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斷學完整版_第1頁
中醫(yī)診斷學完整版_第2頁
中醫(yī)診斷學完整版_第3頁
中醫(yī)診斷學完整版_第4頁
中醫(yī)診斷學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診斷學完整版第1頁/共552頁緒論概念:根據(jù)中醫(yī)學理論體系,運用一定的方法來收集資料,再加以分析判斷從而對疾病進行辨證、診斷的一種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中醫(yī)診斷學的含義、內容,中醫(yī)診斷的基本原理和原則2、了解中醫(yī)診斷學的發(fā)展簡史,明確學習方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頁/共552頁第一節(jié)中醫(yī)診斷學發(fā)展簡史1、公元前五世紀扁鵲

“切脈、望色、聽聲、寫形”2、公元前三世紀《黃帝內經》

從理論上奠定了中醫(yī)診斷學的基礎3、西漢淳如意

創(chuàng)“診籍”4、東漢張仲景《傷寒論》

創(chuàng)六經辨證,概念清楚,層次分明5、東漢華佗《中藏經》

論癥、論脈、論臟腑寒熱虛實,甚為精當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頁/共552頁中醫(yī)診斷學發(fā)展簡史6、西晉王叔和《脈經》為我國最早的脈學專著7、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是我國第一部病源診斷的專著8、元朝敖氏《點點金》《金鏡錄》為論舌的第一部專著9、明朝張景岳《景岳全書》10、明朝李時珍《瀕湖脈學》11、清朝林之翰《四診抉微》四診并重,色脈并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頁/共552頁第二節(jié)中醫(yī)診斷學的范圍與原則一、審察內外必須從整體上進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現(xiàn)。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二、辨證求因病證結合,以證為主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頁/共552頁第三節(jié)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一)四診:是中醫(yī)診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診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

聞—聽聲音、嗅氣味

問—詢問有關疾病的情況

切—診脈和按診《難經》: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頁/共552頁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二)八綱:對四診資料進行分類劃分(三)辨證:對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確定證型

辨證的方法

病因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wèi)氣營血辨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頁/共552頁第四節(jié)學習中醫(yī)診斷學的方法一、打好基礎: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二、博覽群書:以教材為主,兼看一些其它書籍三、參加臨床實踐: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頁/共552頁第二章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切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頁/共552頁第一節(jié)望診

第一節(jié)全身望診第二節(jié)局部望診第三節(jié)望排出物第四節(jié)望小兒指紋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頁/共552頁望診注意事項:(1)光線(2)動作熟練、敏捷“一望而得”(3)有步驟、有重點先全身→分部;上→下,頭→足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頁/共552頁一、望神(一)神的概念: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

廣義──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生命

狹義──人體的精神活動:精神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頁/共552頁(二)望神的原理和意義先天之精→神←滋養(yǎng)后天之精神、精、氣三者同盛同衰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則形健,形健神旺

望神可以了解臟腑精氣的盛衰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頁/共552頁望神的要點

目光(重點)、神情、氣色體態(tài)、言談舉止、應答反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頁/共552頁(二)得神、失神與假神1、得神:有神、精充氣足神旺

面色:面色潤澤兩目:活動靈敏、精彩內含、炯炯有神言語呼吸:言語正常、呼吸氣息平順形態(tài):形體壯實、肌肉不削、形體活動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對外界反應合理飲食:正?;蛏詼p臨床:正氣未傷,臟腑功能未衰,病輕預后好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頁/共552頁失神的臨床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2、失神:無神、精損氣虧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兩目:活動遲鈍、目無精采

言語呼吸:言語失常、呼吸氣息低弱

形態(tài):形體瘦弱、大肉已脫、強迫體位、反應遲鈍、煩躁不安、循衣摸床、攝空理線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對外界反應失常

臨床意義:正氣已傷,臟腑功能衰?。ㄌ摚?/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頁/共552頁假神的臨床表現(xiàn)及臨床意義3、假神:垂危病人出現(xiàn)精神暫時好轉的假象,臨終前預兆(回光反照,殘燈復明)面色:突然顴紅如妝兩目:目光突然轉亮、浮光外露言語呼吸:突然言語不休、聲音轉亮精神:突然精神轉佳、意識似清飲食:突然思食、索食臨床意義:臟腑精氣耗竭,陰陽即將離決

陰不斂陽,虛陽外越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頁/共552頁患者原來面色十分晦暗,臨終前突然在顴頰部泛現(xiàn)紅色,稱為“戴陽”。提示正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浮越之象。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頁/共552頁

1、神氣不足:輕度失神虛證患者2、神志異常癲--抑郁型(濕痰蒙閉)狂--興奮型(痰火擾心)癇--發(fā)作型(肝風挾痰上擾)(三)神氣不足與神志異常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頁/共552頁望神的注意事項1、重視診察病人時的第一印象2、做到神形合參3、抓住重要癥狀和體征4、注意假神與重病好轉的區(qū)別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頁/共552頁二、望面色望色,又稱色診,是醫(yī)生通過觀察病人全身皮膚色澤變化來診察病情的方法。一般以望面部色澤為主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頁/共552頁(一)面部色診原理及其臨床意義面部色診原理:面部血脈分部豐富“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1)色澤是臟腑氣血之外榮(2)面色與臟腑有內在聯(lián)系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3頁/共552頁色與澤的關系色與澤,又稱“氣色”色屬陰,主血,反映血液的盈虧澤屬陽,主氣,反映臟腑精氣和津液盛衰《四診抉微》“夫氣由臟發(fā),色隨氣華”《望診遵經》“光明潤澤者,氣也;青赤黃白黑者,色也,有氣不患無色,有色不可無氣也?!?/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4頁/共552頁《內經》記載望色的方法(1)按照五色與五臟對應的關系青--肝赤--心黃--脾白--肺黑--腎

隱現(xiàn)于皮膚光澤之間為正常色,稱“常色”過于明顯,暴露于外為病色,又稱“真臟色”(二)面部與臟腑相關部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5頁/共552頁按照顏面的臟腑分部位診圖(1)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6頁/共552頁按照顏面的臟腑分部位診圖(2)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7頁/共552頁(三)望色十法浮沉清濁微甚散摶澤夭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8頁/共552頁(四)常色與病色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澤

