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楊氏之子課題楊氏之子課型講讀課文

授課時間2課時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fā)現(xiàn)、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5.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重點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教學難點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按觸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具準備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8)分鐘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1.【出示課件2】學生自由閱讀(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點?(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說的意思。)(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說?(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樣說?(汝)(4)如果想表達一個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誨、培養(yǎng)的意思可以怎么說?(孺子可教也。)4.誰能完整地背誦我們學過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個學生背誦《自相矛盾》。)5.談話導題: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來學習一節(jié)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6.理解課題:“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后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皸钍稀笨梢越忉尀闂罴??!爸钡?。“子”兒子?!皸钍现印币馑际切諚钊思业膬鹤印?.了解《世說新語》?!境鍪菊n件3】《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chǎn)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8.簡介作者【出示課件4】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9.教師范讀課文。交流文言文名句,聯(lián)系以前的學習的文言文,導入課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教學(30

)分鐘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3)了解這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回憶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關知識。)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后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3.教學重點生字。(1)“曰”不能寫成“日”,“惠”和“禽”不僅要把結構寫勻稱,還要注意把筆畫寫正確;(2)有兩個多音字要讀準,一是“為設果”中的“為”讀“wèi”,二是“應聲”的“應”讀“yìng”。4.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境鍪菊n件5】三、再讀感知,交流學法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后的收獲,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4.教師總結:在讀好、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對照課文中的注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相結合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梢院推渌瑢W團結協(xié)作,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四、指導朗讀【出示課件6】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剑劊涓福福辉?,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祝敢允緝海唬骸按耍蔷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節(jié)奏。3.小組學生互讀互聽,互相評議。4.教師領讀,學生再讀。5.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F(xiàn)階段學生接觸的文言文較少,能否正確斷句、流利朗讀是學生首先遇到的困難。教學中通過教師范讀,給學生以停頓、語氣、語調上的暗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朗讀,為理解文本鋪開道路。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2)分鐘

五、課堂總結,布置背誦。【出示課件7】1.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讀熟了課文,大體了解了課文內容。2.請同學們課下自由朗讀,試著背誦課文。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梁國楊氏(sìshì)之子九歲,甚(shènshèng)聰惠??拙皆劊▃h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wéiwèi)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īngyìng)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qíng)?!倍⒈纫槐?,再組詞。梁()惠()詣()乃()禽()粱()慧()指()奶()離()三、解釋畫線詞語的意思。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1)氏:。(2)甚:。(3)惠:。(4)詣:。(5)乃:。(6)設:。(7)曰:。(8)未:。(9)聞:?!敬鸢浮恳?、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二、梁國高粱;實惠智慧;造詣手指;乃是奶奶;家禽離開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2)甚:很,非常。(3)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4)詣:拜訪,拜見。(5)乃:就;于是。(6)設:擺放,擺設。(7)曰:說。(8)未:沒有。(9)聞:聽說。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3.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fā)現(xiàn)、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5.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具準備

課件教學設計設計意圖導入(3)分鐘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名多個學生朗讀課文,師生評議。2.談話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楊氏之子》。檢查朗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jié)課做好銜接,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新課教學(27)分鐘二、再讀課文,了解意思1.自由讀課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再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2.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和補充修改,試著在小組內統(tǒng)一說法。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并小結?!境鍪菊n件9】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1)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①楊氏子是我國古代梁國的,他的年齡只有九歲,比我們大家還要小。(板書:楊氏子)②“聰”的意思是——聰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③“甚”是“非常”的意思?!吧趼敾荨钡囊馑际呛苈斆鳎浅B斆鳌#?)你是怎樣讀懂上面詞語的意思的?(看注釋)(3)你認為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用得好?(甚)為什么?(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嗎?(學生自由發(fā)言。)(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聰明,讀出內心對楊氏之子的喜愛。(6)教師小結:這句話點明了文章要講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點。