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考試卷分析_第1頁
大聯考試卷分析_第2頁
大聯考試卷分析_第3頁
大聯考試卷分析_第4頁
大聯考試卷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名校聯考歷史試卷分析熱烈歡迎各位專家蒞臨指導!發(fā)言提綱

(一)試卷總體特點(二)試題雙向細目表(三)試題具體分析(四)學生答題失分分析(五)今后教學建議一、試卷總體特點

試卷嚴格遵循課程標準及安徽省參與聯考學校的教學要求,依據2014年考試說明命題。通過對新材料的創(chuàng)設、能力要求的多樣性,以及對時代和社會熱點問題的聯系,引導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全方位地把握歷史課程的目標。

1.覆蓋面廣,突出了主干知識的考查。試卷所考查的內容涉及了必修1全部和必修2前三單元,較全面的考查了當下高三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說明了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試卷緊扣教材,著重基礎,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科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識與能力相互依存、互為體現。

2.創(chuàng)設情境,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試卷25道選擇題和3道主觀題都以新的材料呈現,創(chuàng)設了新的情境以供學生思考。所命試題都是高考??嫉闹鞲芍R點。3.不回避熱點,體現歷史學科特色。如中日關系、中法建交50周年、民主法治、祖國統(tǒng)一、勞動力問題等等。4.形式多樣,圖文并茂。試卷中有6幅圖表,并且材料的呈現方式是多樣化的,有文字材料、歷史圖片、漫畫、剪紙、數字表格等。這樣的呈現方式突出了歷史學科內容的豐富多彩,也教導著學生學習歷史的多渠道性。歷史的課程資源是多種多樣的,要善于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歷史信息,分析歷史現象。5.具有導向型和引領作用。這次聯合統(tǒng)考卷的歷史命題同安徽高考歷史卷的命題思路和趨勢基本一致,對后期的歷史復習具有很好啟示作用。二、試題雙向細目表1.白壽彝《中國通史》載:“侯本來有斥侯(偵察)、守衛(wèi)的意義。侯不止一個,故稱‘諸侯’。”由此可見()

A.宗法制與諸侯出現無關

B.諸侯義務僅限于偵察守衛(wèi)

C.封侯就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

D.分封制加強了中央的權力C三、試題具體分析2.唐朝金銀器物的形制特征、制造技術、紋樣風格等受中亞、西亞的影響較大。這從側面反映()A.外來文化改變了唐朝人的社會習俗B.唐朝對外來文明采取開放包容態(tài)度C.外國人的金銀制造技術超過了唐朝D.唐代的金銀器物制造工藝較為落后B3.宋代以前南方在文人墨客筆下都是充滿神秘、蠻荒色彩的,風、土兩方面都絕無可稱道之處,但宋代以后南方形象卻大為改觀。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文化重心的不斷南移

B.南方在經濟、軍事等方面超過北方

C.南方風土方面發(fā)生根本變化D.宋代形成了南北一體的大一統(tǒng)格局A4.乾隆帝統(tǒng)治時期發(fā)生了關于國家糧食政策的爭論,為此他說道:“所涉設市買賣之事,應以百姓自買自賣為宜。若由官府辦理,抑或初衷為施惠于民,當也不愜人意,阻隔重重?!边@表明當時()

A.政府強化了對經濟的控制

B.國家已不再直接對經濟進行干預

C.政府壟斷的范圍逐漸擴大

D.國家對經濟的傳統(tǒng)觀念有所改變D5.下列對鴉片戰(zhàn)爭結束時清朝統(tǒng)治集團的看法,最具歷史洞察力的是()

A.一切故我,回到從前

B.勵精圖治,根本變革

C.痛定思痛,深刻反思

D.引進技術,學習西方A6.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曾對英國人說:“中國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上帝次子,全世界人民必須服從和跟隨他。”太平天國的玉璽上也刻有“萬方來朝”的字樣。這表明太平天國()

