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地籍控制測量_第1頁
第4章-地籍控制測量_第2頁
第4章-地籍控制測量_第3頁
第4章-地籍控制測量_第4頁
第4章-地籍控制測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地籍控制測量1本章內容一、地籍控制測量概述二、地籍控制測量要求三、地籍控制測量的方法四、高程控制測量2初始地籍測量是指在初始土地權屬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測繪儀器,采用科學方法,在調查區(qū)域內,建立地籍控制網,測量每一宗地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繪制地籍圖及宗地圖,為土地登記提供依據。地籍測量必須遵循: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細部“的原則。包含:地籍控制測量和地籍細部測量。34.1.1、地籍控制測量概述

地籍控制測量是根據界址點和地籍圖的精度要求,視測區(qū)范圍的大小、測區(qū)內現存控制點數量和等級等情況,按測量的基本原則和精度要求進行技術設計、選點、埋石、野外觀測、數據處理等的測量工作。地籍控制測量的目的是建立地籍控制網,為地籍測量提供定位基準。地籍控制測量的布設在精度上滿足測定界址點坐標精度要求,在密度和埋設上滿足細部測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地籍控制測量包括:地籍平面控制網和地籍高程控制網。平面控制測量又分為基本控制測量(首級控制)和圖根控制測量(加密控制)地籍控制測量不同于地形控制測量:1)精度要求高。2)地籍控制點的密度與比例尺無直接關系。3)地籍控制點的精度與比例尺無直接關系。44.1.2、地籍控制測量坐標系統(tǒng)1)北京54坐標系2)1980西安坐標系3)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4)獨立坐標系統(tǒng):抵償高程面法、抵償子午線法、綜合法。5)WGS84坐標系:世界上統(tǒng)一的地心坐標系。6)坐標系統(tǒng)轉換。先根據點的坐標值(X,Y)用投影反算公式計算出該點的大地坐標值(L,B),再用投影正算公式換算成另一投影帶的坐標值(X′,Y′)561954\1980\2000坐標參數784.2地籍控制測量要求

4.2.1地籍控制點埋石的密度

地籍測量工作,不僅要測繪地籍圖和界址點坐標,而且日常的地籍管理更是要頻繁地對地籍資料進行變更。修測地籍圖和隨時測定變更后的界址點坐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控制點的密度應根據界址點的精度、密度、地籍圖比例尺、地籍測量資料的更新和恢復界址點位置的需要等因素來綜合考慮。在通常情況下,地籍控制網點的密度為:94.2.2、地籍控制點之記和控制網略圖

所謂點之記,一般說就是用圖示和文字描述控制點位與四周地形和地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點位所處的地理位置的文件,如圖所示,該文件屬上交資料。

10地籍控制點點之記

11地籍控制點控制網略圖為了更好地了解整個測區(qū)地籍控制網點分布情況,檢查控制網布網的合理性和控制點分布等情況,必須繪制測區(qū)控制網略圖。控制網略圖是上交資料之一,無論測區(qū)大小都要做好這項工作。12控制網略圖13國家平面控制網國家高程控制網4.2.2、地籍控制測量的基本原則和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點是進行地籍測量和測繪地籍圖的依據。遵循的原則是:從整體到局部,由高級到低級分級控制(分級布網,但也可越級布網)。1、地籍控制測量的原則152、地籍控制測量的精度地籍控制測量的精度是以界址點的精度和地籍圖的精度為依據而制定的。根據“地籍測量規(guī)范“規(guī)定,地籍控制點相對起算點中誤差不超過±0.05m164.3、地籍控制測量方法1、利用GPS定位技術測量

經典靜態(tài)、快速靜態(tài)、RTK測量2、全站儀一、二級導線測量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質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網,基本能滿足建立地籍控制網的需要??芍苯釉诔鞘锌刂凭W的基礎上進行一、二級地籍控制測量

3、利用已有城鎮(zhèn)基本控制網成果的辦法

符合1985年發(fā)布的《城市測繪規(guī)范》、加密一、二級

174.3.1GPS測量1)GPS系統(tǒng)基本構成

三大部分:空間衛(wèi)星座地面監(jiān)控用戶設備1、GPS簡介GPS圖示

空間衛(wèi)星座24顆衛(wèi)星發(fā)射信號衛(wèi)星軌道、時間數據及輔助資料信息

用戶設備接收設備接收衛(wèi)星信號

地面監(jiān)控中央控制系統(tǒng)時間同步跟蹤衛(wèi)星定位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

