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練習卷-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練習卷-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練習卷-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練習卷-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練習卷-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練習卷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一、單選題1.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化和創(chuàng)造性有重要意義。觀察下圖,截至2020年底,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位于圖中(

)A.① B.② C.③ D.④2.中國歷來有“易代修史”的傳統(tǒng)。一個朝代滅亡以后,后繼的新朝代為了總結歷史,借鑒往事,吸取經(jīng)驗教訓,都要給上一個朝代編纂歷史,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綿延不斷,經(jīng)久未絕。這有利于中華文化A.傳承文明,開拓創(chuàng)新 B.面向世界,博采眾長C.綿延不絕,傳承至今 D.獨樹一幟,獨領風騷3.下面是近代以來西學東漸主題變化表。這一變化反映出近代中國(

)時間主題代表文獻或譯作鴉片戰(zhàn)爭后了解世界《大英國統(tǒng)志》、《四洲志》、《海國圖志》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求強求富《行軍指要》、《水師操練》、《工程致富》等甲午戰(zhàn)爭后救亡圖存《泰西新史概要》、《中東戰(zhàn)紀本末》、《文學興國策》等20世紀初民主革命《萬法精理》、《美國《獨立宣言》等譯作20世紀初科學啟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韻言》等A.社會性質不斷變化 B.西學理念逐漸深入C.民主觀念持續(xù)更新 D.民族意識逐漸強化4.李贄極為推崇管仲之類的人才,聲稱管仲“能委曲以求其必用,時不必明良,道不論泰否,與世沉浮”。同時,他也贊譽當朝的劉晉川,指出:“天下無不可為之時,以翁當其任,自然大為士民倚重,世道恃賴”,更期盼其能“出任京中大員”。這表明李贄(

)A.猛烈抨擊封建專制制度 B.擁有傳統(tǒng)儒家的社會理想C.為市民階層爭取政治權利 D.以仕途輝煌為人生理想5.道家認為悟道必然伴隨著德行的積累,而德行的積累需要在社會生活中由近及遠、從身到家,再到鄉(xiāng)、邦國與天下的過程中進行,《道德經(jīng)》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這表明道家學說(

)A.強調堅持個人獨特的性格 B.蘊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C.具有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 D.孕育了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理念6.許瑤云曾評價某位書法家時說:“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毕铝袑儆谠摃易髌返氖茿. B. C. D.7.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各種典章制度臻于完備,大量日本留學生來華學習。這些留學生歸國后,要求仿效中國。于是日本政府實行()A.農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維新 D.建立政教合一8.“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笨梢?,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為他們A.維護封建等級秩序 B.宣揚儒家倫理道德C.強調理為萬物之本 D.倡導建立和諧社會9.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探索治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形成百家爭鳴,推動了我國思想文化的大發(fā)展。關于諸子主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孟子認為人性本惡 B.墨子提出相生相勝C.荀子主張隆禮重法 D.鄒衍提出道法自然10.《尚書》記載:“順乎天而應乎人”;“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材料體現(xiàn)的思想是(

)A.仁政思想 B.民主思想 C.敬天保民 D.天人感應11.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把自然之天擬人化,認為天有意志,能監(jiān)視人間,并根據(jù)君主德行的好壞賜?;蚪禐?。這說明A.儒家思想在借鑒中不斷創(chuàng)新 B.黃老之學被漢代統(tǒng)治者采納C.儒、道的發(fā)展趨勢逐漸合流 D.儒家始終關注天與人的關系12.明清時期,大批西方傳教士來華。他們學中文,換上儒生服裝,甚至不惜修改教規(guī),默認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以《圣經(jīng)》附會四書五經(jīng),影響中國的士大夫對傳教的態(tài)度等。西方傳教士的這些舉動意在A.便于向西方傳播中國文化 B.有利于官方對傳教的支持C.掩蓋其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D.減少其在中國的傳教阻力13.陸九淵認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萬物的淵源。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發(fā)明本心 D.致良知14.《漢書·藝文志》如此概括某一學派的主要特征:“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下列項中,屬于該學派主張的是(

