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消化系統(tǒng)第一章消化管_第1頁
解剖學消化系統(tǒng)第一章消化管_第2頁
解剖學消化系統(tǒng)第一章消化管_第3頁
解剖學消化系統(tǒng)第一章消化管_第4頁
解剖學消化系統(tǒng)第一章消化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組成:消化、呼吸、泌尿、生殖1.位置:多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內2.特點:借孔道直接,間接與外界相通3.功能:新陳代謝,繁衍后代第四章總論

第一頁,共90頁。2@內臟的一般結構@1.由連續(xù)管道和實質性器官組成。2.中空性器官和實質性器官。3.中空器官,壁: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外膜。4.實質器官-被膜,小葉,稱門hilum。第二頁,共90頁。3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外膜中空性器官的一般結構第三頁,共90頁。4實質性器官的一般結構表面-被膜或漿膜被膜深入實質-小葉血管神經功能型管道出入部位-門kidneyliverlung第四頁,共90頁。5(一)胸部的標志線(1)1.前正中線3.鎖骨中線4.胸骨旁線3122.胸骨線4二、胸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第五頁,共90頁。65.腋前線6.腋后線7.腋中線8.肩胛線9.后正中線56789(一)胸部的標志線(2)第六頁,共90頁。7(二)腹部分區(qū)九分法1左季肋區(qū)2右季肋區(qū)3腹上區(qū)4左腰區(qū)5右腰區(qū)6臍區(qū)7左腹股溝區(qū)8右腹股溝區(qū)9腹下區(qū)四分法123456789左上腹部右上腹部右下腹部左下腹部第七頁,共90頁。84分法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

9分法腹上區(qū)左、右季肋區(qū)臍區(qū)左、右腹外側區(qū)恥區(qū)左、右腹股溝區(qū)(二)腹部的分區(qū)

第八頁,共90頁。9第五章消化系統(tǒng)第一節(jié)口腔第二節(jié)咽第三節(jié)食管第四節(jié)胃第五節(jié)小腸第六節(jié)大腸第七節(jié)肝第八節(jié)胰內臟學第九頁,共90頁。10

消化系統(tǒng)

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大腸(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肛門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腸下消化道—空腸---肛門消化管和消化腺口腔咽食管胃胰橫結腸空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回腸闌尾升結腸盲腸十二指腸肝腮腺舌下腺下頜下腺第十頁,共90頁。11

口腔咽食管胃胰橫結腸空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回腸闌尾升結腸盲腸十二指腸肝腮腺舌下腺下頜下腺2、消化腺大消化腺

大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

消化管粘膜內的小腺體功能

攝食,消化吸收,排泄內分泌

腮腺舌下腺下頜下腺第十一頁,共90頁。12第二節(jié)、口腔前壁:上壁:下壁:側壁:口唇腭頰口腔底后壁:咽峽

界限:第十二頁,共90頁??谇磺巴ィ簽榇脚c牙、牙槽弓之間的間隙。借第3磨牙后方的間隙與固有口腔相通。固有口腔臨床意義:當病人牙關緊閉時,可經此間隙插管清除口腔內分泌物或急救灌藥??谇坏姆植浚嚎谇磺巴ス逃锌谇坏谑?,共90頁。14口裂口角人中

鼻唇溝

上下唇系帶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口腔借牙弓分為:一、口唇

二、頰

腮腺管乳頭

—開口于上頜第2磨牙相對的頰粘膜上腮腺管乳頭口唇人中溝人中穴鼻唇溝第十四頁,共90頁。15硬腭

軟腭

腭帆

腭垂

或懸雍垂腭舌弓

腭咽弓

咽峽腭扁桃體

三、腭

上唇系帶牙齦腭腺硬腭軟腭腭垂腭咽弓腭扁桃體腭舌弓咽峽第十五頁,共90頁。鼻腔舌舌腭舌弓硬腭軟腭腭咽弓腭垂咽峽:是口腔與咽相通的部位,由腭垂、兩側的腭舌弓和舌根圍成。腭扁桃體窩:容納腭扁桃體。腭:構成口腔上壁,分為前2/3為硬腭和后1/3為軟腭。第十六頁,共90頁。觀察扁桃體炎:思考:急性扁桃體腫大,會引起病人什么表現?第十七頁,共90頁。18第十八頁,共90頁。19(三)舌1.舌的形態(tài)舌體:前2/3舌根:后1/3界溝舌體舌根舌尖上面第十九頁,共90頁。20舌上面的粘膜:

