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烯烴、炔烴_第1頁
第三章 烯烴、炔烴_第2頁
第三章 烯烴、炔烴_第3頁
第三章 烯烴、炔烴_第4頁
第三章 烯烴、炔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烯烴和炔烴第一節(jié)烯烴烯烴是含C=C雙鍵的烴.單烯烴的分子通式為:CnH2n(Alkenes,Alkynes)TheseriesofunsaturatedhydrocarbonscontainingaCarbon-carbondoublebondarecalledalkenes.一、烯烴的結構(Structureofalkenes)

π鍵:原子軌道側面相互平行重疊而形成的共價鍵,無軸對稱,不能自由旋轉。形成π鍵的一對電子稱為π電子。乙烯的結構有三個特性:

①分子的平面性

②雙鍵的不等性

③不可旋轉性πbond:isformedbythelateraloverlapoftwoparallelporbitalsofadjacentatoms.σ鍵和π鍵的主要特點

σ鍵π鍵

存在

可以單獨存在

不能單獨存在,只能與σ鍵共存于雙鍵或叁鍵中

形成成鍵軌道沿鍵軸“頭碰頭”重疊,重疊程度較大成鍵軌道從側面“肩并肩”重疊,重疊程度較小

電子云分布

電子云呈柱狀、對鍵軸呈圓柱形對稱,密集于兩原子核間電子云呈塊狀、垂直對稱分布在通過鍵軸的一平面上下,較為擴散

質1.鍵能較大、鍵較穩(wěn)定較小、鍵不穩(wěn)定2.鍵的極化度較小較大3.鍵的旋轉成鍵原子可沿鍵軸“自由”旋轉成鍵原子不能沿鍵軸“自由”旋轉二烯烴的異構現(xiàn)象和命名1.構造異構(1)碳鏈異構(Chainisomerism)C4H8CH2=

CHCH2CH3CH2=C(CH3)2

(一)烯烴的異構現(xiàn)象(2)位置異構(Positionisomerism):因官能團位置不同而產生的異構現(xiàn)象.C4H8:CH2=

CHCH2CH3CH3CH=CHCH3

2.順反異構

(Geometricalisomerism)2-丁烯:

產生原因:π鍵的存在,阻礙了化學鍵的自由旋轉,使C=C上所連的原子或基團有不同的固有空間排布。由此形成的同分異構體叫順反異構,也叫幾何異構,是立體異構的一種。產生條件:C=C雙鍵上的每個碳原子都連接兩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

若在C=C雙鍵的任意碳原子上連接兩個相同的原子或基團,則無順反異構。在多烯烴分子中,隨著C=C雙鍵數目的增加,順反異體的數目也隨之增加。

順反異構現(xiàn)象還存在于含有C=N雙鍵、N=N雙鍵等化合物中。

苯甲醛肟:

偶氮苯:

二、烯烴的命名(Nomenclature)1.烯基(alkenyl)

烯基:烯烴分子中去掉一個氫原子所剩下的原子團稱為烯基.CH2=CH-:乙烯基(ethenyl,vinyl)CH3CH=CH-:丙烯基(propenyl)CH2=CH-CH2-:烯丙基(allyl)(2-丙烯基):異丙烯基(1-甲基乙烯基)2.烯烴的系統(tǒng)命名法①選擇含有雙鍵的連續(xù)最長碳鏈作主鏈,且雙鍵不能被斷開。②從靠近碳碳雙鍵的一端給主鏈編號,使碳碳雙鍵的位次最小,如主鏈的碳原子數超過10個時,應在烯字前加一“碳”字。將取代基的名稱位置數目寫在母體烯烴名稱前。③若雙鍵正好位于鏈中央,則主鏈上碳原子的編號應從靠近取代基一端開始。④對取代基的處理與烷烴命名相同,不同取代基先列小基團,再列大基團。(3-methyl-2-pentene)(2-methyl-2-butene)(3-ethyl-4,5-dimethyl-2-heptene)(undecene)當分子同時含有雙鍵和叁鍵時,應選同時包含C=C和CC在內的連續(xù)最長碳鏈作主鏈,母體稱為烯炔,對主鏈的編號應從最先遇到重鍵一端開始。當C=C和CC處于同等位置時,從靠近C=C一端開始編號。3.順反異構體構型的標記