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出示課件10】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1)故事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孔子第26代后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后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后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謚“簡”。)(2)孔君平來干什么呀?(孔君平來拜見小孩的父親)“詣”是什么意思?(拜見。)(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楊氏子。)(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5)從這句話中你讀明白了什么?(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shù)弥⒆拥母赣H不在時,孔君平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梢?,孔君平與孩子很熟。)(6)指導朗讀。【出示課件11】為設果,果有楊梅。(1)“設”是什么意思?(端來,擺上。)誰為誰“設果”?(聯(lián)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楊氏之子為孔君平“設果”。)你從中讀懂了什么?(父親的老朋友來了,恰巧父親又不在家,那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看起來孩子很有禮貌。)(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種。)你是從哪里看出來?(果有楊梅。)(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4)讀一讀,讀出楊氏之子的可愛,讀出對熱情好客的楊氏子的贊揚。【出示課件12】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保?)談話過渡:此時,孔君平和大家一樣,對這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心生喜愛之情。現(xiàn)在又見“果有楊梅”,于是——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理解詞語“曰”是什么意思?(說。)“此”是什么意思?(這,這里指楊梅。)“應聲”是什么意思?(馬上回答。)“未聞”是什么意思?(沒聽說過。)“夫子”是什么意思?(舊時對年長而且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君平。)(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現(xiàn)在的“家禽”,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4)他們之間在說些什么呢?誰來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從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保?)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這是故事中的重點部分。你能聽出孔君平的話外之音嗎?(孔君平看到楊梅,聯(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板書:楊梅楊家果)(6)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蹦隳苷f說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嗎?【出示課件13】(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板書:孔雀——孔家禽)(7)指導朗讀,分角色表演朗讀,讀好人物對話。4.指名用自己的話把故事連起來說一說。三、互相交流,體會巧妙1.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果子??拙绞且T導楊氏子“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墒沁@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楊氏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見得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會挺會說。2.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生答)【出示課件14】(1)孔雀是君家禽。(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3.比較這兩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未聞:沒有聽說過。顯得委婉。上一句就顯得生硬了。指名讀,讀出委婉的語氣來。(2)夫子:表現(xiàn)了楊氏子有禮貌。4.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5.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楊氏子的機智。6.教師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保ò鍟荷趼敾荩┧?、熟讀成誦1.獨立朗讀,熟讀成誦。2.小組同學互相檢查,相互評議。3.小組推薦代表參與背誦比賽。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匯報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讓學生匯報理解,并有意地進行學法的引導。降低了學習難度,也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表演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深化對人物語言的理解。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10)分鐘五、課堂總結,拓展閱讀1.課堂小結:【出示課件15】巧妙得當?shù)恼Z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交流、溝通,機智的語言能使我們擺脫可能出現(xiàn)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通過今天的學習,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fā)出來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運用語言藝術,把我們的生活裝伴得更加美好!2.拓展閱讀:搜集并閱讀《世說新語》中更多的故事,和同學互相交流。如《謝太傅篇》、《徐孺子篇》等。六、拓展閱讀。課后請你讀一讀《陳太丘與友期行》,并把這個故事的內容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吧。板書內容楊氏之子——甚聰惠孔君平楊梅楊家果楊氏子孔雀孔家禽課堂作業(yè)新設計一、把下列音節(jié)補充完整。l____n________ì____ènq____梁乃氏甚禽二、解釋下面句子中帶點的字,再寫出句子的意思。1.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聞:________三、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宴在宮內,因欲以為子。宴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1.注釋:(1)若:好像。奇愛:十分喜愛。(2)以:把。乃:于是。(3)欲:想,希望。知:明白。2.思考:(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2)聯(lián)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釋文中的字,再理解詞句的意思。①何氏之廬也。廬:________________②人問其故。故:_________________③即遣還外。遣還:_______________【答案】一、liánɡnǎishìshènqín二、1.詣:拜見乃:于是,就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2.示:給……看曰:說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3.未:沒有聞:聽見我從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三、(1)何晏七歲,象神童一樣聰明智慧,魏武帝認為他很出色而很喜愛他。把何晏安置在皇宮里,想以此把他當兒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畫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這是(我)姓何的房子?!蔽何涞壑懒?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宮外了。(2)①廬:房子。這是(我)姓何的房子。②故:原因。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③遣還:送回,遣送。立刻把他遣送出去。教學反思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四個方面:一、出示名言,了解古文。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應當弄清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開課伊始,我課件出示一些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學生以前在“日積月累”里學過的,有的則是課外積累的,讓學生讀一讀,引導學生說一說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有什么區(qū)別。使學生了解文言文比較難理解,語言比較精煉、簡潔等特點。