A.以征服整個世界為主要目標

B.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響

C.深受中國傳統(tǒng)世界觀念影響

D.抵御西方侵略維護民族利益C7.1894年7月,日軍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清軍運兵船,造成清軍慘重傷亡,并擊沉了英國租給清軍運兵的船只——高升號。李鴻章認為:“至高升系恰和船,租于我用,上掛英旗,倭敢無故擊毀,英國必不答應?!边@說明()

A.李鴻章十分清楚當時國際形勢

B.當時英國與日本矛盾十分尖銳

C.李鴻章正確預測了戰(zhàn)爭形勢的發(fā)展

D.李鴻章對世界局勢缺乏清醒的認識D8.造成下表反映的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形勢的發(fā)展

B.民主思想的傳播

C.立憲派大力推動

D.慈禧太后的醒悟A9.1912年張謇創(chuàng)辦南通紡校,紡校畢業(yè)生不僅為張謇自己的大生紗廠所用,而且也“服務于滬漢津錫通海各大紗廠,勤樸精敏,素為一般人所欽服樂用?!边@一舉措()

A.有利于培養(yǎng)中國的重工業(yè)人才

B.促進中國經濟開始邁向近代化

C.培養(yǎng)了中國近代首批實業(yè)人才

D.利于擺脫對外國紡織人才依賴D10.記者戴季陶曾于1912年底說:“省之地位,對于地方則為最高之行政區(qū)域,對于中央則為最大之自治范圍。蓋欲達共和之目的,非求民權之發(fā)達不可,而求民權之發(fā)達,則非擴充自治之范圍不可也?!贝骷咎仗岢龃酥鲝堉饕轻槍Γǎ?/p>

A.三民主義未能實現

B.民權訴求難以實現

C.袁世凱的專制統(tǒng)治

D.民主共和名存實亡C11.下面是1931-1936年安徽省地方財政收支表(單位:國幣萬元)。根據表中的信息,下列對其解讀最準確的一項是()

A.

得益于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

B.受到國民政府實業(yè)政策影響

C.源于國民政府實行計劃經濟D.由于國民政府厲行節(jié)約備戰(zhàn)B12.有人認為:(甲午戰(zhàn)后)“帝國主義既有害又有利:一方面,它妨礙了本土工業(yè)的成長;另一方面,它通過激發(fā)保護民族經濟及公平競爭的欲望,引發(fā)了愛國主義,并對經濟現代化提供動力。”這一說法()

A.是在替帝國主義侵華行徑而進行的辯護

B.是對帝國主義侵略雙重影響的客觀分析

C.是自相矛盾的,掩蓋了帝國主義的本質

D.未看到列強侵略對民族工業(yè)的阻礙作用B13.右邊圖片材料選自《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系列剪紙之六》。與圖中這一成果的取得關聯最密切的是()

A.“一國兩制”

B.港澳回歸

C.

“九二共識”

D.陳江會談C14.在雅典制陶遺址曾發(fā)現一萬一千多件陶片。按照陶片放逐法有關規(guī)定,陶片在發(fā)放到公民手中之前,不能刻上人名。但在這些陶片上,很多都被提前刻上了名字,且有一些人的名字經常出現,如底米斯托克利則多達300次。這反映古代雅典()

A.代議制度完善

B.決策過程科學

C.真實民意無法保證

D.公民權利得到保障C15.《十二銅表法》基本上是過去未成文的習慣法的匯編,它明確維護私有財產權和貴族的既得利益。雖然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法典的編纂仍是平民的勝利。這是因為該法()

A.標志著羅馬公民法的誕生

B.限制了法官判決的隨意性

C.適用于羅馬的一切自由民

D.緩和了貴族與平民的矛盾

B16.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D17.有歷史學家在評論新航路開辟時曾說:“在航海探險中,傳播信仰的目標成為發(fā)財致富的動機的脫罪辭和強心劑?!睂Υ死斫庹_的是()

A.傳播信仰是新航路開辟的道德旗幟

B.發(fā)財致富是開辟新航路的唯一動機

C.航海家們發(fā)財致富是為了傳播信仰

D.傳播基督教能使航海家們發(fā)財致富A18.閱讀圖片,以下史實中能夠佐證其觀點的是()

