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閱讀真題 (含答案)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匯總+閱讀真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ef8a6aee7245d69d47b14f14bce142/faef8a6aee7245d69d47b14f14bce1421.gif)
![《魚我所欲也》閱讀真題 (含答案)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匯總+閱讀真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ef8a6aee7245d69d47b14f14bce142/faef8a6aee7245d69d47b14f14bce1422.gif)
![《魚我所欲也》閱讀真題 (含答案)九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匯總+閱讀真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aef8a6aee7245d69d47b14f14bce142/faef8a6aee7245d69d47b14f14bce1423.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一、課內(nèi)閱讀(一)(2021·湖南婁底·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魚我所欲也《孟子》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下列各句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得之/則生 B.呼爾/而與之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謂失/其本心2.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鄰) B.死亦我所惡
(討厭,憎恨)C.所欲有甚于生者(在) D.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獲得)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名軻,春秋時期思想家,《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認(rèn)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B.選文開頭從人們常見的欲望談起,用當(dāng)時難得的食物(魚與熊掌)設(shè)喻和類比,舉例淺近,說理深刻。C.選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點(diǎn)飲食來活命,這是從反面舉例詮釋了“舍生取義”的觀點(diǎn)。D.選文②段中分析了“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三個原因,其中“宮室之美”指國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4.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5.通讀選文,談?wù)剬Α氨拘摹钡睦斫夂腿绾问刈 氨拘摹??!敬鸢浮?.D
2.B
3.B
4.①不僅賢明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不過是賢明的人能夠保有本心不喪失罷了。②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5.“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惡之心,孟子認(rèn)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喪失,“賢者能勿喪耳”。因?yàn)槿酥挥袚碛小傲x”,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這樣才能不被“萬種”所誘惑,而像“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樣,內(nèi)心有一種凜然的“義”(也就是本心)?!窘馕觥?.考查朗讀節(jié)奏劃分。D?!按酥^失其本心”的正確句讀是:此之謂/失其本心。故選D。2.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A.鄉(xiāng):同“向”,先前、從前,不是“鄉(xiāng)鄰”;C.于:介詞,比,不是“在”;D.得:同“德”,感激,不是“獲得”;故選B。3.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A.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人,不是“春秋時期”;C.不是從“反面舉例”詮釋了“舍生取義”的觀點(diǎn),而是從“正面舉例”;D.“為宮室之美”的意思是:為了住房的華麗?!皩m室之美”不是指國家方面;故選B。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shí)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diǎn)實(shí)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dá)、雅”。(1)句中的“非獨(dú)(不只,不僅)、賢者(有才德,有賢能的人)、是(這)、心(思想)、喪(喪失)”幾個詞是重點(diǎn)詞語。(2)句中的“萬鐘(指高位厚祿)、辯(同‘辨’)、于(對)、何加(什么益處)”幾個詞是重點(diǎn)詞語。5.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孟子所說的“本心”,是指與生俱來的良心、良知,表現(xiàn)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在本文中側(cè)重指羞惡之心。孟子認(rèn)為通過不正當(dāng)?shù)氖侄尉涂梢员H?,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過不正當(dāng)?shù)霓k法就可以避免禍患,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是因?yàn)檫€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不義”。不單是賢人有這種重義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普通人容易喪失了。因此,從這個意義說,人只有擁有“義”,就能做到不被“萬種”所誘惑,而像“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一樣有“義”,這樣也就能夠守住人的“本心”了。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军c(diǎn)睛】參考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rèn)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二)(2021·湖南婁底·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6.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組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動詞,通“避”) B.萬鐘于我何加焉(動詞,增加)C.此之謂失其本心(助詞,無實(shí)義)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比)7.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D.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8.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jīng)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xué)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遏~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B.本文開篇運(yùn)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yīng)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C.“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9.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②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10.文章闡明了“義”的重要性,你認(rèn)為今天還有堅持“義”的必要嗎?為什么?【答案】6.B
7.C
8.A
9.①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②從前(為了禮儀),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
10.答案示例:“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任何時候,我們都應(yīng)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yīng)該堅持?!窘馕觥?.B.句意:高官厚祿對于我來說有什么好處呢?加,益處、好處。故選B。7.本題考查斷句。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來劃分停頓。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jù)語感直接作答。這個句子的意思是: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故斷句為: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故選C。8.A.“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有誤,應(yīng)為“闡述了孟子的主張:舍生取義”?!叭诵员緪骸笔擒髯拥闹鲝?。故選A。9.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注意:(1)得兼,同時得到。舍,舍棄。(2)鄉(xiāng),同“向”,從前、先前。受,接受。得,同“德”,感恩、感激。為,做。10.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今天依然要堅持“義”,今天所說的“義”,是國家大義,是民族大義。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用自己的一切來維護(hù)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做到舍生取義。(三)(2022·山東菏澤·九年級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1.文學(xué)常識填空。孟子名______,字子輿,______思想家,______代表人物之一,他繼承并發(fā)揚(yáng)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______”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12.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①故不為茍得也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③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13.翻譯下列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14.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以莊重的言辭,闡述了“生”與“義”的關(guān)系,指出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B.文天祥寧死也不投降,他的行動體現(xiàn)了孟子“舍生取義”這一主張。C.作者用“不受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接受“萬鐘”兩個例子,從正面論證了中心論點(diǎn)。D.孟子認(rèn)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像賢者那樣,把義放在首位,必要時還要做到“舍生取義”。15.本文開頭從“魚”和“熊掌”說起,有什么好處?【答案】11.
