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_第1頁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_第2頁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_第3頁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_第4頁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第第頁《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浮生六記》讀后感1

東坡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何謂浮生,猜測著不過是一段接著一段酸甜苦辣,時而起時而落的時間。生活不易,能用平淡沉著的心看法過一生,這不禁想讓人品嘗沈復這一生。

對于《浮生六記》,最初的印象也許便是語文里的《童稚》了吧,曾幾何時的背誦全文,依舊歷歷在目?!坝鄳浲蓵r,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當時卻只覺得這人無趣的很,看太陽、抓蚊子這樣的小事,也能特地寫一篇文章紀念?好像只能說他從小便能捕獲生活中的樂趣,把這無趣的生活過的有一絲顏色吧。

當讀完原著發(fā)覺,原來童年生活不過是歲月中的一角而已,讓人印象深刻的,也許還是愛情故事吧。他的愛情,不像梁祝一般的曲折、凄美,卻是那么的平淡?!袄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從最初的一見鐘情到婚后的“能察眼意,懂眉語,—舉—動,示之以色”相敬如賓,相知相守,直到最終“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萬分悲哀的陰陽兩隔。仿佛在讀書之前,剛剛看了一出虐人的瓊瑤劇。當沉沁在這愛情故事中的時候,似乎穿越時空,來到他的身邊。

送親歸來的他看到遠方佇立的倩影,臉上是隱蔽不住的喜悅,加快了腳步來到她的面前,兩人低聲細語,滿是笑容。

山川之上,兩道人影,一人中等身材,一人嬌小婀娜,都著男裝,確是掩飾不住深情。面對著大好河山,二人談論詩詞歌賦,卻時常提起家中瑣事,從“琴棋書畫詩酒花”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個中樂趣,缺乏為外人道。感覺兩道身影時而模糊,時而清楚。

雖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夕陽西下,遠處立著一處庭院,門前伏著一條老黃狗,庭院旁的柳樹下,夫婦二人挽手相依,看著門前的湖畔斜陽。無比和諧又溫馨的畫面,不禁想到了夫妻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感情。讀后感·他孤獨的坐在床上,仍舊記得妻子離世前對他說的字:“來世”,他好像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桌旁,提起筆,卻望著窗外,腦海中出現的,是如白駒過隙般的一生。

讀完全書后,再回想他的一生,失去愛人是變故,家道中落是變故,顛沛流離更是變故。幾乎走遍了全中國、閱盡了人生辛酸的他,行文間卻沒有什么大喜大悲,只是沉著的道來這一生之事。耳邊好像聽到了他在對我說話:雖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無論遭受多大的變故,前面都有可能峰回路轉,你還可以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在這里還會有棲息之所,也還有逆轉的空間和余地。

所以,《浮生六記》在我看來就是起于波瀾,止于不驚??吹臅r候——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想的時候——卻是沉著與安靜。

《浮生六記》讀后感2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兩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謂至矣,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記》。那蘇州城的萬家燈火里,有一盞是屬于沈復和陳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謂至矣”,而陳云,是此生蒼天對他最大的賞賜。

從兒時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蕓娘”,是一段羨煞旁人的錦繡時間。陳蕓是個可愛的女子。她曾著男裝與沈復觀神誕花照,游于廟中。他們一路走過,穿過熙攘的人潮與盛世的煙火,把清貧單調的日子過得舒雅暖和。這半生,如此秀麗。我最愛蕓娘說的一段話,讓人瞬間就溫順了起來——他年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飯菜,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

就是這樣一個溫順入骨的蕓娘,讓沈復深愛不棄。只不過,這相聚相愛,竟在“蕓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慶八年三月,陳蕓舊疾復發(fā),藥石無力,殞在了料峭的春寒里。從今,三百只身天際,風霜滿肩。

該是如何的情深伉儷,才教蒼天嫉妒至此,狠將風月親自折煞,鋪以滿面風霜。

沈復的年少歲月,也是讓人羨煞的。與摯友高歌縱酒,游歷山水,雖“惜乎輪蹄征逐,到處隨人,山水怡情,云煙過眼,不道領會其也許,不能探僻尋幽”,但也將川河盡入胸懷,酣暢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閑于世間。

