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易錯考點9_第1頁
高考語文易錯考點9_第2頁
高考語文易錯考點9_第3頁
高考語文易錯考點9_第4頁
高考語文易錯考點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最新易錯考點:古代散文閱讀(答案+詳解)

第一層階糾錯特訓(xùn)——精題分解

【易錯考點一】篩選和整合

1、閱讀選文,完成題目

送石昌言為北使引

蘇洵

昌言舉進(jìn)士時.,吾始數(shù)歲,未學(xué)也。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cè),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

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昌言舉進(jìn)士,II有名。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學(xué)句讀、屬對、

聲律,未成而廢。昌言聞吾廢學(xué),雖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

四方,不相聞。吾日以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fù)學(xué)。又?jǐn)?shù)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

問如平生歡。出文十?dāng)?shù)首,昌言甚喜稱善。吾晚學(xué)無師,雖日為文,中甚自慚;既聞昌言說,

乃頗自喜。今十余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①,乃為天子出使萬里之外強(qiáng)悍不屈之虜庭,

建大旅②,從騎數(shù)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

其至此?

富貴不足怪,吾于昌言獨(dú)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沖口舌之間,足

矣?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噗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聞介馬③數(shù)萬騎馳過,劍槊相摩,

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狈不⑺钥湟袊叨啻?/p>

類也。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

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孟子曰:

“說大人,則藐之。”況于夷狄?請以為贈。

【注】①兩制:宋指翰林和中書兩部門。②大旅:大旗。③介馬:披甲的戰(zhàn)馬。

(1)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昌言關(guān)心蘇洵和蘇洵折節(jié)向?qū)W的一組是()

A.①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筑②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

B.①昌言舉進(jìn)士,日有名筑②相與勞問如平生歡

C.①雖不言,察其意甚恨筑②乃能感悔,摧折復(fù)學(xué)

D.①出文十?dāng)?shù)首,昌言甚喜稱善筑②雖日為文,中甚自慚

(1)C(本題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A項首句表明二人關(guān)系親近。B項首句

表現(xiàn)昌言舉進(jìn)士后的名氣影響,次句表明蘇洵聽到昌言的稱贊后感到高興。D項次句表明蘇

洵因“為文”水平不高而心中自慚)。

【參考譯文】

昌言應(yīng)進(jìn)士科科考試時,我才幾歲,還沒有上學(xué)?;貞洰?dāng)時同一群小孩在我父親身

邊嬉戲,昌言從旁邊拿棗子和板栗給我吃,我們兩家相距很近,又因為是親戚的緣故,我同

他很親近。昌言應(yīng)進(jìn)士科考試后,一天天地有名氣。我后來漸漸長大了,也稍微懂得讀書,

學(xué)習(xí)斷句、對聯(lián)及聲韻格律,沒有學(xué)成功就荒廢了。昌言聽說我荒廢了學(xué)業(yè),口里雖然不說,

但看他的意思很遺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第四名進(jìn)士,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訊了。

我一天天地長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變過去的舊習(xí)重新學(xué)習(xí)。又過了幾年,我到京城游學(xué),

在長安見到昌言,互相慰問如平常一樣高興,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見了很高興,稱贊寫

得好。我很晚求學(xué)又沒有老師,雖然每天寫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慚愧,等聽到昌言的稱贊,

才稍微有點自喜。現(xiàn)在過了十多年,我又來京城,可是昌言已在翰林和中書兩部門做官了,

竟替天子出使到萬里之外強(qiáng)悍不屈的虎庭,(出發(fā)前),樹起了大旗,

有幾百名隨從,前來送行的車子有上千輛,送出都門外,昌言意氣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了!

我自思孩提時,在父親身旁見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這樣顯赫呢?

富貴沒有什么稀奇,我對昌言獨(dú)自有此感慨。大丈夫活著不做將軍,能夠做使者,

憑口舌在外交上取勝也足夠了!往年,彭任隨富公出使契丹回來,給我講,出邊境以后,住

在驛亭里,聽到幾萬匹披甲的戰(zhàn)馬奔馳而過,劍矛彼此撞擊,整夜聽到響聲,跟隨的人害怕

得變了臉色,等到早晨起來,看到路上戰(zhàn)馬跑過的痕跡,還膽顫心驚,情不自禁。大凡敵人

用來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這樣,中原人不能看透這一點,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懼而失言,

被夷狄笑話。唉!他們多么不會思考問題啊!從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壯士健馬臧匿起

來,不讓它們顯露,因此才有平城之戰(zhàn)。現(xiàn)在的匈奴,我知道他們沒有多大能耐了。孟子說:

“游說大人物時,要藐視他們?!焙螞r對于夷狄呢?請讓我將這名言作為贈言。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

燕昭王求賢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欲將以報仇。故往見郭隗先生白:“齊

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

之愿也。敢問以國報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對日:“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訕指①而

事之,北面而受學(xué),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后息,先問而后嘿②,則什己者至。馮幾據(jù)杖,眄

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峋籍③叱咄,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

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

昭王日:“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④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

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

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

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豈遠(yuǎn)千里哉!”

