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jīng)促進技術_第1頁
神經(jīng)促進技術_第2頁
神經(jīng)促進技術_第3頁
神經(jīng)促進技術_第4頁
神經(jīng)促進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神經(jīng)促進技術定義Neurologicalfacilitationtechnique(NFT)采取各種康復治療手段和方法刺激感覺、運動神經(jīng),通過調整神經(jīng)通路的興奮性,促進運動神經(jīng)元興奮,使軟弱無力肌收縮,或抑制脊髓反射亢進引起的肌痙攣,獲得可以控制的、協(xié)調的肌肉活動,達到神經(jīng)運動功能重組。主要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包括二大技術:促通易化技術和促通抑制技術。特點強調手法治療強調患者主動配合一對一治療以人體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應為基礎內容中樞性促進技術(Brunnstrom

)皮膚感覺促進技術(Rood)神經(jīng)發(fā)育促進技術(Bobath)本體感受性神經(jīng)肌肉促進技術(PNF)運動再學習中樞性促進技術在患者尚未恢復任何主動活動之前,利用人體發(fā)育早期本屬于正常的各種非隨意運動皮層下反射活動去引出癱瘓肌肉產(chǎn)生收縮反應,以啟動運動功能的恢復進程。主要方法共同運動聯(lián)合反應緊張性反射進行誘導皮膚感覺促進技術利用溫、痛、觸覺、視、聽、嗅等多種感覺刺激,調整感覺通路上的興奮性,以加強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達到神經(jīng)運動功能的重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溫覺痛覺神經(jīng)原興奮本體感受性神經(jīng)肌肉促進技術通過刺激人體本體感受器,來激活和募集最大數(shù)量的運動肌纖維參與活動,促進癱瘓肌肉收縮,同時通過調整感覺神經(jīng)的興奮性以改變肌肉的張力,緩解肌痙攣。神經(jīng)發(fā)育促進技術按正常人體運動神經(jīng)發(fā)育的規(guī)律逐漸誘導正常的反射和肢體活動出現(xiàn)。抑制異常的反射和運動模式的出現(xiàn),以恢復人體的協(xié)調運動功能。運動再學習理論正常成人所具備的各種功能活動是通過腦神經(jīng)細胞發(fā)育過程中的不斷學習所獲取的,各種功能活動的模式都儲存在腦細胞內而留下了活動記憶痕跡,這種痕跡的儲存也是通過長期反復的學習而被保留,只有通過反復的運動學習才不被遺忘。中樞性促進技術

(Brunnstrom

)l

Brunnstrom技術—常用促進手法:聯(lián)合反應(結合表介紹)共同運動:上肢屈肌協(xié)同運動下肢伸肌協(xié)同運動緊張性反射(介紹常見的緊張性反射,見表)其它反射(介紹人體常見的各種反射,見表)感覺刺激對側性聯(lián)合反應上肢健側屈曲患側屈曲健側伸展患側伸展下肢內收、外展,內外旋(對稱性)健側外展患側外展(外旋)健側內收患側內收(內旋)屈伸運動(相反性)健側屈曲患側伸展健側伸展患側屈曲同側性聯(lián)合反應上肢屈曲下肢屈曲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利用聯(lián)合反應調控水平反射體位反應陽性意義脊髓屈肌收縮反射仰臥下肢伸展刺激足底,刺激側下肢出現(xiàn)屈肌反應異常伸肌伸張反射仰臥一側下肢屈曲刺激屈側足底出現(xiàn)伸直反應異常交叉性伸展1同上伸側下肢屈曲時,屈側下肢伸展異常交叉性伸展2仰臥下肢伸展大腿內側輕扣,對側下肢內收、內旋、拓屈異常利用脊髓和腦干常見的反射調控水平反射體位反應陽性意義腦干(姿勢反射)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仰臥位中立四肢伸展頭轉向一側的肢體伸展,對側肢體屈曲(張力高)異常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1膝手位頭前屈時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張力高)異常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2同上頭后伸時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張力高)異常緊張性迷路反射俯臥位身體屈肌張力高、伸肌張力低異常聯(lián)合反應臥或坐一側用力時對側出項相應反應異常陽性支撐反應立位足底著地時下肢伸肌張力高異常腦干(調整反應)頸調整反應仰臥位中立頭轉向一側時身體隨著同向轉動異常兩棲動物反應俯臥位上肢伸向頭,下肢伸展抬起骨盆一側同側上下肢自動屈曲正常基本方法:

1、健側抗阻隨意運動而使興奮擴散,引發(fā)患側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反應;

2、指導患側由不隨意活動過度到隨意活動,附加感覺刺激加強肌肉收縮的程度,讓患者體驗這種活動;

