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曙光課件_第1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曙光課件_第2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曙光課件_第3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曙光課件_第4頁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曙光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醞釀與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新曙光第九章目錄

第一節(jié)民國初年政治現(xiàn)代化的反復

第二節(jié)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

第三節(ji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五四運動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第一節(jié)民國初年政治現(xiàn)代化的反復返回本章目錄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由唐紹儀任內(nèi)閣總理。袁世凱把內(nèi)政、外交、陸軍和海軍四部交由親信和擁護者主管,確立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tǒng)治。左圖為唐紹儀內(nèi)閣成員合影。返回總目錄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宣布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次日,臨時政府決定遷往北京。南京臨時政府成為歷史名詞。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南京臨時政府內(nèi)閣會議

袁世凱上臺后,宋教仁希望把中國政治納入資產(chǎn)階級政黨政治的軌道。1912年,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1913年初,國民黨在國會參、眾兩院選舉中獲勝。1913年3月20日晚10時45分,宋教仁在上?;疖囌驹獯炭鸵u擊,身中三彈,22日晨不治身亡。6月26日公葬于上海,送葬者達數(shù)萬人。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宋教仁

《真理畫報》揭露了刺殺宋教仁有關人犯,如圖所示:刺宋主使者為大總統(tǒng)袁世凱,同謀者為國務總理趙秉鈞,聯(lián)絡者為內(nèi)務部秘書洪述祖,指揮行兇者為長江偵察科長應桂馨,直接行兇者為流氓兵痞武士英。刺宋案真相大白。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1913年6月,袁世凱下令罷免江西、廣東、安徽三省國民黨籍都督,派兵南下,發(fā)動內(nèi)戰(zhàn)。袁軍裝設大炮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孫中山、黃興等人在上海商討反袁時的合影1913年7月,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黃興在南京響應。安徽、廣東等省相繼獨立。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李烈鈞,江西武寧人。1905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后,積極宣傳革命。辛亥革命后,被任命為安徽都督,不久改任江西都督。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殺后,李烈鈞力主討伐袁世凱,7月12日在湖口起義,掀起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后逃亡日本。1915年到昆明參加護國運動,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李烈鈞任護法軍政府總參謀長。以后,他追隨孫中山革命,歷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等職。1946年病逝。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二十一條”共分五號:第一號四條,中國政府承認日本享有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第二號七條,將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滿、安奉兩鐵路期限延長為99年,承認日本在南滿及內(nèi)蒙東部的特殊權利;第三號兩條,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未經(jīng)公司同意,不準他人開采附近礦山;第四號一條,中國沿海港灣及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給其他國。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右圖是1915年5月25日外交總長陸征祥與日本駐華公使簽訂“二十一條”草約。左中為陸征祥;右中為日置益。1915年6月1日,袁世凱批準“二十一條”。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左圖是袁世凱的批文國民黨人為揭露袁世凱的罪行,印發(fā)《中日交涉之真相》等傳單。由于全國人民的愛國斗爭,“二十一條”未能付諸實行。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國民黨人散發(fā)的傳單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1915年10月8日,袁世凱公布《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12月31日,袁世凱下令次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于元旦正式登基。

左圖左邊為“中華帝國國旗”,以兩道交叉的紅色斜條將旗面分為四個三角形,上下左右三角分別黃、白、藍、黑各色,以代替民國的五色旗。右邊為《洪憲元年歷書》。因袁世凱稱帝迅速敗亡而未見天日。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左圖為文官禮服

這是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而準備的璽印。右邊為“中華帝國之璽”、左邊為“皇帝之寶”。返回本章目錄右圖為袁世凱稱帝的紀念金幣返回總目錄

