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筆記整理_第1頁
方劑學筆記整理_第2頁
方劑學筆記整理_第3頁
方劑學筆記整理_第4頁
方劑學筆記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方劑學重點整理

總論部分

1、一些重要的方書:總論部分步

《五十二病方》: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部醫(yī)方著作某方劑的特殊用法會出

《傷寒雜病論》:“方書之祖”某方劑的功用、主治證、臨床表現(xiàn)△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我國歷史上第?部由政府頒發(fā)的成藥藥典某方劑配伍某味中藥的意義W。

《傷寒明理論》:我國第一部詳析方劑理論的專著,開創(chuàng)了方論的先河方劑配伍某類中藥的意義-京?/

《普濟方》:我國最大的一部占方書某章方劑的分類方7

2、方劑的基本結(jié)構(gòu)?方解★依

b君臣佐使藥(最早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涵義:方劑比較?

/?

君藥:即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臣藥:兩種意義。①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作用的藥物;

②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佐藥:i.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加強以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

ii.佐制藥:即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能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的藥物;

iii.反佐藥: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藥時,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以防止藥

病格拒。

使藥:i.引經(jīng)藥,即能引領(lǐng)方中諸藥至特定病所的藥物:

ii.調(diào)和藥,即具有調(diào)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3、方劑變化形式:

苗■方劑變化形式:i.藥味加減的變化-----腎氣丸=六味地黃丸+桂枝+附子

ii.藥量加減的變化一一小承氣湯與厚樸三物湯

iii.劑型更換的變化——理中丸理中湯

4、方劑與治法關(guān)系:

i.治法是指導遺藥組方的原則,方劑是體現(xiàn)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ii.方從法出,法隨證立

5、常用治法:汗法:麻黃湯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氣湯和法:逍遙散

溫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湯消法:保和丸補法:四君子湯

各論部分

1、解表劑(汗法)

分為辛溫解表劑一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辛涼解表劑-桑菊飲、銀翹散、麻杏甘石湯

扶正解表劑一(人參)敗毒散

★麻黃湯(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一外感風寒表實證)

方歌: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fā)汗解表宣肺氣,傷寒表實無汗宜。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1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1頁共13頁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臨床: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方解:麻黃辛苦性溫,歸肺、膀胱經(jīng),善開媵發(fā)汗,祛在表之風寒;宣肺平喘,開閉郁之肺氣,故用為君藥。因本

方證屬衛(wèi)郁營滯,單用麻黃發(fā)汗,只能解衛(wèi)氣之閉郁,所以用透營達衛(wèi)的桂枝為臣藥,解肌發(fā)表,溫通經(jīng)脈,

既助麻黃解表,使發(fā)汗之力倍增;又暢行營陰,使疼痛之癥得解。二藥相須為用,是辛溫發(fā)汗的常用組合。

杏仁降利肺氣,與麻黃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復肺氣之宜降,加強宜肺平喘之功,是為宜降肺氣的常用組合,

為佐藥。炙甘草既能調(diào)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緩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過猛而耗傷正氣,是使藥

兼佐藥之用。四藥配伍,表寒得散,營衛(wèi)得通,肺氣得宜,則諸癥可愈。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為麻桂相須,發(fā)衛(wèi)氣之閉以開媵理,透營分之郁以暢營陰,則發(fā)汗解表之功益彰。二為麻杏

相使,宣降相因,則直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湯(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一外感風寒表虛證)用法:溫服,溫覆,取微汗

方歌:桂枝芍藥等量伍,姜棗甘草微火煮,解肌發(fā)表調(diào)營衛(wèi),中風表虛自汗出,

組成: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為針對衛(wèi)強營弱,體現(xiàn)營衛(wèi)同治,邪正兼顧;

二為相輔相成,桂枝得芍藥,使汗而有源,芍藥得桂枝,則滋而能化:

三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補。

此為本方外可解肌發(fā)表,內(nèi)調(diào)營衛(wèi)、陰陽的基本結(jié)構(gòu)。

?麻黃湯Vs桂枝湯

同屬辛溫解表劑,都可用治外感風寒表證,然麻黃湯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發(fā)汗解肌力強,又能宣肺平喘,

為辛溫發(fā)汗之重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無汗喘咳之表實證;桂枝湯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棗,發(fā)汗解肌之力遜于

麻黃湯,但有調(diào)和營衛(wèi)之功,為辛溫解表之和劑,主治外感風寒所致惡風發(fā)熱而有汗出之表虛證。

小青龍湯(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一-外寒里飲證)

方歌:解表蠲飲小青龍,麻桂姜辛夏草從,芍藥五味斂氣陰,表寒內(nèi)飲最有功。

組成:麻黃桂枝干姜細辛五味子芍藥半夏甘草

桂枝配伍:化氣行水以利里飲之化。

散中有收開中有合

銀翹散(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一溫病初起)

