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外文言文 100篇專項練習題精選(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外文言文 100篇專項練習題精選(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外文言文 100篇專項練習題精選(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外文言文 100篇專項練習題精選(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外文言文 100篇專項練習題精選(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外文言文100篇專項練習題精選

101

放鶴亭記

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①。明年春,水落,

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山人有二鶴,

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②其所如③,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暮則僂⑤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二

【注】①扉:門。②縱:任憑。③如:至k往。④陂b國田:水田。⑤像sCi:

沿著。

1.解釋下列加點字。(2分)

(1)甚馴而善飛()(2)或立于陂田()

2.下列選項中對畫線句翻譯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到東山山腳,升高后遠望,看到了一個奇異的境地,于是就在這上面建了

亭子。

B、在東山的山腳下,登高遠望,看到了一個奇異的境地,于是就在這上面建

了亭子。

C、在東山的山腳下,登高遠望,得到了一個奇異的環(huán)境,于是就寫了一篇有

關于亭子的文章在上面。

D、到東山山腳,升高后遠望,得到了一個奇異的環(huán)境,于是就寫了一篇有關

于亭子的文章在上面。

3.把亭子起名為“放鶴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02

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①,瑯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xiāng)里徐子盛明《春秋》經,

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

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zhí)苦⑤,數十

年間,遂通其經。

第1頁共73頁

【注】①承宮:東漢人。②瑯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③門下生:指學舍

里的學生。④樵薪:砍柴。⑤執(zhí)苦:干苦活。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見諸生講誦,好之()(2)見而欲笞之()

2、下列選項中,對畫線句翻譯最恰當的一句是()(2分)

A、豬的主人責怪他不歸還豬,尋找他討要(豬)。

B、豬的主人對他不歸還豬感到奇怪,尋找他討要(豬)。

C、豬的主人責怪他不歸還豬,到處尋找(他)。

D、豬的主人對他不歸還豬感到奇怪,到處尋找(他)。

3、承宮忘記自己在放豬的原因是(用原

文語句回答)(2分)

103

殺駝破甕

昔有一人,于甕①中盛谷。駱駝入甕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為憂,無計可

施。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憂,吾有以教汝出?!敝魅素舰趩枺骸胺?/p>

何?”老人曰:“汝當斬駝頭,自當出之。”主人以為妙,即依其語,以刀斬

駝頭。既⑥殺駝,而復破甕,如此癡人,為世人所笑。

【注】①甕:一種口小腹大的盛器。②亟:急。③既:已經。

1.解釋文中加點字(2分)

語()即()

2.下列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

“汝莫憂,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問:“法何?”

A、“你沒有什么可愁的,我可以想出辦法來?!敝魅渭泵枺骸稗k法是什

么?”

B、“你沒有什么可愁的,我可以教你想辦法讓駱駝頭出來?!敝魅思泵枺?/p>

“辦法是什么?”

C、“你不要擔憂,我有辦法讓你出來?!敝魅思泵枺骸笆裁捶椒??”

D、“你不要擔憂,我教你一個能讓駱駝頭出來的方法?!敝魅思泵枺骸笆?/p>

么方法?”

第2頁共73頁

3.養(yǎng)駱駝的人為什么會被天下人恥笑?(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104

那原戒酒

郵原①舊能飲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間,酒不向口,單步負笈③,苦身持力

④,至陳留⑤則師韓子助,潁川則宗陳仲弓,汝南則交范孟博,涿郡則親盧子干。

臨別,師友以原不飲酒,會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yè),故斷

之耳。今當遠別,因見賤@餞,可一飲宴?!蹦斯沧嬀疲K日不醉。

(選自《三國志?魏書?那原傳》注引)

【注】①那原:三國時魏國人。②自行:此指出門游學。③笈:竹制的書箱。④

苦身持力:憑體力支撐著疲乏的身體。⑤陳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內。⑥觀kuong:

賜予。

1.解釋文中的加點詞(2分)

(1)酒不同口()(2)單步級笈()

