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課件 針灸學基礎_第1頁
中醫(yī)學課件 針灸學基礎_第2頁
中醫(yī)學課件 針灸學基礎_第3頁
中醫(yī)學課件 針灸學基礎_第4頁
中醫(yī)學課件 針灸學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學基礎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中醫(yī)科肖嵐副教授

命要活得長,

全靠經絡養(yǎng)。第一節(jié)經絡經絡的實質?

——象金字塔一樣未解的世界之謎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于1976首次發(fā)現(xiàn)人類存在隱性循經感傳線經絡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tài)的立體結構調整控制系統(tǒng)。但是,經絡的實質至今仍未得到公認,仍然是個迷!經絡的現(xiàn)代研究表明,經絡在物理方面已經有了初步的驗證,通過對自由基顯影技術的改進與應用,中國的饒平凡、劉樹滔和郭靜科等人,已經在人體內發(fā)現(xiàn)與經絡吻合的清晰的線形路線,是目前全世界獲得最清晰的經絡顯影照片:

一、經絡學說概述《靈樞·經別》說:“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說明經絡對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的重要意義,而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什么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聯(lián)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內外表里、貫穿上下的徑路,是氣血運行和信息傳導感應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tǒng)。經脈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大多循行于人體深部,縱行為主,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縱橫交錯,遍布全身什么是經絡?《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苯浗j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溝通于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lián)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借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xié)調和相對的平衡。針灸臨床治療時的辨證歸經,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jù)。

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十二經脈是經絡學說的主要內容。“十二經脈者,內屬于府藏,外絡于支節(jié)”,是運行氣血的通道,其循行有一定方向,就是所說的“脈行之逆順”,后來稱為“流注”;各經脈之間還通過分支互相聯(lián)系,就是所說的“外內之應,皆有表里”。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溝通臟腑,加強表里經的聯(lián)系。十五絡脈,是十二經脈在四肢部以及軀干前、后、側三部的重要支脈,起溝通表里和滲灌氣血的作用。奇經八脈,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經脈,對其余經絡起統(tǒng)率、聯(lián)絡和調節(jié)氣血盛衰的作用。此外,經絡的外部,筋肉也受經絡支配分為十二經筋;皮膚也按經絡的分布分為十二皮部。

經絡的命名和臟腑絡屬關系經絡的命名經絡系統(tǒng)大都以陰陽來命名。一切事物都可分為陰和陽兩方面,兩者之間又是互相聯(lián)系的。經絡的命名就包含有這種意思。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相互之間具有對應關系(表里相合)。

太陰-----陽明

少陰-----太陽

厥陰-----少陽

三陰三陽是從陰陽氣的盛衰(多少)來分:陰氣最盛為太陰,其次為少陰,再次為厥陰;陽氣最盛為陽明,其次為太陽,再次為少陽。《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愿聞陰陽之三也,何謂?”“氣有多少異用也?!薄瓣柮骱沃^也?”“兩陽合明也?!薄柏赎幒我?”“兩陰交盡也”。三陰三陽的名稱廣泛應用于經絡的命名,包括經脈、經別、絡脈、經筋都是如此。分布于上肢內側的為手三陰(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外側的為手三陽(手陽明、手太陽、手少陽);下肢外側的為足三陽(足陽明、足太陽、足少陽),內側的為足三陰(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從手足(上下肢)陰陽的命名可以看出,經絡學說的形成與四肢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

十二正經的表里絡屬規(guī)律:陰經陽經里表臟腑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

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二、十二經絡的分布及作用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軀干和四肢,縱貫全身。六陰經分布于四肢內側和胸腹,六陽經分布于是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規(guī)律是,三陰經上肢分別為手太陰肺經在前、手厥陰心包經在中、手少陰心經在后,下肢分別為足太陰脾經在前、足厥陰肝經在中、足少陰腎經在后,其中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至內踝8寸以上,太陰交出于厥陰之前。三陽經上肢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在前、手少陽三焦經在中、手太陽小腸經在后,下肢分別為足陽明胃經在前、足少陽膽經在中、足太陽膀胱經在后。十二經脈在軀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陰腎經在胸中線旁開2寸,腹中線旁開0.5寸處;足太陰脾經行于胸中線旁開6寸,腹中線旁開4寸處;足厥陰經循行規(guī)律性不強。足陽明胃經分布于胸中線旁開4寸,腹中線旁開2寸;足太陽經行于背部,分別于背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足少膽經分布于身之側面。十二經脈的循行、交接規(guī)律循行走向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十二經絡的循行交接規(guī)律頭手足胸腹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陰足三陽循行走向規(guī)律: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胸