A.荷蘭與西班牙的戰(zhàn)爭

B.荷蘭與英國的戰(zhàn)爭

C.荷蘭與葡萄牙的戰(zhàn)爭

D.荷蘭與法國的戰(zhàn)爭

B19.1702年安妮繼承英國王位,出于個人好惡,安妮將大批輝格黨人解除職務,當有人建議她召回這些大臣時,她堅決不肯。這說明當時英國()

A.國王的權力仍至高無上

B.國王依然有較大的權力

C.君主仍然實行專制統(tǒng)治

D.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地位B20.《全球通史》載“……是自由主義者的杰作;自由主義者確信:暴政和中央集權是連在一起不能分離的;民眾的自由通過權力分散能得到最好的維護?!笔÷蕴柼帒钊氲膬热菔牵ǎ?/p>

A.美國《邦聯條例》

B.美國《獨立宣言》

C.英國《權利法案》

D.美國《聯邦憲法》A21.①1875年法國通過的新憲法制造了一系列的不穩(wěn)定政府,②在此后直到1914年的時間里法國產生過大約60個政府。③然而,就某種意義而言,這種反復無常只是一個錯覺。④實際上,政府部門變更的表面泡沫下,隱藏著更深層次的作為政治階級的連續(xù)性。以上文字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B22.美國史學家杰里·本特利在描述20世紀初的一個歷史事件時說:“新政府由于解散了舊警察,廢除了對言論、出版和集會自由的限制,廢除了帶有種族和宗教歧視的法律而贏得了相當多的公眾支持;但是這個政府沒能滿足公眾結束戰(zhàn)爭和進行土地改革的要求?!痹撜牵ǎ?/p>

A.美國聯邦政府

B.美國邦聯政府

C.俄國工兵代表蘇維埃

D.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D23.“(二戰(zhàn)后)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經濟形勢令人絕望……在華盛頓引發(fā)人道主義憂慮,但是,決定行動的還是美國的自身利益,是美國對歐洲的混亂和顛覆活動的擔憂。使西歐遠離斯大林的影響,這是美國最起碼的要求?!泵绹鵀榻鉀Q歐洲問題而采取的行動()

A.不利于歐洲經濟的恢復

B.是以經濟手段控制西歐

C.推動了歐美一體化進程

D.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B24.20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和平運動”,參與者高呼“只要愛情,不要戰(zhàn)爭”,越來越多的美國青年試圖逃避服兵役。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背景是()

A.朝鮮戰(zhàn)爭

B.古巴導彈危機

C.越南戰(zhàn)爭

D.北約華約對峙C25.右圖漫畫發(fā)表于1945年11月2日英國《標準晚報》,標題是《艱難的求愛》。圖中人物從左到右分別是蘇聯外長(穿著女裝)、美國國務卿和英國外交大臣。對此漫畫理解正確的是()

A.歐洲喪失了世界政治中心地位

B.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地位重要

C.兩極對峙的冷戰(zhàn)局面已經形成

D.戰(zhàn)后大國合作關系逐漸走向破裂D二、非選擇題26.(16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所謂“內”,指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權,“外”則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分權。在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分權偏重的時候,就被稱為“外重內輕”。反之則為“內重外輕”……外重內輕可能引發(fā)割據分裂局面,促使統(tǒng)一王朝走向瓦解,這是漢、唐兩代的教訓;內重外輕雖無割據之憂,卻使地方失去綏靖御侮能力,在內憂外患交加的情況下,就要導致亡國的危險,這是宋、明王朝的結果。

——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1)依據材料并結合從漢至元的史實,指出哪些地方制度導致了“內重外輕”,哪些制度導致了“外重內輕”?(8分)(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并說明理由。(要求:對材料中觀點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均可,觀點明確;運用史實進行評析,史論結合,表述清晰。)(8分)26.(16分)(1)內重外輕:宋朝將將領兵權收歸中央;用文臣擔任知州;設轉運使等(答兩點即可);元行省制度。(4分)