沈復此生見過美景很多,琉球獨得一記。他用簡言簡語,就展露了琉球風采,似海風拂面,大魚覆舟?!按涸婆甲×艉凼?,夜半濤聲聽煮茶”,沈三白心滿足足。

沈復還記道自己愛插花盆栽,積興成癖,心得諸多?!包c綴花石,亭臺樓閣,則要小景入畫,大景入神,虛實相合”。三白的孩提時代,與花蟲為伴,天真爛漫。大隱隱于市,他是“大隱”,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塵囂,清風朗月,此心與天地同。

讀遍此書,繞過幾圈,還是最舍不下陳蕓的部分。蕓娘一死,沈復形容枯槁;接著父親撒手人寰,又再是兒子逢森離世?!爱斒菚r,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來時風月多,去時霜滿面。沈復一生瀟灑坦直,最終卻落得孑然一身。

他與所愛之人的朝朝暮暮,傾注了世間極致的悱惻與纏綿。只怕日夜耳鬢廝磨,還嘆春宵苦短。

讀過《浮生六記》,像是走過了沈復的一生,坎坷與情意,愉快與傷離。沈復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質,輕輕地溫順了文字與光陰。

“覓得浮生半日閑,一醉如夢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綿長歲月里,沈復定會為了見到陳蕓,為了他們所憧憬的清風朗月,流浪千萬里,不問歸期。

《浮生六記》讀后感3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學校課本里的節(jié)選,始終記憶猶新,特殊是對文章名《浮生六記》這四字念念不忘,覺得有種超脫世俗的云淡風輕之感〔當然小時候不會這么概括,只覺得很文藝罷了〕,時至今日最終讀完,但感覺隱隱有些意難平,還是提筆寫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也許故事的開頭越美妙,到結局就會越悵然。故事的仆人公沈復生于書香世家,和蕓娘青梅竹馬非卿不娶,而后就順遂地結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嗯…以沈復的視角看待,的確如此,他這一輩子做的最正確的確定也許就是和蕓娘在一起吧,蕓娘真的是我在書中見過的最完善的女性了,世上全部形容女性美妙的優(yōu)良品質都能套用在她身上,沈復何德何能?誠然,他是愛蕓娘的,蕓娘也的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他的愛比起蕓娘的付出顯得太淺薄,說他真正為了蕓娘讓快樂做什么事情的話,也許只有帶著男扮女裝的她出去游玩過一次,其他似乎都是蕓娘在努力的包涵他,讓他維持他的孩子氣和天真;努力的維持他可笑的自尊而不惜拔釵當酒來宴請他的友人…可是即便是這樣,他都覺得一切理所應當,甚至將這些歸納于閑情寄趣,以為蕓娘甘之如飴。

蕓娘這短短的一生美好嗎?后期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有沒有一絲絲懊悔?是由于憨園違反了誓言還是由于公婆誤會生活拮據骨肉分別才使得病入膏肓?種種都不得而知,但是從世俗意義上來說,沈復真的不是一個良人,他沒擔當,沒責任心,不求上進,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似乎永久是個小孩子,永久學不會成長,最終蕓娘離開人世這種打擊也只會讓他更加懊喪……沒法在物質方面給妻子兒女保障,最終落得一家分別,死生不復相見。

可能在感情方面他比起同時期的古人要好太多,但是還有有些接受不能,特殊是蕓娘病重后他南下經商,將賺的全部錢財都用來狎妓,甚至還腆著臉說是由于“身材狀貌有類余婦蕓娘”,這樣便能顯得你專情嘛?最終還留戀不舍“半年一覺揚幫夢,贏得花船薄幸名”,這樣暗搓搓的炫耀真讓人不適,但凡他把銀錢拿回家,蕓娘也不會落得無錢醫(yī)治早早撒手人寰的地步了。

可能正由于太真實了,所以總覺得戳到了自己的內心,可能不該苛求別人怎么度過自己的人生,或許沈復這樣孩子氣的過完一生也不失為一種美好,但是心底還是有些為蕓娘抱不平,那么好的女子本該有更美妙的人生的,可是又有誰說的準呢,說不得她真的如沈復感覺的一樣,和他在一起甘之如飴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究竟歡樂的時間只占據人生小小的一部分啊,剩下的生活的茍且才是常態(tài)吧。