十二經絡的循行交接規(guī)律手三陰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陰交陽于手,陽交陽于頭陽交陰于足,陰交陰于胸十二經絡的流注次序

食指端肺經大腸經胃經睥經足大趾端心中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小指端目內眥

足小指端

胸中心包經三焦經肝經膽經肺中無名指端目外眥足大趾端鼻翼旁十二經絡的流注時辰圖表奇經八脈的分布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于兩方面。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lián)系。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jié)作用。

經絡的作用聯(lián)絡臟腑器官,溝通上下表里運行氣血營養(yǎng)全身

調節(jié)機體功能、平衡陰陽感應傳導作用“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闡釋病理在正虛邪乘的情況下,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當體表受到病邪侵襲時,可通過經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端貑枴ぶ嚧陶摗氛f:“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內連五臟,散于胃腸?!苯浗j也是臟腑之間、臟腑與體表組織器官之間病變相互影響的渠道。內臟病變又可通過經絡反應到體表組織器官,如肝病脅痛,腎病腰痛,心火上炎可致舌部生瘡,大腸、胃腑有熱可致牙齦腫痛等等

肝病胃火上炎肝膽火旺兩脅痛少腹痛牙齦腫痛耳聾耳痛闡述病理變化指導疾病的診斷*循經辨癥頭痛前額陽明經足三里合谷少陽經兩側昆侖外關懸鐘后頭部太陽經后溪顛頂部厥陰經太沖腰痛腎經、膀胱經兩脅疼痛肝經、膽經缺盆中痛肺經、膽經某些疾病的過程中常發(fā)現(xiàn)在經絡循行通路上,或在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顯的壓痛、結節(jié)、條索狀等反應物,和皮膚形態(tài)變化、皮膚溫度、電阻改變等,也有助于對疾病的診斷。臨床上采用循經診察,捫穴診察,經絡電測定等方法檢查有關經絡、腧穴的變化,可作診斷參考。

*按壓腧穴判斷病位臟腑病變反映于體表相應腧穴部位肝俞、期門壓痛肝病胃病足三里、胃俞疼痛指導疾病的診斷指導疾病的治療

針灸治病是通過刺灸腧穴,以疏通經氣,恢復調節(jié)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針灸選穴,一般是在明確辨證的基礎上,除選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經取穴為主,即某一經絡或臟腑有病,便選用該經或該臟腑的所屬經絡或相應經脈的遠部腧穴來治療。

《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指導疾病的治療強壯保健穴:足三里、關元、涌泉等用于疾病的預防第二節(jié)腧穴第二節(jié)腧穴腧穴的概念: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映點和針灸等治法的刺激點?!鹅`樞·九針十二原》說“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并不是孤立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lián)系、互相輸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從內通向外,反應病情,從外通向內,接受刺激,防治疾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腧穴是疾病的反應點和治療的刺激點。腧穴的分類腧穴可以分為十四經穴、經外奇穴、阿是穴。十四經穴:

簡稱經穴,是指分布于十四經經脈偱行路線上的腧穴,共有361個,其中左右對稱分布的有309對,單穴即任脈、督脈上的穴位共69個,這些腧穴都有固定的名稱,固定的位置,所屬的經脈,是人體非常重要的腧穴,這些腧穴都能治療本經的病變,是臨床常用的腧穴。腧穴的分類經外奇穴簡稱奇穴。為后世發(fā)現(xiàn)的有肯定療效但未歸屬于十四經系統(tǒng)的穴位,歷代均有所發(fā)展。這部分腧穴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名稱,所屬的經脈,可作為十四經穴的補充。有些奇經并不是指某一部位,而是由多穴位組合而成,如十宣、八風、八邪,華佗夾脊等。阿是穴又稱天應穴。有固定的位置,不定穴固定的位置,壓痛點,是“以痛為腧”的部位,是腧穴的最初形式,臨床上主要用于疼痛性疾病,對于某些內臟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1、近治作用。所有的腧穴都能治療腧穴都能治療腧穴所在部位及其臨近器官的的病癥。2、遠治作用十四經穴特別是十二經穴位于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穴位,不僅能治療局部的病癥,而且能治療本經偱行通過部位臟腑器官的病變。如四總穴歌“肚腹三里求,面口合谷收,頭痛尋列缺,腰背委中求”十四經穴的主治規(guī)律是根據(jù)“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總結而成的。也就是說本經的腧穴能夠治療本經偱行通過部位的病變,表里經腧穴能通過絡脈的聯(lián)絡治療表里經的病變。腧穴的主治規(guī)律3、特定腧穴,特定主治特定穴指具有特殊治療作用和特定稱號的一類穴位??梢苑譃槲遢斞?、原穴、絡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會穴、交會穴等。特定穴不僅具有一般腧穴的主治特性,還有特殊的主治作用。如背腧穴、原穴主治五臟病證,募穴,下和穴主治六腑病證,郗穴主治急性痛性病證,八會穴主治慢性,虛弱性病證。腧穴的定位法體表(自然)標志取穴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簡便取穴法手指同身寸法