通過交流,一方面為學生學習課文做了鋪墊,另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讀通讀順,讀懂讀美。在教學中,留給學生充分閱讀課文的時間。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同桌對讀、男女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等,告訴學生讀古文時,要注意停頓,講究斷句,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方法,讓學生再讀,把古文讀通、讀順。再指導學生結合注釋和自己積累的學習經(jīng)驗,在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把課文讀懂。然后引導學生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詞“甚聰惠”進行思考:你從文中哪里體會到楊氏子甚聰惠?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然后交流討論,引導學生抓住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理解,而后緊抓“應聲答曰”體會楊氏子的聰惠,比較“孔雀是君家禽”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來感受楊氏子回答之妙,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禮貌。最后,引導學生讀出對楊氏子喜愛的感受,讀出古文的韻味,把課文讀美。三、適當引導,感悟學法在探究交流、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看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等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四、拓展閱讀,學以致用最后,在學生學習興致正濃時,拓展《世說新語》中的《陳太丘與友期》,有了這篇文章的學習經(jīng)驗,再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處,我發(fā)現(xiàn)學生再讀古文時確實老練了許多,而且能饒有興趣地去探索語言的魅力,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驚喜,同時也充分說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備課素材【教材分析】《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本課描述了楊氏之子的聰明,把楊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幽默風趣。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拙街钢鴹蠲方o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焙⒆玉R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惫适虑楣?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和主人公的聰慧。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作者介紹】劉義慶(403-約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著有《徐州先賢傳》10卷、《典敘》、《世說》10卷、《集林》200卷、《幽明錄》20卷、《宣驗記》13卷、《小說》10卷,有《宋臨川王劉義慶集》8卷。《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九c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世說新語》《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妒勒f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來的小說發(fā)展影響尤其大。梁國梁國,西漢時期諸侯國,位于今河南省東部,山東省南部,占據(jù)河南開封至山東泰安之間的領地。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以秦東、碭兩郡建立梁國,都城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后來皇子劉恢、呂后之弟呂產(chǎn)、漢文帝四子劉揖、竇太后次子劉武先后被封于此,經(jīng)過多年經(jīng)營,梁國成為西漢最強大的封國,珠寶玉器多于京師,面積最大時擁有四十八城,其皇家園林梁園(亦稱睢園、兔園)規(guī)模宏大、景色秀麗。梁國名人輩出,賈誼是梁懷王太傅、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等曾是梁孝王門客,是為漢賦之源,在梁國主打梁園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九c課文相關的其他資料】《世說新語》中的兩則小故事(一)《謝太傅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贰_@則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下雪的冬日里,謝太傅召集孩子們談論有關做文章的事。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很高興,就問孩子們:“紛紛飄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兒子說:“用空中撒鹽勉強可以比方?!彼绺绲呐畠赫f:“不如用柳絮因風飛舞來比方?!敝x太傅大笑,非常高興。(二)《徐孺子篇》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边@則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讓月亮中什么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呀?”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闭n后作業(yè)基礎積累大鞏固一、給句子中的“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聞:(1)聽見;(2)聽見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1.你好,今天有幸能見到你本人,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2.西湖是全國聞名的風景區(qū)。()3.今天晚間的新聞真讓人尋味。()4.你聞出這是什么味了嗎?()5.聞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二、讀讀比比,在停頓恰當?shù)木渥雍竺娈嫛啊獭薄?.(1)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2)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2.(1)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三、讀一讀,填一填。《楊氏之子》選自南朝的《》,這部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閑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閱讀能力大提升四、整體感知。1.楊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與楊氏子很熟?2.你喜歡孔君平說的話還是楊氏之子說的話?為什么?五、補充文章內容,并根據(jù)課文內容完成練習。梁國楊氏子九歲,甚_________??拙絖__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___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訽________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課文補充完整。2.結合閱讀體會,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選題)(1)都根據(jù)人物姓氏來借題發(fā)揮。(2)楊氏之子以否認的語氣表示出楊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3)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4)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話,還保留著對長輩的尊重。3.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會有怎樣的反應?請從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繪。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六、課堂上老師指導一年級學生學習《姓氏歌》,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姓氏的印象,老師鼓勵學生舉例說說自己是怎樣準確地記住某個姓氏的。楊曉同學說:“當我在電視上看到一些人用詐騙的手段騙取大量金錢的時候,我覺得這樣的錢充滿了銅臭。我記住了‘錢’這個姓氏?!卑嗬镆粋€叫錢軍的同學不樂意了,他站起來接著楊曉同學的話說……假如你也姓錢,你會怎樣說?能既風趣幽默,又不傷人感情。參考答案:一、1.(1)2.(3)3.(2)4.(4)5.(5)二、1.(1)√2.(2)√三、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九歲四、1.“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從孔君平來拜見孩子的父親一事看,兩家的關系很好,常來常往。所以當?shù)弥⒆拥母赣H不在時,孔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出了這個孩子。可見,孔與孩子很熟。2.此題沒有標準答案,意在考察學生對于課文中的這一問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無論是喜歡“孔君平”的話還是楊氏之子的話都可以,只要能說出為什么以及話的意思即可。五、1.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笨拙街钢鴹蠲方o楊家兒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果子?!睏罴覂鹤哟鸬溃骸皼]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1)(2)(4)3.孔君平一聽,心中一驚,心想:這孩子反應機敏,能言善變,真聰明。目前,我還沒佩服過九歲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開懷大笑,他豎起大拇指稱贊道:“厲害,厲害,真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呀!”六、示例: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楊曉同學用十元錢買了一大盤“楊”肉串,吃得津津有味,我當時感到原來“錢”和“楊”肉串一樣都充滿著誘人的香味,我不但加深了對“錢”姓的感情,也記住了香噴噴的“楊”姓。

