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人性真相我們將從古希臘、中世紀,以及近代歐洲三個階段進行討論,這三個階段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人性觀。這體現(xiàn)出西方文化歷史演進的脈絡。第一階段:古希臘時期,偏向從“人的現(xiàn)狀”看人性的問題,亦即就一個人具體的生命有什么樣的能力、表現(xiàn)、要求等,進行探索。第二階段:中世紀時期,以基督教為主,人們的思想都與宗教有關,所以從“人的起源”來看問題,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這給人性一個很清楚的輪廓。第三階段:近代歐洲時期,所關注的問題是“人的生命特色”,探討“人應當往哪里發(fā)展”。一、就人類的現(xiàn)狀而言——古希臘思想談到希臘思想,我們要參考三種觀點,分別是荷馬史詩、德爾斐神諭、亞里士多德哲學。1.荷馬史詩:能夠=應該=必然荷馬,古希臘盲詩人。公元前873年生。相傳記述公元前12~前11世紀特洛伊戰(zhàn)爭及有關海上冒險故事的古希臘長篇敘事代表作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jù)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荷馬史詩中對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一個“能夠=應該=必然”的公式?!澳軌?應該”是指,只要我能夠做到,就應該去做。如果我能夠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應該去攻占它,否則我的這種能力就是無所謂的、不能落實的。換言之,上天賦予我們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展示出來。而“必然”則代表命運,我能夠攻下這座城池,我就應當攻占它并且,命運必然規(guī)定我要攻占它。“能夠=應該=必然”這種觀點反映出強權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這種想法是比較原始的,反映出古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以能力為主的互動方式,而這能力又可以延伸為權力和暴力?!疤焐系叵拢ㄎ乙蝗霜毞Q尊;古往今來,打遍天下無敵手”用這種方法理解人性,就會有問題。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青年壯年這個時期在各方面都處于高峰,因此就可以為所欲為,別人可能也阻止不了。然而,我們都曾有幼年、將會衰老,當我們處在這個時段該怎么辦?換言之,在思考時必須注意到普遍性的問題。亦即,一個觀點、理論的提出,應當適用于人生中的每個階段,以及社會中的每個人。如此一來,對人性的理解才是比較完整。2.德爾斐神諭: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德爾斐神廟是古希臘神殿,供奉著太陽神——阿波羅。對很多人而言,它是一個解決個人迷題的地方。人總是充滿困惑,古代的教育又不夠發(fā)達和普及,因此,一般人有迷惑時都會到那兒去求簽,請神殿中的祭司解釋。德爾斐神廟可以說是古希臘的信仰中心。德爾斐神廟上刻著兩行字:認識你自己,凡事勿過度。這都是前人經(jīng)年累月體驗得來的智慧。然而,認識你自己,卻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一個人就算有了一定的知識和閱歷,都不見得能夠認識自己。我們總以為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個性,就算認識自己了。其實,這并不是那樣容易。因為人有選擇和學習的可能,經(jīng)過一件事、看過一本書之后,你可能就會和以前的自己有所不同,就會有所改變,甚至變成完全不同的人。這樣,就會造成認識自己的困難。認識你自己代表人在“知”的方面應有的態(tài)度,與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自我,因為人對世界的了解永遠不可能足夠,也不可能停止,只有自我對每個人來說才是最切身的。同時世界問題的根源性在于人自身。學海無涯,回頭是岸。真正的知識卻在于你自己。需要我們用更多的理性去思考我們自己,去感悟我們自己,學會認識自己的過去、未來和現(xiàn)在,把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積累的經(jīng)驗融會貫通。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這反而是個出發(fā)點。德爾斐神廟的第二句話是“凡事物過度”。這句話與人們的行為有關,亦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分,要懂得適可而止,要給自己、也給別人留有余地。孟子說孔子是“不為已甚者”。意思是:孔子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太過分。3.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人是理性的動物希臘時期的人開始對人的看法是為所欲為,亦即“能夠=應該=必然”(第一階段)。接下來逐漸在知與行的方面有所限制(第二階段)。接著就是哲學開始出現(xiàn)之后的思想時期(第三階段)。第三階段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代表作有:《工具論》、《物理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等。