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篇_第1頁
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篇_第2頁
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篇_第3頁
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篇_第4頁
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篇一、知識與能力1間。2價值。3綢之路”和“南方絲路”。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絲綢之路”導入新課。2、通過“絲綢之路”示意圖,讓學生了解掌握“絲綢之路”的起點。3、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討論等形式,探究“絲綢之路”形成的意義和作用。4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開放重要性的認識。【教學重點】1、絲綢之路2、兩漢時期的中日交流【教學難點】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義【授課類型】新課【課時】1課時【教具】教學掛圖【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老師導入)兩漢時期,中國以高度文明和繁榮富強聞名于世,中華文明向外傳播。同時,中國也要吸取外來文化充實自己。那么,中國與世界是通過哪條商業(yè)通道來實現的呢?(學生回答“絲綢之路”),(老師肯定)對,在兩漢時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來實現的,那么“絲綢之路”是怎樣形成的?兩漢時期中國與世界有哪些交流?“絲綢之路”又有什么意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板書課題)兩漢時期的對外交流(老師導課)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有關“絲綢之路”的知識。(板書第一標題)一、絲綢之路1的主要是絲綢,所以叫“絲綢之路”2、那么,“絲綢之路”是怎樣形成的呢?(老師指出)張騫出使西域后,西域與內地的聯(lián)系加強了,其實“絲綢之路”就是張騫開辟的。(請同學齊讀“后人對張騫的評價”)“騫始開通西域道也。”3較它們的起點和走向。鞏固記憶。4文化交流。)572-73繡花粉袋、馬幫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顯示漢代對外交流繁榮,政策開放。73和日本深受中國影響。(板書第二標題)二、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1(2)中國先進的工具和技術傳入朝鮮。(3)中國的物品傳入朝鮮,如蜀郡制造的漆器。2、(指導看圖片)教材74頁“東漢陶船”、“秦漢造船工場遺址圖”,從這兩幅圖反映出漢代造船業(yè)發(fā)達,也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往。(指導讀書,出示東漢疆域圖)(1)找出西漢時就與日本有交往的歷史,(2)找出東漢都城洛陽、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在地圖上的位置。為什么?(3)找出東漢時中國與日本交往的歷史。(然后講解,漢光武帝贈給“漢委奴國王”金印一枚說明了中日交流源遠流長,中日人民有友好交往的歷史。4濟文化發(fā)展。)(老師引導)漢朝時,除了與鄰近國家交往外,中國還與歐洲有著友好交流的史實。(出示第三標題)三、漢與歐洲的往來97(老師提問)歐洲與中國第一次交往是什么時間?處于哪一世紀?交往的具體情況是什么?課堂小結:張騫出使西域后,內地與西域的交流增多了,絲綢之路開始形成。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促進了彼此的發(fā)展,它的存在反映了兩漢時的對外交流十分繁榮。兩漢與近鄰、朝鮮和日本有著密切的`交流,與歐洲同樣友好交往。正是由于實行了這種開放的政策,兩漢時的經濟文化也十分繁榮。課后作業(yè):一、選擇題ABCD標志著歐洲國家與我國開始直接友好往來的歷史事件是()ABCDA漢武帝B漢元帝C漢文帝D漢光武帝歐洲國家同中國開始直接友好往來開始于哪一世紀?A公元前1世紀B公元1世紀C公元2世紀D公元15世紀A朝鮮在漢朝時和中國有往來BCDABCDABCD97前行,擴大了國中人的視野?!皸l支海”是現在的()ABCD拓展訓練:A張騫B衛(wèi)青C班超D甘英AB長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亞歐洲CD166往。由此可推斷當時已開辟了()ABCD培優(yōu)訓練:和作用?2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就,提高對比和歸納綜合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秦漢時期許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和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特別是造紙術的發(fā)現更是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教學重點:就。教學難點:地動儀的構造原理。教學方法: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探究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二、導學新課(一)紙的發(fā)現和蔡倫改進造紙術1.紙的發(fā)明(板書),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蓮募埌l(fā)明以前的書寫材料講起,以便學生了解發(fā)明紙的歷史背景。師問:甲骨文是刻寫在什么上面的?生答:龜甲、獸骨。師問:“金文”是刻寫在什么上面的?生答:青銅器。師問:戰(zhàn)國時期又出現了什么樣的書寫材料?生答:竹簡、絲帛。(教師用課件演示,獸骨、龜甲→青銅器→竹、帛→紙)師講:紙普遍使用之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人就把竹木簡當作書寫材種既便宜又方便的書寫材料,這就推動人們從事造紙術的研究。2、蔡倫改進造紙術(板書)在蔡倫之前,我國勞動人民雖己發(fā)明了造紙的方法,但紙的質量還比較差,產量也不高。105于造紙的原料。生答: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用課件演示造紙原料)。師講:這些原料很容易搞到又很便宜,既擴大了原料來源,又降低了成本,造出的紙的質量比以前要好得多。不僅提高了紙的質量還提高了紙的產量,紙的使用也逐漸普遍起來了。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3、造紙術的.傳播及其意義。(略講)紙的傳播,(利用課件進行演示)紙最初傳入朝鮮、日本,后來又向西傳入阿拉伯,并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和非洲。師問:與竹木簡和帛相比,紙的主要長處是什么?生答:竹木簡太笨重,帛的價格昂貴,紙不僅攜帶方便,而且造價低廉。紙(二)九章算術基礎。(此處師講)(三)張衡和地動儀的發(fā)明。(利用課件演示張衡與地動儀的圖像)師講:張衡是一位杰出的歷史人物,既是文學家,又是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1321700結構和原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敘述地動儀結構的小字部分,然后說明其測報地震的科學原理。