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課件2012_第1頁
古代漢語課件2012_第2頁
古代漢語課件2012_第3頁
古代漢語課件2012_第4頁
古代漢語課件201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

緒論一、什么是古代漢語二、古代漢語的性質三、古代漢語的學習內(nèi)容四、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五、怎樣學習古代漢語本章重點:一、什么是古代漢語古代漢語是華夏民族在明末清初以前共同使用的一種語言,分為上古漢語(東漢以前)、中古漢語(東漢至隋末唐初)、近古漢語(晚唐五代至明末清初)。二、古代漢語的性質1、人文性2、工具性3、文獻性三、古代漢語的學習內(nèi)容(一)古代漢語的內(nèi)涵漢語的這種古代書面語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系統(tǒng):

1、文言:

2、古白話:(二)古代漢語學習的重點

1、與古白話相比,文言作品閱讀難度更大。

2、文言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學習它可以收到溯源探流、舉一反三的效果。

3、文言語言是記錄我國古代文獻資料的基本語言,不懂文言無法閱讀。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歷代仿古作品中的語言。六朝以后在北方話基礎上形成的近古書面語。

四、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漢語1、了解傳統(tǒng)文化,繼承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2、加深對母語的歷史認識3、提高理解與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4、提高人文素養(yǎng)五、怎樣學習古代漢語1、理論聯(lián)系實際,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結合2、注意古今漢語的對比3、勤查工具書4、培養(yǎng)古代漢語的語感第一章文字一、漢字的性質和特點二、“六書”理論三、漢字的形體演變四、古書中的用字本章重點:

第一章文字

一、漢字的性質和特點: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面符號系統(tǒng)。漢語的語素絕大多數(shù)都是單音節(jié)的,書寫的時候用一個漢字來表示,如”“月”“水”“火”“人”“民”“君”“臣”等等,所以,漢字是語素音節(jié)文字。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第一章文字

二、“六書”理論:

1.關于“六書”六書是戰(zhàn)國末年的文字學理論,“六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班固《漢書·藝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鄭眾《周禮·保氏》注: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說文解字·敘》: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第一章文字2.“四體二用”說清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戴震(字東原)在前代學者的影響下,首先提出了“四體二用”說。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字之體也;轉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復起,不易斯言矣。”第一章文字3.漢字結構釋例(1)象形許慎《說文解字》:“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卑咽挛锏妮喞蚓哂刑卣鞯牟糠置璁嫵鰜韯?chuàng)造漢字。如女、心、牛、羊、車等。第一章文字(2)指事許慎《說文解字》:“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是一種用記號指出事物特點的造字法。純符號的指事字:上、下象形字上加符號的:刃、亦、本第一章文字如何區(qū)分合體象形字和加體指事字?

思考一下:第一章文字(3)會意許慎《說文解字》:“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睍馐怯蓛蓚€以上的形體組成,把它們的意義組合成一個新的意義,讓人們看了可以體會出其意義的造字法。如牢、益、逐、秉、采等。第一章文字(4)形聲許慎《說文解字》:“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義范疇,聲符表示讀音類別。如杞、問、物、江、(裏)里。

(5)轉注

許慎《說文解字》:“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說文》:“考,老也?!庇郑骸袄?,考也。”

(6)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第一章文字三、漢字的形體演變: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章草)——草書(今草、狂草)——行書(行楷、行草)——楷書1、甲骨文:上古時期的古人刻寫在龜甲與獸骨上的文字。

鹿馬鳥鼎2、金文:古人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第一章文字

3、篆書: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人創(chuàng)造的筆畫圓轉的漢字形體。秦統(tǒng)一之前的篆書稱為大篆,秦統(tǒng)一之后經(jīng)過李斯等人改革而推行的篆書稱為小篆。篆書的特點:筆畫圓轉,字形內(nèi)聚包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著象形的意味,但符號性是大大地增強了。

嶧山刻石

泰山刻石

第一章文字

隸書:兩漢時期通行的標準的漢字形體即為隸書。其特點是筆畫方折,字形成“八”字分散,毛筆的運筆痕跡比較明顯,而前幾乎完全喪失了原始漢字的圖畫性。隸變: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演變稱為“隸變”,也叫“隸定”、“隸古定”等。隸變之前的漢字稱為“古文字”,隸變之后的漢字稱為“今文字”。隸變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最大最深刻的一次變革,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

