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比較鑒賞》 導學案_第1頁
《詩歌比較鑒賞》 導學案_第2頁
《詩歌比較鑒賞》 導學案_第3頁
《詩歌比較鑒賞》 導學案_第4頁
《詩歌比較鑒賞》 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比較鑒賞》導學案蘆葦語文讀書昨天蘆葦語文讀書

VOL?

資源全部免費分享分享資源我們是認真的

《詩歌比較鑒賞》

教案

教學過程【考點突破】一、何謂比較鑒賞: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詩歌的內容、語言、形象、手法、情感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別、賞析。用以考查考生對不同事物的分析、鑒別、評價的能力。在古代詩歌的鑒賞題目中,比較鑒賞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而逐漸成為新寵。它有利于引導學生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進行歸類學習。命題者往往選取兩首或三首(三首比較只有2007年的浙江卷)主題、情感、表達技巧、風格、題材、體裁、語言、作者等一兩個方面相同的詩歌進行比較。其比較點往往是兩首詩歌的相同點或相異點??忌⒁馇笸螽?。近五年的比較鑒賞詩歌有13題,占高考詩歌試題總量的1/5。2014年18套高考題有5套考的是比較鑒賞。2018全國Ⅱ卷《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節(jié)選)》15.

詩中前后兩次出現“酒”,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說明比較鑒賞一直就是備受關注的考點。二、命題角度:形象、語言、手法、情感三、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鑒賞評價。四、高考出現過的試題類型:(一)對形象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相同意象的比較和不同詩歌對同一對象描寫優(yōu)劣的比較)(二)對語言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中同一“煉字”的比較和同一詩歌不同版本用語的比較)(三)對表現手法的比較鑒賞(不同詩歌對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比較)(四)對思想感情的比較鑒賞(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五、解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寫法。(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形象、語言、手法、感情等)來尋求詩詞的異同。(3)按步驟作答,既要概括,又要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六、比較鑒賞的基本原則:整體把握,尋同求異,辨同析異。七、比較鑒賞的方法:求“同”關鍵詞;求“異”關鍵詞【課堂知識點撥】1.比較閱讀下列兩首元曲,回答問題。

【越調】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

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

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驹O題】:這兩首曲子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注釋】①“落殘霞”句:落霞。鶩,野鴨。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贝擞闷湔Z意。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③瀟湘畫里:宋代畫家宋迪曾畫過八幅瀟湘山水圖,世稱瀟湘八景。歷代題詠者不少。瀟、湘,湖南境內的兩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縣和瀟水合流,世稱瀟湘。這里極言瀟湘兩岸的風景如畫?!窘馕觥浚旱谝徊?,分析所涉及詩句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或分析不同的情感載體(意象)滲透著作者什么情感。第一首小令作者把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第二首小令作者寫在秋意里對洞庭瀟湘的觀感,氣象明朗開闊,意境宏偉。第二步,指出兩首詩(或詞)的抒情方法(或表現手法),第一首小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第二首小令觸景生情。第三步,指出兩首詩(或詞)的感情基調或情感類別。第一首小令突出表現了羈旅愁緒。第二首小令表現了開朗樂觀的情懷?!敬痤}步驟】:1.

分析所涉及詩句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或分析不同的情感載體(意象)滲透著作者什么情感,如:楊柳——惜別,菊花——傲視,圓月——思念等。(此句為關鍵句)2.

指出兩首詩(或詞)的抒情方法,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觸景生情等。(根據情況添加)3.

指出兩首詩(或詞)的感情基調或情感類別,如:哀怨、激憤、憎惡、憂愁、欣喜、歡快、向往、離愁別恨、懷古傷今等?!敬鸢浮竣俚谝皇鬃髡甙亚锾彀韼讉€特有的景物巧妙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步驟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步驟二)突出表現了羈旅愁緒。(步驟三)