《浮生六記》讀后感4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觀察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究竟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吹谋容^不整個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味道,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蕓娘當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順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瓷先ズ喼蓖晟疲í氁稽c我不喜愛,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終那姑娘背叛商定,她也由于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共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緣由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頭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妙。成年之后只能觀察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連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至少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其次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忙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連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由于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終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考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認真琢磨琢磨就覺得特殊不堪。所以,今日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5

《浮生六記》全書僅兩百余頁,網羅譯文與原文。說是六記,其實只需四篇,談論的都是糊口詳情、交朋結友、游山玩水之類的事。初讀時我很訝異和洽奇,就如許一本談論糊口細枝末節(jié)的書,為什么能從清代傳布至今,兩百余年來被很多文人騷人推崇?直到我深深地被書中沈復的妻子——蕓這小我物所吸引,林語堂說她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心愛的女人”其實是不為過。

蕓誕生伶丁,四歲失怙,依靠一雙巧手給人刺繡維持一家人的糊口,并供年幼的弟弟念書。雖然身世不好,但蕓聰慧有情趣,自學認字,會吟詩犯難刁難,在身為文人的丈夫面前,還能時常對詩人、詩句作出不俗評價。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大多困在閨閣之中。而蕓卻對外面的世界特別獵奇,敢女扮男裝隨丈夫外出看廟會,也敢單獨乘船夜會要出遠門的丈夫。

沈復愛好養(yǎng)花養(yǎng)草、擺布盆栽,好交朋結友、游山玩水。蕓不僅是幽默的玩伴,更是得力的輔佐。蕓說沈復的插花兼?zhèn)滹L晴雨露多般妙處,可謂精神入神,只是畫畫里頭,有草蟲之法,何不師法。于是,她便找來螳螂、蟬、胡碟等,系在花卉之中,還清算一下蟲腳:或者抱開花梗,或者踩著葉子,有板有眼。沈復與伴侶出門玩耍,苦于沒有熱食,掃了喝酒吃茶品茗的興致,蕓便雇來賣餛飩的擔子一起出游,溫酒熱粥,還不消本身脫手,比當代人野炊還高級。難怪沈復說世上再也沒有如斯會意的女子。

蕓對待尊長很尊敬,對待下人很溫存,每天見日頭上窗,就披衣急起,仿佛有人鞭策似的。沈復不愿起床,還取笑她。蕓卻說不想公婆說新娘懶散。蕓由于能念書寫字,公公便讓蕓擔當寫家里的手札。后來由于婆婆關系,蕓讓公公誤會。蕓甘愿本身受誤會,也不愿在婆婆那兒那里失了歡心。

蕓的啞忍與她缺乏呵護的童年有關,她的舉動在如今看來也許有些軟弱,但連系那時的時代背景,加倍感受她的珍貴在于風雅感性之后的默然。古來通文辭、善言語的才女和合情合理、癡情一往的妻子良多時辰都是沖突的,但在蕓的身上,竟無邪未鑿地湊成了一體。沈復家境中落,他們夫妻的日子良多時辰過得特別貧苦,但在這貧苦困難之中還能過出文藝清雅、溫和明媚來,里里外外無不是蕓的光華。

《浮生六記》讀后感6

前些日子上古文課,老師偶然提及《浮生六記》,講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動好玩,筆觸是怎樣的細膩獨到,立刻心憧憬之,《浮生六記》之讀后感。于是,馬上去拜讀了一番?!陡∩洝肥且槐咀窇淹碌臅N恼聦懙锰孤收鎸?。不管是哪一章,都有深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而且的思想史很自由的,尤其是文章第一章就寫夫婦生活的《閨房記樂》,而且寫得那么大膽自然。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首先從書的題目來看《浮生六記》也許是去了李白“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意思吧。然而只要是用敏感的心靈細細體會,再久遠的事情也會依稀重現。也許人生總是不得完善。借生命的重溫可以獲得些許暖意。清乾隆年間,一位不那么出名的書生沈復,用簡約的俊逸的文字,回憶自己的純真少年和憂患中年,記錄那段時間里所經受的閨房之樂,坎坷之愁,閑情之趣,浪游之俠。到處流露不隨人是非的浪漫情懷和獨特的審美目光。

讀了這本書,不得不艷羨其中的女仆人公,蕓娘。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明,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軟,比寶釵淡雅,比探春愛護,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于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蕓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案赣H的抱負女人是,《浮生六記》的蕓娘。他愛她能與沈復促膝談詩愛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擦痔摇擦终Z堂之女〕〕

