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史 秦漢美術_第1頁
中國美術史 秦漢美術_第2頁
中國美術史 秦漢美術_第3頁
中國美術史 秦漢美術_第4頁
中國美術史 秦漢美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美術史秦漢美術第1頁/共43頁秦: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漢西漢東漢第2頁/共43頁第一節(jié)秦漢雕刻秦俑

漢俑第二節(jié)漢代壁畫和帛畫西漢墓室壁畫東漢墓室壁畫馬王堆西漢帛畫第三節(jié)畫像石和畫像磚秦、漢美術:本講重點中外美術史第3頁/共43頁秦俑:1974年至1976年,在秦始皇陵東郊的臨潼西楊村南邊,先后發(fā)現(xiàn)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馬俑的從葬坑??倲?shù)達6000余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們是秦代禁衛(wèi)軍的真實寫照,在總體設計上,既擔負守衛(wèi)陵園的象征職能,又是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這一歷史功績的紀念。秦兵馬俑的藝術特點:崇尚寫實,手法嚴謹;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在總體布局上,利用眾多直立靜止體的重復,造成排山倒海的氣勢,使人產(chǎn)生敬畏而難忘的印象。秦漢美術—秦俑(公元前221~前206)中外美術史第4頁/共43頁第5頁/共43頁兵馬俑陜西臨潼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坑出土秦第6頁/共43頁兵馬俑陜西臨潼秦始皇陵秦兵馬俑坑出土秦第7頁/共43頁西漢陜西咸陽揚家彎兵馬俑:尺寸只有秦俑的一半,造型板滯、隊列森嚴東漢四川成都天迥山說唱俑:說唱俑西漢后期至東漢陶俑的主要類型秦漢美術—漢俑(公元前206~公元220)中外美術史第8頁/共43頁騎兵俑陶塑陜西咸陽楊家灣出土西漢第9頁/共43頁第10頁/共43頁陶舞女俑陜西西安白家口出土西漢第11頁/共43頁樂舞雜技陶俑群山東濟南市北郊無影山出土西漢第12頁/共43頁西漢霍去病墓石雕群:這是西漢紀念碑性質(zhì)的一組大型石刻。現(xiàn)存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馬踏匈奴、臥馬、臥虎、臥象、石蛙、野人、石魚、人與熊等14件作品。另有題銘刻石2件,全部用花崗巖雕刻而成。運用循石造型的藝術手法,巧妙地將圓雕、浮雕、線刻等技法融匯在一起,刻畫形象以恰到好處,足以表現(xiàn)客體特征為度,決不作自然主義的過多雕鏤,從而加強了作品的整體感與力度感,堪稱“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秦漢美術—漢代石刻(公元前206~公元220)中外美術史第13頁/共43頁野豬陜西興平縣霍去病墓前石雕西漢第14頁/共43頁馬踏匈奴:陜西興平縣霍去病墓石雕,突出表現(xiàn)在大型紀念性石刻和園林的裝飾性雕刻上,是漢朝驃騎將軍霍去病墓石刻,是留存至今的一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第15頁/共43頁東漢墓前的石雕以石獸居多,石人雕刻從目前發(fā)現(xiàn)的情況看遺存不多。較為有名的是山東曲阜樂安太守墓前兩軀石人雕象,以及河南開封中岳廟前的兩軀石人雕象,兩處的石人雕象造型都較粗短,古樸稚拙,佇立如柱,略顯呆滯。秦漢美術—漢俑(公元前206~公元220)中外美術史第16頁/共43頁石獸陜西咸陽出土東漢第17頁/共43頁辟邪四川雅安姚橋高頤墓前石雕東漢第18頁/共43頁漢代石雕藝術的特點漢代大型石雕風格上的共同點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藝,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狀和表面質(zhì)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細致刻畫。它是一定美學趣味的產(chǎn)物,花崗巖的特殊質(zhì)感與這種古拙樸厚的風格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的陽剛之美。很好地表現(xiàn)出漢帝國朝氣蓬勃的時代風貌。第19頁/共43頁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榜R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榜R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yè)的象征。東漢藝術中,馬的造型出現(xiàn)高潮,特別是青銅鑄造和木雕的馬最為出色秦漢美術—漢青銅器(公元前206~公元220)中外美術史第20頁/共43頁長信宮燈: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zhí)燈跽坐的宮女,神態(tài)恬靜優(yōu)雅。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zhí)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第21頁/共43頁一、秦朝壁畫:陜西咸陽第三號秦宮遺址長廊壁畫二、西漢壁畫:麒麟閣功臣圖:名臣畫像西漢洛陽卜千秋墓壁畫是迄今發(fā)現(xiàn)漢代墓室壁畫中年代最早的。洛陽卜千秋西漢壁畫,題材很豐富,其內(nèi)容有人首蛇身的女媧,交纏奔馳的雙龍,二條羊、朱雀、白虎,女主人乘三頭鳥并手捧三足鳥,男主人乘蛇形舟,以及彩云、月亮、伏羲、太陽、黃蛇和豬頭大耳的方相氏等,組成了一幅“升仙圖”,反映了死者魂靈到天國去的美好歸宿。洛陽老城西北燒溝村西漢墓壁畫,以描繪歷史故事著稱《二桃殺三士》和《鴻門宴》秦漢美術—秦漢代壁畫和帛畫中外美術史第22頁/共43頁河南洛陽卜千秋夫婦墓壁畫(摹本局部)西漢第23頁/共43頁三、東漢壁畫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東漢壁畫東漢壁畫特點:大場面鳥瞰式構(gòu)圖為主,空間處理自由,上遠下近,形象簡潔,馬的描繪較為熟練。內(nèi)容龐雜,涉及政治、軍事、經(jīng)濟、宗教、文物典制和世俗生活各個方面。秦漢美術—漢代壁畫和帛畫中外美術史第24頁/共43頁辟車伍佰(左)、門下小吏(右)河北望都一號墓壁畫(局部)東漢第25頁/共43頁樂舞百戲內(nèi)蒙古和林格爾墓壁畫(局部)東漢第26頁/共43頁第27頁/共43頁四、 漢代帛畫長沙馬王堆1號、3號墓的內(nèi)棺棺蓋上均覆蓋著“T”字形旌幡帛畫,全長兩米許,構(gòu)圖基本相同。上段繪日月升龍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繪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間生活;下段繪神怪、龍蛇、大魚、大龜?shù)鹊叵碌纳铩F渲黝}思想是引魂升天。這兩幅帛畫,在藝術處理手法上具有鮮明特色:形貌服飾皆刻畫得惟妙惟肖;各種神禽異獸,姿態(tài)矯健活潑,勾線流暢挺拔,設色莊重典雅,展現(xiàn)了西漢繪畫卓越的藝術水平。秦漢美術—漢代壁畫和帛畫中外美術史第28頁/共43頁帛畫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西漢第29頁/共43頁帛畫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西漢第30頁/共43頁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畫像石:以石為地,以刀代筆刻制而成畫像磚:用模型將畫面印在磚上,也可直接在磚上雕刻

