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基礎題)_第1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基礎題)_第2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基礎題)_第3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基礎題)_第4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基礎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題庫附答案(基礎題)單選題(共55題)1、學校中教師間的聽評課是最常見的教學研討活動,其目的是()。A.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B.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C.促進教師的教研能力的發(fā)展D.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合作【答案】A2、下面關于高中化學課程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A.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B.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C.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中級教育課程【答案】D3、用來表示試題作為測試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標是()。A.信度B.效度C.難度D.區(qū)分度【答案】A4、新課程改革中,化學教材中紙筆測驗的新變化不包括()。A.重視化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應用B.注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C.關心科技發(fā)展和科技有關的問題D.注重學科間的綜合和滲透【答案】A5、下列高中化學體驗性學習目標的學習行為所對應的學習水平最高的是()。A.經(jīng)歷B.討論C.認同D.形成【答案】D6、下列有關儀器用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試管、燒杯均可用于給液體、固體加熱B.使食鹽水中NaCl結晶析出時,常用到的儀器有坩堝、酒精燈、玻璃棒、泥三角C.區(qū)別NaCl、Na2SO4時常用到膠頭滴管、試管D.漏斗可用于過濾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答案】C7、課程實施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A.教學目標評價B.教學手段評價C.教學內(nèi)容評價D.學業(yè)評價【答案】D8、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示范性化學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A.討論談話法B.演示觀察法C.啟發(fā)講授法D.實驗探究法【答案】B9、化學教學目標陳述的基本成分是()。A.主體B.行為C.條件D.程度【答案】B1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二氧化硅可用來制造太陽能電池B.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C.銅的金屬性比鋁弱,可以用銅罐貯運濃硝酸D.NaOH溶液不能保存在帶磨口玻璃塞的試劑瓶中【答案】D11、化學課程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A.認知性目標B.策略性目標C.技能性目標D.體驗性目標【答案】D12、只改變一個影響因素,關于平衡常數(shù)K與化學平衡移動的關系敘述錯誤的是()。A.K值不變,平衡可能移動B.K值變化,平衡一定移動C.平衡移動,K值可能不變D.平衡移動,K值一定變化【答案】D13、下列屬于化學概念的是()。A.溶解度B.加熱操作C.質量守恒定律D.氧氣的性質【答案】A14、提問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必須經(jīng)歷的事情,課堂提問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不屬于化學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的是()。A.基于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設置問題B.設置開放性問題C.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問題D.針對優(yōu)秀學生設置問題【答案】D15、貫徹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應該做到()。A.充分地傳授知識B.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C.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D.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課【答案】B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甲和丁的原子核外均有兩個未成對電子,乙、丙、丁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兩兩之間能相互反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元素丙的單質可用于冶煉金屬B.甲與丁形成的分子中有非極性分子C.簡單離子半徑:丁>乙>丙D.甲與乙形成的化合物均有氧化性【答案】D17、下列有關化學課程標準對教科書編寫的建議,不正確的是()。A.教科書的編寫要有助于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B.習題類型要多樣化,要增加重點知識的練習題目C.化學教科書應充分體現(xiàn)社會進步和科技發(fā)展的趨勢D.化學教科書要體現(xiàn)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答案】B18、下列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的描述錯誤的是()。A.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B.加強課程評價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C.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D.改變課程內(nèi)容“難、繁、偏、舊”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答案】B19、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合金的是()。A.玻璃鋼B.黃銅C.生鐵D.硬鋁【答案】A20、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jù),其核心部分是()。A.課程內(nèi)容B.課程目標C.課程結構D.課程理念【答案】B21、在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出現(xiàn)疲勞,無精打采的現(xiàn)象,老師所采取的解決措施應當是()。A.對個別學生典型進行批評警示B.讓全體學生休息一會在進行授課C.積極變換學習活動方式D.設計精煉的習題讓學生上臺演練【答案】C22、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知道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內(nèi)容標準對應的課程模塊是()。A.化學B.化學與技術C.物質結構與性質D.