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_第1頁
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_第2頁
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_第3頁
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_第4頁
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教課設計對七年級歷史老師是很重要的,它能夠幫助七年級歷史老師順利展開教育工作,并對他們提高教課質量有好多的幫助??靵韺懸黄烤幹破吣昙墯v史下冊教課設計吧。下邊小編為大家采集相關于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希望你喜愛。#*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1【教課目的】1.知識與能力經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掌握相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2.過程與方法利用視頻、圖片、文字資料等各種歷史資料培育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和解析能力。3.感情態(tài)度價值觀經過學習是學生認識到中國是遠祖先類的起源地之一,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進而激倡始學生的民族驕傲感?!窘陶n重點】元謀人、北京人的特色?!窘陶n難點】內容距今長久,只有依據考古挖掘成就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1/25必需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的基本內容?!窘陶n方法】合作、研究、交流【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課時安排】課時【教課過程】激趣導入自從有了人類,就開始了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由初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那么,最早的人類產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商議人類的神秘。二、新課學習(一)元謀人教師:俗語說的好,樹是有根的,水是有源的。那么,相同道理,我們人類的老祖先是怎樣出現在地球上的呢?關于人類的出現你知道有哪些說法嗎?學生:中國有女媧摶土造人說。學生:西方有上帝造人說。多媒體展現教師:無論中國仍是西方的神話有一個共同的見解,人是神2/25創(chuàng)立的。我們人類果然是“神”創(chuàng)立的的嗎?那么我們人類終究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來看一組圖片。(多媒體展現)(多媒體展現祖國境內遠祖先類舊址圖)教師:元謀人產生的時間在什么時候?學生: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教師:考古學家在哪里發(fā)現的元謀人蹤影。學生:云南元謀縣教師:那元謀人的生產生活狀況怎么樣?學生:會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教師:元謀人的社會地位怎樣?學生: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教師:早在1965年5月1日,新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謀縣發(fā)現兩顆牙齒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經科學家判斷,這是遠祖先類的遺物,距今約有170萬年,我們稱他們?yōu)樵\人(多媒體展現)北京人的發(fā)現教師:北京人舊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舊址聚積層厚40多米,舊址最初于1921年被發(fā)現,此后人類學家依據在舊址中發(fā)現的3枚牙齒,將活動在這里的祖先類命名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教師:結合文章內容找出重點。3/25教師:北京人在什么期間出現的?學生: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教師:北京人在哪里發(fā)現的呢?學生: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里教師:北京人擁有什么特色呢?學生:保留了猿的某些特色教師:北京人的發(fā)現過程是怎樣的?學生:周口店北京人舊址最初于1921年被發(fā)現。此后人類學家依據在舊址中發(fā)現的3枚牙齒,將它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俗稱“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學生:1929年,中國青年學者裴文中發(fā)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同年又發(fā)現用火遺跡。學生:1936年,在同一地址挖掘出土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此后,這一舊址進行了多次挖掘,共出土40多個個體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萬件石器和大批的動物化石。教師:北京人發(fā)現有什么作用?學生:為科學家復原北京人的特色和生活狀況作出了重要的憑據。問題思慮:化石是怎么形成的?關于我們研究初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學生: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層里的古代生物的4/25遺物。最常有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動物死后,尸體的內臟、肌肉等柔嫩的組織很快便會腐化,牙齒和骨骼因為有機質較少,無機質很多,卻能保留較長的時間。學生:化石的發(fā)現對我們復原北京人的特色和生活環(huán)境供給了重要憑據。教師:北京人的發(fā)現擁有怎樣的社會地位?學生:北京人舊址是世界上出土祖先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舊址,1987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三)北京人的特色教師:北京人擁有什么特色?學生:頭部像猿人。前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嘴巴前伸,沒有顯然的下頜。學生:手腳分工顯然會制造和使用工具像人。教師:下邊我們來看一組圖片經過比較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你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學生: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色。(多媒體展現圖片)教師:北京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怎樣?學生:生活狀況:獵取動物、采集植物果實為食,會使用火來燒烤食品、照明、驅寒。學生:使用工具:石器、骨器、木棒、鹿角等。