紅黃隱隱,明潤含蓄──有胃氣,有神氣

(1)主色──面色、膚色一生不變的色澤

(2)客色──因季節(jié)、氣候不同而發(fā)生正常變化的面色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9頁/共552頁2、病色(1)五色善惡順逆善色-五色光明潤澤雖病臟腑精氣未衰,胃氣尚榮于面,“氣至”,預后良好惡色-枯槁、晦暗、暴露氣血匱乏,臟腑精神衰敗,不能上榮于面,“氣不至”,預后較差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0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1頁/共552頁(2)五色主病1、青色

主寒證、痛證、瘀血和驚風

面色淡青或青黑-陰寒內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陽虛衰

面色青灰,突發(fā)劇烈心痛-心陽暴脫眉間、唇周青灰-小兒驚風急驚風:見于小兒高熱引起的抽搐,兩目上視。為高熱耗津,引動肝風慢驚風:見于小兒無熱,而時時手足搐搦。為脾虛肝乘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2頁/共552頁五色主病2、赤色

主熱證,亦可主戴陽證

實熱:滿臉通紅、目赤

虛熱:午后顴紅

戴陽證:面紅如妝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3頁/共552頁五色主病3、黃色

主虛證、濕證虛證:脾虛──黃胖(黃而虛?。┭摡ぉのS(淡黃枯槁無光)黃疸:陽黃──黃而鮮明如橘子

陰黃──黃而晦暗如煙熏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4頁/共552頁

五色主病4、白色

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

淡白無華──氣血不足

恍白──陽虛水泛蒼白──陽氣暴脫或陰寒凝滯大失血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5頁/共552頁五色主病5、黑色

主腎虛、寒證、痛證、水飲和瘀血

腎虛:陽虛──面黑暗淡陰虛──黑而干焦

水飲:眼眶黑

瘀血:黧黑,肌膚甲錯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6頁/共552頁(五)色、脈、證合參1.注意病色與常色的比較2.注意整體色診與分部色診相結合3.注意面部色澤的動態(tài)變化4.注意非疾病因素對面色的影響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7頁/共552頁小結1、神的含義:得神、失神、假神2、常色:主色、客色3、病色:五色善惡4、五色主?。呵?、赤、黃、白、黑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8頁/共552頁三、望形態(tài)

通過觀察患者的形體與姿態(tài),來進行診斷的一種診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39頁/共552頁(一)望形態(tài)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形勝氣者夭氣勝形者壽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0頁/共552頁

龜背──先天不足、或后天調理失宜背曲肩隨──心肺精氣衰敗脊疳──極度消瘦,脊骨突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1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2頁/共552頁四、望姿態(tài)喜動仰臥常揭衣被者陽證

喜靜俯臥喜加衣被者陰證角弓反張肝風內動循衣摸床,撮空理線邪熱擾心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3頁/共552頁四、望頭頸五官九竅望頭面望五官望軀體望四肢望二陰望皮膚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4頁/共552頁(一)望頭面頸項與頭發(fā)(一)望頭面1、頭形過小──囟門早閉過大──先天性腦積水

均屬先天性發(fā)育不良,多伴智力不全(腎精虧虛)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5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6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7頁/共552頁三、望軀體2、望頸項癭瘤──頸前頜下結喉之處,有腫物如瘤,逐漸長大,可隨吞咽移動。

肝郁氣結痰凝,或與地方水土有關瘰疬──頸側頜下,腫塊如壘,累累如串珠,歷歷可數(shù)。

肺腎陰虛、感受風火時毒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8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49頁/共552頁3、頭發(fā)發(fā)黑濃密潤澤——腎氣盛,精血充足發(fā)黃稀疏干枯——精血不足片狀脫發(fā)——血虛受風白發(fā)——腎虛稟賦小兒發(fā)結如穗——疳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0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1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2頁/共552頁

目部色診

目赤腫痛──熱證

眥赤:心火 白睛赤:肺火 全目赤腫:肝火、肝經風熱上攻 眼胞紅腫濕爛:脾火白睛黃──黃疸(濕熱、寒濕)、脂肪沉著目眥淡白──血虛、失血目胞色黑晦暗──腎虛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3頁/共552頁目形主病目胞浮腫──水腫 老人下瞼虛腫:腎脾氣虛,失于約束目窠凹陷──傷津耗液,氣血不足眼球突出──癭瘤、肺脹、腫瘤(單側)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4頁/共552頁目形主病針眼、眼丹──風熱邪毒或脾胃蘊熱上攻眼生翳膜──

(白內障)、胬肉攀睛昏睡露晴──脾虛、疳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5頁/共552頁目態(tài)主病瞳孔縮小──肝膽火熾、中毒(川烏、有機磷農藥)瞳孔擴大──腎精耗竭、中風、綠風內障

目翻上視、瞪目直視、戴眼反折──危重眼瞼下垂──脾腎雙虧、外傷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6頁/共552頁(三)望耳

正常人──耳廓紅潤,厚薄適中(腎精充足)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7頁/共552頁

1、色澤變化:

潤枯——潤:腎氣充足枯:先天腎陰不足淡白──氣血虧虛,白而薄腎?。ù刮#┣嗪讴ぉね?、寒干枯焦黑──腎精虧耗紅腫脹大──肝膽濕熱、熱毒上攻耳背絡紅、耳根發(fā)涼──小兒麻疹先兆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8頁/共552頁

2、形態(tài)變化:

肉厚潤澤──先天之腎精充足耳薄干枯──腎精不足耳廓甲錯──久病瘀血、腸癰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59頁/共552頁

3、耳道分泌物膿耳──耳內流膿:肝膽濕熱,腎陰不足、虛火上炎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0頁/共552頁(四)望鼻1、五色變化鼻頭色青——腹中冷痛鼻頭色黃——里有濕熱鼻頭色白——亡血鼻頭色赤——脾肺二經有熱鼻頭色微黑——有水氣鼻頭色明潤——無病或病將愈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1頁/共552頁(四)望鼻

2、形態(tài)變化與意義:鼻紅腫生瘡──胃熱、血熱鼻端色紅生粉刺──酒齄鼻:肺胃蘊熱鼻柱塌陷,眉毛脫落──麻風惡候鼻煽──肺熱、哮喘、肺氣將絕(久?。?/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2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3頁/共552頁(五)望口與唇1、色澤

唇色紅潤:胃氣充足,氣血調和

淡白──血虛、氣血兩虛(血不上榮)

