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憲法的產生_第1頁
第三講憲法的產生_第2頁
第三講憲法的產生_第3頁
第三講憲法的產生_第4頁
第三講憲法的產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憲法的產生李忠夏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重要的憲法文件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美國1776弗吉尼亞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法國1789年人權宣言德國1848/49保羅教堂憲法馬克思大女兒燕妮曾問歷史學家維特克:“您能用最簡明的語言,把人類歷史濃縮在一本小冊子里嗎?”維特克說:“只要四句德國諺語就夠了:1.上帝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膨脹;2.時間是篩子,最終會淘去一切沉渣;3.蜜蜂盜花,結果卻使花開茂盛;4.暗透了,更能看得見星光憲法的產生憲法的產生1.憲法是西方文化的產物“西方”一詞的理解“西方法律”的理解:格里高利教會改革(1075-1122)之后

教會法與世俗法之間的管轄權之爭——主權之爭——近代國家和近代法律體系的產生新教改革——宗教戰(zhàn)爭中世紀的黑暗——人性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自然法思想憲法不過是當時社會變革、宗教思想與哲學思想扭轉的產物2.主權理論博丹的絕對主權——霍布斯的主權(絕對主權與自然法思想的結合)——盧梭的人民主權3.自然法思想、社會契約、君主制的衰微、宗教對法影響的削弱控制國家——西方憲政的歷史宗教與憲法一、格里高利七世的教會改革:受職權之爭(與德國世俗權力之間的斗爭)影響:增進教皇權力;教會法的形成;泛歐洲的教會成為第一個近代意義上的國家,建立起一套法律體系:1140年格拉提安系統(tǒng)整理了教會法,《教會法整理匯編》,第一部關乎一種法律體系的現(xiàn)代體系化著作;對世俗法的影響:13世紀出現(xiàn)世俗法的權威著作二、16世紀的宗教改革:本質是人性的解放和人之理性的彰顯1.路德改革:因信稱義2.加爾文宗教改革:英國的清教與對美國的影響3.法國的自然神論與法國啟蒙時期的哲學家4.個人主義的盛行三、宗教改革對憲法的影響1.三十年戰(zhàn)爭:天主教與新教之爭2.新的主權理論:世俗權力占據上風3.啟蒙運動:人的理性的進一步解放4.法國大革命和制憲運動第一次新教革命:路德宗的德國1.起因:15世紀末教皇統(tǒng)治集團陷入深深的腐敗當中2.為什么在德國:因德國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3.改革具體背景:這一時期德意志的的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軟弱,加強了對德意志的掠奪。這一時期德意志的白銀產量很高,教皇每年從德意志掠奪的財富相當于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每年稅收額的20倍,素有“教皇的奶?!敝Q,這種搜刮即不利于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也不利于封建統(tǒng)治個財政收入,惡化了廣大人民的經濟生活。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德意志和羅馬教廷的矛盾成了一切矛盾的焦點。而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路德戳穿了免罪券的欺騙性,該行為成為宗教改革的導火線。4.1517年馬丁路德及其追隨者宣稱廢止教會的管轄權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威登堡教堂門口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核心:教皇和宗教的權利不是神受的,是人為的,他們也會犯錯誤;教會不是立法機構,它是信仰者的無形共同體,所有信徒都是教士,在同上帝的關系上,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私自的個人”,且單獨對“神的話語”,即圣經做出呼應;世俗的政治權威必須肩負立法責任這一原屬羅馬天主教會管轄權的職責。因信稱義:因信稱義:認為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對上帝的信仰,任何善功皆無用,若心中有信仰,就不需要任何善功,信仰是靈魂獲救的唯一根據.影響一、一般影響(1)推動了廣大民眾的反封建斗爭(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3)為歐洲宗教改革開辟了道路,成為西方進入近現(xiàn)代的標志.二、對法律的影響兩個王國:天上的王國:看不見的教會;世俗王國法律:包括十誡的精神法和世俗統(tǒng)治者的實證法都是必須的法律的用途:世俗統(tǒng)治者頒布原有羅馬天主教管轄權的立法,如教會法令、婚姻法令、學校法令以及貧困救濟法令等路德教宗強調法律體系的統(tǒng)一性:公法和私法;私法范疇內的財產和債;從羅馬法和教會法以及王室法、封建法、商法和城市法中吸取原則、原理和規(guī)則職業(yè)化的法律科學以十誡、圣經和神學原則為基礎的法律規(guī)則解釋:德國刑法的系統(tǒng)化編纂新的法律哲學:將實證主義(法律為立法者意志)與自然法(訴諸路德宗法官的神啟良知實施規(guī)則)結合起來路德簡介馬丁。路德(1483——1546)出生在德意志薩克森州一個農民兼礦工的家庭。1501年進入埃富特大學深受唯命論哲學和人文主義的影響。1505進入奧古斯丁修道院研究神學,后被送到威登堡大學學習,任威登堡大學神學教授。1500——1512年初,他曾訪問羅馬,目睹教廷的腐敗。當時德意志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農民平民的密謀和小規(guī)模起義不斷發(fā)生。在人民群眾推動下,路德決心從事宗教改革。第二次新教革命:加爾文宗的英格蘭內容