睡虎地秦簡第一章文字楷書:又叫真書、正書,是從今隸進一步平直化、方塊化而來,形成于漢末魏初,并沿用至今。楷書的結構與隸書基本相同,只有少數(shù)地方有些變化。與隸書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用筆上,楷書筆畫平直,沒有隸書的波勢和燕尾。

唐·顏真卿書法第一章文字四、古書中的用字(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

(一)古今字

1、定義:不同歷史時期用來記錄同一個詞的形體不同的字,先出現(xiàn)的為古字,后出現(xiàn)的為今字。古字和今字合稱為“古今字”。

如:莫——暮其——箕要——腰

2、今字產(chǎn)生的原因:

(1)詞義分化:解——懈取——娶益——溢

(2)同音假借:然——燃其——箕何——荷

第一章文字(二)異體字

1、定義:兩個或兩個以上字形不同而讀音相同、意義相同,任何情況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

2、異體字的分類:(1)造字法不同:淚:涙

筆:筆

巖:巌

岳:嶽

(2)造字法相同但偏旁不同:

暖:煖

杯:盃

線:綫

煙:煙

訴:愬

俯:俛略:畧群:羣

第一章文字(三)繁簡字

1.一個字的繁體與簡體字合稱為“繁簡字”。一個字的繁體與簡體也是異體字的關系。

2.有些簡體字不是從繁體字簡化來的,而是選擇一個原有的字,利用音同音近的關系兼并一個或幾個筆畫多的字的各個義項,取代筆畫多的字。這又有兩種情況:

(1)所選擇的字與被取代的字不僅同音,而且意義也相關聯(lián)。如:制——製征——徵

(2)所選擇的字與被取代的字只是音同或音近,意義上并沒有關聯(lián)。例如

:余——餘后——後干——乾/幹/榦第二章詞匯一、古今詞義(詞匯)的傳承與存廢

1、古用今廢詞

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

2、古今義同詞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詞義所指的禮儀有了變化。雷,古今對同一現(xiàn)象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

3.古今異義詞(1)完全不同

綢該(2)同中有異古今意義之間存在細微差別。勸訪

第二章詞匯二、古今詞義的差異

古今詞義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著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詞義范圍、詞義感情色彩、詞義程度輕重等。

(一)詞義范圍不同

1.詞義范圍的擴大

菜睡

2.詞義范圍的縮小

宮瓦

3.詞義范圍的轉移涕暫

古義今義眼淚(自目)鼻涕(自鼻)第二章詞匯(二)詞義感情色彩不同

1.詞的感情色彩可分為褒義、貶義、中性三類。

1、由褒義變?yōu)橘H義

①復辟:古義指恢復君位?!睹魇贰ね躞K傳》:“石亨、徐有貞等奉英宗復辟?!备星樯蕿榘x。今義指反動勢力卷土重來。用作貶義。

2、由貶義變?yōu)榘x

①鍛煉:古義有玩弄法律誣陷人的意思?!稘h書·路溫舒?zhèn)鳌罚骸皠t鍛煉而周納之?!薄逗鬂h書·韋彪傳》:“鍛煉之吏,持心近薄?!弊ⅲ骸板憻挭q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鑄陶,鍛煉使之成熟也?!庇脼橘H義。今義則用為褒義。第二章詞匯3、由中性變?yōu)榘x①祥:古義指吉兇的征兆、預兆?!蹲髠鳌べ夜辍罚骸笆呛蜗橐玻考獌窗苍??”表示預兆時為中性詞。后指吉祥,《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主欲治而不聽之,不祥?!睘榘x。4、由中性變?yōu)橘H義①謗:古義指背后議論人?!稇?zhàn)國策·齊策》:“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苯窳x則指誹謗、誣陷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保ㄈ┰~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①

誅:古義為責備?!墩f文·言部》:“誅,責也?!苯癯烧Z有“口誅筆伐”?!墩撜Z·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后來詞義變重,成為“殺”的意思,《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成語有“天誅地滅”。

第二章詞匯②恨:古義指遺憾?!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按笸跏毴霛h中,秦民無不恨者?!薄堵尻栙に{記》:“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苯窳x指痛恨,詞義程度明顯加重。李賀《老夫采玉歌》:“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①怨:古義指痛恨?!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扒馗感衷勾巳?,入于骨髓。”《史記·袁盎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記·秦本紀》:“繆公怨此三人,痛入骨髓?!焙笾嘎裨梗赌吧仙!罚骸皝須w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雹谫彛汗帕x指重金購求、懸賞?!墩f文·貝部》:“購,以財有所求也?!薄妒酚洝ろ椨鸨炯o》:“吾聞漢購吾頭千金,邑萬戶?!苯窳x指一般的購買?!肚迨犯濉け尽罚骸罢埩顑蓮V督臣續(xù)購大小洋炮?!钡谖逭略~的本義和引申義一、詞的本義

