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論課件第18講(第七章第二次講)_第1頁
刑法分論課件第18講(第七章第二次講)_第2頁
刑法分論課件第18講(第七章第二次講)_第3頁
刑法分論課件第18講(第七章第二次講)_第4頁
刑法分論課件第18講(第七章第二次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妨害國(邊)境管理罪概述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概念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是指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破壞國(邊)境管理秩序,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本類罪在刑法分則第六章第三節(jié),共8個罪名.二、妨害國(邊)境管理罪的構成特征(一)客體特征

本類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邊)境的管理秩序。

國家對國(邊)境管理的正常秩序,維系著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國(邊)境的安全以及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我國關于國(邊)境的法律和法規(guī)主要有:《邊防檢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法規(guī)。這些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任何人出入我國的國(邊)境,必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履行必要的申辦手續(xù),經(jīng)有關部門簽發(fā)出入國(邊)境的證件,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出入我國國(邊)境。(二)客觀方面的特征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破壞國(邊)境管理秩序,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1、本類罪的行為方式都是以作為構成,不作為不可能構成此類犯罪。

2、本類犯罪只有一個情節(jié)犯,即偷越國(邊)境罪。(三)主體特征

本類罪是一般主體。其中單位可以構成的犯罪只有一個,就是騙取出境證件罪。該罪可以由自然人構成,也可以由單位構成。(四)主觀方面的特征

本類罪主觀方面都是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類犯罪。三、妨害國(邊)境罪的種類

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1、與偷越國(邊)境有關的犯罪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偷越國(邊)境罪

騙取出入境證件罪

2、與出入境證件有關的犯罪提供偽造、變造的出入境證件罪出售出入境證件罪

3、與特定標志有關的犯罪破壞界碑、界樁罪

破壞永久測量標志罪第二節(jié)妨害國(邊)境罪分述一、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一)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概念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是指違反出入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非法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

(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構成特征

1、客體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國(邊)境的正常管理秩序。

國家對國(邊)境管理的正常秩序,維系著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國(邊)境的安全以及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為此,我國制訂了《邊防檢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規(guī)。這些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任何人出入我國的國(邊)境,必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履行必要的申辦手續(xù),經(jīng)有關部門簽發(fā)出入國(邊)境的證件,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出入我國國(邊)境。2、客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非法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

所謂組織,是指采取煽動、串連、拉攏、引誘、欺騙、強迫等手段,策劃聯(lián)絡安排他人偷越國(邊)境以及為偷越國(邊)境進行準備、制造條件的行為。例如,安排他人偷越國(邊)境的交通運輸工作;為他人偷越國(邊)境出謀劃策,擬定偷越國(邊)境的具體行動計劃;確定偷越國(邊)境的時間、路線,指示偷越國(邊)境的具體地點等等。行為人通常兼而實施上述、,系列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行為方式的全部,但也有的只實施其中的一種或幾種。3、主體特征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行為的自然人。單位不能成為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主體。本罪主體沒有國別及居住地的限制,不論是中國公民(包括港澳臺地區(qū)的居民)還是外國人,也不論是邊境地區(qū)的居民還是內地來過境地區(qū)的居民,均可構成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4、主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其主觀目的是要將他人非法送出或引進國(邊)境。主觀上不一定必須具備以營利為目的。實踐中,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犯罪一般是以營利為目的。但也不能排除不以營利為目的而實施的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如以走私、拐賣人口、詐騙等犯罪活動為目的,而實施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

(三)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司法認定1、本罪與走私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體不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國(邊)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而走私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對外貿易管理制度,其走私的對象是指國家禁止、限制進出口的任何物品。

(2)客觀方面有所不同。前者是非法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而后者則是非法攜帶、運輸國家禁止、限制進出口的物品進出國(邊)境。

以走私為目的,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如何認定??

