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圖的基本內容_第1頁
腦電圖的基本內容_第2頁
腦電圖的基本內容_第3頁
腦電圖的基本內容_第4頁
腦電圖的基本內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腦電圖的基本內容第一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的歷史1875年Caton首次描記出動物大腦皮層的電位1890年Back證明腦電活動是獨立存在的1912年Kaufman證明腦電是一種自發(fā)電位,并通過動物實驗癲癇模型記錄了癲癇放電1924年HansBerger首次使用頭皮電極描記了人類的腦電活動1936年以后隨著腦電圖技術的完善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第二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適應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特別是發(fā)作性疾病,如癲癇癲癇手術治療的術前定位圍產期異常的新生兒監(jiān)測腦外傷及大腦手術后監(jiān)測危重病人監(jiān)測睡眠障礙腦死亡的判定第三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

EEG是用來建立癲癇診斷的僅有的2種客觀手段之一(另外是MEG,但不作為常規(guī)檢查使用),可以通過異常放電的表現(xiàn)確定癲癇發(fā)作的類型,有助于對局灶性癲癇進行定位。還有助于觀察抗癲癇藥物的有效性第四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禁忌證

顱腦外傷及顱腦手術后頭皮破裂或手術切口未愈合時

第五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對正在服用抗癲癇藥物的病人進行常規(guī)腦電圖檢查時,一般不應減藥、停藥,避免導致病情反復及可能出現(xiàn)的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苯二氮卓類藥物可能使EEG產生大量快波而影響判讀,可在EEG檢查前一天停藥,而繼續(xù)服用其他抗癲癇藥物例外的情況是在進行外科手術前的癲癇源定位時,需要減藥甚至停藥以獲得發(fā)作期EEG為目的,并非常規(guī)檢查第六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電極的安裝10-20國際標準系統(tǒng)第七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第八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在矢狀位上以鼻根(Nasion)和枕后粗?。↖nion)作為基準在冠狀位以雙側的外耳孔為基準,通過頭頂正中點(Cz)的連線各分為兩個10%和四個20%加以分割以Cz為中心,在頭頂形成數(shù)個同心圓,電極均勻放置并標記各電極的名稱在安放時左側的F3為F7與Fz的中點,P3為T5與Pz的中點,右側的F4與P4也以同樣方法安放第九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前額區(qū)(Fp):位于雙眼瞳孔的上方,其連線與鼻根部的距離占矢狀位聯(lián)線的10%

中額區(qū)(F):位于前額區(qū)和中央?yún)^(qū)等距離之點,各占矢狀位連線的20%

中央?yún)^(qū)(C):位于鼻根與枕后粗隆形成的連線與雙側外耳孔形成的連線的交會點(即百會穴)旁開3cm第十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頂區(qū)(P):位于枕區(qū)與中央?yún)^(qū)等距離之點,各占20%

枕區(qū)(O):位于枕后粗隆上方(占10%)并旁開各3cm

前顳區(qū)(Ta):位于眼外眥與耳屏水平等距離之點中顳區(qū)(Tm):位于外耳孔上方(距外耳孔的距離占雙外耳孔連線的10%)第十一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后顳區(qū)(Tp):位于枕區(qū)與中顳區(qū)等距離之點

額中央(Fz):位于額部中線位置,距雙側中額區(qū)各3cm

中央(Cz):位于鼻根與枕后粗隆形成的連線與雙側外耳孔形成的連線的交會點(即百會穴)頂中央(Pz):位于頂部中線位置,距離雙側頂區(qū)各3cm第十二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導聯(lián)耳極導聯(lián)平均導聯(lián)耳極導聯(lián)平均導聯(lián)1Fp1-A1Fp1-AVFp1-A1Fp1-AV2Fp2-A2Fp2-AVFp2-A2Fp2-AV3F3-A1F3-AVF3-A1F3-AV4F4-A2F4-AVF4-A2F4-AV5C3-A1C3-AVC3-A1C3-AV6C4-A2C4-AVC4-A2C4-AV7P3-A1P3-AVP3-A1P3-AV8P4-A2P4-AVP4-A2P4-AV9O1-A1O1-AVO1-A1O1-AV10O2-A2O2-AVO2-A2O2-AV11F7-A1F7-AVF7-A1F7-AV12F8-A2F8-AVF8-A2F8-AV13T5-A1T5-AVT5-A1T5-AV14T6-A2T6-AVT6-A2T6-AV15T7-A1T7-AVT7-A1T7-AV16T8-A2T8-AVT8-A2T8-AV17Pz-A2Pz-AV18Cz-A2Cz-AV18導聯(lián)16導聯(lián)單極導聯(lián)第十三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導聯(liá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縱聯(lián)Fp1-F7F7-T3T3-T5Fp1-F3F3-C3C3-P3P3-O1Fz-CzCz-PzFp2-F8F8-T4T4-T6Fp2-F4F4-C4C4-P4P4-O2O2-O1O1-T5橫聯(lián)A1-F7F7-F3F3-FzFz-F4F4-F8F8-A2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Fp1-Fp2O1-O2環(huán)聯(lián)O1-T5T5-T3T3-F7F7-Fp1Fp1-Fp2Fp2-F8F8-T4T4-T6T6-O2O2-O1Fz-F7F7-F8F8-FzCz-T3T3-T4T4-CzFz-CzCz-Pz縱聯(lián)Fp1-F7F7-T3T3-T5Fp1-F3F3-C3C3-P3P3-O1Fz-CzCz-PzFp2-F8F8-T4T4-T6Fp2-F4F4-C4C4-P4P4-O2橫聯(lián)A1-F7F7-F3F3-FzFz-F4F4-F8F8-A2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環(huán)聯(lián)O1-T5T5-T3T3-F7F7-Fp1Fp1-Fp2Fp2-F8F8-T4T4-T6T6-O2O2-O1Fz-F7F7-F8F8-FzCz-T3T3-T4T4-Cz18導聯(lián)16導聯(lián)雙極導聯(lián)第十四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頻率波幅波形位相出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部位生理反應性第十五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頻率(次/秒,HZ)