1.定義:

詞本來的意義,它是從字形方面分析出來的、有古代文獻做參證的、最早的意義,是引申義的源頭。

2.如何探求詞的本義

(1)必須依據(jù)字形分析;例:

A象形字,水:甲文字形為,江水又東,逕巫峽。古指河流,本義。

B指事字,本:甲文字形為,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樹根,本義。

C會意字,糞:甲文字形為,堂上不糞,則郊草不蕓。掃除,本義。

D形聲字,誅:從言,朱聲。于予與何誅?責備,本義。

在探求詞的本義時必須依據(jù)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據(jù)古文形體,才能準確地把握本義,否則容易產(chǎn)生混淆。第五章詞的本義和引申義(2)從多個義項中歸納。

在探求詞的本義時還必須依據(jù)古文獻,脫離了文獻,探求出的意義不一定是準確的。如:訪,有兩個常用義,一為詢問,一為訪問,文獻中詢問義在前,應為本義。憤:有兩個常用義,一為憤懣,一為憤怒,文獻中憤懣義在前,應為本義。探求本義要注意的問題:

1、當心字形的訛變。如:臣2、注意字形與意義之間的關系。如:里

第五章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二、詞的引申義

1.定義:由本義推演而派生出來的意義叫引申義。

直接引申義:直接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

間接引申義:由本義輾轉再引申而來的意義。

朝:①早上

②上朝、朝見→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本義

直接引申義

間接引申義

第五章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三、詞義引申類型

(一)連鎖式引申:

由本義過渡到直接引申義,再過渡到間接引申義,中間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關系,就像鏈條一樣。我們把這種引申脈絡稱作連鎖式引申(也叫做鏈條式引申)。

①腰(人體的中間部分)→②中間(事物的中間部分)→③攔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進)④要挾(迫使他人改變意向,滿足自己的欲望)→⑤求得(請求他人滿足自己的欲望)→⑥需要(期待某種欲望得到滿足)

(二)輻射式引申:所有的引申以之間是并列的關系,都是直接從本義引申而來的直接引申義,就象是以本義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出來的一樣,這種情況叫作輻射式(或放射式)引申。第五章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節(jié)”的引申線索可以圖示如下:

②木節(jié)、草節(jié)(用于草木)

③關節(jié)(用于動物)

④季節(jié)、節(jié)氣(用于時日)

①竹節(jié)⑤節(jié)奏、節(jié)拍(用于音樂)

⑥氣節(jié)、節(jié)操(用于道德)

⑦禮節(jié)(用于社會)

⑧節(jié)約(用于用度)

⑨旌節(jié)、節(jié)杖(用于外交)第五章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三)綜合式引申:“信”的引申線索如下:

②誠信

①言語真實③相信

④的確⑤信物→⑥信使→⑦音信→

⑧書信

從“信”的引申線索可以看出,第二、三、四、五幾個義項都是直接引申義,由本義到這幾個義項的關系是輻射式的;第五、六、七、八等幾個義項則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連鎖式引申。整個引申脈絡綜合了輻射式和連鎖式兩種,這種情況稱為綜合式引申(也叫復合式引申)。第五章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四、詞義引申的一般規(guī)律

1.由具體到抽象

2.由個別到一般

3.由實義到虛義

五、考察本義與引申義的關系時要注意的問題:1、字音的變化。如:朝zhāo→cháo,騎qí→jì2、字形的變化。如:何→荷,解→懈,樹→豎第六章詞類的活用一、詞類活用的內(nèi)涵

在古代漢語里,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原來的語法功能,具備另一詞類的語法功能和詞匯意義,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詞類活用”。二、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捎米魇箘佑梅ǖ脑~類有動詞、形容詞、名詞。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后面不能跟賓語,古漢語中有賓語的不及物動詞多用作使動。例如:

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公二年》)第六章詞類的活用(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具有形容詞所描寫的性質、狀態(tài)、特點”。例: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賈誼《過秦論》)(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三)名詞的使動用法