2.“那原戒酒”的原因是(用原文

語句回答)(2分)

3.文末交代那原飲酒“終日不醉”的目的是(2分)

105

陳恪勤之被逮△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問客何來,曰:“陳太守。”

“是湘潭陳公邪?”曰:“然?!痹唬骸笆橇?,安用錢為?”還其值,問寓何

所。次日,門外車檻檻②,饋米十石,書一函,稱:“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

節(jié)始終,毋失天下望。”

【注】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縣東。②檻檻:車子行走的聲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陳恪勤之被逮△都也入:還其值還:

2.對文中劃線句翻譯最尊項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位)廉潔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錢呢?

第3頁共73頁

B.這是(一位)廉潔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錢呢?

C.是(一位)廉潔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錢呢?

D.是(一位)廉潔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錢呢?

3.文中主人用“還其值”、“口□口口”的行為來表達他對陳恪勤的

敬重。(2分)

4.信函中“公宜以一節(jié)始終,毋失天下望?!斌w現(xiàn)了主人期望陳恪勤

要0(填自己的話)(2分)

106

童子治縣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嗎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

阿,共載者②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

子奇治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縻③以賑④貧窮,阿縣大治。

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

戰(zhàn),遂敗魏師。

【注】①阿:古地名,阿縣。②共載者:同車者。③縻:米倉。④賑:救濟。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齊君便治阿()(2)鑄庫基以作耕器()

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段三處)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

3.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

4.子奇治理阿縣,結果“庫無兵,倉無粟”,可是阿人在與魏師的戰(zhàn)斗中卻取得

了勝利,你對此有何啟發(fā)?

107

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巴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

山,使為書招張世杰②。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

第4頁共73頁

乃書所《過零丁洋》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o"弘

范笑而置之。崖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以

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碧煜槿耆怀鎏樵唬骸皣霾荒芫龋瑸槿顺颊咚?/p>

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

【注】①弘范:元軍將領。②張世杰:崖山戰(zhàn)役中的宋軍將領。

L原文橫線上應填入的一句是(2分)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6分)

(1)與俱入崖山()(2)使為書招張世杰()(3)其末有云()

3.文中劃線句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你)如果能改變情感不侍奉宋朝皇帝而侍奉我們皇上

B、(你)如果能夠改變心意用侍奉宋的心態(tài)侍奉我們皇上

C、(你)只能改變情感用對待宋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的皇上

D、(你)只能改變心意不侍奉宋朝皇帝而侍奉我們皇上

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體現(xiàn)其忠貞品德

的句子是“”(4分)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張弘范也頗有君子之風。因為張弘范是一個的人,理由是

(2分)

108

張丞相好草書

張丞相①好草書而不工,時人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筆疾書,

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②,侄罔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曰:"此何字也?

"丞相熟④視久之,亦不自識。詬⑤其侄曰:"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

【注】①張丞相:指宋人張商英。②波險處:指筆畫曲折乖僻的地方。③罔然:

迷惑的樣子。④熟:仔細。⑤詬:罵

1.解釋加點字(4分)

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侄罔然而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

執(zhí)所書問日:“此何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完這篇小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2分)

第5頁共73頁

109

釋車而走

齊景公游少海,傳騎從中來謁曰:“嬰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本肮崞?。傳

騎又至。景公曰:“趨駕煩且①之乘,使駱子②韓樞御之?!毙袛蛋俨?,以小為不疾,

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以煩且之良而駱子韓樞之巧,

而以為不如下走也。

【注】①煩且:駿馬名。②駱子:古代管車馬的官。

1.解釋句中加點詞(4分)

⑴趨駕煩且之乘乘:⑵盡釋車而走釋:

2.對句子“以煩且之良而駱子韓樞之巧,而以為不如下走也”翻譯正確的一項

是()(3分)

