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詳細講解_第1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詳細講解_第2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詳細講解_第3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詳細講解_第4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詳細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風向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導;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斷三角形的形狀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題中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積公式以及三角函數(shù)中恒等變換、誘導公式等知識點進行綜合考查.學習要領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義和作用;2.通過正弦、余弦定理實現(xiàn)三角形中的邊角轉換,和三角函數(shù)性質相結合.基礎知識梳理1.正弦定理:eq\f<a,sinA>=eq\f<b,sinB>=eq\f<c,sinC>=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圓的半徑.由正弦定理可以變形:<1>a∶b∶c=sin_A∶sin_B∶sin_C;<2>a=2Rsin_A,b=2Rsin_B,c=2Rsin_C;<3>sinA=eq\f<a,2R>,sinB=eq\f<b,2R>,sinC=eq\f<c,2R>等形式,解決不同的三角形問題.2.余弦定理:a2=b2+c2-2bccos_A,b2=a2+c2-2accos_B,c2=a2+b2-2abcos_C.余弦定理可以變形:cosA=eq\f<b2+c2-a2,2bc>,cosB=eq\f<a2+c2-b2,2ac>,cosC=eq\f<a2+b2-c2,2ab>.3.S△ABC=eq\f<1,2>absinC=eq\f<1,2>bcsinA=eq\f<1,2>acsinB=eq\f<abc,4R>=eq\f<1,2><a+b+c>·r<r是三角形內切圓的半徑>,并可由此計算R、r.4.在△ABC中,已知a、b和A時,解的情況如下:A為銳角A為鈍角或直角圖形關系式a=bsinAbsinA<a<ba≥ba>b解的個數(shù)一解兩解一解一解[難點正本疑點清源]1.在三角形中,大角對大邊,大邊對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較大,正弦值較大的角也較大,即在△ABC中,A>B?a>b?sinA>sinB;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在銳角三角形中,cosA<sinB,cosA<sinC·2.根據(jù)所給條件確定三角形的形狀,主要有兩種途徑:<1>化邊為角;<2>化角為邊,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實施邊、角轉換.例1.已知在中,,,,解三角形.思路點撥:先將已知條件表示在示意圖形上〔如圖,可以確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邊,然后用三角形內角和求出角,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邊.解析:,∴,∴,又,∴.總結升華:1.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決已知兩角和一邊求另兩邊和一角的問題;2.數(shù)形結合將已知條件表示在示意圖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與求之間的關系,從而恰當?shù)剡x擇解答方式.舉一反三:[變式1]在中,已知,,,解三角形。[答案]根據(jù)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根據(jù)正弦定理,;根據(jù)正弦定理,[變式2]在中,已知,,,求、.[答案],根據(jù)正弦定理,∴.[變式3]在中,已知,求[答案]根據(jù)正弦定理,得.例2.在,求:和,.思路點撥:先將已知條件表示在示意圖形上〔如圖,可以確定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角,然后用三角形內角和求出角,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邊.解析:由正弦定理得:,∴,〔方法一∵,∴或,當時,,〔舍去;當時,,∴.〔方法二∵,,∴,∴即為銳角,∴,∴.總結升華:1.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決已知兩邊及一邊的對角,求其他邊和角的問題。2.在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時,因為,所以要依據(jù)題意準確確定角的范圍,再求出角.3.一般依據(jù)大邊對大角或三角形內角和進行角的取舍.