畫像石和畫像磚都是有雕刻畫面的建筑構(gòu)件,用于墓室建筑裝飾。是漢代美術的重要實物資料,數(shù)量最多,內(nèi)容最豐富,藝術手法多種多樣,體現(xiàn)了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秦漢美術—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外美術史第31頁/共43頁一、漢代畫像石畫像石:產(chǎn)生于西漢,盛行于東漢,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四川(山東數(shù)量最多)。山東最著名的畫像石:孝堂山畫像石和武氏祠畫像石,武氏祠畫像采用“鏟地法”的雕刻技法。秦漢美術—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外美術史第32頁/共43頁閔子騫失棰山東嘉祥縣武梁祠畫像石(拓片局部)東漢第33頁/共43頁荊軻刺秦王山東嘉祥縣武梁祠畫像石(拓片局部)東漢第34頁/共43頁山東沂南畫像石(拓片局部)東漢第35頁/共43頁二桃殺三士河南南陽畫像石(拓片)東漢第36頁/共43頁虎拉車河南南陽畫像石(拓片)東漢第37頁/共43頁二、畫像磚畫像磚:產(chǎn)生于戰(zhàn)國晚期,盛行于兩漢及魏晉南北朝。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初期以“四神”圖像為主。

東漢四川畫像磚代表作《弋射收割圖》、《鹽井圖》《弋射收割圖》分上部描繪狩獵場面、下部分描繪收割場面秦漢美術—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外美術史第38頁/共43頁四騎士四川成都畫像磚(拓片)東漢第39頁/共43頁四川地區(qū)除發(fā)現(xiàn)刻在石闕、崖墓及石棺上的畫像石之外,也發(fā)現(xiàn)少量的畫像石墓。代表四川地區(qū)畫像藝術水平、造詣最高的是成都一帶出土的東漢后期畫像磚,它在整個漢代畫像藝術中具有獨樹一幟的地方特色和突出的藝術成就。第40頁/共43頁弋射收獲四川成都畫像磚(拓片)東漢第41頁/共43頁四川畫像磚是用黏土模印燒制而成的實心磚,印模上凹進的形體和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