21.楊氏之子創(chuàng)新教案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梁、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fā)現(xiàn)、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5.初步接觸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6.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教學重點: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教學難點: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教學過程一、簡介文言文,導題解題。1.簡介文言文。(1)指名背誦《自相矛盾》。(2)教師簡介文言文: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的范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2.導入課題。(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2)理解題目: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楊”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3.教師介紹《世說新語》?!妒勒f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作者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jīng)著《世說》(原書亡佚),后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妒勒f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shù)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1.初讀感受。(1)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2)再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3)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為設果”“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為、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2.指導學生讀準節(jié)奏。(1)學生試讀。(2)教師范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剑劊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祝敢允緝海唬骸按耍蔷夜!眱海瘧暣鹪唬骸拔绰劊兹福欠蜃蛹遥荨!保?)學生練讀。(4)比賽朗讀: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5)教師評議并小結: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jié)奏來,這樣才有古文的韻味。3.再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一)理解“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1.“甚”是什么意思?(很,非常。)“惠”是什么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2.再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但是很聰明。)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4.你覺得這段話中的哪個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5.指導朗讀,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要讀出內心對楊氏子的喜愛。(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談話過渡:課文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小結:孔子第26代后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后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后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謚“簡”。2.孔君平來干什么呀?(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3.孔君平見到楊氏子的父親了嗎?(沒有?!案覆辉凇保?.孔君平發(fā)現(xiàn)楊氏子的父親不在,他是怎么做的?(就把楊氏子叫了出來。)5.從孔君平的做法中你了解了什么?(孔君平經(jīng)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6.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7.指導朗讀。(三)研讀“為設果,果有楊梅。”1.“設”是什么意思?(擺放,擺設。)2.“為設果”誰為誰設果?(楊氏子為孔君平擺出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4.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么?(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他是個懂禮貌的孩子。)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熱情好客,讀出對楊氏子的贊美之情。(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談話過渡:師: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F(xiàn)在又見“果有楊梅”,于是——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師:兒應聲答曰——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讀一讀,了解他們之間在說些什么呢?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睏钍献玉R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3.體會語言的巧妙。(1)理解孔君平的話.①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學生各抒己見。)②孔君平為什么單單指著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③教師小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④談話過渡:楊氏子是怎么回應孔君平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2)理解楊氏子的回答.①自由讀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②對比理解,感悟巧妙??兹甘蔷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這兩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第一句生硬,沒有禮貌;第二句委婉回應了對方的問話,又不失應有的禮貌。)③理解“應聲答曰”。a.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b.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對話的巧妙,在朗讀中表現(xiàn)出楊氏子的機智敏捷,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楊氏子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四、贊“聰惠”。1.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會是什么樣的神情?他又會做什么?想什么?說什么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說一說,也可以寫下來。2.學生獨立思考、書寫。3.小組交流。4.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著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五、熟讀成誦1.談話過渡:課文中,劉義慶用了短短的五句話留給我們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一個聰慧、禮貌的楊氏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4.小組同學比賽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小組間比賽背誦。