A.憑著煩且這樣的好馬和馬夫韓樞的技巧,齊景公還以為不如自己下車徒

步奔跑。

B.用煩且的馬和韓樞的巧合,以為不如下車走。

C.憑著煩且這樣的馬和韓樞的巧合,是可以走下去的。

D.憑著煩且的良好技能和馬夫的技巧,還是不走下去好。

3.文章畫線句子寫出了景公的什么心情?(3分)

4.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是(可用恰當的

俗語、成語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110

打撈鐵牛

宋中府浮梁①,用鐵牛八維②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③中,水暴漲絕梁,牽

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

衡⑤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煮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①浮梁:浮橋②維:系,連結③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④真定:

第6頁共73頁

今河北正定⑤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一牛且數萬斤()等能出之者()

彳拿去其土()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笫土()

2、翻譯句子:

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這個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111

啖菱

北人(北方人)生不識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蛉眨?/p>

“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p>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產,此坐②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①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②坐:因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住于南方()(2)席上吸菱()

(3)或日:“啖菱須去殼?!保ǎ?)欲以清熱也()

2、翻譯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3、下列句中加點的“食”與“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是()

A.衣食所安B.謹食之,時而獻焉

C.設酒殺雞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下列句中加點的“去”與“欲以去熱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是()

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殺三蟲

C.乃記之而去D.俸去書來

5、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第7頁共73頁

112

董行成

懷州河內縣董行成能策賊。有一人從河陽長店,盜行人驢一頭并皮袋。天

欲曉,至懷州。行成至街中,見之,叱曰:“個賊住!即下驢來!”遂承伏。

人問何以知之。行成日: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則引韁遠過,怯也;

以此知之。捉送縣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選自《太平廣記》)

1、根據情節(jié),請你給董行成起一個恰當的綽號:。

2、請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董行成這次“策賊”的依據。

3、請用“/”線標示出需要加標點符號的位置。

捉送縣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113

書戴嵩畫牛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

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

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

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1.“書戴嵩畫?!钡囊馑际牵?分)

2.翻譯下面句子。(2分)

今乃掉尾而斗,謬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對“處士笑而然之”中杜處士“笑”的原因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對牧童大膽陳述自己見解的贊許。B、嘲笑戴嵩作畫時觀察粗糙。

C、為自己多年珍藏這幅畫感到可笑D、嘲笑自己竟不如一個小孩

第8頁共73頁

114

華隆好弋①獵。畜一犬,號曰"的尾”,每將自隨②。隆后至江邊,被一大蛇

圍繞周身。犬遂咋③蛇死焉。而華隆僵仆無所知④矣。犬彷徨嗥吠,往復路間。家

人怪⑤其如此,因隨犬往。隆悶絕?委地。載歸家,二日乃蘇。隆未蘇之間,犬終

不食。自此愛惜,如同于親戚焉。

【注工①弋(yi):射。②將自隨:帶著它跟隨自己。③咋(z6):咬。④無所

知:一點也沒知覺。⑤怪:以……為怪。⑥悶絕:窒息。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⑴華健好犬獵()⑵如同于親戚焉()

2、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家人對它如此反常感到奇怪,于是跟著它去了江邊。

B家人責怪它如此反常,于是跟著它去了江邊。

C家人對它如此反常感到奇怪,于是隨便它去哪里都不管。

D家人責怪它如此反常,于是隨便它去哪里都不管。

3、隆一家后來會如此愛憐這條狗,是因為它的哪些舉動?(請摘錄原文)(3分)

(1)(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本文“犬"的形象(2分)

115

盲人過橋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楣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墮深淵矣。

過者告日:“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楣長號。久之,力憊,失

手墜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執(zhí)一隅以自矜嚴⑤者,視此省哉?。ā稇C錄》)

【注釋】①楣:欄桿上的橫木②分:料③第:只管④沈空守寂:指陷在

空想中⑤自矜嚴:矜持自負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有盲子道涸溪()⑵握楣長號()

2.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第9頁共73頁

A.過了很久,(他)筋疲力盡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過了很久,(他)筋疲力盡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憊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等了很久,(他)筋疲力盡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3.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話回答)。(2分)

4.閱讀全文,盲子是一個的人。(3分)

116

金壺丹書《晏子春秋》

景公游于紀①。得金壺,乃發(fā)視之,中有丹書,曰:“食魚無反②,勿乘鶯馬?!?/p>

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魚無反,則惡其臊③也;勿乘鴦馬,惡其取道不遠也?!?/p>

晏子對日:“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勿乘鶯馬,則無置不肖于側乎!”公

曰:“紀有書,何以亡也?”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于閭;

紀有此言,注④之壺,不亡何待乎?”