軻
戰(zhàn)國時期
儒家
亞圣
12.(1)茍且偷生(2)禍患,災(zāi)難(3)同“向”,先前、從前(4)停止
13.(1)(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放棄生而選取義了。(2)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14.C
15.示例:作者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魚和熊掌”“生與義”不可兼得的類比,形象生動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舍生取義,通俗易懂。(意同即可)【解析】11.本題考查文學(xué)常識。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孟子宣揚(yáng)“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圣”。據(jù)此,可完成填空。12.本題考查重點(diǎn)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茍得:茍且偷生;(2)句意為:因此有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迹旱溁迹瑸?zāi)難;(3)句意為: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鄉(xiāng):同“向”,先前、從前;(4)句意為: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已:停止。1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shí)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diǎn)詞語:二者:生命和正義。得兼:同時得到。舍:舍棄。?。哼x取。這句是判斷句。(2)重點(diǎn)詞語: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六斛四斗為一鐘。辯:同“辨”意為辨別。受:接受。何加:有什么益處。1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C.理解不正確?!安皇茑祦碇场焙汀安晦q禮義”是從反面論證了中心論點(diǎn),而非正面論證。故選C。15.本題考查開頭的作用。文章開頭“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魚和熊掌”“生與義”不可兼得的類比,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diǎn)——舍生取義,“魚和熊掌”是生活中常見而又具體的事物,“生與義”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事物,作者用這種方式,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便于人們理解和接受。二、對比閱讀(四)(2022·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甲、乙兩則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斷子之手足,子為④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一言⑤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保ü?jié)選自《墨子·貴義》)【注釋】①予:給,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為:愿意。⑤一言:一句話,即關(guān)系到正義與非正義的一句話。16.下列每組句子中,加點(diǎn)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舍生而取義者
萬事皆貴于義也B.故不為茍得也
何故C.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
是貴義于其身也D.人皆有之
斷子之手足17.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B.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C.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D.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18.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義”的論點(diǎn)后,運(yùn)用比喻論證,分別從“所欲”“所惡”兩方面論述。B.甲文孟子認(rèn)為每個人都有“是心”,相對于“賢者”來說,普通人容易喪失。C.乙文論證的中心觀點(diǎn)是“萬事莫貴于義”。D.甲、乙兩文都是關(guān)于“義”與“利”的論述,都闡明了“義”的重要性。19.將甲、乙兩個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②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敬鸢浮?6.C
17.C
18.A
19.①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有什么不可以做呢?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解析】1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jù)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辨別詞義。A.義:名詞,道義/名詞,正義;B.故:連詞,所以/名詞,緣故;C.是:代詞,這/代詞,這;D.之:代詞,這種(本性)/助詞,的;故選C。1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要根據(jù)句意及結(jié)構(gòu)來分析劃分停頓。句意: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棒~”“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一,分為主謂兩部分;“熊掌”“亦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二,分為主謂兩部分;“二者不可得兼”是假設(shè),“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是結(jié)論。據(jù)此可斷為: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故選C。18.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A.甲文開頭,從人們常見的欲望談起,從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運(yùn)用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的方法,提出“舍生而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然后運(yùn)用對比論證,分別從“所欲”“所惡”兩方面進(jìn)行正反論述。因此本項中“運(yùn)用比喻論證,分別從‘所欲’‘所惡’兩方面論述”錯誤;故選A。1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bǔ)充完整。重點(diǎn)詞有:(1)如使:假如,假使;甚:超過;則:那么;辟:同“避”,躲避;為:做;(2)則:就;若:如;身:生命?!军c(diǎn)睛】參考譯文:【乙】
