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二則1_第1頁
夢溪筆談二則1_第2頁
夢溪筆談二則1_第3頁
夢溪筆談二則1_第4頁
夢溪筆談二則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夢溪筆談》二則教學重點1、學習古代的科學成就。2、積累常見文言實詞、文言虛詞。3、體會文章的簡潔生動,詳略得當。教學思路1、課前背誦2、課前預習,了解大義——3、介紹作家--4、落實詞語解釋、句子翻譯——5、讀故事,學科學——6、品味語言,讀出趣味7、課后文言知識積累8、課外聯(lián)讀一、課前背誦--關于文言教學

1、文言非常重要: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文言文曾經(jīng)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們這個幅員遼闊、方言復雜的多民族國家在書面語言上取得了統(tǒng)一。作為歷朝歷代通用的書面語形式,文言記載了中華古國幾千年燦爛的文明。文言是一座巨大的寶庫。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傳承下來,文言文功不可沒。文言文可以全面的提升人的精神與文化素養(yǎng),讓古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成為現(xiàn)代人的追求。

2、學習文言的方法:有許多名家大師,當他們在事業(yè)上、學習上、學問上取得很大成就時,常常會情不自禁地談到自己得益于青少年時期大量背誦古詩文。據(jù)說茅盾能全文背誦《紅樓夢》;瞿秋白的詩,許多是集唐人詩句而成的,卻能作的天衣無縫。文言文最佳的學習方法,就是多多背誦,這樣能積累語言,增長自己的文學才華,受到美的熏陶,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從而成為自己終身的一筆財富。學生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的‘最佳’時期。--教育心理學家林宗德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很好地珍惜學生時代,抓緊時間多背誦一些古文吧,讓記憶的倉庫儲存更多的“糧食”。

我們的做法:1、開學初,教師即利用1-2節(jié)課,把本冊書的古文、古詩統(tǒng)統(tǒng)正音。2、利用每節(jié)課(除英語課外)的課前兩分鐘及早讀時間,課代表帶讀。3、每一篇古文或古詩,每次進行4遍:讀一遍,背一遍,再讀一遍,再背一遍。背不下來的就讀。效果:到目前為止,本冊書大部分古詩文(含不要求背誦的,如《幼時記趣》《狼》)均已全員背誦,且無負擔。我們的做法:1、每一個假期,我們都留“古文背誦”的作業(yè),內(nèi)容自己選定,2、開學檢查并召開“古文背誦會”,進行年級評獎表彰。二、預習作業(yè)1、抄寫原文,兩行原文之間空兩行,自學課下注釋的詞語,自學一部分詞語,標注在第一空行,第二空行留待記錄每句完整翻譯。2、在此基礎上,大致讀通原文,并且提出存疑的詞、句。三、介紹作家:問題引入:討論:很多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只提倡儒學,只會讀《四書》《五經(jīng)》,在科學上乏善可陳的國家,中國人缺乏科學的頭腦,因此才會有百年屈辱的發(fā)生。你認為呢?明確:中國人很有科學頭腦,具體見《中國古代科學成就》百年屈辱的發(fā)生和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特點有關。中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特點:(1)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服務于生產(chǎn)和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2)中國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對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直接記載或?qū)ψ匀滑F(xiàn)象的直觀描述,具有較強的經(jīng)驗性。(3)古代科學理論的技術化傾向嚴重,而這些技術又不具有開放性,沒有轉化為普遍的生產(chǎn)力。歸因:沒有得到統(tǒng)治階級的鼓勵、推廣。介紹作者:偉大的科學家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他同時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天文學方面,在司天監(jiān)期間,沈括為提高儀器的精度進行了大量工作,曾改制渾儀、浮漏和景表等天文儀器,撰《渾儀議》、《浮漏議》和《景表議》;親自觀測天象,繪制測定北極星位置的圖二百多張;并曾在幾年內(nèi)堅持觀測表影和漏壺的,運行由此提出了因太陽運動不均勻而引起的時差現(xiàn)象;在晚年,他提出一種全新的純陰歷《十二氣歷》,這種歷法簡單明了,便于指導農(nóng)事。在物理學方面,沈括發(fā)現(xiàn)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四百多年。晚年,沈括定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夢溪園潛心寫作,將平生見聞和科學研究記載于《夢溪筆談》之中。書中涉及科學條目二百多條,內(nèi)容包括數(shù)學、天文、氣象、地質(zhì)、地理、地圖、物理、化學、冶金、水利、建筑、生物、農(nóng)學和醫(yī)藥等許多領域,是世界科技史中的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夢溪筆談》是我國古代科學史上一部光輝巨著,總結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稱其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說他偉大:是因為在那個不重視科學,得不到鼓勵與贊賞的年代,他卻取得了如此豐厚的科學成就,源于--一種熱愛,一種思考的習慣聯(lián)讀:《夢回宋朝之千古奇才沈括》