方歌:銀翹散主上焦瘡,竹葉荊勞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

組成: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甘草芥稔淡豆豉牛芳子鮮葦根

桑菊飲(疏風清熱,宣肺止咳--風溫初期,表熱輕證)

方歌: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wèi)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組成: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廿草

?銀翹散Vs桑菊飲:

二者均是治療溫病初期的辛涼解表方劑,組成中都有連翹、桔梗、竹草、薄荷、蘆根五藥。但銀翹散用銀花配伍

荊芥、豆豉、牛薯子、竹葉,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平劑”,桑菊飲配伍杏仁,肅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熱

作用較銀翹散為弱,故為“辛涼輕劑”。

麻杏甘石湯(辛涼解表,清肺平喘--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

方歌:仲景麻杏甘石湯,辛涼宣肺清熱良,邪熱雍肺咳喘急,有汗無汗均可嘗。

麻黃:石膏=1:2石膏倍于麻黃,使本方不失為辛涼之劑,,麻黃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石膏得麻黃,清解

肺熱而不涼遏,又是相制為用。

敗毒散(散寒祛濕,益氣解表一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逆流挽舟”

方歌:人參敗毒草苓萼,羌獨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許姜三片,氣虛感寒有奇功。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2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2頁共13頁

☆人參的配伍意義:人參為佐,用之益氣以扶其正,一則助正氣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復入之義;二則令全方敬中有

補,不致耗傷真元。

2、瀉下劑(下法)

p分為寒下劑一大承氣湯溫下劑一溫脾湯潤下劑一麻子仁丸

逐水劑一十棗湯攻補兼施劑一黃龍湯

★大承氣湯(峻下熱結(jié)一陽明腑實證,熱結(jié)旁流證,里熱實證者熱厥、痙病或發(fā)狂)

方歌:大承氣湯大黃硝,枳實厚樸先煮好,峻下熱結(jié)急存陰,陽明腑實重證療。

去硝名為小承氣,輕下熱結(jié)用之效,調(diào)胃承氣硝黃草,緩下熱結(jié)此方饒。

組成:大黃芒硝厚樸枳實

△臨床:i.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zhuǎn)矢氣,脫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潮熱澹語,

手足激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ii.熱結(jié)旁流證:下利清水,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干燥,

脈滑實。

iii.里熱實證者熱厥、痙病或發(fā)狂等

方解:方中大黃苦寒通降,污熱通便,蕩滌胃腸實熱積滯,是為君藥;芒硝成寒潤降,瀉熱通便,軟堅潤燥,以除

燥堅,用以為臣;硝、黃配合,相須為用,瀉下熱結(jié)之功益峻。實熱內(nèi)阻,腑氣不行,故佐以厚樸下氣除滿、

枳實行氣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以助瀉下通便。四藥相合,共奏峻下熱結(jié)

之功。

,本方用法:水煎,先煎枳實、厚樸,后下大黃,芒硝溶服,中病即止。

溫脾湯(攻下冷積,溫補脾陽--陽虛寒積證)

方歌:溫牌附子大黃硝,當歸干姜人參草,攻下寒積溫牌陽,陽虛寒積腹痛療。

組成:大黃附子芒硝干姜人參當歸甘草

麻子仁丸II(潤腸泄熱,行氣通便)

+棗湯(攻遂水飲--懸飲、水腫)

方歌:十棗非君非湯劑,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飲力峻猛,懸飲水腫實證宜。

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大棗配伍意義:大棗為佐,煎湯送服,寓意有三:i.緩和諸藥毒性:ii.益氣護胃,減少藥后反應;

iii.培土制水,邪正兼顧

?本方用法:1.上3味等分為末,或裝入膠囊;2每服0.5—1g,每日1次;3以大棗10枚煎湯送服;4清晨空腹

服;5得快卜.利后,糜粥自養(yǎng)。

(i.三藥為散,大棗湯送服;ii.于清晨空腹服用,從小量開始,以免量大下多傷正,若服后下少,

次日加量:iii.服藥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養(yǎng)脾胃:iv.年老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3、和解劑(和法)

分為和解少陽劑一小柴胡湯調(diào)和肝脾劑一四逆散、道遙散調(diào)和腸胃劑一半夏瀉心湯

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傷寒少陽證、熱入血室證、黃疸、瘧疾以及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方歌: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苓生姜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組成:柴胡黃苓半夏生姜人參大棗甘草

本方為治療傷寒少陽證的基礎(chǔ)方,又是和解少陽法的代表方。

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陽郁厥逆證、肝脾氣郁證)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3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3頁共13頁

方歌:陽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實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滯力能堪。

組成:柴胡白芍枳實甘草

逍遙散(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肝郁血虛脾弱證)