讀完《浮生六記》,最大的感受就是,休閑,一點也不覺得累人,傷神。每每獨到其中的一些片段還會于坐著產生共鳴。例如“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這是多么的會享受生活,多么滿意的比方呀。還有其中關于插花的想法,讓人不覺贊美??傊陡∩洝肥且云P致生動,細膩,簡約的美文。其中還印著姑蘇古城的文化底蘊,透著江南才子的精神氣質,裹著追憶往事的神奇面紗,是的語言精致自然。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言《浮生六記》儼然一塊純美水晶。《浮生六記》確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文字也不生澀,簡潔,閱讀起來也很好玩。

《浮生六記》讀后感7

初見這本書時,它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雪白引起了我的留意,然后,便是書封面上那幾個淡淡的文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讓我有想要閱讀它的沖動。

《浮生六記》為清朝蘇州人沈復所著,因同為蘇州人,便對書中所寫的園林有一種親切之感。沈復居于滄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園林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筑。書中有介紹園林的地方,我因幼時去參觀過,能大致在腦海里勾畫出園林的樣子,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復,而是他的妻子陳蕓。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蕓娘的可愛之處在于,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穎慧,幼時“即能成誦”《琵琶行》,還自己學會吟詩作對,對于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于,她賢淑能干,懂插花、疊盆景、焚香、畫蟲草,還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美麗精致,是一種食盒,形如梅花,內置中五六只瓷碟,裝上飯菜,如裝于花瓣中。蕓娘還曾女扮男裝,同沈復一起參與廟會。因那時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蕓娘還真心真意的幫沈復物色小妾,要既美麗又有韻味才行,后遇到憨園,蕓娘很喜愛憨園,但因種種緣由,沈復未能娶到憨園,這也讓后來蕓娘的病情更嚴峻。

《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樂是它的獨特之處。正如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系,而于正式男女關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籠統(tǒng)之詞,概括言之而已?!币话闳瞬粫戦|事,夫婦生活,而沈復以直率平實的語言表達閨中樂事,寫出了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后來,沈復仕途坎坷,蕓娘病重,家中貧困,生活困難,蕓娘仍為沈復想方法賺錢,去討一份工作。這夫婦之間的真情令人感動,不幸的是蕓娘紅顏薄命,沈復漂泊各地。

“浮生”應就是指沈復浮蕩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與蕓娘在一起的時間雖短暫,但很快樂,美妙,但相比較他后大半生坎坷游歷,那些快樂的時間便如夢境一樣虛幻飄渺,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讀后感8

如譯者所講:浮生六記和很多老故事一樣,其中有快樂也有哀痛,有溫馨也有酸楚,有喧鬧也有孤獨;好像過于平凡,還有點不合時宜,卻有一種看似“慢半拍”但永久不過時的暖和、悠閑和浪漫;當然,還有愛情。在我看來,一生的經受莫過于八個字,那就是:人生寫意,莫過良緣。

沈復生于1763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代蘇州畫家。一生在家庭、官場、經商之間沉浮,浪游各地,閱盡人生百般味道。誕生在蘇州一個小康讀書人家。沈復年幼時與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仆人公——蕓〕定親,開啟了這段百轉回腸的故事。沈復生性豁達歡樂,愛好交友,愛好出游,結交了眾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歷了很多山水名勝。他好像就是有這種本領,即使是困惑的日子也總是有方法過的津津有味。

更犯難得的是,蕓和他是一樣的人,安于簡潔平淡的生活,得意其樂,兩人情深意篤、夫唱婦隨,蕓的溫順愛護和蘭心蕙質,為他們的生活增加了別樣的趣味和風情。

沈復對蕓的愛是如此的真摯,在他筆下的文字中,你不難讀出蕓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頸修長,彎彎的眉毛,眼睛靈秀俏麗,顧盼間神韻動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兩顆牙齒,雖然這好像不是有福之相,但別有一種嫵媚嬌柔之感,讓人怦然心動。然而蕓讓沈復著迷的絕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為人處世樂觀主動的點點滴滴。她終日神色平和,與她說話,常以微笑作答。對父母長輩敬重愛重,待晚輩溫順和氣,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條,沒有一點疏忽。又見她可終日與廝守,花間月下品讀詩書,縱論古今。