墨子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如果)現(xiàn)在對某人說:‘給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斬斷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這件事)呢?這人一定不愿意。為什么?就因?yàn)槊弊雍托颖炔簧鲜肿憧少F。又說:‘給你天下,然后把你殺死,你愿不愿意做(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貴。(可是)為了爭論一句話而互相廝殺,這就是把正義看得比生命更為可貴??!所以說:一切事物沒有比正義更可貴的?!保ㄎ澹?021·四川資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①胡賊攻郡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dú)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辟\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選自《世說新語·德行》)注釋:①值:恰逢,趕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劃,這里指城。20.下列各項加點(diǎn)字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B.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入則無法家拂士C.?dāng)×x以求生
可以為師矣D.遂班軍而還
康肅笑而遣之21.解釋下列加點(diǎn)字的意思。(1)死亦我所惡(2)故患有所不辟也(3)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4)不忍委之2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23.孟子認(rèn)為在“生”與“義”處于兩難選擇時,應(yīng)舍生取義。請簡要說說荀巨伯是怎樣踐行這一主張的?【答案】20.D
21.①厭惡,討厭;②同“避”,躲避;③從遠(yuǎn)方;④丟下,舍棄。
22.①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②朋友對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
23.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這是“義”。胡賊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險,不聽朋友的勸離,而是選擇留下。冒著生命危險也要保護(hù)他的病友,這就是舍生取義。不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讓敵軍自慚而退?!窘馕觥?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介詞,勝過、超過/介詞,比;B.連詞,那么/連詞,如果;C.連詞,來/介詞,憑借;D.表承接,可不譯\表承接,可不譯;故選D。21.本題主要考查點(diǎn)是文言實(shí)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shí)詞。①句意: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惡:厭惡,討厭;②句意:所以有禍患(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③句意:荀巨伯從遠(yuǎn)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遠(yuǎn):從遠(yuǎn)方;④句意:我不忍心舍棄他。委:丟下,舍棄。2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注意:(1)非獨(dú),不僅,不只是。是心,這種心理。皆,都。喪,喪失。(2)語,告訴,對……說。去,離開。23.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败骶薏h(yuǎn)看友人疾”體現(xiàn)了荀巨伯對友人真摯的情義,友人生病,便來探望?!斑h(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友人勸荀巨伯離開,荀巨伯說自己不能“敗義以求生”,體現(xiàn)了荀巨伯對“義”的堅持,即使面對死亡的危險,也不背離朋友?!皩幰晕嵘泶讶嗣保骶薏敢庥米约旱乃劳鰜頁Q取朋友的生存,這就是舍生取義?!军c(diǎn)睛】譯文:【乙】荀巨伯從遠(yuǎn)方來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趕上胡賊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趕緊離開!”荀巨伯說:“我從遠(yuǎn)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為了茍且偷生而毀掉道義,這難道是我荀巨伯應(yīng)該做的嗎?”這時胡賊已經(jīng)到了,問荀巨伯:“大軍到了,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獨(dú)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焙\聽了說:“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么有仁義的國家!”于是調(diào)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六)(2022·遼寧盤錦·二模)閱讀下面選文,回答問題【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疽摇吭鞍?,魏昭成五世孫也。景安沉敏有干局①,少工騎射,善于事人。于時江南款②附,朝貢相尋③,景安妙閑馳騁,雅有容則,每梁使至,恒令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天保初,加征西將軍,別封興勢縣開國伯,賜姓高氏。時初筑長城鎮(zhèn)戍未立突厥強(qiáng)盛,慮或侵邊,仍詔景安與諸軍緣塞以備守。督領(lǐng)既多,且所部軍人富于財物,遂賄貨公行。顯祖聞之,遣使推檢,同行諸人贓污狼藉,唯景安纖毫無犯。帝深嘉嘆,乃詔有司以所聚斂贓絹伍百匹賜之,以彰清節(jié)。(節(jié)選自《北齊書·元景安傳》)【注釋】①局:氣概,度量。②款:誠懇。③相尋:接連不斷而來。24.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行道之人弗受遂賄貨公行B.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其鄉(xiāng)人曰(《曹劌論戰(zhàn)》)C.呼爾而與之乃詔有司以所聚斂贓絹五百匹賜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以彰清節(jié)25.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同行諸人贓污狼藉,唯景安纖毫無犯。26.請用“/”給下面的語句斷句,斷兩處。時初筑長城鎮(zhèn)戍未立突厥強(qiáng)盛。27.閱讀選文,回答下列問題。(1)【甲】中“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是什么意思?說說【乙】文中元景安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本心”的?(2)乙文中用了兩處側(cè)面烘托,請找出來,寫在下面?!敬鸢浮?4.C