②第二首小令作者寫在秋意里對洞庭瀟湘的觀感,氣象明朗開闊,意境宏偉,(步驟一)觸景生情,(步驟二)表現了開朗樂觀的情懷。(步驟三)課堂小結:1.尋找可比點

2.比較同與異

3.評價優(yōu)與劣比較思想感情:借助意象,品味意境,體味情感?!尽冻磷頄|風·秋景》賞析】元成宗大德年間,盧摯曾任湖南憲使。本曲當為作者對湘中山水的寫生之作。小令的前四句用兩組對仗,前一組為工筆特寫,后一組為江景淡描,恰如繪畫有近景、遠景之別。在第一組中,兩句都是對前人成句的巧妙化用?!皰旖^壁枯松倒倚”,用李白《蜀道難》“枯松倒掛倚絕壁”句,略為顛倒語序,而上三下四的句法結構較詩歌的七字句更覺婉轉搖曳,也更為強調了“絕壁”的主體。“落殘霞孤鶩齊飛”則從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化出,用作對仗頗為工整。這兩句刻意經營,本身極富形象感,又借得了名句所固有的審美效應,從而一上來便先聲奪人,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而第二組的兩句則不作雕琢,意到言隨,既顯示了背景的高遠,又反映出一種閑適、自然的心態(tài)。此時題中的“景”字已歷歷如繪,而“秋”字尚無落實,詩人便借散漫的西風來發(fā)出節(jié)序之感?!吧⑽黠L滿天秋意”,通過“散”和“滿”的動詞滲透到畫面的全景,使遠近兩重自然景物融合為一,且?guī)狭藥追直瘺龅母星樯?。在高天寥廓之中,西風撲面之時,這種悲涼恰恰使人意識到秋天的感染力的存在。落霞隱盡,夜幕降臨,詩人揚帆中流,順風而行。萬籟無聲,大自然蕩滌了心中的慮念。尤其是一輪明月初上,普照出前時所見的山川,一派清朗,真不啻是宋迪筆下的山水名畫!“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庇质且环锨锞皥D,不僅別開生面,還出現了“我”。且此時的“我”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再無蒼涼蕭颯的秋感,替代的是一片澄澈空明的心境。末兩句從氣氛上挽回了“遍西風滿天秋意”所帶來的沉重感,而這種如釋重負、物我皆忘的境界,又進一步體現了作品中山水景色的完美。足見其寫景作品的成功,除了注重形象外,往往還在于這種人與景物在精神上的契合。【提問變式】1.

這兩首詩(或詞)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2.

比較××詩(或詞)與××詩(或詞)表達情感的不同。試作簡要分析。3.

這兩首詩都寫××,但感情基調(表現手法)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課堂即學即練】2.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4分)柳

