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探腦科學與教育實踐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我們來看一道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題??磮D填空題,從左到右,圖上畫的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悟靜。問題1,圖上一共有()人?從左往右數(shù)豬八戒排在第()位?第()位的是唐僧?腦科學與教學實踐
小學生的寫的是2個人。本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題目。我們成年人一看這很簡單嘛,這都能做錯?家長給她指出來,你看這從左到右,1、2、3、4,不是4個人嗎?怎么會是2個人呢?但是孩子說的一句話讓家長氣的是直接把筆都扔掉了,這沒法溝通。原來孩子指著孫悟空和豬八戒說:“這兩個是動物”。腦科學與教學實踐1.為什么青少年容易感情用事?2.老年癡呆癥是什么原因?3.為什么有的人車禍后變成判若兩人?什么都記不住了。4.為什么人情緒低落時,好像什么都學不進去?(為什么要創(chuàng)設情境)5.什么是鏡像神經元?(自閉癥的兒童問題)6.什么機會之窗(敏感期、關鍵期)7.音樂演奏名家,奧運會上的金牌得主,各項競技運動(網球、高爾夫球的拔尖選手,大多在8歲前已開始勤學苦練本門技能)8.為什么“兩歲的孩子最會胡攪蠻纏”?9.“乘法口訣表”大多數(shù)孩子記不?。?0.“大腦能否一心多用”?如果在做作業(yè)時被電話暫時打斷,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11.為什么看到別人打哈欠,我們有時也會忍不住打哈欠?腦科學與教學實踐1、華生、桑代克和斯金納等人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并將學習解釋為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人是如何學習的2、以布魯納、奧蘇伯爾等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3、以西蒙、加涅為代表的信息加工理論。4、由神經科學、心理學和教育學跨學科整合而來的“教育神經科學”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如何學習”的理論。為什么這些學習理論很少對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課堂學習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人是如何學習的心理學家對于跨度不超過幾十毫秒的心理效應實驗的偏好與教育學家對于重大教育成就的關注之間有很大區(qū)別。進化論人腦擅長的領域人是如何學習的1.雙足直立行走,在地勢起伏時能夠使移動的身體保持平衡。2.利用視覺信息對時間、距離和空間進行復雜的評估和判斷。3.能夠掌握大約25萬個接受性詞匯。4.能夠迅速地說出2萬到3萬個普通物體的名字。5.能夠識別數(shù)千張臉,并將其與姓名相匹配。6.能夠利用社交線索來準確地評估他人的心理狀態(tài)。7.與他交談時能夠考慮到其立場、時間安排、性情和意圖。社會腦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人是如何學習的學校的首要功能可能是提供一個比家庭更廣闊但相對安全的社交環(huán)境,兒童從中學會與他人相處的社會規(guī)范,而教師作為一個更有能力的他者,很容易成為兒童無意識學習的榜樣。人的可塑性與學習人是如何學習的1.人的可塑性是教育得以可能的根本所在。2.人的可塑性在不同的階段會有所差異。人類在生命早期表現(xiàn)出極強的可塑性,青春期可塑性逐漸下降,最后在成年期保持相對穩(wěn)定。3.大腦在早期發(fā)育期與成熟期似乎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機制。在生命的早期,大腦的體積在快速增大,學習是通過腦灰質的激增和過剩完成的。然而進人青春期以后,大腦的變化很像是雕塑的過程,腦灰質會開始減少,一些無用的和適應性不強的神經連接會被消除,常用的連接會被強化,整個系統(tǒng)變得更加精細和特異化。在此之后,大腦會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增添和修改神經回路并非不可能,但需要付出較大的努力。人的可塑性與學習人是如何學習的4.早期的學習更多是在與他人的互動和潛移默化中完成的,似乎不太需要意識的參與,并且能夠形成非常穩(wěn)固的學習結果。在這個階段掌握的技能通常能夠達到自動化,成為我們以后學習的無意識基礎。這個階段相當短暫,但卻非常關鍵,一旦錯過將難以彌補,研究者將其稱為“學習敏感期”。5.腦灰質激增的階段過后,大腦會經歷一個系統(tǒng)性優(yōu)化的過程而進人到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時候的學習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學習主要表現(xiàn)為突觸的增添、強化和修剪。人的可塑性與學習人是如何學習的6.刻意練習又不同于單純的重復練習,它還包括其他三個要素:(1)有清晰的目標,刻意練習發(fā)生在學習者的舒適區(qū)以外,需要學習者付出近乎最大程度的努力;(2)學習者的動機,刻意練習需要學習者有意識的積極參與,學習者要有提高自身能力的意圖;(3)有效反饋,刻意練習需要一位“更有能力的他者”在場,他會為學習者設計有效的訓練方案,并提供即時的反饋,學習者需要根據(jù)反饋調整練習。人的局限性與教學人是如何學習的1.認知負荷理論認為,在一定時間框架內,個體的認知資源是相當有限的,這表現(xiàn)在人體對大腦的血糖和氧供給是有限的,如果某個區(qū)域消耗了更多的血糖和氧,其他區(qū)域就只能處于相對不活躍的狀態(tài)。這使得我們在某一時刻只能處理數(shù)量有限的項目,一旦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超過了大腦所能承受的范圍,我們的大腦就會陷入認知過載。人的局限性與教學人是如何學習的
