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深度學習汲取寓言智慧_第1頁
開展深度學習汲取寓言智慧_第2頁
開展深度學習汲取寓言智慧_第3頁
開展深度學習汲取寓言智慧_第4頁
開展深度學習汲取寓言智慧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開展深度學習,汲取寓言智慧比研究2001年新課改出現(xiàn)的各版本小學劣對語文教材與統(tǒng)編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最重視寓言教學,十二冊教材除了六年級的兩冊沒有寓言外,其余十冊都有。另外,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專門編排了寓言單元,除了學習四篇寓言,還在“快樂讀書吧”中要求學生一學期必讀《中國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三本書。教材如此重視寓言,不僅是新課程改革以來特有的,也是我國百年小學語文教材獨有的。為什么要學那么多的寓言?因為寓言篇幅短小,故事簡單富有哲理,能讓學生收獲很多大智慧。多年來,我們的寓言教學一直很簡單,讀一讀,想一想,知道故事,懂得道理,就結(jié)束。筆者認為,寓言教學須要延伸。―、講“寓言”的真正含義,啟示寓言文體智慧綜觀多年來的寓言教學,大多數(shù)老師不講“寓言”這個概念,即使講,也就是按照教材上的話讀一讀而已。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快樂讀書吧”中提到,“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著深刻的道理”。根據(jù)這一描述,學生能否明白“寓言”一詞的真正含義?從教學實踐來看,很困難!什么是“寓”?寓是形聲字,從從禺表示房屋,“禺”意為“山角落”“山角里”?!笆汀柏焙掀饋肀硎尽白湓谏浇堑姆课荨?。本義是坐落在山角的房屋,引申義是山野中的寄居屋舍?!霸⒀怨适隆本褪窃谶@種山角里人們大都不去的房屋里編造出來的故事。而《說文解字》等文獻釋“寓”為“寄”,即城里人為躲避災禍而寄居山野。后人據(jù)此告訴讀者,寓言里有“寄托”的東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道理。所以在寓言教學中,老師們往往特別重視道理的學習,但卻忽略了寓言“編造”的特點。人類為什么要編造這樣的故事,闡述這樣的道理,彰顯這樣的智慧呢?研究中外各國寓言故事會發(fā)現(xiàn),寓言故事中都藏著人的缺點、人存在的問題。比如《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南轅北轍》中的從前的那個乘著馬車在大路上飛奔的人,《陶罐和鐵罐》中像鐵罐那樣嘲笑陶罐的人……都是在講人的缺點、人的問題。但大多數(shù)人并不喜歡他人當面指出自己的缺點和問題。而寓言創(chuàng)作者,都是智者,都知道直接說人的毛病是一場災難,所以他們把人的問題、缺點等給了動物、植物,給了沒有生命的事物,給了其他地方的人,將道理寄托在故事中。比如《守株待兔》不直接批評那些“抱有僥幸,不勞而獲”的人,而是創(chuàng)作了一個愚笨的宋人,撿到碰株之兔,真的丟掉農(nóng)具不干活了,就在那里等,結(jié)果連宋人都笑他了(古時候,宋國被其他諸侯國認為是最愚笨的國家,韓國的韓非子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他把缺點給了宋國人,創(chuàng)作了《守株待兔》)。這樣的故事與道理,大家讀了就會立即明白。這就是寓言給予人的智慧。如以上述方式闡釋“寓言”的概念,學生就能恍然大悟。人,也是非常奇怪的高級動物,自己的缺點往往看不到,但別人的缺點卻看得明明白白,比如同桌的諸多小問題、大人的缺點……這么講寓言,其實是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讓孩子懂得做人的智慧。二、讓“討論”走進課堂,展示寓言情理智慧“討論”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論語》中。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钡覀儧]有將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討論”上升為中小學生可以使用的“討論教學法”或者“討論教學思想”。美國圣托馬斯大學布魯克菲爾德等教授的《討論式教學法一實現(xiàn)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實用討論式教學法》,詳細介紹了美國中小學課堂上是如何使用討論進行教學的。我國駐美大使館知識產(chǎn)權(quán)專員、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楊國華先生也創(chuàng)作了一本《討論式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但沒有涉及中小學生課堂學習中的“討論”。另外,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把討論教學用到了極致,這個國家就是芬蘭。到芬蘭考察,一定會發(fā)現(xiàn)該國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最重視討論的國家。他們從小學開始,每一門課程都強調(diào)讓每個學生成為“一個具有技巧的討論者”。芬蘭教育家詹姆斯?莫法爾告訴老師和學生:“討論是大家在共同思考?!彼麄冋J為討論的價值有:創(chuàng)造、發(fā)展和打破既有的人際關(guān)系;構(gòu)筑自己的形象;休閑消遣;解決問題;作出決定;創(chuàng)造新的決定;設(shè)計、發(fā)明;開始產(chǎn)生興趣,繼續(xù)彼此的共鳴;制定標準。