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教學課件_第1頁
魯迅教學課件_第2頁
魯迅教學課件_第3頁
魯迅教學課件_第4頁
魯迅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講:

魯迅一、生平簡介魯迅(1881~1936),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一生著譯約近1000萬字,計有小說集3部,雜文集17部,散文詩集1部(《野草》),回憶散文集1部(《朝花夕拾》),以及《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學術(shù)著作。1936年10月19日,這位偉大的文化巨人因積勞成疾,在上海逝世。

二、思想歷程學術(shù)界普通的觀點是:四·一二是魯迅思想發(fā)展的分界線(主要指政治、社會思想和人生觀),以此為界,分為前期與后期。

簡言之,魯迅的思想歷程是:

從進化論到階級論從個性主義到集體主義作為思想轉(zhuǎn)變的具體資料,是魯迅后來收入自己的雜文集《而已集》中的《答有恒先生》一文。

最早對魯迅思想歷程作如是劃分的人物是瞿秋白。1933年,他以“何凝”為筆名寫了一篇《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他認為,魯迅的思想是“從進化論到階級論”,其身份是“從紳士階級的逆子貳臣進到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的友人。”

此后,學術(shù)界一直沿用這一結(jié)論。從哪里可以具體看出魯迅思想的轉(zhuǎn)變呢?(即魯迅前、后期思想的區(qū)別呢?)

(1)歷史觀

前期:從個性主義出發(fā),任個人而排眾數(shù).(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孤獨的人)后期:對群眾的力量有了新的認識。

(2)認識論

前期:重精神,輕物質(zhì),認為精神改造的成功與否決定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具有明顯的唯心主義的傾向。

后期:主張社會的革命,認為“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他打走了?!睆纳鐣锩霭l(fā),來看待社會進步的動力,其思想也就從唯心主義認識論,轉(zhuǎn)變到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上。

(3)社會觀

前期:從進化論(thetheoryofevolution)出發(fā),堅信:“青年必勝于老人”,“新必勝于舊”,“將來必勝于現(xiàn)在”(隨感錄四十一)。又在《隨感錄四十一》中寫道:“進化的途中總須新陳代謝。所以新的應(yīng)該歡天喜地的向前進,這便是壯,舊的也應(yīng)該歡天喜地的向前走去,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進化的路?!?/p>

這種以進化論為基礎(chǔ)提出的社會發(fā)展觀,雖然明確地勾畫了社會進步的必然性,抓住了新陳代謝這個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但由于過于強調(diào)社會進化的“直線性”特征,帶有明顯的“生物進化論”的痕跡,完全忽視了社會進化要經(jīng)過斗爭的歷史事實與規(guī)律,所以,無法科學地指出在階級社會中上層人與下層人矛盾的必然性,新事物與舊事物矛盾的客觀性。

后期:認為同是青年卻分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因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其思想感情也不同。他在《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中說:“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檢煤渣的老太婆身受的酸辛,賈府的焦大不會愛林妹妹的。”階級論意識,代替了進化論的意識,并明確指出,社會要發(fā)展必然要進行革命,而“革命是痛苦,其中必然混有污穢和血”。(對于左翼聯(lián)盟的意見)(注:我說魯迅前后期思想有不同,并不意味著說,前后期思想沒有聯(lián)系。事實上是有聯(lián)系的。特別是進化論思想,可以說是貫穿魯迅一生的思想。只是到了后期,這種進化論思想更成熟,與辯證法等唯物主義思想意識結(jié)合了。魯迅的思想由前期到后期的發(fā)展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后期思想因素不斷增加,而前期思想中的積極成果也被不斷地深化,所以,到了后期魯迅的思想不僅更成熟、更深刻,而且也更豐富了。)

魯迅的社會、政治思想有一個發(fā)展過程,魯迅的文學思想也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不過時間不一樣。早期信奉“浪漫主義”,標志是長篇論文《摩羅詩力說》。五四以后,轉(zhuǎn)向深刻、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主要從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其文藝理論,也主要側(cè)重于現(xiàn)實主義。三、研究魯迅的意義所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魯迅研究中的“反魯”問題

葛紅兵的《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寫一份悼詞》王朔的《我看魯迅》馮驥才的《魯迅的功與‘過’》張閎的《走不近的魯迅》裴毅然的《魯迅問題》等文章。葛紅兵在《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寫一份悼詞》中認為:

“魯迅,這個被人們當成一種理念、一種意志、一種典范,甚至被捧到了民族魂的人,又當如何?發(fā)生在他留日期間的‘幻燈事件’已經(jīng)成為他棄醫(yī)從文的愛國主義神話,然而他真的是那么愛國嗎?既然愛國,他為什么要拒絕回國刺殺清廷走狗的任務(wù)?徐錫麟,他的同鄉(xiāng)能做的,秋瑾,一個女子能做的,他為什么不能做?難道他不是怯懦嗎?魯迅的棄醫(yī)從文與其說是愛國的表現(xiàn),不如說是他學醫(yī)失敗的結(jié)果。一個號稱為國民解放而奮斗了一生的人卻以他的一生壓迫著他的正室妻子朱安。因為童年長期的性格壓抑以及成年以后長期的性壓抑,魯迅難道真的沒有一點兒性變態(tài)?高長虹對魯迅的觀察難道就沒有一點兒道理?創(chuàng)造社作家說他‘世故老人’,對于魯迅的為人,恐怕也不是空穴來風,終其一生,他沒有一個地位比他高的朋友,我們不必忌諱他的嫉恨陰毒,他的睚眥必報。仔細想一想難道魯迅的人格真的就是那么完美嗎?……他的人格和作品中有多少東西是和專制制度殊途同歸的呢?他的斗爭哲學、‘痛打落水狗’哲學有多少和現(xiàn)代民主觀念、自由精神相同一的呢?魯迅終其一生都沒有相信過民主,在他的眼里中國人根本不配享有民主,他對胡適等的相對自由主義信念嗤之以鼻,因為他是一個徹底的個人自由主義者(‘文革’中紅衛(wèi)兵那種造反有理的觀念正是這種思想的邏輯延伸)?!苯裉鞂︳斞傅脑u說大概來自兩個方面:1、這是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對魯迅的爭論的延續(xù).2、一些知識分子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上說魯迅“不寬容”、“心胸狹窄”等等,七八十年前這么說,現(xiàn)在還是這番話。圍繞魯迅的這些“文化現(xiàn)象”說明了這樣的問題:1、魯迅是中國20世紀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的遺產(chǎn)。2、魯迅思想的當下性。

1996年10月16號《光明日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魯迅論九十年代文化》,加了一個小標題《魯迅論某報刊之增廣“閑文”》?!捌呷找粓?,十日一談,收羅廢料,裝進讀者的腦子里去,看過一年半載,就滿腦都是某闊人如何摸牌,某明星如何打噴嚏的典故。開心自然是開心的。但是人世卻也要完結(jié)在這些歡迎開心的人們之中的罷?!?/p>

還有一個標題:《論出版社翻印之大量古舊破爛》:

“‘珍本’并不就是‘善本’,有些是正因為它無聊,沒有人要看,這才日就滅亡,少下去;因為少,所以‘珍’起來”。魯迅作為20世紀一個不可忽略的存在,他的作品也應(yīng)該成為中文系學生的必讀書。

但我們首先要擺脫“閱讀政治學”的糾纏,把閱讀重新還原為個人行為?!蹲8!分械聂斔睦蠣斦f祥林嫂不遲不早,偏偏死在這個時候,可見是個“謬種”,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這么說,魯迅是整個中國話語系統(tǒng)中的一個謬種。

如果用學術(shù)語言來說,就是一個異端,是另一種不同的聲音,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因為魯迅的著作是對我們的習慣性的思維、習慣性的語言提出挑戰(zhàn)。有意的和魯迅碰撞一下,這個碰撞有兩個結(jié)果:一個是自己發(fā)生了某種變化,心靈中某些被遮蔽的東西顯露了出來。另一個結(jié)果就是你拒絕魯迅,這是很正常的,你不必非讀他不可。成為一個深知傳統(tǒng)(包括魯迅傳統(tǒng))又能駕馭它的主人:這才是我們的閱讀、研究的目的所在,價值所在。四、走進魯迅今天人們談?wù)摰米疃唷⒆x得最多的魯迅作品,譬如《吶喊》、《彷徨》等,以及大多數(shù)雜文,基本上都是為他人寫作的。真正為他自己寫作的,魯迅交待得很清楚,就是《野草》。