類型二:余弦定理的應用:例3.已知中,、、,求中的最大角。思路點撥:首先依據(jù)大邊對大角確定要求的角,然后用余弦定理求解.解析:∵三邊中最大,∴其所對角最大,根據(jù)余弦定理:,∵,∴故中的最大角是.總結升華:1.中,若知道三邊的長度或三邊的關系式,求角的大小,一般用余弦定理;2.用余弦定理時,要注意公式中的邊角位置關系.舉一反三:[變式1]已知中,,,求角.[答案]根據(jù)余弦定理:,∵,∴[變式2]在中,角所對的三邊長分別為,若,求的各角的大?。甗答案]設,,,根據(jù)余弦定理得:,∵,∴;同理可得;∴[變式3]在中,若,求角.[答案]∵,∴∵,∴類型三:正、余弦定理的綜合應用例4.在中,已知,,,求及.思路點撥:畫出示意圖,由其中的邊角位置關系可以先用余弦定理求邊,然后繼續(xù)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求角.解析:⑴由余弦定理得:===∴⑵求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法一:余弦定理∵,∴〔法二:正弦定理∵又∵,∴<,即<<∴總結升華:畫出示意圖,數(shù)形結合,正確選用正弦、余弦定理,可以使解答更快、更好.舉一反三:[變式1]在中,已知,,.求和.[答案]由余弦定理得:,∴由正弦定理得:,因為為鈍角,則為銳角,∴.∴.[變式2]在中,已知角所對的三邊長分別為,若,,,求角和[答案]根據(jù)余弦定理可得:∵,∴;∴由正弦定理得:.其他應用題詳解一、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1.如圖所示,已知兩座燈塔A和B與海洋觀察站C的距離都等于akm,燈塔A在觀察站C的北偏東20°,燈塔B在觀察站C的南偏東40°,則燈塔A與燈塔B的距離為<>A.akmB.eq\r<3>akmC.eq\r<2>akmD.2akm解析利用余弦定理解△ABC.易知∠ACB=120°,在△ACB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120°=2a2-2a2×eq\b\lc\<\rc\><\a\vs4\al\co1<-\f<1,2>>>=3a2,∴AB=eq\r<3>a.答案B2.張曉華同學騎電動自行車以24km/h的速度沿著正北方向的公路行駛,在點A處望見電視塔S在電動車的北偏東30°方向上,15min后到點B處望見電視塔在電動車的北偏東75°方向上,則電動車在點B時與電視塔S的距離是<>A.2eq\r<2>kmB.3eq\r<2>kmC.3eq\r<3>kmD.2eq\r<3>km解析如圖,由條件知AB=24×eq\f<15,60>=6,在△ABS中,∠BAS=30°,AB=6,∠ABS=180°-75°=105°,所以∠ASB=45°.由正弦定理知eq\f<BS,sin30°>=eq\f<AB,sin45°>,所以BS=eq\f<AB,sin45°>sin30°=3eq\r<2>.答案B3.輪船A和輪船B在中午12時離開海港C,兩艘輪船航行方向的夾角為120°,輪船A的航行速度是25海里/小時,輪船B的航行速度是15海里/小時,下午2時兩船之間的距離是<>A.35海里B.35eq\r<2>海里C.35eq\r<3>海里D.70海里解析設輪船A、B航行到下午2時時所在的位置分別是E,F,則依題意有CE=25×2=50,CF=15×2=30,且∠ECF=120°,EF=eq\r<CE2+CF2-2CE·CFcos120°>=eq\r<502+302-2×50×30cos120°>=70.答案D4.<2014·XX調研>為測量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與塔AB相距20m的樓的樓頂處測得塔頂A的仰角為30°,測得塔基B的俯角為45°,那么塔AB的高度是<>A.20eq\b\lc\<\rc\><\a\vs4\al\co1<1+\f<\r<3>,3>>>mB.20eq\b\lc\<\rc\><\a\vs4\al\co1<1+\f<\r<3>,2>>>mC.20<1+eq\r<3>>mD.30m解析如圖所示,由已知可知,四邊形CBMD為正方形,CB=20m,所以BM=20m.又在Rt△AMD中,DM=20m,∠ADM=30°,∴AM=DMtan30°=eq\f<20,3>eq\r<3><m>.∴AB=AM+MB=eq\f<20,3>eq\r<3>+20=20eq\b\lc\<\rc\><\a\vs4\al\co1<1+\f<\r<3>,3>>><m>.答案A5.<2013·天津卷>在△ABC中,∠ABC=eq\f<π,4>,AB=eq\r<2>,BC=3,則sin∠BAC=<>A.eq\f<\r<10>,10>B.eq\f<\r<10>,5>C.eq\f<3\r<10>,10>D.eq\f<\r<5>,5>解析由余弦定理AC2=AB2+BC2-2AB·BCcos∠ABC=<eq\r<2>>2+32-2×eq\r<2>×3×eq\f<\r<2>,2>=5,所以AC=eq\r<5>,再由正弦定理:sin∠BAC=eq\f<sin∠ABC,AC>·BC=eq\f<3×\f<\r<2>,2>,\r<5>>=eq\f<3\r<10>,10>.答案C6.<2014·XX調研>線段AB外有一點C,∠ABC=60°,AB=200km,汽車以80km/h的速度由A向B行駛,同時摩托車以50km/h的速度由B向C行駛,則運動開始多少h后,兩車的距離最小<>A.eq\f<69,43>B.1C.eq\f<70,43>D.2解析如圖所示,設th后,汽車由A行駛到D,摩托車由B行駛到E,則AD=80t,BE=50t.因為AB=200,所以BD=200-80t,問題就是求DE最小時t的值.由余弦定理,得DE2=BD2+BE2-2BD·BEcos60°=<200-80t>2+2500t2-<200-80t>·50t=12900t2-42000t+40000.