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1頁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2頁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3頁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4頁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學案(蘇教版高一必修三)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朦朧詩的特點;

3.初步感知詩歌中的意象特征。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詩歌中的意象。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1.預習課文,運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熟讀全詩;2.回顧所學現代詩歌,找出和本文類似的詩歌及特點。3.查閱有關舒婷的資料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教師準備:1.有關舒婷的資料、本詩寫作背景及朦朧詩的相關資料;2.《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錄音材料或范讀準備。

課時預計

1課時。

課型:討論

自主學習課。

學習步驟及內容

一、[助讀材料]

1、朦朧詩派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等。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群體,“朦朧詩”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fā)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于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半鼥V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半鼥V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tǒng)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2、舒婷與“朦朧詩”

中國的“朦朧詩”興盛于八十年代初。最早的發(fā)軔之作是舒婷于1979年發(fā)表在福州《蘭花圃》上的一批詩,其中有后來被廣為傳頌的《致橡樹》《這也是一切》等。其時真名叫龔佩瑜的舒婷還是廈門燈泡廠的一名女工。她的詩作以新穎的構思、神奇的意象和獨特的比興,給在“四人幫”時代壓抑已久的中國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這使眾多詩歌作者和讀者深受鼓舞和喜愛,同時也引來不少非議和反對。

由此,《福建文藝》(后更名《福建文學》)編輯部于1980年2月率先在全國組織了一場新詩大討論。圍繞詩歌可不可以抒發(fā)個人感情;抒個人之情與反映社會生活、表現時代精神的關系如何;怎樣擴大詩歌的題材;怎樣看待詩歌的社會職能;新詩應如何吸收外來形式,它與民族化、大眾化的關系如何等等,每一期都辟出專版刊登爭鳴與商榷文章,時間達一年半之久。這期間,詩歌界著名的“三個崛起”先后問世。即謝冕發(fā)表于1980年5月7日《光明日報》上的《新的崛起面前》;孫紹振發(fā)表于1981年3月號《詩刊》上的《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徐敬亞發(fā)表于1983年第1期《當代文藝思潮》上的《崛起的詩群》。此前,孫紹振更早在1980年4月號的《福建文藝》上最早在理論界發(fā)表了支持舒婷的文章《恢復新詩根本的藝術傳統(tǒng)---舒婷的創(chuàng)作給我們的啟示》?!陡=ㄎ乃嚒芳熬o隨其后的《詩刊》的新詩大討論和“三個崛起”無疑給起步中的舒婷、北島、顧城等新詩人以極大的支持和肯定。但反對派的聲浪也正一浪高過一浪。

最早的反對派代表人物是公劉、章明等。章明以《令人氣悶的“朦朧”》----發(fā)表于1980年8月號《詩刊》上的文章而“名滿天下”∶“也有少數作者大概是受了`矯枉必須過正'和某些外國詩歌的影響,有意無意地把詩寫得十分[晦澀、怪僻,叫人讀了幾遍也得不到一個明確的印象……為了避免`粗暴'的嫌疑,我對上述一類的詩不用別的形容詞,只用`朦朧'二字;這種詩體,也就姑且名之為`朦朧體'吧?!贝饲?,舒婷北島的詩先后被人叫作“新詩”、“難懂詩”、“晦澀詩”、“古怪詩”、“某種品類”等。自從章明的“姑且名之為`朦朧體'吧”之后,“朦朧詩”一詞迅速被廣大讀者所接受并傳揚開來。由《福建文藝》首開先河的各種新詩大討論也在全國相繼開展。但是,很快,一場全國性的“清除資產階級精神污染”運動自上而下地開展起來。給“朦朧詩”以極大肯定的“三個崛起”首當其沖受到批判。尤其因為孫紹振(當年才45歲)提出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的美學原則,以其思想的大膽,理論的尖銳還有對傳統(tǒng)美學觀念表現出的與眾不同的不馴服姿態(tài),既引起全國理論界的關注,又受到最嚴厲的批判。斷章取義截取的批判論據是“不屑于作時代精神的號筒”;“不屑于表現自我感情世界以外的豐功偉績”;“甚至于回避去寫那些我們習慣了的人物的經歷、英勇的斗爭和忘我的勞動的場景”;“和我們五十年代的頌歌傳統(tǒng)和六十年代的戰(zhàn)歌傳統(tǒng)有所不同,不是直接去贊美生活,而是追求生活溶解在心靈中的秘密”。孫的這最后一段文字被批得最多最狠,幾乎達到體無完膚的地步。