[注]①紀:地名,原為一個諸侯國,在今山東省壽光縣南,后為齊所滅。②反:

同“翻,吃魚只吃一面,不翻過來吃。③臊(sao):魚腥味。④注:記載。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年其取道不遠也()⑵用盡民力乎()

2.對畫線句''得金壺,乃發(fā)視之,中有丹書”解釋正確的一項是一(2分)

A.發(fā)現(xiàn)一只金壺,于是打開看,里面藏著一本紅色的書。

B.得到一只金壺,就打開一看,里面有紅筆寫成的文字。

C.發(fā)現(xiàn)一只金壺,就仔細地觀賞,壺的正中刻有紅色的字。

D.得到一只金壺,于是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里面有紅色的字。

3.文中景公和晏子對“食魚無反,勿乘弩馬”的理解截然不同,造成這種不同

的原因是;根據上文,晏子認

為紀滅亡的原因是o(6分)。

117

第10頁共73頁

宋王謂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殺戮者眾矣,而群臣愈不畏,其故何也?”唐

鞅對曰:“王之所罪,盡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為不畏。王欲群臣畏也,不若

無辨其善與不善而時罪之,若此則群臣畏矣?!本訜o幾何,宋君殺唐鞅。唐鞅之

對也,不若無對。

1.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所殺戮者余矣()其故何也()

2.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王的罪行都是不好的。B.王的懲處都是不好的。

C.王犯了罪行是不好的人。D.王懲處的都是不好的人。

3.從宋王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他的特點是:(2分)

118

田子為相

田子①為相,三年歸休②,得金百鎰③,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日:

“所受俸祿也?!蹦冈唬骸盀橄嗳辏皇澈??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

親也,盡力致誠④。不義之物,不入于館⑤。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

去之?!碧镒永M,走出,造朝⑥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

罪,令復為相,以金賜其母。《詩》曰:“宜爾子孫承承兮?!毖再t母使子賢也。

【注】①田子:指齊國田稷子。②歸休:休假回家。③鎰yi:古代重量單位。

一鎰合二十兩。④致誠:做到十分誠實。致:表達,誠,真心。⑤館:房舍,這

里指"家"。⑥造朝:上朝。造,去。

L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2分)

非吾所欲也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8分)

(1)子家得此金()(2)子其去之()

(3)即畬田子罪()(4)王貨其母()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語句回答:文中的母親對“孝”與“不孝”的看法是怎樣的?(2分)

第11頁共73頁

119

晏元獻①公為童子時,張文節(jié)薦之于朝廷,召至闕下②。適值帝御試進士③,

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稿尚在,乞別命題?!?/p>

上極愛其不隱。

(節(jié)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晏元獻: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闕下:此指朝廷。③御試進

±:由皇帝親自主考的科舉度。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4分)

(1)晏元獻公為童子時()(2)上喙愛其不隱()

2.正確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張文節(jié)薦之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元獻"乞別命題”是因為(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4.晏元獻是一個、的人。(4分)

120

于令儀濟盜成良

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也,長厚不忤物①,晚年家頗裕。一夕盜入其室,諸

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汝素寡過,何苦而為盜邪?”曰:“迫于貧

耳!”問其所欲,日:“得十千②足以衣食?!比缙溆c之。既去,復呼之,盜

大恐。謂曰:“汝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绷糁撩魇谷?。盜

大愧,卒為良民。鄉(xiāng)里稱君為善士。

【注】①長厚不忤物:為人忠厚不得罪人。②十千:指一千銅錢。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⑴得十千足以衣食足()(2)至明便去使()

2.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o(2分)

A.你向來很少路過我家,何苦要當強盜呢?

