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感言短語_第1頁
知青感言短語_第2頁
知青感言短語_第3頁
知青感言短語_第4頁
知青感言短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十知青感言短語一個特別的時代,給了我們這代人一段特別的經(jīng)歷,一段特別的人生讓我們有了一個歷史進程中的個性標記一一這就是“知青”。知青的經(jīng)歷讓這一代人刻骨銘心,有著無法抹去的記憶,在許多知青的身上留下了深厚的知青情結,尤其這一代人已逐步的退出社會,成為邊緣的一代,會更加懷念青春的時光,而這種情結會隨著時間越發(fā)的深厚。從《并不遙遠的年代》中摘錄1),“坎坷的人生和曲折的人生道路,磨練了我的意志,也練就了我堅強不屈的性格。從不怨天尤人,因為我相信黨和政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學退休教師,凡夫俗子,無所作為。但我堅信:若干年的歷史組成立我們生命的全部,若干部嚴肅而莊重的個人史,將匯集成整個時代的璀璨!驀然回首,歲月成金」——蔡某云,1949年生,1970年下鄉(xiāng),學干農(nóng)活,當過建橋民工,學過樣板戲,干過宣傳隊,當過展覽館講解員,1979年,在下鄉(xiāng)9年后,胃出血‘三個加’,因病回城。現(xiàn)是中學退休教師。2),“當?shù)剜l(xiāng)親淳樸善良不把知青當外人看,倒也平平和和的,沒有電視劇《今夜有暴風雨》里面知青在北大荒刻骨銘心的遭遇。1/16★精品文檔十因為有上山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我回城后分配工作,不久又下崗了,卻沒有怨言。臨近晚年,我自己開了一家日雜百貨店,當起小老板。如今兒子參加工作,我同也是山上下鄉(xiāng)的妻子一起,安居樂業(yè),其樂融融”——陳某民,1952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回城分配工作、下崗、自己開店。3),“下鄉(xiāng)8年,我獨自去空手回,沒有任何身外之物。但這8年,卻為我以后的生活工作留下了取之不盡的寶貴的財富,人格的力量,做人的準則。回城20年里,盡管登過泰山,領略過黃山,到過香港維多利亞港,日月潭,大峽谷,但總覺得帶有青草味的山村小路,走起來特別舒坦。每年多一定想辦法抽時間回去看看小山村那熟悉的土屋,樸實的鄉(xiāng)親。每次踏上這片熱土就沒法不被濃重的歷史氛圍所包裹,所感染?!M可能奉獻一點微薄之力。鄉(xiāng)村那條小溪始終在心中流淌著,鄉(xiāng)親們曾經(jīng)給過的愛護始終難于忘懷,……我已經(jīng)兩年沒有回去了,但那里的一草一木依然那樣使我迷戀、令我牽掛。隊長的老母親,今年該有80多歲了吧,我默默地祝福2/16

★精品文檔十她老人家身體硬朗,留坑山上的柑橘掛果如何?村里哪家的后生考上大學、中專?”陳某洲,1953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77年招干當干事,現(xiàn)為人大副主任,副廳級。4),“知青生活是鍛煉人的。在艱苦知青生活的磨練下,我們慢慢成熟起來。進過繁重體力勞動的洗禮,我們深深懂得了:稻、麥、果、疏的收成凝聚了許多人辛勤勞動的汗水,粒粒皆辛苦,一定要珍惜勞動果實;經(jīng)過與農(nóng)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同甘共苦,我們看到農(nóng)民身上艱苦樸素和純真厚道的亮點,大大陶冶了知青的情操;我們深切體驗了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農(nóng)民的貧窮困苦,萌發(fā)改變這種面貌的意識。知青生活雖然艱苦,但是這種艱苦卻磨練了我們更加頑強的人生意志,教會了我們深刻理解“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理,培養(yǎng)了我們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李某幫,1948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78年上大學,1982年分配市統(tǒng)計局工作,1996任局長,正處級。5),“整整6年的青春歲月,風風雨雨,激情燃燒,苦悶旁徨,酸甜苦辣,匯成一支難忘的歌。現(xiàn)在說起這些,孩子們像聽天方夜譚年輕人也現(xiàn)在說起這些,孩子們像聽天方夜譚年輕人也許不可想象。3/16★精品文檔十但這些都是確確實實的,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黃某發(fā),1952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75年任民辦老師,后轉公辦,讀師專,留校、調(diào)動,今任副處級組織員。6),“上山下鄉(xiāng),是我人生旅途的一段歌。