但是,無論怎樣大棒揮舞,“三個崛起”反而越批知名度越高?!半鼥V詩”更在全國詩壇奠定基礎,從此走向世界。這正如詩人蔣夷牧在1980年寫的《用自己的聲音歌唱》中所言∶“`四人幫'的文化專制主義曾給詩歌界帶來一場災難。十幾年來,詩歌在宣傳大話,編造假話方面充當了很不光彩的號手角色。暫且撇開內容不說,就風格和流派而言,詩壇幾乎只能聽到一種樂器----小號的聲音。言不由衷的高調,聲嘶力竭的呼喊早已使人厭煩。而舒婷同志卻操著自己的琴弦,吹奏著富有自然氣息和人情味的木管進入了詩壇。

3、朦朧詩”的基本特點

作為“不合理歷史環(huán)境與條件下產生的‘合理’產兒”的“朦朧詩”,是“受傷一代人的情感結晶”,“痛苦的經歷以及隨后對它的思索,成為這一詩潮的生活和情感的基礎”,它深刻地表現了這一代人的心靈印記與他們被愚弄、遺棄而迷茫、尋找、確立的全部人生檔案。當青年們以全部的青春作為代價,承受欺騙、褻瀆、出賣之后的迷惘和痛苦時,從負面上獲得了一種原本不應得到卻難能可貴的財富,在精神迷途中尋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諾亞方舟。

這種精神的獲得首先建立在揭露黑暗的情感否定和社會批判的基點上,這構成“朦朧詩”精神意象的第一層內容。當年的現實,在顧城的筆下是“黑暗在淤積/無邊無際/掩蓋了/珊瑚般生長的城市/和默默沉淀的歷史”(《夢痕》),是徹底污染的現實;而在這種現實中,彩虹、時鐘、紅花……《眨眼》之間“變成了一團蛇影”、“一口深井”、“一片血腥”,這種荒誕意象的組合,無疑在暗示著心靈受到戕害而傾斜的心理錯覺;在楊煉的視野里,現實是“峭壁震顫/發(fā)出黑色的回響/……寒冷的磷火陰森森地擺動/喧囂的白晝已經死去”(《藍色狂想曲》);在江河的感覺中,現實依然是殘酷而冷峻的,“我無數次地被出賣/我的頭顱被砍去/身上還流著鎖鏈的痕跡?……生命在死亡中成為東方的秘密”(《紀念碑》);而北島的“悲哀的霧/覆蓋著補丁般錯落的屋頂”、“以太陽的名義/黑暗在公開地掠奪”(《結局或開始》)更是形象地概括了黑暗現實及其帶來的巨大災難。

如果說對傷痕的揭示,是“朦朧詩”精神內涵的第一層面,也是表層描述的話,它的深層意義還在于作者們更注重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迷途中尋找精神支柱和理性光芒。因此,深刻的反思與探求意識,成為“朦朧詩”人們的重要精神內容,并且從中表現出了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者的結合,構成“朦朧詩”精神意象的第二個層面。

顧城為這《一代人》作出了“黑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來尋找光明”的真情寫實。在現實的迷霧中,他們不僅看到了“在顫抖的楓葉上/寫滿關于春天的謊言”(《紅帆船》)這樣一些歷史傷痕的表層,更深刻地揭示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種人類歷史的悖論與怪狀,發(fā)出了“冰川期過去了/為什么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fā)現了/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競?”的有力詰問。他們沒有停留在迷惘與憂憤之中,而是在對個人/社會關系的自我反思與審視過程中,作出“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的苦痛否定,以及“讓我用歌聲/親吻你那明天的曙光……讓不朽的愛情戰(zhàn)勝死亡”(《沉思》)的樂觀宣言。也正是在這種心理基礎上,他們開始了理想重鑄的歷史選擇,以自己的經歷與感受為基點,推演到民族整體的生存與人類的命運,從而由“迷惘的我”而成為“深思的我”,更是“沸騰的我”的精神蛻變。當“祖國的土地上只有呻吟/真理的聲音才更響亮”的英雄主義氣概,與“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的悲壯姿態(tài),來直接承接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意識,特別是“五四”以來的戰(zhàn)斗精神。