3、指導患者在功能活動中不斷修正錯誤的活動,以過度到正常的功能性活動神經(jīng)發(fā)育促進技術

(Bobath)l

Bobath技術常用促進手法:1、維持正常的姿勢控制,常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使異常模式受到抑制:頭抬高過伸:誘發(fā)伸肌張力增加,抑制屈肌緊張頭屈曲:誘發(fā)屈肌張力增加,抑制伸肌緊張肢體內旋:誘發(fā)肢體屈曲,抑制肢體伸展肢體外旋:誘發(fā)肢體伸展,抑制肢體屈曲上臂舉過頭:抑制屈肌張力,促進髖關節(jié)與軀干的伸展屈髖膝及髖外展:抑制軀干、頭和肢體的伸肌緊張肩帶與骨盆之間的旋轉:抑制高張力的屈、伸肌腦癱常用抑制性體位:矯正肌張力過高引起的異常姿勢(角弓反張等)偏癱常用抑制性體位:抑制上肢屈肌痙攣和下肢伸肌痙攣(見下表)

腦癱常用抑制性體位偏癱患者常用的抑制性體位

未抑制時體位及肌痙攣抑制痙攣的體位臥位體位仰臥位、健側臥位、患側臥位時患側上肢屈曲置于胸前,手握拳,下肢屈曲外旋,足處于跖屈位,軀干屈向患側患側上肢伸展位,前臂旋前、后,用分指板將手指伸展,下肢屈曲位,足尖朝上,足底用硬物支撐保持踝關節(jié)中立位,以上體位用枕頭支撐特殊體位:患膝、髖屈曲,用雙手交叉后抱住患膝保持可以幫助緩解痙攣體位轉換活動及平衡活動健側、患側翻身,患肢置于一邊,處于痙攣狀態(tài)健手與患手交叉相握保持上肢伸展,雙下肢屈曲位,頭先轉向一側,然后跟隨身體轉體借助雙下肢置于巴氏球上進行左右翻身訓練未抑制時體位及肌痙攣抑制痙攣的體位仰臥位坐起引起明顯患肢痙攣向患側、健側翻身同上,讓雙小腿自然垂于床邊,用健手支撐坐起,坐起后將患側上肢伸展支撐于床面,健手壓住患肘

坐位不對稱(偏健側)患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外展,在坐位平衡訓練時出現(xiàn)痙攣

患者在靜態(tài)坐進行前后左右擺動時保持患側上肢伸展位支撐于體側(床邊、椅背、巴氏球)、前方(桌面)、后方,手掌伸展支撐在某物體上(床上),保持患肢屈膝、屈髖90度,膝部可壓沙袋保持足跟著地或健腿翹在患膝上起加壓固定作用,兩膝間夾本書坐位下出現(xiàn)下肢陣攣,用手用力下壓膝部

未抑制時體位及肌痙攣抑制痙攣的體位坐位站起時出現(xiàn)重心轉向健側,軀干健側旋轉,患肢痙攣模式出現(xiàn),膝過伸、足跟不著地

雙手交叉雙上肢盡量向前伸展或患側上肢伸展位支撐某物(桌面、椅背、輔助器等)由治療師在患者患側控制拇指、膝關節(jié)關鍵點,保持上肢伸展及防止下肢過伸(膝屈曲5-10度)患者兩邊放兩個靠椅,患者雙手支撐靠椅站起

站位平衡訓練中身體偏向健側,膝過伸、足跟不著地

要求同上,如果下肢痙攣明顯,可靠墻站立,患膝后置一球防止膝過伸雙膝屈曲5~10度位夾住沙袋雙足斜板站立

未抑制時體位及肌痙攣抑制痙攣的體位移動性活動上下樓時出現(xiàn)明顯上下肢肌痙攣,尤其健腿先上、患腿先下時出現(xiàn)膝過伸、足跟不能著地

雙手交叉上肢伸展置于體前或患手支撐在扶手上或他人保護同上,上樓時患腿先上,下樓時健腿先下

步行出現(xiàn)患側上肢屈曲挎籃,下肢膝過伸、足跟不著地

平衡杠內訓練,患肢伸直支撐杠柱治療師站在患側控制患手關鍵點患手扶持拐棍、桌面前后移動患側下肢支撐時膝10度左右,足跟著地患膝跪在矮凳練習健腿前后擺動抑制股四頭肌痙攣未抑制時體位及肌痙攣抑制痙攣的體位作業(yè)性活動單用健手磨沙板、搬木塊引起患側上肢屈曲痙攣,下肢足跟不著地、膝外旋、外展

健手帶患手完成各種作業(yè)或患側上肢支撐位下(同坐位)進行作業(yè)、患側下肢同坐位要求雙膝部用帶子固定防止膝外旋

力量性活動軀干半橋活動:出現(xiàn)患膝伸直,患肘屈曲,握拳健側上、下肢用力舉沙袋;雙側上肢用力拉墻壁拉力器;雙側下肢用力踩踏踩器時出現(xiàn)痙攣臥位:雙手交叉保持上肢伸直上舉位或患側上肢伸展于體側支撐在某物(床沿、椅背、墻、桌等),雙下肢屈膝>90度,足支撐于床面(足尖抬高使足部分背伸),可以健腿翹在患膝上加壓坐位:上肢體位同臥位,患側下肢可踩在矮凳上,增加屈髖、膝角度,膝部沙袋加壓或健腿翹在患膝上