B.你向來很少犯錯,何苦要做小偷呢?

C.你向來很少犯錯,何苦要當強盜呢?

第12頁共73頁

D.你清白、少過錯,何苦要做小偷呢?

3.于伶儀的“善”在文中具體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用自己語言概述)(3分)

4.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1

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①見而奇

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②,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③迎

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④孫也,有異才,

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p>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誦乎?”曰:“能因使背

而誦之,不失一字。性善算,作算術,略盡其理。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

定。

【注釋】①蔡邕:東漢末年文學家。②車騎填巷: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

多。

③倒屣(qT):把鞋子穿倒了。④王公:特稱王粲的祖父王暢。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賓客般坐()(2)盡當與之()

2.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于是就讓他背誦碑文。B.于是就讓他背出并吟誦碑文。

C.于是那人就背著他讓他吟誦碑文。

D.于是就讓他背對著石碑背誦碑文。

3.蔡邕是個愛才之人,在文中具體表現(xiàn)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語言概述)(3分)

4.蔡邕說王粲有異才,是因為王粲、、,

。(分別用短語表述)(3分)

122

第13頁共73頁

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

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于秦、

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躋①為盜于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

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莊王乃止。

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p>

【注】①莊躋:人名。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楚莊王砍伐越()(2)政亂醫(yī)弱()

2、以下對文中劃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我智慧有問題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卻不能看到自己的睫

毛。

B.我擔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樣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卻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擔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卻看不到自己的睫

毛。

D.我擔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卻看不到他的睫毛。

3、“莊王乃止”的行為可用文中“”一句話加以評價。(3分)

4、這個故事引申出成語“目不見睫”,可用來諷刺那些的人。(3分)

123

何易于嘗為益昌①令。縣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

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

②,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易于為

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贝淌放c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

【注釋】①益昌:縣名。②腰笏:腰里插著笏板。笏,笏板,古時大臣上朝

時用來記錄君王旨意的物品。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多叢賓客歌酒()(2)司舟上下()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易于為屬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

第14頁共73頁

3.何易于沒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用原文語句

回答)(3分)

4.對何易于親自引舟這一行為,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A.表現(xiàn)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刻為百姓的精神。

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對百姓起模范帶頭作用。

C.這是他為了討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態(tài)。

D.他身為屬令,無所事事,大材小用,未盡其責。

124

劉南垣開喻門生

國朝①尚書劉南垣公,請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飲食苛求屬吏,郡縣患之.

公曰:“此吾門生,當開諭之?!辟蛊鋪?,款之,曰:“老夫欲設席,恐妨公務,特留

此一飯。但老妻他往,無人治具④,家常便飯能對食乎?!敝敝敢詭熋?,不敢辭。自

朝過午,飯尚未出,直指饑甚。比食至,唯脫粟飯⑤,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

指覺過飽.少頃,佳肴美醞,羅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強之,對日:“已飽甚,不能

也?!惫υ唬骸翱梢婏嬸偄拊瓱o精粗,饑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時使然耳?!敝敝?/p>

喻其訓,后不敢以盤餐⑦責人。

【注】①國朝:指明朝。②老:告老。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稱直指。④治具:下廚

房,燒飯。⑤脫粟飯:即糙米飯。⑥飲饌:指酒肴。⑦盤維:盤中之食物,亦稱盤

餐;在此引申為飲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⑴,食至()⑵羅列承前()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加點字的含義(3分)

直指以師命,不敢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指面對“佳肴美醞”“不能下箸”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4.從本文中你得到的啟示是(3分)

125

農夫耕田

農夫耕于田,數息①而后一鋤。行者見而哂②之,曰:“甚矣,農之惰也!數息而

第15頁共73頁

后一鋤,此田竟月③不成!”農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術乎?”行

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數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