深紅──實熱深紅而干──熱盛傷津赤腫而干──熱極

紫暗或暗黑──瘀血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4頁/共552頁2、形態(tài)變化與意義(1)口唇干裂──熱盛傷津,陰虛火旺(2)口角流涎──小兒脾虛濕盛或成人中風(3)口唇靡爛──色紅:脾胃積熱淡紅:虛火鵝口瘡:心脾積熱(4)口唇生瘡──疔、瘡:火毒郁結(5)口腔粘膜斑點──麻疹粘膜斑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5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6頁/共552頁(六)望齒與齦

1、望齒牙齒潔白潤澤──津液內充,腎氣充足干燥如枯骨──陰液已傷(胃陰或腎精)牙齒松動──腎虛咬牙嚙齒──動風、小兒蟲積、胃有積滯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7頁/共552頁2、望齦

正常──色淡紅而明潤:胃氣充足,氣血調勻淡白──血虛、失血牙齦腫痛──胃火上炎齒衄──兼紅腫:胃火上炎紅腫不甚:脾虛失攝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8頁/共552頁

(七)望咽喉1、紅腫痛:紅腫、疼痛、潰爛、膿點(乳蛾)──實熱(肺胃熱毒壅盛)紅色嬌嫩,腫痛不甚──虛熱(腎水虧少,虛火上炎)2、偽膜

松厚、易剝、不出血——肺胃熱盛堅韌、著實、刮不去、出血——白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69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0頁/共552頁(八)望下竅陰囊腫水疝:陰囊水腫狐疝:疝氣陰挺──子宮下垂:脾虛下陷陰部濕疹──肝膽濕熱下注1、望前陰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1頁/共552頁(二)后陰肛癰──濕熱下注或外感熱毒肛裂──燥熱痔瘡──風燥濕熱肛瘺──同肛癰、痔瘡脫肛──中氣下陷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2頁/共552頁五、望皮膚(一)色澤發(fā)赤──丹毒(抱頭火丹、流火、赤游丹)發(fā)黃──黃疸:陽黃、陰黃發(fā)黑──腎陽虛衰白斑──白殿風:風濕侵襲,氣血不榮(二)潤枯皮膚潤燥──干澀:津液已傷如魚鱗片:肌膚甲錯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3頁/共552頁(三)腫脹腫脹──近按之如泥:水腫(陽水、陰水)按之隨手而起:氣脹(氣機不暢)

(四)痘瘡1、天花2、水痘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4頁/共552頁(五)斑疹斑──色深紅或青紫,點大成片平攤于皮膚下,撫之不礙手,壓之不褪色。

陽斑、陰斑疹──形如粟粒,色紅而高起,摸之礙手,壓之褪色

麻疹、風疹、癮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5頁/共552頁(六)與水皰————濕溫等患者皮膚上出現(xiàn)的白色小顆

粒,多由濕郁,汗出不暢所致痱子──濕郁濕出不徹(暑濕、濕溫)熱氣瘡──外感風熱或肺胃蘊熱纏腰火丹——多為肝火所致濕疹──濕熱蘊結,復感風邪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6頁/共552頁(七)癰疽疔癤癰:紅腫高大,根盤緊縮(陽證)疽:漫腫無邊,皮色不變(陰證)疔:形小根深,麻木癢痛癤: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7頁/共552頁六、望絡脈(一)望小兒食指指紋食指絡脈三關定位風關、氣關、命關觀察方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8頁/共552頁形色主病正常絡脈:

色淺紅,紅黃相兼,隱隱于風關之內。其形態(tài)多為斜形、單支,粗細適中。淺浮──主表(邪淺、病輕)沉滯──主里(邪深、病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79頁/共552頁(二)色澤辨寒熱紫熱紅傷寒,青驚白是疳鮮紅──外感表證紫紅──里實熱紫黑──血絡閉郁、危重青──驚風、痛證淡白──脾虛疳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0頁/共552頁三關測輕重風關──邪淺病輕氣關──邪深病重命關──危重透關射甲──兇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1頁/共552頁(二)望魚際絡脈(三)望指甲形色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2頁/共552頁七、望排出物與分泌物望痰涎望嘔吐物望大便望小便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3頁/共552頁(一)望痰涎涕唾1、痰與涕

痰黃粘稠成塊──熱痰痰白清稀,灰黑點──寒痰痰清稀而多泡沫——風痰痰少而粘難咯──燥痰痰白滑量多易咯出──濕痰痰中帶血、鮮紅──熱傷肺絡膿血腥臭痰──肺癰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4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5頁/共552頁2、涎與唾口流清涎量多──脾胃虛寒(脾冷)口中時吐粘涎──脾胃濕熱(脾熱)不自主流涎──中風后遺癥

“滯頤”(小兒口角流涎)──脾虛、胃熱蟲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6頁/共552頁(二)望嘔吐物嘔吐物清稀無臭──寒嘔嘔吐物穢濁酸臭──熱嘔嘔吐物酸腐食物──食積嘔吐黃綠苦水──肝膽濕熱嘔吐清水痰涎──痰飲嘔血──胃熱、瘀血、肝火犯胃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7頁/共552頁小結名詞解釋:1、解顱囟填囟陷

2、癭瘤瘰疬

3、斑疹癰疽疔癤簡答:1、何謂“五輪學說”

2、試述痰的性狀與病機

3、試述小兒指紋色澤的臨床意義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8頁/共552頁八、望舌概念:是通過觀察舌質、舌苔的變化以診察疾病的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舌色、苔色的主病及其機理2、掌握舌態(tài)、苔質的主病及其機理3、了解相兼舌的分析方法重點:舌色苔色主病難點:舌態(tài)、苔質變化與主病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89頁/共552頁舌診歷史簡介1、《黃帝內經》2、張仲景《傷寒雜病論》3、宋代有了我國第一部舌診專著

