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藥總結_第1頁
考研中藥總結_第2頁
考研中藥總結_第3頁
考研中藥總結_第4頁
考研中藥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論

1.寫出歷代主要本草著作的年代、書名、載藥數(shù)、作者及主要歷史意義(主要為前三個)

書名年代作者載藥數(shù)主要歷史意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西漢365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

《本草經(jīng)集注》南北朝?梁陶弘景730“諸病通用藥”,《別錄》

《新修本草》唐李責844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又稱《唐本草》)蘇敬

《開寶本草》宋983官修

《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宋唐慎微1500余種私人撰述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1892對世界自然科學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

《本草綱目拾遺》清趙學敏921

(新增716)

2.炮制的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

eg:生麻黃---發(fā)汗力強

麻黃絨——用于兒科或年老體弱者

②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

eg:延胡索----止痛

醋炒玄胡——加強止痛作用

③改變藥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

eg:生地黃(曬干)——清熱涼血

熟地黃(蒸制)——養(yǎng)陰補血

④改變藥物的某些性狀,便于貯存和制劑

eg:馬齒苑——用開水燙后再可曬干

⑤純凈藥材,保證藥材品質(zhì)和用量準確及矯臭、矯味,以便于服用

3.炮制方法的五大類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4.什么叫水飛、炙、煨、單、淬

水飛一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zhì)分取藥材極細粉末的方法

炙——藥材與液體輔料拌炒

煨—將藥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煨燒,使質(zhì)地松脆,易于粉粹,充分發(fā)揮療效

單——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

淬——是將藥物煨燒紅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5.中藥的性能與性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中藥的性能:是對中藥作用性質(zhì)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據(jù)用藥后的機體反應歸納出來的,

是以人體為觀察對象

中藥的性狀:是指藥物的形狀、顏色、氣味、滋味、質(zhì)地(包括輕重、疏密、堅軟、潤

燥等)

6.敘述四氣、五味的含義和作用

①四氣——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平性藥)

a.寒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熱性病證)

b.溫熱:溫里散寒、補火助陽、溫經(jīng)痛絡、回陽救逆(寒性病證)

②五味——辛甘酸苦咸是五種最基本的滋味,此外還有淡味和澀味

a.辛:發(fā)散、行氣、行血辛香之氣

b.甘:補益、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和中

c.酸:收斂固澀(針對滑脫類病證)

d.苦:泄、燥

泄:通泄、降泄、清泄

燥:苦溫燥濕、苦寒燥濕

匚堅陰:瀉火存陰

e.咸:軟堅散結、瀉下

f.淡:滲濕利水

g.澀:收斂固澀

7.敘述升降浮沉、歸經(jīng)的含義,古人對“毒性”如何理解

①升降浮沉——反映藥物作用的趨向性

a.定義

I-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

浮表示發(fā)散

匚沉表示收斂固藏和泄利二便

b.?一般具有升陽發(fā)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功效的藥物,都能上行向外,藥物

都是升浮的

?具有瀉下、清熱、利水滲濕、重鎮(zhèn)安神、潛陽息風、消導積滯、降逆止嘔、收斂

固澀、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藥物,則能下行向內(nèi),藥性能是沉降的

c.?升降浮沉與性味的關系

r-藥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溫熱之性

L藥性沉降的,具有酸苦咸澀之味和寒涼之性

?升降浮沉與藥物質(zhì)地的關系

eg:諸花皆升,旋覆獨降

d.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

②歸經(jīng)——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藥物作用部位

a.歸經(jīng)是以臟腑經(jīng)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病證為依據(jù)而確定的

b.應用

?與藥性的關系

eg:肺經(jīng)病變肺寒:溫熱(肺經(jīng))干姜、細辛

、肺熱:寒涼(肺經(jīng))黃苓、瓜萎

?與升降浮沉的關系

eg:肺病、咳嗽'x—肺虛:肺氣不斂一沉降一五味子(斂肺)一補:白合(補肺陰)

、肺實:肺氣不宣一升浮一桔梗、麻黃一瀉:桑白皮

③/毒性——狹義

毒(藥物的偏性

、一切藥物的總稱廣義

「毒性:是指藥物對機體的損害性

匚副作用:常用劑量時與效果無關的作用,會隨停藥而消失

8.敘述“七情”的含義及具體含義

七情——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系稱為藥物的“七情”