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導教】本單元圍繞“風趣與幽默”這一專題,編排了3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會課文極具趣味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熱情和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此前在三年級上冊已經(jīng)安排過“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等語文要素,本單元再次聚焦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風趣,是對語言感受力要求的進一步提升。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看漫畫,寫出自己的想法”,教材選編了華君武的兩幅漫畫:第一幅是一人正在給小樹苗澆水,另一人坐在樹下等著乘涼,諷刺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和不顧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荒唐行為;第二幅漫畫諷刺了社會上無視規(guī)則、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與之前的看圖寫話相比,本次習作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讀懂圖意的基礎上,不僅要把漫畫的內容寫清楚,更要寫出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fā)。本單元內容和語言都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學中,從課文的內容入手,在引導學生體會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對事物或事件感悟力的同時,引導學生聚焦語言,有意識的感受作品風趣的語言特點。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板塊教學關注點語文要素分解教學策略設計課外拓展鏈接楊氏之子精讀主客間的對話感悟語言的風趣幽默。引導學生通過主客間的對話內容,感受楊氏之子的機智。課外拓展閱讀:《世說新語》之《鐘氏之子》《徐孺子妙答?》《詠雪》手指精讀通過豐富的語言,尤其是五指之間關系的恰當比喻,體會作者語言的風趣。先默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接著借助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段落之間的比較等,學習五指的各自作用,體會語言的風趣。最后由五指聯(lián)系生活中的人,體會文章想要闡述的道理。依據(jù)課后小練筆推薦觀看群口相聲《五官爭功》推薦:《豐子愷漫畫集》《豐子愷古詩新畫》童年的發(fā)現(xiàn)略讀能找出自己感覺有趣的部分,結合生活實際談感受。結合課前自讀提示,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重點圍繞“我經(jīng)歷了怎樣的探究過程”這一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關注情節(jié)的趣味性,體會作者語言的風趣。推薦觀看:騰訊視頻《生物進化的歷程》口語交際能講述兩三個收集到的笑話,避免不良的口語習慣。能用心傾聽別人講的笑話,做一個好的聽眾。習作能清楚描述漫畫的內容和可笑之處。能借助標題或提示語,聯(lián)系生活,寫清楚從漫畫中獲得的啟示。語文園地能交流、總結本單元課文內容有意思、語言風趣的特點。能體會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來描寫情景的表達特點,并能選擇情景仿寫。能體會先概括后舉例的段落表達方法,并能照樣子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想法。能了解顏體楷書的基本知識,初步感受《顏勤禮碑》等顏體書法的魅力。朗讀、背誦關于“為人”的五條名言。【單元教學目標】字詞句:認識25個生字,會寫18個字,會寫9個詞語。能摘抄課文中風趣的語句。能了解顏體楷書的基本知識,初步感受《顏勤禮碑》等顏體書法的魅力。朗讀、背誦關于“為人”的五條名言。閱讀: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楊氏之子》。能體會課文中風趣的語言,并結合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能交流、總結本單元內容有意思、語言風趣的特點??陬^表達:能講述兩三個收集到的笑話,避免不良的口語習慣。能用心傾聽別人講笑話,做一個好的聽眾。能體會例句把事物比作人,把人比作事物來描寫情景的表達特點,并能選擇情景仿說。書面表達:能仿照《手指》一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能寫清楚漫畫的內容和可笑之處。能借助標題或提示語,聯(lián)系生活,寫清楚從漫畫中獲得的啟示。能體會先概括后舉例的段落表達方法,并能照樣子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想法。21楊氏之子一、課前解析關注選文出處:《世說新語》是由劉義慶和門下文士博采眾書編纂潤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說集。原書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主要記載漢末至晉宋間士族階層人物的言談逸事,較全面地反映出當時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書中雖有標榜名士風度、崇尚清談等消極因素,但也有一些揭露社會黑暗、抨擊殘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記述。其藝術成就較高,語言精練,雋永傳神,對后世筆記文學影響甚大。關注作者: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他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關注文言文的誦讀方法:誦讀是千百年來人們從學習文言文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誦讀并形成習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一,通過誦讀,掃清字詞讀音障礙,并初步理解字詞的含義。第二,通過誦讀,正確斷句,把握文章的朗讀節(jié)奏,并體味文句意蘊。第三,通過誦讀粗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內容。第四,通過誦讀逐步理解和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內在韻律,并初步鑒賞文章的藝術特色。關注描寫人物聰慧的字詞:聰明伶俐冰雪聰明秀外慧中能說會道伶牙俐齒穎悟絕倫七竅玲瓏慧心妙舌才思敏捷能言善辯二、教學目標1.認識“詣、禽”等2個生字,會寫“梁、詣”等3個字。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好句子中的停頓。背誦課文。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能說出表現(xiàn)楊氏之子機智的故事內容?!窘虒W重點】1.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2.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詣”“禽”等2個生字,會寫“梁”“詣”等3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教學過程: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1.教師導入:說到文言文同學們一定不陌生了,本學期第六單元我們剛剛學習了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背一背吧!2.師生共同背誦《自相矛盾》3.教師引導:古文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它語言凝練,意義深遠。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文言文,認識一位聰慧的小男孩——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出示課件1】:4.導入課題。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預設1:姓楊家的孩子。教師追問:“子”是什么意思?你能準確的重新說一下題目的意思嗎?預設2:“子”是兒子的意思,題目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教師引導總結:“楊”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皸钍现印钡囊馑季褪迁D―姓楊人家的兒子。5.教師介紹《世說新語》。教師引導:《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我們四年級學過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同樣也選自《世說新語》。請看大屏幕,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呢?【出示課件2】(設計意圖:以理解課題導入,開門見山,直接將學生帶入課文內容,簡單明了,同時也激發(fā)學生找書、看書、講書的自主性,使教學很快進入主題。)