如涓涓細流,輕柔流淌于心田,似縷縷蠶絲,久久縈繞于心間,任憑歲月的風雨剝蝕,那遙遠的記憶,如大海永遠不消失的波濤,總喚起我對下鄉(xiāng)往事、對山鄉(xiāng)村民及一草一木的惦記。曾記否,韶華易逝,記憶難泯。”勞動千般苦,思家點點愁”雖然領略了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清苦寂寥,但也磨練了堅忍不拔的耐力和淡定從容的意念。山民淳樸,視我們?yōu)樽鹳F的客人,手把手的教農(nóng)活,勞動時的幫助,生活上的關心,知青們被山民們的質樸關愛、猶如春風拂面的殷殷情所感動,這種真誠善良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筆寶貴的財富,成為我今后工作中為人的準則與人格力量的精神基礎。綿綿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村民對知青的好,點點滴滴在心頭,把我們這些知青當做他們的兒女,我們也將村民當做親人。我每年幾乎都回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知青點去走走看看,知青生活培養(yǎng)我做人做事坦蕩真誠的品格、磨練了人生意志,4/16

★精品文檔十一生彌足珍貴,感謝“廣闊天地”為我提供了成長、成熟的土壤與平臺體驗了人生,使我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能歷挫折而不沉淪,經(jīng)磨難而能奮起。知青們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知青生活,宛如人生一段歌?!薄跄撤迹?953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76年大學畢業(yè),1987年任市婦聯(lián)副主席,2001年至今市政府副秘書長,正處級。她還經(jīng)常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評論、詩歌、通訊、小說、文學報告等。7),“經(jīng)過兩年多的勞動鍛煉,知青點的知青符合推薦上大學的條件,1975年,60多個知青,上級給了4個工農(nóng)兵學員的名額……農(nóng)場黨支部決定采用投票產(chǎn)生,通知開會,會議內(nèi)容沒有講明,100多名知青和農(nóng)場場員當場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我是4個中的一個,心情格外激動,當時的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薄钅趁鳎?953年生,1973年下鄉(xiāng),1975年大專學習,1978年中學任教,學習,1978年中學任教,1985年省委黨校學習,1987年任科員,現(xiàn)在任市社科聯(lián)副主席,副處級。8),“從‘文革’到下鄉(xiāng),盡管我家遭受很多歧視,但我從沒有懷疑過共產(chǎn)黨和毛主席,那信仰的虔誠,就像土樓一樣牢固。5/16★精品文檔十有一次生產(chǎn)隊開會,公社黨委副書記兼武裝部長親自來主持,宣布我為對政治夜校教師,滿臉笑容對社員們說‘以后大家要叫吳某明同志吳老師,請大家鼓掌’。白天學大寨,晚上辦政治夜校,學什么?學文化,學農(nóng)業(yè)科技,學技術,學毛主席著作和時事政治。100多人的生產(chǎn)隊有兩間教室,因為隊的中間隔條河,所以兩邊各有一間教室。雖然我在招工招生問題上受到不公平待遇,但從來沒有遭到貧下中農(nóng)的任何歧視。這幾年我們兄弟姐妹經(jīng)?;卮迕窠M看望鄉(xiāng)親們。正是:滄海桑田,歲月流金,方顯人間真情!”——吳某明,1951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78年調(diào)公社文化站工作,1980年回城工作,1993年移民美國。今年來以“大地”為筆名在各報刊發(fā)表文章,著有長篇回記錄和小說問世。9),“說來真幸運,這是加入全國近3000萬知青大軍的最后一批,偏偏讓我趕上了,這一天曾經(jīng)讓我激動不已。……校園里貼滿了用大紅紙書寫的決心書,豪情壯志處處了可見?!?.歡送大會推我上臺表態(tài)……兩側有干部送行,中小學生的腰鼓隊、花束隊,沿街邊舞邊跳,邊喊邊叫,熱烈歡送著。6/16★精品文檔十此時心中泛起的激動勁要比剛才在臺上表態(tài)還強烈。上車后,車站里還是人山人海,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都在車旁揮手相送,就連車站的員工和商店的售貨員也都加入送別的行列,我再次激動,情不自禁地手持胸花,探出車外,向人群揮別周某峰,1958年生,1976年下鄉(xiāng),1978年調(diào)平和第二糖廠當工人,歷經(jīng)轉折,現(xiàn)為市委編辦主任,正處級。10),“大學畢業(yè)后,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人民的培養(yǎng),我讀大學,不僅不用交學費,而且每月還有20多元助學金,夠吃飯,還有剩支持家人,感謝老師無私教誨……我要盡力回饋社會”傅某儀,1947年生66屆高中畢業(yè),1969年下鄉(xiāng),1978年上大學,官至副廳。