鄭谷半煙半雨江橋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詠柳

曾鞏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驹O題】“柳”是傳統意象之一。兩首詩同為詠柳詩,但畫面風格迥異,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請分別分析。(4分)【答案】鄭詩:描寫了一幅江畔橋邊柳絲輕拂,依依裊裊、柔美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作者借景抒情(或襯托、以樂襯哀),表達了離人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情。(2分)曾詩:描繪了一幅楊柳借東風之勢,柳條狂舞、柳絮紛飛的畫面;作者以物喻人(或象征),諷刺了得勢猖狂的邪惡勢力。(2分)【《柳》賞析】初讀鄭谷的《柳》,覺得清麗自然,淡雅質樸。詩歌前兩句寫景,描繪出一副清新而富有生機的春景圖。詩人用美景來襯托離別之情。這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并無出奇之處。但細細品味,這首七絕卻是“別有傷心處,盡在不言中”。先看題目,題目只一“柳”字,“柳”即“留”。古人折柳贈別,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詩歌中,柳這一意象與離愁別緒、思鄉(xiāng)懷遠緊密相連。所以,題目雖只有一字,但卻主題鮮明。然而,描寫對象為柳,詩中卻無一個“柳”字。其實,詩歌句句寫柳,句句含情。試看:首句“半煙半雨江橋畔”,寫柳樹在煙雨中搖曳多姿?!敖瓨蚺稀笔请x別的地點,而柳卻偏偏生長于此,不免觸動離人的滿懷愁緒?!鞍霟煱胗辍北砻魉蛣e是在春季的一個陰雨天。四周煙霧飄渺籠罩,給人一種朦朧之感。此處詩人用意精妙:一是朦朧的煙霧就像是離人朦朧的眼淚,就像是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賀鑄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把“愁”比喻成“梅子黃時雨”,言愁緒繁多纏綿。鄭詩雖未用喻,但有異曲同工之妙。二是此為暗淡之景,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路在何方,飄向何處?愁緒之濃烈,如同迷茫的煙霧,劃也劃不開。正因為這濃情撩人,所以離人竟分不清是煙是雨,只能說“半煙半雨”了。第二句緊承第一句寫景,詩人把寫作的鏡頭拉遠,視角轉向山路。山路乃旅人前行之路??上攵?,陰雨天氣,道路泥濘而漫長,暗示前路艱難。再加上煙雨迷蒙,不禁勾起羈旅漂泊之感,離人愁緒更濃。柳永的《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李清照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我報路長嗟日暮”都謂前路漫長,但鄭詩更顯清新小巧?!坝承佑程摇睂懥鴺渑c山路中杏桃相互映襯。好一幅春意盎然的圖景。顏色的對比,讓人眼前一亮,然而離別之人愁緒滿懷,怎會有心情欣賞這美麗春景?所以“不分桃花紅似錦,生憎柳絮白如棉”,徒增煩惱而已。再者,雖然陰雨天氣,花落草折,但畢竟柳樹有煙雨相隨,杏桃相伴。而離人卻只能獨自孑然一身、凄苦寂寞了。物與人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柳色也就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了??v觀一、二句,寫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緒綿綿。用語復沓回環(huán),節(jié)奏舒緩,平仄聲調起伏,與離人步伐緩慢、難舍難分的眷戀之態(tài)十分吻合。如此愁緒,恰似一江春水,蓄勢待發(fā)。第三句“會得離人無限淚”,一語點破離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彌漫,令人窒息。“會”作“領會,體會”解,連無語的柳樹都深受感動,居然體悟出離人之情,可見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所說“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觀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達到“心靈的東西借感性化顯現出來”(黑格爾《美學》)的效果?!半x人無限淚”又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清新的畫面:離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縱有千言萬語,也無言以對?!按藭r無聲勝有聲”,只有無邊的愁緒縈繞。真是“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至此,主題突顯,情意濃烈,詩歌已及高潮,但詩人并未結束,而是輕柔一轉,妙筆生花?!扒Ыz萬絮惹春風”言春風中柳條婀娜,柳絮飄飛,一個“惹”字盡得其妙。柳絲輕拂,依依裊裊,似在挽留什么,亦如牽曳著離人的裙帶,纏綿多情。柳絮飄蕩,風情萬種,惹動著彼此繚亂的離緒。此情此景,用晏幾道《清平樂》中“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再看“千絲萬絮”即“千思萬緒”,一語雙關。明寫柳樹嫵媚多姿,暗寫春風撩撥離人心弦,思緒深永。又與上句“無限”相得益彰,真是處處含玄藏意,令人回味無窮。此處如換成春風惹柳,便平淡無奇了?!尽对伭焚p析】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把春天的柳樹比擬為得勢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諷刺邪惡勢力。詩的前兩句是說:當春天剛到來的時候,零亂的柳條還沒來得及轉變?yōu)闇\淡的青黃色,它就倚仗著東風吹拂而飄忽搖擺,氣勢更加猖狂。詩剛開頭即語帶嘲諷、蔑視,它描寫“亂條”如何倚仗權勢,張牙舞爪,逞性妄為,似乎整個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實際上是在為全詩主旨作準備,亦即古人所謂“蓄勢”。蓄足了氣勢,則必然有力地得出顛撲不破的結論,于是后兩句水到渠成,警語立出:那些柳條只會使柳絮飛上半天,企圖遮蔽日月的光輝,卻不知秋季來臨,天地間還將有一場又一場的嚴寒霜凍,到那時它就要枯萎凋零了?!安恢斓赜星逅币痪錇槿姷漠孆堻c睛之筆,它對那些得志一時的小人提出了嚴正的警告,振聾發(fā)聵,促人警醒。詩中把柳樹人格化的寫法,以及詩人對柳樹的明顯的貶抑與嘲諷,使這首詩不是純粹地吟詠大自然中的柳樹。詠柳而諷世,針對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勢利小人。將狀物與哲理交融,含義深長,令人深思。曾詩卻把它當作那些不屑一顧的嘍羅們得以逞強施威的主子后臺,罪魁禍首。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詩講出一種道理,指出一種社會現象:奸佞專權、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亂而黑暗的局勢是不會長久的,得志一時的小人盡管氣焰囂張,但終究逃不出歷史的懲罰,他們必將得到應有的可恥下場?!娺@種借物說理的寫法,正表現了宋詩的特點。3.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井欄砂宿遇夜客①