化學反應原理【答案】A2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錐形瓶可用作加熱的反應器B.室溫下.不能將濃硫酸盛放在鐵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會使溶液濃度偏低D.用蒸餾水潤濕的試紙測溶液的pH,一定會使結果偏低【答案】A24、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資料,教材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不屬于教材分析內(nèi)容的是()。A.分析和理解教材內(nèi)容B.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C.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價值D.確定教材的教學目標【答案】D25、下面不屬于化學l的主題的是()。A.認識化學科學B.化學實驗基礎C.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D.物質結構基礎【答案】D26、一般來說,喜歡化學并且對理論和抽象的東西感興趣的學生,其認知風格大多屬于()。A.場依存型B.場獨立型C.沖動型D.沉思型【答案】B27、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是()。A.談話法B.演示法C.討論法D.講授法【答案】D28、教材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答案】D29、下列教學目標屬于“過程與方法”范疇的是()。A.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B.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學習科學探究方法C.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體會化學與人類社會進步及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答案】B30、升高溫度可增加反應速率的原因是()。A.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B.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C.增加了反應物分子間的碰撞頻率D.改變了化學反應的能量【答案】A31、下面關于高中化學課程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A.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B.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C.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D.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中級教育課程【答案】D32、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l2是氧化產(chǎn)物,K2SO4是還原產(chǎn)物B.被氧化與被還原的氯元素的質量比為1:5C.H2SO4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D.1molKClO3參加反應時有10mol電子發(fā)生轉移【答案】C33、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為同分異構體C.油脂和纖維素都是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高分子化合物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類都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答案】D34、決定元素種類的是原子的()。A.電子數(shù)B.質子數(shù)C.中子數(shù)D.最外層電子數(shù)【答案】B35、下列一組反應的反應類型相同的是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與水反應制乙醇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苯與濃硝酸、濃硫酸混合共熱制取硝基苯;苯與液溴在催化劑存在下制取溴苯D.1-氯丙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加熱反應;1-氯丙烷與NaOH的水溶液加熱反應【答案】C36、下面不屬于化學l的主題的是()。A.認識化學科學B.化學實驗基礎C.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D.物質結構基礎【答案】D37、下列屬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是()。A.知道乙醇、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B.通過簡單實例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應C.以海水、金屬礦物質等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為例,了解化學方法在實現(xiàn)物質間轉化中的作用D.以酸雨的防治和無磷洗滌劑的使用為例.體會化學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答案】D38、12密閉容器內(nèi)有a、b、c、d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d可能是催化劑B.表中x為4.64C.c中元素的種類等于a、b兩種物質中元素的種類之和D.若a與b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1,則反應中a與b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2:1【答案】B39、下列關于烷烴和環(huán)烷烴的化學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A.烷烴和環(huán)烷烴分子中的氫原子均可被鹵原子取代B.烷烴和環(huán)烷烴均可發(fā)生氧化反應C.烷烴和環(huán)烷烴均可發(fā)生異構化反應D.烷烴和環(huán)烷烴均可與HX(X為鹵族元素)發(fā)生開環(huán)加成反應【答案】D40、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不屬于學情分析內(nèi)容的是()。A.分析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水平B.分析學習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中的未知知識C.分析學生如何來進行學習D.分析學生的興趣及性格【答案】D41、下列不屬于高中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性質的是()。A.知識的啟蒙性B.學生的主體性C.模塊的選擇性D.知識的多樣性【答案】A42、小麗撿到一枚白色鵝卵石,這會不會是大理石呢?小麗將其放在食醋中,有氣泡產(chǎn)生。小麗認為鵝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鹽。在此過程中,小麗沒有應用的科學方法是()。A.猜想B.實驗C.推理D.歸納【答案】D43、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jù),其核心部分是()。A.課程內(nèi)容B.課程目標C.課程結構D.課程理念【答案】B44、下列能量轉化過程與氧化還原反應無關的是()。A.硅太陽能電池工作時,光能轉化成電能B.鋰離子電池放電時,化學能轉化成電能C.電解質溶液導電時,電能轉化成化學能D.