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教學文案_第1頁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教學文案_第2頁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教學文案_第3頁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教學文案_第4頁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教學文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議題中心教學法與公民教育-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2.民主生活的維繫︰(1)日常生活中的判斷與決定民主生活是道德的生活,如何維繫這種道德的生活,有賴憲政主義邏輯作為判準。(2)公共決定影響自我與他者至深,培養(yǎng)做決定的能力,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標。3.是道德的也是可行的決定(1)日常的社會生活充滿衝突,必須做出可行的決策,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循環(huán)一再發(fā)生,才是可行的決定。(2)可行的政策是跨領域科際整合的知識學習與應用。(3)避免落入道德、價值宣揚的口號呼籲。4.真正的生命教育有血有肉的具體人物與故事,在有限資源的限制下,如何彼此共從共榮?人的社會位置反映出個體的社會性,透過聆聽他者的聲音學習尊重不同的生命。二、公民教育的內涵(一)政治社會化的機制1.民主價值的建立2.異中求同的最大公約數(二)公共審議的民主決定1.憲政主義是第一層的行為規(guī)則,要使其可實踐有賴第二層次的三個面向:(1)實用性:目的與方法的一致性(2)倫理性:價值選擇,例如資源分配的價值依據。(3)道德性:對於第一層主要規(guī)則的遵循或違背。二、公共議題與做決定1.「問題是什麼?」(1)應該是具體現象的清楚描述,而不只是一種感覺,或是資料的錯誤詮釋。並說明在什麼意義之下,這些「現象」是必須被解決的「問題」;這是政策思考的起點,如果問題並不真的存在,再多的抒懷也是多餘,例如「七分上大學」?(2)「問題的因果關係是什麼?」

2.「理想的狀況是什麼?」。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在什麼樣的意義下,這些目標是值得追求的理想。3.解決問題。效益為何?成本是什麼?成本由誰負擔?只談效益,不談成本,並不是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

4.新政策的實施,是否真的能引導往「理想境界」前進?錯誤政策的後果可能會耗費更多成本,輕者只是浪費資源,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日後再修改政策時更大的困難。三、公共議題與公民教育(一)議題中心教學法1.以爭論性的議題、且正反意見相當的公共議題,作為課程教學的內容,例如死刑的存廢、性工作合法化、煙害防治法的制定。2.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議題的全貌,並試圖尋找解決之道。(1)學生必須是主動的知識學習者,教師的角色是為學生搭起鷹架,引導學習。(2)爭議性議題往往是跨領域多面向的,可能需要用到各種不同的知識學門,如經濟學、法律。3.學生在探究問題與論證觀點時,必須以事實、證據說服他人,而非情緒與價值的強度,依據的標準則是民主原則,以理服人。4.教師的角色(1)是中立的引導者,但不代表教師不可以對議題表態(tài),教師可以有立場,只要能與學生平等對話,容許被挑戰(zhàn)。(2)是議題討論過程中的管理者、合作者,也可以採取蘇格拉底的產婆式教學法,不斷使用相反的觀點製造認知上的衝突,質疑學生。(3)教師須使學生在感受安全與被支持的環(huán)境中願意表達自我的觀點,並且促使所提出的相關問題是值得深度思考討論的,而非機械性的問答。(4)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對該議題深思過後的立場選擇,可以以學習單的方式呈現。5.議題中心教學除了科際整合的知識學習之外,也可以讓學生的自我經驗現身,教室成為民主的公共領域,避免單一價值或意識形態(tài)支配,可以進一步實踐批判教育學。6.對於爭議性議題的思考與討論必須運用相當多的社科知識,這類教學法的使用必須在民主基本價值與原則建立,以及學習過相關的社科知識之後,若無前項的必備知識,容易流於情緒的宣泄,而非客觀的說理。7.實施「議題中心」教學法的必要條件︰(1)民主原則的建立(2)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3)閱讀以及判讀基本資訊與資料(例如︰環(huán)保署長說雲林人平均壽命的增長)貳、現階段公民教育實務一、課綱的檢討二、課本的設計三、結構的困境一、課綱的設計1.學科本位的知識傳遞。2.太多不必要知識的填塞。3.對於抽象原則沒有應用的機會,例如邊沁的功利主義原則vs.羅爾斯的社會正義說。二、課程的限制1.課程文本的有限性,(1)未能將問題清全貌楚呈現,有限呈現某種觀點或是想法,並不認為將問題詳細說明是重要的。(2)單一觀點。例如:「蘇花高公路的興建可能造成花蓮地區(qū)生態(tài)與文化的衝擊。圖為學生團體與環(huán)保團體至環(huán)保署陳情,反對貿然興建蘇花高?!谷菀琢黛墩n本或是教師觀點的灌輸,解決之道︰可以仰賴網路,但是需要設備上的支援;或者是出版商可以努力的方向。例如,三民版第一冊第三客的作業(yè)設計以「樂生」作為討論議題,,但僅列出院民、縣政府、人權團體、新莊市民等四種立場與觀點,每一觀點僅四到五行。三、實踐的困境(一)教師1.教師遭逢的結構性困境個別的專業(yè)性知識不足,例如樂生議題中軌道的知識。2.不喜歡面對衝突議題,有表態(tài)的壓力,以及需要具備處理衝突的能力。

(二)學生1.必須有充分時間找資料與閱讀。2.能力上的限制,包含閱讀與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3.沒有誘因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