①中指同身寸

②拇指同身寸

③橫指同身寸(“一夫法”)找到體表反應點:壓痛、硬結、感覺敏感、色素沉著、溫度變化第三節(jié)十四經脈一、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行絡于大腸,回過來沿著胃的下口、上口上行,通過膈肌,進入胸腔,屬于肺到達喉部,橫行到胸部外上方中府穴處腋下,下行沿著上臂內側,行于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之前,向下到肘中,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上向手魚際部,沿魚際,出大指的末端(少商穴)。

它的支脈,從手腕后方(列缺穴),沿掌背側走向食指橈側,出其端,交于手陽明大腸經。一、手太陰肺經與肺經關系密切的有肺、胃、大腸、皮毛、悲。肺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肺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胸悶、咳嗽、氣喘、氣短、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皮膚病變等。中府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一、手太陰肺經二、手陽明大腸經

起于食指橈側端(商陽穴),沿食指橈側緣出第一、第二掌骨間(合谷穴),上行進行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的中間,沿前臂橈側,進入肘外側,上行經過上臂伸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jié)前緣,向后到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鎖骨上窩(缺盆),進入胸腔絡于肺,向下通過膈肌下行,屬于大腸。它的支脈,從鎖骨上窩上行,經頸部至面頰,進入下齒中,回出夾口兩旁,左右交叉于人中。左邊的向右,右邊的向左,上行至鼻翼旁(迎香穴)入交于足陽明胃經。。二、手陽明大腸經與大腸經關系密切的有肺、大腸、五官。大腸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大腸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口干舌燥、牙腫咽痛、眼黃眼干、腹脹腹痛、大便稀爛、肛門灼熱、便濃血等癥狀,或腸胃炎、盲腸炎、腸功能紊亂、習慣性便秘、腸腫瘤等。二、手陽明大腸經商陽

合谷

溫溜

手三里

曲池

肩隅

迎香三、足陽明胃經起于鼻翼旁(迎香穴),夾鼻上行,左右交會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著鼻柱外側,進入上齒中,回出夾口兩旁,環(huán)繞嘴唇,在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后下緣到大迎穴處,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過上關穴(客主人),沿著發(fā)際,到額前。它的支脈,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進入體腔,下行穿過膈肌,屬于胃,絡于脾。直行者,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旁開二寸),下行至腹股溝處的氣街穴。

?!⒆汴柮魑附浥c胃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胃、脾。胃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胃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發(fā)熱、汗出、頭痛、鼻塞、流濁涕或流鼻血、上齒痛、咽喉疼痛、脖子腫痛、口角歪斜、精神狂躁、易驚及脾胃消化系統(tǒng)疾病胃脹滿疼痛、嘔吐反胃、口臭、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消化不良等等。三、足陽明胃經

地倉

四白

天樞

梁丘

足三里

上巨虛

下巨虛

豐隆四、足太陰脾經

起于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核骨(第一蹠骨)后,上行過內踝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于脾,絡于胃。向上穿過膈肌,夾食管兩旁,連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脈,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四、足太陰脾經與脾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脾、胃、心。脾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病:1、脾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舌、咽等五官病,心系統(tǒng)疾病及消化系統(tǒng)病癥如胃口不佳、四肢倦怠、頭暈、面色萎黃、皮下出血、腹脹易打嗝的癥狀、胃腸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

。四、足太陰脾經隱白

太白

公孫

三陰交

陰陵泉

血海五、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走出后屬于心系,向下穿過膈肌,絡于小腸。

它的支脈從心系分出,夾食管上行,連于目系(《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注:“目睛入腦之系也”)。

直行者,從心系出來,退回上行經過肺,向下淺出腋下(極泉穴),沿上臂內側后緣,下行至肘內,沿前臂內側后緣,到掌后銳骨(豌豆骨)端,進入掌內后緣,沿小指橈側出其端(少沖穴),交于手太陽小腸經。五、手少陰心經與心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心、肺、小腸。

脾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p>

1、心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

2、食道、咽、目等病,消化系統(tǒng)、心肺系統(tǒng)疾病、頸椎病、神智病等。五、手少陰心經極泉

少海

通里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六、手太陽小腸經起于小指外側端(少澤穴),沿手背尺側上向腕部,出尺骨小頭部,直上沿尺骨下邊,出肘內側兩骨(指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踝)之間,向上沿上臂外側后緣,出肩關節(jié)部,繞肩胛部,交會于肩上(大椎穴),前行進入缺盆,深入體腔,絡于心,沿食管,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于小腸。