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zhàn)。于是遂以

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⑤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于外。燕兵獨(dú)追北,入至

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dú)莒、即墨。(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

【注】①訕指:折節(jié),屈尊。訕通“屈”。②嘿:通“默”。③峋籍:腳跺地跳躍的樣子。峋,

通“吼”;籍,通“藉”,踐踏。④涓人:宮中負(fù)責(zé)灑掃的官吏,也泛指親近的內(nèi)侍。⑤三晉:

指韓、趙、魏三國。

(1)下列句子都表現(xiàn)燕昭王禮賢下士的一組是

()

①卑身厚幣,以招賢者②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③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

④天下之士,必趨于燕矣⑤往見郭隗先生⑥以雪先王之恥,孤之愿也

A.①③⑥B.④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③④是郭隗回答的話,⑥是燕昭王的愿望和目的)。

【參考譯文】

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之后,登上了王位。他謙卑恭敬,以厚禮重金招聘賢才,

準(zhǔn)備依靠他們報仇雪恥。于是,他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我國內(nèi)亂,發(fā)動突然襲擊,

打敗了燕國。我深知國小力弱,不可能報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與他們共同管理

國家,來雪洗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愿望。請問要報國家的大仇,應(yīng)該怎么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yè)的國君,以賢者為師,同朝共事:成就王業(yè)的國君,

以賢者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業(yè)的國君,以賢者為臣,同朝共事;亡國的國君,以賢者為

奴仆,則不能保有國家。折節(jié)屈尊侍奉賢者,面向老師接受教導(dǎo),那么,才干超過自己百倍

的人就會到來;先于別人去勞役,后于別人去休息,先去求教別人過后再默思,那么,才干

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會到來;靠著幾案,拄著手杖,頤指氣使,指手劃腳,那么,干雜活、

服苦役的人就會到來;如果對人暴虐粗野,隨便發(fā)怒,任意呵斥,那么,只有唯唯諾諾、唯

命是從的犯人、奴隸才會到來。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大王如果能夠廣

泛選拔國內(nèi)的人才,親自登門拜訪,天下人聽說大王親自拜訪賢臣,天下的賢士一定都會奔

赴燕國。”

昭王說:“我應(yīng)當(dāng)拜訪誰才合適呢?”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君王,想以

千金求購千里馬,經(jīng)過三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內(nèi)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買吧!‘國君

就派他去。三個月后他找到了千里馬,可是馬已經(jīng)死了,就以五百金買了那匹死馬的頭,回

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找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還白白花了五百金?!畠?nèi)臣

回答說:'死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山此一定會認(rèn)為大王善于買馬,那

么千里馬就會買到。'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馬就送上門來?,F(xiàn)在大王果真想招攬人才,

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更有才干的人呢?難道他們還會把千

里的路當(dāng)作遠(yuǎn)路嗎?”

于是,燕昭王專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且尊他為師。不久,樂毅從魏國來了,鄒衍

從齊國來了,劇辛從趙國來了,有才干的人都爭先恐后地奔赴燕國。

燕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著的人,與老百姓同甘共苦。28年后,燕國殷實富

裕了,士兵生活安定,不懼怕為國而戰(zhàn)。于是,昭王就任命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趙、

魏、韓等國合謀討伐齊國。齊國大敗,齊閔王逃往國外。燕國的軍隊單獨(dú)追擊敗逃的齊軍,

攻下齊都臨淄,繳獲了那里的全部寶物,燒毀了齊國的宮殿、宗廟。齊國的城邑沒有被攻下

的,只有莒和即墨兩處。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呂元膺,字景夫,郛州東平人。質(zhì)度瑰偉,有公侯之器。貞元初,論惟明節(jié)制渭北,延

在賓席,自是名達(dá)于朝廷。惟明卒,王棲曜代領(lǐng)其鎮(zhèn)。德宗俾棲曜留署使職,咨以軍政。累

轉(zhuǎn)殿中侍御史,征入,真拜本官,轉(zhuǎn)侍御史。丁繼母憂,服闋,除右司員外郎。出為新州刺

史,頗著恩信。嘗歲終閱郡獄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見?!币蚱?/p>

下。元膺憫焉,盡脫其械縱之,與為期。守吏曰:“賊不可縱?!痹咴唬骸拔嵋灾倚糯!?/p>

及期,無后到者。由是群盜感義,相引而去。

元和初,遷諫議大夫、給事中。規(guī)諫駁議,大舉其職。及鎮(zhèn)州王承宗之叛,憲宗將以吐

突丞璀為招討處置使。元膺與給事中穆質(zhì)、孟簡,兵部侍郎許孟容等八人抗論不可。指諭明

切,憲宗納之,為改使號,然猶專戎柄,無功而還。出為同州刺史,及中謝,上問時政得失,

元膺論奏,辭氣激切,上嘉之。翌日謂宰相曰:“元膺有謊言直氣,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

卿等以為何如?”李簿、裴珀賀日:“陛下納諫,超冠百王,乃宗社無疆之休。臣等不能廣

求端士,又不能數(shù)進(jìn)忠言,孤負(fù)圣心,合當(dāng)罪戾。請留元膺給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陽與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論,孟陽除散騎常侍,遂為鄧州刺史,皆假以美詞。

元膺封還詔書,請明示枉直。江西觀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將順贓狀,朝廷不覆按,遽貶將

順道州司戶。元膺日:“廉使奏刺史贓罪,不覆檢即謫去,縱堪之詞足信,亦不可為天下法。”

又封詔書,請發(fā)御史按問,宰臣不能奪。

代權(quán)德輿為都畿防御使。十年七月,郛州李師道留邸伏甲謀亂。師道伏甲百余于邸院,

將焚宮室而肆殺掠。已烹牛饗眾,明日將出。會小將李再興告變,元膺追兵伊闕,圍之……

及窮按之,嘉珍、門察皆稱害武元衡者。元膺以聞,送之上都,賞告變?nèi)藯钸M(jìn)、李再興錦彩

三百匹、宅一區(qū),授之郎將。無膺因請募山河子弟以衛(wèi)宮城,從之。盜發(fā)之日,都城震恐,

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磨坐皇城門,指使部分,氣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數(shù)年,充河中節(jié)度等使。時方鎮(zhèn)多事姑息,元膺獨(dú)以堅正自處,監(jiān)軍使洎往來中貴,無

不敬憚。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讓,改太子賓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贈吏部尚

書。

(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呂元膺“大舉其職”的一組是(3分)()

①盡脫其械縱之②元膺與給事中穆質(zhì)等八人抗論不可

③皆假以美詞④請明示枉直

⑤縱堪之詞足信,亦不可為天下法⑥元膺追兵伊闕,圍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zhuǎn).②③④

【答案】5.C

【解析】①放囚犯回家,是他體恤囚犯思親之苦,以忠信換忠信,但不是“大舉其職”:

恰有違規(guī)之嫌。③是朝廷詔書的內(nèi)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對的做法。)

【易錯考點二】分析和概括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而毒藥則以之

攻邪。故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猶之好戰(zhàn)勝

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設(shè)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興;藥之設(shè)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其道同也。

故病之為患也,小則耗精,大則傷命,隱然-敵國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

勝,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無喪身殞命之憂。是故傳經(jīng)之邪,而先奪其未至,則

所以斷敵之要道也;橫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則所以守我之嚴(yán)疆也。挾宿食而病者,先除

其食,則敵之資糧已焚;合舊疾而發(fā)者,必防其并,則敵之內(nèi)應(yīng)既絕。

辨經(jīng)絡(luò)而無泛用之藥,此之謂向?qū)е畮?;因寒熱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謂行間之術(shù)。

一病而分治之,則用寡可以勝眾,使前后不相救,而勢自衰;數(shù)病而合治之,則并力搗其中

堅,使離散無所統(tǒng),而眾悉潰。病方進(jìn),則不治其太甚,固守元?dú)?,所以老其師;病方衰?/p>

則必窮其所之,更益精銳,所以搗其穴。

若夫虛邪之體,攻不可過,本和平之藥,而以峻藥補(bǔ)之:衰敝之日,不可窮民力也。

實邪之傷,攻不可緩,用峻厲之藥,而以常藥和之:富強(qiáng)之國,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選材必當(dāng),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陣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數(shù)也。孫武子十三

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全篇以用藥宜慎為總原則,提出了一些用藥之道,論說精辟透徹,層次分明。

作者對孫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導(dǎo)用藥中運(yùn)用靈活自如。

B.藥是在人的肌體中發(fā)揮作用的,是內(nèi)在的;兵是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作用的,是外在

的。“用藥如用兵”的說法將內(nèi)在的轉(zhuǎn)換成外在的,淺顯易懂。

C.作者認(rèn)為藥可以用來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體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

是“不得已而后用”的,這體現(xiàn)了他對“藥”的辨證認(rèn)識。

D.文章多用排比句,語言整齊有力,氣勢充足,以用兵喻用藥,突出了用藥和用

兵之間的相似性,從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藥的作用,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本題側(cè)重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巴?/p>

出了藥的作用”,錯誤,應(yīng)為“突出了用藥的重要性”。

【參考譯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計的方法,是把谷物作為主食,果品作為副食,牲畜作為滋補(bǔ)品,

菜蔬作為供養(yǎng)物,藥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參這一些平和的藥物,錯誤地使

用也會造成危害,都是毒藥這一類啊。喜愛服食丹藥的古人,必然產(chǎn)生重病,好像貪求作戰(zhàn)

逞勝的人,一定招致大禍一樣。因此設(shè)置軍隊用來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動用;準(zhǔn)備藥物用來

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它們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禍患,小患就耗散正氣,大禍便傷害性命,嚴(yán)重得好比一個敵對的國家。

用藥物的特性,攻治臟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藥性,用多種方法制服病邪,

然后才沒有喪失性命的憂慮。因此對循著六經(jīng)傳變的病邪,便預(yù)先占據(jù)它尚未侵襲的部位,

就好比切斷敵軍必經(jīng)之道的方法;對來勢迅猛的病邪,便趕快守護(hù)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

比守衛(wèi)我方險要疆土的方法。對挾帶積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積食,就好比敵方的財物

糧食已經(jīng)燒毀;對并合舊疾而發(fā)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舊病邪會合,就好比敵方的內(nèi)應(yīng)已經(jīng)

斷絕。

辨明經(jīng)絡(luò)便沒有泛泛而用的藥物,這好比先頭偵察的部隊;依據(jù)寒熱便有反治的方

法,這好比分化離間的策略。一種病如果分割治療它們,那么用少量藥物就可以戰(zhàn)勝眾多的

病癥,使它們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勢自然衰退;幾種病如果同時治療它們,那么集中

藥力摧毀它們的主要病邪,使它們分散沒有統(tǒng)領(lǐng)的力量,那么眾多的病邪完全潰退。病勢正

在進(jìn)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時攻治,應(yīng)堅守正氣,這好比使敵軍疲怠的方法;病勢正在衰退,

就必定窮追到病邪退去之處,再增加精練勇銳的藥物,這好比摧毀敵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對邪氣傷身而正氣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應(yīng)主要運(yùn)用性味平和的藥物,而

用性味猛烈的藥物輔助它;好比衰弱困敗的時候,不可竭盡人民的力量啊。對邪氣傷身而正

氣尚實的人,攻治不可輕緩,應(yīng)主要運(yùn)用性味猛烈的藥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藥物調(diào)和它;好

比富有強(qiáng)盛的國家,可以振興軍威武力啊。

雖然這樣,但是選材?一定要恰當(dāng),器具必須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誤,排列陣

勢,要有規(guī)律,這些又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孫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與元九書(節(jié)選)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之”字、“無”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

心己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知仆宿昔之緣,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歲,便學(xué)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jìn)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

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月氐。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

齒發(fā)早衰白;督督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shù),蓋以苦學(xué)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貧多故,年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

盈三四百首?;虺鍪窘挥讶缱阆螺叄娊灾^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來,年齒漸

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wù);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

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仆當(dāng)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月請諫紙。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jì)人病,裨補(bǔ)時闕,

而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進(jìn)聞于上。上以廣宸聰,副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zé);

下以復(fù)吾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又請為左右終言之。凡聞仆《賀雨詩》,眾口籍籍,以為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眾

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quán)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登樂游園》寄足下詩,

則執(zhí)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大率如此,不可遍舉。不相與

者,號為沽名,號為詆訐,號為訕謗。茍相與者,則如牛僧孺之戒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

我為非也。其不我非者,舉世不過三兩人。有鄧魴者,見仆詩而喜,無何而魴死。有唐衢者,

見仆詩而泣,未幾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來困蹶若此。嗚呼!豈“六義”“四始”