25.(1)對于萬鐘厚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萬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2)許多共事的人都有大量的貪污,名聲不好,只有景安絲毫沒有涉及。
26.時初筑長城/鎮(zhèn)戍未立/突厥強(qiáng)盛
27.(1)本心,指人固有的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元景安能夠辨別禮義,不貪不義之財,不受賄,有清氣,有氣節(jié)。(2)見者稱善帝深嘉嘆【解析】24.A.動詞,走/動詞,盛行;B.通假字,同“向”,先前、從前/名詞,行政區(qū)劃名;C.都為代詞,都譯為“他”;D.詞綴,用在動詞后/介詞,來;故選C。2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bǔ)充完整。重點(diǎn)詞有:(1)萬鐘:優(yōu)厚的俸祿;辯:同“辨”,辨別;何加:有什么益處;(2)贓污:受賄貪污;狼藉:行為不檢,名聲不好;唯:只;纖毫無犯:絲毫沒有涉及。2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這時剛剛修筑長城,邊境的鎮(zhèn)守防御還未形成(邊防沒有鞏固),而突厥很強(qiáng)大?!皶r初筑長城”與“鎮(zhèn)戍未立”為順承關(guān)系,“鎮(zhèn)戍未立”與“突厥強(qiáng)盛”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應(yīng)在“鎮(zhèn)戍未立”前后各斷一處;故斷為:時初筑長城/鎮(zhèn)戍未立/突厥強(qiáng)盛。27.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1)根據(jù)【甲】中“此之謂失其本心”,聯(lián)系前文“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可知,得到食物就能生存,如果是“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都不會接受;如今尾聯(lián)“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做了,可見失掉的“本心”是人固有的本性,這里指人的羞惡之心。根據(jù)【乙】文第二段“督領(lǐng)既多,且所部軍人富于財物,遂賄貨公行”“同行諸人贓污狼藉,唯景安纖毫無犯”可知,貪污受賄的風(fēng)氣盛行,只有元景安不為所動,清正廉明;可見元景安能夠辨別禮義,不貪不義之財,不受賄,有清氣,有氣節(jié)。(2)【乙】文第一段“見者稱善”為一處側(cè)面描寫,聯(lián)系前文“每梁使至,恒令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可知,每次南梁使者到來,他都與斛律光、皮景和等人與客人一起騎馬射箭,被接待的使者都稱贊他;通過一起騎馬射箭的人的表現(xiàn)(稱贊),側(cè)面表現(xiàn)元景安騎術(shù)精湛;【乙】文第二段“帝深嘉嘆”為一處側(cè)面描寫,聯(lián)系前文“同行諸人贓污狼藉,唯景安纖毫無犯”可知,許多共事的人都有大量的貪污,名聲不好,只有景安絲毫沒有涉及,皇上非常贊嘆,通過皇上稱贊的行為,側(cè)面表現(xiàn)元景安不貪不義之財,有清氣,有氣節(jié)?!军c(diǎn)睛】【乙】參考譯文:元景安,北魏昭成皇帝的第五代孫子他沉穩(wěn)敏捷,具有辦事的才能和氣概。從小就精于騎馬射箭,善于同人交往。此時江南順附,朝貢源源不斷。他精于騎術(shù),儀節(jié)頗有法度,每次南梁使者到來,他都與斛律光、皮景和等人與客人一起騎馬射箭,被接待的使者都稱贊他。天保初年,加授征西將軍,另封興勢縣開國伯,帶定襄縣縣令,賜姓為高。這時,剛剛修筑長城,邊境的鎮(zhèn)守防御還未形成(邊防沒有鞏固),而突厥很強(qiáng)大,朝廷考慮到突厥有時會侵犯邊境朝廷下詔命他與各位將領(lǐng)駐扎在沿邊要塞以備防守。將領(lǐng)很多,而手下的士卒往往很富有,就造成了公開的行賄受賄。顯祖知道后,派人檢查追究,許多共事的人都有大量的貪污,名聲不好,只有景安絲毫沒有涉及?;噬戏浅Y潎@,命令有關(guān)部門把收繳來的贓物五百匹絹賜給他,來表彰他清廉的品德。(七)(2022·遼寧盤錦·一模)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史可法,字憲之,以孝聞??煞?、信,能與下苦勞。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當(dāng)是時,清兵已取山東、河南北,逼淮南。舊城西門險要,可法自守之。作書寄母妻,且曰:死葬我高皇帝陵側(cè)。越二日,清兵薄城下,炮擊城西北隅,城遂破??煞ㄗ载兀垂?,一參將擁可法出小東門,遂被執(zhí)??煞ù蠛粼唬何沂范綆熞?。遂殺之。(選自《二十四史》,有刪改)28.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人皆有之
往送之門(《富貴不能淫》)B.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士不飽不先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D.遂被執(zhí)
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送東陽馬生序》)29.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越二日,清兵薄城下,炮擊城西北隅,城遂破。30.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31.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1)【甲】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什么?所惡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什么?(2)【乙】文中寫出了史可法的哪些品質(zhì)?他的行為印證了甲文中的什么觀點(diǎn)?【答案】28.B
29.(1)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2)到了第二天,清兵迫近(攻到)城下,用大炮轟擊城西北角,于是城池被攻破。