而有了這樣的真實討論,課堂就會不一樣嗎?芬蘭母語教材中也有寓言,他們的教材與教學是怎樣的?烏龜和兔子爭論誰跑得更快,于是他們分別商定了比賽開始的時間和終點。兔子堅信自己的速度,根本沒想著趕緊跑,而是心安理得地躺在路邊睡著了。烏龜知道自己跑得慢,因而不敢有絲毫松懈,繞過熟睡中的兔子,率先到達終點,最終贏得了比賽。勤能補拙是良訓。勤勉的人往往能夠勝過那些雖有天賦但終日無所事事的人。(1) 寓言與我我像寓言中的烏龜還是兔子?我相信寓言所提示的道理嗎?對這個寓言,我有什么看法?(2) 寓言與其他文章看過與之相類似的文章嗎?為什么這類文章得以流傳?(3) 寓言與社會我周圍是不是有很多寓言中像兔子或烏龜一樣的人?孩子們通常同情哪個動物?成人呢?對于當前世界,這個寓言中有哪些有用信息?(4) 知識擴展寓言是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其中通常用動物來充當主角。這是為什么呢?s九個問題,他們用近兩周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研究。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都需要深思才能回答。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后的十道題中沒有“討論”這個詞,甚至小學階段的寓言課文后的練習都沒有出現(xiàn)“討論”。我們的寓言教學,一則寓言如果是精讀課文,就教兩課時;如果是略讀課文,只能教一課時。因此,課堂上學生往往也只能從知識角度簡單地理解道理,習得寓意。寓言的深度學習,帶有創(chuàng)作味的深度學習,也就很難出現(xiàn)在課堂上。對此,教師就需要對教材作進一步開發(fā),如《守株待兔》的教學,筆者借鑒芬蘭教材的做法,設(shè)計了如下問題:(1) 寓言與我我像寓言中的宋人嗎?我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對這個寓言,我最想說什么呢?(2) 寓言與其他文章《守株待兔》與《南轅北轍》為什么要放在一起學?今天的我,為什么還要學這類文章?(3) 寓言與社會我周圍是不是有很多像寓言中那位宋人一樣的人?你能預測這個宋人的未來生活嗎?你會同情這個宋人嗎?結(jié)合實際,你覺得這個寓言中有哪些信息是有用的?(4) 知識擴展寓言是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這則寓言雖然有動物,但主角不是兔子,而是那個宋人。你知道為什么作者說這是宋人干的事嗎?這些發(fā)散性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寓言中的智慧,也能激發(fā)他們產(chǎn)生更多的靈感。因為真正的討論,絕對不是隨便說說,討論前要有準備,討論中肯定有爭辯,討論后注定有收獲。三、嘗試寓言寫作,揭示寓言創(chuàng)作智慧統(tǒng)編教材對寓言的編排,并未涉及寓言寫作。美國作家克莉-梅杰斯對創(chuàng)作有這樣的一段論述:“事實上,如果你愿意這么想的話,所有的閱讀甚至是純粹娛樂性的閱讀都能算得上創(chuàng)作。只要你在閱讀中或者閱讀后問問自己:’為什么我這么喜歡這篇文章?'又或者'為什么我對這本書的喜愛只到230頁為止?'又或者'為什么它在中間寫得很勉強,后面又好多了?'又或者'為什么這本書的后面和第一章的預示不相符?’如果你有這些疑問或者任何與此書相關(guān)的寫作手法的疑問的話,那么,我的朋友,你就是在創(chuàng)作。當然,你還必須要回答那些疑問。你每次這么做的時間,就是在學習更多的寫作技能?!雹七@告訴我們,只要閱讀中發(fā)現(xiàn)了問題,有了思考,創(chuàng)作就發(fā)生了。筆者在教學三年級寓言單元時,還要求學生讀《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萊辛寓言》。學生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寫到了“狐貍和葡萄”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狐貍和葡萄》大家比較熟悉,其他三本中的故事是怎樣的呢?拉封丹的《狐貍和葡萄》是這樣的:一只加斯科涅的狐貍,也有人說是在諾曼底,他已經(jīng)餓得半死,望見架上的葡萄,看樣子完全熟了,葡萄皮紅里透紫,顯得十分鮮艷。這個滑頭很想飽餐一頓,無奈葡萄架高不可攀。于是他不屑地說道:“這葡萄又青又酸,只配給那些粗漢?!背圆恢驼f葡萄酸,還不如發(fā)幾聲怨言。克雷洛夫的《狐貍和葡萄》是這樣的:饑餓的狐貍鉆進了果園,那里一串串葡萄熟透了,多汁的果實如寶石般閃閃發(fā)亮,看得狐貍眼饞起來。倒霉的是它們高高地懸掛著,不論狐貍怎么努力,只能是眼睛看得見而牙夠不著。狐貍白白費勁了一小時,只好走開,一邊懊喪地說:“得了,這算不了什么!葡萄不過是看起來好看,但都是青的,還沒有成熟,現(xiàn)在吃一定很澀嘴酸牙?!比R辛的《狐貍和葡萄》是這樣的:“它是酸的!”狐貍這樣評價一串長久以來得不到手的葡萄。一只麻雀見了,便說:“你說這葡萄是酸的?我說它不酸。”說著,就飛過去嘗了幾顆。發(fā)現(xiàn)它出奇的甜,于是叫來上百個貪吃的家伙。“來嘗嘗吧!狐貍說這些美好的葡萄是酸的!”所有的麻雀都嘗了,不一會兒,那串葡萄就被啄得七零八落了,再也沒有狐貍沖著它蹦跳了。贊揚往往比批評給人帶來的危害更大。四位寓言家都寫了一件同樣的事,那就是狐貍怎么都夠不著葡萄;不同的是,他們每位都增加了一些文字,寓意與伊索的完全不一樣(伊索的《狐貍和葡萄》的寓意是“有些人志大才疏,辦不成事,就歸咎于時機未到”)。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保持“狐貍夠不著葡萄”這個中心意思不變,嘗試增加一些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