之風(fēng),天將破壞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病苦聞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詩

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關(guān)東一男子耳,除讀書屬文外,其他懵然無知,乃至?xí)嬈宀?,可以接?/p>

居之歡者,一無通曉,即其愚拙可知矣!初應(yīng)進(jìn)士時,中朝無細(xì)麻之親,達(dá)官無半面之舊;

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張空拳于戰(zhàn)文之場。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入眾耳,跡升清貫,出交

賢俊,入侍冕魔。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選自《古代文論名篇詳注》,有刪節(jié))

(注)《與元九書》寫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時作者在江州司馬任上。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居易自幼聰慧,十五六歲就立志苦學(xué),后因勤學(xué)苦讀而未老先衰。

B.白居易既專注于科舉考試,也酷愛寫詩,他寫的詩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質(zhì)量高,常常

受到朋友的稱贊。

C.白居易認(rèn)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肯定了詩歌的社會功效和現(xiàn)實

意義。

D.白居易通過寫詩來救民疾苦、針硬時弊,得罪了權(quán)貴豪強(qiáng),但是妻子兒女依然理解、

支持他。

【答案】10.D

【解析】(原文說“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為非也”,即妻子兒女兄弟也認(rèn)為“我”不為。)

【參考譯文】

我出生六七個月的時候,乳母抱著我在書屏下邊玩,有人指著“無、字”二字教給我。

我雖然嘴上說不出來,但是心里已經(jīng)默默地記住了。后來有人拿這兩個字問我,即使試上十

次百次,我都能準(zhǔn)確地指出來。那么我是生來就與文字有緣了。五六歲時,就學(xué)習(xí)做詩,九

歲通曉聲韻,十五六歲開始有志于進(jìn)士之業(yè),發(fā)憤苦讀。二十歲以來,白天學(xué)習(xí)做賦,夜里

刻苦讀書,間隙又學(xué)習(xí)做詩,連睡眠和休息都顧不上了。甚至于口舌生瘡,手、肘成繭。少

壯之時:體態(tài)瘦削,還沒有老,就早早的齒衰發(fā)白,看東西總是恍恍惚惚,瞳仁里好象有蠅

亂飛、珠搖晃。這大概是刻苦學(xué)習(xí)、奮力創(chuàng)作造成的,自己也感到很悲哀。

我家庭貧困又多遇事故,二十七歲才參加地方上的鄉(xiāng)試。考中以后,雖然專心于科舉考

試,還是沒有停止做詩。到了做校書郎的時候,詩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時拿出來讓足下這樣

的朋友們看。大家一見都說寫得工巧,其實我并沒有達(dá)到真正詩人的境地。入朝為官以來,

年齡漸長,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每逢與人談話,多詢問時政,每逢讀書、史,多探求治理國家

的道理。這才知道文章應(yīng)該為時事而著寫,詩歌應(yīng)該為現(xiàn)實而創(chuàng)作。這時候,皇帝剛剛繼位,

宰府中有中正之人主持,屢次下詔書,調(diào)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這時被提拔為翰林學(xué)士,

又身兼左拾遺之職,親自領(lǐng)取寫諫章用紙,除了寫奏章直接向皇帝陳述意見之外,把那些可

以解救人民疾苦,彌補(bǔ)時政的缺失,而又難于直接說明的事項,寫成了詩歌,想循序漸進(jìn)、

潛移默化地讓皇帝知道。首先是使皇帝耳目廣遠(yuǎn),有助于其處理繁雜國事機(jī)務(wù)。其次是報答

皇帝的恩遇,盡到諫官的職責(zé)。最后是實現(xiàn)個人平生振興詩道的心愿。沒有想到,心愿未遂

而怨悔已生,詩歌沒有達(dá)于上,而誹謗卻已洶涌而來。

還是讓我給您說個透吧。每每聽到我的《賀雨詩》,眾人就喧嚷起來,已經(jīng)覺得不合時

宜了;聽到我的《哭孔戡》詩,眾人則血帶尷尬,都顯得很不高興;聽到我的《秦中吟》,

豪門權(quán)貴與驕矜近臣則面面相覷為之色變;聽到我寄給您的《樂游園》詩,把持朝政之人都

會扼腕憤怒:聽到我的《宿紫閣村》詩,操縱軍權(quán)的那些人就切齒痛恨。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不能夠一一列舉。與我沒有交誼的人說我是沽名釣譽(yù),是在詆毀攻擊,誹謗侮辱。假使是與

我有交誼的,就拿牛僧孺揭露時政而被斥逐的教訓(xùn)勸誡我,甚而我的骨肉至親都認(rèn)為我不該

如此。認(rèn)為我所行直正的,世上也不過二三個人。有一個鄧魴,看見我的詩就高興,不久他

就死了。還有一個唐衢,讀了我的詩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足下了,而足下

十年來又困頓到這步田地。唉!難道“六義、四始”的精義,是上天要讓它敗亡而不能支撐

延續(xù)了嗎?還是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讓人民疾苦傳達(dá)到天子那里呢?不是這樣的話,為什么有

志于做詩的人不順利到這樣嚴(yán)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過,我只不過是關(guān)東一個普通男子罷了。除去讀書作文,其它事一

無所知,甚至連書法、繪畫、弈棋、博戲那樣可以與眾人一起娛樂的事情,也沒有一樣通曉,

我的愚魯拙笨就可想而知了。最初考進(jìn)士的時候,朝中連個遠(yuǎn)親都沒有,達(dá)官顯貴也一個都

不認(rèn)識,拖著笨拙的步子和善跑之人競爭于同一道路,赤手空拳在著文戰(zhàn)場上打拼。十年之

間,分別有三次中第登科,名聲流傳于外,官也升到了清高之職,在朝廷之外與賢俊之士相

交結(jié),在朝廷之中近輔天子。開始我是由于文章獲取了名聲,末了又由于文章獲罪,也是應(yīng)

該的!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雄歌詩,

道未極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如韓《元和

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yán)義密,制述如經(jīng),能舉①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蔑

愧讓者,非先生之文則誰與?