孫中山在日本發(fā)表《討袁宣言》,指出袁世凱“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表示“誓死戮此民賊,以拯我民。”號召“愛國之豪杰共圖之。”在全國掀起反袁高潮。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左圖為孫中山《討袁宣言》1915年12月初,蔡鍔返回云南,聯(lián)合唐繼堯、李烈鈞等人組成護國軍。12月25日,宣布云南獨立,誓師討袁。護國軍第一軍司令部合影返回本章目錄護國軍部分將領的合影。圖左第2人為李烈鈞,左第3人為蔡鍔。返回總目錄

蔡鍔,湖南邵陽人。早年留日,1904年回國,在江西、湖南等地訓練新軍。武昌起義時,在昆明與李根源起兵響應,建立軍政府,任云南總督。1915年12月,在云南組織護國軍起兵討袁,后任四川督軍兼省長。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護國軍成立,昆明城內(nèi)“再造神州”的五色旗迎風招展。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圖為云南各界人士在昆明慶祝獨立討袁軍開赴前線

護國軍進入四川、貴州、兩廣,不斷取得勝利。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護國軍在長江流域的軍營袁世凱死后,中國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jù)紛爭的局面。

主要有北洋軍閥和西南軍閥兩大割據(jù)勢力。在北洋軍閥系統(tǒng)中,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以日本為后臺,控制著北京中央政權和安徽、陜西、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勢力最大;馮國璋為首的直系軍閥,以英美為靠山,占據(jù)長江流域的江蘇、江西、湖北等省,勢力僅次于皖系;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得到日本的支持,控制著東北地區(qū),在直、皖兩系之間舉足輕重。在西南軍閥中,以唐繼堯為首的滇系和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勢力最大。前者占據(jù)云南、貴州兩省和四川部分地區(qū),后者則占據(jù)兩廣。此外,山西的閻錫山、徐州的張勛等軍閥獨霸一方。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大總統(tǒng)黎元洪

段祺瑞以北洋首領自居,與黎元洪分庭抗禮。先是在國務院秘書長人選問題上發(fā)生爭執(zhí),后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問題上,斗爭更趨激烈。是為“府院之爭”。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段祺瑞1917年,段祺瑞因向日本借款,被黎元洪撤銷總理職務。

6月14日,黎元洪請督軍團團長張勛入京調(diào)解。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張勛,字少軒,江西奉新人。1895年后,歷任管帶、副將、總兵等職。1911年,升為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后,在南京殘殺民眾數(shù)千人,與革命軍交戰(zhàn),敗退至徐州一帶。清帝退位,改稱武衛(wèi)前軍,禁剪辮子,以示效忠,時稱‘辮子兵’。民國后仍留長辮,故被稱為“辮帥”。1913年,進攻革命軍,重占南京,后調(diào)徐州任長江巡閱使。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任安徽督軍,擴充至13省同盟,蓄意復辟清王朝。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1917年6月,張勛利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借“調(diào)停”為名,率3000“辮子兵”,進入北京。張勛于7月1日擁護12歲的溥儀復辟帝制,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nèi)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涤袨楸环鉃椤板龅略骸备痹洪L。稱為“張勛復辟”或“丁巳復辟”。賭博的辮子軍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北京街頭又掛起龍旗返回本章目錄

張勛復辟,“普天同憤”。孫中山發(fā)表《討逆宣言》,表明維護民國,反對北洋軍閥的決心。返回總目錄《時報》登載的孫中山及各界反對復辟的消息討逆軍正在進發(fā)

段祺瑞利用張勛逼走黎元洪,并以“反復辟”為名,組織“討逆軍”。辮子軍一觸即潰,張勛逃入荷蘭使館。7月12日,宣統(tǒng)再度宣布退位。段祺瑞重新掌權。返回本章目錄“討逆軍”攻城返回總目錄

左圖為被擊毀的“定武軍”司令部

右圖為張勛復辟失敗后,北京天安門前慶祝共和的情景。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決定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德、奧宣戰(zhàn)。右圖為參戰(zhàn)紀念章。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參戰(zhàn)華工在青島準備出發(fā)