葡萄糖為人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時,化學能轉化成熱能【答案】A45、下列有關物質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A.CCI4的密度比H2O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l2B.Si能與強堿反應,可用于制造半導體材料C.CIO2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殺菌消毒D.Al2O3是兩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溫材料【答案】C46、下列關于化學鍵的敘述正確的是()。A.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價鍵B.CNOH四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C.不同元素的原子構成的分子只含極性共價鍵D.CH中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形成共價鍵【答案】D47、下列關于活動表現(xiàn)評價的表述,正確的是()。A.活動表現(xiàn)評價的主要形式是自我評價B.活動表現(xiàn)評價既評價學生的過程表現(xiàn),又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C.活動表現(xiàn)評價的主要形式是教師評價D.活動表現(xiàn)評價只能在活動進行過程中開展【答案】B48、某化學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化學概念和原理時,不是將學習的內(nèi)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供一種問題情境,只給學生一些事實(例)和問題,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該化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A.程序教學法B.發(fā)現(xiàn)教學法C.暗示教學法D.范例教學法【答案】B49、一般來說,喜歡化學并且對理論和抽象的東西感興趣的學生,其認知風格大多屬于()。A.場依存型B.場獨立型C.沖動型D.沉思型【答案】B50、學生是課程的主體,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不屬于學情分析內(nèi)容的是()。A.分析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水平B.分析學習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中的未知知識C.分析學生如何來進行學習D.分析學生的興趣及性格【答案】D51、“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涵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的一個內(nèi)容標準,該內(nèi)容所屬的高中化學課程模塊是()。A.物質結構與性質B.化學反應原理C.化學與技術D.實驗化學【答案】B52、下列有關中學化學教科書的說法正確的是()。A.教科書是教師教學參考之一,教學不必完全依照教科書B.教科書設置各種欄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C.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jù),其內(nèi)容學生都應該掌握D.教科書中習題是教師確定教學內(nèi)容深度和廣度的主要依據(jù)【答案】A53、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推行()。A.科技教育B.素質教育C.減負D.現(xiàn)代教育【答案】B54、下列教學目標中屬于“過程與方法”類目標的是()。A.能舉例說明Fe、Fe2+、Fe3+間的轉化,寫出主要的化學反應方程式B.運用列表比較的方法.歸納總結各類金屬化合物的性質C.掌握乙醇這種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成、主要性質和主要應用D.了解溫度、濃度、壓強等因素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答案】B55、在教育活動中影響人的發(fā)展的基本因素是學校課程,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改革的關鍵、突破口為()A.課程設計B.課程編制C.課程改革D.課程評價【答案】C大題(共16題)一、閱讀下列文字?;卮鹩嘘P問題:有兩位老師在講解乙酸的相關內(nèi)容時。分別從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chuàng)設兩種不同的教學情境。老師l:【引入】請一位學生上講臺表演啞劇,劇情是吃魚不小心誤將魚刺卡在喉部,喝一口醋,魚刺變軟變脆,順利咽下?!驹O問】吃魚的時候不小心誤將魚刺卡在喉部,為什么喝一口醋可使魚刺變軟?【過渡】這個問題的所在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探究的內(nèi)容——乙酸。教師2:【引入】師: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來到這里上課,相信我們能夠成功合作。聽說三門有句老話,我說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句:“好——做——酒,壞——做——?”學生接上:“壞做醋”。師:對,在酒中存在著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轉化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們就學習和醋有關的知識。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請就上述兩位老師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進行分析與評價。(2)簡述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化學學習情境應注意的問題?!敬鸢浮?1)老師l運用讓學生表演啞劇的形式,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引入課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老師2結合當?shù)貙嵡?,運用當?shù)氐囊痪淅显捯胝n題,情境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但老師2引入課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相對來說不夠生動。(2)創(chuàng)設化學學習情境應注意的問題:①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創(chuàng)設既要為認知學習和行為服務,也要為情感學習服務。②情境創(chuàng)設的全程性:情境創(chuàng)設應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③情境作用的發(fā)展性:創(chuàng)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還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④情境的真實性:學習情境越真實,學習主體建構的知識越可靠,就越容易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使學生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⑤情境的可接受性:情境創(chuàng)設要設計好“路徑”和“臺階”便于學生將學過的知識與技能遷移到情境中來解決問題。二、某教師在講解《甲烷的取代反應》時,基本上按下列幾步講述:第一步,導入:剛才我們學習了甲烷的物理性質和燃燒反應,下面我們來學習甲烷的一種特殊反應——取代反應。第二步,實驗:教師按照課本上的實驗過程,自己做了一遍實驗,然后讓學生大概看了一下實驗結果,教師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寫出反應方程式。第三步,講解:教師照著教材上口述一遍取代反應的概念。緊接著按照教案中準備的例題。解題步驟口述、照抄給學生,完成例題教學。第四步,練習:讓全部學生做一道與例題相似的練習題。第五步,小結:教師把本節(jié)內(nèi)容重復性地做了一個小結。