。目前各國大學檔案館的設立也十分普遍,例如,美國的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大學和魁北克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利物浦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等等,都設有自己的檔案館。各國的大學檔案館,特別是知名大學檔案館,大多以館藏豐富、學術價值高而著稱于世。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其檔案館館藏往往具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私有性,即檔案都屬于本校財產,即便是公立大學,其館藏也不屬于國家或政府的管轄范圍。二是終極性,即館藏由本校永久保存,無須向國家或其他檔案館移交。第二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設置原因和類型劃分二、檔案館的類型劃分(二)非公有檔案館4.大學檔案館哈佛大學檔案館是國外大學檔案館的典型。哈佛大學是美國的第一所大學,成立于英殖民時代的1636年,比美國建國要早140年。在哈佛大學成立的前三百年中,盡管它雄踞美國高校首席,培養(yǎng)了眾多社會政治活動家、學者和專家,但它積累的重要檔案都保存在大學的圖書館手稿部。直到1938年,哈佛大學董事會才作出決定,成立大學檔案館,并規(guī)定檔案館的任務是在校長領導下收集保管學校成立以來的與學校成長有關的全部檔案史料,為學校行政、教學、學術研究和編纂校史服務,也為校外查閱和利用檔案服務。其館藏檔案非常豐富,包括大學自成立以來的全部行政、教學和學術檔案。其中建校的立法文件——1650年英王最終承認哈佛大學的批準書以及使用到1846年的學校大門巨鎖和配套的銅鑰匙(約重1000克),被視為哈佛大學權力的象征。從1846年起,歷任校長卸任時都要轉交銅鑰匙以示權力交接,儀式完畢送回檔案館繼續(xù)保存。第十二章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一、檔案館的性質二、檔案館的職能三、檔案館的特點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出現的諸多類型檔案館庫,可以統稱為古代檔案館庫。盡管其類型多種多樣,但總體性質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為所有者專有并只為所有者服務的保管機構,形象地說是一種特殊的“武器庫”。因為古羅馬的奴隸主階級曾將檔案比喻為“插入鞘中的劍”,如果說檔案是一種武器,檔案館庫就是存放武器的“倉庫”,也是他們所說的“鞘”。古代檔案館庫被牢牢掌握在統治者手中,成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有力工具。一、檔案館的性質(一)古代:政權的“武器庫”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近代法國檔案工作改革推動著檔案館的性質開始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從古代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一種特殊“武器庫”轉變?yōu)槊嫦蛏鐣蟊姷姆諜C構。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開放原則的實施。一、檔案館的性質(二)近代:向公共服務機構轉變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進入現當代時期,隨著開放原則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檔案館的性質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科學文化事業(yè)機構,即為社會公眾提供檔案利用服務的基地。檔案館是否具有科學文化性質,關鍵取決于開放原則實施與否。只有實行檔案向社會開放、為公眾服務,檔案館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文化機構,否則就不具備文化性或者只具有半文化性質。一般來講,公有檔案館大多屬于科學文化機構,而非公有檔案館的文化性質就稍遜一籌。進入信息時代之后,檔案的信息屬性日益凸顯,檔案被視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核心信息資源,檔案館的性質定位也發(fā)生了細微的變化,從單純的科學文化事業(yè)機構變成了集科學文化和信息服務于一體的機構。這兩方面并非是對立和沖突的,相反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一、檔案館的性質(三)現當代:科學文化和信息服務機構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科學文化和信息服務性質決定了當代檔案館的服務方向。檔案館既要積極開展參考服務,滿足行政、科學研究的廣泛需要,又要提供休閑服務,滿足文化教育和娛樂的需求。前一項服務內容在各國都開展得十分普遍,后一項服務內容雖然尚處在起步階段,但這種服務方向將為檔案館贏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國外有學者指出,檔案館與圖書館、博物館都是文化娛樂機構,人們到這里不僅可以查閱資料,還可以看展覽,看電影、幻燈片等,甚至可以到館內的書刊亭、咖啡廳等休閑場所放松心情,體驗文化娛樂的精神愉悅。一、檔案館的性質(三)現當代:科學文化和信息服務機構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檔案館的職能,在當代各國的檔案法規(guī)中已有明文規(guī)定。盡管表述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共性是十分明顯的。概括地說,檔案館的主要職能就是對作為國家歷史記錄、文化遺產和信息資源的檔案進行收集、安全保管,為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服務。