“朦朧詩”精神意象的第三個層面,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這又可以分裂為對“人”的命題的直接表現和對愛情頌揚兩個主題。前者表現為對“人”的確立與召喚。他們的英雄主義情懷在更大程度上又表現了普通人的特點,不僅抒發(fā)了“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個人”、“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過每一個寧靜的黃昏/在搖籃的晃動中/等待著兒子的第一聲呼喚/在草地的綠葉上/在每一道真摯的目光上/寫下生活的詩/這普遍的愿望”,這具體而現實的人生基本權利要求與渴望,來對抗異化著的現實,同時還在詩中建立起了真誠、獨立、和人性的世界。顧城高唱“一支人類的歌曲/……在宇宙中共鳴”(《生命幻想曲》);梁小斌鄭重的指出“以后的日子全是孩子們的節(jié)日/……不要把孩子阻擋”(《少女軍樂隊》)……所以,“朦朧詩”對“人”的關切,不僅是即時的,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的關切,而且還把目光投向了未來,構成了由現實出發(fā)又超越了現實的理想境界的關切。它所表現的這種關切,從另一角度否定了十年動亂扭曲了的時代,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地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tǒng),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方式,在哲學意蘊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對于后一主題,“朦朧詩”既表現了在摧殘愛情、掠奪情感世界中,勇于表現愛情的非凡勇氣和詩人的藝術良知,表現了非常歲月中“一切的愛情都在心中”的時代特點。北島的《是的,昨天》表現出對愛情背叛的哀嘆,進而表現美好的幻滅和人性的沉淪;顧城的《不是再見》則用寧靜和安詳的童話語言來構筑他的情感花園。舒婷的《致橡樹》以優(yōu)美的句式,展示了圣潔、高尚的愛情觀念,這又是一種平等與獨立的人格宣言,從愛情角度,深化了“朦朧詩”人道主義的精神意象。詩人的藝術視野拓展到了整個社會和時代,思考的基點也由現實推向了歷史的縱深。因而表現出的愛情主題,更帶有了歷史反思與文化反思的意味。

“朦朧詩”對人的確立和強調,導致了詩人藝術主張的個性化特點,以表現心理情緒和感受的真實,代替實景實事的再現,以審美為基點的多元趨勢的價值觀,代替單一的社會功利判斷。每個詩人都寫融化在自己心中的“詩的世界”,標志著詩歌藝術向自身的回歸。而“意象”的出現,給“朦朧詩”帶來了形式上的生命。出于對當時黑暗現實的高壓以及“流行詩歌”的不滿等種種原因,詩人大都采用詩歌意象及意象組合來結構作品,既避免過于貼近生活而流于寫實,又回避當時公式、概念化的創(chuàng)作。以意象的朦朧代替了形象的確定性,以隱喻、象征及瞬間感受作為組織意象的心理基礎,在技法上采用時空切割、多層建構的意象組合來代替明白曉暢的直述。由蒙太奇式的連接、感受角度的改變,多重意識的交替來構成節(jié)奏上的跳躍、形象組合的密度,將客體具像轉化為心靈意象,構成詩歌的運動感。

“朦朧詩”人們徹底拋棄虛假與做作,從個人情感體驗出發(fā),在詩中表現出批判、反思以及與理想渴望相聯系的英雄主義激情和樂觀姿態(tài),這種對個人式的、情緒式表達的強調和重視,正是浪漫主義的重要特征,但這種表現不同于“五四”郭沫若式的狂飆突進,而是帶著憂郁、惆悵、失意的“灰色”的浪漫主義。這可以看成是作者人道主義與懷疑主義歷史觀的表達,也正是在人性主題的深入開掘與對時代主題的深入解讀,使得詩人們很快從傳統(tǒng)現實主義主流中脫離出來,逐步走向現代主義。盡管詩人們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還更多地傾向于建立起精神理想的支點,但某些詩中所表現出的懷疑、否定、不滿的主題意象,已不是簡單的社會政治學意義上的懷疑與否定了,而是一種整體意義上的摧毀,不僅是把詩歌當成集體經驗的映像與自我經驗的渲泄,而更是對人類普遍超時代社會經驗的體驗,因此在對世界的認識上,他們表現了存在的荒謬與無處不在的悲劇感。楊煉在《期待》中寫道:“為期待而絕望/為絕望而期待/絕望是最完美的期待/期待是最深長的絕望”;舒婷在《原色》中寫下了“燦爛只有一瞬/痛苦卻長長一生”;北島在“我不相信”的《回答》聲里,建立起了對現實世界懷疑、不調和乃至宿命的思維模式……在詩人那兒,體現的現代主義思想與現實、歷史觀,同傳統(tǒng)歷史主義、人道主義歷史觀、人生觀一起推動著中國文學的進程,但更呈現出了分道揚鑣的特點。