亞里士多德對人性的一個簡單的概括就是?!叭耸抢硇缘膭游铩!钡拇_,人與動物的差別就在于人有理性。在他看來,人的特性在于靈魂根據(jù)邏各斯(logos)來運作,邏各斯在希臘文中,就是言說、敘述、理性適當比例等,它描繪的就是人是理性的動物。后來,由logos推衍出logic(邏輯),并且很多學問的詞尾都有它,比如,biology(生物學)、psychology(心理學)、sociology(社會學)theology(神學)。這代表任何學問都要有理性運作才可以成立。二、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中世紀時期也就是一般所謂羅馬時代(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這個時期羅馬人統(tǒng)一了歐洲,建立了羅馬帝國。在哲學、文化領域談論中世紀感覺很遙遠,因為這個時期并沒有特別重要的思想可以影響到現(xiàn)代人,它是一個以宗教為主導原則的時代。1.基督教與天主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并不是一回事。它們是如何區(qū)分的?凡事信仰基督的團體都稱為基督教(Christianity)。基督教又分為三大系統(tǒng):天主教(Catholic)、東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這三個系統(tǒng)相信的是同一本圣經(jīng),但是解釋的方式卻完全不同。天主教音譯“加特力教”,意譯“公教”。中國人根據(jù)明末耶穌會傳教士的翻譯,稱之為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是取自中國一句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天主教是這三個系統(tǒng)中歷史最悠久的,由耶穌親自創(chuàng)立,任命彼得為教會領袖。天主教以羅馬為中心,從古至今一脈相承。天主教是目前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人數(shù)超過11.3億。11世紀時,在希臘半島出現(xiàn)了另一個派別,成立于羅馬東方,稱東正教(英語:EasternOrthodoxChurch)又稱正教、希臘正教、東方正教,是基督教其中的一個派別,主要是指依循由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所流傳下來的基督教傳統(tǒng)的教會?;叫陆蹋喎Q新教,或譯為更正教、反對教,中文譯為“基督教”,因相對于原本的天主教(舊教),稱為新教。基督新教是于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形成的新宗派,或其中不斷分化出的派系的統(tǒng)稱。也稱作抗議宗或抗羅宗或誓反宗。詞源來自德文的Protestanten。目前全球約有5億9千萬教徒。新、舊并不代表價值判斷,其區(qū)別在于:舊的天主教是一脈相承的,至今還是由羅馬教宗來領導;新的基督教則是各自分立的,相當多元化的,目前有名可稱的新教已達到200多以上。新教發(fā)展往往是具有本土特色,只要經(jīng)濟上能夠獨立,主持者可以自由形成某種特定的解釋方式。這種解釋方式往往得自于個人的啟發(fā),而未必具有完整和一貫的系統(tǒng)。如此一來,容易與原始的基督教漸行漸遠,有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奇怪的教派和光怪陸離的傳教方式。但是我們這里所說的基督教并不只是指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這個系統(tǒng),也就是包括了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這三個系統(tǒng)中,天主教已經(jīng)存在了兩千多年,東正教從11世紀開始,新教從16世紀開始,三教人數(shù)累計可達到21億多,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宗教。2.神的形象與原罪基督教認為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這樣的人具有兩點特色:神的形象與原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神的形象,不論住在那里,人的內心之中都有一點“靈明”,可以讓他在許多關鍵的時刻發(fā)現(xiàn)自己具有神性。但是人因為有身體,所以也無法排除獸性。由此可知,人是介于神與獸之間的。神的形象代表正面的力量,亦即每個人都有良心,會自我要求去行善。另一方面,人還有原罪。自古以來就不斷地有人在犯罪。這里的犯罪不是我們日常所知的觸犯刑律的犯罪,而是指面對神明,卻在起心動念、言行上違背他的旨意。
罪行美德色欲(Lust)貞潔(purity)貪食(Gluttony)節(jié)制(self-restraint)貪婪(Greed)慷慨(vigilance)懶惰(Sloth)熱心(integrity)憤怒(Wrath)溫和(composure)妒忌(Envy)寬容(giving)傲慢(Pride)謙遜(humbleness)《七宗罪》a.好色-不合法禮的性欲,例如通奸。b.饕餮-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欲、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c.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為之貪婪。d.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e.