方歌:逍遙散用當歸芍,柴苓術(shù)草加姜薄,肝郁血虛脾氣弱,調(diào)和肝牌功效卓。

組成: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術(shù)甘草生姜煨薄荷

半夏瀉心湯(寒熱平調(diào),消痞散結(jié)--寒熱錯雜之痞證〉

方歌:半夏瀉心配苓連,干姜人參草棗全,辛開苦降除痞滿,寒熱錯雜痞證蠲。

組成:半夏黃苓黃連人參大棗甘草

本方“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苦辛并進以調(diào)其升降,補瀉兼施以顧其虛實”

4、清熱劑(清法)

膏分為清氣分熱劑一白虎湯

清營涼血劑一清營湯

清熱解毒劑一黃連解毒湯、涼膈散、仙方活命飲

清臟腑熱劑一龍膽瀉肝湯、清胃散、芍藥湯

清虛熱劑一青蒿鱉甲湯

★白虎湯(清熱生津一氣分熱盛證(四大癥〉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熱生津止渴煩,氣分熱盛四大證,益氣生津人參添。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臨床:(四大癥〉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方解:方中君藥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經(jīng),功善清解,透熱出表,以除陽明氣分之熱;臣藥知母,苦寒之潤,

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熱,一以滋陰潤燥就已傷之陰津,石膏與知母相須為用,可增強清熱生津之功;佐以粳

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傷中之痹,炙甘草兼以調(diào)和諸藥為使。四藥相配,共奏清熱生津,止渴

除煩之功,使其熱清津復諸癥自解。

清營湯(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熱入營分證)

方歌: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燥渴眠不寧,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護陰。

組成:犀角生地麥冬玄參銀花連翹竹葉黃連丹參

▲黃連解毒湯(瀉火解毒一三焦火毒證)

方歌:黃連解毒柏桅苓,三焦火盛是主因,煩狂火熱兼澹妄,吐蚓發(fā)斑皆可平。

組成:黃連黃苔黃柏梅子

臨床:大熱煩躁,口燥咽干,錯語不眠;或熱病吐血、血;或熱甚發(fā)斑,或身熱下利,或濕熱黃疸;或外科癰瘍

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

方解: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黃連清瀉心火為君,兼瀉中焦之火;臣以黃苓清上焦之火;佐以黃柏瀉下焦之火,桅子清

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引邪熱從小便而出。四藥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熱毒解,諸證可愈。

本方為苦寒曲折,清熱解毒的基礎(chǔ)方

涼膈散(瀉火通便,清上瀉下一上中二焦邪郁生熱證)-“以瀉代清”一瀉心湯

方歌:涼膈硝黃桅子翹,黃苓甘草薄荷饒,再加竹葉調(diào)蜂蜜,上中郁熱服之消。

組成:連翹黃苓山桅子仁大黃芒硝薄荷竹葉甘草白蜜

仙方活命飲(清熱解毒,消腫潰堅,活血止痛--陽證癰瘡腫毒初起)

方歌:仙方活命君銀花,歸芍乳沒陳皂甲,防芷貝粉甘酒煎,陽證癰瘍內(nèi)消法。

“瘡瘍之圣藥,外科之首方”“此瘍門開手攻毒第一方也”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4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4頁共13頁

龍膽瀉肝湯(清渴肝膽實火,清利膽經(jīng)濕熱--肝膽實火上炎證、肝經(jīng)濕熱卜注證)

方歌:龍膽桅苓酒拌炒,木通澤瀉車柴草,當歸生地益陰血,肝膽實火濕熱消。

組成:龍膽草黃苓桅子澤瀉木通當歸生地柴胡甘草車前子

清胃散(清胃涼血--胃火牙痛)

方歌:清胃散中當歸連,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瀉胃火,能消牙痛與牙宣。

組成:黃連升麻當歸身丹皮

芍藥湯(清熱燥濕,調(diào)氣和血--濕熱痢疾)

方歌:芍藥湯內(nèi)用檳黃,苓連歸桂草木香,重在調(diào)氣兼行血,里急便膿自然康。

組成:黃苓黃連芍藥(重用>+當歸(行血則便膿自愈)木香檳榔(調(diào)氣則后重自除)

大黃(通因通用)肉桂甘草

青蒿鱉甲湯(養(yǎng)陰透熱--溫病后期,邪伏陰分證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方歌:青蒿鱉甲知地丹,熱自陰來仔細看,夜熱早涼無汗出,養(yǎng)陰透熱服之安。

組成:鱉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

5、祛暑劑

香薰散(祛暑解表,化濕和中一陰暑惡寒發(fā)熱,頭重身痛,無汗,腹痛吐瀉,胸脫脾悶,舌苔白膩,脈?。?/p>

方歌:香簫散中扁豆樸,祛暑解表化濕阻,(白扁豆)。易豆為花加銀翹,新加香需治陰暑。

組成:香蕾白扁豆厚樸

6、溫里劑(溫法)

分為溫中散寒一理中丸、小建中丸回陽救逆一四逆湯溫經(jīng)散寒劑一當歸四逆湯

★理中丸(溫中祛寒,補氣健脾一脾胃虛寒證,陽虛失血證,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兒慢驚等)