“朦朧詩”在文藝思想與藝術的認識上,表現出對傳統(tǒng)現實主義的不滿以至否定,將過去注重外在客觀現象的表現,移向主觀精神世界的表現,便成為現代主義文藝思想的邏輯起點,并以此來擺脫文藝反映論的陳舊觀念、對抗公式化、概念化直至“三突出”的陰謀文藝觀念,這是他們對社會歷史規(guī)律的自我意識過程,也是對傳統(tǒng)現實主義主流話語與權威話語的第一次公開對抗的過程。所以,“朦朧詩”所表現出的從浪漫主義向現代主義的轉換,不僅是主題的深化與蛻變,也是作者創(chuàng)作姿態(tài)的新變化。

初讀感知

1.朗讀中你能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2.文學作品的理解,需要我們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個時代。請你展示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及本詩寫作背景,并簡述你對那個時代的認識。同學間相互補充。

3.誦讀指導:

本詩先抑后揚,表達了詩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緒,朗讀中要注意把握這種節(jié)奏的變化,讀出情感。

問:你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讀嗎?

二、自學引導:

找出意象,填寫下表

意象 修飾語 象征意義 包含的情感

水車 老、破舊 象征祖國的農業(yè),而“破舊的”“老”“干癟”等修飾語又現出了祖國農業(yè)的落后貧窮。 凸現了祖國經濟的貧弱面貌。表達了詩人痛心的情感。

稻穗 干癟

礦燈” 熏黑 應該象征著祖國的工業(yè),而“熏黑”“失修”等修飾語形容了祖國工業(yè)的衰敗。 形容了祖國工業(yè)的衰敗。表達了詩人痛心的情感。

路基 失修

駁船 淤灘上 進一步象征了中華民族已經遠離歷史前進的軌道,裹足不前。 詩人感到猶如把纖繩勒進祖國母親肩膊那樣疼痛難忍,

第一節(jié),詩人使用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意象,這些意象,一方面要從其本身包含的內容來理解它的象征意義,另一方面要重視意象的修飾語。這樣,我們不難發(fā)現“礦燈”“路基”等,應該象征著祖國的工業(yè),而“熏黑”“失修”等修飾語形容了祖國工業(yè)的衰敗。同樣,“水車”“稻穗”,應該象征祖國的農業(yè),而“破舊的”“老”“干癟”等修飾語又現出了祖國農業(yè)的落后貧窮。這一組意象加在一起,既指工農大眾生活的艱難,又凸現了祖國經濟的貧弱面貌。“淤灘上的駁船”與“歷史的隧道里蝸行”相對,進一步象征了中華民族已經遠離歷史前進的軌道,裹足不前。此情此景,詩人感到猶如把纖繩勒進祖國母親肩膊那樣疼痛難忍,禁不住發(fā)出“──祖國?。 钡纳畛梁魡?。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語調應緩慢低沉。讀“──祖國??!”時,要痛苦沉重而有壓抑感。

(二)自主研讀

1.請模仿分組分析二、三、四節(jié),小組成員間相互質疑、交流,做好記錄,然后選一名同學全班交流,各個小組互相補充。(交流時采取讀一節(jié)交流一節(jié)的方式,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仔細體會。)

教師引導:

第二節(jié),詩人使用了“花朵”這一意象,它的出現帶來了輕松與美的感受,但我們注意到它的修飾語時,感覺就不一樣了,“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原來這“花朵”離我們很遙遠,無從觸摸。但“花朵”畢竟是“花朵”,它代表我們古老的祖國的希望。雖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著就會帶給我們努力奮爭的力量。因此這時詩人呼喊“──祖國啊!”,但那聲音就不再是單純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點點的希望。讀時語調較第一節(jié)稍高。

第三節(jié),詩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象。依然按照我們的理解方式看這些意象,我們看到了一個覺醒的祖國,一個嶄新的祖國,一個充滿希望和奮進精神的祖國?!癌ぉぷ鎳。 毙老?、興奮、帶有力量的呼喊。讀時要充滿欣喜,加快語速。

第四節(jié),詩人借“乳房”一個意象,把祖國比擬為母親,詩人自己則成了母親翼下的一個漸趨成長的孩子。詩人與祖國唇齒相依的關系被揭示出來(“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我”將把“我”的一切奉獻給祖國母親(“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前文敘寫的痛苦將會在孩子的拼搏奮爭中消失,那“飛天袖間”的“花朵”定會飄落大地,希望定會成為現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竭盡全力地呼喊,震撼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讀時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讀得有力量。

2.再次播放錄音,學生跟著小聲朗讀。

3.挑選學生配樂朗讀全篇,師生共同點評。

三、合作探討

1.第一人稱“我”貫穿全詩,能改成其他人稱嗎?試著用其他人稱讀其中一節(jié),體會詩人這樣寫的用意并簡要分析。(“我”究竟指誰?“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