(1)順/反標記法

對于有一個相同原子或基團分別連在雙鍵兩端的烯烴,常用順/反(cis/trans)標記。原則是:相同原子或基團在C=C雙鍵同側的稱為順式,用“順”或“cis”

詞頭表示。相同原子或基團在C=C雙鍵異側的稱為反式,用“反”或“trans”詞頭表示。

順-2-氯-2-丁烯順—3,4-二甲基-3-庚烯反—3,4-二甲基-3-庚烯

(2)Z/E標記法

若雙鍵兩端所連四個原子或基團均不相同的,則采用Z/E標記法。

原則:按次序規(guī)則分別比較每個雙鍵碳上所連兩個原子或基團的優(yōu)先次序,若兩個優(yōu)先的原子或基團處在雙鍵同側,稱為Z型;反之為E型。

E-1,2-二氯-1-溴丙烯(順-1,2-二氯-1-溴丙烯)Z-1,2-二氯丙烯(順-1,2-二氯丙烯)

2Z,5E-2,5-庚二烯順,反-2,5-庚二烯主鏈編號有選擇時,則編號應從順型雙鍵一端開始。練習題:命名下列化合物。

(3)順反異構體的性質

順反異構體的分子中由于原子或基團在空間取向不同,因而導致在理化性質、生物性質上的很大差異。

a.

順反異構體的理化性質

:一般情況下多數反式異構體比順式穩(wěn)定。

b.順式異構體的生物學性質:有機化合物的構型還與化合物的生理活性、藥理作用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三、烯烴的化學性質π鍵電子云重疊程度較小,離核較遠,受核束縛力較小,易極化而斷裂。所以烯烴較活潑,易發(fā)生加成、氧化等反應。(一)加成反應(Additionreactions)定義:分子中π鍵斷裂,試劑分兩部分分別加到相鄰兩個碳上,形成兩個新的σ鍵。1.催化加氫(catalytichydrogenation)(順式加成)烯烴在催化劑Ni、Pd、Pt等作用下與氫反應生成烷烴。該反應定量進行,可測定不飽和鍵的數目。2.親電加成(electrophilicaddition)(1)加鹵素(additionofhalogen,X2)鹵素活性:F2>Cl2>Br2>I2Br2/CCl4可用來鑒別化合物中是否含有雙鍵。(2)加鹵化氫(additionofhydrogenhalides,HX)HX活性;HI>HBr>HCl>HF(鹵代烷)(3)烯烴與含氧無機酸(H2SO4、HOX)加成硫酸氫酯醇烯烴可溶于硫酸而生成均相混合物,但烷烴不與硫酸反應故分層,可用硫酸分離烯烴合烷烴。(4)加水(additionofwater)酸催化下,烯烴與水加成產物為醇。3.親電加成反應機制(mechanismofelectrophilicaddition)烯烴加成反應分兩步進行:

4.親電加成反應取向和反應活性

(1)親電加成反應取向

(Orientationofadditiontoalkenes)

烯烴與試劑(如X2)任一為對稱時,加成產物只有一種。若不對稱烯烴與不對稱試劑(如H-X型酸性試劑)加成時,產物有兩種。

2-氯丙烷1-氯丙烷

90%10%Markovnikov’srule(馬氏規(guī)則):不對稱烯烴與不對稱試劑加成時,試劑中帶正電荷部分總是加在含氫較多的雙鍵碳原子上,帶負電荷部分則加在含氫較少的雙鍵碳原子上。不對稱炔烴與不對稱試劑加成時也遵循此規(guī)則。

CH3C≡CH+HBrCH3CBr2CH3

(2)誘導效應及對馬氏規(guī)則的解釋

分子中原子間的相互影響的實質可用電子效應(分子中電子云密度分布對分子性質的影響)和立體效應(分子的立體結構對分子性質的影響)描述。電子效應(Electriceffect)可分為誘導效應(Inductiveeffect)和共軛效應(Conjugativeeffect)兩種類型。

