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乳狀液與泡沫_第1頁
第9章 乳狀液與泡沫_第2頁
第9章 乳狀液與泡沫_第3頁
第9章 乳狀液與泡沫_第4頁
第9章 乳狀液與泡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

乳狀液與泡沫

EmulsionsandFoams第九章乳狀液與泡沫定義:乳狀液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體所形成的分散體系,其中一種液體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中。特點:大小為10-7m左右.可用普通顯微鏡觀察。穩(wěn)定要素:此種體系皆有一個最低的穩(wěn)定度,并因有表面活性劑或固體粉末的存在而大大增加。

9.1乳狀液9.1.1乳狀液的類型不連續(xù)分散的相為內相,連續(xù)分散的介質為外相。內相是油外相是水為水包油型,表示為O/W;內相是水外相是油為油包水型,表示為W/O;9.1.2乳狀液的形成、相互轉化和影響因素一般觀點:量多的為外相,量少的為內相。特例-油的體積比為99%的O/W乳狀液。影響因素:相體積乳化劑分子構型溫度乳化劑的親水性乳化器材料性質的影響O/WW/O(1)相體積的影響Φ=V內相V外相乳狀液中一個重要的變量就是Φ:V內相max-74.02%V外相min-25.98%按理想模型計算:0<Φ<2.85一般情況下:如果25.98%<Vwaterphase%<74.02%則形成O/WorW/O如果Vwaterphase%<25.98%且水為內相則形成W/O如果Vwaterphase%>74.02%且水作外相則形成O/W(2)溫度的影響溫度的變化可以使乳狀液發(fā)生型變;例如:鈉皂穩(wěn)定的O/W乳狀液在降溫時會變?yōu)閃/O型乳狀液。變型溫度:能使乳液發(fā)生變型的溫度。與乳化劑濃度有關,通常隨濃度的增加而升高。(3)乳化劑的親水性-HLBHLB(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值

HLB高->親水性好->適用于O/W型乳液的乳化劑油酸鈉(HLB=18)

HLB低->親油性好->適用于W/O型乳液的乳化劑甘油單硬脂酸酯(HLB=3.8)動力學角度分析:親水基阻礙油滴的聚結憎水基阻礙水滴的聚集9.1.3乳狀液類型的鑒別方法稀釋法在無機械攪拌的情況下,以組成乳狀液的任一種液體,加入到乳液中去:如果能混溶,則此溶液為外相如果不能混溶,則此溶液為內相例如水的加入,如果混溶為O/W染色法水溶性染料油溶性染料加入乳液攪拌顯微觀察液珠被染色外相被染色W/OO/W電導法O/W型乳狀液,水為連續(xù)相,電導值高W/O型乳狀液,油為連續(xù)相,電導值低例外:如果W/O內相體積很大,或者油相中含有較多的離子性乳化劑,使得液珠帶電,也會顯示較高的電導值。濾紙潤濕法將乳狀液滴于濾紙之上:能迅速浸潤并在中間留下小油滴則為O/W;如果不鋪展開,則為W/O。9.1.4破乳生產中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否需要乳液例如:石油工業(yè)、廢水處理中都不希望有乳狀液存在,反而在某些情況下需要破壞這些乳液,這一過程叫做破乳或者去乳化。破乳方法針對乳化劑作用的方法物理方法破乳的原因和原理

乳液的形成和穩(wěn)定存在的必要條件是乳化劑的存在,來降低表面張力并形成堅實穩(wěn)定的界面膜。當使用某種方法使乳化劑失去作用的時候,它所帶來的性能也會消失,從而起到破乳的作用??傊?,就是消除乳狀液的穩(wěn)定因素。破乳方法1.離心分離法,如分離奶油2.加入化學試劑,使其與乳化劑分子發(fā)生反應,從而使之變性、失去乳化作用。如無機酸加入到脂肪酸皂的乳化液中,使脂肪酸游離出界面3.過濾法,選擇使分散相能夠優(yōu)先潤濕的材料,用多空濾板進行過濾4.電沉降法,如原油是W/O型乳狀液,在電場下加劇水滴的聚結,從而降低原油中的水分5.升溫法,升溫能夠降低體系的粘度,加劇分散相顆粒的運動和碰撞頻率,有利于聚結6.機械攪拌,破壞界面膜7.加入電解質9.2泡沫泡沫是指氣體分散在液體中的分散體系(bubble)可以看成是內相為氣體的乳狀液(Foam)泡沫分散度較低,一般用肉眼即可分辨,屬于粗分散系統(tǒng)與乳狀液相比,相同點:

1.都是不混溶或者部分混溶的流體

2.穩(wěn)定分散體系的存在需要表面活性劑

3.粒子半徑大于10-7m9.2.1泡沫的類型泡沫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稀泡沫:氣泡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氣泡為球形并為具有一定粘度的液體較厚的膜所隔開第二類,濃泡沫:氣泡相互壓疊,形成多面體結構的氣泡堆積9.2.2泡沫的形成(1)Maragoni效應-泡沫的穩(wěn)定機理當泡沫表面由于擴展而變薄,從而產生新的表面時,由于在新的表面上溶質的吸附尚未達到平衡,使其表面張力增加,產生了表面張力梯度,這種表面張力的梯度就會引起液體從低表面張力的周圍向高表面張力區(qū)域流動,直到此張力差消失為止。泡膜的彈性第一類氣泡到第二類氣泡的轉變:APAP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開始階段,由于液膜較厚,液體在重力場作用下沿整個液膜向下流動,就是所說的重力排液過程。第二階段,當液膜的厚度達到微米數(shù)量級厚度時,重力排液速率降到很低,此時控制重力排液過程的,是由窄管路向Plateau交界處p的壓力差。(2)Laplace方程與排液過程Lapalace可以應用于彎曲表面;氣體中的球形液體;液體中的球形氣泡由Laplace公式可知,p處的曲率半徑小(?),因此A處的壓力p大于處的壓力(?),故也體會自發(fā)的由A處流向p處,這就是Plateau排液過程。表面張力曲率半徑排液的結果液壁變得越來越薄,最終導致膜的破裂。并且是上部的氣泡先先裂開,并由上至下逐漸的破裂,此時泡沫的體積穩(wěn)定減少。若中間壁膜率先破裂,破裂的相互連成大氣泡,泡沫中氣泡密度減少,而總體積不變。9.2.3泡沫的穩(wěn)定性泡沫也是熱力學不穩(wěn)定狀態(tài),總有自發(fā)的趨勢,以減少其比表面積,直至最終達到一個熱力學穩(wěn)定狀態(tài)(氣泡完全分離的兩相狀態(tài))需要氣泡的特殊性能來服務時,并不希望出現(xiàn)這種自發(fā)狀態(tài)。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首先要考慮起泡其穩(wěn)定性的影響因素,然后,根據(jù)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措施)(1)表面張力起泡劑的存在降低了純液體的表面張力,可以有兩方面來考慮:

a.降低了界面自由能

b.降低了液膜的Plateau交界處與平面液膜的壓力差(Laplace公式計算)