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教師引導:《楊氏之子》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大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境鍪菊n件3】2、指名讀課文。【出示課件4】教師引導正音:同學們,這篇課文中幾個字的讀音大家要格外注意?!境鍪菊n件5】先看第一句話中的加點字“詣”,這是本課的會寫字,一個言字旁加上一個旨,讀作“yi”,在這句話中是“拜訪”的意思?!菊n件出現(xiàn)拼音和字的解釋】教師引導:第二句話中的“為設果”中的“為”是讀二聲還是四聲呢?請大家根據(jù)PPT上的不同的解釋猜猜這個字的正確讀音。預設:“為”在這里讀作“wèi”,表示的意思是“給,替”。【出示課件6】教師繼續(xù)引導:“應聲答曰”讀幾聲呢?請大家根據(jù)PPT上的不同的解釋猜猜這個字的正確讀音。預設:提出問題后馬上能回答上來,這就叫“yìng”?!境鍪菊n件7】:教師總結:看來根據(jù)意思辨析讀音,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F(xiàn)在請同學們把這三句話再讀一遍。3.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節(jié)奏。1)教師引導: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jié)奏來,這樣才有古文的韻味。請同學們按照課件上的畫好的停頓自己試著讀一讀?!境鍪菊n件8】2)學生自由練讀。3)全班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教師評議并小結: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jié)奏來,這樣不僅能讀出古文的韻味,還能增加我們對文章的理解?!驹O計意圖: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同時借助已有的識字方法有效地進行識字,把課文讀通讀順并掌握文言文的朗讀節(jié)奏,幫助學生一步步讀通、讀準、讀熟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咳?、借助注釋,疏通文意1.教師引導:課文大家已經(jīng)讀得很熟了,相信大家也能大概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現(xiàn)在請同學們借助注釋,看看你讀懂了哪句話,不懂的句子等會一起討論。2.學生自主學習。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誰來說說你讀懂了那句話?預設1:我讀懂了第一句話“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的孩子只有九歲,特別聰明。(據(jù)生回答,教師板書:楊氏之子)教師引導并追問:楊氏之子是文中的第一個人物,課文第一句話寫到了“楊氏之子”的什么特點?預設1:特別聰明的特點。教師點撥:在這句話中“惠”是一個通假字,同“慧”,是聰明的意思?!吧酢笔鞘裁匆馑??預設:“甚”是非常、特別的意思?!境鍪菊n件9】:預設2:我讀懂了“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笨拙絹戆菰L他的父親,沒有見到孩子的父親,于是就把楊氏之子叫了出來。(據(jù)生回答,教師板書:孔君平)教師引導:孔君平是何人呢?我們來了解一下(課件出現(xiàn)孔君平介紹)教師追問:由這句話我們可以推測出孔君平和楊氏之子也很熟悉,這句話中的“乃”字是什么意思?預設2:“乃”是于是,就的意思?!境鍪菊n件10】:教師過渡:父親不在,楊氏之子出來招待客人,他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來看這句話(課件出現(xiàn)“為設果,果有楊梅”。)誰為誰設果呢?句子中兩個“果”的意思一樣嗎?預設3:“為設果,果有楊梅?!边@句話的意思是說楊氏之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教師過渡:家中來客人了,父親不在家,作為主人楊氏之子主動招待客人,可是沒想到的是(課件出現(xiàn)“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教師提問:結合注釋我們知道“示”的意思是“給……看”,孔君平指著什么給楊氏之子看?“君家”是什么意思?【出示課件11】:預設4:孔君平指著水果中的楊梅給楊氏之子看,君家是你家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君平指著水果中的楊梅給楊氏之子看,并問道:“這是你家的果子?”教師追問:你聽明白孔君平這句話的意思了嗎?預設4:聽明白了,因為孔君平看到楊梅,聯(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預設5:孔君平的意思是說:你姓楊,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教師引導朗讀:這句話比較難讀,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好這句話的停頓,讀出節(jié)奏。生讀句子,師點評指導教師引導:如果你是楊氏之子,你會怎么回答呢?(課件出現(xiàn)“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師提問: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边@句話是什么意思?預設6:孩子馬上回答:“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教師追問:這句話中的“夫子”是什么意思?是故事中的另外一個人物嗎?預設7:夫子指的是孔君平,“夫子”指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境鍪菊n件12】:教師引導:通過剛才的分析,相信同學們都已經(jīng)知道知道每句話的意思了。現(xiàn)在請你在四人小組中互相說說這篇古文的大意。學生在四人小組說故事主要內容指名說說故事主要內容【設計意圖:以故事的人物為抓手,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自主閱讀,疏通文意。在引導學生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潛移默化滲透文言文閱讀的方法,為后續(xù)研讀人物形象奠定基礎。】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教師引導:本節(jié)課需要會寫的字并不多,仔細觀察這三個生字,說一說怎樣把它們寫的又準確又美觀?!境鍪菊n件13】:(課后三個會寫字)預設1:“梁”上部分緊湊,下部“木”橫長拖上,撇和捺寫舒展,注意與“粱”的區(qū)別。預設2:“詣”左窄右寬,“旨”上大下小,“匕”稍扁。預設3:“禽”上部分“人”字寫舒展,:“離”首橫要短,結合課件講解“禽”字的演變?!境鍪菊n件14】:(“禽”字演變)四、課堂回顧,布置作業(yè)。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讀熟了課文,大體了解了課文內容。請同學們課下自由朗讀,試著背誦課文。六、板書設計。21.楊氏之子孔君平楊氏之子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借助重點語句,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2.背誦課文?!窘虒W過程】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教師引導:這節(jié)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甚聰慧的兒童——楊氏之子(教師板書課題:楊氏之子)我們繼續(xù)走進這個故事,去進一步認識這個孩子。【出示課件15】:2.請同學們齊讀課文。【出示課件16】:3.師生配合讀:師讀譯文,生讀原句。(設計意圖:復習導入,鏈接舊知識,又明確了新課的學習目的,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品味語言,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教師引導思考:課文開頭一句“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直接點明了楊氏之子的特點。文章中的兩個人物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對話風趣巧妙(教師板書:孔君平楊氏之子對話),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就一起聚焦這兩句話,看看主客間的對話有趣在哪?2.出示對話,組織全班交流【出示課件17】:品讀孔君平問的巧妙①教師指名讀第一句話②教師引導:誰還記得孔君平為什么說楊梅是“君家果”?預設1:“楊氏之子”姓楊,“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所以孔君平就說楊梅是楊家的果子。(據(jù)生回答教師板書:楊氏子——楊梅——君家果)教師引導:這句話不太好讀,聽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再來讀這一句話時,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語氣讀呢?預設2:孔君平其實是在和孩子開玩笑,和孩子逗趣呢。應該用調侃的語氣讀。③指名讀,教師評價點撥品讀楊氏之子答的機智教師引導:這么巧妙的問話,楊氏之子聽明白了嗎?他又是怎么回應的呢?我們來看第二句話。指名讀第二句話教師提問:為什么楊氏之子又說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預設1:“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之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預設2:孔雀的第一個字是“孔”,孔君平也姓“孔”,所以說是“夫子家禽”。(據(jù)生回答教師板書:孔君平——孔雀——夫子家禽)預設3:楊氏之子特別會說??拙皆诤⒆拥男帐仙献鑫恼?,孩子由孔君平的姓氏聯(lián)想到了孔雀,也在姓氏上反駁他,回答機智幽默。教師引導:故事讀到這里,說一說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預設1:楊氏之子是一個反應快,思維敏捷的孩子。從“應聲答曰”可以看出來?!