11),“那是一個實際并不遙遠,但似乎已很遙遠的年代。那些似乎已經(jīng)忘卻的往事,在此時此刻,一幕幕,竟是如此清晰的重映在我們的眼簾一一當年我們年輕朝氣蓬勃……,當年我們……,當年我們……,當年我們一一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大多數(shù)人在農(nóng)村的廣闊天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方面,貢獻了青春和力量。時間飛逝,到1977年慢慢全部走光。1993年4月下鄉(xiāng)19周年,2003年4月下鄉(xiāng)20周年7/16★精品文檔十的紀念日子,昔日的場友們兩次相聚在一起敘舊,有出國留學讀博士的、有任廳級、處級、科級等各級領導干部的,有在企業(yè)工作的,有中小企業(yè)關停自謀職業(yè)的,也有退休在家的?;仨?4年前知青農(nóng)場的學習、勞動、生活等方面的經(jīng)歷,心情愉快,上山下鄉(xiāng)一一是時代的要求,是形勢的需要,使我們這一代人得以在農(nóng)村三大革命運動中磨練成長?!薄棠衬龋?955年生,1973年下鄉(xiāng),1978年在縣婦聯(lián)工作,當過副縣長、宣傳部副部長、宣傳部、縣婦聯(lián)主席。12),“那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事多談忘了,唯有上山下鄉(xiāng)那段大大小小的經(jīng)歷都歷歷在目。通過上山下鄉(xiāng)的歷練,我骨頭堅硬了,思想成熟了,知識面更寬闊了。沒有上山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就沒有我今天事業(yè)的順利。官坡是我人生起步的地方,是一個有苦有樂終生難忘的地方,一個離開了又老想回來看看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大隊的知青們最后全部調(diào)出,各奔前程,相遇時聊起當年的經(jīng)歷總是說不完談不盡,像真正的戰(zhàn)士打仗的經(jīng)歷一樣,都認為那是人生一段最有意義、最不平淡、最有回憶、最值展示的經(jīng)歷」8/16★精品文檔十——張弓,1947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第一年掙一部自行車;所學的文化知識有用武之地,機電技術、宣傳欄、標語、讀文件社論、小學代課,碾米、抽水;苦干受到表揚,經(jīng)常改善伙食;白天干活,晚上當義務文藝宣傳隊的隊員;入鄉(xiāng)隨俗和農(nóng)民一起過節(jié),為知青蓋自行車修理房偷砍其他公社的松木;建設水庫開山炸石,苦干加巧干,方法得到表揚和推廣。后來自己經(jīng)商,現(xiàn)任某中美合資企業(yè)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某廠廠長,花卉盆景協(xié)會會長。13),“時光如白駒過隙,33年過去了。當我們現(xiàn)在有機會有機會坐在一起的時候,談起往事均不勝唏噓,大家都有許多感想。當年,我們勞了筋骨、苦了心志、餓了體膚。天雖無降大任于我們,但我們確實受益不淺。我們的體質得到了鍛煉,我們的意志得到錘煉。我們重視淳樸的友情,我們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我們很多人具有“‘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品格?!仙较锣l(xiāng)’這人生的一段經(jīng)歷,我們終生受用?!薄S某雄,1957年生,1975年下鄉(xiāng),1978年考入師范?,F(xiàn)任教務處主任,高級教師。9/16

★精品文檔十14),“33年前的知青生活,是苦,是淚,是錘煉,是煉獄,是一只五味甕……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是說不清的。

知青是一種痛苦,知青是一種精神,知青是一種財富……1978年臨別農(nóng)村時,我朗誦了自己寫的一首詩《野草》,現(xiàn)在的我,可能寫不出這樣的詩了?!薄蚰程恚?975年下鄉(xiāng),學習務農(nóng)、自己養(yǎng)豬、組織文藝宣傳隊、組織賽詩會。1978年考入師院。當過教師,宣傳干部,記者,編輯。現(xiàn)為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和其它書法、動畫、戲劇美術、文聯(lián)、科教文衛(wèi)專家組成員等。15),“我們在一起宣傳毛澤東思想。上世紀70年代,在東泗山鄉(xiāng)活躍著一支以下鄉(xiāng)知青為主體組建的文藝宣傳隊一一清泉大隊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當年宣傳隊的隊員們滿懷激情,馳騁在山鄉(xiāng)的舞臺上,熱情宣傳毛澤東思想,用青春與熱血譜寫著一曲激越回蕩的知青之歌。回憶起當年宣傳隊生活的點點滴滴,總會讓人心潮澎湃,難于平息……”何某人,1946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78年考入師院,1980師院,1980年后在多所中學任教,2006年退休。16),“悠悠往事知青夢,華安綿治知青一一這個為閩南10/16