)A.隆禮重法 B.道法自然 C.兼愛非攻 D.中央集權15.“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莊子》,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睆闹锌梢钥闯鋈寮宜枷氲奶攸c是A.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會現(xiàn)實C.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 D.重視研究人的前世16.中國禮儀的特點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親、師”。總趨勢是“天地”淡出,下降;“祖”變成“君、親、師”,上升。由此可見,中國的禮儀

)A.沒有任何宗教色彩 B.只是讀書人的信仰C.逐漸消除宗法觀念 D.日益重視人倫秩序二、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西周時期,“其王朝會,必陳設儀仗,奏國樂”,而且不同等級、不同場合所演奏的“國樂”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作為一種宮廷的儀式音樂,雖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歷“禮崩樂壞”,但卻隨著皇權不斷強化被后世歷代王朝所效仿和傳衍。魏晉南北朝時期,“謠俗”和“四夷雜歌”成為宮廷音樂的重要來源。兩宋時,大量民間歌伎、樂工成為宮廷樂師,使統(tǒng)治者參照“雅正之樂”的標準,作出形式和內容上的規(guī)范和取舍。明清時期的“國樂”則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滿足統(tǒng)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國樂”應該是體現(xiàn)中華民族時代精神的音樂作品,“國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現(xiàn)。——摘編自洪學明《論術語“國樂”》材料二

《國際歌》(1871年誕生于巴黎公社失敗后,1917年后被蘇聯(lián)定為國歌,1944年被定為蘇聯(lián)共產黨黨歌)“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誕生,1949年被定為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摘編自百度百科(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國樂”發(fā)展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國際歌》和《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觀念和“家國同構”理論,對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釋,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倫理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同時也為漢代以后的中國社會提供了一種全民的倫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論與漢代忠孝倫理制度》材料二