30.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31.(1)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義,所惡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不義。(2)廉潔,誠信,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寧死不屈,英勇無畏。印證了舍生取義(舍生而取義/舍生而取義者也)【解析】28.A.代詞,它,指能保有的本心/動詞,到,往;B.均為名詞,都譯為“禍患”;C.動詞,吃/動詞,同“飼”,喂;D.動詞,俘虜/動詞,拿著;故選B。2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bǔ)充完整。重點(diǎn)詞有:①如使:假如,假使;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欲:想要的;甚于:超過;則:那么;②越二日:到第二天;?。浩冉?;隅:角落;遂:于是,就;破:被攻破。3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軍隊出行,將士不吃飽自己不先吃,沒有發(fā)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將士的拼死作戰(zhàn)?!败娦小笔侵髦^結(jié)構(gòu),后面應(yīng)斷開;“士不飽不先食”和“未授衣不先御”結(jié)構(gòu)相似,兩者之間應(yīng)斷開;“以故”是連詞,是文言斷句標(biāo)志;結(jié)合句意及結(jié)構(gòu)斷為: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31.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意思是: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這里的“所欲”應(yīng)指正義的事業(yè),“所惡”應(yīng)指不正義的、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事情。②結(jié)合乙文中的“以孝聞”“可法廉、信,能與下苦勞”可知,史可法孝順、廉潔守信,能與士兵同甘共苦;結(jié)合“且日:死葬我高皇帝陵側(cè)”“可法自創(chuàng),未果,一參將擁可法出小東門,遂被執(zhí)??煞ù蠛粼唬何沂范綆熞?。遂殺之”可知,史可法固守城池,被破城后,他寧可自殺、戰(zhàn)死,也不逃避、投降,且希望死后葬在高皇帝陵墓旁,可見他具有忠君愛國、寧死不屈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也體現(xiàn)了史可法具有“舍生取義”的精神?!军c(diǎn)睛】【乙】參考譯文:史可法,字憲之,因孝順而聞名。史可法廉明,講信用,能與部下同甘共苦。軍隊出行,將士不吃飽自己不先吃,沒有發(fā)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將士的拼死作戰(zhàn)。在這個時候,清兵已經(jīng)攻破山東、河南北,逼近淮南。舊城西門為險要之地,史可法親自鎮(zhèn)守。寫信給自己的母親、妻子,并且說:死后把我埋葬在高皇帝的墓旁。到了第二天,清兵迫近(攻到)城下,用大炮轟擊城西北角,于是城池被攻破。史可法自刎未死,一參將抱史可法出小東門,于是被捕。史可法大叫說:“我是史督師?!庇谑菤⑺懒怂?。(八)(2022·黑龍江大慶·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節(jié)選自《魚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渾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渾濁,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懷瑾握瑜②,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③者必彈冠,新?、苷弑卣褚?。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⑥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⑦之白,而蒙世之溫蠖⑧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列傳》)【注釋】①醨(lí):薄酒。②瑾、瑜:美玉。比喻人具有純潔優(yōu)美的品德。③沐:洗頭。④?。合瓷眢w,洗澡。⑤察察:潔白的樣子。⑥汶汶:渾濁的樣子。⑦皓皓:瑩潔的樣子。⑧溫蠖(huò):塵滓重積的樣子。3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含義。①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死亦我所惡
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被發(fā)行吟澤畔
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于是懷石
懷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選出下列加點(diǎn)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B.故不為茍得也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C.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D.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是以先帝簡撥以遺陛下(《出師表》)34.請用“/”為下面句子做適當(dāng)?shù)睦首x停頓。(提示:畫兩處)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3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舉世皆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醒,是以見放。36.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篇選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以“魚”和“熊掌”設(shè)喻,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B.甲文中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C.乙文中屈原自沉汨羅江而死的原因是他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D.乙文屈原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zhǔn)則,寧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敬鸢浮?2.