1、堅持《圣經》絕對權威,反對教皇權威

2、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3、核心:主張先定論,宣揚選民或棄民

4、主張發(fā)財致富

5、主張自由、平等,個人主義

6、制定嚴格的道德標準:主張選民要有奮斗精神具有簡樸、誠實、講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為資產階級發(fā)財致富作辯護

7、廢除主教制度,主張建立共和式的長老制度(神職人員選舉產生)

8、建立政教合一政權(教會監(jiān)督國家、社會和家庭)

使教會組織和國家具有資產階級民主的形式,更適應了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要求加爾文宗教改革思想1、廢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長老制;2、簡化宗教儀式,在7項圣事中保留洗禮和圣餐;3、改組市議會,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權政府;4、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侈。嚴禁賭博、跳舞、酗酒、賣淫、演戲等行為;5、鼓勵經商致富、放貸取利,認為正當?shù)慕洕顒邮窃黾由系蹣s耀的一種途徑。加爾文宗教改革與世俗國家“人生的終極的目標就是榮耀神,并且以神為樂”。加爾文教義之所以成為各國政治、經濟改革的偉大動力還在于:它最極端化地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最極端化地強調了上帝

的主權從而最極端化地踐踏了教權、皇權、政權的權威,也從而最極端化地樹立了信仰上的個人主義,并將這種個人主義最極端化地實踐在現(xiàn)實社會中。

1.他主張教會與國家應是相互協(xié)作的關系,不同意路德的兩元論式的區(qū)分。在他看來,官員與教職人員同屬圣職人員,教會的政策由他們共同策劃厘訂。

市議會人員每星期聚集一次。聚會的開始先是查考圣經,然后才商議各種事項,包括委任每個查經班的教員。加爾文希望市政府協(xié)助推行教會事務,當教會法庭裁定

某個人有罪后,便轉交市政府執(zhí)法懲處。

2.加爾文以圣經來管治人民,紀律森嚴。教會法庭制訂銀行利率、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規(guī)定禁食時間,甚至禁止用圣經以外的名字為孩子起名。即使在家

里舉行私人聚會,也得遵守政府和教會的法令。玩紙牌、賭博和飲酒等娛樂在禁止之列,凡玩紙牌者會被紙牌造的枷鎖枷著示眾:甚至新娘在出嫁時衣著過分豪奢,

也可能會被捕。加爾文曾企圖用火將妓女燒死,遭市議會反對而罷。1558年,市議會通過凡第二次觸犯賣淫罪的,須戴帽游街。加爾文將所有酒館改為咖啡店,

嚴禁客人在店內說下流話,粗鄙的音樂被禁止。他鼓勵發(fā)展工商實業(yè),提倡清心寡欲,禁止浪費;同時宣布從政、經商與任教皆授命于上帝。3.加爾文主張由選舉產生的長老與牧師共同管理教會;長老與牧師又是議會議員,負責立法監(jiān)督市民生活。他的教派被稱為“長老宗”。加爾文教會是按照民主的程序,經過民主的選舉,才得以組成的。既然教會是民主共和的,那么人間的王國也必須民主化、共和化。

4.加爾文派共和理念表現(xiàn)為圣約性憲政。圣約性憲政就是以圣經中所啟示的圣約為基礎,建立以榮耀上帝為根本的立憲政體。圣約性憲政的核心是:上帝

至上、約法為度、權力制衡、有限政府。其民主共和理念有四項原則:1.人民的意志是統(tǒng)治者權力的唯一合法來源;2.權力最好是由人民透過選舉交給統(tǒng)治者,