2.人類應對這一認知缺陷的策略是通過刻意練習使部分基礎的技能實現(xiàn)自動化,即無須意識參與或消耗認知資源,我們也能將這些技能維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從而擁有更多的認知空間獲得更高層次的發(fā)展。人的局限性與教學人是如何學習的3.表層學習可能是深度學習的基礎,學習者無法跨越表層學習而直接進入到深度學習階段。4.學校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將知識以恰當?shù)姆绞皆俪尸F(xiàn)給學生,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而不是讓學生盲目地探索。教無定法,只要得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5.但不得不承認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探究式學習似乎更為有效。人腦的結構與功能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成年人的腦是一團濕乎乎軟塌塌的物質,狀若核桃,大小如柚,重約1.4千克。人腦居于脊椎頂端,保護膜環(huán)繞四周,藏于顱骨之中。人腦無時無刻不在運轉,甚至在人們酣睡時也不停息。盡管人腦的重量不過是體重的2%,但消耗的熱量則近人體的20%!我們的腦筋動得越多,燃燒的熱量也越多,或許這可以成為一種減肥新風尚,不妨將笛卡兒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改為“我思故我瘦”!人腦的結構與功能腦科學與教學實踐圖1.1人腦外表的主要部位腦科學與教學實踐額葉。處于人腦前端的是額葉,處于前額后面的叫做前額皮層,它們組成人腦中憑理性而發(fā)號施令的行政指揮中心,主管規(guī)劃和思考,處理諸如監(jiān)測高級思維、設法解決問題、調節(jié)過激情緒等事務。額葉中有塊地方與人們的“自我意志”(有些人或許稱之為“個性”)息息相關,額葉受到了損傷,就可能導致人們的行為或個性前后判若兩人的突變,有時這種突變一輩子不可逆轉。由于人們大部分可激活的記憶都儲藏在額葉,此處成為人們注意力“聚焦”的地方。腦科學與教學實踐顳葉。顳葉居于耳朵上面,主管發(fā)聲聽音、鑒形辨貌等活動,兼?zhèn)淠承╅L時記憶的功能,左右顳葉還是言語中樞,雖然通常只由左顳葉獨當此任。枕葉。頭部后端有一對枕葉,視覺信息的處理幾乎全由此處承擔。頂葉。頂葉靠近頭頂,主管空間定向、數(shù)字計算、再認類型等事項。腦科學與教學實踐運動皮層和體感皮層在頂葉與額葉之間,有兩條橫跨頭頂連接雙耳的“帶子”,靠近前額的稱作運動皮層,此處控制身體運動,并與小腦共同協(xié)調運動技能的習得。運動皮層的后面、處在頂葉開端處的是體感皮層,該區(qū)處理由身體各部位接收的觸感信息。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腦干腦干是人腦中發(fā)育最早也埋藏最深的區(qū)域,因其形狀猶如爬蟲的全腦,常常被喻為“爬蟲腦”。人體中12條體感神經中的11條直接與腦干相連(只有嗅覺神經直接與邊緣系統(tǒng)相連),重要的生命機能如心跳、出汗、體溫、消化等都由腦干監(jiān)測與控制。腦干還是網狀激活系統(tǒng)的所在地,人腦覺知水平的高低取決于這個系統(tǒng)。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邊緣系統(tǒng)腦干之上與小腦之下的地方聚集著一些結構體,一般統(tǒng)稱為邊緣系統(tǒng),有時也叫做古哺乳動物腦。這些結構體發(fā)揮著各不相同的機能,比如激發(fā)情緒、處理情緒記憶等。由于邊緣系統(tǒng)處在小腦與腦干之間,則為情緒與理智開辟了相互影響的場所。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邊緣系統(tǒng)中的四個結構體對學習與記憶來說十分重要:1.丘腦。所有通過感官接受的信息(嗅覺除外)都先徑直到達丘腦,然后由此處再傳遞到人腦的其他部位,以便得到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大腦和小腦也把信息傳遞給丘腦,使之從事包括記憶在內的許多認知活動。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
2.下丘腦。下丘腦監(jiān)測體內的各個系統(tǒng)以維持身體的正常狀態(tài)(稱作體內平衡)。下丘腦通過控制各激素的釋放量來調和身體機能,如睡眠、體溫、飲食等。如果一名學生的體內系統(tǒng)失調,他就難以集中精神對課程材料進行認知上的處理。3.海馬。靠近邊緣區(qū)底部的結構體因其形狀被稱作“海馬”,對鞏固學習成果起著關鍵作用,它能將操作記憶中的信息通過電訊號轉換成長時記憶中的信息。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腦部掃描業(yè)已證實,海馬具有長時記憶的機能,如果有人患了阿爾茨海默?。ㄋ追Q老年癡呆癥),就會不斷地毀滅海馬中的神經元,導致失憶。近來對腦損傷病人的研究還表明,盡管海馬在回想事實、物體、場所方面可以做到歷歷可數(shù),但似乎在追憶個人的經歷上卻不那么精準周全。最近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成人腦中的海馬仍具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這一過程稱為“神經生成”另有研究證實,這種神經生成的形式對學習和記憶有重大的影響)。許多研究同樣顯示神經生成的能力可通過日常飲食和身體鍛煉而增強,會因長期失眠而削弱。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
4.杏仁核。對情緒,尤其是恐懼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調節(jié)個體對所處環(huán)境的反應,從而使個體做出事關生存的抉擇,諸如攻擊、逃避、求偶或覓食。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大腦大腦猶如果凍,柔軟濕滑,是人腦中最大的部分,其重量為人腦的80%。大腦的表面呈灰白色,凹凸不平形成皺紋。陷下去較深的地方稱為“裂”,較淺的地方稱作“溝”,隆起的地方稱作“回”。一條從腦前到腦后的淺溝將大腦從中隔開,分成左右對稱的兩個“大腦半球”。出自某些至今還不知曉的原因,身體左側的神經跨向右半球,而身體右側的神經則跨向左半球。一條由2億多個神經纖維組成的“粗纜”,稱作“胼胝體”,將大腦左右半球連接起來,使它們能互通信息,協(xié)調活動。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大腦半球由極薄但極韌的皮層覆蓋著,厚度約為1/10英寸,但因它是折疊而成的,鋪開的表面積如一幅2平方英尺的大餐巾。皮層由六個細胞層組成,里面的細胞密密麻麻,將細胞纖維連接起來,每立方英寸就長達1萬英里!