茍且取得,指茍且偷生之意;
討厭,憎恨;
同“披”,披散;
懷抱(抱著)
33.C
34.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35.①不僅賢人有這種心,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②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6.B【解析】32.本題考查重點(diǎn)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①句意為: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茍得:茍且偷生的事。②句意為:死亡是我所厭惡的。惡:厭惡,憎惡。③句意為: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被:同“披”,披散。④句意為:因此抱著石頭。懷:抱著。3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A.介詞,比/介詞,從;B.動詞,做/介詞,對,給;C.相同,兩個都是表示并列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也可不譯;D.介詞,拿,用/連詞,因?yàn)?;故選C。34.本題考查給文言語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jù)句意來分析判斷句子的朗讀停頓。本句的意思是: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笆埂笔沁B詞,斷出來;“人之所惡”是主語,在“惡”后面斷??蓳?jù)此劃分朗讀節(jié)奏為: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3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dá)、雅”,注意重點(diǎn)字詞。重點(diǎn)字詞有:①獨(dú),只,僅;皆,都;喪,喪失。②濁,渾濁;清,清白;是以,因此;見,被;放,流放。36.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內(nèi)容。B.由甲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可知,“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是“不為茍得”和“患有所不辟”,并非“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故選B?!军c(diǎn)睛】參考譯文:【乙】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全世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睗O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么不順著潮流推波助瀾?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jié)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九)(2022·廣東·信宜市實(shí)驗(yàn)學(xué)校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乙】真卿仕歷元、肅、代、德四朝,雖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報國之心。故嘗以正色公言,見惡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誣劾貶斥,至于七、八。義不顧身,所志必達(dá),而終為杞陷。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誘以宰相,責(zé)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積薪欲焚,多端迫協(xié)而毫無怵于心。凡二十閱月,辛縊殺之于蔡州。嗚呼!自平原倡義,至此而乃有以畢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謂從容就義,難也。(節(jié)選自《史林測義》)37.解釋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意思。(1)故不為茍得也()(2)死亦我所惡()(3)蹴爾而與之()(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3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39.下列各項中加點(diǎn)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真卿仕歷元肅代、德四朝/朝服衣冠 B.見惡于元載/貨惡其棄于地也C.李希烈反/始一反焉 D.卒縊殺之于蔡州/愛士卒40.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41.請根據(jù)【甲】【乙】兩篇選文回答問題。(1)顏真卿有哪些讓人敬畏而仰慕的行為?請結(jié)合乙文簡要回答。(2)請結(jié)合兩篇選文,談?wù)勀銓Α吧嵘×x”的理解?!敬鸢浮?7.