但是,并非一切能夠降低表面張力的物質全是起泡劑(2)膜強度a.表面電荷的影響如果起泡劑為粒子性表面活性劑,則他們在液膜兩表面上的吸附和定向排列就形成了兩個帶相同電荷的表面,及表面附近的異電離子分布的雙電層結構+++++++++++++++++++++++++++++++++++++-+-+-+-+-+-+-+-+-+-+-+-+-+-+-+-+-+-+-+-+-+-+-+-+-+-+-+-+-+-+-+-+-+-+-+-+-+-+-+-+-+-+-+-+-+-+-+-+-+-+-+-+----液膜氣相氣相當排液使液膜變薄而是雙電層發(fā)生交蓋的時候,就產生同電排斥的作用,防止液膜繼續(xù)變薄而破裂。其中,雙電層的厚度取決于溶液中電解質的濃度,濃度越大,雙電層的厚度就越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不存在以上作用,所以一般起泡能力較弱,并且泡沫不夠穩(wěn)定+++++++++++++++++++++++++++++++++++++-+-+-+-+-+-+-+-+-+-+-+-+-+-+-+-+-+-+-+-+-+-+-+-+-+-+-+-+-+-+-+-+-+-+-+-+-+-+-+-+-+-+-+-+-+-+-+-+-+-+-+-+----b.液體粘度的影響粘度越大,排液阻力越大,排液速率降低,延緩液膜變薄時間,增加了泡沫的相對穩(wěn)定性。但這不是主要的因素,還要求有足夠強的氣泡膜,否則,粘度再大,只是延緩起泡存在的時間而已。c.起泡劑和穩(wěn)定劑分子在液膜表面的排列和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劑分子在表面吸附量越多,排列越緊密,相互作用就越大,液膜就越堅實。衡量標準為表面粘度,表面膜年度越大,泡沫的穩(wěn)定性就越強。穩(wěn)泡劑的作用,一是加大了混合吸附膜,的吸附分子密度,二是使混合膜中分子間相互作用加強如果以陽離子表面活性劑與陰離子表活劑一起作為起泡劑,則倆種分子間吸引互相作用在液膜表現(xiàn)更突出。此時膜的強度會更大。d.Maragoni效應-泡沫的自修復作用

表面活性劑分子的兩種遷移情況:1.有密度高的區(qū)域向密度低的區(qū)域遷移(Maragoni效應)2.表面活性劑分子,由表面以下的液膜中經(jīng)表面吸附得到補充,雖然表面張力得到復原,但是膜的厚度沒能恢復,膜厚是不均勻的,穩(wěn)定性不好。9.2.4消泡消泡原因:泡沫在日常生活及工業(yè)生產中應用廣泛。然而,由是起泡的存在又會帶來不便。如染色中汽泡會降低染色的質量。定義:破壞泡沫的這個過程叫做消泡或者破泡(1)消泡機理消泡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對于消泡機理有許多種解釋,目前較為流行的有以下幾種:

a.楔子機理此種機理認為,當消泡劑與泡沫液膜接觸時,可使泡膜局部不穩(wěn)定增加,產生裂縫,相當于在液膜上打入了一個楔子,泡沫中的氣體逃逸而使泡沫消除。一般認為楔子的形狀有固體粒子、液滴以及分子三種。楔子機理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機理,它為人們認識消泡機理提供了一個較為直觀的思路。

b.局部降低表面張力機理這種機理是佐佐木恒孝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提出的。他認為消泡劑都是表面張力較低的物質,當消泡劑與泡膜接觸后,會使該處的表面張力顯著降低。而消泡劑的溶解度一般較小,表面張力的降低僅限于泡膜的局部,而泡膜的其余部分則仍保持較高的表面張力。這種在泡膜上的張力差會致使液體從低表面張力處被牽引到高表面張力處,從而導致液膜的最終破裂。

這種機理可以認為是楔子機理的一種拓展c.鋪展機理鋪展機理是美國膠體化學家S.Ross借助擴散系數(shù)(S)和浸入系數(shù)(E)的概念提出的一種消泡機理。他把整個消泡過程分為浸入、擴展和破泡三個階段在浸入階段,滲入系數(shù)E=γF+γDF-γD

其中γF—起泡體系的表面張力

γD—消泡劑(液滴)的表面張力

γDF—起泡劑和消泡劑之間的界面張力當E>0時,消泡劑浸入泡沫的液膜中;E<0時,消泡劑則不能滲入。在擴展階段,擴展系數(shù)S=

γF-γDF-γD當S>0時,消泡劑向膜面擴展;S<0時,消泡劑著不能擴展。因此,當E>0,S>0時,則產生消泡作用。當E<0,S<0時,則不能產生消泡作用或只有微弱的消泡作用。因此鋪展機理要求消泡劑有較低的表面張力γD,由于γDF一般與γF、γD相比約小一個數(shù)量級(硅油等少數(shù)除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