①單行:指用單位藥治病

②相須: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療效

③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以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能提高主藥療效

④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⑤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⑥相惡: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

⑦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用藥禁忌)

9.“十八反”的內(nèi)容

貝簍半藪芨攻烏(烏頭反半夏、瓜萎、貝母、白數(shù)、白芨)

遂戟藻芫俱戰(zhàn)草(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諸參辛芍叛藜蘆(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

10.“十九畏”的內(nèi)容

硫磺——樸硝;水銀——砒霜;狼毒——密陀僧;巴豆一牽牛;丁香——郁金

川烏/草烏——犀角;牙硝——三棱;官桂——石脂;人參——五靈脂

解表藥

1.寫出麻黃、薄荷的功效和主治

①麻黃

發(fā)汗解表——用于風寒感冒(表實無汗)

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氣喘

利水消腫——用于風水水腫

②薄荷

疏散風熱——用于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清利頭目,利咽——用于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氣滯,胸悶脅痛

2.寫出紫蘇、防風、白芷、菊花、柴胡的功效

紫蘇——發(fā)汗解表,行氣寬中

防風—發(fā)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白芷——解表散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3.比較生姜與紫蘇

紫蘇-1[發(fā)汗力強(相對生姜而言),善行氣寬中,和中止嘔,

發(fā)汗解表又能安胎

解魚蟹毒,止嘔

生姜」

[發(fā)汗力弱,善溫和止嘔,又能溫肺止咳,解藥毒

4.能發(fā)汗解表,又利水消腫的藥物是麻黃、香水

能祛風解表,又勝濕止痛的藥物是羌活、藁本、防風

能祛風散寒,又通鼻竅的藥物是白花、細辛、蒼耳子、辛夷

能疏散風熱,又利咽透疹的藥物是3^、牛勞子、蟬蛻

能解表升陽的藥物是柴胡、勒根、升麻

能解表,又祛風止痙的藥物是防風、蟬蛻

能疏散風熱,又清熱解毒的藥物是菊花、開麻

能疏散風熱,又疏肝解郁的藥物是薄荷、柴胡

5.敘述陽明、少陽、太陽、少陰頭痛要藥是何藥?

陽明——白芷太陽——羌活

少陽——柴胡少陰—細辛

6.敘述辛夷、牛磬子、蔓荊子別名

辛夷——水筆花(春花)蔓荊子——萬金子、蔓金子

牛薨子——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7.薄荷用法

薄荷——后下

清熱藥

1.寫出青蒿、夏枯草、桅子的功效

青蒿——清虛熱,除骨蒸,解暑,截瘧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

桅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2.比較

①石膏與知母

石膏一][辛、甘、大寒,專清實熱,善清肺胃(之熱),帽后外用清熱,

清熱瀉火收斂

除煩止渴

知母」[苦、甘、寒,既清實熱,又清虛熱,善滋陰潤燥,瀉相火

②黃苓、黃連與黃柏

黃苓一[善治上焦,長于清肺熱,又能安胎(清熱)

黃連清熱燥濕[善治中焦,長于瀉心、肝、胃火,善治胃熱嘔吐,濕熱瀉痢

瀉火解毒

黃柏一[善治下焦,長于瀉相火,退虛熱

③牡丹皮與赤芍

牡丹皮-1[長于涼血止血,又退虛熱,既治外癰,又治內(nèi)癰

清熱涼血

瀉火解毒

赤芍」[長于散瘀止痛,又清泄肝火

3.寫出天花粉、金銀花、射干、魚腥草的別名

天花粉——(枯萎根,簍根)射干——烏扇

金銀花——雙花、二寶花、忍冬花(銀花)魚腥草——(敲菜)

4.寫出天花粉、龍膽草的藥用部位

天花粉——(括簍的干燥)塊根龍膽草——根

5.寫出石膏、魚腥草、青黛的用法和用量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內(nèi)服宜生用,外用宜燃研末

魚腥草——煎服15-30g;外用適量;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宜久煎(后下)

青黛——內(nèi)服L5-3g;本品難溶于水,?般作散劑沖服,或入丸劑服用

6.天花粉和蘆根清熱生津、清肺

蘆根和淡竹葉清熱除煩、利尿

大青葉、青黛和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

蒲公英與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紅藤與敗醬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腸癰