每個成年人都可以行使這個選舉權;3.在教會行政上,牧師與平信徒彼此平等,互相合作,權柄相同;4.教會與政府間不宜彼此聯(lián)盟。英國法律體系受加爾文宗教改革的影響1.法官不再根據君主的意志去留,而是獲得了獨立和終身任職2.陪審團制度改革3.先例原則具有現(xiàn)代意義神圣盟約——共同體主義——“清教倫理”作用1、打擊了天主教會的勢力

2、凈化了社會風氣

3、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

4、主張更為激進,其更激進之處表現(xiàn)在建立民主教會和嚴厲排斥異己,以及主張國家的民主化與共和化上。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旗幟

5、國際性影響廣泛,日內瓦也由此成為“新教的羅馬”蘇格蘭歷史學家甘寧漢(WilliamCunningham,1805~1861)說:“在所有的宗教改革領袖中,從其才能和具有的影響,以及堅固、傳播真理方面看,約翰·加爾文是最偉大的?!奔訝栁钠淙思訝栁模↗ohnCalvin,1509-1564),法國人。1535年為躲避法國政府的迫害,逃到瑞士巴塞爾城,1536年發(fā)表《基督教要義》,該書被稱為是“決定歷

史進程并改變歐洲面目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就像《拿破侖法典》完成了法國革命一樣,《基督教要義》完成了宗教改革。加爾文曾說:“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

院”。沒有一個教義象他所體現(xiàn)的那樣積極、有力并且充滿得勝的雄心,他說:“欲想在天國得榮耀的,今生必須爭戰(zhàn),而爭戰(zhàn)之勝利,必須歷經艱難險阻始能獲