δ頻帶:0.5-3HZ,額部(少量)

θ頻帶:4-7HZ,顳部(少量)

α頻帶:8-13HZ,頂枕

σ頻帶:14-17HZ,額

β頻帶:18-30HZ,額、中央

γ頻帶:>30HZ,額,前中央≥14HZ波可統(tǒng)稱β波或快波這些頻帶均可見于正常人。第十六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波幅(微伏,μV)

低波幅:<25微伏中波幅:25-50或25-75微伏高波幅:>50(快波)或75微伏一般常用的定標為1mm=1μV第十七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波形

1單型波正弦樣波:上升支及下降支光滑對稱。正常α波、β波、θ波的主要波形,δ波也可以為正弦樣波棘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有坡度,周期小于80ms,紙速為30mm/s時小于2mm

尖波:波形與棘波相似,時限80-200ms。棘波和尖波為異常波,最常見于癲癇,但不能稱之為癲癇波。三相波:頻率常為2-3Hz,常見于代謝性腦病。

λ波:出現(xiàn)于注視復雜圖形時,常位于枕部,3-5Hz,高波幅的正相三角波,閉目時消失。

第十八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2復合波

復形δ波:δ波上重疊有α或β頻帶內的小波,常見于皮層下病變。復合波:棘(尖)慢波綜合:由一個棘(尖)波與一個2-5Hz的慢波組成。異常波。多棘慢波綜合:一個以上棘(尖)波與一個慢波組成。異常波。

K-綜合波:一個高波幅1Hz左右的慢波。繼之以12-14Hz節(jié)律,出現(xiàn)于深睡中。手套型波:睡眠中額部最后一組睡眠紡錘組成,其最后一個波為6-12Hz,類似手套之拇指,其前方的睡眠紡錘相當于其它各指。也可見于錐體外系疾患。含義有爭議,目前的腦電圖分析中,已很少提及。梳型節(jié)律:7-11Hz,中央?yún)^(qū)明顯,為正常節(jié)律。第十九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位相同步或同時相負相(陰性)正相(陽性)位相倒置(慢波)針鋒相對(尖波)只有在雙極導聯(lián)出現(xiàn)第二十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出現(xiàn)方式

波:單個形式出現(xiàn)活動:數(shù)個相鄰的波有相似之處時稱為活動。節(jié)律:3個以上相同波連續(xù)出現(xiàn)。按持續(xù)時間分短程(<1s),中程(1-3s),長程(>3s)。散在:單個波的形式無規(guī)則的出現(xiàn)。偶見:在全部描記中僅出現(xiàn)1-2次。周期性:某種腦波有規(guī)則的間隔反復出現(xiàn)。同步性或非同步性爆發(fā)性:某種腦波突然出現(xiàn)、突然消失并突出于背景活動。高度失率:異常波既不對稱也不同步。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出現(xiàn)部位廣泛性:遍布兩側半球各區(qū),基本對稱。彌散性:遍布兩側半球各區(qū),無對稱性。對稱性:相似波于兩半球對應區(qū)同步出現(xiàn)非對稱性一側性限局性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八頁,2022年,8月28日腦電圖的基本內容生理反應性誘發(fā)或活化睜閉眼:正常:α節(jié)律抑制異常:不抑制,不對稱或出現(xiàn)異常波過度換氣:異常:慢波建立在HV

停止后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