作聲,且仆于田。謂農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難也。"農夫曰:"非耕難,乃子

之術謬矣!人之處事亦然,欲速則不達也?!毙姓叻?。

【注釋】①息:呼吸。②哂(shmn):譏笑。③竟月:滿一月,整整一個月。

1.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1)氣饗汗雨()(2)行者服而去()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此句:(3分)

甚矣,農之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2分)

4.對文章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農夫耕田的時候,“數息而后一鋤”,說明農夫是個懶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現(xiàn)出他勞動非常賣力。

C.“乃子之術謬矣”中的“術”具體指耕作的方法技術等。

D.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方法正確,再難的事也變得容易了。

126

曲突徒薪

客有過①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②,傍有積薪??椭^主人曰:“更為曲突,遠徙

其薪;不者③且有火患?!爸魅撕偃虎懿粦?。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

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⑤言

曲突者。人謂主人日:“鄉(xiāng)⑥使聽客之言,不弗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兩

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多上客耶?”主人乃寤⑦而請之。

選自《漢書?霍光傳》

【注】①過:拜訪。②突:煙囪。③不者:如果不這樣的話。④嘿然:不說話

的樣子。⑤錄:邀請。⑥鄉(xiāng):通“向”,先前的意思。⑦寤:醒悟,覺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今論功而道賓()(2)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2.下列對文中畫線句“余各以功次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其余的人認為有功依次坐著。B.其余的人因為有功勞坐在其次。

第16頁共73頁

C.其余的人按照功勞大小依次就座。D.其余的人憑著功勞大小一次坐好。

3.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火“幸而得息”的原因

是L用文中詞句回答)(2分)

4.“人謂主人日“的這番話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7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①,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②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

長沙定王發(fā)……,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

隆準久性勤于稼稿④,而兄伯升好俠養(yǎng)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yè),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鳳⑤中,乃之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

(節(jié)選《后漢書?光武帝紀》)

【注釋】①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②高祖:即西漢開國皇帝

劉邦③隆準:高鼻梁④稼稿(s6):泛指農業(yè)生產⑤天鳳:王莽“新”朝年號(公

元14一19年)

1.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

(1)而兄伯升好俠養(yǎng)士()(2)乃之長安()

2.翻譯句子(3分):

光武年九歲而孤,養(yǎng)于叔父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劉秀的哥哥“非笑”劉秀的根本原因是(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4.上文從、、等方面介紹了劉秀,讓讀者了解到他的

皇族血統(tǒng)、不幸童年、性格愛好和學習成長經歷。(3分)

128

隋主嘗怒①一郎②,于殿前笞之。諫議大夫?劉行本進曰:“此人素清,其過又

小,愿少寬之?!钡鄄活?。行本于是正當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

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聽;若非,當致之于理。豈得輕臣而不顧也?”因置笏④

于地而退。帝斂容謝之,遂原所笞者。

【注釋】①怒:責備。②一郎:一位官員。③諫議大夫:官職名稱。④笏(府):

笏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捧在前面,用于記錄向皇上上奏的有關內容。

第17頁共73頁

1.解釋上文中加點字。(4分)

(1)此人素清素()

(2)豈得輕臣而不顧也得()

2.對文中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皇帝收斂了怒容感謝他,隨后恢復了所鞭打的人的職位。

B.皇帝收斂了怒容感謝他,隨后原諒了所鞭打的那個人。

C.皇帝收斂了怒容向他道歉,隨后原諒了所鞭打的那個人。

D.皇帝收斂了怒容向他道歉,隨后恢復了所鞭打的人的職位。

3.從文中看,劉行本要求隋主寬容部下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用原文語句回答)

4.從劉行本進諫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是個的人。(3分)