24顆衛(wèi)星分布在6個軌道上,運行周期12小時。

測定3D位置和鐘差必需有4顆星。單點偽距位置精度5~100米。

靜態(tài)相對定位,位置精度幾毫米。GPS定位測量的特點GPS定位測量的特點相鄰測站之間不必通視,布網靈活;定位精度高,差分距離相對誤差約為1~10ppm;全天候觀測,不受天氣影響;觀測、記錄、計算高度自動化;實時定位的優(yōu)越性,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室內、地下及地面空間不夠開闊地帶,不能接收到衛(wèi)星信號,觀測受到限制。

GPS作業(yè)模式:1)經典靜態(tài)相對定位測量。精度可達毫米級,通常做首級地籍控制測量。2)快速靜態(tài)相對定位測量。精度可達厘米級,通常做加密地籍控制測量。3)RTK測量技術。精度可達厘米級,通常做圖根地籍控制測量。22

2、GPS地籍控制網方案設計

GPS控制網技術設計主要依據GPS測量規(guī)范和技術設計書來實施。1)GPS網的精度取決于網的用途,其基線長度的精度計算公式為:2)GPS網的密度設計。相鄰點的最小距離可為平均距離的1/3至1/2,最大距離可為平均距離的2-3倍。3)GPS網連接方式:點連式、邊連式、混連式23(1)點連式點連式是指相鄰同步圖形之間僅有一個公共點的連接。這種方式布點所構成的圖形幾何強度很弱,沒有或極少有非同步圖形閉合條件,一般不單獨使用,多是和邊連式一起使用。(2)邊連式邊連式是指同步圖形之間由一條公共基線連接。這種布網方案,網的幾何強度較高有較多的復測邊和非同步圖形閉合條件。在相同的儀器臺數條件下,觀測時段數將比點連式大大增加。這種布網方式在網點數較少,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情況下,如水庫施工測量,高等級的城區(qū)控制網測量等,都可以采用這種布網方式。(3

混連式邊點混連是指把點連式和邊連式有機的結合起來,組成GPS網,既能保證網的幾何強度,提高網的可靠指標,又能減少外業(yè)工作量,降低成本,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布網方法。24另外根據GPS網構成的幾何圖形,GPS網還可以分為:(1)三角形網。幾何結構強,自檢能力好,但觀測工作量大。(2)環(huán)形網。圖形結構不如三角形,自檢能力和可靠性與閉合環(huán)中基線邊得數目有關。網中非直接觀測基線邊精度比直接觀測邊低,相鄰點間的基線精度分布不均勻。(3)星形網。無閉合圖形,檢驗和發(fā)現粗差的能力差。一般在工程放樣和土地勘界中應用較多。3、GPS控制網精度標準及其分類1998年建設部發(fā)布的行業(yè)標準《全球定位系統(tǒng)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程》(CJJ73-1997)有二、三、四等和一、二級主要技術指標。P43254、GPS測量的外業(yè)實施過程1)外業(yè)工作準備技術設計和選點埋石2)外業(yè)數據采集GPS接收機得操作和測站記錄3)外業(yè)成果整理利用軟件進行GPS基線向量解算、計算同步、異步環(huán)閉合差,檢查重復基線較差等。5、GPS控制網平差利用GPS網平差軟件,先在WGS84橢球上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然后再在國家或獨立坐標系統(tǒng)下進行三維約束或二維無約束平差。6、GNSS概念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GNSS)是利用衛(wèi)星信號進行定位的各種定位系統(tǒng)的統(tǒng)稱。是目前測量發(fā)展趨勢,今后將有多種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我國叫:北斗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264.3.2全站儀導線測量導線分單一導線、導線網等多種形式

1、導線形式附合導線閉合導線支導線導線布置的一般形式結點導線三角網和導線網三角網和導線網

圖(a)三角網或三邊網圖(b)導線網

4.3.2全站儀導線測量目前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城市控制網,基本滿足了建立地籍控制網的需求。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網的基礎上進行一、二級地籍控制測量。對于沒有控制網的小城鎮(zhèn),則需要從附近國家點引測控制網到測區(qū),一般采用GPS技術。城鎮(zhèn)地籍控制測量以光電測距導線布設,其布設規(guī)格和技術要求為下表:

2、二級導線地籍控制網的布設4.3.2全站儀導線測量3、圖根地籍控制網的布設目前一、二級導線的平均邊長都在100米以上,這樣的密度無法在控制點上直接測量到復雜隱蔽居民地的界址點,需要布設采用附合、閉合或導線網等圖根加密導線??稍诙墝Ь€以下布設,其技術指標為下表:等級平均邊長(m)附合導線長度(km)測距中誤差(mm)測角中誤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水平角觀測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距離測回數DJ2DJ6

一級

二級100

751.5

0.75±12

±12±12

±201/6000

1/40001

12

1±24±402

1

4、全站儀導線測量步驟

全站儀導線的觀測元素主要是:水平角、距離、豎直角或高差、同時還有溫度和氣壓等元素。1)技術設計確定導線的等級和規(guī)模,擬定布網方案。2)選點埋石實地踏勘選點、編號、埋石,做好點之記。3)繪制網圖在圖上標注外業(yè)需觀測的角度,一般從一條已知邊開始按順時鐘方向標注。4)觀測記錄按照導線測量的相關規(guī)范進行測量。5)控制網平差A、數據整理B、邊長改化:測距儀加常數和乘常數改正-氣象改正-傾斜改正-歸算到橢球面上的改正-投影到高斯面上的改正C、坐標計算。利用平差軟件進行。314.3.3已有控制成果的應用1)凡符合《城市測量規(guī)范》要求的二、三、四等城市控制點和一、二級城市控制網點都可利用。2)控制網密度不夠地區(qū),可以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加密。3)當布設三級地籍控制仍不夠用的,可在需要地區(qū)加輔助控制點,方法有角度交會法、距離交會法、支導線法等。4)在利用已有控制成果時,應對所利用的成果進行分析和檢查。對有問題的點應棄用。交會定點前方交會后方交會4.4高程控制測量測量控制點高程的工作稱為高程控制測量。

地籍測量通常只建立平面控制網,僅在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建立高程控制,但隨著地籍測繪成果應用的擴大,高程控制也在地籍測量中變得必要起來。高程控制測量主要采用三、四等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

334.4.1三、四等水準測量1、水準儀的規(guī)格2、視線長度和讀書誤差的限差規(guī)定1)工作中可根據成像的清晰度和穩(wěn)定程度,適當放長或縮短視距。2)視線高出地面0.3m,在山區(qū)不得小于0.2m。3)選擇合適的天氣(陰天、晚上、無風等)4)避開不利的環(huán)境(日出后、日落前半小時、中午、大風等)在晴天,地面溫度高,空氣的密度較上面的稀,光線向上折射?!髿庹酃獾挠绊?/p>

水準測量視線長度施測方向后視尺前視尺1)一個測站上的觀測程序(雙面水準尺)1、照準后視尺黑面,讀取下、上、中絲讀數2、照準前視尺黑面,讀取中、下、上絲讀數3、照準前視尺紅面,讀取中絲讀數4、照準后視尺紅面,讀取中絲讀數三、四等水準測量觀測程序為:后、前、前、后(黑、黑、紅、紅)3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方法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手簿:標尺讀數黑面紅面高差中數K+黑減紅方向即尺號測站編號后距前距后尺前尺下絲上絲上絲下絲視距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后前后-前115711197138405510739036352396171-1037.437.6-0.2-0.2+1+0833+0932+0832.5后前后-前2)記錄、計算和校核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手簿:標尺讀數黑面紅面高差中數K+黑減紅方向即尺號測站編號后距前距后尺前尺下絲上絲上絲下絲視距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后前后-前221211747193420082196182167966621-1037.437.5-0.1-0.3+1-0074-0175-0074.5后前后-前2)記錄、計算和校核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手簿:標尺讀數黑面紅面高差中數K+黑減紅方向即尺號測站編號后距前距后尺前尺下絲上絲上絲下絲視距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后前后-前31914172618662055167865546513-1037.537.7-0.2-0.5+1-0140-0041-0140.5后前后-前15392)記錄、計算和校核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手簿:標尺讀數黑面紅面高差中數K+黑減紅方向即尺號測站編號后距前距后尺前尺下絲上絲上絲下絲視距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后前后-前419651700183220072141187467936519+1026.526.7-0.2-0.7-1-0175-0274-0174.5后前后-前2)記錄、計算和校核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手簿:標尺讀數黑面紅面高差中數K+黑減紅方向即尺號測站編號后距前距后尺前尺下絲上絲上絲下絲視距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后前后-前500890020005400870124005047754842+1-16.97.4-0.5-1.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