唐?李涉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別皖口②

宋?王安石浮煙漠漠細沙平,飛雨濺濺嫩水生。異日不知來照影,更添華發(fā)幾千莖?!咀ⅰ竣偬瞥娙死钌嬉顾尥羁冢ń駥侔矐c市,過去屬懷寧山口鎮(zhèn))小村井欄砂遇強盜,強盜得知詩人姓名后非常尊重,只索此詩并不搶劫。②北宋王安石當年曾任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離別舒州時經過皖口?!驹O題】兩詩景與情的關系有何不同?請結合詩作簡析之。(6分)【答案】①李詩哀景反襯樂情。第一句描寫黃昏時江村風大雨急、一片迷茫的哀景,反襯了三、四句自嘲自嘆的詼諧情趣。(2分)表現詩人對愛好風雅、尊重詩人的綠林好漢的欣賞和對自己名聲竟達綠林的喜悅心情;(1分)②王詩哀景襯哀情。一、二句江天煙雨迷蒙的暗淡景象襯托了三、四句眷戀感傷之情。(2分)表達了詩人離別舒州的傷感之情。(1分)【解析】詩歌的景情關系分為兩類:哀景寫哀情,樂景寫樂情。李詩哀景反襯樂情,王詩哀景襯哀情。比較表達技巧:原則:整體把握,尋同求異,辨同析異。方法:分清類別,解析詩句,明確效果。【《井欄砂宿遇夜客》賞析】前兩句用輕松抒情的筆調敘事。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這似乎是“遇盜”的典型環(huán)境;此處卻不經意地點染出在瀟瀟暮雨籠罩下一片靜謐的江村。環(huán)境氣氛既富詩意,人物面貌也不猙獰可怖,這從稱對方為“綠林豪客”自可看出??磥碓娙耸菐е踩坏脑娨飧惺軄硪髟佭@場饒有興味的奇遇的。“夜知聞”,既流露出對自己詩名聞于綠林的自喜,也蘊含著對愛好風雅、尊重詩人的“綠林豪客”的欣賞。環(huán)境氣氛與“綠林豪客”的不協調,他們的“職業(yè)”與“愛好”的不統一,本身就構成一種耐人尋味的幽默。它直接來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詩味。三、四兩句即事抒感。詩人早年與弟李渤隱居廬山,后來又曾失意歸隱,詩中頗多“轉知名宦是悠悠”、“一自無名身事閑”、“一從身世兩相遺,往往關門到午時”一類句子,其中不免寓有與世相違的牢騷。但這里所謂“不用逃名姓”云云,則是對上文“夜知聞”的一種反撥,是詼諧幽默之詞,意思是說,我本打算將來隱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間,看來也不必了,因為連你們這些綠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況“世上如今半是君”呢?4.(2005年遼寧卷)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江寧夾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

客航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

倒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驹O題】兩首詩的末句,一用“應有”,一用“猶有”,哪個更好?為什么?請簡要賞析。(4分)【答案】可以有三種答案:答案一:①"應有"更好。②"應有"二字蘊含豐富,傳達出了詩人在孤寂中力尋舊影時的復雜心情,其中既有希冀與自信,也有失意與悵惘,更有尋而未見的不甘心,可謂傳神之筆;"猶有"二字則無此意趣。"心情"只要答出其中兩個方面即可,不要求全面。答案二:①"猶有"更好。②"猶有"二字,自然道出,卻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現在,說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進一步傳達出了詩人那種孤寂悵惘的心緒;而"應有"二字卻不能道出此意。答案三:①二者各有其妙。②(理由見上)只答出哪一個更好而沒有具體分析的,不給分。【賞析】《江寧夾口三首(其三)》此詩開頭寫泊船落帆之后,呈現在詩人眼前的:艙里一燈熒熒,窗外夜色茫茫。這里的江面特別寬闊,波光浩渺,月輪孤懸。在朦朦朧朧的月光下,一切都披上了一層輕紗,罩著淡淡的哀愁。