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都發(fā)端于大腦皮層,思維、記憶、言語、肌肉運動由大腦的各區(qū)域掌控,皮層通常被稱作灰質。薄薄的皮層中的神經元圍聚成主干,主干的枝杈穿透細胞層進入底下稱作“白質”的密網,在此處神經元相互連接,形成各種發(fā)揮特定功能的神經網絡。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小腦小腦也是由兩個半球組成的結構體,靠在腦干背面位于大腦后端的下面,其重量約為人腦的11%。小腦皺褶深密,簇聚一堆,其間的神經元超過人腦所有其他地方的總和,整個小腦的表面積相當于一個大腦半球。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小腦監(jiān)測肌肉中神經末梢的活動,對有條不紊地完成復雜的運動任務起著重要作用。譬如,可以調整和協(xié)調各種指令去用臂揮舞高爾夫球桿、用腳邁出輕盈的舞步、用手將杯子點滴不漏地端到唇邊等。小腦或還能存儲有關自動化行為的記憶,如不看鍵盤打字或系鞋帶等。正是小腦有這種促使行為自動化的功能,有關行為可以熟能生巧,越做越敏捷,越做越精確,越做越省力。小腦還可對運動任務進行心理演練,這種演練同樣能使有關行為精益求精,提高效能。一個小腦受到損傷的人,會變得遲緩僵硬,難以做出精細的動作,如接球或握手。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小腦還是協(xié)助認知處理的結構體,能協(xié)調和微調人們的思維、情緒、感覺(尤其是觸覺)和記憶。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腦細胞人腦由1萬億細胞構成,已知的腦細胞至少可分為兩類(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神經細胞稱作神經元,約占腦細胞總數(shù)的1/10,將近1千億;大多數(shù)腦細胞為膠質細胞,能將神經元粘合在一起,并起到濾器的作用,可防范有害物質接觸神經元。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些形態(tài)似星的膠質細胞,稱作“星狀細胞”,還能調節(jié)神經元傳導信息的速率,因其附著在血管上,可以當做向腦供血通道上的“路障”。血流中有些擾亂腦細胞活動的物質,而“路障”則對保護神經元免遭這些物質的侵襲起著重要作用。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神經元是人腦和整個神經系統(tǒng)發(fā)揮功能的核心,大小各異,但每個腦神經元的主體都約為英語句末句點大小的1/100)。與其他細胞不同,每個神經元(見圖)從其中心處伸出成千上萬個稱作“樹突”的枝椏,這些樹突接受來自其他神經元的電沖動,并將這些沖動沿著一條稱作“軸索”的長纖維傳導出去。一般說來,每個神經元僅有一條軸索,每條軸索套裹在一層叫作“髓鞘”的組織中,髓鞘將軸索與其他細胞隔離并可加快沖動傳遞的速度。神經元的電沖動沿著神經元傳導,2/10秒即可傳遍一個身高1.8米的成人全身,每個神經元傳導的沖動次數(shù)在每秒250—2500之間。人腦內部的主要部分圖中
神經元沿著軸索穿過突觸(虛線圈)將訊號傳遞到鄰近的神經元。髓鞘保護軸索并增加傳遞的速度,神經元之間并無直接接觸,樹突與軸索之間有處稱作“突觸”的百萬分之一英寸的豁口。一個神經元通過樹突接受來自其他神經元的訊號,而樹突表面在突觸處伸出上千個叫做“樹突刺”的小鼓包,神經元沿著軸索把電活動的尖峰訊號(沖動)傳遞到突觸,由此處釋放出儲藏于突觸囊(位于軸索末梢,見圖)中稱作“神經介質”的化學物質,或可刺激或可抑制附近的神經元活動。迄今已發(fā)現(xiàn)50多種神經介質,較常見的有乙酰膽堿、腎上腺素、血管收縮素、多巴等。突觸的變化可以產生學習,神經元的相互影響也由此改變。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成人的腦中約有1千億神經元,相當于當下全球人口的16倍或太空銀河系的群星總數(shù),每個神經元可伸出多達1萬條的樹突,這意味著一顆人腦中的突觸聯(lián)系點有可能達到千的五次之數(shù)(1的后面有,15個0)!有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連接,人腦足以游刃有余地處理從感官中源源不斷輸送來的信息:儲存數(shù)十年來的往事、面孔、地點;學習各種語言;以地球上其他生物個體不可企及的獨特思維方式組合資料,而這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成就,其“發(fā)祥地”不過是區(qū)區(qū)1.4千克且軟塌塌的人腦!腦科學與教學實踐從前人們普遍認為,神經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人體細胞,不過,研究者已經發(fā)現(xiàn)、成人的人腦至少在一個地方——海馬——的確還在更新神經元。這個發(fā)現(xiàn)促人深思:人腦的其他地方是否還有神經元的再生,如果有的話,那么是否刺激這些地方,就有可能修復或治愈受到損傷的人腦,尤其是可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當今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研究就是試圖采用各種方法,阻隔觸發(fā)導致神經元死亡的機制。腦科學與教學實踐鏡像神經元、科學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發(fā)現(xiàn),一個人腦中前運動皮層(運動皮層前面的部位,主管籌劃人體運動)中簇集的神經元一發(fā)光,隨即就會出現(xiàn)某種預定的人體運動。令人感到好奇的是,當一個人看到旁人在進行有同樣的運動時,這些神經元也發(fā)光。譬如,被試抓住咖啡杯之前的這些神經元發(fā)光樣式與被試看到其他人抓住咖啡杯時的發(fā)光樣式一模一樣。這樣,人們之間類似的腦部位就身兼二職:既負責自己人體運動的產生,也負責對他人人體運動的感知。神經學家認為,這些鏡像神經元可能有助于一個人解碼他人的意圖,從而預測其行為。鏡像神經元能使我們自己復現(xiàn)他人的體驗,了解他人的情緒,設身處地地領悟他人的內心世界??吹剿四樕蠀拹夯驓g快的表情,我們的鏡像神經元就觸發(fā)自身類似的情緒,宛如他人的行為和感受就是自己的親歷親為。腦科學與教學實踐鏡像神經元或許還能解釋幼兒模仿他人的微笑及許多其他行為的擬態(tài)現(xiàn)象,其實所有人對此都有親身體會:當我們看到別人打哈欠,就不由自主地忍住打哈欠。神經學家認為,鏡像神經元還可能說明至今仍是待解之謎的許多心理行為。例如,有實驗表明,自閉癥的兒童就有鏡像神經元系統(tǒng)的缺陷,或許這就是為何自閉癥兒童不能揣摩他人意圖和心態(tài)的原因。