擇取片斷1:牛人在小的時候都會顯得與眾不同,沈括亦然。四月的一天,少年沈括坐在家里讀書。“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很好的句子。但是他讀著讀著就不吭聲了:好像有點不對勁哦。明明院子里的桃花梨花都已經(jīng)開過了,山上的桃花卻才開始盛開呢?莫非是白居易信口開河?他皺著眉頭,冥思苦想。還是媽媽了解他,笑著說:“傻小子,你別看書看呆了,今兒個天氣這么好,你干嘛不到山上去玩呢?”沈括一想:對啊,詩歌里說山上四月才開桃花,我現(xiàn)在去實地看一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嗎?沈括約了幾個伙伴到山上去玩。他們剛剛翻過一個山坡,就嗅到淡淡的芳香。眼前一亮,十幾樹桃花開得正艷呢。四月的山頂,乍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fā)抖。沈括目睹此時此景,豁然開朗:原來山上氣溫比山下低了許多,因此花朵開放的季節(jié)也遲了許多。這件事情教會了沈括一樣東西:實證。實證精神也貫穿了沈括的一生。引導:你也可以象沈括一樣…注意觀察身邊事物,并深刻思考,親身驗證。科學就在其中…優(yōu)秀電視節(jié)目推薦:《探索發(fā)現(xiàn)》欣賞:“你的感官欺騙了你”四、落實重點詞語,完成全文翻譯以蟲治蟲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師生互動,落實重點詞語,并自己嘗試翻譯句子。翻譯句子方法指導:字字落實,句式一致。(直譯)語氣助詞,無實義。積累虛詞的多種用法。聯(lián)系前面所學到的“之”的多種用法。以蟲治蟲(譯文)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qū)生了子方蟲,正在危害秋田里的莊稼。忽然有一種昆蟲產(chǎn)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的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這種蟲過去曾經(jīng)有過,當?shù)氐娜朔Q它為“傍不肯”。梵天寺木塔(原文)

錢氏據(jù)兩浙時,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三級,錢帥登之,患其塔動。匠師云:“未布瓦,上輕,故如此?!蹦艘酝卟贾?,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苯硯熑缙溲?,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lián)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人皆伏其精練。

方出神;方為秋田之害方法指導:前后聯(lián)系,溫故知新積累文言詞語。梵天寺木塔(譯文)

錢氏王朝統(tǒng)治兩浙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擔心它晃動。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庇谑蔷桶淹咂伵旁谒希悄舅€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惫そ硯煾底裾账脑?去辦),塔身就穩(wěn)定了。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五、讀故事,學科學《以蟲治蟲》提問:結合課題,說說從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應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種措施有什么好處?

答:記敘了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qū)秋田中“傍不肯”消滅“子方蟲”,從而使農(nóng)作物獲得豐收的事例,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農(nóng)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的情況。說明“以蟲治蟲”是促進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的一項有效措施,這種措施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科學途徑,在現(xiàn)代社會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方法。(要求學生歸納此一定意)你還知道哪些生物防治的例子?引導學生分類內(nèi)容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見的有應用真菌、細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質(zhì)的抗生菌,(2)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蠅,(3)利用捕食性天敵防治。這類天敵很多,主要為食蟲、食鼠的脊椎動物和捕食性節(jié)肢動物兩大類。引申:生態(tài)平衡例:狼群和鹿群的關系,為“狼專題”鋪墊如果不注意生態(tài)平衡:聯(lián)讀《水葫蘆之災》

篩選信息:回答:1、根據(jù)一、二兩段內(nèi)容,概括水葫蘆的三個特點。(每點不超過3個字)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只要在水中,水葫蘆就能瘋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島嶼,在湖中狀如森林,都說明水葫蘆的觀賞性強。C.起碼經(jīng)過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蘆的100億只象鼻蟲。D.上世紀60年代以后,亞非部分地區(qū)成了水葫蘆肆虐的重災區(qū)。五、讀故事,學科學《梵天寺木塔》提問:喻皓用什么辦法解決木塔穩(wěn)定的問題?你能否借助于畫圖來解釋一下這個原理?(“六幕相聯(lián)如胠篋”)答:喻皓用“布板”“實釘”來加強結構整體性以解決木塔穩(wěn)定問題。大理崇圣寺千尋塔畫圖是用來檢驗是否讀懂文本。六、誦讀:品味語言的簡潔、生動

讀出趣味讀一讀,品一品,你認為文中哪些語句寫得生動、有趣,你怎樣讀出“趣”來。例1: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以蟲治蟲》)評:劃線句的寥寥數(shù)字,“傍不肯”形態(tài)、動作、氣勢躍然紙上,幾個副詞更突出了這種蟲子的神奇、威力無比。語音的輕重、語速的急緩、語調(diào)的升降。重讀副詞,突出其威力。例2: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此易耳……(《梵天寺木塔》)評:寥寥數(shù)字,趣味盎然。已經(jīng)布了瓦,卻“動如初”,于是“無可奈何”,只能“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還要“貽以金釵”,可是喻皓只是輕松地笑著說:“太簡單了……”前后強烈反差,耐人尋味。語調(diào)的不同處理,讀出戲謔的感覺。七、文言知識積累

(學生課后自主完成)通假字人皆伏其精練虛詞一詞多義之以方蓋其悉方法指導:要求學生聯(lián)系前面已學過的文言文,對常用的文言虛詞歸納整理。讓學生掌握文言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歸納整理的好習慣。特殊句式1、歲以大穰—歲以(之)大穰(省略句)2、貽以金釵—貽以(之)金釵—以金釵貽(之)(省略+倒裝)

隕石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是時火息,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fā)其竅,深三尺余,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則發(fā)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夢溪筆談》

八、課外聯(lián)讀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fā)出像打雷一樣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xiàn)。不一會而又震響了一聲,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響后,星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院子里,遠處近處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家的籬笆都燒毀了。這時火熄滅了,看地面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發(fā)著微弱的光。過了好久,才漸漸暗下來,還熱得不能靠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掘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還很熱,它大小像拳頭一樣,一頭略微尖些,顏色像鐵,重量也像鐵似的。常洲的太守鄭伸得到它,送到潤州金山寺保存。到現(xiàn)在還用匣子里藏著,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