表示“使賓語成為或者擁有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齊威王欲將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第六章詞類的活用三、意動用法

(一)形容詞意動用法

表示“認為賓語具有形容詞所描寫的性質狀態(tài)特點”。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盡心上)(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zhàn)國策·齊策》)

(二)名詞的意動用法

表示“把賓語看成、當作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人們的主觀想法,事實不一定如此。

(1)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戰(zhàn)國策·齊策》)(2)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第六章詞類的活用四、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1)從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傳·成公二年》)(2)范增數(shù)目項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記·項羽本紀》)五、名詞作狀語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

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二)表示工具或依據(jù)。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黔之驢》)(2)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三)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四)表示比喻。

子產(chǎn)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史記·循吏列傳》)第七章古代漢語的詞序一、賓語前置

古代漢語中,在一定的語法條件下,賓語可以從謂語中心語的后面移至謂語中心語的前面,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其為“賓語前置”。(一)疑問代詞作賓語

語法條件①全句是疑問句或者反問句。②賓語是疑問代詞。

(1)敢問何謂也?(《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何謂:謂何,說的什么。

(2)彼且奚適也?(《莊子·逍遙游》)

奚適:適奚,到哪里去。第七章古代漢語的詞序(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語法條件:①全句必須是否定句。②賓語必須是代詞。

(1)鄰國未吾親也。(《國語·齊語》)

未吾親:未親吾,沒有親近我們。

(2)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

無爾詐:無詐爾,不欺詐你。無我虞:無虞我,不欺詐我。(三)賓語用代詞復指

語法條件:用代詞“是”、“之”等復指賓語。

(1)將虢是滅,何愛于虞?(《左傳·僖公五年》)

虢是滅:滅虢,消滅虢國。

(2)

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論語·先進》)

異之問:問異,問別的事情。由與求之問:問子路與冉求。第七章古代漢語的詞序

這種賓語前置,還常在前置賓語之前加上“惟(唯)”字,構成“惟(唯)……是(之)”的格式,強調(diào)賓語的作用更加的明顯

(1)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

唯敵是求:唯求敵,只尋求敵人。

(2)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唯其疾之憂:唯憂其疾,只擔心他的疾病。

如果賓語是代詞,這種賓語前置多用“之”復指,而不用“是”

(1)“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ā蹲蟆ざ辍罚?/p>

我之謂:謂我,說的是我。

(2)“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谷·僖二年》)

斯之謂:謂斯,說的就是這件事。第七章古代漢語的詞序二、古代漢語的行為數(shù)量表示法

1、一般的方法:將數(shù)詞直接放在動詞之前作狀語表示行為數(shù)量。與現(xiàn)代的差別:①不用動量詞。②數(shù)詞的位置在動詞之前。如:

(1)又與之遇,[七]遇皆北。(《左傳·文公十六年》)

(2)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輸》)

2、強調(diào)的方法:在表示動作的詞語后加“者”,將數(shù)詞置于句尾作謂語表示行為數(shù)量。

(1)魯仲連辭讓者三。(《戰(zhàn)國策·趙策》)

(2)舉所佩玉玨以示之者三(《史記·鴻門宴》)

第八章古代漢語的判斷句一、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

1.某者,某也。

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2.某者,某。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3.某,某也。

張騫,漢中人也。(《漢書·張騫傳》)

4.某,某。

荀卿,趙人。(《史記·孟軻荀卿列傳》)

第八章古代漢語的判斷句二、古漢語判斷句中“是”的詞性與作用

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至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古漢語判斷句中的這種復指代詞“是”,后來演變?yōu)榕袛嘣~“是”,演變的原因是這種復指代詞“是”,具有判斷意味。如: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論語·里仁》)

“是”作判斷詞來用,漢代的時候就有了。如:

此必是豫讓也。(《史記·刺客列傳》)

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論衡·死偽》)第八章古代漢語的判斷句三、古漢語判斷句中“為”、“維(惟)”、“乃”、“即”的詞性與作用四、古漢語判斷句的活用問題

1.表達比喻內(nèi)容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2.表達條件、目的等內(nèi)容

(1)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莊公十年》)

(2)百乘,顯使也。(《戰(zhàn)國策·齊策四》)

3.