2、本罪與偷越國(邊)境罪的界限(1)主體不同。(2)客觀方面不同。

3、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罪數(shù)形態(tài)的認定(四)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處罰

1、適用的法律條文

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條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兩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

犯前款罪,對被組織者有殺害、傷害、強奸、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犯罪行為的,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2、刑事責任

犯本罪的,處兩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3、司法解釋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等刑事案件時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2月6日)第一條、第二條(2)公安部《關于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案件立案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2000年3月31日)(一)(五)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案例

周某在新加坡與新加坡人陳某、黃某、林某共謀,欲進入我國,組織公民非法偷越國境,從中牟利。黃某、林某分別持化名為李某、蔡某的新加坡護照,并攜帶自己的真護照與周某、陳某一起乘飛機飛至上海。次日,組織了7名中國公民欲偷越國境,并獲取這7個人的錢款1.4萬美元。周、陳、黃、林4人采取偽造新加坡護照等手段,供7人偷越國境使用。當他們通過安全檢查的時候被發(fā)現(xiàn)。周、陳、黃、林4人犯了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二、偷越國(邊)境罪(一)偷越國(邊)境的概念偷越國(邊)境罪,是指違反出入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偷越國(邊)境,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二)偷越國(邊)境罪的構成特征

1、客體特征本罪的客體是國家對出入國(邊)境管理制度。

所謂國境,是指我國與鄰國的交界。所謂邊境,是指大陸與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qū)的分界。國(邊)境是出入國家的門戶,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管理秩序,我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強對出入國(邊)境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有關規(guī)定,一切中國公民或外國人出入境時,都應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出境或入境的申請,并辦理一切有關手續(xù),違反上述法律規(guī)定,非法出入國(邊)境者,都是對我國出入國(邊)境管理秩序的侵犯。

2、客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偷越國(邊)境,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1)所謂“偷越國(邊)境”,是指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非法出入國(邊)境的行為。其偷越國(邊)境的手段和方法一般表現(xiàn)為在不準通過的地點秘密出入境;有的雖然是在指定的地點通過,但偽造、涂改、冒用出入境證件或用其他蒙騙手段蒙混過關的。無論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是實施了非法出入境等行為的,都是偷越國(邊)境行為。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人僅只是涂改、偽造了出入境文件,還沒有進一步實施偷越國(邊)境行為的,就不能構成本罪,而可能觸犯其他罪名,如偽造公文、證件、印章罪,對外國人入境后在我國非法居留、停留的,或者到不對外國人開放地區(qū)旅行的、都不能視為偷越同(邊)境的行為、不能以本罪論處。

(2)根據(jù)本條的規(guī)定,偷越國(邊)境的行為,只有“情節(jié)嚴重的”才構成犯罪。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9月24日發(fā)布的《關于嚴厲打擊偷渡犯罪活動的通知》第4條的規(guī)定,具有下列情節(jié)之一的、即為“情節(jié)嚴重”:在境外實施損害國家利益行為的;為逃避法律制裁偷越國(邊)境的;偷渡時對邊防、公安人員等使用暴力相威脅的;介紹、引誘多人一起偷渡的;在偷越國(邊)境過程中有其他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有其他嚴重行為的。對那些邊民、漁民為探親訪友、趕集、過境作業(yè)等原因偶爾非法出入國(邊)境;或者是為貪圖省事而非法出入國(邊)境,情節(jié)不嚴重的,以及因聽信他人唆使、不知道偷越圍(邊)境是違法行為而偷越國(邊)境等情況,一般不以犯罪論處。在國(邊)境地區(qū)誤出誤人的,更不應作為偷越國(邊)境罪處理。

3、主體特征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均可構成本罪。

4、主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主觀方向是故意。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即明知是國(邊)境線卻仍決意偷越的。如果行為人不明確或不知道是國(邊)境界,而誤出或誤入的,不能構成本罪。實施本罪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違反了紀律,為了逃避處分;有的是犯了罪,為逃避刑事處罰;有的是為了走私販毒等。不同的動機可以作為處罰情節(jié)考慮,但不影響犯罪的成立。但對一般居民為了探親訪友、趕集、過境耕種或出國謀生,一般不宜以犯罪論處,可按我國出入境管理法規(guī),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