舌乳頭: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葉狀乳頭含蕾輪廓乳頭

舌扁桃體2.舌的粘膜舌扁桃體舌盲孔輪廓乳頭葉狀乳頭菌狀乳頭絲狀乳頭第二十頁,共90頁。味覺敏感區(qū)域分布圖:甜味苦味咸味酸味第二十一頁,共90頁。22舌系帶

舌下阜

下頜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開口舌下襞

舌下腺小管開口舌系帶舌下襞舌下阜舌尖下頜下腺管舌下腺下頜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開口舌下腺小管開口第二十二頁,共90頁。233.舌肌改變舌的形態(tài)構成舌的肌肉----舌外?。荷鄡燃。哼\動舌的肌肉一側癱瘓:舌尖偏向同側頦舌肌單:使舌尖伸向對側雙:拉舌向前下頦舌肌改變舌的位置第二十三頁,共90頁。24作業(yè):1、咽峽的定義2、腮腺管、舌下腺小管、下頜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開口3、頦舌肌的作用第二十四頁,共90頁。25四、牙

上牙弓

下牙弓

(一)牙的種類和排列乳牙20個,上、下頜各10個

根據牙的形狀和功能切牙

尖牙

磨牙

乳中切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ⅠⅡⅢⅣⅤRL第二十五頁,共90頁。26恒牙

共32個,上、下頜各16個

中切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側切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三磨牙12345678II臨床上,記錄牙的位置

6乳牙——恒牙——代表左上頜乳側切牙代表右下頜第一恒磨牙RL第二十六頁,共90頁。27

牙的形態(tài)牙冠牙根牙頸牙根:牙冠:牙頸:暴露在口腔內的部分牙根和牙冠交界部分上下頜骨牙槽內的部分第二十七頁,共90頁。28牙釉質牙質牙骨質

牙的構造牙質牙釉質:最硬牙骨質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牙齦牙周膜牙髓腔牙根管牙根孔第二十八頁,共90頁。29牙的X-ray第二十九頁,共90頁。30六、唾液腺三對

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

腮腺舌下腺下頜下腺第三十頁,共90頁。31形態(tài)

楔形位置腮腺管腮腺

腮腺管1.腮腺外耳道前下方開口于與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粘膜處。第三十一頁,共90頁。322.下頜下腺卵圓形

下頜下三角開口于舌下阜.下頜下腺形態(tài)位置下頜下腺管下頜下腺管第三十二頁,共90頁。333.舌下腺

形態(tài)

條帶狀

位置

舌下襞深面

舌下腺管開口于舌下襞表面.5-15條舌下腺小管:1條舌下腺大管:開口于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舌下阜第三十三頁,共90頁。34名稱位置形態(tài)導管開口腮腺

外耳道前下方三角楔形

下頜下腺下頜下三角卵圓形舌下阜舌下腺舌下襞深面條帶狀小管:舌下襞大管:舌下阜口腔大唾液腺與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粘膜第三十四頁,共90頁。35鼻咽口咽喉咽二、咽位置位于第1~6頸椎前方,上端起于顱底,下端約在第6頸椎下緣或環(huán)狀軟骨的高度續(xù)于食管

分部鼻咽、口咽、喉咽第三十五頁,共90頁。36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圓枕

咽隱窩

咽鼓管扁桃體

咽扁桃體

口咽舌會厭正中襞會厭谷

腭扁桃體

咽淋巴環(huán)二、咽咽鼓管咽口咽隱窩咽鼓管圓枕鼻咽軟腭腭扁桃體口咽會厭喉咽咽扁桃體第三十六頁,共90頁。37咽鼓管扁桃體咽扁桃體第三十七頁,共90頁。38咽淋巴環(huán):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腭扁桃體舌扁桃體第三十八頁,共90頁。39梨狀隱窩

喉咽

鼻咽鼻中隔下鼻甲軟腭口咽喉咽梨狀隱窩腭垂舌根會厭咽的后面觀第三十九頁,共90頁。40第三節(jié)食管

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在第6頸椎高度起于咽,穿過膈后續(xù)于胃賁門。全長可分三段:頸段、胸段和腹段。氣管膈左主支氣管賁門胃第二狹窄第三狹窄第一狹窄第四十頁,共90頁。41二、食管的狹窄部狹窄部是食管異物易滯留和食管癌的好發(fā)部位。氣管膈左主支氣管賁門胃第二狹窄第三狹窄第一狹窄第一狹窄:食管的起始處,距中切牙15cm;第二狹窄:食管在左主支氣管的后方與其交叉處,距中切牙25cm;第三狹窄:食管通過膈的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約40cm。第四十一頁,共90頁。42四、胃中空性囊狀器官1500ml第四十二頁,共90頁。43入口:上緣:出口:下緣: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