方歌:理中干姜參術(shù)甘,溫中健脾治虛寒,中陽不足痛嘔利,丸湯兩用腹中暖。

組成:干姜人參甘草白術(shù)

臨床:i.脾胃虛寒證:脫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嘔吐,大便稀潺,脫病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潤,

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ii.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蚓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zhì)清?。?/p>

iii.脾胃虛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兒慢驚等。

方解:方中干姜為君,辛熱溫脾陽,祛寒邪,扶陽抑陰;人參為臣,性味甘溫,補氣健脾,君臣相配,溫中健脾。

脾為濕土,虛則易生濕濁,故用甘溫苦燥之自術(shù)為佐,健脾燥濕。甘草與諸藥等量,寓意有三:一為合參、

術(shù)以助益氣健脾;二為緩急止痛;三為調(diào)和藥性,是佐藥而兼使藥之用??v觀全方,溫補并用,以溫為主:,

溫中陽,益脾氣,助運化,故日"理中”。

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一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

方歌:小建中湯君飴糖,方含桂枝加芍湯,溫中補虛和緩急,虛勞里急腹痛康。

組成:膠飴(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棗

本方辛溫之桂枝溫陽氣,祛寒邪

小建中湯Vs理中丸

理中丸純用溫補藥物,以溫中袪寒,益氣健脾為主:小建中湯乃溫補藥,配以調(diào)理肝脾之品,重在溫中補虛,

緩急止痛。

☆四逆湯(回陽救逆一心腎陽衰寒厥證)

方歌:四逆湯中附草姜,陽衰寒厥急煎嘗,腹痛吐瀉脈沉細,急投此方可回陽。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5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5頁共13頁

組成:附子干姜甘草

臨床:四肢厥逆,惡寒蜷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

方解:方中以大辛大熱之生附子為君,入心、脾、腎經(jīng),溫壯元陽,破散陰寒,回陽救逆;生用則能迅達內(nèi)外以溫

陽逐寒,臣以辛熱之干姜,入心、脾、肺經(jīng),溫中散寒,助陽通脈,附子與干姜同用,一溫先天以生后天,

一溫后天以養(yǎng)先天,相須為用,相得益彰,溫里回陽之力大增,是回陽救逆的常用組合;炙甘草之用有三:

一則益氣補中,使全方溫補結(jié)合,以治虛寒之本;二則甘緩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陰回陽而無暴散之虞;

三則調(diào)和藥性,并使藥力作用持久,是為佐藥而兼使藥之用。綜觀本方,藥簡力專,大辛大熱,使陽復厥回,

故名“四逆湯”。

>炙甘草配伍:一則益氣補中,使全方溫補結(jié)合,以治虛寒之本:二則甘緩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陰回陽而無暴

散之虞;三則調(diào)和藥性,并使藥力作用持久,是為佐藥而兼使藥之用。

當歸四逆湯II(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通脈--血虛寒厥證)

組成:當歸桂枝細辛白芍通草大棗生姜

桂枝配伍:溫經(jīng)散寒,溫通經(jīng)脈

7、補益劑(補法)

p分為補氣劑一四君子湯、參苓白術(shù)散、補中益氣湯、生脈散、玉屏風散

補血劑一四物湯、歸脾湯氣血雙補劑一炙甘草湯

補陰劑一六味地黃丸補陽劑一腎氣丸陰陽并補劑一地黃飲子

培補五臟法分宜接補益法和間接補益法,間接補益法根據(jù)臟腑相生理論使用“補母”法治療,如肺氣虛者補

其脾,即培土生金;脾陽虛者補其命門,即補火生土;肝陰虛者補其腎,即滋水涵木。

京補益藥配伍理氣醒脾之品:以資運化,使之補而不滯

★四君子湯(益氣健脾--脾胃氣虛證)

方歌:四君子湯中和義,人參苓術(shù)甘草比,益氣健脾基礎(chǔ)劑,脾胃氣虛治相宜。

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

▲臨床: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清,舌淡苔白,脈虛弱

方解:方中人參為君,甘溫益氣,健脾養(yǎng)胃,臣以苦溫之白術(shù),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以甘淡茯苓,

健脾滲濕,苓、術(shù)相配,則健脾祛濕之功益著,使以炙廿草益氣和中,調(diào)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

之功。——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礎(chǔ)方

9四君子湯Vs理中丸

兩方均用人參、白術(shù)、炙甘草以補益中氣,僅一藥之別,而功能相異;四君子湯配茯苓,功用以益氣健脾為

主,主治脾胃氣虛證;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溫中散寒為主,適用于中焦虛寒證。

參苓白術(shù)散II(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一脾虛濕盛證)

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升陽舉餡--脾虛氣陷證ii氣虛發(fā)熱證)

方歌:補中益氣黃參術(shù),炙草升柴歸陳助,清陽下陷能升舉,氣虛發(fā)熱甘溫除。

補氣升陽,甘溫除熱代表方

生脈散(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一i溫熱、暑熱,耗氣傷陰證,i久咳傷肺,氣陰兩虛證)