皯暣鹪弧闭f明他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頭腦特別聰明。預設2:楊氏之子反應很快,楊氏之子聽出孔君平是用姓氏打趣,所以也用姓氏來反駁,既不落下風,又顧全了客人的面子,一舉兩得。教師點撥:能“應聲作答”的前提是在孔君平說到“君家果”的時候,楊氏之子立刻明白這三個字里的意思,并馬上把“孔雀”和客人的姓氏聯(lián)系在一起,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孔雀是夫子家禽”,思維敏捷,回答的巧妙。教師追問:除了“應聲作答”還有哪些地方感受到楊氏之子的聰慧呢?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句話中你還能品出些什么?預設1: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說話委婉,顯得有禮貌?!境鍪菊n件17】教師引導: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有什么感受?預設1:第一句話過于生硬了,會讓人聽著不舒服。第二句話是否定句,幽默風趣,更易讓人接受。預設2第二句的語氣委婉、機智、幽默而思維敏捷,意思是說“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鳥,楊梅又怎么是楊家的果”,使孔君平無言以對。既沒有傷了兩家的和氣,又讓人一笑而過。教師引導:你感受的很到位,請你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句話。指名再讀,教師點評指導。教師總結:用“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既不失幽默,有委婉的反駁了地方;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子呢?楊氏之子不僅會聽,更會說。我們再來看這句話中的兩個詞“君家”“夫子”,這兩個詞都是敬詞。【課件中把“君家”和“夫子”兩個詞圈出來】楊氏之子用“夫子”一詞,巧妙的避開了孔君平的“君”字,更顯得孩子尊重客人、很有禮貌,而這些描寫都緊扣課文開頭的那句“甚聰慧”(教師板書:甚聰慧)(設計意圖:通過反復朗讀人物對話,分析人物形象,使學生對楊氏之子的聰慧、風趣印象更深。從而文章到此夏然而止,耐人尋味,留給學生們想象的空間。)三、小組合作,表演故事1.四人小組合作表演故事,注意讀出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現(xiàn)人物的對話的風趣幽默。2.班級展示,點評指導。3.嘗試背誦。四、總結全文,作業(yè)布置。1、教師總結: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在這篇課文中,我們重點關注了人物的對話格外精彩,一個信手拈來風趣幽默,一個答的自然,機智巧妙,既彰顯了人物的智慧,又感受了語言的魅力。2、推薦閱讀《世說新語》中的《詠雪》,體會文中人物語言的精妙?!境鍪菊n件18】五、(板書設計)楊氏之子孔君平——楊梅——君家(楊家)果對話甚聰慧楊氏子——孔雀——夫子家(孔家)禽教學反思:《楊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篇課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篇幅短小,內容淺顯,語言幽默,主要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人家里的九歲男孩的故事。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定為教學重難點,教學時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一、以讀促悟,體會語言魅力。在課文的感知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朗讀,讀熟課文——讀出節(jié)奏——讀懂故事。學習古文,讀是理解的基礎,只有讀懂文章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好,不同的朗讀環(huán)節(jié)提出不同的要求。讀熟課文首先讓學生反復誦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其次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讓學生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指導重點句的朗讀并做示范;最后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讓學生帶著理解讀,在讀中感知故事大意。二、理解對話,感知人物性格。本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魅力”,所以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為了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在學生讀懂故事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孔君平與楊氏子的對話來體會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通過兩個問題的引導讓學生理解孔君平和楊氏之子都用對方的姓氏做文章,讓學生體會楊氏之子回答的巧妙。第一個問題是“孔君平為什么指著楊梅對孩子說,此是君家果?”第二個問題是“楊氏之子聽懂孔君平的話外之音了嗎?”第二個問題是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結合課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孩子回答的巧妙之處。理解了人物對話后,引導學生感知楊氏之子的人物性格,讓學生結合課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總結概括:楊氏之子聰明,有教養(yǎng)、有禮貌,結合“為設果”體會;楊氏之子反應快,思維敏捷,結合“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體會。風趣幽默的回答,聰明機智的楊氏子,讓孩子們充滿了學習的樂趣,最后安排語言練習,續(xù)寫孔君平和楊氏之子后來的對話。文言文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比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熟、讀通文章;通過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查找資料理解文章等。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并在學習中學以致用,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其他古文的興趣。

22手指一、課前解析關注課文:《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文章生動地刻畫了五個鮮明的手指形象,令讀者聯(lián)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人,進而懂得“團結才有力量”的道理。手指本是尋常之物,作者卻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擬人化的手法,把它們寫得靈活生動,富有生趣。關注作者:豐子愷,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xiàn)象。深受人們的喜愛。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風趣幽默的語言:豐子愷先生把這五根手指當成了五種人物來寫,賦予他們人的性格特點和行為風格,在表達上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使描寫的事物生動形象,文章生動活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寫作中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不僅使描寫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還會使文章變得活潑富有吸引力。二、教學目標1.認識“拇、弦”等13個字,會寫“拇、搔”等15個字;正確讀寫“搔癢、接觸”等9個詞語。2.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聯(lián)想生活中與五根手指相似的人物。3.感受文中介紹手指時有幽默風趣的語言,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的哲理。三、教學重點了解五根手指的形態(tài)、特點和作用,聯(lián)想生活中與五根手指相似的人物。四、教學難點感受語言的幽默風趣,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懂得團結才有力量的人生哲理。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六、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拇、弦”等13個生字,會寫“拇、搔”等15個字;正確讀寫“搔癢、接觸”等9個詞語。2.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初步感受五根手指的作用。3.能體會課文語言的風趣,并能摘抄表現(xiàn)出風趣的語句。教學過程:一、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1、謎語導入:教師引導:同學們都特別喜歡猜謎語,老師這有一個謎語,大家來猜一猜,這是什么?【出示課件1】教師引導:對,謎底就是“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你們仔細觀察過它們嗎?2、組織交流:教師引導:同學們,說一說你最了解哪根手指?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出示課件2】預設1:大拇指最強壯,它最有用。預設2:中指最長,它最好看?!?、過渡:教師小結:五根手指的美丑和作用,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深入的思考。