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認識的本質和過程_第1頁
哲學認識的本質和過程_第2頁
哲學認識的本質和過程_第3頁
哲學認識的本質和過程_第4頁
哲學認識的本質和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認識的本質和過程第1頁/共94頁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節(jié)認識的本質及規(guī)律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第二節(jié)真理與價值一、真理的客觀性和真理的絕對性、相對性二、真理的檢驗標準三、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tǒng)一第三節(jié)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一、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第2頁/共94頁第一節(jié)認識的本質及規(guī)律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一)實踐的主體與客體(二)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二)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一)從實踐到認識(二)從認識到實踐(三)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fā)展

第3頁/共94頁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一)實踐的主體與客體主體: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第一節(jié)認識的本質及規(guī)律第4頁/共94頁

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

客體是進入主體的認識和實踐范圍的客觀事物,是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第5頁/共94頁

認識中介是指把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聯(lián)系和溝通起來的中介系統(tǒng)。認識主體認識客體認識中介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一)實踐的主體與客體

3.認識中介第6頁/共94頁

實踐中介可以分為兩個子系統(tǒng):一是作為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tǒng)。實踐中介第7頁/共94頁實踐工具二是作為人的感觀和大腦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統(tǒng)。第8頁/共94頁民族語言柴門霍夫世界語言語言工具第9頁/共94頁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包含著四種基本的關系:實踐關系。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認識關系。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價值關系。主體追求客體的價值和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審美關系。主體為什么要這樣改造客體,主體按照美的尺度來審視。依求真、求善、求美達至審美境界。其中的實踐關系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最基本的關系,它是認識關系、價值關系和審美關系的基礎。第10頁/共94頁

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頁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二)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第11頁/共94頁變化發(fā)展著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nèi)ミM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第12頁/共94頁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也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jīng)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夠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斷向前發(fā)展。哥白尼第谷第13頁/共94頁結繩記事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也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jīng)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夠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斷向前發(fā)展。第14頁/共94頁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也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jīng)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夠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斷向前發(fā)展。第15頁/共94頁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還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第16頁/共94頁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17頁/共94頁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第18頁/共94頁四、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1、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推動認識發(fā)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2、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1)先進正確認識的指導作用;(2)落后錯誤認識的誤導作用。第19頁/共94頁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二)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1)它脫離社會實踐,離開人的社會性和人的歷史發(fā)展去考察人的認識;(2)它不懂得辯證法,沒有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不了解認識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辯證發(fā)展過程。(一)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義反映論:“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認識路線唯心主義先驗論:“從感覺和思想到物”的認識路線舊唯物主義的兩個缺陷:第20頁/共94頁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原則區(qū)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克服了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缺陷。首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引入了實踐的觀點,提示了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它認為人們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既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陀^世界只有先成為人們改造的對象,才能成為人們認識的對象,人們是在改造世界中認識世界的。

第21頁/共94頁

其次,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把辯證法貫徹于反映論,科學地說明了認識發(fā)展的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能動的過程。認識的能動性不僅表現(xiàn)在由實踐到認識,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而且還表現(xiàn)在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第22頁/共94頁辯證唯物主義的能動反映論

人的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摹寫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認識具有摹寫性。摹寫決定了認識的客觀性認識具有創(chuàng)造性摹寫與創(chuàng)造是辯證統(tǒng)一的,摹寫是創(chuàng)造性的摹寫,創(chuàng)造是以摹寫為基礎的創(chuàng)造第23頁/共94頁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辨證途徑”——列寧《列寧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頁。(一)從實踐到認識(二)從認識到實踐(三)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fā)展第24頁/共94頁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一)從實踐到認識1、什么是感性認識、理性認識(1)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人們通過感官以及作為感官延伸物的各種工具獲得的對事物的現(xiàn)象或外部聯(lián)系的認識,它的基本形式是感覺、知覺、表象,它的特點是直接性、形象性。第25頁/共94頁

感覺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種最簡單的反映形式。硬!紅!甜!感性認識有三種形式:感覺、知覺和表象第26頁/共94頁