★精品文檔十知青所耳熟能詳?shù)摹⒍虝旱?、閩南最大的、知青的“先進典型”集體。她“先進”以后的浮沉就鮮為人知了。但該知青集體的每位知青,無論他(她)們后來成了什么樣的人,都是他(她)們會永遠眷戀和珍惜的生活體驗,甚或圖騰、精神財富。在綿治知青興旺時期:一是集體自覺學習馬列毛澤東思想理論。讀書,寫眉批、記筆記,搞“調(diào)查訪問”,模仿《湘江評論》創(chuàng)辦油印小刊物《中華兒女》;二是綿治十幾個生產(chǎn)隊由知青擔任副隊長;三是經(jīng)受住強體力的農(nóng)村勞動的考驗。四是多次參加撲山火體現(xiàn)了知青集體的戰(zhàn)斗力;五是救死扶傷為村民做好事;六是搞了些最后證明失敗的空想實驗,作了些有益理論探討。在綿治知青離開農(nóng)村后,奮進精神不息,有傳奇經(jīng)歷的知青不在少數(shù),很多人成為政治、軍事、經(jīng)濟、學術界中有蔡某成,1948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80年師院畢業(yè),在中學任教、省社科院工作、任過秘書長、副研究員、大學教授。17),“難忘的第二故鄉(xiāng),17),“難忘的第二故鄉(xiāng),、對‘方知盤中餐粒粒皆辛11/16★精品文檔十苦’有的深切體會;二、學‘毛著’,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三、參加撲滅山林火災,經(jīng)受烈火考驗?!睆埬持蓿?951年生,1969年全家下鄉(xiāng),1972年參加創(chuàng)辦工廠,任過車間政工、支委、工會主席、檢驗科長,1984年轉干學習,經(jīng)濟師,內(nèi)退,改做壽險營銷工作。18),“回望高考,三十年過去了,悲歡離合,往事成堆,交叉重疊,攪得人心碎。我曾經(jīng)反復問自己:以家庭破碎為代價,換取后半生的命運改變,是否真的合算?……我從小不信命,至今依然不求簽問卦。吳某文,1947年生,1964年下鄉(xiāng),1977年考上龍溪師范,同是知青的妻子患有慢性病,在他讀書期間病死,成為人生的遺憾,畢業(yè)后任教師高級講師。19),“燈下讀書,以歌為伴。光陰荏苒,一晃32年過去了,許多精力逐漸淡忘模糊,但有一些往事烙印腦海,記憶猶新,尤其是夏夜讀書,陽臺放歌一幕幕生動情景,更是值得反復咀嚼,珍藏回味。唐某河,1975年下鄉(xiāng),1978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著有詩集,現(xiàn)為詩歌、作協(xié)會員,縣作協(xié)主席。20),“1976年中秋……我們便煮了一大鍋的芋頭,加上糖,權當月餅,。12/16★精品文檔十當?shù)氐挠箢^很好吃,做出來的糖芋頭,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道佳肴。十來個人便在曬谷場上,早早擺好桌椅,燒好開水,泡上茶,暢心賞月,也算是知青時期過得非常開心的一個夜晚?!薄嵞厨櫍?953年生,1966年小學畢業(yè),1969年下鄉(xiāng),1976年回城,當過工人,供銷員、個體戶。喜歡文學,寫的小說入選《中外經(jīng)典視聽圖書館》。21),“下鄉(xiāng)那年20歲,1999年9月間,一中老三屆知青重聚一中校園,此時我們已屆知天命之年,心有所觸,留下一詩:“同窗揖別走他鄉(xiāng),空鎖書齋務稻粱,天命初知重聚首,長相執(zhí)手話兒郎」——吳某榮,1949年生,1969年下鄉(xiāng),1980年修讀廣播電視大學漢語專業(yè),當過公社社員、文宣隊員、圖書發(fā)行員,而后在市文明辦工作。張文木:讀毛主席的書筆者按:主席生日到了,這是二十多年前的文章,談下鄉(xiāng)體會,文中所思所想,今依然如前。感謝毛主席。我們這一代人是從讀毛主席的書開始起步人生的。讀小學時,社會上就亂了起來。學校根本沒課上,圖書館也貼上封條。13/16

★精品文檔十除了背誦毛主席語錄和雷打不動的“天天讀”外,學校就沒了文化教育。在這樣的大背景中,毛主席就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啟蒙老師。毛主席的書,我讀得早,記得也熟。入中學后,學校已復了課,圖書館也解禁,但毛主席對教育的影響還是第一位的。這時毛主席鼓勵大家“認真看書學習”,學歷史、學哲學、學馬列主義。當時我竟也一頭沉下來“響應號召”,按當時流傳的所謂毛主席為青年人開的書目,讀起書來。先讀馬列的書,轉讀范老的文章絕無八股氣,極通俗,我從此受益于他的文風一一當然,這也是毛主席在延安倡導的那種文風。那時學?;靵y,上不上課無人過問,更沒考大學這回事,我因此有幸脫了如今學生那么大的負擔和壓力。大量的閱讀時間允許我可以有計劃地讀了幾年書。由此我便結了書緣。今憶起,覺得當時對我影響最大最深刻,今天看來也是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