秦皮與穿心蓮.清熱解毒、燥濕

青蒿與地骨皮清虛熱、清實熱、退骨蒸

銀柴胡與胡黃連.清虛熱、除疳熱

黃連、穿心蓮與胡黃連清熱

鮮牛地與玄參清熱涼血、養(yǎng)陰

專清虛熱銀柴胡

善治目珠疼痛夏枯草

乳癰要藥蒲公英

善治肺癰魚腥草、蘆根

善治腸癰紅藤、敗醬草、牡丹皮

清虛熱,清實熱知母、青蒿、黃柏、地骨皮、胡黃連、牡丹皮

瀉下藥

1.寫出大黃的功效、主治、性味

①性味——苦寒

②功效與主治

瀉下攻積——用于大便秘結,胃腸積滯

清熱瀉火——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

止血---血熱妄行之吐血,蚓血,咯血

解毒——用于熱毒瘡瘍,燒燙傷

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證

2.瀉下藥中有哪些藥物的用法、用量較特殊

生大黃——后下

芒硝——沖服

番瀉葉——泡服

蘆薈——不入煎劑

甘遂——入丸散,醋制,0.5-lg

京大戟——煎服,1.5-3g

巴豆一一制霜內(nèi)服,0.1-0.3g(有大毒)

3.大黃和牽牛子的別名

大黃一一大黃炭、川軍、綿紋、生大黃、制大黃

牽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4.能瀉火逐飲,又消腫散結甘遂、京大戟

能逐水退腫,又瀉下通便牽牛子、巴豆

能殺蟲,又瀉下牽牛子、蘆薈、(芫花)

祛風濕藥

1.寫出木瓜、桑寄生、就蛇的功效

木瓜一一疏筋活絡,除濕和胃

桑寄生——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安胎

靳蛇(白花蛇)一一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2.比較羌活與獨活

羌活-1[解表力強,善治身半以上風濕痹痛,又治太陽頭痛

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

獨活」[解表力弱,善治身半以下風濕痹痛

3.木防己與漢防己,南五加與北五加的功效各偏什么

①木防己——祛風止痛

漢防己——利水退腫

②南五加——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好

北五加——有毒,能強心,利尿,止痛

4.白花蛇與金錢白花蛇的品種、藥用部位、用量有何不同

①白花蛇

品種——蝮蛇科動物尖吻蝮蛇(五步蛇)

藥用部位——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

用量——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IT.5g

②金錢白花蛇

品種——眼鏡蛇科銀環(huán)蛇

藥用部位——幼蛇

用量——多研末服,每次0.5g,亦可浸酒服

5.能祛風濕,止痹痛,又散寒解表獨活、羌活

能祛風通絡,又除骨鯉威靈仙

能祛風通絡,又定驚止痙粉蛇

能祛風通絡,又清熱解毒希茶草

能祛風濕,又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吐瀉轉筋要藥木瓜

芳香化濕藥

1.蕾香的功效、主治、性味

①性味——辛、微溫

②功效與主治

化濕——用于濕滯中焦證

解暑——用于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

止嘔——用于嘔吐

2.蒼術的功效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

3.化濕解暑蕾香、佩蘭

能化濕行氣,又溫中止嘔白豆蔻、砂仁

脾癖專藥佩蘭

燥濕行氣厚樸(消積平喘)

行氣安胎砂仁、紫蘇

利水滲濕藥

1.車前子、金錢草的功效

車前子——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金錢草——除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

2.石淋、膏淋、血淋各選何藥為宜

①海金沙——為治諸淋澀痛之要藥

②石淋——滑石、海金沙、金錢草

膏淋——海金沙、草解

血淋—瞿麥、石葦、海金沙

(熱淋——滑石、關木通、瞿麥、海金沙、金錢草)

3.茯苓、豬苓、海金沙的藥用部位是什么?

茯苓——菌核(多寄生于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

豬苓——菌核

海金沙——成熟抱子

4.車前子、海金沙、滑石的用法

車前子——宣布包

海金沙——宣布包

滑石——宣布包

5.茯苓的功效、主治、性味、歸經(jīng)

①性味——甘、淡、平

②歸經(jīng)——歸心、脾、腎經(jīng)

③功效與主治

利水滲濕——用于各種水腫

健脾——用于脾虛諸癥

安神—用于心悸、失眠

6.粉草解、綿草薜的功效各偏什么?