知覺是對事物表面現(xiàn)象和外部聯(lián)系的綜合反映。一個又甜又硬的紅蘋果!蘋果(知覺)=紅+甜+硬+……

感性認識的形式感性認識有三種形式:感覺、知覺和表象第27頁/共94頁

表象是在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知覺感性認識的形式感性認識有三種形式:感覺、知覺和表象第28頁/共94頁直接性:感性認識與客觀對象之間不存在中介,是人們感覺器官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具體性:感性認識是以感覺、知覺、表象這樣具體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感性認識的特點第29頁/共94頁

理性認識是人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頭腦的思維活動得到的關于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F=GM1M2/R22.理性認識的含義第30頁/共94頁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水果理性認識有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第31頁/共94頁

判斷是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維形式。水果蘋果是水果。西紅柿不是水果。理性認識的形式理性認識有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第32頁/共94頁

推理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由已有判斷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ㄋ古谅宸蚺c“深藍”對弈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帝國主義是反動派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理性認識的形式理性認識有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第33頁/共94頁一是間接性,即它不是人們在接觸事物中直接產(chǎn)生,而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經(jīng)過頭腦思維才產(chǎn)生的對事物的間接反映。二是抽象性(深刻性),即它不是具體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而是以概念、判斷、推理這樣抽象的邏輯思維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理性認識的特點第34頁/共94頁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作為認識過程中的兩個階段有本質的區(qū)別,但是,在實際的認識過程中它們是統(tǒng)一的。(1)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隙ㄟ@一點這是在認識論中堅持唯物主義。(2)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肯定這一點這是在認識論中堅持辯證法。(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一方面,人們總是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去感知事物;另一方面,理性認識不僅以感性認識為基礎,而且需要以感性的形式來表達或說明。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tǒng)一的基礎是社會實踐。

第35頁/共94頁3、這一原理的理論、現(xiàn)實意義(1)在理論上批判哲學史上的唯理論和經(jīng)驗論唯理論和經(jīng)驗論割裂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tǒng)一。唯理論只承認理性認識的實在性和可靠性,認為感性認識是不實在、不可靠的。經(jīng)驗論只承認感性認識的實在性和可靠性,認為理性認識是不實在、不可靠的。(2)在實際工作中反對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實際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類似于哲學中的唯理論和經(jīng)驗論。教條主義輕視感性認識,從理論出發(fā),不從實際出發(fā),硬要客觀實際服從理論。經(jīng)驗主義輕視科學理論,把自己獲得的局部的感性認識當作絕對真理,到處搬用,硬要客觀實際服從自己的狹隘經(jīng)驗。第36頁/共94頁二、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1、什么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

2、實現(xiàn)這一次飛躍的條件第一,必須掌握大量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須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第37頁/共94頁(二)從認識到實踐

1、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1)什么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2)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理性認識只有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實現(xiàn)指導實踐、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認識只有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驗、修正、充實和發(fā)展。

2、實現(xiàn)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必須具備的條件第一,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堅持一般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第二,要把理性認識轉化為具體的規(guī)劃、方案、措施等實踐觀念;第三,要使理性認識為群眾所掌握并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第四,要有正確的實踐方法即工作方法。第38頁/共94頁(三)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fā)展1、

認識運動的根本規(guī)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無限發(fā)展

2、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認識發(fā)展的無限性原因人們對一個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需要經(jīng)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這就是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第一,認識過程之所以具有反復性,這是由于人們的認識受主體因素、客體屬性以及實踐水平的制約。第二,從一個具體過程看,當思想理論計劃和方案經(jīng)過多次反復,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就算完成了。但由于人的認識任務,就在于不斷的探索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因此以實踐為基礎的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必然是一個無限發(fā)展的過程。第39頁/共94頁認識運動是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歷史的統(tǒng)一

(1)它們之間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主觀認識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具體實踐中同客觀實際相符合。(2)它們之間的統(tǒng)一是歷史的即變化發(fā)展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實踐總要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發(fā)展,主觀認識必須與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實踐相適應,使認識與已經(jīng)變化發(fā)展了的實踐相統(tǒng)一。

第40頁/共94頁4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現(xiàn)實中的人自然結構認知結構非理性因素—第41頁/共94頁