教師:在舊址中,還發(fā)現了虎、豹、熊、鹿、野豬等好多獸5/25骨化石,在這樣邪惡的環(huán)境里,只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所以,他們經常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的生活。這就形成了初期的原始社會。(多媒體展示)教師: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俄n非子》韓非子為何這樣說?學生:猛獸出沒、邪惡異常。學生:打制石器、簡單木棒。學生:團結就是力量。他們想到的方法是群居。學生:所以就形成初期的原始社會。思慮:北京人的火是怎么來的?學生:煤的自燃學生:雷電生火學生:有時碰撞生火學生:叢林自燃生火(多媒體展現相關火的圖片)教師:即便沒有殘忍野獸,一個人也難生活,找覓食品成了難題。只有群居,男女分工狩獵和采集才能保持生計。所以北京人采納了群居生活,這就是初期的原始社會。教師:請問:他們用火做什么呢?學生:燒烤食品6/25學生:驅逐野獸學生:照明御寒教師:思慮我長得很像猿,卻叫我北京人,你看我是人嗎?學生:你長得確實很像猿,但你手腳分工顯然,還會使用天然火啦,最重要的是你會制造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你真的是人了!教師: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學生:北京人過群居生活,是由生產力水平的極端低下和環(huán)境的邪惡所決定的。教師:北京人發(fā)現的意義學生:北京人的發(fā)現對研究祖先類進化擁有重要的意義,是世界迄今所知發(fā)現的內涵最豐富,資料最齊全的直立人舊址。學生:1987年北京人舊址被結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三、課堂總結本課我們除了學習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以外,此后我們經過考古我們又發(fā)現了藍田人、丁村人等等好多的遠祖先遺址,所以我國成了世界上發(fā)現祖先類舊址最豐富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說明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是一方沃壤,我們?yōu)橹湴梁万湴?。四、課堂練習1.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要經過(C)A.神話傳說7/25B.史冊記錄C.考古挖掘D.學者推斷2.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A)A.勞動B.火的使用C.直立行走D.制造和使用工具五、作業(yè)部署1.背誦本課知識點2.做練習冊【板書設計】【教課反思】《中國初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學習了元謀人、北京人。讓我們知道了人類是從何而來,解開了我們的誘惑。在教課中加入視頻或文件資料讓學生更加的深入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我國境內的初期人類中國初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遺跡豐富8/25打制石器群居生活用天然火北京人的發(fā)現像現代人制作工具氏族生活人工取火北京人的特色#*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2【課程標準】以元謀人、北京人等初期人類為例,認識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教課目的】識記和理解:記住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代和地址;知道北京人的體質特色;認識他們使用的工具特色及獲取生活資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義。能力與方法:經過識圖培育察看能力;經過想象原始人生活情形,培育再造想象能力;經過比較北京人、猿類、現代人,幫助學生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歷史。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中華文明悠久的源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勞動在人進化中的作用,進行勞動見解的教育;了9/25解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和生活環(huán)境,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窘陶n重、難點】重點:是北京人;難點:元謀人的地位、北京人身體不平衡、山頂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據。【教課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一、導入新課書上的導言,當科學考隊員,來察看一下我國境內初期人類的生活狀況。要修業(yè)生初讀課文,察看《我國境內初期人類活動地域圖》,設計察看的線路(按必然的時間序次)。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閱讀課踴躍參加設計察看線路,初步知道先后序次。二、元謀人要修業(yè)生看書,找出“為何叫元謀人?(同時解決‘北京人’、藍田人等名的來歷)”“生活的年代與地域?”察看:“作為科學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經是人了呢?”“元謀人的發(fā)現,有何重要意義?”教師小結。過渡:已經挖掘的元謀人的遺存不多。接下來我們重點察看一下北京人。學生閱讀,仔細研究,體驗一下察看的感覺。過渡到下一目。10/25三、北京人要修業(yè)生閱讀課本,看看從哪些方面去察看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環(huán)境、身體特色、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問題:你以為有哪些條件(不)適合人的生計?比較體質特色(察看真人比較)。舊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何不同?怎樣制作石器?察看書上的石器,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怎樣獲取食品?依據是什么?怎么樣知道北京人用火?怎樣獲取火的?怎樣保留火種?使用火有何意義?教師小結本目內容,說明:北京人舊址是遺存最豐富的太古人類,于1987年被結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遺產名錄?!被顒樱合胂蟊本┤说囊惶焓窃鯓佣冗^的?學生閱讀,先建立一個整體映像爾后分別進行察看(閱讀、察看、解析、結論、發(fā)言等活動)。增添學生的驕傲感。四、山頂洞人大概二十萬年后,在北京人生活過的地方,又出現了一種進步得多的原始人類――這就是“山頂洞人”。指引學生察看一下,山頂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進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概括)。比較北京人山頂洞人11/25生活年代體質特色工具制作生活用火穿著自然過渡,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閱讀教材,填表比較重視察看:怎么知道他們會人工取火?他們是怎樣鉆孔的?五、收獲與疑問我們今天的科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呢?還有哪些問題?學生回答,作為小結。拓展思路。六、練習書后“學習測評”?!