《敖氏傷寒金鏡錄》4、葉天士《溫病條辨》注重“溫病察舌”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0頁/共552頁(一)舌診的臨床意義1、判斷正氣的盛衰2、分辨病位深淺3、區(qū)別病邪性質4、推斷病情進退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1頁/共552頁(二)舌與臟腑的關系及舌診原理1、舌的結構與舌象的物質基礎舌是由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附著于口腔底部、下頷骨、舌骨,呈扁平而長形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2頁/共552頁舌的結構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3頁/共552頁舌的結構舌正面圖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4頁/共552頁舌的顯微結構絲狀乳頭:占舌面的主要部分,是構成舌苔的主要組織,中醫(yī)認為與胃氣有關。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5頁/共552頁2、臟腑經絡與舌象(1)舌為心之苗,手少陰心經之別系舌本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6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7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8頁/共552頁精氣神與舌象舌苔和舌體的潤燥與津液的盈虧有關唾為腎液;涎為脾液(金津、玉液)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99頁/共552頁3、舌診臟腑部位分布圖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0頁/共552頁(三)舌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一)望舌的體位和伸舌姿勢1、坐位或臥位2、自然伸出(二)望舌的方法1、先看舌尖,再舌中,舌側,最后看舌根部2、刮舌:以鑒別舌苔真?zhèn)?/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1頁/共552頁診舌的注意事項1、光線影響:變色2、飲食或藥品影響:染苔3、口腔對舌象的影響:齒痕、干燥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2頁/共552頁舌象的生理差異1、年齡因素:兒童多淡嫩;老人多紫暗2、體質因素:有先天性裂紋舌、齒痕舌、地圖舌等,但無任何臨床表現(xiàn)3、性別因素:無明顯差異4、氣候因素:夏季炎熱潮濕,舌苔略黃厚膩秋季氣候干燥,舌象微干而欠潤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3頁/共552頁(四)舌診內容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干濕適中--為氣血充足,陽氣旺盛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4頁/共552頁1、望舌質概念:即舌體的顏色、形態(tài)的變化分類正常舌象:淡紅舌病理舌象:舌色變淺—淡白舌舌色加深—紅絳舌、青紫舌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5頁/共552頁(1)舌神有神無神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6頁/共552頁(2)舌色淡白舌紅舌絳舌紫舌青舌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7頁/共552頁(1)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淺淡臨床意義:氣血兩虛、陽虛機理:氣血不足,血脈不充陽虛失溫,血不上榮形成:

1、淡白而瘦小——氣血兩虛

2、淡白而胖嫩——陽虛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8頁/共552頁(2)紅舌舌象特征:較正常紅者為紅舌臨床意義:主熱證(實熱、虛熱)機理:熱盛血涌形成:1、舌質紅而粗糙——邪熱亢盛(實熱)2、舌質紅而光潔——陰虛火炎(虛熱)實熱虛熱(陰虛)舌紅粗糙有苔舌光紅,少苔或無苔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09頁/共552頁(3)絳舌舌象特征:較紅舌更深者臨床意義:主熱入營血、陰虛火旺機理:熱盛傷陰,血瘀形成:熱入營血,傷及陰分,營陰被耗,陰虛火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0頁/共552頁(4)紫舌舌象特征:全舌或局部出現(xiàn)青或紫色臨床意義:主瘀血(氣血運行不暢)機理:氣血行不暢,瘀積于局部形成:1、寒凝血瘀:陽氣不足,不能溫運——淡紫而瘀點或瘀斑2、熱盛血瘀:熱入營血,營陰受灼——絳紫3、氣滯血瘀:氣機不暢,血行受阻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1頁/共552頁淡紫舌:為氣虛寒凝,溫運無力所致絳紫舌:熱盛傷津,血凝所致淡紅瘀點:氣滯血瘀所致

注意點:青紫舌主病的兩重性絳紫舌色紅,干枯少津--熱盛血瘀淡紫舌色白,濕潤多津--寒凝血瘀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2頁/共552頁(3)望舌形老舌、嫩舌胖大舌、腫脹舌瘦薄舌點剌舌裂紋舌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3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4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5頁/共552頁(4)望舌態(tài)(1)強硬:熱入心包痰濁內阻中風先兆(2)痿軟:氣血兩虛陰液枯竭(3)震顫:氣血虧虛肝風內動(4)吐弄:心脾有熱動風先兆(5)歪斜:肝風內動痰瘀阻絡(6)短縮:寒凝經脈熱灼筋痿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6頁/共552頁2、望舌苔舌苔為胃氣上蒸所形成。正常為薄白苔舌苔的變化

苔色的變化

苔質的變化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7頁/共552頁望苔色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8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19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0頁/共552頁望苔質厚薄潤燥膩腐剝落有根無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1頁/共552頁(1)厚薄:

薄苔--主表證,輕證;

厚苔--主里證,內有積滯;

由薄變厚--病情加重;

由厚變?。∏闇p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2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3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4頁/共552頁小結舌診的內容:舌質

舌苔舌質白苔黃苔灰苔黑苔舌苔老嫩胖瘦裂紋瘀點芒剌厚薄潤燥腐膩剝脫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5頁/共552頁小結淡白舌:主虛寒證紅絳舌:主熱證(有實熱與虛熱之分)青紫舌:主瘀血證(有寒熱之分)灰黑苔:主熱極又主寒極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6頁/共552頁(五)舌質和舌苔的綜合診察舌質-----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舌苔-----邪氣的淺深(水濕、痰飲、寒熱等)胃氣的存亡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的變化是統(tǒng)一的。不一致時應分別觀察,綜合判斷。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7頁/共552頁舉例:舌質淡白,舌苔黑厚本:氣血不足,陽氣虛弱標:脾胃運化不良,痰飲濕濁內聚胃腸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8頁/共552頁舌色的現(xiàn)代研究1、淡白舌:與紅細胞減少、白蛋白合成障礙、血漿蛋白偏低、組織水腫有關。2、紅絳舌:

A、高熱、脫水、維生素缺乏,電解平衡失調等造成體內“陰”不足;可作為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早期診斷的參考;

B、慢性病出現(xiàn)的陰虛舌以舌紅少苔,舌體瘦薄,舌面干燥是由于舌的粘膜及小唾液腺萎縮、變性所致;3、青紫舌:與靜脈瘀血、血流緩慢、血粘度增高、毛細血管扭曲畸形、微循環(huán)障礙因子有關。多見于肝膽系疾病和心臟病、癌腫患者。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29頁/共552頁病例分析張某,男,35歲,已婚主訴:咳嗽二年,咯血絲痰三個月。病史:患者于二年前開始咳嗽,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近三個月來咳嗽加劇,出現(xiàn)聲音嘶啞,咯痰量少痰中帶有血絲,伴見口燥咽干,午后潮熱,顴紅,盜汗,腰酸,夢遺,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無苔,脈細數(shù)。辨證:肺陰虛證(虛熱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0頁/共552頁復習思考題1、舌診的內容主要分哪兩個部分?2、舌面分部與臟腑的關系?3、舌色的變化與主???4、舌苔的變化與主?。?、詞解:腐苔膩苔老舌嫩舌芒剌地圖舌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1頁/共552頁第二節(jié)聞診概念:聽聲音、嗅氣味【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語言、咳嗽、發(fā)聲等變化及其臨床意義。2熟悉嘔吐、呃逆、噯氣、太息、腸鳴等變化的一般臨床意義,口氣、汗以及病室氣味等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2頁/共552頁一、聽聲音聲音的產生除了發(fā)音器官外,還與臟腑功能有關“言為心聲”“氣動則有聲”“音聲之器,在心為言,在肺主聲,然由腎間動氣上出于舌,而后能發(fā)其聲”“聽聲審音,可察盛衰之存亡”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3頁/共552頁(一)正常聲音發(fā)聲自然聲調和諧柔和圓潤言與意符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4頁/共552頁語聲變化與情志的關系喜——發(fā)聲快樂而和緩怒——發(fā)聲急厲哀——發(fā)聲悲慘而斷續(xù)敬——發(fā)聲嚴肅愛——發(fā)聲溫柔而愉悅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5頁/共552頁(二)病變聲音1、語聲(1)語聲重濁:外感風寒,肺氣失宣