茍且
討厭,厭惡
踩踏
同“向”,從前
38.(1)如果人們所喜歡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用呢?(2)(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辨是否符合禮與義就接受了它,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
39.B
40.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41.(1)①顏真卿晚年愛國之心一點(diǎn)也沒減弱;②顏真卿為了正義說真話,不顧惜自己的生命;③顏真卿面對威逼利誘,怒后朱滔,責(zé)罵李元平,不懼脅迫最終被絞殺。(2)【甲】文告訴我們:生命是珍貴的,當(dāng)面對生死抉擇的緊要關(guān)頭,要堅守正義而不惜犧牲生命,如果只是為了”活而丟棄人格和尊嚴(yán),這是茍且偷生,這樣的生命有辱“義”;如果是為了功名利祿而背離正義,這是不擇手段,這生命有辱“義”?!疽摇课闹械念佌媲錇榱苏x,不顧自己的生命;面對威逼利誘,不懼脅迫。顏真卿用實(shí)際行動詮釋了“舍生取義”的內(nèi)涵?!窘馕觥?7.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意思。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jù)句意來分析推斷詞義。(1)句意: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茍:茍且。(2)句意: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惡:討厭,厭惡。(3)句意:用腳踩踏了給人家。蹴:踩踏。(4)句意: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鄉(xiāng):同“向”,從前。3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注意重點(diǎn)詞語的翻譯及句式的理解。重點(diǎn)詞:(1)如使:假如。莫:沒有。凡:凡是。(2)萬鐘:優(yōu)厚的俸祿。辯:同“辨”,辨別。注意此句省略了主語,可補(bǔ)為“有人”。39.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答題時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分析。A.朝代/早晨;B.憎惡/憎惡;C.造反/同“返”,往返;D.最終/士兵;故選B。40.本題考查給文言語句斷句??筛鶕?jù)句子結(jié)構(gòu)、虛詞及句意斷開停頓,再根據(jù)句意來分析判斷句子的停頓?!袄钕A摇笔堑谝粋€句子的主語,“反”是謂語,故在“反”后斷開停頓?!霸t遺宜慰”的主語是“皇帝”,“公卿失色”的主語是“公卿”,故應(yīng)該在“公卿失色”前斷開停頓?!鞍菝葱小钡闹髡Z是“顏真卿”,故應(yīng)該在“拜命”前斷開停頓。再根據(jù)本句的意思:李希烈造反,(皇帝)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員聽了都大驚失色,顏真卿拜謝皇命后就啟行了??蓳?jù)此斷句為:李希烈反/詔遺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41.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內(nèi)容。①根據(jù)句子“真卿仕歷元、肅、代、德四朝,雖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報國之心”可知,顏真卿晚年仍堅持不懈抱有愛國之心;根據(jù)句子“故嘗以正色公言,見惡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誣劾貶斥,至于七、八。義不顧身,所志必達(dá),而終為杞陷?!笨芍?,顏真卿為了正義說真話,不顧惜自己的生命;根據(jù)句子“斥朱滔等使之誘,以宰相責(zé)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積薪欲焚,多端迫協(xié)而毫無怵于心”可知,顏真卿面對威逼利誘,怒斥朱滔,責(zé)罵李元平,不懼脅迫最終被絞殺。②根據(jù)甲文句子可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可知,甲文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于生,當(dāng)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即為了道義不惜犧牲生命。乙文,講述了顏真卿因?yàn)椤罢?,見惡于元載、楊炎、盧杞諸奸”“義不顧身,所志必達(dá),而終為杞陷”。根據(jù)句子“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誘以宰相,責(zé)李元平之不能致命”可知,顏真卿去勸慰李希烈時,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誘,并責(zé)罵李元平身受國家重任卻不能完成使命,致使這些奸人“掘坎欲坑,積薪欲焚(準(zhǔn)備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燒死他)”。顏真卿面對這樣的“迫協(xié)而毫無憂于心”,最終為了忠君愛國的道義被殺害。顏真卿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舍生取義”的人生準(zhǔn)則,詮釋了“舍生取義”的內(nèi)涵?!军c(diǎn)睛】參考譯文:【乙】顏真卿仕歷經(jīng)元、肅、代、德四朝,雖到晚年仍堅持不懈保有愛國之心。因?yàn)樵?jīng)態(tài)度嚴(yán)肅。說些公道話,而被元載、楊炎、盧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彈劾,或是被貶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顏真卿)為了正義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實(shí)現(xiàn)自己的志向,卻最終被盧杞陷害。李希烈造反,(皇帝)下詔書派遣顏真卿去勸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員聽了都大驚失色。顏真卿拜謝皇命后就啟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誘,并責(zé)罵李元平身受國家重任卻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準(zhǔn)備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燒死他。多種脅迫都不能讓顏真卿有絲毫的害怕。經(jīng)歷了二十多個月,最終被絞死在蔡州。哎,自從平原太守(顏真卿)首倡大義,到現(xiàn)在才有能夠完成顏公您的遺愿的啊……但是能像顏真卿這樣從容就義的,實(shí)在太難?。。ㄊ?022·山西大同·二模)請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小題。過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42.讀準(zhǔn)字音,是學(xué)好古詩文的第一步。請給下列句中的加點(diǎn)字標(biāo)注讀音。(1)干戈寥落四周星(2)死亦我所惡43.一詞多義是漢語中的常見現(xiàn)象。下列加點(diǎn)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得患失B.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另辟蹊徑C.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