研究者還覺察到鏡像神經元在發(fā)展人們明晰連貫的口語表達能力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腦科學與教學實踐腦的燃料腦細胞把氧與葡萄糖(糖的一種)作為燃料消耗,腦中處理的事務越艱難,燃料就消耗得越多。水對腦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樣重要,因為需要用水將信號輸送到全腦各處,缺水就會降低信號傳遞的速度與效率。此外,水還能維持肺部的濕漉滑潤,從而有效地將氧輸送進血流之中。腦科學與教學實踐兒童的神經元發(fā)展人的神經元萌發(fā)于受孕后四周形成的胚胎之中,隨后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急劇增長。在懷孕后的前四個月已形成2千億個神經元,不過到第五個月將有一半消亡,因其不能與日益社大的胚胎的任何部位連接,這種神經元的毀滅源自人類與生俱來的遺傳程序,其目的是確保留存那些已經形成連接的神經元,同時避免人腦中擠滿濫竽充數(shù)的神經元。到懷孕后的第六個月,大腦開始生長自己稟賦神奇的皺褶,形成的溝回使人腦具有了溝壑縱橫的外貌。如果此時母親食用任何藥物或酒精,就可能干擾腦細胞的生長,增加胎兒藥物或酒精上癮及心理缺陷的風險。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新生兒的神經元是不成熟的,許多軸索尚缺起保護作用的髓鞘,彼此之間的連接也為數(shù)寥寥,這樣大腦皮層的大部分區(qū)域都顯得冷冷清清,由此不難理解,此時人腦中最活躍的部位是腦干(主管生命機能)和小腦(主管人體運動)。不過,兒童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要遠遠超過成人腦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一旦兒童要適應所處的環(huán)境,其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快速增長。周邊的信息是通過適時開啟與閉合的“窗戶”進入人腦的,環(huán)境因素越豐富復雜,神經元之間連接的次數(shù)則越頻繁,因此,就能更快捷地進行學習,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意義。腦科學與教學實踐當兒童快到青春期時,神經元生長的速度放緩,但另外兩個成長過程應時而生:一是人腦發(fā)現(xiàn)有用的神經元連接日益鞏固;二是無用的神經元連接逐漸消失,因為人腦可以在經驗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強化或裁減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這種對神經元連接擇優(yōu)汰劣的過程持續(xù)人們的一生,但3—12歲則是最關鍵的時期??梢哉f,人在幼年時的經驗就已經在形塑自己的人腦并設計自己獨一無二的神經系統(tǒng),從而影響到自己將來如何對待上學、工作或其他方面的經驗。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機會之窗機會之窗系指兒童之腦從環(huán)境中接受特定的輸入信息并經此創(chuàng)建或鞏固神經網絡的重要時期。有些與身體發(fā)展有關的機會之窗是時不再來的,被兒童學研究者稱作“關鍵期”。腦科學與教學實踐運動發(fā)展運動發(fā)展之窗開啟于胎兒發(fā)展期,凡是懷過孕的人都清楚地記得妊娠的頭三個月的胎動,因為此時胎兒正在強化其運動神經連接與運動系統(tǒng)。人生頭8年看來是兒童學習各種運動技能的最佳時期,那些看似簡單易行的任務如爬與走都需要錯綜復雜的神經網絡連接,包超綜合來自內耳平衡傳感器的各種信息,并將指令派送到四肢的肌肉。當然。一個人此窗關閉后還是能學習運動技能的,不過在此窗開啟時所學的技能才有望學得出神入化。例如,音樂會上的演奏名家、奧運會上的金牌得主、各項競技運動(如網球、高爾夫球等)的拔尖選手,大多在8發(fā)前動己開始勤學苦練本門技能。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情緒控制
人出生后從2—30個月是情緒控制之窗的開啟期,在此期間,邊緣(情緒)系統(tǒng)與額葉的理性系統(tǒng)為使主人偏向己方而爭強斗勝。但這可不是一場勢均力故的公平較量,人腦發(fā)展的研究表明,情緒系統(tǒng)的發(fā)展遠遠快過額葉。如此一來,情緒系統(tǒng)在激烈交戰(zhàn)中十有八九勝券在握。如果此窗開啟時,兒童一耍性子就能如愿以償,那么在此窗關閉后,多半也照此辦理。人們常??畤@“兩歲的孩子最是胡攪蠻纏啊”,導致這種結果的主因之一就是情緒與理性之間無休無止的爭斗。當然,一個人過了兩歲也能學會情緒控制,但在此窗開啟期學到的東西將難以改變,并對此窗關閉后的所學產生強大的影響。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本圖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成果繪制,表示人腦中邊緣系統(tǒng)與額葉各自的發(fā)展水平,額葉(腦中的理智系統(tǒng))的充分發(fā)展所花的時間要比邊緣系統(tǒng)多10—12年,這可說明為何許多青少年常身陷險境。腦科學與教學實踐詞匯從遺傳的角度看,人腦為語言的發(fā)展早就準備就緒,有鑒于此,2個月的嬰兒己能咿咿呀呀地吐音,嘰里咕嚕地“說話”,到8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試圖說出一些簡單的詞語,如“媽媽”、“爸爸”。孩至18個月或20個月大的時候,腦中的語言區(qū)變得非常活躍,一天能學會10多個詞,到3歲時詞匯量可達到900個左右,到5歲前可增至2500—3000個。腦科學與教學實踐在這個方面,足以見證談話的功效:研究者表明,父母,尤其是父親,常對自已處在嬰兒期的小寶寶談東說西,就會大大擴充孩子的詞匯量,對一個詞,知其音形和懂其意義是兩碼事,因此,在足以看出孩子是否懂得詞意的場合中,家長務必督促孩子使用新學到的詞語。如果孩子擁有豐富的詞匯量,又懂得大多數(shù)詞的意義,入學時學起閱讀來就不會那么吃力費時。腦科學與教學實踐語言習得新生兒之腦并非是被研究者曾一度認為的“白板”,一些區(qū)域為接受特定的刺激(包括口語)已經分門別類的專職化了??谡Z習得之窗在人呱呱墜地之時開啟,約在5歲時首次合攏變窄,10-12歲時再次進一步合攏。超過此年齡,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更難了。不過,學習語言是人不可抑止的天性,人們發(fā)現(xiàn)即使從小被野生動物哺育的孩子也多半會自編自用一套語言。