越熟悉的事物往往越容易被忽視,今天我們跟隨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手指》,去重新認識我們的手指,感受每一個手指的獨特。(板書課題:手指)【出示課件3】4、認識作者:【出示課件4】教師介紹: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人,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子愷。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設計意圖:猜謎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下文學習起鋪墊作用。)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大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境鍪菊n件5】2、指名讀課文,相機評價。指名6人合作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課文的過程中糾正字音。例如:“撳電鈴、穢物、附庸、愛憎”等易錯詞語,相機點撥指導。3、自學生字,指導書寫。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本課會寫字,仔細觀察,怎樣把這些生字寫的既準確又漂亮。課件出示四個會寫字:預設1:“拇”左窄右寬?!澳浮必Q折稍傾斜,中橫稍長。預設2:“癢”“疒”撇稍長,“羊”三橫間距均勻,末橫長。預設3:“螺”“蟲”偏上,“累”上部扁平,下部緊湊。預設4:“庸”“廣”撇筆伸長,內部橫筆平行?!境鍪菊n件6、7】(設計意圖:本文出現(xiàn)的會認字和會寫字較多,部分詞語理解難度較大,從文中出現(xiàn)的詞語入手,一方面可以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另一方面可以透過詞語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理清文章結構。教師引導:文章圍繞手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請大家再次讀課文,尋找答案。預設1:寫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板書: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教師引導:概括的既準確又簡練,你是從文中的哪一個自然段總結出來的,能不能把這一個自然段給同學們讀一讀?【出示課件8】生讀課文。教師小結:這句話統(tǒng)領全文,是本文的中心句,點明了手指的特點。抓住關鍵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請同學們把這個句子畫下來。預設2:寫出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性格和特點。(板書: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性格和特點。)教師引導:這一部分一共有幾個自然段?預設:一共有四個自然段2——5。預設3:最后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板書:團結就是力量)教師引導:這樣的結構特點叫做——預設:總—分—總。(板書:總——分——總)教師小結:“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很容易讓我們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2、體會文章幽默風趣的語言教師引導:這篇課文幽默風趣,極富感染力,讓我們一起欣賞文中的幾段描寫。【出示課件9】教師引導:在這一段的描寫中,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的寫作方法好在哪?預設: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上前點頭,呆呆站在一旁”把大拇指寫得生動又有趣?!境鍪菊n件10】教師引導:從這一段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食指怎樣的性格特點?預設: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教師提問:作者是運用了怎樣的描寫突出了食指這樣的性格特點?預設:作者同時運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這一特點。教師小結: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我們的印象更深刻?!境鍪菊n件11】教師引導:中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預設:中指地位最優(yōu),相貌最堂皇。教師引導:作者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中指這樣的特點?預設:作者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突出了這一特點。教師小結:在本課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五指不同的姿態(tài)、特點和作用,語言幽默風趣,極富感染力。(設計意圖:本課的結構特點清晰,學習抓住文章中的關鍵句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結合表格梳理五指的長處和短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清晰。)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1.這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初讀課文學習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并閱讀了解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結構,體會了語言的幽默風趣。2.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閱讀課文,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和作用,讓你聯(lián)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五、(板書設計)22手指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總寫每個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和作用——分寫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團結才有力量——總寫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聯(lián)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人,懂得團結才有力量的道理。3.能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教學過程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教師引導: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簡單了解了五根手指不同的特點和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閱讀課文,談一談我們對這五根手指的更深刻的理解?!境鍪菊n件12】(設計意圖: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激發(fā)學生情感,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提煉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為學生的學習搭建橋梁。)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1、學習五指的特點教師引導:五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特點和作用,能不能選擇一根你最喜歡的手指,具體說一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出示課件13】預設1:作者先寫了“大拇指的”姿態(tài),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jié)。教師引導:作者具體從哪幾個方面寫出大拇指形狀的特點?預設:從體型、頭形和構造三個方面寫出了大拇指強壯,算不上美。(板書:大拇指:不美)教師引導:大拇指有什么作用呢?預設:大拇指最肯吃苦?!跋鄮头鲎 ⑺懒Φ肿 ⑵疵醋?、用勁扳住、翻書頁、撳電鈴”等。(板書:最肯吃苦)教師提問:大拇指的性格特點是最肯吃苦,那它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呢?預設:大拇指不圖名利。教師提問: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預設:“討巧的事,卻輪不上他?!兄x的是其它四指”。教師引導:大拇指的特點和作用讓你聯(lián)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預設: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生活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比如:城市清潔工,建筑工人等。教師小結:大拇指是在算不上美,但最肯吃苦,作者從三個方面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吃苦耐勞、默默奉獻、不圖名利的大拇指。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表格?!境鍪菊n件14】師生總結:大拇指的短處是頭大而肥,構造簡單,長處是最肯吃苦。2、學習其他四指的特點教師引導:那么其它四指各有怎樣的優(yōu)缺點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