江上景物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在詩人的意念之中,此時此刻,最突出的感受應該是一個“靜”字,雖然詩里沒有明白寫出。盡管岸邊蘆花瑟瑟,江上浪濤澎湃,但這一切都不在詩人的注意之中。因此,給讀者的感受仍然是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關門的咿啞聲打破了江邊的寂靜,詩人的目光又轉向岸上。王安石多次來往此地,當然知道附近有家小店,只是在朦朧月色中,周圍景物顯得有些異樣和陌生,才遲遲沒有辨認出來。而“無燈”又說明了小店主人的孤貧。這一句的描寫,已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首句境界空曠、岑寂,次句描寫細致入微。兩句都是寫景,詩人的主觀感受與聯想還沒有明白表達出來,因為這時候連他自己也還不太清楚。接下來第三句仍然寫景,只是在景物的內涵意義上已大為延伸,帶上了濃重的感情色彩。這一次詩人的目光投向了一棵楓樹,一棵傾斜的、半枯的楓樹。過去他看到的是此樹綠葉婆娑、生機蓬勃的形象,而此時因為江水沖刷,岸沙崩坍,已是蟠根半露,枝干傾側,快要死去了。這如同庾信《枯樹賦》里所說的那樣:“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于是詩人發(fā)出歲月易逝,年華老去的慨嘆??椭邸⒐路?、江水、月色、小店無燈、枯樹傾側,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凄迷寂寞的境界。第四句筆鋒忽然一轉,正面寫出詩人的感想:“既為曾經之地、舊識之物,那么,為什么不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時的系船之痕?”“應有”二字,十分武斷,看似無理,實則表達了詩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開拓的一種心情。同時,又告訴了讀者:大江日夜奔流,過去的一切早被沖刷得干干凈凈?;矢λ傻摹朵较场氛f得好:“宿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嘴是江心。”王安石所說的“應有”,其實正是“必無”。因為從反面落筆,詩中的感慨才更深一層,回味才更為雋永?!吨巯陆ㄏ烽_頭兩句寫泊舟的時間和望山所見。“客航”,表明是離家遠行?!笆掌帧奔赐4堪?,“浦”是水濱。“月黃昏”系用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語,形容月光昏暗,表明天黑已久?;椟S的月光,灑在平靜的溪水上,一只小船劃破水面,搖碎了月影,慢慢靠近岸邊。有景,有人,有聲,有色,景象非常幽靜,畫面非常優(yōu)美。第二句是將唐代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名句改造而成。孤舟夜泊,最關心的是客店,所以船一靠岸,就在張望,看見客房并無燈光,正準備關門。這里是“野店”,不是大的集鎮(zhèn),人家不多;而且為了方便行旅,必定臨溪而設,所以極易望見?!盁o燈”,并不是說沒有置備燈火,而是說沒有點燈,野店固然簡陋,但既是客店,也不至于連一盞燈也不置備。這里有兩層含意:一是表明這個夜晚還沒有客人,可見這里平??腿讼∩伲欢潜砻魅胍挂丫?,主人以為不可能再有客至,所以并未點燈,正準備關門睡覺。“欲”字下得很妙,它表明門將閉而未閉。如果已經閉門,則敲門叫門,會給投宿者帶來許多麻煩;正是在這欲閉未閉之際,才使投宿者感到欣喜。下面兩句寫系舟,這里既是“野店”,就沒有正規(guī)的碼頭,所以并無專門系舟的設備,只能把舟系在岸上的一株楓樹上。上文店門欲閉未閉,是巧;此句楓樹則是將死未死,是奇。“倒出岸沙”是說溪水從下面往里沖刷,在楓樹根部沖出一個缺口,楓樹一半的根得不到泥土的養(yǎng)料,加之又被系舟時的搖晃弄壞,所以“半死”了?!鞍胨馈敝^死去了半邊,就是偏枯,這是樹木的一種特異現象。末句“系舟猶有去年痕”寫系舟時所見,更加新奇?!叭ツ旰邸笔钦f一年前系舟的痕跡還保存到此時,說明在此停泊的客人不多。這仍然是荒村野店的地方才會有的景象。見此痕跡,令詩人感到很驚奇。