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開國會,孫中山發(fā)起“護法運動”,得到桂軍和滇軍首領陸榮廷、唐繼堯和海軍總長程璧光的響應。1917年8月、9月間,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中華民國軍政大綱》,選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1917年10月6日,護法戰(zhàn)爭在湖南爆發(fā)。孫中山以軍政府大元帥名義頒布討伐令,斥責段祺等陽托共和,陰行帝制,號召人們奮起討伐。

護法軍政府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1917年11月下旬,桂系在軍政府內(nèi)挑起爭端。1918年2月26日,擁護孫中山的程璧光被刺。5月,桂系操縱國會非常會議,用“總裁會議制”代替大元帥制,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1918年7月孫中山到達上海

孫中山被迫辭職,左圖為孫中山辭去大元帥的通電。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1918年皖系軍閥進入湖南,張敬堯宣稱“三月不封刀”,結果“殺傷遍地,血肉成丘”。據(jù)同年12月調(diào)查,僅醴陵一地被殺害者高達21542人。右圖是軍閥混戰(zhàn)后醴陵的殘破景象。

北洋殘害百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躲避兵災,被迫舉家逃亡。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左圖為遭受破壞的湖南株洲

右圖為用泥土充饑的農(nóng)民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左圖為軍閥在瘋狂屠殺無辜左圖為軍閥劫掠的火車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新文化運動的背景

政治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沒有改變。經(jīng)過革命的洗禮,部分進步知識分子認為,辛亥革命的失敗是因為中國缺乏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國民頭腦中缺乏民主共和觀念。要建立名副其實的共和國,必須從根本上對國民性進行改造。

孫中山第二節(jié)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運動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經(jīng)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是新文化運動的經(jīng)濟基礎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思想袁世凱祭天的隊伍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民主共和觀念與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但是傳統(tǒng)思想并未根除。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掀起尊孔讀經(jīng)、復古倒退逆流。回擊這股尊孔復古的逆流成為時代的要求。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從二卷一號改名為《新青年》)。陳獨秀就任北大文科學長后,《新青年》編輯部從上海遷到北京,李大釗、胡適、錢玄同、劉半農(nóng)、魯迅等成為編輯或撰稿人,形成了新文化運動的陣營。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陳獨秀,安徽懷寧人。1915年,在《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他發(fā)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民主科學

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實行“學術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方針,陳獨秀、李大釗、劉半農(nóng)、胡適和錢玄同等人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北大?;辗祷乇菊履夸浄祷乜偰夸?/p>

蔡元培,字鶴卿,別號孑民,辛亥革命后,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張教育應從造成現(xiàn)世幸福出發(fā),提出修改學制、男女同校等主張。1916年12月——1927年7月任北京大學校長,改革北京大學。返回總目錄返回本章目錄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返回總目錄返回本章目錄返回本章目錄

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揭露中國社會的黑暗,向青年提出希望和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鼓勵青年追求科學和民主,舉起新文化運動的旗幟。返回總目錄陳獨秀返回本章目錄1917年,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要以“國民文學”、“寫實文學”、“社會文學”代替“貴族文學”、“古典文學”、“山林文學”,從形式到內(nèi)容進行文學改革。

《新青年》從四卷一號起改用白話文,采用新式標點符號,刊登新體詩,直接推動文學革命運動的興起。返回總目錄

李大釗,字守常,直隸樂亭人,1913年,在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學讀書,反對“二十一條”。1916年,回國后,任北京《晨報》編輯。在《新青年》上發(fā)表《青春》一文,號召青年不要留戀垂死的社會,要不斷改造自己,追求進步,勇敢地創(chuàng)造青春的中國,青春的世界。發(fā)表《孔子與憲法》一文,指出孔子是“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揭露袁世凱將孔教載入憲法,是“專制復活之先聲?!狈祷乇菊履夸浄祷乜偰夸浝畲筢?/p>