窘陶n后記】#*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3【課程標準】簡述河姆渡舊址、半坡舊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的特色?!窘陶n目的】識記與理解:記住他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種植的糧食作物。12/25理解自然條件對農耕生活的影響。能力和方法:經過識圖,培育察看能力;經過察看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培育審美能力;經過河姆渡舊址和半坡舊址、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培育學生掌握、運用比較的方法。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yè)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其所創(chuàng)立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經過他們適應、利用與改造自然,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窘陶n重、難點】河姆渡和半坡舊址為重點,前者更重。難點為新石器的涵義,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大汶口墓葬所反響的社會狀況?!窘陶n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一、導入新課我們每天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導入農業(yè)及農業(yè)的起源而導入本課的新課學習。(科考隊進入下一站,抵達浙江余姚)利用學生熟習的內容發(fā)言,湊近歷史與現實距離二、河姆渡舊址該舊址是何地發(fā)現的?發(fā)現了些什么?這些發(fā)現能說明什么問題?能畫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嗎?13/25除此以外,他們還從事哪些生產活動?你知道稻谷是怎樣種植、儲蓄、加工、食用的嗎?當地的天氣條件怎么樣?這與先民的這些生活習慣有什么關系?指導學生閱讀P12史海拾貝。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農耕文化可否相同呢?學生看書、搜尋、發(fā)現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應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最早種植水稻與粟過渡,引起學生持續(xù)研究的興趣。三、半坡舊址要修業(yè)生看書找找“半坡舊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可否與河姆渡原始居民相同?”“有哪些不相同?”“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察看書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們有什么用途?是怎樣使用的?你能依據書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復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嗎?帶著問題看書,有的放矢14/25勇敢猜想、想象學生看書,爾后自己試圖畫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四、大汶口舊址在山東泰安周邊,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時候,出現了一處更先進的原始農耕文化舊址,即大汶口舊址?,F在請大家看看書,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處舊址的其同點?各有什么特色?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想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別反響了什么歷史現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閱讀教材,去概括發(fā)現。五、小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我國的原始農耕文化擁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兩大種類。仔細聽,驕傲感。六、學習活動與學習測評當堂測評、牢固。牢固知識、激發(fā)興趣?!窘陶n后記】#*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4教課目的15/25識記與理解:記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種植的糧食作物,記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時代、地域和種植的糧食作物。理解自然條件對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的影響。能力與方法:1.經過識圖培育察看能力;經過察看原始農耕時代的器物(主若是陶器),培育理解當時人們生活狀況的能力,發(fā)現當時人們的審美特色;2.經過河姆渡舊址和半坡舊址、舊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較,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比較方法。3.經過北京人與猿類、現代人的比較,以及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并運用比較方法。感情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中國對世界農業(yè)起源的貢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原始農耕勞動的甘苦及其創(chuàng)立的價值,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經過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實,啟示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教課重點南方地域學校以河姆渡舊址為第一重點,半坡舊址次之。教課重點“新石器”的含義。16/25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色及其與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3.大汶口文化中后期所反響的社會狀況。授課種類新授課【教課準備】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課設計;學生采集感興趣的原始農耕文化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教課方法表達法、議論法、問題研究法多法結合教課手段教課過程導入新課:原始人類開初靠采集和漁獵獲取食品。隨著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類學會了種植莊稼、飼養(yǎng)牲口、制作俏皮、建筑房屋,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散布著好多原始農耕文化舊址。讓我們走進擁有代表性的舊址,體驗一下原始農耕生活的甘與苦吧!