(2)聲音嘶啞

音啞——發(fā)音困難失音——完全不能發(fā)音

實證:肺氣不宣,清肅失職(金實不鳴)虛證:肺腎陰虛,虛火灼金(金破不鳴)妊娠:胞胎阻礙經脈,腎精不能上榮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6頁/共552頁病變聲音(3)鼾聲:(4)呻吟:痛楚結合姿態(tài)來判斷(護處必痛)(5)驚呼:

小兒-驚風、驚恐、疼痛、食積等成人-劇痛,病位在骨節(jié)、臟腑

“喜驚呼者,骨節(jié)間病”

癇?。谥腥缱髫i羊聲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7頁/共552頁2、語言(1)譫語:神識不清,語無倫次,聲高有力---熱擾神明(實證)(2)鄭聲:神識不清,語言重復,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

---心氣大傷(虛證)(3)獨語:自言自語,喃喃不休,首尾不續(xù),見人則止

——氣郁痰結(癲癥)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8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39頁/共552頁3、呼吸虛、寒:氣微而慢實、熱:氣粗而快喘:呼吸困難,氣促,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實證:病邪壅塞于肺,氣道不暢虛證:肺虛不能主氣,腎虛不能納氣哮:呼吸急促,喉中有痰鳴聲,時發(fā)時止

宿痰內伏,復感外邪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0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1頁/共552頁4、咳嗽咳:有聲無痰;嗽:有痰無聲;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實證:咳聲重濁虛證:咳聲無力,聲低氣怯

外感:風寒、風熱、燥邪內傷:陰虛、痰濕、留飲,表現(xiàn)為肺失宣降,

脾失健運,腎失攝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2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3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4頁/共552頁如囊裹水,振動有聲--痰飲

饑腸漉漉,得食則減--中氣不足

腸鳴消失,腹脹痛拒按--腑氣不通8、太息:又稱嘆息肝氣不舒9、噴嚏:新病為風寒侵襲,陽氣無所發(fā)越久病突發(fā)噴嚏為陽氣回復之證10、鼻鼾:肥胖氣道不利,痰濕內停熱入心包或中風入臟11、腸鳴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5頁/共552頁第二節(jié)嗅氣味(一)病體之氣1、口氣穢臭----胃熱酸臭氣---胃有宿食腐臭---牙疳或內癰2、汗氣汗出腥膻---濕熱久蘊汗出臭穢---熱毒內盛腋下汗氣膻臊---狐臭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6頁/共552頁其它氣味:鼻臭身臭痰涕之氣嘔吐物之氣排泄物之氣清稀無味者--寒證濃濁臭穢者--熱證酸腐氣脹者--食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7頁/共552頁(二)病室氣味臭氣觸人——多為瘟疫病尸臭味——

臟腑敗壞血腥味——失血腐臭——瘡瘍尿臊味——水腫晚期爛蘋果味——消渴病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8頁/共552頁聞診小結1、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2、“金實不鳴”“金破不鳴”3、語言病變多屬心,為神明失守所致實、熱:狂言、譫語

虛、寒:鄭聲、獨語、錯語4、喘、哮、咳嗽與肺病有關5、嘔吐、呃逆、噯氣與胃氣上逆有關6、尿臊味(水腫病晚期)7、爛蘋果味(消渴病晚期)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49頁/共552頁第三節(jié)問診問診的概念及方法問診的概念:通過詢問患者或者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經過等有關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霸\病之要領,臨證之首務”明·張景岳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0頁/共552頁問診的方法1、有目的,有步驟,重點突出;2、醫(yī)生要高度熱忱,態(tài)度要親切、認真;3、用語通俗,少用醫(yī)學術語;4、避免套問、暗示;5、危重病人要先搶救;問診的水平體現(xiàn)了一個醫(yī)生的綜合素質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1頁/共552頁問診的內容一、一般情況主訴:例:①發(fā)熱、咳嗽三天。②發(fā)熱、咳嗽三月。③發(fā)熱、咽痛伴顏面浮腫一周。病人就診時最感痛苦的癥狀、體征及持續(xù)時間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2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3頁/共552頁五、問現(xiàn)在癥狀

《十問歌》(明·

張景岳)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4頁/共552頁(一)問寒熱寒—怕冷:

“惡寒”加衣被,近火取暖,寒熱不減

——外邪侵襲,衛(wèi)陽被遏

“畏寒”加衣被,近火取暖,寒熱緩解

——陽氣不足,失去溫煦熱—發(fā)熱:病人體溫升高或體溫正常而全身或局部自覺發(fā)熱常見的寒熱癥狀有四個證型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5頁/共552頁1、惡寒發(fā)熱

——惡寒發(fā)熱并見,多見于外感表證機理:衛(wèi)陽被遏不能達于肌表則惡寒,邪正相爭則發(fā)熱根據(jù)惡寒發(fā)熱的輕重分為表寒證—

惡寒重,發(fā)熱輕表熱證—

發(fā)熱重,惡寒輕表虛證—

發(fā)熱、惡風、汗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6頁/共552頁2、但寒不熱

——只怕冷而不發(fā)熱,有虛實之分實寒:寒邪直接侵襲,損傷機體陽氣(新?。┨摵核伢w陽虛,不能溫煦肌表(久病)--畏寒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7頁/共552頁大熱大汗

大渴脈洪大3、但熱不寒——只發(fā)熱不怕冷,見于里熱證根據(jù)發(fā)熱的特點分為三種類型: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8頁/共552頁陽明潮熱-----熱結于大腸