問題:(1)請你用新課程理念對本節(jié)課的課堂實施過程進行分析評價。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議。(2)針對現(xiàn)行化學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主要存在的問題,你認為應該如何改變?【答案】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指出:“實驗化學”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該課程模塊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實驗在化學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jù)材料.請回答以下問題:(1)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一般思路是什么(3)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學生可以得到哪些發(fā)展【答案】(1)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基本要求:科學性、安全性、簡約性、環(huán)保性、經(jīng)濟性、創(chuàng)新性。(2)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一般思路:①根據(jù)實驗目的和要求,對實驗待用原料進行選擇;②根據(jù)實驗目的和要求,對實驗待用或待測物質的結構和組成進行分析;③推測可能的實驗過程或實驗方案;④通過討論、比較或實驗驗證確定最佳實驗方案;⑤設計實驗步驟,對實驗步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錯誤之處進行分析;⑥根據(jù)實驗步驟,選擇實驗所用儀器和藥品;⑦對⑤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其他錯誤和意外問題以討論形式列出。(3)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學生可以得到的發(fā)展:①認識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知識、解決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②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現(xiàn)代儀器在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研究中的應用。③了解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形成運用化學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④形成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⑤強化綠色化學的觀念,強化實驗安全意識。四、閱讀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課改”的全稱,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標志,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式啟動。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八次課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新課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目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任務。問題:(1)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什么?(2)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你將怎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答案】五、“電離平衡"是高中化學中的重要概念,按照高中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學生在學習“電離平衡”概念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化學平衡”相關知識,故該知識可應用概念同化策略進行學習。問題:(1)單—主觀題簡述在電離平衡**中應用概念同化策略的主要環(huán)節(jié)。(2)單—主觀題簡述學生實現(xiàn)概念同化策略的條件?!敬鸢浮苛㈤喿x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演示物質性質的實驗,不僅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物質性質的印象.也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及環(huán)境意識的重要途徑。原教材中有濃硫酸和蔗糖制成“黑面包”的經(jīng)典實驗:取20g蔗糖,放入燒杯,加2mL水.再加l5mL濃硫酸,攪拌,混合物迅速變黑,上漲越過燒杯口.同時放出大量氣體。現(xiàn)教材提供的做法:取2g蔗糖,放入大試管中,加入約5mL濃硫酸,攪拌,然后塞上帶玻璃導管的橡皮塞,將玻璃導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品紅溶液的試管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1)“黑面包”實驗體現(xiàn)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2)對比原教材,現(xiàn)教材提供的做法有哪些優(yōu)點(3)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案】(1)脫水性、強氧化性。(2)原教材通過往蔗糖中加水、加濃硫酸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出濃硫酸的脫水性.因為原教材中的實驗也可能是稀釋濃硫酸放出的大量熱使蔗糖炭化,而且對于放出的大量氣體也沒有分析其組成,學生僅僅是被動的從教師口中獲得知識。而新教材做法的優(yōu)點:①充分體現(xiàn)出濃硫酸的脫水性;②對氣體產(chǎn)物進行一定的分析.有利于學生理解其反應實質及原理,更好地提高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①做好充分地演示準備,如本實驗中濃硫酸取用較為危險,教師自己應事先試做一遍;②操作規(guī)范,注重示范,在教學中明確演示目的、要求和過程;③應當選擇實驗現(xiàn)象明顯,易于觀察的實驗,如本實驗需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蔗糖反應前后的變化、品紅溶液的顏色變化等;④演示實驗應當注意保護環(huán)境,注意安全、簡易、快速,如實驗中產(chǎn)生二氧化硫,新教材增加的品紅溶液實驗,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硫在空氣中的逸散,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有必要,應當增加二氧化硫的吸收裝置。七、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有關問題?;瘜W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化學學習的基礎。概念是客觀事物及其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應,在化學學科中,物質及其變化本質屬性的反應就是化學概念?;瘜W基本概念是化學學科中較為基礎的、有廣泛應用的化學概念。化學基本原理是物質及其變化的內(nèi)在規(guī)律的反映,它能把零散的化學知識按內(nèi)在的規(guī)律進行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也能使人們從本質上認識物質的結構、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結合上述材料.