當t=eq\f<70,43>時,DE最小.答案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7.已知A,B兩地的距離為10km,B,C兩地的距離為20km,現(xiàn)測得∠ABC=120°,則A、C兩地的距離為________km.解析如右圖所示,由余弦定理可得:AC2=100+400-2×10×20×cos120°=700,∴AC=10eq\r<7><km>.答案10eq\r<7>8.如下圖,一艘船上午9:30在A處測得燈塔S在它的北偏東30°處,之后它繼續(xù)沿正北方向勻速航行,上午10:00到達B處,此時又測得燈塔S在它的北偏東75°處,且與它相距8eq\r<2>nmile.此船的航速是________nmile/h.解析設航速為vnmile/h在△ABS中,AB=eq\f<1,2>v,BS=8eq\r<2>,∠BSA=45°,由正弦定理得:eq\f<8\r<2>,sin30°>=eq\f<\f<1,2>v,sin45°>,∴v=32<nmile/h>.答案329.如圖,為測得河對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選一點C,使C在塔底B的正東方向上,測得點A的仰角為60°,再由點C沿北偏東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測得∠BDC=45°,則塔AB的高是________米.解析在△BCD中,CD=10,∠BDC=45°,∠BCD=15°+90°=105°,∠DBC=30°,eq\f<BC,sin45°>=eq\f<CD,sin30°>,BC=eq\f<CDsin45°,sin30°>=10eq\r<2><米>.在Rt△ABC中,tan60°=eq\f<AB,BC>,AB=BCtan60°=10eq\r<6><米>.答案10eq\r<6>三、解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10.<2014·XX模擬>某校運動會開幕式上舉行升旗儀式,旗桿正好處于坡度15°的看臺的某一列的正前方,從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測得旗桿頂部的仰角分別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離為10eq\r<6>米<如圖所示>,旗桿底部與第一排在一個水平面上.若國歌長度約為50秒,升旗手應以多大的速度勻速升旗?解在△BCD中,∠BDC=45°,∠CBD=30°,CD=10eq\r<6>,由正弦定理,得BC=eq\f<CDsin45°,sin30°>=20eq\r<3>.在Rt△ABC中,AB=BCsin60°=20eq\r<3>×eq\f<\r<3>,2>=30<米>,所以升旗速度v=eq\f<AB,t>=eq\f<30,50>=0.6<米/秒>.11.如圖,A、B是海面上位于東西方向相距5<3+eq\r<3>>海里的兩個觀測點,現(xiàn)位于A點北偏東45°,B點北偏西60°的D點有一艘輪船發(fā)出求救信號,位于B點南偏西60°且與B點相距20eq\r<3>海里的C點的救援船立即前往營救,其航行速度為30海里/時,該救援船到達D點需要多長時間?解由題意,知AB=5<3+eq\r<3>>海里,∠DBA=90°-60°=30°,∠DAB=90°-45°=45°,∴∠ADB=180°-<45°+30°>=105°.在△DAB中,由正弦定理,得eq\f<DB,sin∠DAB>=eq\f<AB,sin∠ADB>,于是DB=eq\f<AB·sin∠DAB,sin∠ADB>=eq\f<5?3+\r<3>?·sin45°,sin105°>=eq\f<5?3+\r<3>?·sin45°,sin45°cos60°+cos45°sin60°>=eq\f<5\r<3>?\r<3>+1?,\f<\r<3>+1,2>>=10eq\r<3><海里>.又∠DBC=∠DBA+∠ABC=30°+<90°-60°>=60°,BC=20eq\r<3><海里>,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D2+BC2-2BD·BC·cos∠DBC=300+1200-2×10eq\r<3>×20eq\r<3>×eq\f<1,2>=900.得CD=30<海里>,故需要的時間t=eq\f<30,30>=1<小時>,即救援船到達D點需要1小時.12.<2013·XX卷>如圖,游客從某旅游景區(qū)的景點A處下山至C處有兩種路徑.一種是從A沿直線步行到C,另一種是先從A沿索道乘纜車到B,然后從B沿直線步行到C.現(xiàn)有甲、乙兩位游客從A處下山,甲沿AC勻速步行,速度為50m/min.在甲出發(fā)2min后,乙從A乘纜車到B,在B處停留1min后,再從B勻速步行到C.假設纜車勻速直線運行的速度為130m/min,山路AC長為1260m,經測量,cosA=eq\f<12,13>,cosC=eq\f<3,5>.<1>求索道AB的長;<2>問乙出發(fā)多少分鐘后,乙在纜車上與甲的距離最短?<3>為使兩位游客在C處互相等待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乙步行的速度應控制在什么范圍內?解<1>在△ABC中,因為cosA=eq\f<12,13>,cosC=eq\f<3,5>,所以sinA=eq\f<5,13>,sinC=eq\f<4,5>.從而sinB=sin[π-<A+C>]=sin<A+C>=sinAcos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