誘導效應(inductiveeffect):由成鍵原子電負性不同引起的鍵的極性改變,并通過靜電引力沿分子鏈由近及遠依次傳遞,致使分子的電子云密度分布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稱誘導效應,亦稱I效應。

誘導效應的方向:常見基團的電負性大小順序如下:

NR3>

NH3>

-

NO2>-CN>-COOH>-F>-Cl>-Br>-I>-OCH3>-OH>-NH-CO-CH3>-CCR

>-C6H5>-CH=CH2

>H>-CH3>-CH2CH3>-CH(CH3)2>-C(CH3)3>-COO->-O-H前面的原子或基團為吸電子基,在H后的原子或基團為斥電子基。

++誘導效應的特點:①是分子中固有的永久性效應,表現(xiàn)為電子云沿σ鍵發(fā)生移動。②誘導效應具有加合性。③誘導效應沿σ鍵由近及遠同方向進行傳遞,且隨傳遞距離的增大,影響迅速減小,一般認為傳遞距離超過三個碳后可忽略不計。不同類型的烷基碳正離子的穩(wěn)定性順序為:

叔碳仲碳伯碳甲基碳正離子正離子正離子正離子

3゜2゜1゜

Markcovikov規(guī)則的實質就是不飽和烴的親電加成總是以形成較穩(wěn)定的碳正離子中間體決定反應的主要產物。

(3)親電加成反應活性

越易形成穩(wěn)定中間體——碳正離子的烯烴,其親電加成反應活性越大。(CH3)2C=CH2>CH3CH2CH=CH2>CH2=CH2>CH2=CHC1

(R2C=CH2)(RCH=CH2)(三)烯烴的自由基反應

1.加成反應過氧化物存在下,烯烴與溴化氫發(fā)生加成反應,其產物是反Markovnikov規(guī)則的,這種因過氧化物存在而引起不對稱烯烴與溴化氫加成,產物反Markovnikov規(guī)則的反應稱過氧化物效應(peroxideeffect)。過氧化物效應只存在于不對稱烯烴與溴化氫的加成反應中。

1-溴代烷

2.α-H的鹵代反應

烯烴中與雙鍵直接相連的α-碳上的氫原子(α-H

),由于受雙鍵的影響變得比較活潑,在高溫或光照下易與鹵素發(fā)生自由基取代,生成相應的α-鹵代烯烴。

烯丙基氯(3-氯丙烯)

(四)氧化反應(oxidationreaction)

烯烴較烷烴易氧化,在較溫和條件下僅π鍵斷裂,條件強烈時σ鍵也隨之斷裂。

1.與高錳酸鉀作用

烯烴與堿性KMnO4稀冷溶液作用時,不飽和鍵中的π鍵斷裂,烯烴生成鄰二醇。

烯烴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作用時,不飽和鍵中的π鍵、σ鍵相繼斷裂,根據不飽和鍵碳原子上連接的基團不同,可得到各種不同產物。羧酸酮不同結構的烯烴與酸性高錳酸鉀反應,得到不同氧化產物。羧酸酮反應使高錳酸鉀紫紅色消失,可鑒別雙鍵的存在。Carboxylicacidketone2.臭氧化反應

臭氧(含6%~8%O3的氧氣)在低溫下即能與烯烴迅速地發(fā)生定量反應,生成臭氧化物。烯烴的臭氧化物在Zn粉存在下水解,斷裂部位是原烯烴的C=C鍵處,所以可根據反應產物的結構推出原烯烴的結構。

四共軛烯烴

二烯烴是指分子中含兩個C=C雙鍵的烯烴。通式為CnH2n-2。(一)二烯烴的分類

根據二烯烴分子中兩個C=C雙鍵的相對位置,二烯烴可分為以下三類:1.累積二烯烴(cumulateddiene):兩個C=C雙鍵同時連在一個碳原子上,即含“”結構體系的二烯烴。