簡要回答問題:(1)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適合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2)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化學教學中具有什么樣的作用?【答案】【知識點】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學策略(1)對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教學,宜采用如下教學策略:①遵循認識規(guī)律,運用直觀手段。在化學教學中,首先應注意充分運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保證學生獲得充足的關于物質及其變化的事實和現(xiàn)象的感性認識。其次要對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行引導,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幫助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想象等抽象思維方式,對這些直觀感知獲得的感性認識進行分析和加工,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內(nèi)涵。②加強聯(lián)系對比,注意分段要求。運用聯(lián)系對比的方法,既能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內(nèi)涵和外延的理解,又能挖掘概念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差異,使概念系統(tǒng)化、清晰化。③注意邏輯推理,重視科學論證。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身的嚴密的邏輯性,引導學生進行清晰、條理、嚴密的邏輯推理,并重視科學論證,才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④密切聯(lián)系實際,重視實踐應用。在化學教學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學應注意密切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內(nèi)涵,同時將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①可以簡化和深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是元素化合物的凝練和升華,是化學基礎知識的精髓。②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瘜W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學習需要對元素化合物知識提供的感性認識,經(jīng)過學生的理性思維加工,挖掘和提取其中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同時其智力水平也得到提高。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和方法?;瘜W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本身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觀的體現(xiàn),也是運用科學方法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八、下面是針對同一化學學習任務設計的三種不同教學活動?!緦W習任務】認識氯氣與水反應及次氯酸的漂白性?!窘虒W活動1】教師通過講授告訴學生,氯氣與水發(fā)生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種有強氧化性的酸.能使部分有色物質褪色?!窘虒W活動2】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把氯氣通入裝有濕潤的有色布條的試管中,讓學生觀察布條是否褪色:教師告訴學生,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使布條褪色。【教學活動3】①教師演示氯氣使?jié)駶櫟挠猩紬l褪色的實驗。⑦教師引導學生推測氯氣與水反應可能生成的物質。③學生猜測有色布條褪色的原因.并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根據(jù)上述案例.回答問題:(1)對比三個教學活動,評價各自的優(yōu)缺點。(6分)(2)根據(jù)案例.概括出化學學習任務與化學教學活動的關系(3分),并說明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啟示(5分)。(3)在教學活動3中,你認為學生猜測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什么?如何檢驗這些猜想的真?zhèn)?(6分)【答案】(1)【教學活動1】主要采用了講授法進行教學,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優(yōu)點: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的系統(tǒng)連貫的知識.便于教師按計劃有條理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缺點: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不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均用相同方式對待,不能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對單一,形式枯燥。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窘虒W活動2】主要采用演示法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演示化學實驗進行教學,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的知識。優(yōu)點: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lián)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缺點:演示實驗后直接呈現(xiàn)結論的做法,把演示單純變成教師演示,忽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教學活動3】主要采用啟發(fā)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獲得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優(yōu)點:改變了單向的師“授”生“受”的教學方式,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學生設計、操作、猜想、解釋,運用信息資料、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探究中增加了與人合作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其合作交流的能力.缺點: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素質不同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不同:課堂難以預測的情況較多,教學進度難以控制.課堂秩序難以維持: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2)學習任務與教學活動的關系: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為了實現(xiàn)學習任務而設計實施的一系列師生活動.