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前知識結構認知結構的自我認識與調整42

主體的認知結構是長期的學習和實踐的習慣中形成的,可以認識、完善和調整。它們共同作用于人的認識過程,構成認識的主觀條件。第42頁/共94頁思維方式影響主體認識過程

——帶上明顯的個人風格

毛澤東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對捆綁在中國勞動婦女身上的族權、神權、君權、夫權進行了理論的徹底批判

魯迅通過塑造典型形象小說《祥林嫂》控訴了中國的封建禮教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禮教思維方式的差異使認識過程風格不同第43頁/共94頁

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論證青年應該如何投身革命運動,同時在理論上對辛亥革命的性質、意義進行了分析

魯迅通過《阿Q正傳》塑造了在辛亥革命運動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生活在社會低層的小人物,也對辛亥革命的成敗性質進行了評價毛澤東成為中國人民革命的偉大領袖,魯迅成為中國的一代文壇巨匠第44頁/共94頁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以往的學習和實踐中凝結積淀形成的,可以揚長避短,也可以認識、調整和完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精細,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科學使人深刻……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認識自我,提高和完善自我,是認識論的重要任務第45頁/共94頁前知識結構對主體認識過程的影響

——影響認識過程的深度與廣度F=GM1M2/R2蘋果偶然掉到牛頓的頭上→第46頁/共94頁一個殘廢!真美!有傷風化!前知識結構影響到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也包括正確還是謬誤。47第47頁/共94頁前知識結構廣博、深刻——后認識過程迅速、敏捷、準確前知識結構偏科、膚淺——后認識過程以偏概全、遲鈍

為君王定國安邦出謀劃策,為個人一展抱負各顯其能,也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話千古風流。宋玉能言,登徒子蒙好色之冤千年;孟子善辯,齊恒公只好顧左右而言他;蘇秦持合縱之論,掛六國相??;張儀建連橫之說,拆抗秦同盟;李斯的諫逐客書,觸龍婉言說趙太后,委婉含蓄綿里藏針直言不諱慷慨激昂談笑風生揮灑自如;第48頁/共94頁價值觀念對主體認識過程的影響

——影響主體對客體的選擇主體在認識之前必須對客體進行選擇,以什么作為認識和研究的對象。第一是出于對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專長的考慮,揚己所長才能早日成功。第49頁/共94頁第二是對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的預測,沒有人會選擇已經(jīng)被社會淘汰的領域作為認識和研究對象的。第50頁/共94頁

魯迅當年棄醫(yī)從文,是因為他認識到治療國人的心靈麻木比身體疾病更為重要;馮.諾伊曼在原子彈試制即將成功的關頭抽身退步投身剛剛起步前途未卜的計算機研究,終于成為計算機之父;……

價值觀念影響主體對客體進行選擇的時候,有人考慮社會需要多一些,有人考慮個人因素多一些。但無論如何,只考慮社會需要完全不考慮個人因素是不存在的。

從人類認識史的發(fā)展看,價值觀念還會影響到科學家的轉行。第51頁/共94頁非理性因素對認識過程的影響

非理性因素也是認識主體的自身素質的構成部分。理性因素是可以邏輯化和精確化的因素,包括闡述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的能力。非理性因素是認識主體的意志、情感、直覺、想象、本能等的精神和心理的因素。第52頁/共94頁意志——認識過程的悟性核心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具有非凡的堅強意志,才能克服各種困難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作出重大的理論貢獻第53頁/共94頁

馬克思把科學的入口比喻為地獄的入口,沒有下地獄的決心和毅力,就無法攀上科學的高峰。

許多科學家認為,天才的99%是血汗,沒有艱苦的付出不能成就事業(yè)王國維認為:成就大事業(yè)和大學問必須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經(jīng)過了“獨——苦——悟”才能成就事業(yè)和學問。意志在這個過程中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54頁/共94頁情感——認識過程的特性成分

簡單而又無比強烈的三種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愛的渴望、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極度同情。