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f.妒忌-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chǎn)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g.驕傲/傲慢-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yōu)越)其中,驕傲、傲慢是七宗罪中的第一條,因為一個人如果驕傲,就會忘記自己原是受造之物,以為自己很偉大。可以自行成就許多事。人有神的形象,這代表正面;但是又有原罪,代表負面。每個人都有惰性和劣根性,有時候會覺得內心出現(xiàn)一種難以了解的、可怕的欲望,而是只是不能說出口的。然而,假使朋友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的話,恐怕要像逃避瘟疫一樣溜之大吉了。3.得救之途:信、望、愛
在基督教中,一個人如果要得救,必須通過信、望、愛三種德行。信就是信仰,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信耶穌得永生。當然,信仰領域是很難考察的,也無法證明是否信耶穌真的會得到永生,就像我們很難證明人是否有靈魂一般。不過,一旦相信之后,人生的視野將會豁然開朗。有信仰可以產(chǎn)生希望,就是面對生老病死的必然規(guī)律而不害怕,即使遭遇世間一切痛苦的折磨,也不會放棄樂觀盼望的心情。然后以信仰與希望為個人生命的基礎,發(fā)揮無限的愛心,不但可以愛人如己,甚至要舍己為人,因為他相信神就是愛,人除了愛之外,一切都是虛幻的。人生在世,若有信、望、愛三德,死后將獲得永生。這是基督教的核心理念,也是人惟一的得救之途?!?.中世紀≠黑暗時代
中世紀是一個大體上安定的時代,一個時代能夠穩(wěn)定長達一千多年,似乎就不應該稱為黑暗時代。這個時期的人能夠生活平靜,原因之一是他們信仰宗教,活在來世可以得救的希望中。真正的黑暗是心靈上的黑暗,而與科學上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發(fā)明無關。如果以科學的進展作為評斷黑暗與否的標準,未免過于牽強、狹隘。今天,我們是否能夠回答“我為什么還活著”?我們有什么把握說“活得很有希望,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活著》中的經(jīng)典對白:1.“小雞長大了就是鵝,鵝長大了就是羊,羊長大了就是牛?!薄芭R院竽兀俊薄芭R院缶褪枪伯a(chǎn)主義了。”——“那我就可以騎牛了!”2.“千好萬好,活著就好!”3.“咱們都是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活下來不易,得好好活著。”中世紀的人有把握這么說,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宗教的環(huán)境中,教堂、教義課。他們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信仰上帝以拯救自己的靈魂,他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如此一來,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然比較穩(wěn)定,能夠按部就班走下去,而不會感到迷惑和彷徨。穩(wěn)定的心態(tài),做事踏實的心理。內心平和而安定,不會為了生命中的苦難而絕望。我們可以想象,這不是一種幸福的狀況嗎?信仰所強調的是意念的轉變。換言之,所謂信仰有時候不太在乎你做了什么事,而是在乎你的心究竟怎么想。要真心為善?!坝行臑樯?,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庇纱丝芍?,有心和無心就有了差別。宗教之所以不在乎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是因為行為是相對的,有時候乍看起來是壞事,久而久之卻變成了好事。三、人類的生命特色與未來發(fā)展——近代世界
西方從中世紀跨入近代世界,是一個急劇的演變過程。西方人在思想上經(jīng)歷了一連串的震撼,無異于一次次革命。在宇宙觀上,出現(xiàn)了天文學革命;生命觀上,出現(xiàn)了進化論;在社會政治上,出現(xiàn)了個人自由和革命的思想;在經(jīng)濟上,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關于人類起源的問題,由于上帝造人是宗教所給的答案,無法在經(jīng)驗上獲得驗證,隨著人類知識的進展,科學家開始進行客觀研究,探索生命起源的問題。其中,達爾文在1859年《物種起源》一書中,所提出的進化論是最有代表性的。進化論認為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進化而來的,在生命的本質上不應該有差別。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所謂人格的尊嚴也就沒有什么特別基礎,更遑論人生有什么特別價值。達爾文的學說出現(xiàn)后,對西方原本以宗教為基礎的價值觀造成很大威脅,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達爾文的思想也在近代西方文化中造成很大影響,許多重要的思想家都信奉他的理論,比如,恩格斯、尼采、弗洛伊德等。達爾文使人們開始不去詢問“神如何造人”,轉而著重于探討“人到底是什么樣的生命”。如此一來,也就從“以神為主”轉變?yōu)椤耙匀藶橹鳌?,真正去觀察人類生命的特色,以及人性究竟如何。1.從達爾文到柏格森
