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河邊_第1頁
南京秦淮河邊_第2頁
南京秦淮河邊_第3頁
南京秦淮河邊_第4頁
南京秦淮河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南京秦淮河邊1宋齊梁陳走了,只留下一條河。是的,一個又一個朝代,走了,再也沒有回頭。被歲月吞噬的往事,都沉淀在波濤里,成了泥沙,成了一段遙遠(yuǎn)的歷史。

王謝的故居還在,烏衣巷和桃葉渡還在,只不過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全都是復(fù)制的贗品。歲月把它能帶走的都帶走了,只留下一條河。

宋齊梁陳遠(yuǎn)了,淡了,大氣悲壯或者悱惻纏綿的碎片,在河水里浸泡得太久,褪盡了顏色,逐漸地,在記憶里消散了。

2

但那座郁郁蒼蒼的山還在,只要抬頭,就能夠望見。

二千多年前,一個不成一世的帝王,從北方來,看到了這座山。

是的,他看到了這座郁郁蒼蒼的山,一股蒸蒸然被稱作“王氣”的勃勃活力,震顫了嗜權(quán)如命者的心,于是,埋金以鎮(zhèn)之,鑿水而困之――千秋萬世的帝業(yè),從來是不容他人染指的。

幾年后,年不過半百的他,死了;再二三年,剛傳二世的帝業(yè),也戛然而止――他和他的那個王朝,都沒有能夠“萬歲”。

不死的是山。兩千多年過后,仍舊郁郁蒼蒼,有一股“旺氣”,突兀崢嶸的生命的氣力,是鎮(zhèn)不住也困不了的。

高振奮起的峰巒,用不屈的頭顱,問蒼茫歲月中,那睥睨一切,視天下蒼生為草芥的帝王,如今哪里去了?

大地上蒸蒸然的勃勃活力,歷千秋萬世而不竭,比歲月中全體的帝王,都有更悠久的生命力。

3

這是一片美觀如詩的土地。

我往往在這里溜達(dá),啊,杏花春雨江南,這片土地真美。在“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春天,在“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夜晚,在“秋風(fēng)庭院蘚侵階”的偏僻幽靜處。這里,這里的每一個季節(jié),每一段時辰,每一片角落,仿佛全都是詩;“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里一草一木都有迷人的魅力,讓人如夢如幻如醉如癡。

這又是一片浸漬著鮮血和眼淚的土地。

我往往想起新亭,那是東晉南渡時,大量人面對故土淪陷山河變異而相聚流淚的地方。我也往往面對璀璨的晚霞,想起朱敦儒的詞:“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我知道那是“中原亂,簪纓散”的時候,在“金陵城上”的“西樓”寫的,一種莽莽蒼蒼的悲涼,鋪天蓋地而來,冰透了又燒痛了不止一代人的心。啊,千古悲傷地,不說也罷。

是的,這是一片沉淀了太多太多往事的土地。

我走著走著,在這里,每一步都會踩到一句詩,每一步都會踩到一聲嘆息,每一步都會踩到一片早已不再鮮紅,枯竭了的血的印漬。我們祖先把骸骨埋在這里,把他們的快樂和悲哀埋在這里,把“怒發(fā)沖冠”“弦斷有誰聽”千秋未了的心事埋在這里。讓我們每走一步,都能聽到來自歲月深處回蕩的聲音,像在訴說,又像是呼叫!

4

我往往在這里溜達(dá),往往在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歲月里溜達(dá)。

幾千年來,一次次暴雨狂風(fēng),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牧馬,每一次都是經(jīng)濟(jì)和文化不興隆的北方戰(zhàn)勝了經(jīng)濟(jì)和文化昌盛興旺的南方?每一次都是落后戰(zhàn)勝了先進(jìn),野蠻戰(zhàn)勝了文明?

公元四世紀(jì)之初的衣冠南渡,面對危亡,我們堅持了近三百年;公元十二世紀(jì)二十年頭的靖康之變,在窘境之中,我們艱苦地支撐了一百五十年;公元十七世紀(jì)中期,清兵入關(guān),存亡系于瞬間,我們竟一潰而無以自救。

為什么?為什么一次次都在重復(fù)著同一個命運,同一種結(jié)局?為什么我們的文明如此脆弱,而且一次比一次更不堪一擊?

啊,我們多災(zāi)多難的土地,我們多災(zāi)多難的民族,我們多災(zāi)多難的文明。

為什么?為什么我們把長城修建在渤海之北,陰山和燕山山脈之巔,但結(jié)果能依恃的,卻只是二千里外這一江滾滾的波濤!

5

1209年,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八十五歲的詩人在他生命的結(jié)果一刻,寫下了他一生中結(jié)果的一首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第一次讀這首詩時,還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能感覺到的可能只是八百年前冬天的徹骨寒意。如今幾十年過去了,逐漸步入人生黃昏的我,再讀這首詩,感覺到的卻是詩人在我們民族最困難的時候,對世代相傳固有文化和文明的愛和自信。是的,我們曾經(jīng)被擊敗過,一次次流亡,一次次背井離鄉(xiāng),國亡家破,但我們的祖先并沒有因此失去自信,沒有因此失去對自己文化和文明的自信。

寫這首詩的那個詩人,死后僅僅66年“九州”就真的“同”了,但卻是“同”在另一個北方的入侵者手中,詩人的子孫在“家祭”時,該如何“告乃翁”呢?

詩人和普普遍通人一樣,在時代大潮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微缺乏道,“不眠憂戰(zhàn)伐,無力正乾坤”(杜甫)――他們都無力變更命運的走向。

但他們對自己民族和文化文明的自信,卻為我們延續(xù)了一縷血脈,為我們保存了文明的種子。正由于有這樣的自信力,我們在一次次被擊敗之后,才有可能憑借文明的魅力和寬容的氣力,讓文明的種子在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在新的土壤里再度萌發(fā)、吸收新的養(yǎng)分,扎根,出葉,再站起來,伸出手去撫摩頭頂上的天空。

當(dāng)世界上大量古文明一個個先后消散的時候,我們的文明卻得以“碩果僅存”。我們被擊敗過,但我們沒有消亡,而是用自己的文明,征服了征服者。

于是,我們腳下的這方美觀的土地,終究成了歷史走過的一個拐點。

詩人和普普遍通人,有時候也并不渺小或微缺乏道。

6

我往往在這里溜達(dá)。

一次次春夏秋冬,一次次火熱與寒冷,一次次榮枯的輪回。

終究有一天,“史無前例”的歲月剛過去不久,一座三十七層的高樓便拔地而起,接著是金鷹,是紫峰,一座又一座,像雨后春筍,紛紛站起來,每一座都是一個新的高度,每座都是一個新的起點。

我們的地平線長高了。

我往往在這里溜達(dá)。

開啟樓層高處的窗口遠(yuǎn)眺,能感覺到的,不再是“千里鶯啼綠映紅”,而是另一種美觀,是前人從未感受過的美觀。

遠(yuǎn)了,遠(yuǎn)了,宋齊梁陳。大氣悲壯或者悱惻纏綿的記憶,被滾滾的車潮和沸騰的人聲一次次沖涮,早已褪盡了顏色。

我往往在這里溜達(dá)。

我往往面對這一派五彩繽紛的昌盛景象,陷入深深的尋思。

我們的前面還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