粉(山)草薜——利濕濁

綿(川)草解——祛風濕

7.虎杖、大黃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瀉下通便

木通、瞿麥利尿通淋、通經(jīng)

通乳專藥關木通

通淋專藥海金沙

黃疸專藥茵陳蒿

溫里藥

1.寫出附子的功效、主治、性味、歸經(jīng)

①性味——辛、甘、熱(有毒)

②歸經(jīng)——歸心、腎、脾經(jīng)

③回陽救逆——用于亡漾證

助陽補火——用于虛寒性的陽痿宮冷,脫腹冷痛,泄瀉,水腫等證

散寒止痛——用于寒痹證

2.寫出吳茱萸的功效

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3.比較附子、干姜、肉桂

附子-I[走而不守,回陽救逆力強而為要藥,又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肉桂溫里散寒[守而不走,長于補火助陽,引火歸源,又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

溫煦氣血

干姜」[能走能守,回陽救逆力弱,長于溫中散寒,又能溫肺化飲

4.附子、肉桂的用法、用量

附子——煎服3T5g,宜先煎0.5T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肉桂——煎服2-5g,宜后下或煽服;研末沖服,每次l-2g

5.六經(jīng)頭痛各以何藥為要藥

太陽——羌活太陰——蒼術

陽明——白芷少陰—細辛

少陽——柴胡厥陰——吳茱萸

6.回陽救逆要藥附子

補火助陽附了、肉桂

止嘔吳茱萸、小茴香、丁香

溫中散寒要藥干姜

溫肺化飲干姜、細辛

理氣藥

1.寫出橘皮、香附、沉香的功效、主治

①橘皮

I-理氣健脾——用于脾胃氣滯證

匚燥濕化痰——用于濕痰,寒痰咳嗽

②香附

I-疏肝理氣——用于氣滯脅痛,腹痛

L調(diào)經(jīng)止痛——用于肝郁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乳房脹痛

③沉香

r-行氣止痛——用于胸腹脹痛

溫中止嘔——用于胃寒嘔吐

匚納氣平喘——用于虛喘證

2.比較橘皮與青皮

橘皮-1[已成熟果實果皮,藥性緩和,入肺脾,長于理脾肺氣滯,又健脾和中,

行氣燥濕化痰

青皮」[幼果或未成熟果實果皮,藥性緩急,入肝膽,長于理肝氣郁滯,行氣

力強(破氣),又消積化滯

3.枳實、青皮的使用注意

枳實——孕婦慎用

青皮——

4.沉香的用法、用量

沉香——煎服l-3g,宜后下;或磨汁沖服;或入丸散劑,每次0.5-lg

5.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和中)橘皮、佛手

破氣,消積青皮、枳實

善治胸痹建白(要藥)、枳實、瓜簍

疝氣痛,簟丸腫痛荔枝核

止呃要藥柿蒂

殺蟲療癬,行氣止痛川楝子

善治上焦氣滯香附

中焦氣滯要藥木吊

善行下焦氣滯烏藥

消食藥

1.寫出雞內(nèi)金、山楂的功效和主治

①雞內(nèi)金

「消食健胃——用于飲食積滯,小兒疳積

1-澀精止遺——用于腎虛遺精,遺尿

②山楂

I-消食化積——用于肉食積滯證

1-行氣散瘀用于瀉痢腹痛,疝氣痛

、用于瘀阻胸腹痛,痛經(jīng)

2.山楂、麥芽、神曲消食的特點是什么?

山楂——油膩肉積

麥芽——米面薯芋食積

神曲——米谷食積

3.麥芽、萊胎子的使用注意是什么?

麥芽——授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萊瓶子——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又不宜與人參同用

4.回乳要藥麥芽

驅蟲藥

1.檳榔的功效

檳榔——驅蟲消積,行氣利水

2.南瓜子、鶴草芽、雷丸的服法,用量如何?為什么?

南瓜子研粉60T20g,冷開水調(diào)服

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A、B,、B?、C,又含胡蘿卜素

鶴草芽研粉吞服,每次30-45g,小兒0.7-0.8g/kg,每日一次,早起空腹服用

不宜入煎劑,有效成分幾乎不溶于水

雷丸——入丸散,每次6T5g;驅絳蟲每次12T8g,日服3次,冷開水調(diào)服,連用3天

不宜入煎劑,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熱60℃左右即易于破壞而失效(不宜與酸性

食物同服)

3.使君子用法、用量、副作用如何?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兒每歲每日1T.5粒,總量不超過20粒。

空腹服用,每日一次,連用3天

副作用——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反應。若與熱茶同服,亦能引起呃

逆、腹瀉,故服用時當忌飲茶

4.善治絳蟲檳榔、南瓜子、鶴草芽、雷丸

殺蟲行氣檳榔、川楝子

殺蟲療癬苦楝皮、川楝子

止血藥、活血祛瘀藥

I.止血藥分四類,各有哪些藥物?