外重內輕:漢郡國并行制度;唐藩鎮(zhèn)制度。(4分)(2)答案一:作者觀點正確。(同意)理由:作者一方面認為“外重內輕”可能引發(fā)割據分裂局面,促使統(tǒng)一王朝走向瓦解。如漢朝重外輕內,實行郡國并行制,造成王國問題;唐朝設置藩鎮(zhèn),形成藩鎮(zhèn)割據局面,出現安史之亂,最終導致滅亡。另一方面認為“內重外輕”雖無割據之憂,卻使地方失去綏靖御侮能力,在內憂外患交加的情況下易導致亡國。如宋初重內輕外,趙匡胤致力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北宋、南宋在遼、西夏、金和蒙古的進攻下先后亡國;明朝廢行省,設三司,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后來在農民起義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的情況下亡國。(言之成理即可,8分)

答案二:作者觀點片面。(不同意)理由:作者認為“外重內輕”可能引發(fā)割據分裂局面,促使統(tǒng)一王朝走向瓦解。其實漢、唐朝的滅亡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如吏治腐敗和宦官專權等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與“外重內輕”——是否實行郡國并行制和設置藩鎮(zhèn)——關系不大。至于說到宋、明兩朝滅亡的原因,更不能歸咎于“內重外輕”,因為在皇帝制度下中央集權的強化是一種歷史發(fā)展趨勢,中央控制地方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漢唐盛世的出現即是如此。所以作者觀點是片面的。(言之成理即可,8分)27.(16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安南古稱越南,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受到中國的影響……在明清時期,它是一個重要的朝貢國。從1664年至1881年,約有五十個朝貢使團到過北京。

到1880年,法國已在河內和海防港駐扎了軍隊,并在紅河沿岸建立了一些要塞。安南政府為了抗拒法國的推進,加強了同中國的聯系,它不顧法國的反對,繼續(xù)于1877年、1881年向中國進貢。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佛蘭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協爭執(zhí)事件,均歸佛蘭西官辦理。遇有佛蘭西人與外國人有爭執(zhí)情事,中國官不必過問。至佛蘭西船在五口地方,中國官亦不為經理,均歸佛蘭西官及該船主自行料理。

——中法《黃埔條約》

材料三

(中法建交時)中國是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敵對國”,與此同時中國也與霸權主義的蘇聯交惡。戴高樂將軍“承認中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為中國打破“光榮孤立”提供了契機。

但人們往往淡忘的是,“承認中國”也同時為法國外交的獨立精神提供了最佳佐證,甚至大大提升了法國在冷戰(zhàn)期間的國際戰(zhàn)略地位……事實上,承認中國,是法國向當時的西方“盟主”美國霸權發(fā)出的一個明確信號:法國并非所有事務都以美國馬首是瞻……戴高樂自己也承認,“從此,法國再也不被視為一個跑龍?zhí)讎伊恕薄?/p>

——鄭若麟《我們如何紀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明清時(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外交的基本特點。依據材料二,指出中法《黃埔條約》的這一條款破壞了中國什么主權。(4分)

(2)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法建交帶來的影響。(6分)

(3)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6分)27.(16分)(1)基本特點:朝貢外交。(2分)破壞了司法主權。(2分)(2)影響:有利于化解美蘇對華壓力,中國外交取得突破;提升了法國的國際地位;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言之成理即可,6分)(3)影響因素:國家利益;國家實力;意識形態(tài);國內外形勢;國家性質等。(言之有理任答三點即可,6分)28.(18分)勞動力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商鞅)新法規(guī)定,凡一家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須分家,各立戶頭,否則要加倍出賦稅。努力搞好生產,糧食和布帛生產多的,可以免除勞役。從事末利,游手好閑而貧窮了的,把全家罰作官奴隸……《商君書·墾令》一連列舉二十條鼓勵墾荒的措施,其中有不少抑商的政策。例如規(guī)定商人必須向官府登記各種奴隸的名字和數目,以便官府攤派徭役;還規(guī)定提高市上酒肉稅額,要讓稅額比成本高十倍;更規(guī)定加重關卡和市場上的商品稅,不準私自販賣糧食,牟取暴利。