例如CH2=C=CH2,此類化合物很少見。

丙二烯CH2=C=CH2的結構2.隔離二烯烴(isolateddiene):兩個C=C雙鍵間相隔兩個或兩個以上單鍵,“”(n≥1)結構體系的二烯烴。例如:1,5-已二烯CH2=CHCH2CH2CH2=CH2。此類二烯烴兩個雙鍵相隔較遠,相互間基本無影響,化學性質類似單烯烴。

3.共軛二烯烴(conjugateddiene):

兩個C=C雙鍵間僅隔一個單鍵,即含“”結構體系的二烯烴。

該結構體系的特點為單鍵、雙鍵交替排列,稱為共軛體系(conjugatedsystem)。例如:1,3-丁二烯CH2=CH—CH=CH2。此類二烯烴結構、性質都比較特殊。(二)二烯烴的命名

二烯烴的系統(tǒng)命名原則與烯烴相似,只是主鏈應選擇包括兩個雙鍵在內的連續(xù)最長碳鏈,根據主碳鏈的碳原子總數把母體稱為“某二烯”,并將每個雙鍵的位置標示在母體名稱前面。

CH3CH=C=CH2(CH3)2C=CH—CH=CH2

1,2-丁二烯4-甲基-1,3-戊二烯1,2-butadiene4-mehtyl-1,3-pentadiene

3-甲基-2-乙基-1,4-戊二烯2-ethyl-3-methyl-1,4-pentadiene

(三)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和特征

1.共軛二烯烴的結構1,3-丁二烯分子中鍵長和鍵角

1,3-丁二烯分子中的共軛π鍵

2.共軛二烯烴的特征(1)鍵長平均化(2)分子的穩(wěn)定性大

(四)共軛體系和共軛效應

1.共軛體系

共軛體系是指含有共軛π鍵的體系,可以是分子的一部分或是整個分子。

2.共軛體系的類型(1)π-π共軛

由π鍵通過一個σ鍵連接而成,在有機分子中,凡雙鍵、單鍵交替連接的結構都屬此類型。

(2)p-π共軛

由π鍵與相鄰原子的p軌道重疊而成的體系。根據p軌道上容納電子數的不同,p-π共軛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多(富)電子p-π共軛:參與共軛體系的軌道數少于參與共軛體系的電子數。

②缺電子p-π共軛:參與共軛體系的軌道數多于參與共軛體系的電子數。

烯丙基碳正離子芐基碳正離子

③等電子p-π共軛:參與共軛體系的軌道數等于參與共軛體系的電子數。

烯丙基自由基芐基自由基(3)超共軛:由C-Hσ鍵與相鄰的π鍵或P軌道部分重疊而成的體系。

①σ-π超共軛:由C-Hσ鍵與相鄰的π鍵部分重疊而成的體系。CH3CH=CH2

②σ-p超共軛:由C-Hσ鍵與相鄰的p軌道部分重疊而成的體系。

(乙基碳正離子)3.共軛體系的形成條件形成共軛體系的原子必須共平面。有若干(不少于3)個可實現(xiàn)平行重疊且垂直于該分子平面的p軌道。有一定數量供成鍵用的p電子。

4.共軛效應(conjugativeeffect)

共軛效應是存在于共軛體系中的電子效應,即π電子離域對分子的影響。共軛效應分為靜態(tài)共軛效應和動態(tài)共軛效應兩種。

①靜態(tài)共軛效應:是指共軛體系中由于π電子離域使體系(分子、離子、自由基)內能降低,鍵長平均化和靜態(tài)極化作用,是分子內固有效應。

丙烯醛丁烯酮

②動態(tài)共軛效應:是指共軛體系受外界(電場、試劑等)作用時的極化現(xiàn)象。

親電試劑(如H+)進攻1,3-丁二烯分子5.共軛效應的方向性P-π共軛中,若P軌道上孤對電子,則表現(xiàn)為+C效應。6.共軛效應的特點①共平面性。②π電子離域,鍵長趨于平均化,體系能量降低。③電荷交替極化。④遠程傳遞,在整個共軛體系中傳遞的強度不減弱。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的主要特點

