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起源及特點_第1頁
青銅器起源及特點_第2頁
青銅器起源及特點_第3頁
青銅器起源及特點_第4頁
青銅器起源及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莽莽宇宙,幽幽乾坤,浩浩江河,綿綿山岳。

我們居住的地球大約有四十五億年的歷史,根據(jù)地質年代的劃分方法,共分為五個時代,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紀世距今年代(萬年)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近代1更新世晚期13中期70早期180第三紀上新世500中新世2400漸新世3500始新世5500古新世6500

人類的祖先出現(xiàn)于新生代第三紀的后期,而人類的進化大部分是在第四紀。人類進化中的三個里程碑爬行到直立取火和用火使用和制作工具青銅器出現(xiàn)前的中國歷史簡表(舊石器時代)遺址名稱所處年代發(fā)掘地址發(fā)掘物發(fā)掘時間元謀人距今170萬年前云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兩顆猿人牙齒化石、石器、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

1965年5月藍田人距今80~60萬年陜西省藍田縣城東的九間房公王嶺和城西北的泄湖陳家窩兩個點藍田人頭骨、頜骨化石及其文化遺物石器、動物化石、炭屑等1963北京人距今40~5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包括單獨的面骨)14塊、下頜骨15塊、股骨7段、脛骨1段、肱骨3段、鎖骨1根、月骨一塊、零散和附連在頜骨上的牙齒153顆、約代表43個個體。除人類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豐富的用火遺跡1921~1966年歷次發(fā)掘丁村人距今15~10萬年山西襄汾丁村一帶人類化石、舊石器和動物化石,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狀器最具特色1953年、1954年和1976山頂洞人距今約1.8萬年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三個成年男女完整的頭蓋骨和殘骨。骨針、穿孔的骨墜、魚骨、牙飾、石珠串聯(lián)而成的“項鏈”,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并發(fā)現(xiàn)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1930年注:我國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還有馬壩人、長陽人、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類化石遺存十分豐富。石器的制作方法青銅器出現(xiàn)前的中國歷史簡表(新石器時代)遺址名稱發(fā)掘和分布地址所處年代發(fā)掘物發(fā)掘時間仰韶文化初發(fā)掘于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現(xiàn)發(fā)現(xiàn)以黃河中游為中心幾遍于華北各地區(qū),共發(fā)現(xiàn)遺址1000余處,重點發(fā)掘的有:陜西的西安半坡、鄭州大河村等十余處前5000年~3000年不作色陶器、彩陶。許多不同種類的石器和骨器、谷物。房屋遺址發(fā)現(xiàn)400多處,半地穴及地面營造建筑等。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兼作采集和漁獵,1921年起龍山文化u

山東龍山文化:山東章丘縣龍山鎮(zhèn)城子崖u

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在豫西、豫北、豫東等地區(qū),u

陜西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涇河、渭河流域,

前2500年~2000年前2600年~2000年

前2300年~2000年共性: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石器、骨器、陶器等手工業(yè)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在某些遺址發(fā)現(xiàn)了銅器。揭開了中國青銅文化的序幕。1928年馬家窯遺址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馬家窯前3100~2300年彩陶藝術的巔峰時期;發(fā)現(xiàn)青銅刀,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器件1975年馬廠文化遺址甘肅永登連城蔣家坪前2680~2355年青銅殘刀

注: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遍布中國大地,從內蒙古到海南島,從東海之濱到西藏高原,到處都有發(fā)現(xiàn),迄今總計在6000

處以上。甘肅、青海地區(qū)的大地灣文化、山東的大汶口文化,湖北的大溪文化,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浙江寧紹平原的河姆渡文化,內蒙古東部和遼西的紅山文化,云南、西藏的新石器文化等

石鐮(裴李崗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遺物新疆拜城驚現(xiàn)新石器時期石器仰韶文化魚紋彩陶盆

1、彩陶的制作程序燒制原始土陶器皿?打磨光滑?天然礦物質原料彩繪?入窯燒制;

2、陶器的燒制原理黏土被制成陶坯后,在700—1000℃的溫度燒烤下,其內含的石英、云母、長石等黏土礦物就會起化學變化,失去結晶水,晶形發(fā)生轉變,出現(xiàn)固相反應及產(chǎn)生共熔玻璃相。玻璃相會把其他礦物成分黏結團聚起來,組成一種新物質,這就是陶。

關于古代彩陶的知識與思考3、關于燒陶溫度玻璃相的產(chǎn)生多少和陶的結構、陶土的成分有關,而且還與燒成溫度的高低有關,由此可見高溫燒烤是制陶的先決條件。燒陶分“無窯”和“有窯”兩種。