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于世,出人間者1殘落才百馀篇。韓則雖目其全,至

所缺墜,忘字失句,獨(dú)于集家為甚。志欲補(bǔ)其正而傳之,多從好事訪善本,前后累數(shù)十,得

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遠(yuǎn)道,或他書不暇持,獨(dú)赍《韓》以自隨,幸會人所寶有,就假

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紀(jì)②外,文始幾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時,何故伏真

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獲,則已矣于懷。不圖晚節(jié),遂見其書,聯(lián)為八九大編。夔州③前

序其首,以卷別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韓之巨文與!

書字甚樸,不類今跡,蓋往昔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脫誤,有一二廢字,

由其陳故靡I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因按其舊,錄為別本,與隴西李之才參讀累月,

詳而后止。

嗚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庵我以韓,既而飲我以柳,謂天不吾厚,豈不誣也哉!世之

學(xué)者,如不志于古則已;茍志于古,則踐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雖日能之,非余所敢

知也。

【注】①萃:ZU險峻。②紀(jì):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jì)。③夔州:指劉禹錫。劉曾為夔州刺

史,故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穆修為他所刻印的柳宗元文集所寫的綴于書后的序,因為劉禹錫已在卷首之

前寫了一篇序。

B.文章評述唐文,以“初”“中間”“至韓、柳起”的時間為序,是為了表明韓柳散文

地位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沿革。

C.作者評李杜的文章,用“道未極渾備”,似乎可從兩方面理解:其一,“道”指文章

內(nèi)容,是說李杜的散文在內(nèi)容上還有局限性;其二,“道”指為文之道,是說在表達(dá)上還欠

火候。

D.這篇序文本身即具韓柳之風(fēng)。全文純用古體而絕少駢儷,少用典故。長、短句式及

設(shè)問、感嘆句法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氣勢和節(jié)奏感。

【答案】12.C

【解析】A.“后序”不等于綴于書后;B.“是為了……”錯誤,是為了突出韓柳開創(chuàng)

唐代新古文的宗師地位;D.文章無一處用典,也無設(shè)問而是反問。

【文言文翻譯】

唐代的文章,一開始并未去除掉周、隋等五代的氣息。中間值得稱道的李白、杜甫,

他們的才氣開始施展成為一道勝景,但(只)稱雄于歌詩方面,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渾厚完備。

到韓愈、柳宗元興起,這以后才能大量創(chuàng)作古文,他們的語言與內(nèi)容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雜。

如韓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類的文章,都是語言嚴(yán)謹(jǐn)文義嚴(yán)密,

表達(dá)如經(jīng)典一樣,能夠使唐王朝的美德高立于盛漢之前而無所愧讓,這不是柳先生的文章還

能有誰?

我少時就愛看韓柳二家的文章,常為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現(xiàn)于世間而憂慮,那出現(xiàn)于

世間的,殘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韓文雖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編纂成集

的最嚴(yán)重。我有志于補(bǔ)充修正然后把它傳播開去,于是多處尋訪善本,前后積累了幾十本,

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釋和修改。遇到出遠(yuǎn)門,或者別的書無暇讀,就只隨身帶著《韓》文,

如果幸運(yùn)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寶物,就借來訂正。在這方面花費(fèi)力氣,已超過二十四年,文稿

才差不多定下來。而只有柳宗元的文章,我懷疑它未能在當(dāng)時光芒顯耀,不然為什么真文隱

藏而不能顯耀于世?四方尋求無所收獲,就在心中放棄這事了。沒想到晚年,竟見到了柳宗

元的書,串聯(lián)起來有八九厚冊。劉禹錫在書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編,真真地能和

韓愈的巨著相配!

書上的文字很樸拙,不像現(xiàn)在的,大蓋是過去的藏書。從考證角度看,有的整卷沒

有遇到錯誤和脫漏,有一兩個廢字,也是由于陳舊而磨掉,閱讀也沒有什么損害,還能幫助

研究考證來求真相。于是核對舊本,記為別本,和隴西李之才參讀幾月,詳盡后才停下來。

哎呀,老天爺對我太優(yōu)厚了。一開始拿韓文滿足我,接著用柳文充分滿足我,說老

天爺不厚待我,難道不是誣蔑嗎?世上求學(xué)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學(xué)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

學(xué)古文,那么確立立言的范圍,若放棄二位先生不學(xué),即使說他有才能,這不是我所敢茍同

的。

第二案能力?提升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岷山亭記

歐陽修

岷山臨漢匕望之隱然,蓋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荊州者,豈非以其人哉?其人謂

誰?羊祜叔子、杜預(yù)元凱是已。方晉與吳以兵爭,常倚荊州以為重,而二子相繼于此,遂以

平吳而成晉業(yè),其功烈已蓋于當(dāng)世矣。至于風(fēng)流余韻,藹然被于江漢之間者,至今人猶思之,

而于思叔子也尤深。蓋元凱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為雖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頗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傳言叔子嘗登茲山,慨然語其屬,以謂此山常

在,而前世之士皆己湮滅于無聞,因自顧而悲傷。然獨(dú)不知茲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凱銘功于

二石,一置茲山之上,一投漢水之淵。是知陵谷有變而不知石有時而磨滅也。豈皆自喜其名

之甚而過為無窮之慮歟?將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遠(yuǎn)歟?

