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翻譯過程中的理解_第1頁
第三講 翻譯過程中的理解_第2頁
第三講 翻譯過程中的理解_第3頁
第三講 翻譯過程中的理解_第4頁
第三講 翻譯過程中的理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講翻譯過程中的理解2011年11月8日一、“理解”概述指弄懂原語的種種含義,是譯者認識事物之間聯系的本質與規(guī)律的一種思維活動。理解分為直接理解和間接理解。直接理解是馬上實現的,是過去已經理解的事物的重現。間接理解是逐步實現的,需要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渡過程,通常是在感知、表象與再造想象的基礎上借助于思維過程實現。二、理解的前提

(一)人的一切活動都必然受著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所以人們理解任何事物都不是用空白的頭腦去被動地接受,而是以其固有的意識和先在的結構(prestructure)去積極地參與。(二)譯者的固有意識和先在結構具體表現為:1、通曉出發(fā)語言及歸宿語言,并掌握了其一定的文化歷史結構;2、具備某個或多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3、擁有自己的立場、觀點、趣味和風格;……

小結不管譯者是否意識到,是否承認它的存在,理解的先在結構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十分活躍,當譯者理解文本時,其先在結構便開始同原文信息相互作用,將其具體化。三、理解的過程

(一)理解的過程是一種思維過程。譯者從閱讀原本、接收信息到分析信息、作出解釋,要經過一系列繁復的思維程序。(二)翻譯中的理解過程會涉及不同的思維活動形式,主要有三種:1、邏輯思維2、形象思維3、靈感思維1、邏輯思維(logicalthinking)又稱抽象思維,有三種基本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邏輯思維以概念為思維細胞,通過判斷、推理等形式結構來認識世界、表達思想、證明真理。人類的翻譯活動不單純是言語活動,語言給人們以概念。譯者憑借自己的先在知識從原文語言文字中攝取概念,然后對其作出判斷和推理。正是運用邏輯思維方式譯者才能達到正確理解原文的目的。

例1:“卻看妻子愁何在”(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Staringatmywife’sface,ofgriefIfindnotrace.

例2:Sweepbeforeyourowndoor.

正人先正己。先律己,后律人。2、形象思維(figurativethinking)以形象為主要思維手段的思維活動,是一種始終不脫離形象、始終關注著情感、始終借助于想象力的富于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譯者在理解過程中要通過形象思維在頭腦中再現原作構建的典型環(huán)境、情節(jié)和性格,從而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達原文的思想和意境。

例:Theheart,whichisamuscularpump,beatsabout72timesaminutethroughacontinuousandautomaticprocessofmuscularcontractionandrelaxation.Itisaboutthesizeofafist,weighsabout9-11ouncesandisplacedsnuglybetweenthelungs,alittlemoretotheleftthantotheright.

心臟為一肌肉泵,它通過心肌收縮和舒張這一連續(xù)不斷的自動過程每分鐘大約搏動72下。心臟約有一只拳頭那么大,重約9至11盎司,位于兩肺之間,略偏于左方。3、靈感思維(inspirationalthinking)靈感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顯意識與潛意識相互作用,產生前所未有的新概念或新意象的一種思維形式,具有突發(fā)性、偶然性、獨創(chuàng)性和模糊性等特征。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從表象到概念的產生。譯者的靈感來自生活體驗、翻譯實踐、淵博的知識、語言文字修養(yǎng)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它是一種頓悟,是長期積累的智慧之花,也是對已有知識經驗的超越。

例:著名翻譯家楊苡曾談到:“有一夜,窗外風雨交加,一陣陣疾風呼嘯而過,雨點灑落在玻璃窗上,宛如凱瑟琳在窗外哭泣著叫我開窗。我所住的房子外面本來就是一片荒涼的花園,這時我?guī)缀醺械轿乙彩窃诋斈昙s克郡曠野附近的那所古老房子里。我嘴里不知不覺地叨著WutheringHeights…,苦苦地想著該怎樣譯出它的意義,又能基本上接近它的字音……忽然靈感自天而降,我興奮地寫下了“呼嘯山莊”四個字!”

(參見“一枚酸果”,《中國翻譯》,1986年第1期)小結在翻譯的理解過程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是綜合運用的。從思維活動的角度來認識翻譯過程中的理解階段有助于我們認識到思維對翻譯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加有意識地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翻譯思維能力,更好地從事翻譯實踐。四、理解的結果(一)譯者在借助于先在結構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對原文文本進行理解,最后理解的結果是一種融合了譯者的先在知識和原文文本信息的新的產物,也就是說原文信息經過理解之后將發(fā)生不可避免而又十分微妙的形變。

(二)理解的產物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不同文體的翻譯,譯者主體性的體現也不同。相較而言,文學翻譯中譯者的理解行為是一種主體性投入程度很高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但譯者總是處于特定的歷史空間,其視域和各種能力時刻都受到種種限制,而這些限制隨時都在變化??梢哉f,翻譯中的理解都是以譯者當時所熟悉的那個世界為出發(fā)點的。正因為如此,理解的結果也就具有了歷史性。

小結翻譯中理解的結果是集客觀性和主觀性于一身的歷史產物??偨Y翻譯過程中的理解是譯者調動已有的認知資源,運用各種思維形式進行的主體性投入程度因文體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具有客觀性和歷史性,它訴諸于理解者的自由,但這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