(三)偷越國(邊)境罪的司法認定

本罪與叛逃罪的界限

1、犯罪主體不同。偷越國(邊)境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而叛逃罪的犯罪主體則是特殊主體,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犯罪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偷越國(邊)境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明知偷越國(邊)境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會給國家對國(邊)境的正常管理秩序造成破壞,而仍然希望這一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fā)生;而叛逃罪直接故意的內容是,行為人明知自己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應叛逃,而仍然故意為之。

3、犯罪客觀方面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偷越國(邊)境罪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偷越國(邊)境的行為;叛逃罪在客觀方而則表現(xiàn)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處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4、犯罪客體不同。偷越國(邊)境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邊)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而叛逃罪侵犯的客體則是我國的國家安全。(四)偷越國(邊)境罪的處罰

1、適用的法律條文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條違反出入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偷越國(邊)境,情節(jié)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2、刑事責任

犯本條罪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3、司法解釋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組織、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等刑事案件時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2月6日)第五條(2)公安部《關于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案件立案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六)(五)偷越國(邊)境罪的案例

一、偷越國(邊)境罪的定性

趙某,系沿海某鄉(xiāng)政府的機關干部。他串聯(lián)本鄉(xiāng)朱、王、林某等三人,提出駕船逃往臺灣。朱某等人同意。

同年3月,王某提出愿意提供一只12馬力的機動船,朱某購買了兩桶汽油,議定由這兩個人駕駛船只。4人又購買了船上的備用件,決定在第二天晚上出發(fā)。當晚,林某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一早,找到其余三人說:因為家里弟弟鬧病,不忍心離開,不想去臺灣了。其余三人看到這種情況,也都不想再去了。問對這4人如何處罰?二、介紹他人偷越國(邊)境行為如何定性被告人王某,男,34歲,漁民。被告人王某與某偷渡集團“蛇頭”阿三熟識。某日,二人閑聊時,阿三表示只要王某能介紹偷渡客給他,愿意每介紹一人付其介紹費1000元。王某即開始在附近物色對象,先后共介紹張某等10余人給阿三,獲利萬余元。后因阿三組織偷渡時落網(wǎng),供出了被告人王某?!締栴}】本案中,被告人王某自己并未偷越國(邊)境,而是在偷渡分子與組織偷越國(邊)境的犯罪分子之間牽線搭橋,介紹他人偷越國(邊)境。被告人王某這種介紹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呢?對此,刑法理論與實務中頗有爭論。有的認為,應以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定罪處罰;有的認為,介紹人不是組織者,不構成犯罪。

第四節(jié)妨害文物管理罪概述一、妨害文物管理罪概念

妨害文物管理罪,是指違反文物管理法規(guī),妨害文物管理,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本類罪是刑法分則第六章第四節(jié)規(guī)定的犯罪。

二、妨害文物管理罪的構成特征(一)客體特征

本類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文物的管理秩序。文物的管理秩序,是指國家有關文物管理法規(guī)形成的關于文物保護的秩序,包括文物的保管、出售、轉讓、贈送、挖掘等方面的法規(guī)所保護的秩序。

(二)客觀方面的特征

妨害文物管理罪在客觀方面的表現(xiàn)是,違反文物管理法規(guī),妨害文物管理,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

1、毀損行為

2、非法流通行為

3、盜掘行為

4、搶奪、竊取檔案行為本類罪有4個罪名屬于情節(jié)犯或結果犯,他們分別是:故意毀損名勝古跡罪、過失毀損文物罪、盜賣文物罪以及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其余個罪均為行為犯,原則上只要行為人實施了特定行為,即構成犯罪。(三)主體特征

1、本類罪的主體多數(shù)為一般主體,只有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國有博物館、圖書館等單位。

2、在本類罪中,有的犯罪只能由單位構成(比如,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有的只能由自然人構成(比如,故意毀損文物最等),有的可以由單位也可以由自然人構成(比如,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盜賣文物罪)。(四)主觀方面的特征

本類罪的主觀方面基本上為故意,只有過失毀損文物罪的主觀方面為過失。至于犯罪目的,只有倒賣文物罪要求“以牟利為目的”。其他犯罪都沒有犯罪目的的要求。三、妨害文物管理罪的種類

根據(jù)行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四類:

故意毀損文物罪

1、毀損型犯罪故意毀損名勝古跡罪

過失毀損文物罪

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

倒賣文物罪

2、非法流通型犯罪

私贈文物藏品罪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罪

3、盜掘型犯罪盜掘古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4、搶奪、竊取檔案型犯罪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

第二節(jié)妨害文物管理罪分述一、故意毀損文物罪

(一)故意毀損文物罪的概念故意損毀文物罪,是指違反文物保護法規(guī),明知是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而予以故意損毀的行為。

(二)故意毀損文物罪的構成特征

1、客體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文物管理秩序,本罪的對象是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和被確定為全國審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

所謂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是指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文物。所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是指由國務院、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核定公布并予以重點保護的革命遺址、紀念建筑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所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指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出來的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并報國務院核定公布的單位以及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直接指定出來并報國務院核定公布的單位;所謂省級文化保護單位,是指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報國務院備案的文物單位。2、客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行為。

所謂損毀,是指使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的文物部分破損或者完全毀滅,損毀文物的情況比較復雜,造成的后果各有不同,破壞的程度有輕有重,社會影響也有差異。處理時要作具體分析,認真區(qū)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應鑒別遭到損毀的是否是其主要的、關鍵的部分,對其外觀的破壞程度等,從經(jīng)濟價值、社會影響、危害后果等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對某些損壞很輕、影響不大、或者被損壞后易于修復,情節(jié)顯著輕微的,亦可以不認為是犯罪。本罪是舉動犯,只要實施故意損毀行為,均構成本罪。3、主體特征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

4、主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文物而故意加以損毀。至于行為人實施損毀行為的動機可能不盡相同,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構成,但是,如果行為人不知是文物將其損壞,或者雖然知道,但由于過失將其損毀,不構成本罪。所謂情節(jié)嚴重,一般是指:多次損毀、屢教不改的;損毀國寶級文物的;損毀大量珍貴文物或致使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毀損嚴重的;損毀文物動機極其惡劣的等等。(三)故意毀損文物罪的司法認定

1、故意毀壞文物罪和非罪的界限

(1)從行為人的侵害對象上看。

(2)從行為人的主觀上看。

(3)行為人是否屬于情節(jié)較輕、危害不大的。

2、故意毀損文物罪和盜竊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體不同

(2)侵害的對象不同(3)客觀表現(xiàn)形式不同行為人在盜竊的過程中,其行為方式損毀了珍貴文物等是定故意毀損文物罪,還是盜竊罪還是數(shù)罪?(四)故意毀損文物罪的處罰

1、適用的法律條文

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一款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刑事責任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3、司法解釋(五)案例乙—如何理解“珍貴文物”被告人馬甲,男,29歲,漢族,農民;被告人馬乙,男,30歲,漢族,農民。被告人馬甲、馬乙于1988年1月至5月,未經(jīng)任何機關許可,非法在富平縣天乳山上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文宗章陵挖土、炸石,致章陵墓道口外露。馬甲將墓道口外的砌石27塊搬運回家,給唐文宗章陵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本案發(fā)生在1997年刑法頒行前。被告人馬甲、馬乙在唐文宗章陵取土炸石,應構成破壞珍貴文物罪,還是破壞名勝古跡罪?焦點便在于唐文宗章陵應屬于珍貴文物,還是名勝古跡?

二、倒賣文物罪(一)倒賣文物罪的概念倒賣文物罪,是指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jīng)營的文物,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二)倒賣文物罪的構成特征

1、客體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文物管理制度。

國家的文物管理制度,主要是以文物保護法為核心的一系列有關文物保護的法規(guī)。文物只能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收購,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經(jīng)營文物收購業(yè)務。對于那些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勢必影響國家對于文物的管理,損害我國文化行政部門的聲譽,擾亂文物市場和正常的文物收購秩序,因此、本法將倒賣文物規(guī)定為犯罪予以懲治。本罪的對象是國家禁止經(jīng)營的文物,所謂“國家禁止經(jīng)營的文物”,是指受國家保護的并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核定公布的屬于禁止經(jīng)營的文物。2、客觀方面的特征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倒賣國家禁止買賣的文物,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所謂倒賣,是指以牟利為目的出售、購買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