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啟示:教學活動應當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進行設計,應當結合學習任務、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huán)境、教師自身的能力、教學時間和效率等因素綜合考量,制訂合理的教學活動,全面完成教學任務。(3)學生猜測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可能是氯氣.也可能是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①將干燥的有色布條放進裝滿干燥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布條有沒有褪色。②將氯水滴在pH試紙上,若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證明使有色布條褪色的物質是HClO。九、案例:教材關于“金屬的化學性質”的表述:鈉是典型的活潑金屬。某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學生實驗】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些認識,實驗的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記錄實驗現(xiàn)象。(1)取一小塊鈉,觀察表面,切開再觀察。(2)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3)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投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并滴加幾滴酚酞。(4)教師演示實驗:收集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并進行驗證?!緦W生活動】討論剛才的實驗現(xiàn)象,分析、歸納得出鈉的性質。實驗(1)結論:鈉是銀白色金屬。放置在空氣中會因被氧化而變暗。實驗(2)結論:鈉燃燒時火焰呈黃色,燃燒后得到黃色固體,也有少量黑色固體,推測可能是由雜質產(chǎn)生的.實驗(3)結論:學生均認為鈉與水反應聽到響聲證明有氣體生成.酚酞變紅證明產(chǎn)生堿性物質。但對其他現(xiàn)象爭論如下:【學生甲】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緦W生乙】鈉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產(chǎn)生的氣體使鈉浮起來。【學生丙】鈉呈球狀游動,是由于反應放熱,把鈉熔化成球狀?!敬鸢浮?3)①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樹立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器。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強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把課堂大膽地交給學生,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②化學是--I']實驗科學,要重視和改進實驗教學。只要是條件允許,教師要大膽地把書本上原來驗證性的、總結性的實驗引到課堂中,形成一種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循著科學發(fā)展的過程,去認識一些規(guī)律。實驗一旦完成,學生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③學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動機和興趣。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然后用化學知識去解決,使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其學習化學興趣,以促進化學的學習??梢匀嫣嵘龑W生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④善用“討論質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解放學生的思想,解放他們的手、眼睛、嘴,讓他們?nèi)ビ^察、思考;培養(yǎng)他們探究事實的思考方式。⑤處理好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著對教師要求降低。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教師要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其他學習模式的關系。教師不拘一格地將多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xiàn)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發(fā)展。(4)有。鈉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與水的反應比較激烈,且該實驗是在開放的器皿中進行,如果操作不當.或其他人為疏忽可能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所以是否選擇該演示實驗作為學生的自主實驗還值得商榷。一十、下面是張老師關于“金屬化學性質”的教學過程實錄?!緦搿吭诳茖W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幾乎每天都要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金屬制品,如:飛機、船舶、汽車、鋁合金門窗、家用炊具、硬幣等。為什么在現(xiàn)代科技、工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要用到這些金屬和合金?【發(fā)放學案】(包括課堂活動記錄及報告)【老師】觀察實驗桌上的金屬鈉——首先觀察金屬鈉的存放,然后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內(nèi)物質的氣味。【學生】觀察并聞氣味?!締栴}提出】金屬鈉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這與金屬的哪些性質有關?【投影】閱讀、觀察、記錄并填寫活動表?!緦嶒灐?.觀察盛放在試劑瓶中的金屬鈉。用鑷子將金屬鈉從試劑瓶中取出。用濾紙將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塊鈉(黃豆粒大?。?,觀察鈉塊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擠壓豆粒狀的鈉。(注意:金屬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它。)2.向培養(yǎng)皿中加適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將切好的鈉投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緦嶒炗涗洝柯浴靖爬ā客ㄟ^上述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到:金屬鈉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熔點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究茖W探究】1.如何改進實驗裝置以驗證收集到的氣體為氫氣?2.預測金屬鈉與鹽酸的反應的現(xiàn)象?!敬鸢浮恳皇弧咐合旅媸莾晌恢袑W化學教師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過程實錄。張老師的教學實錄【提出問題】復習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組合),引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發(fā)生變化。那么,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有沒有變化?