【課后及時鞏固】(2017遼寧鞍山一中高三3月考)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3題。村居王冕①英雄在何處,氣概屬山家。

蟻布出入陣,蜂排早晚衙。野花團部伍,溪村擁旗牙。

抱滕長吟罷,天邊日又斜。村居高鼎②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①王冕:字元章,元代詩人,幼為農家子,自力苦學而成通儒。他屢試不第,遂以布衣終老。②高鼎字象吾,又字拙吾,清朝詩人,大約生活在清朝咸豐年間,仕途上少遇坎坷,比較得意。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分析鑒賞,不恰當的兩項是(

)(

)(5分〕A.高鼎在寫眼前之景時,用詞洗練,言簡意豐,詩中的“拂”字,仿佛使人感受到了柔柔春風的和煦,目睹了依依垂柳隨風搖曳的風姿。B.王冕詩作采用虛實相生、遠近相襯的寫法描繪了山居中的動態(tài)景物,融自然之景與社會之景,近景與遠景于畫面之中。C.王冕詩的頸聯描繪了野芳叢簇,如軍隊編制;溪村酒店高挑的酒旗,像軍中高揚的大小旗幟的情景。D.高鼎的《村居》一、二兩句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北方鄉(xiāng)村春天的明媚、迷人的景色。E.高鼎詩中描繪的草長、鶯飛、柳拂、醉煙等構成了春景多姿的動態(tài)圖,然而,這些景物描寫,不過是為后面孩子的出廠作了鋪墊?!敬鸢浮緽D【解析】B項還描繪了靜態(tài)景物,D項應該是江南春天的特有景色。2.這兩首詩均為村居題材,但意蘊相異,風格有別。試分析兩詩表達的情感與風格有何不同。(6分)【答案】情感方面:①王冕的《村居》流露牢騷不平之意,王冕在詩作中贊嘆善舉之景的英雄靈氣,隱藏著英雄失路、壯志難酬的感慨。②高鼎詩作描述了兒童在大好的春天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表達了對生活的贊美和熱愛,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風格方面:①王冕的詩寫景想象豐富,設喻新奇,自然與社會,相映相襯,跳躍性大,頗具浪漫主義色彩。②高鼎的詩描寫景物有聲有色,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兒童情趣,體現出現實主義風格。(答王詩豪放,高詩清新婉約也對)3.兩首《村居》在寫景狀物時,都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結合原詩加以說明。(6分)【答案】①都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2分)②王詩螞蟻相爭出入布陣,蜂聚成群衙前排列是“動”,野花叢開,溪村酒旗是靜;(2分)③高詩青草、黃鶯、綠柳、碧水、如煙似霧的旖旎春光,以藍天為背景構成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景靜態(tài)圖。同時,草長、鶯飛、柳拂、醉煙等又構成了春景多姿的動態(tài)圖。一群活潑的兒童放學回來,拿起早已準備好的“紙鳶”,在輕盈的東風中,把自己的風箏送上藍天。更使畫面充滿生機。(2分)或者①都采用從視覺、感覺角度的描寫景物。(2分)②王詩中看到的螞蟻相爭,蜂聚成群反映在作者的感覺中,它們成了“蟻布陣”、“蜂排衙”,有行列隊伍,宛如戰(zhàn)陣;蜂早晚聚集,好似官府排衙儀式。(2分)③高詩中的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放紙鳶的兒童等是視覺看到的,而醉春煙中的“醉”字寫出楊柳好像被春色陶醉了,既寫出了楊柳婆娑的姿態(tài),又賦予其生命,是感覺角度的描寫。(2分)【賞析】高鼎《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第一、二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安蓍L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寫活了,人們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人們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胺鞯虠盍泶簾煛?,村的原野上的楊柳,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tài);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第三、四句寫的是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上兩句的物而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與醉人渲染得淋漓盡致。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2017吉林長春高三下期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4~5題。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唐】李商隱其一暫憑尊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其二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體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注】①程夢星云:“此二首留別女校書也?!雹趹l(liáo):依賴。③爭:怎,怎么。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A.在標題中,“離亭”點明分別時所在之地;“賦得”是古人詩題常用語,有為某物或某事而作詩之意。B.《其一》首句中的“無憀”是“無所依賴”的意思,指離愁別緒,詩句是說暫且借著這杯酒驅遣離愁。C.《其一》第二句語帶雙關,柳葉如眉,柳條似腰,與第四句表達的“愛惜柳條不要攀折”之意相呼應。D.《其二》前兩句用擬人手法,寫出楊柳風姿,無論在煙霧中,還是在夕陽下,都千枝萬縷,依依有情。E.《其二》后兩句寫出了楊柳善解人意,為了報答行人,寧愿被折至“休盡”,從而一半相送一半迎歸?!敬鸢浮緾E【解析】C項第四句表達的不是“要愛惜柳條不攀折”之意,而是說“即使春風有情,卻又怎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柳條,而不讓那些滿懷離別之苦的人們去盡量攀折呢?”E項后兩句大意是說“替我告訴行人不要把柳枝折盡了,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這樣可能更好?!保ù饘σ粋€給2分,答對兩個給5分。)5.這兩首詩都寫離別,但感情基調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答案】①第一首充滿悲傷的情調,寫離別之愁。(2分)前兩句寫盡了離別之愁,后兩句表達離別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富有樂觀氣息,對未來再次相見充滿希望。(2分)最后兩句寫楊柳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待人歸來。給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詩歌表現手法和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這兩首詩與杜牧《贈別》主題相同,即和心愛的姑娘分別時的離別之作,但寫法各別。離亭指分別時所在之地,亭即驛站。賦得某某,是古人詩題中的習慣用語,即為某物或某事而作詩之意。詩人在即將分別的驛站之中,寫詩來詠嘆折柳送別這一由來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風俗,以表達惜別之情。第一首起句寫雙方當時的心緒。彼此相愛,卻活生生地拆散了,當然感到無聊,但又勢在必別,無可奈何,所以只好暫時憑借杯酒,以驅散離愁別緒。次句寫行者對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辦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體。你本來已是眉愁腰細的了,哪里還再經得起損傷?”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緒放松一下,正是為了下半首把它更緊張起來。第三句是一句驚心動魄的話。除了死亡,沒有什么比分別更令人痛苦。這句話是判斷,是議論,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緊承第三句,針對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風有情,不能因為愛惜長長的柳條,而不讓那些滿懷著“人世死前惟有別”的痛苦的人們去盡量攀折。這一句的“惜”字,與第二句的“損”字互相呼照。因為愁眉細腰,既是正面形容這位姑娘,又與楊柳雙關,以柳葉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詩歌中的傳統比喻。莫損也有莫折之意在內。第二首四句一氣直下,又與前首寫法不同。前半描寫楊柳風姿可愛,無論在煙霧之中,還是在夕陽之下,都是千枝萬縷,依依有情。而楊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會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來歸客。送行誠可悲,而迎歸則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損愁眉與細腰”那句雙關語。就人來說,去了,還是可能回來的,不必過于傷感以至于損了愁眉與細腰;就柳來說,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將它一齊折掉。折掉一半,送人離去;留下一半,迎人歸來,則為更好。6.(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題。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①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宿漁家[宋]郭震②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汴洛、吳越等地。②郭震:字希聲,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詳。