在達爾文的理論流行之后,在法國出現(xiàn)了一位哲學家——柏格森(1859-1941),他把進化論修改為創(chuàng)化論。所謂的創(chuàng)化,就是把創(chuàng)造(creation)和進化(evolution)二者結合起來,認為整個宇宙都是具有生命,甚至它本身就是一個生命,而生命一定要發(fā)展。達爾文的問題在于“一條鞭法”,亦即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個來源,從低等到高等慢慢發(fā)展,最后出現(xiàn)人類。柏格森則認為物種的發(fā)展并非只有一條路,至少應該有三種途徑:植物、動物、人類。因此,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說動物是我們的祖先。更何況,達爾文自己也承認動物和人類之間有個“失落的環(huán)節(jié)”,一直沒有辦法找到。既然如此,我們又怎樣肯定說人是從猴子演化而來的呢?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都無法證明!2.失落的環(huán)節(jié):理性思考
根據(jù)簡單的測試,當人的身體與猩猩一樣大的時候,猩猩的體力比人大四倍。除此之外,人與猩猩還有什么差別?當人的頭同猩猩的頭一樣大的時候,人的大腦占的比例是猩猩的四倍多。由此可知,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在自然界中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并沒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然而,由于人有理性、可以思考,所以勝過其他動物。馬克思說,再好的蜘蛛所結的網(wǎng),也比不上一個最差的工人所造的房子。這是因為蜘蛛結網(wǎng)是靠本能,不需要經(jīng)過學習,并且無論結得再怎么精密,都只是一張相同的網(wǎng)。而工人則不同,它造房子不是靠本能,而需要先思考。房屋的設計、用途、樣式等,這些都是經(jīng)過學習與思考而來的。3.人與動物分界
柏格森認為人與其他動物的分界在于:所有的動物都是用身體器官作為謀生的工具。而人的特別之處在于可以使用身體以外的東西作為謀生的工具,所以人可以使用、發(fā)明、改善工具,進而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文明。這一點是人與動物最基本、最明顯的差別。此外,動物具有種性而缺乏個性,人類則除了有種性之外還有個性。人和其他動物之所以會有這種差別,是因為人有自由。人有自由,因此可以作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往正面發(fā)展,也可以選擇往負面發(fā)展。換言之,人的發(fā)展是雙向。4.人往哪里去?
任何能量變成熱量之后,就不能完全回收(或者說不能再起作用),因此一個封閉系統(tǒng)中的能量會慢慢消耗掉,然后整個系統(tǒng)會陷入混亂而瓦解消滅,這稱為熵(entropy)。有些人把熵譯為“能趨?!保嗉茨芰繒呌谄7?。
德日進(1881~1955),法國哲學家,神學家,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代表作有《人的現(xiàn)象》、《人的未來》和《神的氛圍》等如此一來,自然界的發(fā)展形成了兩個曲線:演化慢慢發(fā)展,從簡單到復雜,隨著復雜程度越高,意識層次也就越高;演化的能量會越來越少,最終耗盡。然而,這一切卻因為人類的出現(xiàn)而有了轉機,人類跨過了反省的門檻,可以自由思考、自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6年中國個人代理保險市場全面調研及行業(yè)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單柄雙控龍頭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2020-2025年中國城市公共交通行業(yè)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地質勘查測繪合作協(xié)議書-@-1
- 巴彥淖爾服務機器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凝血因子VIII、IX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4年手機社交媒體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活魚運輸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醫(yī)療器械研發(fā)成果轉化合作協(xié)議-@-5
- 專題21 寫作(任務驅動類)- 2025年高考復習近十年之語文真題分項匯編
- 七年級語文組名著閱讀計劃
- 常用消毒劑的分類、配制及使用課件演示幻燈片
- 2025年上半年上饒市上饒縣事業(yè)單位招考(139名)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高考數(shù)學模擬卷(浙江專用)(解析版)
- 2024托盤行業(yè)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 碼頭安全生產(chǎn)知識培訓
- 初中數(shù)學解《一元二次方程》100題含答案解析
- 牛津書蟲系列1-6級 雙語 4B-03.金銀島中英對照
- 家具廠質量管理體系手冊
- 瀝青拌合站安裝專項施工方案
- 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初中教師業(yè)務素養(yǎng)檢測試卷歷史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