——羅素

古往今來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無一不是對人類和社會的發(fā)展前途極度關切和深切同情。正是有了科學家的社會良知和道義的強烈的激情,使他們超越了名利的桎梏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也讓后人對他們肅然起敬。第55頁/共94頁第二節(jié)真理與價值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一)真理的客觀性(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三)真理與謬誤二、真理的檢驗標準(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二)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三、真理與價值的辨證統(tǒng)一(一)價值及其特性(二)價值評價及其特點(三)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四)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辨證統(tǒng)一第56頁/共94頁一、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什么是真理真理是與客體相符合的認識,即主體對客體的正確反映。(一)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客觀性是指真理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與客體相符合的性質,它是真理的最根本的屬性。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客觀的。伽利略的勝利其次,真理的思想內(nèi)容是客觀的。最后,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但必須注意:1、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2、真理是一元的。第二節(jié)真理與價值第57頁/共94頁(二)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1、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著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內(nèi)容,都同謬誤有著原則的區(qū)別,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fā)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這也是絕對的、無條件的。ACBcaba2+b2=c2第58頁/共94頁a2+b2=c2AbCBaca2+b2≠c2BacCAb2、真理的相對性

是指主體在一定條件下所獲得的真理性認識在廣度、深度等方面的有限性。

從認識的廣度看: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只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斷的正確認識,而不是對全部事物的正確反映。第59頁/共94頁真理的相對性從認識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只是對特定的具體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近似正確的反映??陀^事物不斷發(fā)展,人類的實踐不斷發(fā)展,認識也必須不斷發(fā)展。第60頁/共94頁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

任何一個真理都是相對性和絕對性的統(tǒng)一,相對性和絕對性是同一個真理的兩重基本屬性。絕對之中有相對,相對之中有絕對。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辨證轉化的第61頁/共94頁4、這一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1)反對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真理觀。絕對主義夸大真理的絕對性,否認真理的相對性,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xiàn)為教條主義和思想僵化。相對主義夸大真理的相對性,否認真理的絕對性,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xiàn)為懷疑主義和詭辯論。(2)樹立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

馬克思主義也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相統(tǒng)一的真理性認識,對待馬克思主義真理必須采取堅持和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正確態(tài)度。第62頁/共94頁(三)真理與謬誤

真理和謬誤之間既對立又統(tǒng)一。(1)它們之間的對立:它們是兩種性質不同的認識,各有自己的質的規(guī)定性,因此他們之間存在著確定的界限;以真理為指導的實踐活動和以謬誤為指導的實踐活動產(chǎn)生的效果完全不同。(2)它們之間的統(tǒng)一: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真理和謬誤同屬于人類的認識,共存于人類整個認識過程中;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真理轉化為謬誤主要是指真理有其適用的領域和范圍,如果把它運用到實際所能運用的領域或范圍以外去,真理便會轉化為謬誤,謬誤轉化為真理主要是指在人類認識活動中,謬誤往往是人們獲得真理的一個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人們通過分析和克服謬誤,去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真理。第63頁/共94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64頁/共94頁第65頁/共94頁二、真理的檢驗標準

1、為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真理的本性決定的。真理是與客體相符合的認識,它的基本屬性是客觀性即認識與客體的符合性,因此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就是檢驗認識是否與客體相符合,這表明主體的認識或客體本身都不能作為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只有實踐才能把認識同客體聯(lián)系起來并驗證它們之間是否相符合。(2)實踐的特點決定的。實踐是聯(lián)系主體認識與客體對象的中介,實踐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一方面,實踐是以認識為指導的能動的活動,同主體的認識直接相聯(lián)系,另一方面,實踐是變革客體的客觀物質活動,同客體直接相聯(lián)系。通過實踐,認識轉變?yōu)榭陀^現(xiàn)實。實踐的結果即客體及其本質和規(guī)律,所以,認識與實踐結果的對照也就是認識與客體的對照,從實踐結果是否達到主體的目的,可以檢驗證實指導實踐的認識是否與客體相符合。第66頁/共94頁2、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1)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即確定性

第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第二,實踐對一切認識最終都能作出確定的檢驗,第三,經(jīng)過實踐證實的真理,都是客觀的絕對的,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質。(2)實踐標準的相對性即不確定性