回頭看,好像我們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資格勝任這一角色。雖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主動規(guī)劃將來,也沒有絲毫將來要繼承門第的自覺;對讀書沒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親多多學習。他好像甘于過小情小調的小日子,和蕓卿卿我我,兒女情長。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肯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說或者劇本?誰又規(guī)定了做人就肯定要志存高遠、胸有成竹?我們中絕大多數的人都很平凡,并將終生平凡。沈復沒有宏大的才情和高遠的志向,他生性風流,不貪圖功名利祿,但好在他身邊有蕓的陪伴,縱然生活布滿未知和艱辛,但這位女子卻總能把生活變得布滿樂趣。

正如我所說:人生寫意,莫過良緣。在歲月的長河中,終將陪伴我們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伴侶,而是攜手一生的伴侶。所以無論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邊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堅守它,并樂在其中,發(fā)覺歡樂,懂得觀賞,懂得感恩,自會體會到人生獨特的樂趣。

《浮生六記》讀后感9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并不能用好玩、精致、傷感來簡潔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許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題記

或許有的人一生轟轟烈烈,或許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許有的人活得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光榮奪目。沈復是哪種人,我不得而知。關于他的生平,百度也僅是寥寥數語。但這本布滿清爽率真、情真意切的書卻能讓人體會苦樂摻雜、至誠至愛的一生——沈復,他,已成經典。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痹谀切┦湃サ臅r間背后,星星點點都是回憶,若不以筆墨記錄下來,未免辜負了那一路的風光與坎坷。在心中,為官作宰缺乏掛齒,與愛人琴瑟和鳴才真是一輩子難以忘記。

沈復的妻子叫陳蕓,女紅習得嫻熟,通曉文學詩詞,那一身才情頗受他之寵愛。每當看到“秋侵人影壽,霜染菊花肥”時,我總能體會到陳蕓的蕙質蘭心。這樣一位妙人對于沈復更是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之情無以言述。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蕓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兩行眼淚,涔涔流溢”之時,我便能感受到沈復的心是怎樣的支離破裂。等到她靈魂縹緲,懷恨辭世之時,我也忍不住呼喊,上天為何如此不公,讓一對恩愛夫妻只可來世再見!這人生,果真曲折坎坷。

本以為失去了蕓的沈復會痛不欲生,追隨妻子而去。但他沒有,苦痛之后他安靜地接受了現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游四方。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了莊子的《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边@是多么宏大的思想啊!“天道無為”是他之所想,“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就是他的追求。當夕陽西下,單獨一人,登上山頂,拈須吟哦“獸云吞落日,弓月彈六星”,與酒光對飲,喝到微醺,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沈復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我信任這種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蕓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間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這或許便是這本《浮生六記》想要告知我們的吧!

《浮生六記》讀后感10

先秦諸子、秦漢文賦、唐宋詩詞、明清小說,今日我給各位共享的是清代嘉慶年間一介一般文人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感動于書中記錄的日常生活的“真情”與“真趣”。拂卷,感受書中仆人翁心無羈絆、瀟灑真摯的獨特。全書共六記,描繪愛情美妙、記錄童年趣事、承載坎坷人生、描摹心中風景還有中山奇遇和養(yǎng)生感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帶給我的三美。

一、愛情之美。

一個是嬌憨清秀的女子,她“形削長頸,眉彎目秀”,這女子如此平凡,卻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禮、落落大方;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你的目光落在她靈動的雙眸之中,傳遞出的是一種溫順而堅決的力氣——她就是沈復的妻子,陳蕓。

一位是青衫磊落的書生,生性直爽,放縱不羈的書生,沈復。他約她遠出游郊,她女扮男裝,怎掩眉目間秀麗的風姿;他與好友郊外觀花,她蕙質蘭心,巧設梅花食盒,形似梅花,一盒載六菜,菜肴置身花瓣之中——好個色香味俱全!好個詩情畫意!飲茶論詩、游歷山水,到處有他們結伴的身影,“金風玉露一相逢,卻勝似人間很多”。

或許他們的愛情并非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只因他們那平凡日常生活中真摯的情懷,而深深感動你我。