【設題】兩首詩都寫到“燈前”,這兩處“燈前”各自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①韋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旅途漂泊中的凄美、失神、惆悵之情;②郭詩中,“燈前”表現了詩人住宿在漁家所感到的溫暖、愉悅之情?!窘馕觥勘绢}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解答本題,首先要結合詩歌文本,抓住關鍵詞“惆悵”“笑說”進行分析。其次要審標題?!逗降陦粲X作》,顯然是夜夢醒來之作,其感情是惆悵的;《宿漁家》,漁家(樵)是隱居(閑適)類意象,其感情應該是愉悅的。再次要知人論世,通過對韋莊的注釋我們可以分析出其漂泊之意?!举p析】《含山店夢覺作》在唐代詩人那里,“回家”與“仕進”是一對永遠無法解決的矛盾。對于銳意進取、自視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業(yè)無成,寧可“一醉任天涯”,決不輕易還家,必須堅忍地前行。這便有了韋莊將“流離”“別家”當作一種習慣,成為生活常態(tài)。與其他詩人相比,韋莊似乎表現得更為灑脫,更加決絕,“等閑揮袂客天涯”,唐人的胸襟、氣度與抱負盡出,毫無悲悲切切之感。韋莊的行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是唐末亂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這句詩,最能表現唐代士子氣度。但是鄉(xiāng)思功名兩不棄,又誰也克服不了誰,自然會讓許多詩人不約而同地將這份苦悶轉入到夢境,以此寄寓自己現實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韋莊一生又是飽歷艱辛,讀書時數米而炊,秤薪而爨,加之早嘗寇亂,間關頓躓,其漂泊流浪之苦、去鄉(xiāng)懷國之痛的體驗不可不謂深刻,這些在他的詩作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惫聼羲哂械谋瘎∫馕?,透露出詩人的孤獨與無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詩人的感傷表露無疑,那是一種凄然的美,仿佛萬籟俱寂之夜,只有一盞孤燈,作者企圖在黑夜中尋找寄托,然而醒來時卻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讓人愈加惆悵。羈旅漂泊本是人生常有的際遇,而在離亂的時代更不足為奇。他善于從內在的角度契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使這種人之常情顯得格外動人。全詩的境界直白而不深隱,其間卻處處涌騰著感情的潮流,那淡定,那昂揚,那思念,那愴然,甚至那惆悵迷茫的嘆息都發(fā)自內心深處,若隱若現,既不激烈,也不哀怨,厚重深摯,令人品味不盡,使人想見風度。夜深人靜,好夢攪醒后的詩人,興盡悲來,他心頭襲上的哀感絕不止一己的生命飄泊無著之感,更是人類生命的蒼然之悲感。韋莊這種清麗柔婉詩風,屬于典型的晚唐格調,于此詩猶見一斑。《宿漁家》從體裁角度看,這是一首七絕詩。全詩寫夜宿漁家所感到漁家生活的苦樂與漁民豪爽樂觀的性情。首句“幾代生涯傍海涯”中疊用兩個“涯”字,把生涯與海涯聯系起來,形成音節(jié)樸實流暢,樸實中見巧思的妙處。“兩三間屋蓋蘆花”句中的“蘆花”意象,簡潔準確地勾勒出漁家的生活環(huán)境?!盁羟靶φf歸來夜”句中的“燈前笑說”描寫了漁人待客的熱情,主客之間無拘無術、愉快交談的生活情象,從而引出了下文漁人笑說的內容:白天的時候在海上捕魚雖然非常辛苦,但是晚上歸來,有青天明月、大海濤聲伴送到家,真是非常的開心愜意。詩的最后兩句寫得極自然、優(yōu)美、有意境,令讀者和詩人一起欣然神往。該詩用平易樸素的語言表達出艱辛人生中的詩意美,是很不容易的。7.(大慶實驗中學2019高三上學期考前得分訓練二)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題。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選二)