誘導效應共軛效應產生原因成鍵原子電負性不同共軛π鍵形成,π電子離域作用方式通過σ電子沿分子鏈通過π電子離域沿共軛傳遞,隨碳鏈增長效鏈傳遞,效應強弱不受共軛應迅速減弱鏈長短影響導致結果分子發(fā)生極化,受外電子云密度分布趨于平界影響時可極化性增均化,有影響因素時,大出現(xiàn)交替極化注: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是兩種不同的效應,一個分子可以同時存在這兩種效應。若兩種效應方向不同,則整個分子的極化由這兩種效應的總和決定。通常共軛效應的影響大于誘導效應。

(五)共軛二烯烴的性質共軛二烯烴分子中有共軛π鍵,因此與親電試劑發(fā)生加成反應時,可隨反應條件不同得到1,2-或1,4-兩種取向不同的加成產物。

1,2-加成產物1,4-加成產物

1,2-加成是親電試劑的兩部分分別加在C1和C2上。

1,4-加成是親電試劑的兩部分分別加在共軛體系兩端的C1和C4上,原來的兩個π鍵被打斷,而在C2和C3間形成新的π鍵,這種加成通常稱為共軛加成。

低溫有利于1,2-加成反應,在較高溫度下以1,4-加成為主,在高溫條件下有利于1,4-加成反應是共軛二烯烴的特征反應。

共軛二烯烴的1,2-加成或1,4-加成不是單指發(fā)生在分子1,2-或1,4-碳位上的加成,而是泛指發(fā)生在共軛多烯烴共軛鏈上的兩種加成取向。

第二節(jié)炔烴(自學內容)炔烴是含有碳碳叁鍵的不飽和烴。單炔烴的分子通式為:CnH2n-2掌握內容:

1.炔烴結構和命名.2.炔烴化學性質:加成(炔烴中的π鍵結合得較緊密,其親電加成比烯烴難);

末端炔烴的酸性(可鑒別末端炔烴).一炔烴的結構乙炔分子中鍵角和鍵長

乙炔結構模型乙炔分子球棍模型炔烴分子中,碳碳叁鍵碳原子采取sp雜化,叁鍵中包括一個σ鍵,兩個π鍵。Π電子云呈園筒形,對稱地分布在σ鍵四周。四個原子排列在一條直線上,形成線型分子。由于炔烴中叁鍵碳原子是sp雜化,其S成份多,核對電子吸引力大,所以炔烴中的π鍵結合得較緊密,其親電加成比烯烴難。二炔烴的異構和命名(一)炔烴的異構1.碳鏈異構2.位置異構(Positionisomerism)C4H6:CH≡CCH2CH3CH3C≡CCH3

(二)炔烴的命名炔烴的命名與烯烴相似、只是將烯字改為炔。當分子同時含有雙鍵和叁鍵時,應選同時包含C=C和CC在內的連續(xù)最長碳鏈作主鏈,母體稱為烯炔,對主鏈的編號應從最先遇到重鍵一端開始。當C=C和CC處于同等位置時,從靠近C=C一端開始編號。

(4-methyl-2-hepten-5-yne)

(3-methyl-1-hepten-5-yne)

三炔烴的化學性質炔烴較活潑,易發(fā)生加成、氧化等反應。同時有一些特殊的的反應.(一)末端炔的酸性

叁鍵碳上連有氫原子的炔烴稱末端炔。由于叁鍵碳原子是sp雜化,其電負性較sp2和sp3雜化的碳原子都大,使得末端炔的炔氫具有微酸性,能與一些金屬離子發(fā)生反應,生成不溶性的炔化物。末端炔烴與硝酸銀的氨溶液或氯化亞銅的氨溶液混合,則分別有白色的炔化銀或磚紅色的炔化亞銅沉淀生成。

R-C≡CH+Ag(NH3)2NO3R-C≡C-Ag↓+NH3+NH4NO3

炔化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