濕溫潮熱-----濕遏熱伏

陰虛潮熱-----陰虛生內熱潮熱:發(fā)熱象潮水一樣有一的定規(guī)律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59頁/共552頁潮熱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0頁/共552頁小兒夏季熱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1頁/共552頁

瘧疾是一種因蚊蟲虰咬引起傳播的一種傳染病,其表現(xiàn)類似中醫(yī)描述的少陽病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2頁/共552頁(二)問汗概念“汗”陽氣蒸化津液從汗孔排出體外的一種代謝產物。意義診察津液的盈虧,陰陽的盛衰,病情的輕重和預后。內容1、辨汗出有無2、辨汗出時間3、辨汗出部位“陽加于陰謂之汗”

《素問·陰陽別論》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3頁/共552頁1、表證辨汗表證無汗--惡寒發(fā)熱,肌膚無汗出,脈浮緊

外感寒邪引起的感冒

寒主收引,毛孔郁閉故無汗表證有汗--惡風發(fā)熱伴有汗出,脈浮緩外感風邪為主引起的感冒

風性開泄,毛孔疏松故有汗“表實證”“傷寒感冒”“表虛證”“傷風感冒”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4頁/共552頁2、里證辨汗自汗:氣虛或陽虛盜汗:陰虛或氣陰兩虛大汗:里熱證亡陽證戰(zhàn)汗:邪正相爭之轉折點汗出脈靜身涼-------為正勝邪去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5頁/共552頁3、局部辨汗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6頁/共552頁課堂小結:寒熱癥狀的四個類型:

1、惡寒發(fā)熱:外感表證

2、但寒不熱:惡寒

畏寒

3、但熱不寒:壯熱

潮熱

4、寒熱往來:少陽病瘧疾問汗:自汗

盜汗陽明潮熱陰虛潮熱濕溫潮熱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7頁/共552頁(三)問頭身疼痛的病機

實——邪氣壅盛,阻滯氣血、經絡;

“不通則痛”

虛——陰陽氣血不足、臟腑經絡失于濡養(yǎng);

“不榮則痛”疼痛是最為常見的癥狀補充內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8頁/共552頁疼痛性質脹痛——痛而有脹感,多為氣滯刺痛——疼痛如針刺錐穿,多為瘀血所致走竄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竄攻痛胸脅脘腹部多為氣滯;四肢關節(jié)為行痹固定痛——脘腹部多為血瘀;四肢多為寒濕痹痛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多為寒邪傷陽灼痛——疼痛有灼熱感而喜冷,多為火邪竄入經絡所致補充內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69頁/共552頁問疼痛的性質絞痛——痛勢劇烈如刀絞;有形實邪阻礙氣機隱痛——疼痛不劇烈,但連綿不止,多因精血不足、陽氣不足筋脈失養(yǎng)所致重痛——疼痛并有沉重感,多是濕邪困阻氣血所致空痛——氣血精血虧虛掣痛-經脈失養(yǎng),多與肝有關酸痛——疼痛而有酸軟的感覺,可因濕邪侵襲或因腎虛瘀血、結石、蟲積等補充內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0頁/共552頁1、問頭部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1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2頁/共552頁2、胸痛(1)肺熱——胸痛發(fā)熱,咳喘,吐黃痰(2)氣滯證——胸脹痛走竄,太息善怒(3)瘀血證——胸部刺痛,固定不移(4)胸陽不振,痰濁內阻,氣虛血瘀——胸痛憋悶,痛引肩背(5)真心痛——胸痛徹背如針刺刀絞,面色青紫,脈微欲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3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4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5頁/共552頁問頭身胸腹不適(二)胸悶:與心、肺有關(三)心悸:心悸—心中悸動不安怔忡—心跳劇烈(四)脅脹:肝膽病變(五)脘痞:脾胃病變(六)腹脹:喜按—屬虛:脾虛不能運化拒按—屬實:氣機阻塞不通(七)身重:與脾肺有關,水腫,濕困等(八)麻木:氣血虧虛,肝風內動,痰飲瘀血(九)乏力: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6頁/共552頁五、問耳目(一)問耳1、耳鳴:實證—突發(fā)、聲大,按之不減;肝膽火炎虛證—漸覺、聲小,按之鳴減;腎精虧虛2、耳聾:“精脫者耳聾”實證—暴聾;實邪上壅于耳,清竅閉塞虛證—漸聾;年老精衰氣虛,腦海失充3、重聽:年老腎之精氣虛衰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7頁/共552頁(二)問目1、目痛:紅腫疼痛明顯——肝火上炎,暴發(fā)火眼等微痛并感干澀——陰虛火旺2、目眩:眩暈癥3、目昏——視物不清(視力減退)

雀盲——每至黃昏視物不見

歧視——視一為二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8頁/共552頁七、問飲食口味(一)口渴與飲水:

1、口不渴:多見于寒證、濕證

2、口渴多飲:伴壯熱、口渴喜冷飲——陽明經證伴小便量多,體漸瘦——消渴病

3、口渴不多飲:陰虛、濕熱、痰飲證、瘀血內停、熱入營血證渴欲飲但水入即吐:飲停于胃渴但欲漱水不咽:內有瘀血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79頁/共552頁(二)食欲與食量:1、食欲減退:邪氣困阻中焦或脾失健運

納少—脾虛;納呆—濕邪困脾2、厭食:食積-“傷食必惡食”厭油膩—濕熱

妊婦—胃失和降3、消谷善饑:胃火熾盛4、饑不欲食:胃陰不足5、偏嗜食物:小兒蟲積等6、除中:脾胃之氣將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0頁/共552頁(三)問口味1、口淡:脾胃氣虛,寒證2、口苦:熱證3、口甜:濕熱蘊脾4、口酸:消化不良,肝氣犯胃5、口澀:燥熱傷津6、口咸:腎虛及寒水上犯7、口粘膩:濕濁,痰飲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1頁/共552頁六、問睡眠(一)失眠:難入睡淺睡眠早醒多夢

心腎不交,虛火上擾—煩躁多夢,難入睡

心脾兩虛,血不養(yǎng)心—淺睡眠,早醒

膽郁痰擾,神志不寧—易驚醒,口苦

食滯胃脘,上干心神—腹脹,難入眠

“胃不和則臥不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2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3頁/共552頁八、問二便(一)問大便

1、便次異常(1)便秘—秘結不通或排便時間延長

熱秘:熱傷津液冷秘:陰寒凝滯

氣秘:氣虛無力推動虛秘:血虛腸道失潤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4頁/共552頁(2)泄瀉—脾失健運,水走腸間