山故有亭,世傳以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屢廢而復(fù)興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

也。熙寧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輝以光祿卿來守襄陽。明年,因亭之舊,廣而新之,既周以回

廊之壯,又大其后軒,使與亭相稱。君知名當(dāng)世,所至有聲,襄人安其政而樂從其游也。因

以君之官,名其后軒為光祿堂;又欲紀(jì)其事于石,以與叔子、元凱之名并傳于久遠(yuǎn)。君皆不

能止也,乃來以記屬于余。

余謂君如慕叔子之風(fēng),而襲其遺跡,則其為人與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愛君而安

樂之如此,則君之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書也。若其左右山川之勝勢,與夫

草木云煙之杳靄,出沒于空曠有無之間,而可以備詩人之登高,寫《離騷》之極目者,宜其

覽考自得之。至于亭屢廢興,或自有記,或不必究其詳者,皆不復(fù)道。

熙寧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歐陽修記。

4.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至于風(fēng)流余韻,藹然被于江漢之間者被:遍及

B.其功烈已蓋于當(dāng)世矣蓋:壓倒

C.然獨(dú)不知茲山待己而名著也待:對待

D.若其左右山川之勝勢勝:美好

5.下列各組加點的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項是()(3分)

A.君皆不能止也,乃來以記屬于余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

B.襄人安其政而樂從其游也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C.蓋元凱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D.明年,因亭之舊,廣而新之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是一篇碑記,是作者應(yīng)襄陽知府史中輝之請而寫的。文章略去覘山的自然風(fēng)貌,

而著重抒發(fā)由覘山這一名勝所引起的感想,這在碑記文中是別具一格的。

B.嘰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為晉朝兩位開國元勛羊祜、杜預(yù)曾在此與吳激戰(zhàn)并最終

平定吳國為晉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對趨時邀譽(yù),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預(yù)“垂于不朽”的功業(yè),一

方面對他們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發(fā)出了“自待者厚”的譏評。

D.文章中說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輝的事跡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預(yù)的名字一樣永遠(yuǎn)

流傳。作者是希望史中輝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樹。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而其名特著于荊州者,豈非以其人哉?(3分)

(2)豈皆自喜其名之甚而過為無窮之慮歟?將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遠(yuǎn)歟?(4分)

(3)既周以回廊之壯,又大其后軒,使與亭相稱。(3分)

【答案及解析】

4.C(“待”在此是“依靠。)

5.B(“而”均為連詞,表遞進(jìn)。A“于”分別是表對象、表被動,C“以”分別為“因

為“、“用”,D“因”分別為表原因;介詞,經(jīng)由、通過。)

6.B(“在此與吳激戰(zhàn)”誤)

7.(1)然而它在荊州特別有名,這難道不是因為那里的人(才著名)嗎?(“著”1分,

“以”1分,句意1分)

(2)難道(他們)都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影響而作如此充分的憂慮呢,還是(他們?yōu)?/p>

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遠(yuǎn)呢?(“其名之甚”1分,“將”1分,“自待者厚”1分,句意

1分)

(3)用壯麗的回廊環(huán)繞著亭子之后,又?jǐn)U大了亭子后軒,使后軒與亭子的大小規(guī)模

相稱。(“周”1分,“以回廊之壯”介賓結(jié)構(gòu)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幌山亭記

嘰山面臨漢水,看上去山勢突出高大,(實際上)它是周圍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

荊州特別有名,這難道不是因為那里的人(才著名)嗎?那些人是誰呢?是羊祜叔子、杜預(yù)

元凱。當(dāng)晉與吳用武力相爭時,常常要倚仗荊州,以它為軍事重地,而羊祜杜預(yù)二人相繼在

這里,就平定東吳,成就了晉的統(tǒng)一大業(yè),他們功業(yè)已經(jīng)超過了當(dāng)世之人。至于他們成功的

事跡產(chǎn)生的影響,廣泛傳揚(yáng)于江漢之間,到現(xiàn)在人們?nèi)匀凰寄钏麄?,而對于羊叔子的思念?/p>

別深。大概是元凱憑他的功勞業(yè)績,叔子憑他的仁義品行,二人所作所為有所不同,然而卻

都足以流傳不朽。

我很懷疑那些(已有功業(yè)傳世)卻又反過來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什么原因呢?傳說

羊叔子曾登上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訴他的部下,認(rèn)為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世的名人

都已泯滅無聞,因此羊叔子聯(lián)想到自己而十分悲傷。然而(他)惟獨(dú)沒有想到這座山是因為

有了自己才特別著名的。元凱在兩塊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業(yè),一塊安置在這座山上,一塊投

到漢水之中。(他這樣做)是知道山巒溝壑有變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時也會磨滅的。難道(他

們)都太重視自己的名聲影響而作如此充分的憂慮呢,還是(他們?yōu)榇耍┳鞯煤苤苋氲?/p>

很深遠(yuǎn)呢?

晚山上本來有亭,世上人們傳說是羊叔子所游歷休憩之處。那里建筑屢興屢廢的原因,

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們的名聲而思念他們的人很多。熙寧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輝憑光祿卿

的身份作襄陽長官。第二年,因為嘰山亭的破I日,(史君中輝)就擴(kuò)大并且重新建造了這座

亭,在環(huán)繞著亭子建造了壯麗的回廊后,又?jǐn)U大了亭子后軒,使后軒與亭子的大小規(guī)模相稱。

史君輝聞名于世間(天下),在他從政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聲望。襄人安定于他的執(zhí)政,

樂于跟從著他,也就根據(jù)史君的官職名號,為幌山亭的后軒命名為光祿堂;他人又想在石碑

上記錄史君的事跡,打算用這辦法讓史君與羊叔子、杜元凱之名聲一起流傳久遠(yuǎn)。史君不能

阻止襄人的這種行為舉動。于是他前來向我托付寫亭記。

我認(rèn)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風(fēng)范而(想)承襲他在民間流傳的事跡,那么史君的

為人表現(xiàn)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見了;襄人敬愛史君而生活安定樂逸,那么史君的為政(如

何)又可以知道了。這些就是襄人想寫下來的。(我想)那覘山周圍的秀麗風(fēng)光和籠罩于幽

深杳遠(yuǎn)之中的草木云煙,它們于空曠原野上時隱時現(xiàn),可以供給登高遠(yuǎn)望寫出憂思愁苦詩文

的人,適合他們觀覽時得到它,滿足它。至于這座嘰山亭的屢興屢廢,(或許)有人自會寫

出亭記,有人認(rèn)為不必深究其中的詳情,(這些)我都不再說明了。

2、、文言文閱讀(共22分)