「涼血止血藥——大薊、小薊、地榆、槐花、側柏葉、白茅根

化瘀止血藥——三七、茜草、蒲黃

收斂止血藥——白芨、仙鶴草、棕桐炭

L溫經(jīng)止血藥——炮姜、艾葉

2.止血藥和活血祛瘀藥中哪些藥物需要包煎,藥用部位是什么?

止血藥——蒲黃(花粉)

活血祛瘀藥——五靈脂(復齒骷鼠的糞便)

3.寫出牛膝、郁金不同品種功效偏重

①牛膝②郁金

I-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廠廣郁金——行氣解郁

匚川牛膝——活血祛瘀匚川郁金——活血化瘀

4.艾葉的功效

艾葉——溫經(jīng)止血,散寒調(diào)經(jīng),安胎

5.通乳藥物穿山甲、關木通

清熱安胎芭麻根、黃苓

止血安胎艾葉、斷續(xù)(補虛藥)

散寒安胎艾葉

行氣、活血.、止痛川苜、姜黃、延胡索、郁金、乳香、沒藥

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乳香、沒藥

善治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善治崩漏棕胃炭、艾葉

活血、潤腸桃仁

活血、涼血郁金、丹參

破血消瘤、行氣消積止痛莪術、三棱

破血逐瘀、消瘤庶蟲、水蛭

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活血止血五靈脂、三七、血竭

止血消腫生肌白芨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白茅根

善治尿血大薊、小薊、白茅根

活血通乳穿山甲

活血補血雞血藤、當歸

引血下行專藥牛膝

活血療傷、續(xù)筋接骨自然銅(要藥)、骨碎補、庶蟲

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大薊、小薊

傷科要藥三七

收斂止血要藥白芨

庶蟲的別名地鱉蟲、土鱉蟲、土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1.半夏、貝母的功效與主治

①半夏

[-燥濕化痰——用于濕痰,寒痰證

降逆止嘔——用于胃氣上逆嘔吐

L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用于心下痞、結胸、梅核氣等

、用于瘦瘤痰核、癰疽腫毒及毒蛇咬傷等

②貝母

I.川貝母

廠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用于虛跨咳嗽、肺熱燥咳

L散結消腫——用于爆痂瘡腫及乳癰、肺癰

口.浙貝母

廠清熱化痰——用于風熱、燥熱、痰熱咳嗽

L開郁散結——用于摞瘍、瘦瘤、癰瘍瘡毒、肺癰等

2.寫出桔梗、百部的功效

桔?!朔戊钐?,利咽,排膿百部——潤肺止咳,殺蟲

3.比較半夏與天南星

半夏q[性燥而緩,善治脾胃濕痰,又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燥濕化痰

消腫散結

天南星」[性燥而急,善祛經(jīng)絡風痰,又能祛風止痙

4.瓜萎皮與瓜萎仁,川貝母與浙貝母,竹茹、竹瀝與天竹黃功效有何不同?

①廠瓜萎皮——利氣寬胸

L瓜萎仁——潤腸通便,潤燥化痰

②川貝母q[潤肺止咳(偏甘潤)

清肺化痰

散結消腫

浙貝母一[(開郁)(偏苦泄,象貝母)

③竹茹q[除煩止嘔(竹二青)

竹瀝清肺化痰[(豁痰)定驚利竅

天竹黃」

[清心定驚

燥濕化痰,祛風痰止痙天南星、禹白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馬兜鈴

消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海藻、昆布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拿下子、桑白皮