還有證據(jù)表明,人在幼年期另有一個專供學會語法之用的機會之窗。腦科學與教學實踐數(shù)學與邏輯兒童之腦何時和如何識數(shù),至今還無明確的定論,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幼兒已有初步的數(shù)字意識,而這種數(shù)字意識是和出生時腦的某些區(qū)域密切相關的。這些區(qū)域的目的在于用“群集實物的數(shù)目”來劃分外部世界,就是說,能辨別2個某物與3個某物的不同。例如,我們沿路駕車前行,遙見田間有一群馬,赫然在目的雖是馬的毛色——有棕色和黑色,一下子看出的卻是馬的數(shù)量——有四匹,盡管沒有一一點數(shù)。研究者發(fā)現(xiàn),2歲的幼兒已能知曉4或5以內各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系,雖然還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這個研究表明,充分發(fā)展的語言能力對數(shù)字思維影響不大,但對數(shù)字運算則必不可少。腦科學與教學實踐器樂任何一種文化都能創(chuàng)作音樂,據(jù)此可以推斷,喜愛音樂乃是人的重要天性之一,2個月或3個月大的嬰兒就可隨著音樂東搖西晃。創(chuàng)作音樂之窗或許人一出生時便即開啟,不過此時想要高歌一曲或演奏樂器,嬰兒的聲帶或運動技能顯然還力有未逮。大多數(shù)3歲左右的幼兒已能相當靈巧地應用雙手,足以彈奏鋼琴(莫扎特4歲時就能彈琴作曲)。有研究表明,上鋼琴課的3歲或4歲兒童,在完成時空任務上的表現(xiàn),遠遠超過未受器樂訓練的同齡兒童,而且這種技高一籌的優(yōu)勢經久不衰。借助腦掃描成像技術可以看到,創(chuàng)作音樂時腦中興奮的區(qū)域,恰好是左額葉的主管數(shù)學與邏輯的區(qū)域。理念:作為命題的知識“理念”描述的是更高層次的復雜性。理念通過有主語和謂語的句子來表達。理念是關于事物的命題,通常把實體與性質關聯(lián)起來。句子成為能夠承載眾多命題的工具。例如,讀“西澳大利亞的主要人口中心是美麗的城市珀斯”的時候其實是在讀一個傳達了五種不同理念的簡單句子(西澳大利亞可能有很多城鎮(zhèn),珀斯是一個城市,珀斯比西澳大利亞的其他地方擁有更多的人口,等等)?!袄砟睢敝傅氖歉拍钜饬x上的聯(lián)系,而非簡單的字符串。當你學到新詞時,這些詞必須與你先前的詞匯聯(lián)系起來。新詞與舊詞有相同的讀音或結構,但卻能使你的心智網絡在理念的性質上得到改進。理念:作為命題的知識學習任何新事實的一個最好方法是問自己一個直截了當?shù)膯栴}:“為什么這個事實是真的?”重要的是專注,然后根據(jù)你已知的事實去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新理念與你頭腦中已有的網絡聯(lián)系起來。這種技巧可以使聯(lián)系更加清晰,因為當我們孤立地處理新信息時,可能會陷入一種危險,即形成“惰性知識”或者“知識的孤島”,而不是一個充滿有意義的聯(lián)系、緊密相連的網絡。圖式:知識被組織起來
圖式是我們組織和架構知識的基本單位。理念可能會以隨機或偶然的方式習得,而在圖式的層次上,更深層的含義顯現(xiàn)出來,理解“整體的圖景”成為可能。圖式為我們提供了必要的框架去理解理念和事實,否則這些理念和事實只能是“知識的孤島”。例如,一旦兒童理解一個國家存在的圖式,她就能知道一個國家會有首都、港口、民族、語言、機場等等。我們如何形成圖式。圖式不容易被習得,因為組織的水平變得更加復雜。概念可能很容易學會(一般只需三到四次在不同的場合中接觸到相同的理念),而圖式的習得則是一種逐漸優(yōu)化的過程,可能持續(xù)很多年。“圖式優(yōu)化”可能始于一個人意識到其組織知識的已有方式有所不足。我們最早可以在皮亞杰“失衡”的概念中找到這個過程,即圖式優(yōu)化有賴于個體對成功和不成功的思維進行比較,以對不協(xié)調的數(shù)據(jù)做出細微合理的調整。心智模型:使圖式運作起來心智模型是你能完全在頭腦中運行的東西,類似于一種軟程序。模型使你能模擬現(xiàn)實。這種知識能使你投入到復雜的問題解決中,需要運用一切可用的圖式。當你咨詢醫(yī)生時,醫(yī)生做出的診斷是基于其最初在醫(yī)學院中學到的關于疾病和治療方法的心智模型。在這個例子中,醫(yī)生的心智模型需要調用多個圖式,而這些圖式是由你的醫(yī)生學到的上千個事實所支撐的。習得心智模型。習得的條件包括有挑戰(zhàn)性的經歷以及社交暗示比如接觸到非常有能力的個體展示抽象思維的過程。程序性知識:行為的學習程序性知識同樣包括認知技能,以及身體或運動技能。如何習得程序性知識。程序性學習是指個體在回應現(xiàn)實問題時的親身體驗。與他人的社交互動有助于確定可行的問題解決策略。如果有機會觀察演示特定技能的社會示范,人們將會獲益匪淺。將樣例分解開來研究能極大地提升程序性技能。對照研究表明,當向學習者提供樣例時,(比如,來自教師的)額外的言語指示是不必要的。當然,學習者需要高水平的正確反饋,有時候言語有助于提醒學習者使用何種程序。然而,當你平靜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每一個程序的時候,你最不需要的是一個外部的聲音去提醒你下一步該做什么。大腦如何儲存知識?知識的類型:這些類型匯總在表14.1中。前五種類型(感覺、字符串、理念、圖式和心智模型)可以被總稱為“陳述性知識”,因為它們都接近于能用言語表達的知識。而程序性知識是通過行為展示出來的。大腦如何儲存知識?知識類型相關術語作用例子感覺識別視覺記憶觸覺判斷聽覺辨別你運用感覺輸入,準確和專業(yè)地做出合理的判斷。了解基本形狀、規(guī)律和物質構成。能夠判斷距離。知道面團什么時候攪拌均勻了。字符串系列排序順序鏈簡單關聯(lián)你可以存儲和使用一系列短且易于處理的信息,而無需精加工的過程。電話號碼。詩句。乘法表。理念命題主謂結構客體性質事實允許以非連續(xù)實體之間關系的形式儲存信息單元。玻璃是由沙制成的。瑪麗與弗里德里克是夫妻且有兩個孩子。西澳大利亞的主要人口中心是美麗的城市珀斯。圖式概念抽象腳本整體的圖景理念不是孤立的,它們可以借助腳手架和結構框架整合成更高層次的組織。所有國家都有議會大廈、港口、貨幣等。任何用于移動事物的東西都是“載體”,杯子是載體,法律合同也是載體。心智模型問題解決假設性思維運用理念和圖式去模擬現(xiàn)實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如果兩極冰川融化會發(fā)生什么?如果細胞膜無法抵御攻擊會發(fā)生什么?程序性知識
實際技能任務分析“如果一那么”、假設自動化條件性知識當某個情景出現(xiàn)時,你以恰當?shù)捻樞?、適當?shù)膹姸炔⒃诤线m的時機做出回應,從而實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和時間中的目標。知道如何跳讀。計算某塊地的面積。為你的大眾汽車更換癟氣的輪胎。當你被粗暴的父母攻擊時,你知道如何做出專業(yè)的行動。感覺識別知識:掌握感覺差異