書劍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濟(jì)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婦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宮妝,

髻上加氈笠,錦衣弓鞋,結(jié)束為急裝。腰劍,騎黑衛(wèi),極神駿,婦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駛。

試問:“何人?”停騎漫應(yīng)日:“不知何許人?!薄皩⑼翁??”又漫應(yīng)日:“去處去?!表暱號|

逝,疾若飛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躡其蹤跡,疑劍俠也?!?/p>

禎從侄鸚因述萊陽王生言:順治初,其縣役某,解官銀數(shù)千兩赴濟(jì)南,以木夾函之。晚

將宿逆旅,主人辭焉。且言鎮(zhèn)西北里許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qū)е?。方入?/p>

店時,門外有男子著紅帽頭,狀貌甚獰。至尼庵,入門,有廨三間,東向;北為觀音大士殿;

殿側(cè)有小門,扃焉。叩門久之,有老嫗出應(yīng)。告以故,嫗云:“但宿西廨,無妨。”持朱封^

山門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寢,明燈燭、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風(fēng)驟作,山門若然而辟。

方愕然相顧,倏聞呼門聲甚厲,眾急持械謀拒之。廨門已啟,視之,即紅帽頭人也。徒手握

束香擲地,眾皆撲。比天曉,始蘇,銀已亡矣。急往市詢逆旅主人。主人日:“此人時游市

上,無敢誰何者,唯投尼庵客,輒無恙,今當(dāng)往訴耳。然尼異人,吾須自往求之?!?/p>

至則嫗出問故。日:“非為夜失官銀事耶?”日:“然?!比氚?。頃之,尼出,命嫗挾蒲

團(tuán)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來作此狡獨(dú),罪合死。吾當(dāng)為一決!”顧嫗入,

牽-黑衛(wèi)出,取劍背之,跨衛(wèi)向南山徑去。其行如飛,倏忽不見。

移時,尼徒步手人頭驅(qū)衛(wèi)返,驢背負(fù)木夾函數(shù)千金,殊無所苦。入門呼役曰:“來,視

汝木夾函官封如故乎?”驗之,良是。擲人頭地上,曰:“視此賊不錯殺卻否?”眾聚觀,

果紅帽頭人也。羅拜謝云。比東歸,再往訪之,庵已空無人矣。

尼高髻盛妝衣錦綺行纏羅襪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挾嫗俱來不知何許人

嘗有惡少夜入其室腰斬擲垣外自是無敢犯者。

(選自清?王士禎《池北偶談》,有刪改)

6、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婦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駛駛:駕車

B、殿側(cè)有小門,扃焉扃:關(guān),鎖著

C、大風(fēng)驟作,山門若然而辟辟:開

D、羅拜謝云羅:圍繞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告以故,嫗云:”但宿西廨,無妨?!避娭袩o以為樂,請以劍舞

B、持朱封^山門而入山門若然而辟

C、叩門久之,有老嫗出應(yīng)填然鼓之,兵力既接

D、非為夜失官銀事耶臣之進(jìn)退,實為狼狽

8、對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尼高髻/盛妝衣錦綺行/纏羅襪/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巾人云/尼三四年前挾嫗俱來/不知

何/許人嘗有惡少/夜入其室腰斬擲垣外/自是無敢犯者

B、尼高髻盛妝/衣錦綺/行纏/羅襪/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挾嫗俱來/不

知何許人/嘗有惡少夜入其室/腰斬擲垣外/自是無敢犯者

C、尼高髻盛妝/衣錦綺行/纏羅襪/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布人云/尼三四年前挾嫗俱/來不知

何/許人嘗有惡少夜入其室/腰斬擲垣外/自是無敢犯者

D、尼高髻盛妝/衣錦綺/行纏羅襪/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挾嫗俱來/不知

何許人/嘗有惡少夜入其室腰/斬擲垣外/自是無敢犯者

9、下列有關(guān)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允許別人投宿尼庵和幫差役斬殺紅帕頭男子奪回官銀這兩件事看來,尼庵劍俠是

一個性格豪爽、行俠仗義的女子。

B、戴纖哨頭的男子是個武功高強(qiáng)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銀的這些差役,并且憑

一己之力打倒了眾差役,劫走了官銀。

C、尼庵劍俠行動迅速,在答應(yīng)了差役后沒多久,就殺了紅峭頭,她讓護(hù)衛(wèi)先行回來,

而自己另雇驢馱著官銀回來。

D、從上下文看來,新城令崔懋在章丘西新店遇到的年三十余的婦人,就是他的侄子鸚

所聽故事中那個年十八九的尼姑。

10、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役相戒勿寢,明燈燭、手弓刀以待曙。(3分)

⑵此人時游市上,無敢誰何者,唯投尼庵客,輒無恙,今當(dāng)往訴耳。(4分)

⑶此奴敢來作此狡膾,罪合死。吾當(dāng)為一決?。?分)

【答案及解析】

6.A(“駛”應(yīng)解釋為“迅捷”)

7.C(“之”都是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A“以”:“把”,介詞/引出動作工具的介詞,意思

是“用、拿”。B項“而”: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D項“為":連詞,

表示目的關(guān)系,“為了”/動詞,“是”)

8.B

9.A(B項中并不是打倒了差役,而是靠迷香;C項黑衛(wèi)是驢的稱呼;D項并非新城令

的侄子。)

10.(1)縣里的差役相互告誡不能睡覺,點亮燈燭,手持弓刀,來等待天亮。(戒、明、

手各1分,共3分)

(2)帶紅峭頭的這個人時常在市井游逛(為非作歹),沒有人敢過問,只有投宿尼姑

庵的旅客才能平安無事。今日(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應(yīng)該去尼姑庵述說了。(“游市上”倒裝