水樣泄:脾失健運

五更泄:腎陽虧虛,命門火衰,脾土失溫

濕熱泄:飲食不潔,濕熱內蘊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5頁/共552頁問大便2、便質異常完谷不化——大便中有較多未消化的食物

脾腎陽虛,不能腐熟水谷溏結不調——

大便時干時稀,稠結不爽

肝郁脾虛,肝脾不調膿血便——大便中夾有膿血粘液

痢疾,濕熱交阻腸間,脈絡受損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6頁/共552頁問大便3、排便感異常肛門灼熱—大腸濕熱里急后重—痢疾,濕熱內阻腸道氣滯排便不爽—肝郁乘脾:腹痛作瀉,瀉后痛減傷食:酸腐臭穢,瀉后痛減濕熱蘊結:瀉下黃糜,粘滯不爽滑瀉—腎陽虛衰肛門氣墜:脾虛中氣下陷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7頁/共552頁(二)問小便1、尿量異常:

(1)尿量增多虛寒證——氣不化津消渴證——腎虛

(2)尿量減少里熱證——熱盛傷津水腫病——肺、脾、腎功能失常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8頁/共552頁2、尿次異常(1)小便頻數(shù)下焦?jié)駸幔盒”泐l數(shù),短赤而急腎氣不足:量多色清,夜間尤甚(2)癃閉:點滴而出為癃;點滴不出為閉虛證:陽虛氣化無力,開合失司實證:瘀血、結石阻塞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89頁/共552頁3、排尿感異常(1)小便澀痛: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2)余瀝不盡:腎氣不固,膀胱失約(3)小便失禁:腎氣不固,下焦虛寒(4)遺尿:腎氣不固,膀胱氣化失約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0頁/共552頁九、問經帶十、問小兒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1頁/共552頁第四節(jié)切診

基礎醫(yī)學院中醫(yī)診斷教研室陳啟松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2頁/共552頁

一、

脈診

概念是醫(y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動脈,根據(jù)其不同的形象來了解病情,辨別病證的診察方法。目的要求

1、掌握診脈的部位和方法;

2、掌握常見病脈的脈象與臨床意義;

3、熟悉脈診的原理,脈象的生理變異;

4、熟悉相兼脈概念與主病規(guī)律;

5、了解遍診法、三部診法概念、方法;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3頁/共552頁脈診簡史1、扁鵲:已將脈診用于臨床實踐2、《內經》:“三部九候論”“獨取寸口”3、張仲景:“平脈辨證”4、王叔和:著《脈經》,記載24種脈象5、李時珍:著《瀕湖脈學》,記載27種脈象6、周學霆:著《三指禪》,以緩脈為權衡標準7、黃宮繡:著《脈理求真》8、趙紹琴:著《文魁脈學》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4頁/共552頁一、脈象形成的原理1、心臟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

“心主血,其充在脈”

“心藏脈、脈舍神”2、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

“氣行則血行”

“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3、其他臟腑與脈象形成的關系

肺主氣,朝百脈脾主運化,統(tǒng)血,為氣血生化之源;

“脈以胃氣為本”肝主藏血,調節(jié)血量腎藏精,為元氣之根,是臟腑功能的動力源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5頁/共552頁二、診脈的部位和方法(一)脈診的部位1、遍診法(三部九候法):上部、中部、下部2、仲景三部診法:寸口、趺陽、太蹊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6頁/共552頁二、診脈的部位和方法

3、寸口診法:寸口是指橈骨莖突內側的一段橈動脈。又稱“氣口”

“脈口”寸口脈象為什么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病變?

“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

“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7頁/共552頁(1)“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皆出于胃而變見于氣口”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環(huán)循胃口(2)“寸口者,脈之大會也,手太陰之動脈”

“脈會太淵”

“肺朝百脈”臟腑氣血皆通過百脈朝會于肺,所以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能反映于寸口脈象

“營衛(wèi)之氣遍布周身,循行五十次復會于氣口”此外,寸口脈表淺,位置固定,易于觀察

寸口診法原理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8頁/共552頁寸關尺的定位1、先定關:以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2、再定寸、尺:

關前為寸關后為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199頁/共552頁寸口與臟腑相配配屬原理:1、上競上,下競下:恰似一個倒立的人形

《難經?十八難》:“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2、表里配:根據(jù)臟腑經絡相表里的關系配屬肺與大腸同歸右寸,心與小腸同屬左寸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0頁/共552頁寸關尺與臟腑配屬的原理左右寸心肺關肝脾尺腎腎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1頁/共552頁

寸口與臟腑配屬的原理左手右手

心(君火)肺(金)肝(木)脾(土)腎(水)腎(相火)

陰、血、精陽、氣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2頁/共552頁寸關尺與臟腑配屬的原理1、此配屬符合五行的原理:2、符合陰陽(氣血)的原則:肺主氣,脾氣主升,命門之火,少火生氣,故氣旺于右為陽;心主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為陰

左為心肝腎,右為肺脾命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3頁/共552頁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1、診脈時間:平旦為佳,安靜2、體位

體位:坐位臥位與心臟等高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素問?脈要精微論》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4頁/共552頁診脈方法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傾斜,指腹對脈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兒用拇指定關法

1、舉:輕取

2、按:重取

3、尋:中取循法、推法、總按、單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5頁/共552頁206總按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6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7頁/共552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8頁/共552頁5、平息:“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6、五十動:“動數(shù)發(fā)息,不滿五十·····”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09頁/共552頁(四)平脈平脈既正常脈象的特點1、胃:脈來從容、和緩、流利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胃少為病”

“無胃為死”

《素問?玉機真臟篇》2、神:應指有力,節(jié)律整齊

“按指下之有條理,先后秩然不亂者,此有神之至?!?、根:尺脈沉取有力,按之不絕

“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p>

《脈經》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0頁/共552頁

脈象的生理變異

1、與年齡、性別、形體有關:

年齡:越小脈越快(嬰兒120-140次/分)體質:身高者脈長,身矮者脈短;瘦人脈浮,肥人脈沉2、與精神情志有關:3、與季節(jié)、地理、氣候有關: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4、幾種生理變異:斜飛脈、反關脈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1頁/共552頁課堂小結:1、部位:寸、關、尺2、指力:舉、按、尋3、平脈:胃、神、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2頁/共552頁(五)病脈1、浮脈、沉脈2、遲脈、數(shù)脈3、洪脈、細脈4、長脈、短脈5、虛脈、實脈6、滑脈、澀脈7、弦脈、緊脈8、結脈、代脈、促脈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3頁/共552頁