換言之,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是檔案館職能的基本組成部分。國外檔案學者從理論上歸納了檔案館的職能。比較典型的有英國檔案學者和蘇聯檔案學者。二、檔案館的職能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英國檔案學者邁克爾·庫克指出,檔案館的職能分為行政職能和研究職能。行政職能也可解釋為業(yè)務職能,即接收、整理、保管檔案的職能。行政職能的目的是把國家的全部重要檔案,都集中到檔案館保管。研究職能是指檔案館的對外宣傳和服務職能,檔案館要借助檔案宣傳歷史,展示以往經驗對現代社會良性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要把館藏檔案信息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出來,為社會方方面面服務。庫克對兩種職能的關系也作了論述,他認為行政職能是實現研究職能的前提,但研究職能的充分實現才能提高檔案館的社會知名度。二、檔案館的職能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蘇聯檔案學者認為,檔案館的職能分為業(yè)務職能和社會職能。業(yè)務職能是指從檔案接收到保管的全部業(yè)務工作。社會職能主要是利用檔案為社會各項事業(yè)和公民個人服務。蘇聯把編研和出版檔案史料作為檔案館社會職能的主要內容之一。各檔案館大多設有一種專門機構——文件公布處,負責檔案史料的編輯出版。這種做法富有明顯的特色。盡管理論歸納不盡相同,但不難看出,國外對檔案館職能的認識具有兩點共性:一是業(yè)務職能,這是檔案館的基礎工作;二是社會服務職能,這是檔案館的根本目的。業(yè)務職能是社會服務職能的前提,社會服務職能是業(yè)務職能的價值體現。二、檔案館的職能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一是附屬性。古代檔案館庫都只是依附于特定所有者的內部機構,往往作為政府或宗教的附庸而存在,沒有獨立性,不具備獨立的法人地位。二是封閉性。古代檔案館庫均不向社會公眾開放,只有所有者或經所有者特許的人或機關才能利用館藏檔案。三是世襲性或連續(xù)性。古代檔案館庫可以世代相傳,可以遵照法規(guī)或遺囑繼承,也可以按照帝位或爵位相傳。四是館藏對象的混合性。古代檔案館庫保存的不僅有檔案,還包括圖書、貴重實物或其他用品,大多是一種混合型的收藏機構。五是門類的單一性。古代檔案館庫都只屬于檔案保管機構,沒有出現檔案行政管理機關、檔案教育機構等其他門類的檔案管理機構。六是分散性。古代檔案館庫大多各自為政,彼此之間既沒有縱向的隸屬關系,也沒有橫向的業(yè)務聯系。三、檔案館的特點(一)古代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第一,獨立性。國家檔案館不再是某一所有者的附屬機構,而是具有獨立地位的國家公共機構。獨立的法人資格就是獨立地位的明顯表現。第二,開放性。公有檔案館一般都實行對社會開放的原則,利用檔案不再是少數人享有的特權,而變成普通公民擁有的權利。第三,服務性。盡管古代檔案館庫的職能包括保管和服務兩個方面,但服務的對象和范圍相對十分有限。檔案開放原則的實施強化了現當代檔案館的服務色彩,拓展了其服務對象,增強了其服務力度。三、檔案館的特點(二)現當代第三節(jié)外國檔案館的性質、職能和特點第四,保管對象的相對單一性。這里的含義是指現當代檔案館與圖書館已有明確的界限,保管對象以檔案為主體,圖書、資料、實物或其他用品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小。第五,館藏來源和成分的豐富性。國家檔案館的館藏來源包括眾多的形成者,既能依法接收各類機關移交的檔案,也可向社會征集檔案。同時,國家檔案館均為綜合性檔案館,館藏檔案的內容包羅萬象,載體形式也多種多樣。第六,檔案館的聯系性或協作性。中央和地方國家檔案館在隸屬關系或業(yè)務關系上一般都有著一定聯系,不再像古代檔案館庫那樣各自為政。三、檔案館的特點(二)現當代第十二章外國數字檔案館的含義、類型、特點和功能第四節(jié)外國檔案管理機構一、數字檔案館的含義二、數字檔案館的類型三、數字檔案館的特點四、數字檔案館的功能第四節(jié)外國數字檔案館的含義、類型特點和功能數字檔案館(digitalarchives)一般是指互聯網上的某些站點,即網站。其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數字檔案館以個體檔案館為概念主體和行為主體,是傳統檔案館以數字方式實現館藏資源和管理職能數字化的一種檔案館形態(tài);廣義的數字檔案館是一個由眾多檔案資源庫群、檔案信息資源處理中心、檔案用戶群構成的數字檔案館群體,多指存儲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信息空間。一、數字檔案館的含義第四節(jié)外國數字檔案館的含義、類型特點和功能數字檔案館的類型有兩種:一種可稱為基于信息共享的數字檔案館,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對分散的數字檔案信息按照主題、時間、區(qū)域等某一特征進行整合、存儲、展覽和提供利用的虛擬檔案館。之所以稱為數字檔案館,其原因在于archives一詞也可用于表示檔案信息資源,因此,digitalarchives一詞也用來表示網絡中的“數字檔案資源”,例如歐洲數字檔案館、“9·11”數字檔案館、杰斐遜數字檔案館等就屬于這一類型。另一種可稱為基于實體檔案館信息化的數字檔案館,是傳統檔案館(館群)進行的數字資源保存與利用系統,其主要功能是系統而全面地保存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并提供利用,如英國國家數據及數字檔案館就屬于這種類型。二、數字檔案館的類型第四節(jié)外國數字檔案館的含義、類型特點和功能該類數字檔案館又可細分為基于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數字檔案館與基于綜合信息資源共享的數字檔案館。基于檔案信息資源共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