方歌:生脈麥味與人參,保肺清心治暑淫,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煎斟。

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玉屏風散n(益氣固表止汗--表虛自汗證)

★四物湯(補血調(diào)血一營血虛滯證)

方歌:四物熟地歸芍茸,補血調(diào)血此方宗,營血虛滯諸多癥,加減運用貴變通。

組成:熟地當歸白芍川萼

臨床: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無華,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量少或經(jīng)閉不行,臍腹作痛,甚或瘤塊硬結(jié),舌淡,口唇、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6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6頁共13頁

爪甲色淡,脈細弦或細澀。

方解:方中熟地廿溫味厚質(zhì)潤,入肝、腎經(jīng),常與滋養(yǎng)陰血,補腎填精,為補血要藥,為君藥;當歸甘辛溫,歸

肝、心、脾經(jīng),為補血良藥,兼具活血作用,且為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要藥,用為臣藥,佐以白芍養(yǎng)血益陰,川茸活血

行氣。四藥配伍,共奏補血調(diào)血之功。

本方配伍特點:以熟地、白芍陰柔補血之品(血中血藥)與辛香之當歸、川茸(血中氣藥)相配,動靜相宜,補

血而不滯血,行血而不傷血,溫而不燥,滋而不膩,成為補血調(diào)血之良方。

本方為補血調(diào)經(jīng)的基礎(chǔ)方。

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心脾氣血兩虛證;脾不統(tǒng)血證)

方歌:歸脾湯用術(shù)參黃,歸草茯神遠志齊,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

配伍特點:-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方名歸脾,意在于此;二是氣血并補,但重在補氣,

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血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yǎng):三是補氣養(yǎng)血藥中佐以木香理氣醒脾,補而不滯。

?歸脾湯Vs補中益氣湯

二者同用參、黃、術(shù)、草以益氣補脾。前者以補氣藥配伍養(yǎng)心安神藥,意在心脾雙補,復二臟生血、統(tǒng)血之

職,主治心脾氣血兩虛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以及脾不統(tǒng)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補氣藥配伍

升陽舉陷藥,意在補氣提升,復脾胃升清降濁之能,主治脾胃氣虛、氣陷之少氣懶言、發(fā)熱及臟器下垂等。

炙甘草湯(復脈湯)II(益氣滋陰,溫陽復脈--為陰陽氣血并補之劑)

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肝腎陰虛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方歌:六味地黃山藥萸,澤瀉苓丹三瀉侶,三陰并補重滋腎,腎陰不足效可居,

滋陰降火知柏需,養(yǎng)肝明目加杞菊,都氣五味納腎氣,滋補肺腎麥味續(xù)。

組成: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茱萸補養(yǎng)肝腎,并能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山藥補

益脾陰,亦能固腎,共為臣藥。三藥配合腎肝脾三陰并補是為“三補”,但熟地黃用量是山萸肉與山藥之和,

故應以補腎為主。澤瀉利濕而泄腎濁,并能減熟地黃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并助山藥之健運,與澤瀉共泄

腎濁,助真陰得復其位;丹皮清泄虛熱,并制山萸肉之溫澀。三藥稱為“三瀉”,均為佐藥。六味合用,三補

三泄,其中補藥用量重于“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并補,以補腎陰為主,這是本方的配伍特點。

腎氣丸(補腎助陽一腎陽不足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方歌:腎氣丸主腎陽虛,干地山藥及山萸,少量桂附澤苓丹,水中生火在溫煦,

濟生加入車牛膝,溫腎利水消腫需,十補丸有鹿茸味,主治腎陽精血虛。

組成:干地黃8薯藤(山藥)山茱萸4澤瀉茯苓牡丹皮3桂枝附子1

配伍特點:?是補陽之中配伍滋陰之品,陰中求陽,使陽有所化;

二是少量補陽藥與大隊滋陰藥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氣。

〉桂枝配伍:微微生火,鼓舞腎氣方補陽之品少量,而滋陰之品多量,取“少火生氣”義

地黃飲子n(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一下元虛衰,痰濁上泛之喑琲證)

8、固澀劑(十劑一澀劑)

>分為固表止汗劑-牡蠣散斂肺止咳劑-九仙散澀腸固脫劑-真人養(yǎng)臟湯、四神丸

澀精止遺劑-金鎖固精丸固崩止帶劑-固沖湯

由配伍補益劑;固澀劑所治滑脫散失之證,皆由正氣虧虛而致,故應根據(jù)氣血、陰陽、精氣、津液耗傷程度的不同,

配伍相應的補益藥,使之標本兼顧。

☆牡蠣散(斂陰止汗,益氣固表一體虛自汗、盜汗證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數(shù))

方歌:牡礪散內(nèi)用黃茜,麻黃根與小麥齊,益氣固表又斂陰,體虛自汗盜汗宜。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7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7頁共13頁