似是而非D.賢者能勿喪耳
聞風(fēng)喪膽44.完成下列語句的翻譯。(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翻譯: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_____________。(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翻譯: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________________。45.比較閱讀是學(xué)習(xí)古詩文的好方法,請將下面的表格補(bǔ)充完整。
選文詩文主題解讀相關(guān)名句積累《過零丁洋》作者以議論的方式顯示了文天祥①____________的生死觀。②_______________《魚我所欲也》本文(節(jié)選)運(yùn)用了③________的寫法,由“④________________”引出中心論點(diǎn)“舍生而取義”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敬鸢浮?2.(1)gē
(2)wù
43.D
44.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的話,(那么我只好)舍棄魚而選取熊掌。
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
45.
舍生取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類比
舍魚而取熊掌【解析】42.“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經(jīng)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干戈(gāngē):指戰(zhàn)爭?!八酪辔宜鶒骸币馑际牵核劳鍪俏宜鶇拹旱?。惡(wù):厭惡。43.A.禍患、災(zāi)難/擔(dān)心、憂患;B.同“避”,躲避/開辟;C.這種/對的;D.都譯為“喪失”;故選D。4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bǔ)充完整。重點(diǎn)詞有:(1)得兼:同時得到;舍:舍棄;?。哼x??;(2)惡:厭惡;甚:超過。45.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第一、二空:根據(jù)《過零丁洋》詩文主題解讀中的提示“生死觀”可知,相關(guān)的名句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意思是: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要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衷心將永垂史冊?!暗ば摹笔侵赋嗉t熾熱的心,突出了詩人為國盡忠的崇高形象;運(yùn)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寫文天祥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沒有不肯屈服,愿意為自己的國家獻(xiàn)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充分體現(xiàn)了文天祥寧死不屈,誓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梢娖洹吧嵘×x”的生死觀。第三、四空:《魚我所欲也》開篇運(yùn)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孟子用人們熟知的事物打比方,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rèn)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運(yùn)用類比的寫法,將取熊掌與取魚的問題類比成取生還是取義的問題,通過“舍魚而取熊掌”的選擇自然而然引出“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diǎn)?!军c(diǎn)睛】《過零丁洋》參考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經(jīng)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fēng)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炭譃┑膽K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遏~我所欲也(節(jié)選)》參考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災(zāi)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抽紗刺繡工藝品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怎樣寫家庭困難申請書
- 入宣傳部申請書
- 提高Web服務(wù)可用性的手段
- 2024-2025學(xué)年山東省昌邑市高三上學(xué)期階段性調(diào)研監(jiān)測(期中)物理試題
- 線下體驗(yàn)店推廣合同(2篇)
- 簽訂物資合同范本(2篇)
- 陜西省漢中市2024-2025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物理試題(解析版)
- 短視頻與辦公用品行業(yè)的產(chǎn)品推廣策略
- 江蘇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xué)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調(diào)研物理試題(五)(解析版)
- 光伏安全施工方案范本
- 2025年大慶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diǎn)含答案解析
- 2025上半年江蘇省南通如東事業(yè)單位招聘7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山東省濟(jì)南市2024-2024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月期末考試 地理 含答案
- 發(fā)酵饅頭課件教學(xué)課件
- 2024-2025學(xué)年初中信息技術(shù)(信息科技)七年級下冊蘇科版(2023)教學(xué)設(shè)計合集
- 《心系國防 強(qiáng)國有我》 課件-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開學(xué)第一課國防教育主題班會
- 玄武巖纖維復(fù)合筋工程案例及反饋情況
- 財務(wù)收支記賬表
- 物流園區(qū)綜合管理系統(tǒng)需求(共19頁)
- 《質(zhì)量管理小組活動準(zhǔn)則》2020版_20211228_11184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