二、童趣之美。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時間,就算白發(fā)爬滿鬢角,我們依舊對這個世界布滿探險和奇怪???。書中曾經有這樣的記載,沈復從小就是一個很好玩的人。他會把叮人擾人的蚊子關進自己的蚊帳里,用煙漸漸噴它們,對它們吞云吐霧。此時,蚊子變成了“群鶴飄舞”,令擾人的蚊子“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極富想象力;還有他經常蹲下身子,把草叢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野獸,把土堆當作小丘,把低洼處當作峽谷,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這個童年制造的世界里暢游其中、得意其樂。

三、山水之美。

沈復在《浪游記快》描述了很多地方的山水風景,30年的游歷他或沉醉于自然風光或暢游在人文雕琢之美,然而最讓沈復心動、流連忘返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如的幽僻的上沙村、靜雅的西山、空悠的無隱庵等等,用清凈心觀世間山水,用真性情沉醉其中,用手中妙筆共享世人,這一山一水,都是沈復心靈休憩的世外桃源?!采剿赖弥模闹?,繪于文〕也觸動千萬讀者心靈,所以他筆下山水格外美!

《浮生六記》是浮世生活的真實寫照,沈復“以全是人工,卻歸于自然”的散文,道出人世真正的顏色。記愛情之美,猶如一對情侶,把酒賞月,品詩論畫,比翼雙飛,行走世間;寫閑時雅趣,栽植花木,游歷山水,春夏秋冬皆有風景;敘坎坷人世,滿心期盼,布衣飯菜,悠閑得意。

一本書一生情,一本書記浮塵,一本書看世間。

《浮生六記》讀后感11

“事如春夢了無痕”。陳蕓的一生,正可引用蘇軾的詩句來概括。本書雖說是從沈復的角度來寫,文章的主角,那位“點睛者”卻只是陳蕓。林語堂稱她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而她的可愛之處在于,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聰明,幼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對于詩歌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于,她賢淑能干,懂插花、疊盆景、焚香,還能夠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他們的生活雖說簡樸,卻也知足常樂。而就在這簡樸的生活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追求秀麗,看到了他們的窮困潦倒,看到了他們遭不如意事熬煎,看到了他們?yōu)樗怂I諷。他們并沒有特別的建樹,僅僅只是同知心友人過他們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風范,同時不負良辰美景,不負時間。

那么,沈復筆下的陳蕓是否僅僅只是陳蕓而已?其實不然。陳蕓,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鎖之中、為取得自由公平而斗爭的女子們的代表。陳蕓見了一位歌妓而發(fā)癡,換上男裝與丈夫出游觀“花照”,一個女人裝扮男裝,抑或是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嗎?她盡沒有考慮到,她僅僅是思慕著去看,去觀察人世間的美妙景物。確實,陳蕓看到了人世間的美妙景物,但這也給她帶來了禍。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禮法的衷懷,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情愿留待鬢斑之時去游歷的名山??赡莻€時代是與如今不同的,封建的社會中,觀察一位風流蘊藉的歌妓已非常犯禮法。這也足使讓她的公公認為她是癡情少婦,足使將她逐出家門。

而換個角度想想,陳蕓真的做錯了嗎?“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點已經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陳蕓自然要招他人的譏諷。這來由沈復雖然沒有明說,但定是與陳蕓識文斷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肯定的關系。作為家庭的“異類”,陳蕓難免鶴立雞群,并被整個家庭所不容,最終受到排擠。而他們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們的錯,反而更值得我們憐憫。

確實,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在這美妙的青春年華之中,我們理應做的就是發(fā)奮學習,為將來的生活打好基礎,而不要虛度年華,給這短短的浮生留下圓滿。

《浮生六記》讀后感12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讀三遍《浮生六記》,怔怔之久,感動著前人的一段恩愛悲歡。

我感動于沈復與陳蕓的愛情,我艷羨著他們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于他們的真摯恩愛,至死不渝,我仰視著他們一生平凡卻心胸磊落,超然脫于俗塵。

沈復,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雖為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學問分子。他與妻子陳蕓雖在饑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卻志趣相投,彼此恩愛。但最終,夫妻二人卻天人永隔,滿是凄慘。就在陳蕓去世讓沈復再找一人時,沈復說:“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xù)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愛情傳奇可以感動我。比方,李隆基楊玉環(huán)的悲劇華彩只令我可惜,李清照趙明誠的顛沛流離只使我可憐,蔣鹿潭黃婉君的貌合神離只讓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難受……