無窯燒陶溫度:700—900℃;有窯燒陶溫度:950—1100℃。注:有窯燒陶方法和高溫給人類冶煉青銅制作青銅器創(chuàng)造了條件4、關于彩陶彩繪的顏料彩陶顏料使用的是天然礦石。彩陶是先繪彩后燒制,因此,所選礦物顏色必須要耐高溫,在高溫下顯色而不分解,仍能保持原有顏色。

紅彩顯色元素為鐵(Fe),顯色物相為氧化鐵(Fe2O3

);大自然中的礦物:赭石(赤鐵礦的風化物);

黑彩顯色元素是鐵(Fe)和錳(Mn),顯色物相為Fe3O4

和Mn2O4其礦物以磁鐵礦與黑錳礦為主;

棕色棕彩與黑彩的化學成分相同,但錳的含量低于黑彩.鐵的含量高于黑彩,可能是在黑彩顏料中攙和了紅粘土;

白色

顯色物為較純的石英粉末、石膏或方解石;采集到礦物顏料后.要經(jīng)過加工方能使用。首先,將顏料礦物砸碎.然后需研成細粉末,越細的顏料附著力越好。將研成的細末用水調和成顏料漿或調成混合顏料。5、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見的有盆、瓶、罐、甕、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難看出來有其它特殊的用途。6、彩陶圖案源于人類的生活與生產(chǎn),有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如大量的幾何形紋飾,這既是早期陶器中編織物紋印以及魚網(wǎng)、水渦、樹葉等圖案的延續(xù)和變化,同時也是原始人內心音樂涌動的視覺表現(xiàn)。7、彩陶產(chǎn)生在沒有階級壓迫的原始社會,所以彩陶藝術熱烈、明朗,有童真的稚氣。彩陶藝術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國藝術的審美基礎。8、彩陶中的一些類型從形制到用處都與后期出現(xiàn)的青銅器十分相似,這表明一個有連續(xù)歷史的民族,必然有連續(xù)的藝術傳承。青銅器的起源彩陶上魚紋的演變過程赭石(赤鐵礦的風化物)三方晶系赤鐵礦Haematitum,化學成分:Fe2O3

磁鐵礦,化學成分:Fe3O4,晶體屬等軸晶系的氧化物礦物。因為它具有磁性,中國古代又稱為慈石、磁石、玄石。黑錳礦錳的氧化物礦物(Mn2O4),四方晶系,通常為粒狀集合體。半金屬光澤。硬度5.5,比重4.84。黑錳礦由內生作用或變質作用而形成,亦是煉錳的礦物原料之一。

方解石化學成分為Ca[CO3],晶體屬三方晶系的碳酸鹽礦物。集合體多呈粒狀、塊狀、鐘乳狀、纖維狀及晶簇狀等。通常為無色、乳白色,含雜質則染成各種顏色,有時具暈色,其中無色透明的晶體稱冰洲石,玻璃光澤。摩氏硬度3,比重2.6-2.9,三組完全菱面體解理,故名方解石,性脆。對青銅器起源的研究首先必須回答如下兩個問題:

青銅器起源于什么時代?——時間問題

青銅器起源于哪個國家?——空間問題青銅器起源的兩種研究方法1、根據(jù)古代典籍的記載如果一個國家或民族其歷史脈絡未經(jīng)中斷,許多古代典籍得以傳流,后世又有大量箋注.形成豐富的文獻寶庫,足資研究,因此必須認真研究這些流傳下來的典籍,作為歷史研究的依據(jù);2、根據(jù)考古的發(fā)現(xiàn)對世界歷史上各個遠古文明的研究,都必須以考古成果為主要依據(jù),例如對古代埃及、對兩河流域等,都是這樣??脊诺陌l(fā)現(xiàn)是研究青銅器起源的第一手資料,而且是最重要的依據(jù)。就青銅器起源的空間問題,以往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

西來說即中國古代的冶銅術是從西亞傳來的;中原說即中國古代的冶銅術是首先發(fā)生于中原地區(qū),并向周邊地區(qū)傳播。

相應地,在青銅器的起源年代和早期發(fā)展道路問題上,也出現(xiàn)了不同的看法。上述兩種觀點雖然各有各的立論,但又各自存在難以自圓的矛盾點,需要根據(jù)早期銅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對中國青銅器的起源問題重新加以審視。古籍中的記載

《越絕書》里有—篇題為“記寶劍”,篇中講的是在春秋戰(zhàn)國,楚王制造了幾柄極其珍貴的鐵劍。當時大臣風胡子對楚王講述了自古以來兵器和工具發(fā)展的歷史。風胡子說:

在遙遠的軒轅氏、神農(nóng)氏、赫胥氏的時期,是“以石為兵”,用來砍伐樹木,建造宮室;黃帝時期,是“以玉(可以理解為磨制精細的石器)為兵”,用以伐木和建房鑿地;夏禹時期,“以銅為兵”,決江導河,興修水利;到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當時,才又“作鐵兵”,威服三軍。