形態(tài):2口、2緣、2壁胃小彎---角切跡幽門胃大彎---中間溝胃大彎胃小彎賁門賁門幽門角切跡賁門切跡中間溝第四十三頁,共90頁。44

分部:4部賁門部胃體幽門部胃底幽門管幽門竇(胃竇):胃癌和胃潰瘍好發(fā)部位賁門切跡角切跡胃底胃體賁門部幽門管幽門竇幽門部中間溝第四十四頁,共90頁。45胃底胃體幽門部賁門部第四十五頁,共90頁。46胃鋇餐X線片胃底胃體幽門管幽門竇角切跡第四十六頁,共90頁。47胃的位置

中等充盈時,其大部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位于腹上區(qū)賁門:T11左側幽門:L1右側

第四十七頁,共90頁。48

二、胃的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賁門位于第11胸椎左側,幽門位于第1腰椎體右側。

胃大彎的位置較低,最低點一般可達臍平面。高度充盈時可達臍下,甚至降入髂嵴平面。第四十八頁,共90頁。49幽門括約肌的功能第四十九頁,共90頁。50胃前壁:與肝左葉、膈、腹前壁相鄰胃后壁:與胰、橫結腸、左腎、左腎上腺胃底:與脾、膈相鄰胃的毗鄰關系第五十頁,共90頁。51

胃壁的構造:4層粘膜層:肌層漿膜層粘膜下層幽門瓣內斜外縱中環(huán):幽門括約肌幽門瓣幽門括約肌的作用:1.節(jié)制胃內容物過快地流入小腸;2.防止小腸內容物返流入胃;第五十一頁,共90頁。52五、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5~7m十二指腸空腸回腸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第五十二頁,共90頁。53

形態(tài):“C”字型

長度:25cm(一)十二指腸第五十三頁,共90頁。54

上部:3-5cm水平部:10cm升部:2-3cm

降部:7-8cm

分四部:

上部

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腸上曲十二指腸下曲十二指腸空腸曲第五十四頁,共90頁。55

重要結構:十二指腸球(壺腹)十二指腸大乳頭十二指腸小乳頭第五十五頁,共90頁。十二指腸冠狀切十二指腸球部位于十二指腸上部的起始部,膨大球形,因此稱十二指腸球部。其內粘膜平滑無皺襞,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fā)部位。第五十六頁,共90頁。十二指腸大乳頭位于十二指腸降部中段的后內側壁,為一圓形隆起,其中央有一開口,是肝胰壺腹的開口。第五十七頁,共90頁。十二指腸懸肌(十二指腸懸韌帶又稱Treitz韌帶):連于十二指腸空腸曲的上壁和右膈腳之間,由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構成的帶狀結構。作用:將十二指腸空腸曲固定于腹后壁。是臨床手術時尋找空腸起始部的標志。第五十八頁,共90頁。59二、空腸和回腸全長5-7米,由小腸系膜懸掛至腹后壁第五十九頁,共90頁。60區(qū)別空腸回腸位置腹腔的左上部腹腔的右下部長度近側

2/5遠側

3/5管徑大小管壁厚薄血管豐富較小環(huán)狀嬖密而高疏而低淋巴濾泡孤立集合孤立

二、空腸

與回腸

回腸(內面觀)腸系膜空腸(內面觀)環(huán)狀襞孤立淋巴濾泡集合淋巴濾泡第六十頁,共90頁。61空腸和回腸的比較空腸回腸第六十一頁,共90頁。三、.小腸吸收功能的結構基礎杯狀皺襞+腸絨毛+微絨毛=擴大吸收表面積約600倍模式圖小腸斷面皺襞絨毛第六十二頁,共90頁。小腸絨毛掃描電鏡圖第六十三頁,共90頁。1、十二指腸大乳頭位于十二指腸的部位是()A、上部B、降部C、水平部D、升部E、十二指腸空腸曲2、下列對小腸的描述哪項錯誤()A、上端接幽門B、下端接盲腸C、分空回腸兩部分D、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E、回腸主要位于右下腹3、十二指腸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部分4、能夠增加小腸內表面積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64第六十四頁,共90頁。65結盲腸特點:

結腸帶

結腸袋

腸脂垂

第六節(jié)大腸

分為5部分

功能:盲腸吸收水分、闌尾維生素和結腸無機鹽,直腸并將食物殘渣肛管形成糞便,

排出體外橫結腸空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回腸闌尾升結腸盲腸結腸帶結腸袋腸脂垂第六十五頁,共90頁。結腸和盲腸具有三種特征性結構1.結腸帶由腸壁的縱行肌增厚而成,有3條,匯集于闌尾根部。2.結腸袋3.腸脂垂是由于結腸帶短于腸管,使腸管皺縮而形成的袋狀膨出脂肪組織聚集形成的突起第六十六頁,共90頁。67(一)盲腸cecum