得?!靶叛霾皇巧畹囊徊糠郑侨祟惿畹恼w?!奔訝栁膶⒎e極入世、在社會中全面滲透信仰的傾向發(fā)揮到極致。加爾文提出了著名的預定論,這是宗教改革

運動中人類思想的顛峰。預定論認為:人因原罪無以自拔,拯救只能來自神的義。人之稱義必需經過信仰上帝和基督,稱義的內涵是上帝施于人的救恩。上帝選擇一

部分人為施恩對象,這部分人稱為選民,否則就是棄民。選民與棄民的標志就是各人在事業(yè)上的成敗。法國革命:自然神論的理性主義主要內容:18世紀廣泛傳播;在不相信基督教的人群中傳播;雖然相信宇宙原本乃是神的創(chuàng)造,并且神為宇宙之中的每一個事物都寄予了一定的目的,但上帝不過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創(chuàng)世之后就不再干預世界事務,而讓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規(guī)律存在和發(fā)展下去;主張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啟宗教”。人類被神賦予了一些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性,人類借此而謀取他們自己的幸福。18世紀的法國哲學便與自然神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伏爾泰、狄德羅、盧梭這一原本含有宗教維度的哲學在19世紀早期被稱為是“啟蒙”:信仰理性、打著科學的旗號挑戰(zhàn)基督教關于人之原罪以及人類歷史的神意屬性的信仰、進步取代宗教成為信仰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德國革命強調君主政體和王室的特權;英國革命強調貴族的特權;只有法國則強調民主與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確立了新的憲法體系帶來了新的法律科學和法律哲學:法律實證主義——法律世俗化的結果拿破侖法典:對權利和個人財產以及契約做出特別強烈的保護刑法領域:無罪推定、刑罰平等小結:作為新的法國法律科學之基礎的是理性主義、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哲學,它一方面拒絕了正統(tǒng)的基督教教義,另一方面,它還與一個強烈的信仰聯(lián)系在一起,即作為禮物,造物主把理性和通過行使意志自由、表達自由、機會平等以及體現(xiàn)在新的法國憲法和法典中的其他自然權利而運用理性的能力賦予了人類美國革命:部分“英國”、部分“法國”1.理念:受18世紀法國哲學中理性主義的影響理性主義、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作為根基2.政治結構:民主和個人主義;而非貴族政體和保守理念3.權限分立:受孟德斯鳩和洛克政府論的影響4.民法和刑法則接受了英國普通法的傳統(tǒng)兩種相互沖突的信仰體系:清教主義、傳統(tǒng)主義和共同體主義;自然神論、理性主義與個人主義兩種相互沖突的政治體系:以公益精神為基礎的貴族政體和與之對立的以公眾輿論為基礎的民主政體:民主還是共和?杰斐遜:接受法國大革命的思想;聯(lián)邦黨人如漢密爾頓則對民主抱有一種戒心,接受英國的貴族統(tǒng)治制度英國:普通法的精神:以個人主義為核心哲學與憲法一、16、17世紀的自然法思想霍布斯、普芬道夫、沃爾夫、托馬修斯二、18世紀的法國啟蒙哲學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三、18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反思法國大革命的惡果)——歷史法學派(胡果和薩維尼)康德、費希特、黑格爾社會、政治、經濟對立憲主義運動的影響1.政治貴族統(tǒng)治——但貴族越來越受到經濟上占據上風的大工業(yè)家、企業(yè)主的影響:合作或者沖突2.經濟資本主義以及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平民赤貧、資產階級謀求政治權力3.社會去宗教化的趨勢越來越強烈、不滿政治上的王權或者貴族統(tǒng)治、工業(yè)化導致社會問題日益增多、要求自由和平等英國憲法的產生1.1215年大憲章:議會的起源發(fā)展:平民加入議會;取消財產資格;取消男女限制2.國王、貴族、教會與平民之間的不斷爭斗體現(xiàn):國王與國會的關系;國王與教會的關系,英國國教脫離天主教主要圍繞征稅權3.1688年光榮革命4.議會內閣制的確立:通過慣例美國憲法的產生關鍵詞:五月花號、清教徒、七年戰(zhàn)爭(1756-1763)、1776年獨立宣言、1777年《邦聯(lián)條例》、1787年制憲會議、聯(lián)邦黨人、馬伯里訴麥迪遜關鍵人:華盛頓、杰斐遜、麥迪遜、漢密爾頓、亞當斯、伯爾、門羅等美國憲法的產生,完全是一個妥協(xié)的結果。一、制憲前的背景1754年1765年反印花稅法大會1774年第一次大陸會議,《權利宣言》1775年第二次大陸會議,《獨立宣言》和1776年《邦聯(lián)條例》二、1787年制憲會議的召開1.召集2.爭論兩院制代表的比例如何選舉總統(tǒng)?如何防范聯(lián)邦議會?議員是否可以兼職,從何處領薪水?其它爭論:奴隸制;權利法案3.通過富蘭克林的睿智發(fā)言未簽字通過的三位代表:弗吉尼亞代表埃德蒙·倫道夫;喬治·梅森;馬薩諸塞代表艾爾布里奇·格里馬薩諸塞州和弗吉尼亞州4.余音德國憲法的產生一、立國時代:日耳曼人與德意志人1.日耳曼人2.日耳曼的民族大遷移3.法蘭克王國的崛起4.封建采邑制度5.德意志人二、封建時代:民族國家的被延誤三、宗教改革時代:民族運動的發(fā)端1.宗教改革:披著宗教外衣的政治運動2.路德:從天主教到新教:因信稱義3.加爾文-宗教改革

4.三十年戰(zhàn)爭四、1806年神圣羅馬帝國滅亡五、1848年的前三月革命1.國家統(tǒng)一2.自由3.君權與民主六、1871年的第二帝國1.俾斯麥2.君主制向議會制的過渡3.政黨制度的演進4.每日電報門事件七、1919年的魏瑪?shù)蹏涫〉脑颍旱谝弧⒆h會和總統(tǒng)的直選第二、議會中小黨林立

第三、過于妥協(xié)第四、民族主義凡爾賽合約的影響凡爾賽合約·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zhàn)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前的疆界?!け笔仗K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

凡爾賽條約后的德國領土形勢·承認波蘭。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さ珴捎蓢H聯(lián)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じ钭層缺炯八_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qū)給立陶宛(1923年)?!に_爾煤礦區(qū)由法國開采15年,其行政權由國際聯(lián)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さ聡姓J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并?!こ姓J盧森堡的獨立?!w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戰(zhàn)勝國分配?!适?3%的領土?!さ聡仨毘姓J全部戰(zhàn)爭責任,承認對協(xié)約國平民犯罪?!で暗禄释辣粚徟袨閼?zhàn)爭罪首犯?!げ糠值萝姳粚徟蟹赣袘?zhàn)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根據協(xié)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后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一般認為這筆沉重的賠償給德國經濟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并間接導致了納粹黨在德國的崛起,但對此觀點史學界仍有不同評價。被審判犯有戰(zhàn)爭罪,其中一些被判處死刑。據德國《明鏡周刊》2010年9月28日報道,今年10月3日是東西德統(tǒng)一20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德國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全部賠款的日子。屆時,德國政府將向法國政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