感覺識別知識指的是我們的大腦如何與我們即時感覺體驗中的信息關聯(lián)起來。例如,我們都能識別出像正方形和三角形等的基本圖形,在“觀察頭部有大斑點的白鳥”的教學中,我們能毫不費力地辨別形狀和顏色。我們學會了辨別對個體有意義的視覺信息,比如識別我們熟悉的人臉、我們經常去的地方,或者在機場的行李輸送帶上找到我們的行李包。同樣,我們學會了十分敏感地辨析聲音,比如計算機開機時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能夠運用感覺技能去做判斷,比如“這個物體有彈性”,這很容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學習條件。感覺識別技能依靠將感覺的變化與結果匹配起來,以及識別可知反饋的本質(即實際情況)。字符串:我們如何處理簡單的關聯(lián)這種知識以序列的形式呈現(xiàn),很容易在一段短暫的時間范圍內進行復述。它有一個起始點,其后緊接著一段相對短促的信息流。這樣的信息可能會或者不會與你儲存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有關聯(lián)。而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記住這些短序列的信息。如:ABCD。我們都住在黃色的。他完全相信了,鉤子、線和?;钪€是。想必是。你的電話號碼是。我們如何習得字符串知識。字符串是通過有意的專注和重復習得的。身體姿勢為思考和交流提供重要幫助姿勢示意有助于你的心智過程,并且完全是積極的作用。要求人們在努力思考時用姿勢示意時,他們做出的回應更加有策略性和縝密。你在思考的時候使用身體姿勢,事實上降低你言語和記憶系統(tǒng)上的認細負荷。說話時加上身體姿勢,你的大腦就能更高效地工作,你的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也會提高。另外,人們報告稱這種體驗能帶來滿足感。用姿勢示意是人之常情,它有助于溝通,能得到他人的回應,能帶給自己愉悅,并且很有趣。但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看來,身體姿勢是學習發(fā)生的最初締造者。知識在能被言語表達之前就表現(xiàn)在身體姿勢中。兒童深受成人身體姿勢的影響在一個研究中,戈爾丁-梅多博士發(fā)現(xiàn),嬰兒14個月時使用的身體姿勢的數(shù)量能夠預測其4歲時的詞匯量。我們知道,嬰兒在10個的時候會嘗試用身體姿勢進行交流。但父母如何回應是關鍵。研究表明,嬰兒在14個月時能夠使用多少種身體姿勢,與他們的父母在與嬰兒進行交流時如何使用身體姿勢密切相關。簡而言之,兒童世界中重要的成人與他們交談時積極地使用大量身體姿勢,會為早期兒童的語言習得帶來明顯的益處。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的一個令人驚訝之處是,使用身體姿勢對溝通和心智發(fā)展產生如此多的益處,如此強力的變量發(fā)揮作用時卻幾乎不被人注意到。啟示(a)學生會積極地使用教師通過身體姿勢傳授的知識;(b)當教師在講課時明確將使用手勢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時,學生能從課堂學到更多東西;(c)當教師用他的手指出需要觀察的重要信息時,學生會覺得教師更有學識。當學習包含身體、空間或心理運動等成分時,身體姿勢的效應最強。但涉及抽象的主題時,身體姿勢一般都不會有效。當身體姿勢與需要解釋的信息結合起來,它們將是最有效的。知識是教學的障礙嗎?教師在其所教內容上如知識深度與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水平幾乎是不相關的。因為教學中的專業(yè)知識不同于所教內容材料的專業(yè)知識。
a.這并不是說,一個人在對所教內容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b.在某個主題上具備高水平知識,并不是自然而然就有能力把這個主題教好。事實上,很多時候是恰好相反的。你對一個領域了解越多,就越難從他人的立場去看待這個領域。知識是教學的障礙嗎?大量調查研究表明,專家在將新手帶入某個領域時通常會遇到困難。例如,帕梅拉·海因茲發(fā)現(xiàn),在一場真實的培訓中,要求人們對學會使用手機需要多長時間進行判斷時,熟練使用手機的人的判斷遠不如新手精確。一項任務對于新手有多難,專家對此并不敏感,這種效應被稱為“知識的詛咒”。海因茲博士能夠證明,當人們掌握了某個技能,就會開始低估該技能的難度。她的被試甚至低估了他們之前學習這項技能時投入的時間。既然我們認識到專家會忘記他們自己學習一項技能的難度,我們就能理解,需要透過學生的眼睛察看學習過程,而不是憑空推斷學生應該如學習。專家可能不擅長提示和交流專家擁有組織良好的知識,但卻是概括性的,只能被熟悉該領域的人所理解。一旦專家遵循高度結構化和序列化的程序,他們就會成為優(yōu)秀的交流者,但這在極少的情況下才會發(fā)生。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建立在高水平的隱性知識的基礎上,很難向其他人傳達。從這個意義上講,隱性意味著緘默,也可能是未知。例如你可以相當熟練地騎自行車,但完全無法向別人解釋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一個對照研究也表明,人們無法對別人解釋如何接球。習得的六個原則
1.學習需要時間、努力和動力大類的學習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持續(xù)數(shù)月乃至數(shù)年,而非朝夕之事。學習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a)時間;(b)目標導向;(c)支持性反饋;(d)累次成功的實踐;(e)時常復習。諸如“速成專家”、“極速學習”、“快速閱讀”以及其他魔法般的學習方法,不過是時興的騙人把戲,它們都違背了我們已知的、經過驗證的人類學習原理。如果學習真的那么簡單就好了。習得的六個原則
2.注意力周期很短我們大多數(shù)人正常的注意力周期大概是15-20分鐘,在這之后就會出現(xiàn)顯著的心智游移現(xiàn)象。動機強烈的學習者在這以后或許能再次將其精神活動集中在任務上,但卻依然需要放下學習任務,進行短暫的休息,以免導致認知過載效應。習得的六個原則