這里所描述的由石而銅而鐵的遞變過程,和歷史上從石器到銅器再到鐵器的發(fā)展過程,是基本符合的。只是《越絕書》風胡子的話比歐洲考古學提出這三個蟬聯(lián)時代的概念,要早兩干多年。古籍中的記載《史記.封禪書》說:“皇帝采首山銅,鑄鼎與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实凵向T,群臣后宮從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屎笫酪蛎涮幵欢??!薄稘h書.郊祀志》說:“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惫偶械挠涊d

戰(zhàn)國末年的著作《世本》和漢代緯書《龍魚河圖》說:“神農(nóng)之臣蚩尤以銅制造戈、戟、矛等兵器,因而威震天下?!庇捎隍坑扰c皇帝勢均力敵,“皇帝與蚩尤九戰(zhàn)九不勝”。

上述傳說中如“皇帝鑄鼎就是鑄造銅器,涉及中國青銅冶鑄技術及青銅文化的起源。有關這方面的傳說雖不能盡信,但結合當今的考古發(fā)現(xiàn),其中有些應是當時真實情況的反映考古發(fā)掘

1956年,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遺址(碳14測定為距今6060余年)中發(fā)現(xiàn)一個銅片,經(jīng)化驗,含有大量的銅、鋅和鎳,當時由于考古工作者對這問題還不了解,未曾發(fā)表。

1973年,臨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遺址〔碳測定為距今5970年)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銅片,經(jīng)化驗測定為銅65%、鋅25%、錫2%、鉛6%(發(fā)掘報告尚未發(fā)表,此數(shù)據(jù)承半坡博物館見告)。

1975年,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青銅刀,碳14測定(公元前2575~2500,樹輪校正前3100~3010)

1975年,甘肅永登連成蔣家坪馬廠文化遺址出土青銅刀殘片,碳14測定(公元前2020~1715,樹輪校正前2680~2355)

白云翔在“中國的早期銅器與青銅器的起源”一文中根據(jù)迄今發(fā)現(xiàn)的早期銅器,結合有關冶金史學的研究成果,從考古學上對中國早期銅器及中國青銅器起源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總的結論是:1、中國古代的青銅器是獨立起源的,但起源地并非一處,而是分別起源于以甘肅和青海一帶為中心的西北地區(qū)、以陜西省東部和河南省中西部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2、中國早期冶銅術的發(fā)展道路是先黃銅、青銅等原始銅合金和紅銅的冶煉并舉,經(jīng)過紅銅階段的發(fā)展,最后逐漸形成了成熟的青銅冶鑄技術;3、中國青銅時代的到來是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1、西北地區(qū)的早期銅器與中亞和西亞地區(qū)是否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2、為什么砷銅在四壩文化中較多而其他考古學文化中少見?3、如何認識砷銅的存在?中國銅器起源分布圖要點1、西亞地區(qū)最先使用銅公元前10000年至9000年伊拉克的札成·徹米自然銅裝飾品公元前約9000年或前7000年伊朗西部的阿里·喀什自然銅裝飾品公元前7500年土耳其的恰約尼(CayonuTepesi)遺址銅礦石直接打制的鉆孔珠、擴孔錐、別針2、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青銅器是1975年甘肅東鄉(xiāng)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青銅刀,碳14測定公元前2575~2500,樹輪校正公元前3100~30103、一般把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fā)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時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

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zhàn)國早期,延續(xù)時間約1500~1600余年,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轉變期指戰(zhàn)國末期-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shù)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zhàn)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征、裝飾藝術也發(fā)生了轉折性的變化。5、關于青銅時代:

我們所謂中國青銅時代,是指青銅器在考古記錄中有顯著的重要性的時期。其根據(jù),是我們所發(fā)現(xiàn)器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使我們對青銅器的制作和使用在中國人的生活里占有中心地位這件事實。金屬器物(包括青銅器物)的出現(xiàn)遠在青銅時代的開始以前,但到了二里頭文化的時代、青銅器的顯著重要性成為不疑的事實,而現(xiàn)在大家相信中國青銅時代的開始不會遲于公元前2000年。它的結束則是一個冗長而且逐漸的過程,開始于春秋時代的晚期,但直到公元前3世紀的秦代才告完成。如此,則依照目前的考古紀錄看來,中國青銅時代持續(xù)了至少有一千五百年之久,雖然在它的晚期與鐵器時代有好幾百年的重疊。不論我們用不用青銅時代這個名詞來指稱公元前2000年到500年這段時期,這一段時期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有人稱之為奴隸社會,有人稱之為中國文明的形成期。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特點1、量大

中國青銅器究竟有多少,沒有做過精確的統(tǒng)計,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數(shù)量太大,到處都有,難以確知。