——白壽彝《中國通史》

材料二

非洲人也開始了廢除人口買賣的斗爭。18、19世紀頻繁的奴隸起義使奴隸制成為一種代價高昂的危險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奴隸勞動力的價格一直沒有降下來,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叛亂使奴隸主不得不保持耗資巨大的武裝力量……隨著奴隸制利潤的下降,歐洲人將投資從奴隸和甘蔗轉移到新興起的工業(yè)。投資者很快發(fā)現,工場的雇傭勞動力比種植園的奴隸勞動力便宜。更有利可圖的是,自由工人本身就是工業(yè)品的重要消費者。同時,歐洲人意識到,將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確保美洲的原材料供應,非洲也是工業(yè)品的重要市場。從此,歐洲商人眼中的非洲不再只是奴隸的來源地。

——本特利、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材料三

1714至1820年間,英國有600萬英畝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英國自耕農被大批地逐出家園這一現象把關心社會的個別人嚇壞了,他們直言不諱地反對。雖然圈占土地的過程是使人不安和令人不快的,但就工業(yè)革命而言,它履行了……必不可少的職責。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提出重農抑商主張的具體背景。從勞動力的角度分析,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對經濟發(fā)展有何不利影響?(6分)

(2)依據材料二,說明“歐洲商人眼中的非洲不再只是奴隸的來源地”的原因。(6分)

(3)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三觀點予以解讀。(6分)28.(18分)(1)背景:當時商業(yè)與農業(yè)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yè)生產,危及社會穩(wěn)定。(3分)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使大量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使工商業(yè)發(fā)展缺乏自由勞動力,從而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3分)(2)原因:奴隸起義使奴隸勞動力價格上升,奴隸制利潤下降;投資工業(yè)更有利可圖;隨工業(yè)革命開展,歐洲資本家需要非洲成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6分)(3)解讀:圈地運動使農民失去土地,背井離鄉(xiāng),造成動蕩,因此過程令人不安和不快;但圈地運動也使大量農民成為廉價的自由勞動力,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6分)四、學生答題失分分析1.客觀題失分分析(下表為抽樣各題正答率)由上表可知,學生丟分嚴重的主要在第5、8、10、20題。

第5題正答率17.1%,有66.6%的學生選D項。錯誤是由于審題不清,不知道材料顯示的時間范圍應是19世紀40年代,而洋務派引進技術,學習西方是在19世紀60年代。

第8題正答率49.1%,選C的學生占32.1%,對預備立憲的主要背景認識不清。其實清政府的改革是被迫的,是為了遏制蓬勃發(fā)展的革命形勢的無奈之舉。

第10題正答率23%,有35.5%的學生選D項。學生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1912年底”,材料談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反對中央集權是當時戴季陶的本意。

第20題正答率9.1%,有80.8%的學生選D項。錯在沒有理解文獻是反對還是支持中央集權,僅僅按照慣性思維來思考問題。

總體上有三類錯誤:

1.基礎知識不牢;

2.審題不到位,不能從材料獲取有效信息;

3.做題的技巧不足。2.主觀題失分分析下表為抽樣數據調查顯示各題得分情況,其中第26題16分有兩小問,第27題16分有三小問,第28題18分,有三小問。

由以上數據顯示可知主觀題總體難度不大,但個別小問出現得分率偏低現象。

第26題第(2)問是一道評析類題型有部分學生不知道材料的觀點是什么,或者是沒有回答自己的觀點或者是沒有做到史論結合導致丟分。

第27題第(1)問的第二小問很多學生回答破壞了中國“領事裁判權”,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第28題第(1)問明明叫你回答“指出商鞅提出重農抑商主張的具體背景”而很多學生回答的是“商鞅變法的背景”。

存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