位置:右髂窩內6cm長7.5cm直徑盲腸盲腸回腸回盲瓣回盲口闌尾口闌尾第六十七頁,共90頁。68回盲口闌尾口回盲瓣回盲瓣的作用:1.控制小腸內容物進入大腸的速度;2.阻止大腸內容物返流入小腸;第六十八頁,共90頁。69(二)

闌尾

位置

闌尾1.5cm直徑

長度:平均6-8cm變化在2-30cm右髂窩內第六十九頁,共90頁。70

手術中尋找闌尾的方法:順著3條結腸帶,找到它們的集中部,即闌尾的根部。第七十頁,共90頁。71臍麥氏點:右髂前上棘

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麥氏點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中外1/3交點處。(壓痛,反跳痛)第七十一頁,共90頁。72“M”型(三)結腸第七十二頁,共90頁。731.升結腸2.橫結腸4.乙狀結腸3.降結腸由橫結腸系膜連于腹后壁,活動度較大。借乙狀結腸系膜連于骨盆側壁,活動度較大,常成為乙狀結腸扭轉的因素之一。乙狀結腸也是腫瘤等疾病的多發(fā)部位降結腸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結腸右曲結腸左曲結腸第七十三頁,共90頁。74(四)直腸rectum骶曲

會陰曲肛管

位置、形態(tài):側面:直腸骶曲:凸向后直腸會陰曲:凸向前第七十四頁,共90頁。75

重要結構:

直腸壁上常有2~3片由環(huán)層肌和粘膜形成的半月狀皺襞,稱為~,其中一個大而恒定的橫襞存在于直腸的右前壁上,距肛門約7cm,可作為直腸鏡檢時的標志。1.直腸橫襞(Houston’s瓣)直腸橫襞7cm第七十五頁,共90頁。76直腸壺腹2.直腸壺腹:直腸下段腸腔的膨大。第七十六頁,共90頁。77(五)肛管analcanal肛管

肛柱肛瓣肛竇齒狀線白線肛梳肛門內括約肌肛門外括約肌肛柱肛瓣肛竇齒狀線白線肛梳內痔外痔混合痔第七十七頁,共90頁。第七十八頁,共90頁。79第三節(jié)消化腺

一、肝的形態(tài)肝是人體內最大的腺體,分泌膽汁、參與營養(yǎng)物質的合成、轉化與分解,參與激素、藥物等物質的轉化與解毒,具有造血、吞噬、防御等功能。膈面

鐮狀韌帶

冠狀韌帶三角韌帶肝左葉

肝右葉

裸區(qū)

下腔靜脈肝左葉鐮狀韌帶肝圓韌帶膽囊肝右葉裸區(qū)第七十九頁,共90頁。80前緣膽囊切跡肝圓韌帶切跡(臍切跡)

臟面

肝門

(第一肝門)→肝蒂

借“H”形溝—右葉、左葉、方葉

、尾狀葉

肝蒂中主要結構的位置關系: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動脈左、右支居中,肝門靜脈左、右支居后肝圓韌帶裂

靜脈韌帶裂

靜脈韌帶

膽囊窩

腔靜脈溝

(第2肝門)膽囊方葉肝圓韌帶肝右葉裸區(qū)下腔靜脈肝左葉肝固有動脈尾狀葉肝門靜脈靜脈韌帶第八十頁,共90頁。81形態(tài):楔形。位置:大部分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投影:上界與膈穹一致,下界右側部與肋弓一致。功能:分泌膽汁、解毒、合成、造血等。二、肝的位置和毗鄰

第八十一頁,共90頁。82三、肝的分葉與分段Glisson系統(tǒng)(門靜脈肝固有動脈肝管)五個葉:六個段:左外葉左內葉右前葉右后葉尾狀葉左外葉上段左外葉下段右后葉上段右后葉下段尾狀葉左段尾狀葉右段左外葉左內葉右前葉右后葉尾狀葉上段下段上段上段上段下段下段下段左外葉右后葉左段右段右前葉左內葉第八十二頁,共90頁。83(一)膽囊

四、肝外膽道系統(tǒng)分為膽囊底

膽囊體

膽囊頸

膽囊管

螺旋襞

膽囊三角(Calot三角)由膽囊管、肝總管和肝下面圍成,內有膽囊動脈通過。是貯存和濃縮膽汁的場所。肝總管膽囊體膽總管膽囊底膽囊頸膽囊管膽囊動脈肝固有動脈肝門靜脈螺旋襞第八十三頁,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