魯迅說,《野草》里面有我的哲學,而且他說,《野草》是屬于我自己的。他不希望青年人看他的《野草》,那是完全屬于他個人的東西,是最具有魯迅個性、最屬于魯迅個人話語的一個作品。野草》露出了魯迅靈魂的“真”與“深”,《野草》只屬于魯迅自己?!兑安荨芬簿统蔀槲覀兘咏斞競€人生命的最好途徑,窺見魯迅靈魂的最好窗口。魯迅說過:“我所想的和我所寫的不一樣”,“我為自己寫作和為他人寫作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們大家覺得魯迅作品難懂的地方。(一)、魯迅的哲學1、直面生命的困境魯迅在《野草》里,是把人的個體生命放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歷史縱座標上考察其意義與價值,提示其困境的?!拔磥怼保呼斞附y(tǒng)稱之為“黃金世界”。人們通常把這樣的“黃金世界”看作是沒有矛盾、沒有斗爭,絕對完美、絕對和諧的理想社會,是歷史、社會、人生發(fā)展的終結(jié)。“黃金世界”還有沒有黑暗?魯迅的回答是肯定的,并且預言還會有將“叛徒”處“死刑”的事情發(fā)生。為什么會這樣?魯迅有一個高度的概括:“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古,正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過去、現(xiàn)在如此,恐怕將來也如此。

《野草》的第一篇《秋夜》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們叫他們什么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xiàn)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后接著還是春,胡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于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xiàn)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干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文中寫了兩個夢:

秋天的晚上,走到院子里,會看見一朵“小紅花”一邊凍得瑟瑟發(fā)抖,一面卻在微笑,因為她記得一位詩人對她說的話:“秋后要有春”。

這是英國詩人雪萊的著名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這句詩對我們影響是相當大的,它曾鼓舞我們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面臨的種種困難,但如果仔細分析,這種樂觀主義是有一個前提的,就是“春天一定要到來”。

小紅花旁邊長著一株棗樹,棗樹他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春天不會永駐人間,但仍然把它的枝干鐵似的直刺天空。也就是說,它是不以春天是否一定到來為前提的,即使“春后還是秋”,它也要進行反抗。

這是兩種哲學:小紅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并不可靠的(或者說是自己想象中的)所謂“光明的春天般的未來”,這是一個弱者的選擇,它的樂觀主義是虛幻的。

棗樹才是真正的強者,它的反抗,完全是自己的獨立選擇,并且建立在自己的努力、奮斗上,不對其他力量(包括末來)抱任何幻想,也就不存在任何依賴(依附)。

魯迅在寫給當時還是他學生的許廣平的一封信中,這樣說道:你們年輕人的奮斗,是以“光明”的必然到來為前提的;而我,卻對未來不抱希望,我就是要與“黑暗”搗亂而已?!哆^客》也展開了這樣一個哲學討論——“前方是什么?”

小女孩說“前面是花園”,老人則回答說:“前面不過是墳?!?/p>

可確定了“前方是墳”以后,仍有兩種態(tài)度——老人和過客的態(tài)度。

老人認為既然前面(即未來)注定了是墳?zāi)梗说膴^斗就沒有了意義,不如趁早休息;

過客則表示,盡管明知道前面是墳?zāi)?,奮斗沒有好結(jié)果,但仍然要往前走,他覺得前面有一種“聲音”一直在呼喚著自己。過客的態(tài)度,也是魯迅自己的選擇。

“過去”:

在回憶往事時,人們對過去生活中的痛苦與歡樂,錯誤與正確,丑與美,重與輕……,總是選擇,突出、強化后者,而回避、掩蓋、淡化前者。這大概是一般人所難以避免的。

但是,魯迅則不同,他的選擇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野草》里,有一篇《風箏》,是回憶童年生活的,但他所回憶的,正是人們所最不愿回憶的一件不光彩的事;魯迅要求要求青年人,要正視(而不是回避)生活(生命)中一切嚴峻的方面,包括我們在“過去(童年,歷史)”所犯的一切過失,不要在回憶中把它美化(理想化)了。

魯迅在粉碎了關(guān)于“未來”的種種神話的同時,也粉碎了關(guān)于“過去”的種種神話。

但人們還在尋求“精神避難所”,這回找到的是“死亡”。

但魯迅質(zhì)疑,“死后”會怎樣?《野草》里就有一篇《死后》,這可說是篇奇文。魯迅發(fā)揮了他的奇特想象:如果人死了,他的運動神經(jīng)失去了作用,但感覺神經(jīng)還在,那將會是什么樣?

