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影視學-視聽藝術理論 教學大綱_第1頁
戲劇與影視學-視聽藝術理論 教學大綱_第2頁
戲劇與影視學-視聽藝術理論 教學大綱_第3頁
戲劇與影視學-視聽藝術理論 教學大綱_第4頁
戲劇與影視學-視聽藝術理論 教學大綱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視聽藝術理論》課程大綱一、課程目標《視聽藝術理論》是戲劇與影視學及廣播電視藝術碩士研究生基礎課程,意在通過理論學習,使學生了解影視藝術原理、形態(tài)、發(fā)展以及前沿問題。本門課程也將為戲劇影視學、廣播電視藝術研究生影視藝術理論的深度學習、方向課的選擇打好基礎,并且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增強藝術審美能力與專業(yè)修養(yǎng),為日后研究生藝術實踐提供創(chuàng)作思路與方式方法。本課程教學宗旨為:以傳統(tǒng)藝術理論為基礎,結合視聽藝術形態(tài),深度剖析視聽藝術的本體特征,以及新時期影視藝術、新媒體藝術的發(fā)展變化,為研究生初級階段的理論學習及藝術學研究方法奠定基礎。二、課程內容本課程采取授課組授課方式,擬定四個大專題,由四位教師承擔課程講授,內容覆蓋了視聽藝術范疇內的視聽藝術原理、中外電影藝術、新媒體藝術三大方面,并梳理出各門類藝術重要的發(fā)展節(jié)點、理論觀點、前沿問題等進行專題內容設定,并在專題內容的布局上為講授者留有自由發(fā)揮空間。專題一:視聽藝術形態(tài)與表現(xiàn)方式(一)視聽藝術的內涵1、視覺與聽覺的感官接受2、藝術形式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3、視聽合一的綜合藝術(二)視聽藝術的表現(xiàn)力1、形態(tài)的意圖2、感官的效應3、張力的對比4、內涵的作用(三)視聽藝術的審美途徑1、審美活動2、藝術與現(xiàn)實的距離3、藝術與商業(yè)化(四)視聽藝術創(chuàng)作的構思基礎1、藝術與生活2、藝術與情感3、藝術與境界4、藝術與精神專題二:西方電影的發(fā)展與重要理論觀點(一)1、影像紀錄與影像敘事的形成2、電影的風格與剪輯藝術3、歐洲電影藝術的類型與導演4、好萊塢電影的精髓與市場模式(二)1、西方電影理論體系的形成2、新電影的社會元素3、科技電影的發(fā)展與問題專題三:中國電影的發(fā)展與重要理論觀點(一)1、中國早期電影的情況2、建國后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概況3、八十年代后中國的文藝電影4、中國電影的理論研究與文獻(二)1、新世紀后中國電影的路徑與問題2、港臺電影對內地的影響3、中國紀實電影風格4、當前我國電影創(chuàng)作若干問題專題四:新媒體藝術的形態(tài)與表現(xiàn)類型(一)1、關于新媒體藝術的認知與理論文獻2、新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與媒體覆蓋3、新媒體的藝術與類型4、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互動(二)1、網(wǎng)絡藝術的形成2、網(wǎng)綜、網(wǎng)劇的現(xiàn)象與質量3、視屏網(wǎng)站影視藝術的規(guī)劃與管理4、網(wǎng)絡媒體的發(fā)展與問題三、教學方式本課程學制3學分,共計54學時,課程組授課形式。課程組由四位教師組成,并分擔四個專題類型。每位主講教師承擔12學時(4周),余下6學時,分兩周,課程組四位教師共同與研究生作公開課討論。題目由學生擬定并與教師現(xiàn)場交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注重處理好課程教學內容的講授與學生互動的關系,處理好理論觀點與藝術表現(xiàn)的關系,處理好課堂學習與課后閱讀的關系,處理好理論學習與實踐方法的關系;力求使整個教學過程系統(tǒng)完整、形式多樣、基礎為先、觀點前沿,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四、教學評價每個專題結束后,由任課教師布置一篇作業(yè)(論文),字數(shù)3000字左右。選題針對專題方向學生自行擬定。分數(shù)25分,4篇共100分。參加課程后期交流發(fā)言的學生成績評定在原有總成績基礎上,提高0.5個百分點。學習資源主要參考書目《中國廣播文藝學》張鳳鑄主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中國電視文藝學》張鳳鑄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年《電視藝術學》高鑫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電視文藝創(chuàng)作教程》,王建輝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中國藝術學》,彭吉象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文藝人類學》,王列生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年《西方藝術史》,雅克·德比奇,海南出版社2004年《影視藝術前沿》,張鳳鑄,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中外電影史論》宋南男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電影理論:邁向二十一世紀》蒲震元杜寒風等主編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彩色電影》,愛森斯坦著,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影視藝術賞析》,鄭國恩著,中國電影出版社,2008年《電影作為藝術》,魯?shù)婪颉ぐ⒍骱D分袊娪俺霭嫔纾?006年。《影視攝影藝術》,鄭國恩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藝術與視知覺》,魯?shù)婪颉ぐ⒍骱D分旖醋g,四川人民出版社《影視藝術新論》張鳳鑄等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5年《新媒體藝術》,林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數(shù)字媒體藝術》,王虎,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新媒體藝術》,張燕翔,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新媒體文藝》,范美俊,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數(shù)字傳媒概要》,閔大洪,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新媒體概論》,石磊,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新媒體新論》,欒軼玫,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新媒體與西方數(shù)碼藝術理論》,黃鳴奮,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數(shù)字媒介下的文藝轉型》,歐陽友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二)其它學習資源影視藝術音像制品,經典廣播電視欄目、電視劇、經典影片、紀錄片、優(yōu)秀網(wǎng)絡視頻等視聽藝術鑒賞作品。中央、地方電視臺文藝頻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