它的支脈,從缺盆出來,沿頸部上行到面頰,到目外眥后,退行入耳中(聽官穴)。

它的支脈,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到目眥下,再到達鼻,至目內眥(睛明穴)。交于足太陽膀胱經。六、手太陽小腸經與小腸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小腸、心。小腸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小腸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眼、耳等五官病,消化系統(tǒng)、心系統(tǒng)疾病、肩膀、頸椎病等;及心煩口渴、腹部脹痛、拉肚子、營養(yǎng)紊亂、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等的癥狀。六、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后溪養(yǎng)老支正小海天宗聽宮七、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睛明穴),向上到達額部,在右交會于頭頂部(百會穴)。

它的支脈,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

直行者,從頭頂部入絡于腦,回出來分別下行到項部(天柱穴),下行交會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夾脊柱兩旁(旁開一寸五分),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膂),絡于腎,屬于膀胱。

它的支脈,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進入腘窩中(委中穴)。

它的支脈,從項部分出下行,經過肩胛內側,從附分穴夾脊(旁開三寸)下行至髖關節(jié)部(脾樞),沿大腿外側后線下行至腘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后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方,沿足背外側緣至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交于足少陰腎經。七、足太陽膀胱經與小腸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膀胱、腎、腦。膀胱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膀胱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畏寒發(fā)熱、鼻塞流涕、項背強痛、頭痛、腰痛、膝痛、癲癇、狂證、痔瘡、小便不暢或次數(shù)多、混濁不清、或有膿血、遺尿、尿痛、泌尿系統(tǒng)感染、結石、前列腺炎、尿失禁、尿崩癥等癥狀

。七、足太陽膀胱經攢竹睛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委中昆侖八、足少陰腎經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的后緣,分支進入腳跟中,向上沿小腿內側后緣,至腘窩內側,上股內側后緣,入脊內(長強穴),穿過脊柱,屬于腎,絡于膀胱。

直行者,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中,沿喉嚨,夾舌根兩旁。

它的支脈,從肺中分出,絡于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陰心包經。八、足少陰腎經與腎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膀胱、腎、心、肺。腎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病:1、腎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婦科病、前陰病、腎病、心肺病、咽喉病及腰脊痛、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尿崩癥、婦女更年期癥狀

。八、足少陰腎經涌泉

太溪

照海

大鐘

復溜

陰谷

俞府九、手厥陰心包經

起于胸中,淺出屬于心包絡,向下穿過膈肌,依次絡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脈,沿胸內淺出脅部,當腋下三寸處(天地穴),向上至腋窩下,沿上臂內側中線進入肘中,下行至前臂,行于“兩筋”(橈側腕屈肌腱與掌肌腱)之間,進入掌中(勞宮穴),沿中指橈側,出中指橈側端(中沖穴)。

它的支脈,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出其尺側端(關沖穴),交于手少陽三焦經。九、手厥陰心包經與心包經關系密切的內臟有心、三焦。心包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心包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掌心發(fā)熱、腋窩或胸脅腫脹、心悸不安、面目發(fā)黃等的癥狀。

九、手厥陰心包經天泉曲澤郄門內關大陵勞宮中沖十、手少陽三焦經

起于無名指尺側端(關沖穴),上行于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手背,淺出于前臂伸側橈骨、尺骨之間,通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至肩部,向前行進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絡于心包,穿過膈肌,依次屬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脈,從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會于大椎,上行到項,連系耳后(翳風穴),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經面頰部至目眶下。

它的支脈,從耳后分出,進入耳中,出走耳前,經過上關穴前,在面額部與前一支脈相交,至目外眥(瞳子髎穴),交于足少陽膽經。十、手少陽三焦經與三焦經關系密切的有心、三焦、氣郁、情志。三焦經異常,人體會出現(xiàn)以下毛?。?、三焦經循行線上的麻木、疼痛、發(fā)冷、酸脹等異常感覺;2、耳聾耳鳴、咽喉腫脹、眼睛疼痛、面癱、情志病等病癥。十、手少陽三焦經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翳風絲竹空十一、足少陽膽經

起于目外眥(瞳子髎穴),上行至頭角(頜厭穴),再向下到耳后(完骨穴),再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后折至風池穴,沿頸下行至肩上,退回交出手少陽三焦經之后,左右交會于大椎穴,然后前行進入缺盆。

它的支脈,從耳后進入其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眥后方。

它的支脈,從目外眥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陽三焦經分布于面頰部的支脈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經過下頜角部下行至頸部,與前脈會合于頸部,進入體腔,穿過膈肌,終于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