控制關鍵點肩部頭頸部胸骨柄拇指骨盆膝部拇趾3、誘發(fā)出正常的還原反射和平衡反射,抑制原始的運動模式低位中樞反射高位中樞反射原始反射——還原反射——平衡反射頭調整反射的控制坐位平衡反射的訓練(前后傾倒訓練)舉例1:腦癱患者的訓練(見圖)舉例2:平衡反應的訓練:

1級平衡:靜態(tài)平衡

2級平衡:自動態(tài)平衡

3級平衡:他動態(tài)平衡4、遵循神經(jīng)發(fā)育的規(guī)律設置訓練程序嬰幼兒發(fā)育的規(guī)律運動活動的特點訓練程序:頭抬起—肘支撐—臥位轉體翻身—手支撐—坐位—坐位平衡—坐臥轉換—跪位—立位—立位平衡—坐立轉換—行走舉例:中風偏癱患者的訓練(見幻燈)基本方法:抑制過強的肌肉收縮導致的異常姿勢;矯正錯誤的運動模式;誘導出人體正常的翻正反射;按人類動作發(fā)育的規(guī)律逐漸引出不同體位下的平衡反應。本體感受性神經(jīng)肌肉促進技術

(PNF)l

PNF技術---治療方法:在組合性活動中加強對本體感覺的刺激:強調多關節(jié)、多軸位的螺旋對角線運動模式,以達到最佳本體感覺刺激效果,可通過被動或主動活動實現(xiàn)PNF技術的治療原則a充分調動人體運動發(fā)育內在潛能;遵循運動功能發(fā)育順序;利用反射調整各種活動(早期和成熟期);人類各種功能性運動都是由屈、伸肌相互作用完成的,先由屈曲性動作逐漸發(fā)展到伸展性動作(如由坐爬發(fā)展到站立行走);完成每個功能活動都有目標性,而目標的完成常由一些方向相反的動作組成(如進食動作、坐站動作),均由組合運動群來實現(xiàn)目標,組合運動群即是多關節(jié)、多軸位的綜合活動

PNF技術的治療原則b正常的運動和姿勢都是依靠肌群間的相互平衡與協(xié)調收縮完成;

運動行為的發(fā)育表現(xiàn)為運動和姿勢總體模式的規(guī)律性程序,包含在綜合性活動中,總體活動模式的發(fā)展包括:對稱——不對稱——反轉——單側——對側——斜線反轉;正常運動具有規(guī)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之間可以相互交叉重疊;在本體感覺刺激的同時可增加其它感覺的刺激(如視、聽、觸覺刺激);強調多次、反復的學習和練習,鞏固治療效果;把組合活動模式貫穿在日常生活訓練中進行

PNF技術手法a手接觸強手法刺激、擠壓——促進軟弱肌肉收縮;牽張手法快速牽拉肌腱——促進軟弱肌肉收縮(1─3級肌力),啟動因肌無力引起的活動困難;緩慢牽拉肌腱——抑制肌肉痙攣;抗阻手法在不影響活動的過程中適當抗阻,促進興奮擴散,使更多肌肉收縮,促使肌收縮強度增加,活動范圍加大;用于3級肌力PNF技術手法b交替收縮主縮肌、拮抗肌交替收縮;用于主縮肌張力高、拮抗肌張力低保持維持關節(jié)在收縮終點10秒鐘;促進和保持肌肉的興奮性,為關節(jié)活動奠定基礎放松用抗痙攣方法使痙攣肌肉放松;操作時注意如下要求:1、注意完成活動的關鍵部位(關鍵軸),軀干活動,關鍵軸是頭頸,上肢活動關鍵軸是肩關節(jié),下肢活動關鍵軸是髖關節(jié);2、重視旋轉動作的完成,進一步加強對本體感覺的刺激;3、活動前諸肌群應處在原始初長度,以利于充分活動和牽拉;4、所有的動作均由相反方向的運動組成(伸和屈);5、螺旋性對角線活動必須通過中線;6、在動作的開始和結束時加強肌腱的牽拉和關節(jié)的擠壓,也能加強本體感覺的刺激;7、活動的完成可借助被動、助力、主動和抗阻方式進行,以完成最大活動范圍;8、指令清楚到位。皮膚感覺促進技術

(Rood)l

Rood技術感覺易化:觸覺刺激—快速擦刷、扣擊、敲打、擠壓痛覺刺激—針刺、捏擠、拍打產(chǎn)生疼痛感溫度刺激—強冷、熱刺激特殊感覺刺激—快節(jié)奏、高頻率、高強度

感覺抑制:輕扣擊、拍打、緩慢擠壓擦刷、觸摸適宜的溫度、強冷慢節(jié)律、低頻率、低強度的特殊感覺刺激運動再學習運動再學習指導思想

運動再學習的特點早期主動性科學性針對性:針對問題訓練實用性:作業(yè)、ADL全面性:家庭參與、環(huán)境

運動再學習(功能恢復全面)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床邊坐起坐位平衡坐站轉換站立平衡行走

運動再學習技術步驟1分析作業(yè)觀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