所謂家國同構,移家為國,移孝為忠,進而在家國之上,擴展為一種公天下的世界意識。這使中國人的世界觀或天下觀成為一種本于家國同時又大于家國或高于家國的世界意識,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內蘊著一種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锖F健稄募覈煜碌矫\共同體》(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國同構”等理論為后世提供的“倫理信仰”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武帝為提升儒學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家國同構”的新內涵。綜合上述材料,談談新時代強調家國情懷的現(xiàn)實意義。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C【詳解】通過觀察地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截至2020年底,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即位于圖中③處的國家,C項正確;圖中①處即北非的埃及并不是當今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排除A項;意大利即圖中②指向的國家并非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排除B項;圖中④指向的墨西哥并非當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排除D項。故選C項。2.C【詳解】根據(jù)材料“中國歷來有‘易代修史’的傳統(tǒng)”并結合所學可知,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修史的傳統(tǒng)成就了中華文化的連續(xù)性,C項正確;“傳承文明”符合題意,但是“開拓創(chuàng)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不是“易代修史”的目的所在,排除B項;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3.B【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jīng)歷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這說明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程度逐漸深化,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社會性質不斷變化,排除A項;“民主觀念持續(xù)更新”只符合材料部分內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4.B【詳解】推崇管仲等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贊譽劉晉川“大為士民倚重,世道恃賴”等,表明李贄有著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具傳統(tǒng)儒家的社會理想,B項正確;“更期盼其能‘出任京中大員’”等體現(xiàn)的并非對封建專制制度的猛烈抨擊,排除A項;為市民階層爭取政治權利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以仕途輝煌為人生理想與“為士民倚重,世道恃賴”等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道德經(jīng)》強調從身到家,再到鄉(xiāng)、邦國、天下,由近及遠地悟道和積累德行,表明道家學說蘊含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B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堅持個性,排除A項;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于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的并非中國古代的樸素辯證法理念,排除D項。故選B項。6.D【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描寫的是草書的藝術特色,與第四幅圖片展示的書法作品一致,D項正確;第一幅圖中的書法藝術是隸書,A項錯誤;第二幅圖中展示的是楷書作品,B項錯誤;第三幅書法藝術是行書,C項錯誤。7.B【詳解】根據(jù)材料“大量日本留學生來華學習。這些留學生歸國后,要求仿效中國”結合所學可知,日本遣唐使學習隋唐政治文化,并在歸國后要求仿效中國,于是日本政府7世紀中期實行了大化改新,B項正確;農奴制改革是俄國的改革,與材料無關,A項錯誤;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改革,與“隋唐時期”不符,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日本遣唐使學習隋唐政治文化,并在歸國后要求仿效中國,進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建立的并不是政教合一國家,D項錯誤。8.B【詳解】由材料中的“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中的慈、孝、仁、敬等詞語可以分析出圣人促使天下大治是因為他們遵循儒家倫理道德,故B正確;維護封建等級秩序不是材料中宣揚思想的主要目的,A錯誤;強調理為萬物之本是理學家宣傳的思想,C錯誤;倡導建立和諧社會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錯誤。9.C【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荀子主張“隆禮重法”,C項正確;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排除A項;鄒衍提出相生相勝說,排除B項;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依據(jù)材料“順乎天而應乎人”“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可以看出蘊含著一定的天人之間的關系,具有敬天保民的思想特點,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仁政思想,排除A項;材料不能看出民主思想,排除B項;材料沒有天人感應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11.A【詳解】漢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在吸收道家、陰陽五行家等思想基礎上形成的新儒學思想,說明儒學在不斷吸收和借鑒其他思想基礎上形成新思想體系。故A正確;黃老之學被漢代統(tǒng)治者采納是在西漢初期,故B錯誤;儒家思想吸收道家思想,不是合流,故C錯誤;D中“始終”說法絕對,排除。12.D【詳解】據(jù)材料可知,西方傳教士“通過學中文,換上儒生服裝,甚至不惜修改教規(guī),默認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以《圣經(jīng)》附會四書五經(jīng),影響中國的士大夫對傳教的態(tài)度”,其目的是讓中國人接受西方的宗教主張,故D項正確;A項不是傳教士的目的,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官方的態(tài)度,少數(shù)士大夫不代表官方,排除B項;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是對其傳教的評價,并非目的,排除C項。故選D項。13.C【詳解】本題主要考查陸王心學^材料反映陸九淵認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尋找,也就是可以從本體的心出發(fā)進行探求,即發(fā)明本心,故C項正確;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的方法論,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心即理也”是陸王心學的世界觀,不是方法論,故B項錯誤;致良知是王陽明的主張,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14.A【詳解】根據(jù)材料“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可知,《漢書·藝文志》概括的學派以“六經(jīng)”為經(jīng)典,以“仁義”為指導思想,結合所學可知,該學派是儒家學派,“隆禮重法”是儒家荀子的主張,A項正確;“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主張,排除B項;“兼愛非攻”是墨家思想主張,排除C項;“中央集權”是法家思想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15.B【詳解】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是儒家經(jīng)典,儒家強調積極入世。材料中“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體現(xiàn)的就是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會現(xiàn)實的特點,B項正確;“涉世”本身不能反映以人為本的理念,排除A項;道家注重人與自然的關系,排除C項;佛教宣揚前世和今生的因果輪回,排除D項。故選B項。16.D【詳解】從材料中“總趨勢是‘天地’淡出,下降;‘祖’變成‘君、親、師’,上升”可以看出,鬼神崇拜日益淡化,而更加注重現(xiàn)實中的“君、親、師”等人倫秩序,D項正確;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說法絕對,材料中只是說“天地”淡出,而不是絕對沒有,排除A項;材料中并沒有強調只是讀書人的信仰,而且B項說法也不符合史實,故排除;本選項中的“消除”二字說法,不符合史實,宗法觀念直至今日依然有一定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7.(1)深受禮樂制度的影響;主要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主要用于宮廷祭祀、朝會等官方活動;與時俱進;具有繼承性和延續(xù)性;融合民間、民族、宗教等多種因素;代表古代音樂最高水平。(答出4點即可)(2)《國際歌》:巴黎公社的失敗;資本主義發(fā)展,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工人運動的蓬勃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答出3點即可)《義勇軍進行曲》:日本加緊侵華,先后制造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運動高漲;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答出4點)【解析】(1)特點:根據(jù)“其王朝會,必陳設儀仗,奏國樂”可知主要服務于統(tǒng)治階級,主要用于宮廷祭祀、朝會等官方活動;根據(jù)“不同等級、不同場合所演奏的國樂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可知深受禮樂制度的影響;根據(jù)“隨著皇權不斷強化被后世歷代王朝所效仿和傳衍”可知與時俱進,具有繼承性和延續(xù)性;根據(jù)“魏晉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