學習新課:學生閱讀課前導入框:大家回憶一下,我國境內的遠祖先類——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他們是靠什么獲取食品的?(采集、狩獵、捕魚)他們這類靠“采集”獲取食品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節(jié)變化和天災的影響;采集的食品量有限等條件的限制)。17/25大家解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變這類這些,重點要解決什么問題?開始一種什么樣的重生活?我國原始的農耕是怎樣出現的?本節(jié)課將認識到這些內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農耕文化舊址散布圖》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詳盡地址。一、河姆渡舊址發(fā)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時間的什么地址?生產工具怎樣?他們種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樣的房屋?主要飼養(yǎng)何種家禽?手工業(yè)制造有哪些?學生閱讀第一目,察看教材《重要原始農耕文化舊址散布圖》,第8頁《骨耜》《炭化稻谷》,爾后回答。議論: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指引學生從生產工具、農作物種植、居住宅子、原始的飼養(yǎng)業(yè)和手工業(yè)等方面思慮。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干欄式的房屋,過定居的生活,已會挖掘水井、飼養(yǎng)家禽、會制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的樂器。填表:自然條件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影響。生計的自然環(huán)境特色生產生活突出特色天氣溫暖濕潤雨量充分原始農業(yè):種植水稻原始畜牧業(yè):飼養(yǎng)水牛等湖泊沼澤密布采集業(yè):利用舟船,采集水生植物18/25捕撈業(yè):捕撈魚蚌居?。航ǜ蓹谑椒课萜溆啵和谒⒅铺掌骱幽范稍季用竦纳顮顩r是這樣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狀況怎樣呢?請大家模擬第一目學習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學生閱讀第二子目后回答。二、半坡舊址發(fā)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時間的什么地址?生產工具怎樣?他們種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樣的房屋?主要飼養(yǎng)何種家禽?手工業(yè)制造有哪些?學生閱讀第二目后回答。填表:自然條件對半坡原始居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生計的自然環(huán)境特色生產生活突出特色天氣冬天嚴寒干燥夏天酷熱少雨原始農業(yè):粟、麻、蔬菜原始畜牧業(yè):豬狗牛羊雞等采集業(yè):植物種子果實加工業(yè):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紡織麻布,加工彩淘居?。航ò氲匮ㄊ椒课荼容^: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何要建筑干欄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卻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屋?主若是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長江流域地勢低洼,濕潤溫熱;而黃19/25河流域干旱、風沙大,天氣比較嚴寒。所以,我們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要就地取材、科學合理。想象:我國原始的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分工?指引學生結合現實想象。婦女:采集、紡織;男子:耕作、狩獵、制陶;老人:做家務、看兒童。三、大汶口舊址請大家自學第三目——大汶口舊址。思慮:大汶口墓葬里,為何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象?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私有財富和貧富分化出現了,大汶口后期的墓葬里出現了貧富懸殊。小結:指導學生填表對今天所學知識進行歸類:原始居民時間地域原始農耕狀況原始飼養(yǎng)業(yè)原始手工業(yè)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部編制七年級歷史下冊教課設計5教課目的知識與能力目標:20/251.知識:記住中華大地上國產業(yè)生的大概時間和標記,記住商朝后期的國都。理解夏代在我國歷的地位。認識商代繁榮的主要表現。2.能力:經過對夏、商歷史特色的概括,培育學生概括能力。經過對禹、成湯等歷史人物的評論,培育評論歷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過程與方法:1.剪輯傳說中夏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引起生的興趣。2.閱讀全文,教給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3.精授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議論、回答、自主、合作式學習貫穿全文,指引生概括王朝的建立應掌握的基本因素。4.制表:簡單制一個夏、商代大事年表。5.師生共同總結,并完成活動與研究。感情態(tài)度價值觀:1.學習國家形成的相關知識,進行歷史唯心主義見解的教育。2.經過夏、商歷史的學習,更多認識祖國悠久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3.培育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感情。教課重點1.夏代的建立2.商代后期國都21/25教課難點1.夏代建立的標記2.國家的含義及形成原由教法與學法講解法、課堂議論法、發(fā)問法、比較法、解析概括法。學生課前準備采集夏桀、商紂暴政的故事采集《封神榜》的故事。教課過程導入新課:放映剪輯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旁白:聽聞嫦娥和后羿是夏代時的人物,夏代經歷了多少年?夏代后緊接著哪個朝代?下邊將學到這些內容??措娪?、聽師講、讀課題、步入學習狀態(tài)講解新課:一、夏代—我國的第一個王朝演示課件:奴隸社會包含: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學生對奴隸社會有整體的認識。(生仔細聽,對奴隸社會有整體的認識。)翻書指引生閱讀全文,談談本課主要講了什么內容?(生閱讀教材,回憶老師教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議論以下問題:22/25①夏代建立的時間(讓生寫寫,特別注意“約公元前2070年”的“約”和“前”不能夠省)。②建立者(指引生解析禹身份的轉變)③國都(中心地域)演示課件:《夏代統(tǒng)治地域表示圖》,讓生對夏代國都地址、殿堂的建筑有較直觀的認識。④夏代建立的標記:(讓生議論什么是“國家”)⑤夏代的歷史地位⑥設問:現在,請同學們概括每個朝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