殷墟:1949年后殷墟出土的青銅禮器已有1000余件,兵器約有3000件左右,其中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1976年婦好墓的發(fā)掘,該墓共出土銅器460余件,其中禮器210件,兵器130余件,另有樂器、工具、生活用器等。該墓出土銅器的總重量估計達到1600余千克。就陜西而言:從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間先后出土商周青銅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扶風莊出土微氏家族銅器群,一個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銅制品。從漢代出土青銅器至今,僅僅有銘文的青銅器就在一萬件以上。當然有銘文的青銅器畢竟是少數(shù),反過來推算,加上沒有銘文的青銅器,其數(shù)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F(xiàn)存的數(shù)量可以說是數(shù)以萬計?!吨袊嚆~器全集》全16本,集中了國內外博物館的精華,收藏了3000多件青銅器精品。

2、品種繁多、造型豐富。

中國古代青銅器有酒器、食器、水器、樂器、兵器、農(nóng)具與工具、車馬器、各種生活用具、貨幣、璽印等等。單在酒器類中就有爵、角、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盉、觚等二十多個器種,而每一器種在每個時代都呈現(xiàn)不同的風采,同一時代的同一器種的式樣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區(qū)的青銅器也有所差異,猶如百花齊放,五彩繽紛,因而使青銅器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使研究賞析更富有情趣,更具有吸引力。

3、

千姿百態(tài)、制作精湛

中國古代青銅器享有盛譽并非以數(shù)量取勝,關鍵在于它的質量。中國青銅器精品極多。尤其在商末周初,青銅器制造處于頂峰階段,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異、花紋繁縟、富麗堂皇而為收藏家們所鐘愛。當然春秋戰(zhàn)國也有很多式樣新穎別致的青銅器。青銅器不同于甲骨。它有復雜的形制,多彩的花紋,增加了藝術的欣賞性。

4、地域跨度大,風格各異

中國青銅器的大宗在中原地區(qū),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華夏族的居住地區(qū),如陜西、河南、山東、山西等地區(qū)。但它的分布范圍遠遠超出中原地區(qū),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東北到廣東,從西藏到東海漁島上都發(fā)現(xiàn)有青銅器。而由于各地文化面貌的差異,它們表現(xiàn)出各自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例如晉北、陜北及內蒙古河套地區(qū)的青銅器,即我們以前稱之為“鄂爾多斯文化”的青銅器,有不少青銅制品不同于中原地區(qū),像羊首、馬首、鹿首之類的動物頭像作為裝飾,還有短劍、短刀和飾牌等,別具一格,又如三星堆青銅器怪異的人頭像凸現(xiàn)了古蜀國的風韻。它們體現(xiàn)了中國青銅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5、優(yōu)美的銘文,歷史的見證中國青銅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鑄刻有文字,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金文。這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青銅器的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青銅器鑄刻銘文是從商代中期開始的,起初只是一兩個字,即郭沫若先生稱之為“族徽”的文字。商代晚期開始銘文增多,但最長也不過48字。西周時期是銘文大發(fā)展時期,長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銘文達497字,是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春秋以后銘文漸趨減少,戰(zhàn)國時往往是“物勒工名”,罕見長篇銘文。這些銘文書體或粗獷或瘦勁,或工細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書法欣賞價值。而文字對于歷史研究十分重要,一篇長篇銘文不亞于一篇尚書,可見其珍貴程度。而銘文本身又是我們鑒別斷代的重要依據(jù)。

6、以青銅禮器為大宗

與世界青銅器多為武器不同,中國青銅器的大宗是青銅禮器,這是中國青銅器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銅器家族中擔任絕無僅有的角色。青銅器的發(fā)展是以夏商奴隸制社會的建立為起點,在商末周初奴隸制發(fā)展到高峰時期,青銅禮器也達到了它光輝的頂點。春秋以后,奴隸制開始衰落了,青銅器也開始走下坡路。到戰(zhàn)國晚期,青銅器主要是青銅禮器基本退出歷史舞臺。這是從整個奴隸制度發(fā)展與消亡來說。而在每一個奴隸制王朝,青銅禮器被統(tǒng)治階級用來祭天祀祖,宴饗賓客,歌功頌德,死后埋葬于地下。顯然它是為奴隸制統(tǒng)治服務的。對于一個奴隸制國家來說,青銅禮器尤其像鼎之類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國家的存亡,所以古書有“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的說法。顯然青銅器不是一般的實用器。在青銅禮器上,各級奴隸主貴族寄托著他們的信條與期望,反映著他們的思想觀念。當這種要求用形制與紋飾表達仍嫌不足時,便訴之于文字。這就是中國青銅器銘文很多的原因之一。青銅器是物質的,但同時又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這是中國青銅器的奇妙之處。

7、悠久的歷史,1500年的流行

中國青銅器流行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