魯迅設(shè)想,“我”死了,躺在地底下,一輛獨輪車從我的頭邊推過,大約是載重的,壓得我牙齒發(fā)酸——你們看,這種感覺寫得多真切?死亡也許并不是人的災(zāi)難的結(jié)束,而是更大的痛苦荒謬的繼續(xù)。魯迅無情地堵住了一切精神避難所(“過去”,“未來”,以至“死亡”).

他的目的就是要人們面對“現(xiàn)在”,勇于正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體生命的生存困境。

在《野草》里,他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的“形象”(“意象”)深刻揭示了這樣的困境。這正是魯迅要我們正視的:人的生存的無奈,無依托,無歸宿。魯迅堵塞了人們“逃避不完美的人生痛苦”的一切退路,把他的人的生存絕境的命題發(fā)揮到極致。

人們只有正視這一切,才能從中殺出一條生路。這正是一種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的人生態(tài)度。這恰是魯迅思想的一個鮮明的特色。

有位研究者說:中國的文化有五大塊,即儒家文化、道家(老莊)思想、民間道教、佛教、以及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2.反抗絕望的哲學

如何走進魯迅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魯迅之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

切入點——散文詩集《野草》《墓碣文》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chuàng)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答我。否則,離開!……”

《秋夜》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xiàn)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后還是秋。縱向梳理:魯迅面對絕望的態(tài)度第一件事: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

第二件事:辛亥革命的失敗第三件事:五四新文化運動第一件事: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原因:1.祖父科場作弊入獄2.父親得了水腫病

絕望的精神鋪墊對社會人生有了深刻認識

看到世人真面目積淀成了絕望的種子

絕望后的魯迅“逃異地,走異路”。

(情感)絕望——逃離(理性的選擇)第二件事:辛亥革命的失敗1898年,到南京讀書。1902年,官費留學日本。

自題小像

——魯迅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辛亥革命前的魯迅,雖然對家園、血緣已經(jīng)絕望,但對于國家、民族還充滿著希望的??梢?,辛亥革命的失敗,使魯迅第一次從理性角度絕望了。他把自己關(guān)在會館里抄古碑,在絕望中默默地度著歲月。

(情緒色彩)絕望——封閉(閉門抄碑)第三件事:五四新文化運動題《彷徨》——魯迅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zhàn)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更加深刻的絕望:1.看不到希望的痛苦《過客》2.感到暗夜的空虛《這樣的戰(zhàn)士》“由我來肉搏這空虛中的暗夜……但暗夜又在哪里呢?”(社會理性)絕望——接受縱向考察:絕望——逃離——封閉——接受童年對家園血緣的失望

逃異地走異路對國家民族的絕望清醒地承受絕望他者:敵人、愛我者、群眾首先看與敵人的關(guān)系:

《這樣的戰(zhàn)士》:他說這個戰(zhàn)士,拿起投槍,向他的敵人擲過去,明明前面有個敵人,但當他把投槍擲過去的時候,那敵人不見了,就變成“無物之陣”。橫向考察:魯迅的自我和“他者”之間的關(guān)系無物之陣——千百年來所形成的習慣勢力魯迅稱:“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特點:1.要殺人,阻礙你。2.它沒有名稱,又不是故意的,甚至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來反對你??膳轮帲涸谟谒觳磺澹心撤N模糊性,所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你就沒辦法了。與愛我者的關(guān)系:魯迅在《過客》里提出一個命題,叫做“詛咒愛我者的死亡”。魯迅得出一個結(jié)論,說人的思想和行動的獨立自由,常常容易挫敗在愛上??释麗塾志芙^愛,這就構(gòu)成魯迅這樣一個具有強大的獨立的自由意志的知識分子的生命困境。自我和群眾的關(guān)系:魯迅對中國的群眾有一個高度的概括,叫做“戲劇的看客”?!蹲8!罚合榱稚╂?zhèn)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趕著去看,直到她到嗚咽,他們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人的自我和他者的關(guān)系與敵人無物之陣與愛我者詛咒愛我者的死亡與群眾戲劇的看客絕望橫向考察:

閱讀魯迅的作品:一方面:被他“絕望”的情緒所浸染而悲哀。

另一方面:會被他的“絕望中奮戰(zhàn)”的精神而鼓舞。

我們從那暗夜、嚴冬、灰土、地獄的陰暗氛圍中可以看到:

“這樣的戰(zhàn)士”

“赤身露體的老婦”

“過客”

“棗樹”這是絕望中的否定,是絕望后的反抗所有這一切的否定,因此魯迅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反抗絕望”?!兑安荨分校?/p>

反抗絕望的哲學包含兩個側(cè)面:一個側(cè)面:清醒地面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一切生存困境另一個側(cè)面:采取一種積極進取的

人生態(tài)度

這樣一種以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為其特點的反抗絕望的人生哲學,正是魯迅思想的核心,同時也是20世紀中國所留下來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魯迅把人的關(guān)系概括為:人的自我和他者的關(guān)系。他者,可以概括為三種:敵人、愛我者和群眾。首先講敵人。這是很寬泛的概念,就是你要辦一件事情,對你形成阻力的東西?!兑安荨分杏羞@樣一篇《這樣的戰(zhàn)士》

無物之陣其實就是千百年來所形成的習慣勢力,是千百萬人的習慣勢力,這是最可怕的。魯迅稱它們是“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

它一方面要殺人,阻礙你;另一方面,它沒有名稱,又不是故意的,甚至是出于善良的動機來反對你。

魯迅說,無物之陣可怕,在于它含混不清,有某種模糊性,所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你就沒辦法了。第二個問題,是和愛我者的關(guān)系。

魯迅在《過客》里提出一個命題,叫做“詛咒愛我者的死亡”。魯迅得出一個結(jié)論,說人的思想和行動的獨立自由,常常容易挫敗在愛上。魯迅在考察自我和愛我者的關(guān)系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矛盾:一方面,渴望著愛我者對我的愛、理解和溫情;同時,又恐懼甚至于要拒絕這樣一種愛??释麗塾志芙^愛,這就構(gòu)成魯迅這樣一個具有強大的獨立的自由意志的知識分子的生命困境。第三方面就是自我和群眾的關(guān)系。魯迅對中國的群眾有一個高度的概括,叫做“戲劇的看客”。

高度概括了中國人的生存狀況和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說,魯迅內(nèi)心是非常絕望的。但是當一個人絕望到頂點的時候,就會大徹大悟,這就是魯迅所說的“于無所希望中得救”,“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反抗絕望的哲學,其實包含兩個側(cè)面

一個側(cè)面就是看透一切,大徹大悟,或者說就是一種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另一個側(cè)面,就是采取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一種反抗絕望的哲學,是把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中的道家、佛家的大徹大悟和儒家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個高度的結(jié)合。

三、《鑄劍》:荒誕而莊嚴的復仇

陳思和《三論魯迅的罵人》

試想一下,一個知識分子整天處于特務(wù)的監(jiān)控盯梢之中,過著半地下的幽閉生活,他的書被查禁和銷毀,他的文章即使用了筆名發(fā)表仍然受到粗暴刪改和攻擊,他的朋友(甚至年紀比他輕的朋友)一個個莫名其妙地失蹤或者公開被槍殺,還有關(guān)于他的謠言不停地流傳……,他能不陷入疑神疑鬼、孤獨易怒的精神狀態(tài)么?”

在魯迅的作品中,把“復仇”寫得最淋漓盡致、最震撼人心的,莫過《孤獨者》和《鑄劍》了。那么今天,我就以《鑄劍》為例,來解讀魯迅式的復仇。復仇——是魯迅一生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重要主題之一(一)、“原俠”精神的體現(xiàn)

《鑄劍》是新文學史上,一篇很少有的奇特的作品。奇就奇在通過對宴之敖者代人向暴君復仇的描寫,所體現(xiàn)出的一種“原俠”的精神?!惰T劍》寫黑色人那種與專制暴君誓不兩立以及行俠不圖報的原俠精神,可以說也是魯迅自己精神氣質(zhì)的外化。

1、現(xiàn)代武俠小說

“俠”的由來:“俠”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在《韓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句話寫出了俠必有武,必會武,必能武之意。至于武俠小說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史記·游俠列傳》,是武俠史上最早的篇章。中國古代的俠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受雇于人的俠客他們受雇于某個專門的人,平常蒙受著主人的各種恩澤,最后要為主人做一切事情,包括犧牲自己。