(四)醫(yī)學的成就中國醫(yī)藥學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獨具特色,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秦漢時期,良醫(yī)輩出,。1、華倫創(chuàng)制“麻沸散”和“五禽戲”(板書)(利用課件演示華倫人物圖像)華倫是東漢著名的醫(yī)生。他擅長針炙、麻醉術和外科手術。華倫制成的“麻模仿鹿、虎、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這部分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部分)2、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景圖像)治療學的基礎。三、課堂小結:在秦漢時期,中國有哪些科學技術成就領先于世界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能力)。教師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總結:秦漢時期,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在四、鞏固練習利用課件演示課堂練習題。(一)、選擇題: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這主要因為它(D)A、是世界上第一臺地動儀B、是構思巧妙的地動儀CD(二)填空題:l、東漢時候, 總結勞動人民的經驗,于105年改進了造紙術2《》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基礎。3、東漢著名醫(yī)學家 創(chuàng)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戲”。4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奠定了我國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后世尊他為“ ”。(三)討論題: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紙”又有什么重要意義?本討論題讓學生利用課后查找資料寫一篇小論文。五、板書設計——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一、紙的發(fā)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三、醫(yī)學方面: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華倫創(chuàng)制“麻沸散”和“五禽戲”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3識記《權利法案》的內容,理解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嗎?書)歷史傳統(tǒng):英國早期的議會傳統(tǒng)。思想基礎: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影響。探究問題二: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如何確立的?(板書)有受到限制?保證了議會的哪些權利?法案頒布的意義?小組討論:對比前后兩個國王的權力不同。2.1832年議會改革:上下議院的早期組成?議會改革的原因?議會改革的結果?3.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和政黨制的發(fā)展:內閣的由來:責任內閣的形成:(舉手回答;小組討論:梅姨上臺的步驟)內閣與首相議會的關系:(小組討論,逐條回答)責任內閣關系圖(補充總結):為了獲得議會多數席位,資產階級政黨展開激烈競爭,議會政黨制度逐漸形成和發(fā)展。閱讀歷史縱橫,總結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板書)(舉手回答)思考: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作用及影響(舉手回答)環(huán)節(jié)三:本課小結(提綱和關系圖)環(huán)節(jié)四: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五:布置作業(yè)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4師:不僅牧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牧業(yè)生產生活的關系是這樣的,其他的自然環(huán)境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也是如此。師:自然環(huán)境決定生產活動,生產活動決定生活方式,自然環(huán)境也決定了生產活動。師:請同學們抓緊時間完成課堂檢測,活學活用。師:課堂反饋。板書:啟示:因此發(fā)展生產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理念,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教后感:2—5,我選擇了《一方牧區(qū)養(yǎng)一方人》的課堂教學。本課以“天ft己的一些不足之處,找到提升的新空間。優(yōu)勢:1、在教材處理上,選取內容突出典型性、差異性、可比性,能夠較好地反映自然環(huán)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在教學內容選取上,師傅們給予了多次的指導,再一次感受到集體智慧力量的強大,也體現到了虛心好學的好處。2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4式進行知識歸納,梳理知識的內在邏輯,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綜合的能力。5法,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不足之處:1、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提高,語調較為單一,不夠抑揚頓挫。、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方面有待提高,不夠自然巧妙。、學生關注面有待提高,應當進一步擴大學生關注面。4、激發(fā)學生“發(fā)問”的能力有待提升,自身的問題設計需要進一步“精細化”,提高問題的針對性、實效性、典型性??傮w而言,非常感謝一直幫助我的老師們,尤其是王老師對我的“指導”及做人處事方法。今后,一定會再接再厲,虛心學習,刻苦鉆研,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養(yǎng)。初中歷史課教學設計及反思54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教學,乃教與學,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師與生的交流,這不僅僅是藝術,更最好能通某個領域的歷史,像政治史、經濟史、文學史、民族史、國別史、國際關系史等等。有了這個體系,你的知識智慧將源源不斷。交流的專業(yè),就是要知這是我本學期來對教與學的又一次思考和心得,是我進一步前行的理論支持。在教學技能成長方面,我常常與同一個教研組的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向有經作給我的推動力,只有自己不停地探求才能保證教學的新鮮活力。在我的課堂上,我堅持我的課堂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