1、浮脈【脈象特征】輕取即得,重按反減

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脈訣》:“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薄对\宗三昧》:“浮脈者,下指即顯浮象,按之稍減而不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4頁/共552頁脈位分類浮脈【臨床意義】主表證,亦主里虛(虛陽外越)脈理:1)主表證--外邪侵襲,人體正氣趨向于表,故脈浮2)主里虛--久病精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外越。

“三秋得之應無恙,久病逢之確可驚”二者的區(qū)別:表證脈浮但有根;里虛脈浮而無根“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p>

《傷寒論》浮緊--表寒浮數(shù)--表熱浮緩--傷風浮芤--傷暑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5頁/共552頁

2、沉脈【脈象特征】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余《瀕湖脈學》“如石投水,必極其底。”《脈訣匯辨》“有深深下沉之勢”《脈訣刊誤》“輕手于皮膚之間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間應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脈也。”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6頁/共552頁脈位分類沉脈【臨床意義】里證常見于下痢、浮腫、嘔吐、郁結氣滯等

沉而有力-里實:氣血內困于里;多因水、寒、積滯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潛,積滯則陽氣伏郁)

沉而無力-里虛:陽氣虛不能升舉“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疼,脈沉者,附子湯主之?!薄秱摗?/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7頁/共552頁3、遲脈【脈象特征】脈來遲緩,一息不足4至(一分鐘不滿60次)《脈訣匯辨》:“往來遲緩,三至一息”《診家樞要》:“遲,不及也,呼吸之間,脈僅三至”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8頁/共552頁脈率分類遲脈【臨床意義】主寒證,亦主邪熱結聚里實證1)主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

實寒:寒邪凝滯,陽氣失于宣通虛寒:陽氣虛弱失于溫運凡陽虛不足,命門火衰者,多見遲而無力之脈。癥見畏寒泄瀉,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作者臨床常見五更泄,多見遲而無力的脈象,特別是兩尺尤甚,以四神丸補命門火,溫脾陽?!眲⒐谲?/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19頁/共552頁脈率分類遲脈2)亦主熱證:邪熱結聚,經隧阻滯多見于里熱實證。(陽明腑實證、腸傷寒、腦膜炎等)《四診抉微》“遲脈屬臟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論其變,又有主熱之證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熱邪壅結,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脈反變遲矣?!薄秱摗贰瓣柮鞑?,脈遲,有潮熱者,……可攻里也,大承氣湯主之”“又如腦膜炎,常因腦壓增高,出現(xiàn)高熱、脈遲,須脈證合參,勿作寒論。以免誤診”劉冠軍長期進行體育煅煉的人,堅持練氣功的人在靜息狀態(tài)下脈來遲緩為身體良好的表現(xiàn)。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0頁/共552頁

4、數(shù)脈【脈象特征】脈來急促,一息5-6至《瀕湖脈學》:“一息六至,脈流薄疾”《脈訣啟悟》:“不似滑脈之往來流利,動脈之厥厥動搖,疾脈之過于急疾?!?/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1頁/共552頁脈率分類數(shù)脈【臨床意義】主熱證,亦主虛證

1)主熱證--因熱迫血妄行,故脈數(shù)凡外感發(fā)熱、胃熱、腸熱、肺癰、腸癰、瘡瘍、或陰虛火旺等均可見數(shù)脈《難經·九難》:“數(shù)則為熱”《脈藥聯(lián)珠》:“凡數(shù)脈總由火毒”

2)主虛證--精血耗損,元氣虧虛,脈來虛數(shù)。多見于虛勞日久之人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2頁/共552頁

5、洪脈【脈象特征】脈形寬大,滔滔滿指,來盛去衰《診家正眼》:“洪脈極大,狀若洪水,來盛去衰,滔滔滿指?!薄稙l湖脈學》:“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來盛似波瀾”《脈理求真》:“洪脈既大且數(shù)”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3頁/共552頁脈的寬度分類洪脈【臨床意義】主熱甚(氣分熱甚)

里熱內盛,氣盛血涌故脈來洪洪大有力,此為太過,多為里熱熾盛,必伴見壯熱,煩躁,口渴,吐血,瘡瘍及暑熱汗出等。《傷寒論》:“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湯主之”《金匱要略》:“腸癰者……脈洪數(shù)者,膿已成,不可下也?!?/p>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4頁/共552頁脈的寬度分類洪脈亦主虛證:若洪大無力,則不主氣分熱盛,乃陰精耗竭,孤陽將欲外越之兆。凡久病氣虛,或虛勞、失血、久泄等病證,出現(xiàn)洪脈則為陰損陽散之危重證候。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5頁/共552頁6、微脈【脈象特征】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主病:氣血虛甚,陽氣衰微正氣將絕,鼓動無力,故脈微欲絕《傷寒論》:“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通脈四逆湯主之”《診家樞要》:“微,……為氣血俱虛之候,為崩漏敗血不止,為少氣”,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6頁/共552頁

7、細脈【脈象特征】脈細如線,應指明顯,按之不絕《脈經》:“細脈,小大于微,常有,但細耳”《診家正眼》:“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若絲線,較顯于微”《瀕湖脈學》:“小于微而常有,細直而軟,若絲線之應指”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7頁/共552頁脈的寬度分類細脈【臨床意義】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主濕侵1)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脈道,則脈來細而無力凡久病氣血虧耗,年邁體弱,失血,盜汗,自汗,陽虛畏寒,虛脹,泄瀉等,可見到細脈《脈訣刊誤》:“主血少氣衰”《傷寒論》:“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8頁/共552頁脈的寬度分類細脈2)主濕侵:脾虛濕盛或感受濕邪,濕邪阻礙脈道,故脈細凡濕邪傷人,或內困脾胃,或留滯經絡,??梢姷郊毭}《金匱要略》:“太陽病關節(jié)疼痛而煩,脈沉細者,此名濕痹”《診宗三昧》“濕痹腳軟,自汗失精,皆有細脈”

牛牛文庫文檔分享第229頁/共552頁8、散脈【脈象特征】浮大無根,應指散漫,按之消失【臨床意義】為元氣耗散,臟腑精氣欲絕《瀕湖脈學》:“至數(shù)不齊,渙散不收”《診宗三昧》:“其脈散者死”脈理:陰衰陽消,心氣不能維系血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