另外有一類俠士,所謂“布衣之俠”

他們不為別人所養(yǎng)。他們有自己獨立的身份。這種“布衣之俠”與墨家的關(guān)系很密切,他們施恩不圖報,甘愿自我犧牲,這就是所謂的“原俠”。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一種更為高尚的俠義精神。黑色人可以說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原俠精神的俠士。

這是北大的嚴家炎教授提出的觀點,他認為,《鑄劍》不僅是一篇新文學作品,而且還是一篇現(xiàn)代武俠小說,是因為它確實具有一般武俠小說的特征。它寫的是俠士為人復仇的故事。

2、故事的來源

從素材來說,《鑄劍》脫胎于《列異傳》這本中國古代小說。這個故事也見于《搜神記》里?!度跄埂罚罕尘埃簯?zhàn)國末期的楚國人物:楚王干將莫邪赤鼻

在《鑄劍》中,魯迅對傳說的內(nèi)容進行了改造:第一點:小說故事背景的淡化。第二點差異,主角位置的變換。在魯迅的小說里,復仇的一號主角變成一個名叫宴之敖者的黑色人,眉間尺已經(jīng)降為二號主角。第三點差異,魯迅塑造的這個黑色人氣質(zhì)里透露出一股嚴峻、寒冷的氣息。宴之敖者——魯迅的化身黑色人的外貌

魯迅的自畫像

宴之敖者魯迅的筆名眉間尺+復仇宴之敖者

《鑄劍》實際上是魯迅從善良無慮的兒時到憂患重重的成年,在與黑暗勢力的殊死搏斗中“性情大變”,成為“這樣的戰(zhàn)士”這一心理歷程的藝術(shù)化記載。

(二)、非凡的想象力——詩意的“復仇”在《列異傳》中,原來對故事的交代非常簡單:但是在《鑄劍》中,幾乎完全不同。復仇的情節(jié),寫得極為有聲有色。

暗中的聲音剛剛停止,眉間尺便舉手向肩頭抽取青色的劍,順手從后項窩向前一削,頭顱墜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將劍交給黑色人。

“呵呵!”他一手接劍,一手捏著頭發(fā),提起眉間尺的頭來,對著那熱的死掉的嘴唇,接吻兩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笑聲即刻散布在杉樹林中,深處隨著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閃動,倏忽臨近,聽到咻咻的餓狼的喘息。第一口撕盡了眉間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體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只微微聽得咀嚼骨頭的聲音。

最先頭的一匹大狼就向黑色人撲過來。他用青劍一揮,狼頭便墜在地面的青苔上。別的狼們第一口撕盡了它的皮,第二口便身體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只微微聽得咀嚼骨頭的聲音。

他已經(jīng)掣起地上的青衣,包了眉間尺的頭,和青劍都背在背脊上,回轉(zhuǎn)身,在暗中向王城揚長地走去。

接著魯迅又寫黑色人唱著歌進入京城,到王宮去獻藝。怎么表演的呢?讓眉間尺的頭顱在開水里做著各種各樣的舞蹈、游動,甚至還對著國王笑,這一系列的描寫都讓人驚駭,超乎一般的想象。我們來看下面這段文字:

王頭剛到水面,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聲;兩頭即在水中死戰(zhàn)。約有二十回合,王頭受了五個傷,眉間尺的頭上卻有七處。王又狡猾,總是設(shè)法繞到他的敵人的后面去。眉間尺偶一疏忽,終于被他咬住了后項窩,無法轉(zhuǎn)身。這一回王的頭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連連蠶食進去;連鼎外面也仿佛聽到孩子的失聲的叫痛的聲音。

這些描述全部出于魯迅的想象?;恼Q之極,出乎常理之外,卻又有一種很強的震撼力。

仇恨的頭顱在那里念念不忘復仇,要實現(xiàn)自己復仇的愿望,產(chǎn)生了一種多么強大的力量——難以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這些都寫得非常驚世駭俗,但是又非常傳神。

(三)、正義的復仇——火與劍

一般來說,魯迅是不贊成有怨必報或是為了報仇就濫殺無辜這樣一種復仇行為的。

《會稽郡故書雜集》:朱朗“按:春秋之義,當罪而誅不言于報,匹夫之怨止于其身。

在魯迅看來,首先要問的是,復仇是不是符合正義,是不是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