表達因果關系

良庖歲更刀,割也。(《莊子·養(yǎng)生主》)第九章古書的注解一、古書舊注的重要性

1、讀懂古書的重要途徑

2、重新注釋古書和檢驗新注是否正確的重要依據(jù)

3、能教給我們注解古書的方法

4、舊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

第九章古書的注解二、古注發(fā)展概述

1、注釋的萌芽——先秦

(1)注釋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梁惠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p>

(2)他注多補充事實史料、闡發(fā)微言大義

《春秋·文公五年》:“秋,楚人滅六。”

《左傳·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東夷。秋,楚成大心、仲歸帥師滅六?!?/p>

第九章古書的注解2、注釋的興盛——兩漢

(1)兩漢注釋興盛的原因①語言發(fā)展演變

②政府提倡③古今文之爭的影響

(2)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毛亨

《毛詩故訓傳》

孔安國

《古文尚書注》

馬融

注《周易》、《尚書》、《毛詩》、《論語》、

《周禮》、《儀禮《禮記》等鄭玄

《毛詩箋》、《周禮注》、《儀禮注》、《禮記注》

何休

《春秋公羊解詁》

高誘

《戰(zhàn)國策注》、《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

王逸

《楚辭章句》第九章古書的注解3、注釋的發(fā)展——魏晉至隋唐(1)魏晉至隋唐注視的特點①注釋范圍進一步擴大

②出現(xiàn)了“經(jīng)注兼注”的“疏”

(2)本期注釋古書的重要的學者

弼《老子注》

《莊子注》

《春秋外傳國語注》

孔穎達

《五經(jīng)正義》(《易》《書》《詩》《禮》《左》)

賈公彥

《周禮疏》、《儀禮疏》徐彥《春秋公羊傳疏》楊士勛《春秋谷梁傳疏》

《論語疏》、《孝經(jīng)疏》、《爾雅疏》

孫奭

《孟子疏》

陸德明

《經(jīng)典釋文》

楊倞

《荀子注》

尹知章

《管子注》

張守節(jié)

《史記正義》

司馬貞

《史記索隱》(《史記》三家注)

《史記集解》

顏師古

《漢書集注》

《文選注》第九章古書的注解4、注釋的中落——宋、元、明

《四書集注》(《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5、注釋的復興——清

復興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動

②文字、音韻、訓詁研究的深入

③“經(jīng)世致用”學術思想的影響第九章古書的注解三、舊注的體例

毛傳:毛亨對《詩經(jīng)》注釋,“傳”指闡明經(jīng)義。

鄭箋:鄭玄對《詩經(jīng)》的注釋,“箋”有補充訂正毛傳。

孔疏:孔穎達對《詩經(jīng)》原文以及毛傳、鄭箋等的注釋?!笆琛辈粌H解釋古籍正文,連前人的注釋也一起加以注釋,也叫做“正義”。四、舊注的常用術語

1、曰、為、為之

①都是用來解釋字詞含義的②被解釋的詞都放在術語的后面③都是強調(diào)被釋詞的特點④都能用來辨析近義詞、同義詞

⑤都可譯作“叫”、“叫做”等

第九章古書的注解

《詩··碩鼠》:“胡瞻爾庭有懸特兮?!泵珎鳎骸矮F三歲曰特?!?/p>

《詩經(jīng)·魏風·碩鼠》:“胡取禾三百囷兮?!泵珎鳎骸皥A者為囷?!?/p>

《詩經(jīng)·豳風·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毛傳:“后熟曰重,先熟曰穋。《離騷》:“各興心而嫉妒?!蓖跻葑ⅲ骸昂t為嫉,害色為妒?!泵冻恕渡蠒刂G吳王》:“譬猶蠅蚋之附群牛?!崩钌谱ⅲ骸啊墩f文》曰:秦謂之蚋,楚謂之蚊?!?/p>

2、謂:與“謂之”的別:①使用的位置不同

②解詞的內(nèi)容不同

“謂”常用來解說詞語意義的范圍或比喻映射的事物。可譯為“是指、指的是”。

《滕文公上》:“樹藝五谷?!壁w岐注:“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p>

《楚辭·離騷》:“恐美人之遲暮?!蓖跻葑ⅲ骸懊廊酥^懷王也。”第九章古書的注解

3、貌、之貌

解釋動詞或形容詞,說明被釋詞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tài)??勺g為“……的樣子”。

《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郭象注:“泠然,輕妙之貌?!?/p>

《楚辭·哀郢》:“眾踥蹀而日進兮?!焙榕d祖注:“踥蹀,行貌?!?、猶

用“猶”注釋的詞和被注釋的詞意義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p>

《詩經(jīng)·魏風·伐檀》:“置之河之側兮?!泵珎鳎骸皞龋q涯也。”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趙岐注:“老,猶敬也;幼猶愛也?!钡诰耪鹿艜淖⒔?、之言、之為言