3.分散式練習比集中式或填鴨式練習更加有效與在單獨的一整塊時間內進行學習相比,將相同的時間劃分成小段,分散在幾天或幾個星期進行學習往往更加有效。在訓練程序性技能時,這種分散練習的效果尤其明顯。例如,你要學習開車,一周6次、每次20分鐘的學習要比單獨一次兩小時的學習使你獲益更多。從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在大部分人類學習的場景中,15-30分鐘的時間分段是非常有效的。分散練習效應有時候亦被稱為“間隔效應”。習得的六個原則
4.先前知識的效應很強戴維·奧蘇伯爾曾說:“如果我必須將全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縮減到一條原則,我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者已經知道的東西。弄清楚他的已有知識,以此為據(jù)展開教學。’”知識習得的一個主要決定因素是大腦已知的東西。在現(xiàn)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比重新學習新材料簡單得多。我們現(xiàn)有的知識和理解是新信息的過濾器(有時候正確,有時候錯誤)——故而先前知識十分重要。那些無法與現(xiàn)有知識產生聯(lián)系的信息很快就會被遺忘。先前知識對學習有著十分強大的影響力,其效應比其他可能影響學習的變量都要強。先前知識的效應大大超過了智商或者所謂“學習風格”的效應,后兩者對學習的影響微乎其微。然而當你的先前知識建立在錯誤的概念之上時,它就會成為障礙,產生干擾效應。有時候,我們必須舍棄我們學過的東西,正確的、更為扎實的學習才能發(fā)生。習得的六個原則習得的六個原則習得的六個原則習得的六個原則
5.你的大腦對多媒體信息輸入的反應非常敏銳
我們的大腦就是一臺為整合不同來源,特別是不同通道的信息輸入而設的精密機器。當文字和圖像結合起來時,就會學得很扎實。習得的六個原則6.在學習時,你的大腦必須要保持活躍這條原則很簡單,只有大腦對有意義的經驗做出有意義的回應時,學習才會變得有效。當大腦積極地對刺激物做出回應時,其記憶功能才會被激活。我們學習的時候,大腦不可能偷懶。它可能在集中注意力,在觀察,然后從很多看似“被動的”經驗(即表面上沒有做出任何顯著的回應)中學到很多東西。在很多教學情境中,那些認真觀察的人都比那些執(zhí)行指定任務的人獲取到更多的信息。當學習任務不涉及身體或運動技能時,這種觀察學習效應尤其明顯。記憶的六個原則1.識別很簡單,回憶很難“識別”這個詞意味著材料是已知的。這需要以與記憶一致的方式給出提示,比如在多項選擇測試中,在方框上打鉤。而“回憶”意味著生成、重構,或者重建。以識別的方式記起部分或不完整的知識,這是非常簡單的。以回憶的方式記起不完整的知識則是極其艱難和遲鈍的。因此,在名詞識記方面,回憶型考試的得分往往低于識別型考試。事實上,高質量的多項選擇考試的技巧之一是設置無法通過簡單直接識別進行作答、需要更深層次加工的選項。記憶的六個原則2.開頭和結尾的信息最容易被記住人類的大腦是一種線性處理器,你如何記憶事情受到所謂的“序列位置效應”的影響,顯然,有些進入大腦的信息比其他信息重要,最先進入大腦的信息最容易被回憶,這被稱為“首因效應”。相反,最后進入大腦的信息在學習中更有優(yōu)勢,這被稱為“近因效應”??偠灾?,當你聽一場講座時,你更容易回憶起開頭和結尾的信息,而中間更容易被忘記。記憶的六個原則3.隨著時間推移,遺忘的速度有差異只要肯下功夫,無意義的材料也能被記住。無意義的詞語串、隨機數(shù)列都能進入到記憶當中。但死記硬背式的學習的保持率非常低,一天之后只有20%能被記住。死記硬背式習得的結果是在學習結束后不久就出現(xiàn)迅速的遺忘。如果要記住這樣的材料,我們必須不時進行復習,或者領悟到明晰的規(guī)律——這就是死記硬背與深層記憶的區(qū)別。采用不同的記憶技巧有助于提高保持率,從而使工作記憶有更多空間進行深度學習。記憶的六個原則4.記憶是一個高度建構性的過程我們經常覺得記憶就像是一臺“重播的錄像機”。這個比喻是誤導人的。記憶是高度建構的,它需要大腦把不完整的線索和不準確的信息變得有意義。記憶需要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在同樣的學習經歷中,兩個人關注的事物可能是不一樣的。在時間估算、語氣重音、細節(jié)說辭、因果順序,甚至是人物與行為的配對上,記憶可能與目睹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對事實的詮釋受到先前的預期或者是其他合理化策略的影響?;貞洷仨毐灰暈橐粋€人試圖在混亂的事件中找到有意義的規(guī)律。因而我們的記憶會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錯誤,比如過度簡化、省略、圖式化、扭曲和侵擾。記憶的六個原則我們的回憶報告不時受到刻板印象、偏見和錯誤的期待等因素的影響而有失公允。無論什么時候,人們對他們所參與之事進行報告時,總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來由的扭曲。我們必須意識到人類的交往互動,尤其是發(fā)生在瞬息之間的事情,僅僅憑借你的大腦幾乎是無法準確還原出來的。很多研究關注到“錯誤記憶效應”,即人們在報告中提到沒有發(fā)生過的事件。在對照研究中,研究者運用很多巧妙的技巧,在被試身上植入了錯誤的記憶。記憶的六個原則
5.積蓄原則:被遺忘之事依然產生作用假設你在20年前學習過某種外語,但現(xiàn)在似乎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了。當然,可能不完全是這樣。記憶的六個原則6.你的記憶會受到干擾干擾是指原初學習之前或之后的學習經驗導致的記憶的自然缺失。比如,如果你學習了20個西班牙語單詞之后,又學習了20個法語單詞,當你回憶西班牙語單詞時會受到法語單詞的干擾。這被稱為“倒攝干擾”。類似地,當你因為之前學習了西班牙語單詞,而在回憶法語單詞時遇到困難,這被稱為“前攝干擾”。這些確實是影響記憶的效應,而不僅僅是由于勞累或者認知過載??刂菩畔⑦^載的五個方面人們不時發(fā)現(xiàn)他們處于過載之中。由于大腦要處理太多東西,行動的效率和組織受到威脅。很多人類病態(tài)行為和痛苦都牽涉到過載。這個概念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人們有時候表現(xiàn)出與他們的意愿和自身利益相反的行為。比如,在挑釁和壓力之下,教師可能會打學生,盡管他知道這些肢體動作是違法無效和不恰當?shù)?。很多種類型的暴力行為都可以解釋為行為者認知過載,無法處理。控制信息過載的五個方面1.從學習者的角度看,學習并不都是愉快的經歷總的來看,學習會帶來高層次的獎賞和個體滿足感。但細想,積極的情緒與兩種東西有關:(a)一開始的計劃和目標設定;(b)達成計劃目標。大部分的學習本身并不令人愉快。我們享受的是擁有技能、展示實力和設想自己能做什么。施展技能獲得益處或者想象這個過程都能使我們愉悅。