【做出假設】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提出假設:(1)增加;(2)減少;(3)不變?!驹O計實驗進行探究】小組討論:根據(jù)實驗目的和所提供的實驗用品設計實驗方案,組織交流評價實驗方案,選出可行性方案。包括:實驗1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測量反應前后質量。實驗2蠟燭燃燒.測量反應前后質量。.進行實驗:學生依據(jù)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測定的實驗數(shù)據(jù)。.匯報實驗結果:蠟燭燃燒的質量減少;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對結果進行分析學生對上述現(xiàn)象產(chǎn)生如下的想法:①“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是由于生成的氣體沒有被稱量造成的。”【答案】(1)張老師在化學課堂上以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李老師在引導啟發(fā)下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張老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課程改革要改變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實現(xiàn)這樣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就必須三位一體地融合在具體的學生學習活動中.科學探究性學習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載體。李老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的方式教學,主要采用了啟發(fā)法和講授法。在啟發(fā)的基礎上,講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fā)展。(2)化學實驗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活動來學習化學。第二,重視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guī)律。第三,利用化學實驗史實幫助學生了解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形成和發(fā)展.認識實驗在化學學科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3)化學概念、化學定律是一類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聯(lián)系整合、應用的步驟進行教學。一十二、下面是某化學教師一次習題課的教學摘錄。[任務驅動]出示任務:如何判斷金屬Cu和金屬Fe金屬性的強弱?(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評價]教師巡視并選取四個典型實驗方案,讓各小組評價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師點評。方案1:Cu和Fe分別加入鹽酸中是否有氣體生成方案2:Cu和Fe分別加入食醋中是否有氣體生成方案3:Fe加入CuSO4溶液中是否有Cu生成方案4:Cu加入FeCl3溶液中Cu是否消失[鞏固提高]略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化學原理,你認為哪個方案不可行?請說明理由。【答案】【知識點】化學教學評價能力——金屬性強弱(1)根據(jù)化學原理看,方案4不可行,因為方案4的反應為Cu+2FeCl3=CuCl2+2FeCl2,無法判斷金屬Cu和金屬Fe金屬性的強弱。(2)根據(jù)化學原理看.方案2和方案3均可以,但是由于實際操作中食醋與鐵反應生成的氣體很少,現(xiàn)象不明顯,所以方案2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3)從評價類型看,教學評價有即時評價、作業(yè)評價、活動表現(xiàn)評價和成長記錄評價。本教學摘錄屬于活動表現(xiàn)評價。活動表現(xiàn)評價是一種過程性的綜合評價.用于對課堂科學探究、課堂討論、社會調查等活動的評價。一十三、閱讀下列素材.回答有關問題:素材1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論,卻無法得到科學驗證,但被人接受。素材21774年拉瓦錫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學家里希特通過大量的酸堿中和實驗.提出了當量定律的雛形。1799年普羅斯提出了所謂的定組成定律。后來許多科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3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爾頓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學說:①元素的最終組成稱為簡單原子,它們是不可見的,既不能創(chuàng)造,也不能毀滅和再分割,它們在一切化學變化中本性不變。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狀、質量及性質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則相反。每一種元素以其原子的質量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點乃道爾頓原子論的核心)。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shù)目的比例相結合,形成化合物?;衔锏脑臃Q為復雜原子,其質量為所含各元素原子質量的總和。同一種復雜原子.其形狀、質量及性質也必然相同。根據(jù)上述素材回答下列問題:(1)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的基礎有哪些?(3分)(2)道爾頓的原子學說為什么比古希臘的原子論更具有科學說服力?(3分)(3)從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學學科發(fā)展的基本特征。(3分)(4)有人贊賞道爾頓“似乎是用他的手開始實驗,卻是用他的頭腦來結束實驗”你如何理解這句話?(3分)【答案】(1)從素材中可以看出,道爾頓的原子學說的基礎主要有: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論,拉瓦錫提出的質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當量定律,普羅斯提出的定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前人的這些理論和實驗都為道爾頓提出原子學說奠定了基礎。(2)古希臘的原子論是由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提出來的.但是并沒有得到科學地驗證。而道爾頓的原子學說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借鑒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來的,因而也更真實、更可靠、更具有科學說服力。(3)①化學家對物質的認識和研究,從宏觀向微觀深入?;瘜W家們通過實驗驗證打開了原子的大門,逐步提出了原子學說.②從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錫提出了質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當量定律,普羅斯提出了定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現(xiàn)的倍比定律.都體現(xiàn)了化學向定量化方向發(fā)展。③以化學實驗為基礎,向理論化發(fā)展。由上述幾個理論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出.每一個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