岑參【其五】蕃軍遙見漢家營,滿谷連山遍哭聲。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酒淞磕河觎浩鞚裎锤桑鸁煱撞萑展夂?。昨夜將軍連曉戰(zhàn),蕃軍只見馬空鞍。【設題】這兩首詩描寫戰(zhàn)爭場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分)【答案】第一首,正面描寫戰(zhàn)爭。蕃軍從夢中驚醒,已是殺聲震天,戰(zhàn)場一片哭聲,血流成河。詩人通過對戰(zhàn)爭的直接描寫,表現戍邊將士的英雄氣概。第二首,側面描寫戰(zhàn)爭。詩人通過描寫戰(zhàn)斗結束后的天明時分,戰(zhàn)場上失去主人的胡人戰(zhàn)馬“空鞍”,來暗示昨夜的激烈,含蓄、內斂。【賞析】《破播仙凱歌》前四首寫凱旋,這兩首則追敘戰(zhàn)斗情形,“蕃軍遙見漢家營”一首最具個性特色,是邊塞詩中少有的慓悍之作。從“蕃軍遙見漢家營”及組詩其二的“營幕傍臨月窟寒”,可以看出戰(zhàn)前呈兩軍對壘的形勢。從組詩末首的“暮雨旌旗濕未干”,則可知戰(zhàn)事告捷有賴雨夜偷襲的成功。“滿谷連山遍哭聲”則是夜襲時的實況:蕃兵從睡夢中驚起,已是殺聲震天,戰(zhàn)場一片哭聲。但詩人沒有完全按實況的順序安排,而是將這遍地哭聲安排在對壘句后,這就產生了一種先奪其志(斗志)的效果。而奪志比奪帥,更是兵家之大忌。唐軍決勝,已唾手可得了。后二句采用放筆直干的寫法,展現夜襲的激烈戰(zhàn)斗場面,字里行間充滿刀光劍影。“萬箭千刀一夜殺”,句中連用萬、千、一三個數目字,深刻地描寫了戰(zhàn)爭的激烈和廝殺的殘酷無情。“一夜”可見戰(zhàn)斗持續(xù)時間長是一場惡戰(zhàn);但就整個戰(zhàn)役而言又可謂速決,最后,是一個令人發(fā)怵的詩句:“平明流血浸空城?!北憩F戰(zhàn)血和雨水相滲和,紅成一片。但在“一夜殺”三字后,推出“流血浸空城”的“鏡頭”,就產生了一種怵目驚心的感覺。在前句殺聲哭聲震天的描寫后,出現這個紅色恐怖畫面,又產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澳河觎浩鞚裎锤伞币皇自趯懛ㄉ?,較接近盛唐人普遍的時代風貌。它采取了“正面不寫寫旁面”的辦法,通過戰(zhàn)斗結束后的天明時分,戰(zhàn)場上失主的胡人戰(zhàn)馬“空鞍”,來暗示戰(zhàn)斗的激烈,顯得含蓄蘊藉?!澳河觎浩鞚裎锤伞迸c“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濕”的場面,顯示出戰(zhàn)事剛剛結束,殺氣尚未全消。(云南師大附中2020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咀ⅰ恳幌?一晌,一會兒。8.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難再之嘆,造語精警,動人心魄。B.正因為人生短暫,所以“等閑離別”——次平常的分別,也會讓人“黯然銷魂”。C.“酒筵歌席莫辭頻”是寫詞人在餞別的宴席上頻頻舉杯,借酒澆愁,聊以自遣。D.結句是說與其徒自傷感,不如抓住眼前歡樂,體現詞人想擺脫痛苦,把握當下的人生態(tài)度?!敬鸢浮緾

【解析】“酒筵歌席”并非是“餞別的宴席”,并且“莫辭頻”的“頻”是“頻繁”的意思,意即不要推辭酒筵歌席舉行的頻繁,不是“頻頻舉杯”。9.本詞“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與晏殊另一首《浣溪沙》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都是歷來為人稱道的名句,請分別從景物選取與情感抒發(fā)的特點上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6分)【答案】(1)景物選?。骸皾M目山河”取景大、筆力重,“落花風雨”雖回到眼前,但整體上以大馭小,氣象宏闊;“無可”兩句“落花”“歸燕”選取的都是庭園中眼前所見的景物,選取的景物小,細膩輕巧。(2)情感抒發(fā):“滿目”兩句情感抒發(fā)強烈深重。“空”“更”修飾念遠、傷春,形成遞進,加濃了感傷的氣氛;“無可”兩句抒情含蓄深婉。花的凋落讓人無可奈何,歸來的燕子卻似曾相識,其間意緒蘊含豐富,耐人尋味。(每點3分)【賞析】①一向:一晌,片刻,一會兒。年光:時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②等閑:平常,隨便,無端。③銷魂:極度悲傷,極度快樂。④莫辭頻:頻,頻繁。不要因為次數多而推辭。⑤憐取眼前人:元稹《會真記》載崔鶯鶯詩:"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憐:珍惜,憐愛。?。赫Z助詞。這是一首傷別之作,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反映出詞人的無奈與灑脫。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全詞一改詞人的閑雅之風,取景闊大,筆力雄厚,深沉而溫婉,別具一格。該詞是宴會上即興之作。下片首兩句雖然仍是念遠傷春,但氣度較大,從放眼河山到風雨惜別,引出眼前人,并與上片別宴離歌前后呼應。詞中所寫的并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在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于情。在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