通讀后,不覺中發(fā)覺,另一種想法卻涌上心頭。

沈復作為一介書生,雖然娶了聰慧又有情趣的蕓作為妻子,但他自己卻在家中不懂得如何處理與親人之間的關系,窩窩囊囊,連自己的妻子都愛護不了。最終落得自己都被排擠出門,與蕓四處飄泊,無所依靠,外出借錢,半路差點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茍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為生活的點綴,卻無法成為主流。那些讓人看起來艷羨不已的閨房之樂,在缺少衣食的現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在《坎坷記愁》中寫到沈復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樸的夏氏雖嫁了農夫,但豐衣足食,生活穩(wěn)定,一家人其樂融融。相比蕓,聰慧的蕓嫁給了沈復這個才子,卻遭到家人的排擠,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盡了艱苦。

蕓最終去世了,沈復以“夫妻恩愛不到頭”來做自我勸慰,但陳蕓去世的真正緣由,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過。朱奇志點評曰:“蕓之早夭,誰致之耶?大戶人家,是非眾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無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闊,不善生計,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論,不知是糊涂還是敷衍?”

沈復空有一身學問,但自身的學問終是被現實所擊敗。不懂變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細胞又有何用?蕓嫁于沈復實在是凄涼。到頭來,蕓的一生終究只化作沈復一句“夫妻恩愛不到頭”,只成了讀者心中解不開的故夢罷了……

《浮生六記》讀后感13

今日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注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后面200多頁是原著〔由于是白話文的緣由,基本幾秒就過——究竟生活在這個年月,若不是潛心討論,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ps.不過原文有個地方我覺得很好,就是雖然簡短吧,但都有一個小標題,所以一眼看過去,至少知道個也許。

來一段科普:《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說是后人仿寫。

初看第一章《閨房記樂》,已然覺得很不行思議,講的就是沈復與其妻子陳蕓的日?,嵤拢睦锵胫趺磿腥绱税V情、如此趣味相投的夫妻;慢慢往下看《閑情記趣》,主要講的是沈復與其妻子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鑒等事情,又會覺得,怎么又會有這么悠然,這么滿意的生活;進入到第三章《坎坷記愁》,心情一下子仿佛跌落谷底,蕓娘被誤會,家族生活的困擾,生活上的拮據,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后期沈復的生活真是倍感凄涼;但同時特殊感慨,尤其是諸事煩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也少見〔沈復〕其怨言;就像書里所說:〔沈復〕幾無怨天尤人之詞,多是甘苦得意之語,他這份責己甚嚴卻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風,使得文字記述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寶貴。最終一章《浪游記快》主要寫的是他的游記,語言之快,仿佛跟隨一起踏遍大好河山,從另一個角度發(fā)覺不同新穎的地方?!才瓮约河猩?,能踏遍寵愛的地方,發(fā)覺各個地方的奇怪景觀〕

讀本書的第一感覺真的是,仆人公為什么如此之閑,根據如今的生活,仆人公,就是都市生活的一個一般的小白領,與妻子一起過著溫飽有余,但有時候又頗見拮據的生活;準時如此,他們照舊特別講究生活中的詳情,沈復愛好花藝、擺布景觀,蕓娘也陪著他一起,還“出謀劃策”,可以說是特別享受生活了;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艷羨,由于如今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著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照舊感覺很累;沈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著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終,感動于他們的愛情,艷羨于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逆境,卻也甘苦得意;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讀后感14

品《浮生六記》,看沈老爺子的神仙愛情。

林語堂曾經說:“陳蕓(游魚注:該書沈復的妻子)是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在生活中,陳蕓也是最令人寵愛。她生具慧才,性情瀟灑,簡直是文人心中抱負的妻子?!蹦菚r,我記住了陳蕓這個名字。后來,我翻看《世界文學》,發(fā)覺它將《浮生六記》列入傳世藏書,不由心生閱讀的渴望。讀《浮生六記》最大的收獲就是享受到幽閑之情趣。古人說過“人非有品不能閑”,而《浮生六記》更在閑情之中浸染了艷情。

書中記錄著一生經受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fā)著感性顏色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社會,體會著世間百態(tài)。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明,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軟,比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