組成:牡蠣燃黃茂生麻黃根小麥

臨床:常自汗出,夜臥更甚,心悸驚惕,短氣煩倦,舌淡紅,脈細數(shù)

方解:方中煨牡蠣咸澀微寒,斂陰潛陽,固澀止汗,為君藥:生黃苗味甘微溫,益氣實衛(wèi),為臣藥:君臣相配,是

為益氣固表、斂陰潛陽的常用組合。麻黃根廿平,功專收斂止汗,為佐藥。小麥甘涼,專入心經(jīng),養(yǎng)七陰,

退虛熱,為佐使藥。合而成方,補斂并用,兼潛心陽,共奏益氣固表,斂陰止汗之功,可使氣陰得復,汗出

自止。

真人養(yǎng)臟湯(澀腸固脫,溫補脾腎…-久瀉久痢,脾腎虛寒證)

方歌:真人養(yǎng)臟木香訶,當歸肉蔻與粟殼,術(shù)芍參桂甘草共,肛脫久痢服之瘞。

組成:罌粟殼重訶子肉豆蔻(相須以“急則治標”“滑者澀之”)肉桂人參白術(shù)當歸白芍木香甘草

四神丸(溫腎暖脾,固腸止瀉--脾腎陽虛之腎泄證五更泄瀉〉

方歌:四神故紙與吳萸,肉蔻五味四般齊,大棗生姜同煎合,五更腎瀉最相宜。

組成: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生姜大棗

本方為治命門火衰,火不暖土所致五更泄瀉或久瀉的常用方

固沖湯(固沖攝血,益氣健脾--脾腎虧虛,沖脈不固證)

方歌:固沖茜術(shù)山萸芍,龍牡倍桐茜海靖,益氣健脾固攝血,脾虛沖脈不固療。

本方山萸肉為君,用煨龍、牡

配伍特點:一是用眾多斂部藥固澀滑脫為主,配伍補氣藥以助固攝為輔,意在急則治標;

二是用大量收斂止血藥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

9、安神劑(分重鎮(zhèn)安神和滋養(yǎng)安神兩類)

朱砂安神丸H(鎮(zhèn)心安神,清熱養(yǎng)血-一心火亢盛,陰血不足證)

方歌:朱砂安神東垣方,歸連甘草合地黃,怔忡不寐心煩亂,養(yǎng)陰清熱可復康。

天王補心丹(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

方歌:補心地歸二冬仁,遠茯味砂桔三參,陰虧血少生內(nèi)熱,滋陰養(yǎng)血安心神。

本方重用生地為君方中三參:人參、丹參、玄參

酸棗仁湯II(養(yǎng)血安神,清熱除煩--肝血不足,虛熱內(nèi)擾證)

方歌: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萼知草茯苓煎,養(yǎng)血除煩清虛熱,安然入睡夢鄉(xiāng)甜。

組成: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苗甘草

10、開竅劑(分涼開和溫開兩類)

涼開三寶:安宮牛黃丸、紫雪、至寶丹

11、理氣劑(消法)

分為行氣劑一越鞠丸、半夏厚樸湯降氣劑一蘇子降氣湯、定喘湯、旋覆代赭湯

越鞠丸(行氣解郁一六郁證胸膈脾悶,脫腹脹痛,曖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六郁以氣郁為主

方歌:行氣解郁越鞠丸,香附茸蒼桅曲研,氣血痰火濕食郁,隨證易君并加減。

組成:香附川茸蒼術(shù)桅子神曲

方解: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氣解郁為君藥,以治氣郁;川苗辛溫入肝膽,為血中氣藥,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

可助香附行氣解郁:桅子苦寒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shù)辛苦性溫,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味甘性溫入

脾胃,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四藥共臣佐。因痰郁乃氣滯濕聚而成,若氣行濕化,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

不另用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本方的配伍特點:以五藥治六郁,貴在治病求本;諸法并舉,重在調(diào)理氣機。

半夏厚樸湯n(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一-梅核氣)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8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8頁共13頁

本方為治療情志不暢,痰氣互結(jié)所致的梅核氣之常用方

蘇子降氣湯(降氣平喘,祛痰止咳--上實下虛咳喘證)

方歌:蘇子降氣祛痰方,夏樸前蘇甘棗姜,肉桂納氣歸調(diào)血,上實下虛痰喘康。

組成:紫蘇子半夏厚樸前胡肉桂生姜蘇葉大棗廿草

定喘湯II(宣降肺氣,清熱化痰--風寒外束,痰熱內(nèi)蘊證)治外感風寒、內(nèi)夾痰熱

方歌:定喘白果與麻黃,款冬半夏白皮桑,蘇子黃苓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旋覆代赭湯(降逆化痰,益氣和胃--胃虛痰阻氣逆證)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參甘棗嘗,降逆化痰益胃氣,胃虛痰阻痞曖康。