129

唐劉仁軌為左仆射,戴至德為右仆射,皆多劉而鄙戴。時有一老婦陳牒,

至德方欲下筆,老婦顧左右曰:“此劉仆射?戴仆射?”左右以戴仆射言。急就

前日。“此是不解事仆射,卻將牒來。”至德笑,令授之。戴仆射在職無異跡,

當朝似不能言。及薨后,高宗嘆日:“自吾喪至德,無所復聞,當其在時,事有

不是者,未嘗放我過,因索其前后所陳章奏盈篋,閱而流涕,朝廷始追重之。

(選自《隋唐佳話》)

【注】①牒:訴狀。②解事:通曉事理。③篋:小箱子。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4分)

(1)至德方欲下筆()(2)因索其前后所陳章奏般篋()

2.寫“老婦陳牒”一事是為了印證這句話。

(請用原文回答)(2分)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因索其前后所陳章奏盈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對戴至德其人最終給出了“重之”的定論,從全文看,他身上最值得我

們敬重的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

第18頁共73頁

130

王羲之嘗遍門生家,見架幾①滑凈,因書之,真草②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

門生驚懊者累日。又嘗在鼓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

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③書,以求百錢邪?!崩讶缙溲?,人

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其書為世所重④,皆此等也。

【注釋】①架(fei)幾:用棚木做的幾案。②真草:楷書、草書。③王右軍:指

王羲之。④重:看重,推崇。

1.解釋文中加點字。(4分)

(1)詣:(2)類:

2.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但是說是王右軍書寫的,就可以得到一百錢。

B.你只要說是王右軍的書,就可以得到一百錢。

C.但是這是王右軍書寫的,就可以用它賣一百錢。

D.你只要說這是王右軍書寫的,用它可以賣一百錢。

3.“姥又持扇來”的原因是。(用原文的語句回答)(3分)

4.本文通過王羲之的這兩件事,表現(xiàn)了o(3分)

131

夏后伯啟與有扈①戰(zhàn)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日:“不可。吾

地不淺②,吾民不寡,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庇谑呛跆幉恢叵?,食

不貳昧,琴瑟不張④,鐘鼓不修⑤,子女不飭⑥,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

扈氏服。

【注】①夏后伯啟、有扈:古代人名②淺:糖,窄小。③教:這里指教化④

張:樂器上弦⑤修:設置⑥飭:通“飾”,修飾

1.解釋加點字。(4分)

⑴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善()⑵尊賢傳便能使()

2.畫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夏后伯啟與有扈氏攻打甘澤卻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請求再次出兵攻打。

B.夏后伯啟與有扈氏攻打甘澤卻沒有取得勝利,六位大臣請求再次出兵攻打。

C.夏后伯啟與有扈氏在甘澤作戰(zhàn)卻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請求再次出兵攻打。

第19頁共73頁

D.夏后伯啟與有扈氏在甘澤作戰(zhàn)卻沒有取得勝利,六位大臣請求再次出兵攻

打。

3.夏后伯啟打仗不勝,他認為原因是:(2

分)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內容。(3分)

132

謝安赴宴

桓溫伏甲①設饌,廣延朝士,因此②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

“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王曰:“晉之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

恐狀,轉見于色;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仿作洛生詠③,諷“浩浩洪

流”。桓憚其曠遠,乃趣④解兵。王、謝舊齊名,于此始判優(yōu)劣。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

【注釋】①桓溫、謝安、王坦之:均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②因此:趁

此。③洛生詠:晉時洛陽一帶的讀書人吟誦詩文的音調。④趣:通“促”,立

即,趕快。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

(1)當作何寸()(2)相與俱前()

2、對劃線句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坦之非常驚慌,漸漸地在臉色上看出來。

B.王坦之驚慌的模樣,漸漸地在臉色上看出來。

C.王坦之非常驚慌,漸漸地從臉色上顯露出來。

D.王坦之驚慌的模樣,漸漸地從臉色上顯露出來。

3、桓溫“伏甲設饌”的目的是(用原文語句回答)(2

分)

4、本文通過對謝安、王坦之兩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現(xiàn)的對比,生動地展現(xiàn)了謝安

的氣度和品質。(3分)

133

第20頁共73頁

郢①書燕說

郢人有遺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