句1分,何、輒、訴各1分,共4分0

(3)這個惡人竟敢做這種狡詐奸猾的事情,(他犯下這樣的)罪過應(yīng)當(dāng)處死,我應(yīng)該為(你

們)去懲處這個惡人。(猾、合各1分,省略句1分)

【參考譯文】

新城縣令崔懋,在康熙戊辰年前往濟(jì)南府。到章丘西面的新店的時候,遇見?個婦人:

大約三十多歲,頭上挽著高髻,如宮中的打扮,高髻上戴著氈笠,穿錦衣,著弓鞋,穿著打

扮為緊身衣。腰佩寶劍,騎一匹黑色驢子,形象不凡。這個婦人神采四射,馳行急速。崔懋

試著搭話道:“哪里人啊?”婦人停下來,隨意答道:“不知道什么地方人!”又問:“將往何

處去?”婦人又隨意應(yīng)道:“去該去的地方!”隨即向東馳去,很快不見了蹤影,快若鷹隼。

崔懋說:“可惜我匆匆忙忙要趕赴濟(jì)南府,沒有時間去追趕她,這個婦人應(yīng)該是個劍俠啊?!?/p>

我的堂侄鸚于是講述了萊陽一個姓王的后生的話:順治初年,他們縣的某個差吏解送幾

千兩官銀赴濟(jì)南,用木箱裝好銀子。到了晚上,縣役要投宿一個旅店,旅店主人拒絕了縣役,

并告訴他們:“在此鎮(zhèn)西北-里多地的地方,有個尼庵,凡是有行李包裹的,都往那投宿。”

于是領(lǐng)著縣役前往。在縣役進(jìn)入旅店時,門外有一個以紅帽包頭的男子,相貌極為兇惡可怕。

到了尼庵,進(jìn)入山門,有三間房屋,坐西向東;北面是觀音大士殿;殿的旁邊有一小門,上

著鎖。敲門敲了很長時間,有一老婦人出來應(yīng)答。把原因告訴她,老嫗說:“只管住在西面

的房屋內(nèi),不會有什么損害?!笨h役們相互告誡不能睡覺,點亮蠟燭,手持弓刀,來等待天

亮。到了夜半三更,大風(fēng)突然吼了起來,山門嘩地一聲開了。眾縣役大驚,正面面相覷的時

候,突然聽到門外大呼開門的聲音,眾人急忙哪起武器準(zhǔn)備迎戰(zhàn)。這時,房門已經(jīng)打開,一

看,就是那個戴紅綃頭的人。(那個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擲于地下,眾縣役立即倒了下去。

等到天明,縣役們才蘇醒過來,官銀已經(jīng)都沒了。縣役們急忙去市鎮(zhèn)向旅店主人質(zhì)問。旅店

主人說道:“戴紅頭綃的這個人時常在市井游逛(為非作歹),無人敢去呵問他是誰,只有投

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無事。今日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那就去尼庵訴說了,但庵主是一個

非同尋常的人,我得親自前往向她求助?!?/p>

到了尼庵,那個老婦人出來問原因,說“莫不是為了昨夜丟失的官銀之事吧?”旅店主

人說:“是的?!崩蠇D人進(jìn)去稟報。過了一會兒,尼姑出來,讓老嫗?zāi)脕砥褕F(tuán),尼姑盤腿坐下。

旅店主人跪下訴說此前官銀被搶之事。尼姑笑著說到:這個惡奴竟敢到我這兒施弄狡狼之技,

罪該當(dāng)死。我必當(dāng)為你們?nèi)吞幋藧号??!坝谑?,回頭示意老嫗入內(nèi)牽出一匹黑驢,尼姑取

出一把寶劍,背在身上,飛躍而上向南方徑直馳去。疾弛如飛,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不多

時,尼姑徒步驅(qū)驢而返,手持一個人頭,驢背上馱著用木箱裝的數(shù)千兩銀子,尼姑無絲毫疲

憊之意。入得山門,呼叫縣役:“過來!看看你們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舊?”縣役們

仔細(xì)查驗,果然確實還是那樣。尼姑將人頭擲于地匕說道:“看看這賊奴,我是否錯殺了?”

眾人圍上來一看,果然是那個戴紅綃頭的人??h役們圍成一圈拜謝而去。等到他們從東邊回

來,再去拜訪那個尼姑,尼庵早已空無一人。

那個尼姑挽高髻,化濃妝,穿著華麗,打著綁腿,腳著絲襪,十八九歲的樣子,容貌美

麗。市井中的人說:“尼姑三四年前,和那個老婦人?起來到尼庵,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曾

經(jīng)有一個惡少在夜里闖入她的房間,結(jié)果被殺死,死體拋在墻外,從此沒有人再敢冒犯?!?/p>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木假山記

【宋】蘇洵

木之生,或孽①而殛,或拱②而天;幸而至于任為棟梁,則伐;不幸而為風(fēng)之所拔,

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則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

沉汩沒于湍沙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嚙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則為好事者取去,

強(qiáng)之以為山,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yuǎn)斧斤。而荒江之③,如此者幾何,不為好事者所見,而

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勝數(shù)?則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殛,拱而天,任為棟梁

而不伐;風(fēng)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間,

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

魁岸踞肆,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栗刻峭,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于

中峰,而岌然④決無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e):樹木的嫩芽。②拱(g6ng):指樹有兩手合圍那般粗細(xì)。③(f

en):水邊。④岌(ii)然:高聳的樣子。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或孽而殛或:有的

B.而其激射嚙食之余嚙:咬

C.則疑其有數(shù)存乎其間數(shù):命運(yùn)

D.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強(qiáng)之以為山B.以及于斧斤之

斧斤以時人山林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C.然予之愛之D.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不幸而為風(fēng)之所拔

不幸的是因為大風(fēng)拔起了它

B.然后可以脫泥沙而遠(yuǎn)斧斤

從此它就可以脫離泥沙而且遠(yuǎn)離斧砍刀削

C.予見中峰,魁岸踞肆

我看到中間的峰,魁梧奇?zhèn)?,傲然蹲?/p>

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好像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