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杏仁、蘇子治咳喘要藥苦杏仁

潤肺止咳,化痰紫荒、款冬花止嘔要藥半夏

祛痰降氣旋再花、白前、前胡、蘇風痰要藥天南星

子_包煎藥物旋覆花、枇杷葉、拿茄子

清化熱痰,定驚天竹黃、竹瀝載藥上行的藥物桔梗

安神藥、開竅藥、平肝息風藥

1.寫出麝香、羚羊角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

①麝香

I.功效與主治

開竅醒神——用于閉證神昏

活血通經(jīng)、止痛'x—用于瘡瘍腫毒,咽喉腫痛

、用于血瘀經(jīng)閉,^痼,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等證

催產(chǎn)——用于難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

II.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適量,不宜入煎劑

②羚羊角

I.功效與主治

平肝息風——用于肝風內(nèi)動,驚癇抽搐

清肝明目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

、用于肝火上炎,目赤頭痛

清熱解毒——用于溫熱病,壯熱神昏,熱毒發(fā)斑

II.用法用量

煎服l-3g,單煎2小時以上,取汁服,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2.寫出地龍的功效

地龍——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

3.比較龍骨與牡蠣

龍骨-1[甘、澀、平;長于鎮(zhèn)靜安神,外用收濕斂瘡

平肝潛陽

收斂固澀

牡蠣」[咸、澀、微寒;長于平肝潛陽,育陰力弱,又能軟堅散結,煨用制酸止痛

4.朱砂、琥珀、牛黃、鉤藤、冰片、蘇合香、蟾賒的用法用量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沖服,每次0.3Tg,外用適量(有毒,不可過量,忌火煨)

琥珀——研末沖服,每次1.5-3g,不入煎劑

牛黃—入丸散,每次0.2-0.5g,外用適量,研細末敷患處

鉤藤——煎服10T5g,不宜久煎

冰片——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適量,不宜入煎劑

蘇合香——入丸散,每次0.3-lg,不入煎劑

蟾蛛——入丸散,每次0.015-0.03g,外用適量(外用不可入目)

5.刺疾藜、全蝎、僵蠶的別名

刺澳藜——白燕藜,白夕利

全蝎——

僵蠶——天蟲,姜蟲

6.收斂固澀,平肝潛陽龍骨、牡蠣

聰耳藥物磁石

平肝息風羚羊角、鉤藤、大麻

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全蝎、螟蚣

息風止痙,化痰散結,祛風止痛僵蠶

清熱息風,清熱解毒羚羊角、牛黃

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石決明、珍珠母

開竅祛痰遠志、牛黃、皂莢

平肝潛陽磁石、龍骨、石決明、珍珠母、牡蠣、代赭石

活血祛瘀,利水通淋琥珀

制酸止痛牡蠣、海蝶照

開竅止痛麝香、冰片、蘇合香、蟾止

平肝疏肝一刺膜藜

養(yǎng)心安神酸棗仁、柏子仁、遠志、蓮子

重鎮(zhèn)安神朱砂、磁石、龍骨、琥珀

開竅安神一遠志

寧心安神遠志、五味子

清心安神百合

補益藥、收澀藥

1.寫出人參、鹿茸、當歸的功效,主治與性味

①人參

I.性味——甘、微苦、微溫

n.功效與主治

大補元氣——用于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

補脾益氣用于肺氣虛弱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脈虛自汗等證

、用于脾氣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濾等證

生津——用于熱病氣津兩傷,身熱口渴及消渴等證

安神——用于氣血虧虛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證

②鹿茸

I.性味——甘、咸、溫

n.功效與主治

壯腎陽、益精血——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的陽痿早泄,宮寒不孕,尿頻不禁,

頭暈耳鳴,腰膝酸痛,肢冷神疲等證

益精血、強筋骨——用于肝腎精血不足的筋骨萎軟,小兒發(fā)育不良,囪門過期不合,

齒遲,行遲等

調(diào)沖任—用于沖任虛寒,帶脈不固的崩漏不止,帶下過多

托瘡毒——用治瘡瘍久潰不斂,膿出清稀,或陰疽內(nèi)陷不起

③當歸

I.性味——甘、辛、溫

n.功效與主治

補血——用于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用于血虛或血虛而兼有淤滯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等證

補血、活血、止痛——用于血虛、血滯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損傷,風濕痹阻的疼痛證

活血、止痛——用于癰疽瘡瘍

潤腸——用于血虛腸燥便秘

2.寫出甘草、山茱萸、白芍、阿膠、地黃、五味子、烏梅的功效

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

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白芍——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平肝止痛,斂陰止汗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地黃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添髓

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烏梅——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3.比較

①蒼術與白術

蒼術「[長于運脾,燥濕而健脾,又能祛風濕,明目

燥濕健脾

白術一1[長于健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