聲訓術語,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注釋。

聲訓:依據(jù)讀音線索來探求詞語的含義。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鄭玄注:“蕭之言肅也。墻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墻。”

《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朱熹注:“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p>

《周禮·地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编嵭ⅲ骸懊街灾\也?!钡诰耪鹿艜淖⒔?/p>

6、讀曰、讀為

一般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點明通假現(xiàn)象。

段玉裁《說文注》:“凡傳注言‘讀為’者,皆易其字也?!庇郑骸啊x為’亦言‘讀曰’。”

《莊子·逍遙游》:“而御六氣之辯。”郭慶藩注:“辯讀為變。”

《書經(jīng)·堯典》:“播時百谷。”鄭玄注:“時讀曰蒔?!?/p>

7、讀若、讀如

主要的作用是注音。

段玉裁《說文注》:“凡言‘讀若’者,皆擬其音也?!庇帧吨芏Y漢讀考·序》:“‘讀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p>

《楚辭·離騷》:“又重之以脩能。”洪興祖注:“故有絕才者謂之能,此讀若耐?!?/p>

《呂氏春秋·重己》:“其為飲食酏醴也,足以適味充虛而已矣。”高誘注:“酏讀如《詩》‘虵虵碩言’之虵。”

也可用來說明通假現(xiàn)象。

《禮記·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编嵭ⅲ骸靶?,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p>

《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焙榕d祖注:“霾讀若埋?!钡诰耪鹿艜淖⒔?/p>

8、衍文、脫文

“衍文”也叫“衍字”,也簡稱“衍”,古籍在傳抄刊刻中誤加的字?!懊撐摹币步小皧Z字”,也簡稱“脫”,古籍在傳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論語·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比钤妒?jīng)注疏??庇洝罚骸皾h石經(jīng)無‘行’字、‘夫’字。案《史記·孔子世家》亦無‘行’字,因丈人章而誤衍也。”

《論語·顏淵》:“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罚骸盎时尽⒏啕惐尽帷掠小M’字?!夺屛摹烦觥嵫傻枚持T’………案《史記·仲尼世家》及《漢書·武五子傳》并作‘豈’,與皇本合?!短接[》二十二引‘吾惡得而食諸’?!M、焉、惡’三字義皆相近,疑今本‘吾’下有脫字?!钡谑乱繇?/p>

一、古今語音的異同(一)古今語音的異同

1、建立語音發(fā)展的觀點

從方言看古今語音的差異

從書面看古今語音的差異

2、漢語語音發(fā)展的歷史分期上古音

《詩經(jīng)》

中古音

《切韻》(《廣韻》)近古音

《中原音韻》

現(xiàn)代音

普通話第十章音韻(二)古音的基本概念

1、聲母方面①字母

聲紐

音紐

紐②五音

七音

唇音:重唇音

輕唇音

舌音:舌頭音

舌上音齒音:齒頭音

正齒音

牙音:喉音:

半舌音:

半齒音:

聲即今天說的聲母,還有聲紐、聲類、字母、紐、母等名稱。自從等韻學興起以后,習慣上例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稱中古聲母。所謂五音,指聲母按發(fā)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五類;所謂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礎上,分分立出半舌音、半齒音兩類。字母就是表示聲母的代表字。

第十章音韻③清

濁全清音:

不送氣、聲帶不振動

次清音:

送氣、聲帶不振動全濁音:

聲帶振動強烈

次濁音:

聲帶振動不強烈2、韻母方面①韻

韻部

韻目②陰

入陰聲韻:沒有韻尾和以元音結尾的韻

陽聲韻:以鼻輔音結尾的韻入聲韻:以輕塞音[-p][-t][-k]結尾的韻③四呼開口呼:不是i、u、ü或不以i、u、ü為韻頭的韻母

齊齒呼:i和以i為韻頭的韻母合口呼:u和以u為韻頭的韻母

撮口呼:ü和以ü為韻頭的韻母第十章音韻3、聲調(diào)方面中古平上去入四聲,發(fā)展到現(xiàn)代,變成普遍話的陰陽上去四聲,變化的主要情況是這樣:(1)平分陰陽:中古平聲字受聲母清濁的影響,變成陰平和陽平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