第一,一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實踐有其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證實或駁倒人類認識中的某些理論或觀點;第二,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歷史過程,經(jīng)過實踐證實的真理仍然需要繼續(xù)接受新的實踐的檢驗。第67頁/共94頁三、真理和價值的關系第68頁/共94頁真理與價值的關系第69頁/共94頁三、真理和價值的關系(一)、價值及其特性(1)價值是指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價值具有四個特性:

1、價值具有客觀性。

2、價值具有主體性

3、價值具有社會歷史性

4、價值具有多維性第70頁/共94頁(二)、價值評價及其特點價值評價是指對客體可能具有的價值以及經(jīng)過實踐改造后的意義、成果等進行科學的評價。正確的價值評價必須符合兩個基本要求:第一、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第二、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價值評價特點:第一,評價是以主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第二,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有直接聯(lián)系,是依主體的特點而轉移的。第三,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第71頁/共94頁(三)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1、價值評價的功能價值評價在實踐中起著激勵、制約和導向作用。首先,價值評價是推動著實踐不斷實現(xiàn)價值的精神驅動力量。其次,價值評價作為實踐的主體尺度是實踐活動發(fā)展的規(guī)范因素。最后,價值評價作為實踐活動的目標是實踐活動發(fā)展的導向因素。第72頁/共94頁(三)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價值觀與世界觀是一致的,價值觀對人的行為起著規(guī)范和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體現(xiàn)歷史發(fā)展趨勢。代表了人類的未來。第73頁/共94頁(四)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辨證統(tǒng)一第一,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辨證統(tǒng)一為前提的。第二,價值的形成和實現(xiàn)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具有價值性第三,真理與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堅持兩者的統(tǒng)一,必須在實踐中既弘揚科學精神,也弘揚人文精神。第74頁/共94頁第三節(jié)、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第75頁/共94頁一、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馬克思主義“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革命從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本國的經(jīng)濟條件和政治條件?!薄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9頁。

“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頁。第76頁/共94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的基本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fā)點。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關鍵要注重事實,從事實出發(f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在當代就是要從中國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出發(fā)。第77頁/共94頁二、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chuàng)新是我黨的一個根本特點。重視創(chuàng)新必須反對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第78頁/共94頁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的兩種基本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是辨證統(tǒng)一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既是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個充滿矛盾的過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從必然走向自由的過程。第79頁/共94頁閱讀文獻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恩格斯《反杜林論》第1、3、9、10篇?!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寧《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第2章,《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從哪里來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頁/共94頁

復習思考題

單項選擇題及相關分析:1.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C辨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選擇D。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點是以科學實踐觀為核心,所以也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之所以是認識論之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在于實踐是認識的動力、來源、目的,實踐又是檢驗認識之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81頁/共94頁單項選擇及相關分析2.正確理解主客體關系的關鍵在于()A物質第一性的觀點B意識第一性的觀點C實踐的觀點D辨證的觀點選擇C.解析:主客體關系本身就是在實踐中形成,在實踐中發(fā)展的,主體是實踐的主體,客體是實踐的客體,因此理解主客體關系的關鍵在于實踐的觀點。第82頁/共94頁單項選擇及相關分析3.經(jīng)驗論的錯誤表現(xiàn)在于()A經(jīng)驗是第一性的B否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C夸大了感性認識在認識中的作用D強調了精神的作用選擇C.解析:經(jīng)驗論的主要錯誤是夸大了感性認識的作用,但不能由此說,經(jīng)驗論把經(jīng)驗當作第一性的,當作了世界的本原,把經(jīng)驗當作第一性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第83頁/共94頁單項選擇及相關分析4.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本質上是()A反映論B經(jīng)驗論C科學實驗D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動的活動選擇A.解析:在認識論上,辨證唯物主義與其他唯物主義一樣,都是反映論,這是所有唯物主義的共性。當然,辨證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是有區(qū)別的,辨證唯物主義是能動的反映論,而舊唯物主義則是消極反映論。第84頁/共94頁單項選擇及相關分析5.毛澤東說:“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根據(jù)”,這表明()A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是歷史的、具體的B認識要靠實踐來推動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D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選擇A.解析:本題中,國情是具體的,又是發(fā)展的,所以主客觀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由此,只有命題A是符合題意的。第85頁/共94頁單項選擇及相關分析6.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決知此事要躬行?!边@里是強調()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