然而,學習是艱苦的。學習的實際過程,學習發(fā)生之時,都充滿壓力和不確定的情緒??刂菩畔⑦^載的五個方面2.學習對心智資源造成壓力學習者是脆弱的。學習者在面臨不確定的結果時必須保持鎮(zhèn)靜。學習者需要動員起來,投入努力和保持警覺,從而準備隨時以多種不同方式回應外來的經驗。而學習者可能不知道外部世界對他們做出的行為有何反應。他們可能不知道應該關注何種外界刺激,可能不知道如何使他們回應的強度與即時的輸入相匹配,或者是當他們高估自身能力時如何后退。簡而言之,心智資源陷入了緊張狀態(tài),一旦達到了認知過載的臨界點,大腦裝載新信息的能力就會急劇下降??刂菩畔⑦^載的五個方面3.對學習者來說,尋找應對策略是最關鍵的我們都會發(fā)展出一些控制過載的方法,比如集中注意力、減緩學習速度、提高練習水平、重讀材料,或者是找到一位好老師。我們的應對策略可以劃歸為兩個基本方面:(a)增加我們學習的機會;(b)控制我們的情緒反應。每個學生都有必要去發(fā)展多種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刂菩畔⑦^載的五個方面4.我們能夠找到認知過載的源頭低水平的先前知識;心智策略運用不足或者運用不恰當?shù)膽獙Σ呗?;不現(xiàn)實的期待(此如,過度自信、好高騖遠,或不懂變通);不規(guī)范的指導、不恰當?shù)慕虒W或與學習材料不銜接;不利的學習條件(比如,學習的設備問題、存在干擾因素);對評價的擔憂(比如,不公平的考試、存在競爭、情緒問題)。控制信息過載的五個方面5.我們都會陷入過載當出現(xiàn)諸如上面所列的不利因素時,所有人都會在學習上遇到問題,否則我們的表現(xiàn)都能處于最理想的狀態(tài)。當我們將要陷入過載時,似乎不會出現(xiàn)任何天然的“警鐘”提醒我們。相反,只有過載發(fā)生了,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關于人類處理信息的一個常見的謬誤是大腦在一時間能學習多種東西。較多證據(jù)支持的結論是,人類還沒進化到當任務需要意識積極地進行認知加工時能夠真正地一心多用。當涉及兩種有意的行為,任何程度的心轉換都會使你付出很大代價。試圖一心多用或者分配注意力都只會加重過載,而非繁忙生活的解決之道。多重儲存理論圖像記憶這種形式的記憶通常被視為感覺記憶,或瞬時記憶。圖像記憶與經由感覺通道輸入的經驗和感知相關。例如實驗表明,視覺系統(tǒng)的大部分數(shù)據(jù)能被存儲大約一秒鐘。比如,在一個實驗室研究中,你可能被要求去盯著屏幕,圖像出現(xiàn)二十分之一秒,你的視覺系統(tǒng)會將它記錄下來,然后可能需要超過一秒的時間去“識別”圖像,直到它消失在你的大腦里。聽覺系統(tǒng)似乎能留下更長時間的感覺印象,可能持續(xù)兩到三秒。多重儲存理論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盡管研究者采取不同方式去界定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這兩個術語顯然是相關的,并且常常能夠互換。就定義來說,短時記憶更多地指我們基本的生理容量,工作記憶則是指在這個容量之內大腦在做什么。從字面寓意來看,這是你的大腦的意識中的工作區(qū)域或者“工作臺”。但這是一個必須要保持活躍的系統(tǒng),如果記憶項目從工作臺上掉下來,就永久地丟失了。它確實是一個容量有限的工作臺,代表著我們學習能力的瓶頸。多重儲存理論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短時記憶系統(tǒng)有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它在同一時間能輕松應付的信息僅限于少量項目。第二,信息會迅速從系統(tǒng)中消失。它能保持多少信息,對其進一步加工?答案是:如果這些項目是不相似的,那么大約能保持四個項目;但如果它們是類似的項目,比如都是數(shù)字、字母或簡單的單詞,則天到能保持八個。多重儲存理論信息在系統(tǒng)中停留多長時間?答案是5-20秒。比如,你在電話簿中找到一個電話號碼。但在你讀號碼和打電話的間隔,有人和你講話。這個互動會破壞大腦的復述,在5秒后你就無法完全正確地背出號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平菇香菇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拓展合同
- 2025年度二手房買賣合同交易手續(xù)辦理指南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項目合作開發(fā)合同4篇
- 2025年度寧夏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庫安全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質木箱紙箱租賃經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停薪留職員工績效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床上用品電商平臺合作推廣合同2篇
- 江蘇省村衛(wèi)生室人員合理用藥培訓
- 二零二五年度民政局認證離婚協(xié)議書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林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例3篇
- 2024年高純氮化鋁粉體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安檢人員培訓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 英語試題
- 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及施工現(xiàn)場易發(fā)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huán)節(jié)的預防監(jiān)控措施
- 水上水下作業(yè)應急預案
- API520-安全閥計算PART1(中文版)
- 2023年廣東省廣州地鐵城際鐵路崗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商務提成辦法
- 直流電機電樞繞組簡介
- GB/T 19889.5-2006聲學建筑和建筑構件隔聲測量第5部分:外墻構件和外墻空氣聲隔聲的現(xiàn)場測量
- 《土地寶懺》2019版定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