組成:旋復花代赭石生姜(用量獨重)半夏人參甘草大棗

>生姜用量獨重寓意有三: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

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

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zhèn)降氣逆而不伐胃。

12、理血劑(消法)

分為活血祛瘀劑一桃核承氣湯、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溫經(jīng)湯

止血劑一小薊飲子、槐花散、黃土湯、十灰散

京活血祛瘀劑配伍益氣養(yǎng)血藥:祛瘀而不傷正

※止血劑配伍活血祛瘀之品:止血不留瘀

-*止血劑有滯血留瘀之弊,必要時,可在止血劑中輔以適當?shù)幕钛铕鲋罚?/p>

或選用兼有祛瘀作用的止血藥,使血止而不留瘀。

▲桃核承氣湯(逐瘀瀉熱-一下焦蓄血證)

方歌:桃核承氣硝黃草,少佐桂枝溫經(jīng)妙,下焦蓄血小腹脹,瀉熱破瘀微利效。

組成:桃仁大黃桂枝芒硝甘草

臨床:少腹急結(jié),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則燥煩澹語,至夜發(fā)熱,以及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脈沉實而澀者

>桂枝配伍:辛溫,通行血脈,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黃寒涼凝血之弊,用以為臣

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一胸中血麻證)

方歌: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草赤芍,柴胡茸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與蔥姜,歸號黃酒赤芍藥,表里通經(jīng)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玄胡甘,歸苜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沒藥尊歸姜,官桂赤芍蒲黃脂,經(jīng)暗腹痛快煎嘗。

身痛逐瘀桃歸芍,脂無附羌與地龍,牛犀紅花沒藥草,通絡止痛力量雄。

配伍特點:?為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乂解氣分郁結(jié);

二是祛瘀與養(yǎng)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

三為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又可降泄下行,使氣血調(diào)和。

☆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一中氣之氣虛血瘀證)

方歌:補陽還五赤芍茸,歸尾通經(jīng)佐地龍,四兩黃芭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組成:生黃苗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川芭地龍

方解:方中重用生黃茂,補益元氣,意在氣旺而血行,瘀去絡通,為君藥;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正,用以為臣;

赤芍、川芳、桃紅、紅花協(xié)同當歸尾以活血袪瘀:地龍通經(jīng)活絡,力專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藥力,亦以為

佐藥。全方配伍特點是:重用補益藥與少量活血藥相伍,使氣旺血行以治本,標本兼顧,且補氣而不壅滯,

活血又不傷正。合而用之,則氣旺、瘀消、絡通,諸癥自愈。

--本方既是益氣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療中風后遺癥的常用方。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9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9頁共13頁

溫經(jīng)湯(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一調(diào)經(jīng)之祖方)

方歌:溫經(jīng)湯用萸桂茸,歸芍丹皮姜夏冬,參草益脾膠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重在暖胞宮。

小薊飲子--血淋、尿血證

槐花散一??腸風臟毒下血證(便血)

十灰散(涼血止血一一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梅煨,二薊桅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本方為急救止血方劑

黃土湯(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一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證)

方歌:黃土湯中苓地黃,術(shù)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組成:灶心黃土(伏龍肝)白術(shù)附子生地阿膠黃苓

?黃土湯Vs歸脾湯

兩方均可用治脾不統(tǒng)血之便血、崩漏。黃土湯中以灶心黃土合炮附子、白術(shù)為主,配伍生地、阿膠、黃苓以溫

陽健脾而攝血,滋陰養(yǎng)血而止血,適用于脾陽不足,統(tǒng)攝無權(quán)之出血證;歸脾湯重用黃芭、龍眼肉,配伍人參、

白術(shù)、當歸、茯神、酸棗仁、遠志補氣健脾,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脾氣不足,氣不攝血之出血證。

13、治風劑

分為疏散外風劑一川茸茶調(diào)散、牽正散平熄內(nèi)風劑一羚角鉤藤飲、鎮(zhèn)肝熄風湯、天麻鉤藤飲

川萼茶調(diào)散(疏風止痛一外感風邪頭痛)

方歌:川號茶調(diào)有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組成:川茸薄荷荊芥羌活白芷細辛防風甘草茶清

羚角鉤藤湯(涼肝熄風,增液舒筋--熱盛動風證)

方歌:羚角鉤藤菊花桑,地芍貝茹茯草襄,涼肝熄風又養(yǎng)陰,肝熱生風急煎嘗。

組成:羚角片霜桑葉川貝鮮地黃鉤藤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鎮(zhèn)肝熄風湯(鎮(zhèn)肝熄風,滋陰潛陽--類中風)

方歌:鎮(zhèn)肝熄風芍天冬,玄參龜板赭茵從,龍牡麥芽膝草楝,肝陽上亢能奏功。

(用生龍、牡生麥芽)

天麻鉤藤飲口(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14、治燥劑

分為輕宣外燥一杏蘇散、清燥救肺湯滋陰潤燥劑一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

杏蘇散(輕宣涼燥,理肺化痰--外感涼燥證)

方歌:杏蘇散內(nèi)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清燥救肺湯II(清燥潤肺,養(yǎng)陰益氣--溫燥傷肺,氣陰兩傷證一溫燥傷肺之重癥)

方歌:清燥救肺桑麥膏,參膠胡麻杏杷草,清宣潤肺養(yǎng)氣陰,溫燥傷肺氣陰耗。

組成:桑葉石膏麥門冬人參胡麻仁阿膠杏仁枇杷仁甘草

麥門冬湯(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肺胃陰虛證)

方歌: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yǎng)肺胃此方珍。

組成:麥門冬(重):半夏(7:1)人參甘草粳米大棗

配伍特點:一是體現(xiàn)“培土生金”法;

二是于大量甘潤劑中少佐辛燥之品,主從有序,潤燥得宜,滋而不膩,燥不傷津。

百合固金湯(滋養(yǎng)肺胃,止咳化痰--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同用兩地.當歸六黃湯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草藏,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組成:熟地生地當歸白芍玄參桔梗貝母麥冬百合甘草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10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第10頁共13頁

配伍特點:?為滋腎保肺,金水并調(diào),尤以澗肺止咳為主;

二是滋養(yǎng)之中兼以涼血止血,宣肺化痰,標本兼顧但以治本為主。

15、祛濕劑(消法)

A分為燥濕和胃劑一平胃散、蕾香正氣散清熱祛濕劑-茵陳蒿湯、三仁湯利水滲濕劑一五苓散

溫化寒濕劑一真武湯、實脾散祛風勝濕劑一羌活勝濕湯

※祛濕劑配伍行氣藥:

濕為陰邪,其性重濁粘膩,最易阻礙氣機,而氣機阻滯,又使?jié)裥安坏眠\化,

故祛濕劑中常常配伍理氣之品,以求氣化則濕化。

★平胃散(燥濕運脾,行氣和胃--濕滯脾胃證)

方歌:平胃散內(nèi)君蒼術(shù),厚樸陳草姜棗煮,燥濕運脾又和胃,濕滯脾胃脹滿除。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臨床:脫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曖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

脈緩。

方解:方中以蒼術(shù)為君藥,以其辛香苦溫,入中焦能燥濕健脾,使?jié)袢t脾運有權(quán),脾健則濕邪得化。濕邪阻礙氣

機,且氣行則濕化,故方中臣以厚樸,本品芳化苦燥,長于行氣除滿,且可化濕。與蒼術(shù)相伍,行氣以除濕,

燥濕以運脾,使滯氣得行,濕濁得去。陳皮為佐,理氣和胃,燥濕醒脾,以助蒼術(shù)、厚樸之力。使以甘草,

調(diào)和諸藥,且能益氣健脾和中。煎加姜棗,以生姜溫散水濕且能和胃降逆,大棗補脾益氣以襄助甘草培土制

水之功,姜棗相合尚能調(diào)和脾胃。綜合全方,燥濕與行氣并用,而以燥濕為主。燥濕以健脾,行氣以祛濕,

使?jié)袢テ⒔?,氣機調(diào)暢,脾胃自和。

蕾香正氣散(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證)

方歌:蕾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樸白術(shù),夏曲白芷加姜棗,風寒暑濕并能除。

茵陳蒿湯(清熱,利濕,退黃--濕熱黃疸證)

組成:茵陳桅子大黃

△臨床: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

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沉數(shù)或滑數(shù)有力

五年散(利水化濕,溫陽化氣--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

方歌:五苓散治太陽腑,白術(shù)澤瀉豬苓茯,桂枝化氣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飲逐。

組成: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桂枝

▲臨床: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而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

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泄瀉。舌苔白,脈浮或浮數(shù)

>桂枝配伍: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趨表邪,《傷寒論》示人服后當飲暖水,以助發(fā)汗,使表邪從汗而解。

苓桂術(shù)甘湯(溫陽化飲,健脾利濕…中陽不足之痰飲)

組成: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

臨床: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

真武湯(溫陽利水一陽虛水泛證)

方歌:真武附苓術(shù)芍姜,溫陽利水壯腎陽,脾腎陽虛水氣停,腹痛悸眩瞄惕恙。

組成:附子茯苓芍藥白術(shù)生姜

?白芍配伍意義:

白芍為佐,其義有四:一者利水以行水氣,二者操肝緩急以止腹痛,三者斂陰舒筋以解筋肉眶動,

四者可防止父子溫熱傷陰,以利于久服緩治。

實脾散(溫陽健脾,行氣利水--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之陰水)

方歌:實脾溫陽行利水,干姜附苓術(shù)草隨,木瓜香檳樸草果,陽虛水中腹脹祟。

羌活勝濕湯(祛風,勝濕,止痛--風濕在表之痹證)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所以,方劑學-11

再煩,也別忘了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