胡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畢業(yè)于上海中國公學,接觸新學,信奉進化論。1910年,赴美國,求教于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反對文言,提倡白話,主張文學革命。1917年7月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發(fā)表新詩集《嘗試集》,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

1919年7月,他提出實用主義研究方法。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胡適

胡適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改良”,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強調(diào)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早年就讀于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2年,到日本學醫(yī)。后認為文藝最能改變國民精神,棄醫(yī)從文。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等校任教。1918年夏,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白話短篇小說,對中國歷史上封建統(tǒng)治和封建道德進行深刻批判,號召人民起來革命,推翻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吃人社會。他把反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內(nèi)容,同新文學的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

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這是1902年魯迅到日本留學后,剪去長發(fā)的“斷發(fā)照”。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魯迅

魯迅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狂人日記》等白話文小說,倡導新文風,用通俗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對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進行剖析和批判。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狂人日記》是新文學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用象征的手法,指出幾千年的封建歷史,滿本都寫著“吃人”兩個字,強烈地批判了封建家族制度和舊禮教,是現(xiàn)實主義的杰作。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小說集。收集了魯迅1918年至1922年間所寫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作品嚴肅地總結了辛亥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探討了中國革命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魯迅題名為《吶喊》,用意在于為革命者作戰(zhàn)助陣,使他們不憚于前驅(qū)。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吶喊》初版本和《狂人日記》返回本章目錄

錢玄同,原名錢夏,號疑古,浙江吳興人。19歲留學日本,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從章太炎治“小學”。1913年始,先后任北京高等師范、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fā)表雜感,力主“文學革命”,成為“隨感錄”的重要作者。五四后,任北京師大國文系主任,參加語絲社,并致力于音韻學研究,從事文字改革工作。有音韻學和辭書等著述多種。

返回總目錄

劉半農(nóng),原名壽彭,改名復,初字半儂,后改半農(nóng),江蘇江陰人。辛亥革命時曾任革命軍文書。后寫舊體小說。1917年成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1920年赴歐留學,研究音韻學?;貒笕伪本┐髮W教授,同時繼續(xù)從事雜文著作。作品自然灑脫、幽默風趣。主要著作有《半農(nóng)雜文》、《半農(nóng)雜文二集》等。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新文化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的引入和十月革命的介紹返回總目錄返回本章目錄

由于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新青年》的編輯深感不評時政已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從5卷5號起,及時反映和評論當前的政治問題,1918年12月,陳獨秀、李大釗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旗幟鮮明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積極宣傳俄國十月革命,是五四運動在思想輿論準備方面一個指導性刊物。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新青年》和《每周評論》

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性質(zhì)的思想文化運動,①動搖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封建主義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加速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②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奠定思想基礎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歷史局限表現(xiàn)在①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多集中于知識份子間的討論。②對待中西文化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缺乏科學的分析和批判,對東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有片面化、絕對化的趨向。

新文化運動的評價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第三節(ji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五四運動

十月革命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返回本章目錄1898年,上海出版的《泰國民法志》,最早向中國人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

1898年,上海《萬國公報》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稱馬克思是“百工領袖”。返回總目錄1902年,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領袖梁啟超稱馬克思為“社會主義之泰斗”、“社會主義之鼻祖”。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20世紀初,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介紹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孫中山和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介紹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馬君武,桂林人,1900年,在廣西策應唐才常起義。1901年赴日留學。曾與梁啟超創(chuàng)辦《新民從報》,后追隨孫中山。1905年,參與起草中國同盟會章程。1906年,回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辛亥革命后,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后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yè)部次長和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參與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7年,隨孫中山南下護法。生平譯著甚豐,主要有:《物種起源》、《達爾文》、《民約論》、《彌勒約翰之說》、《賦稅論》、《唯心派鉅子黑智兒之學說》、《代數(shù)學》、《礦物學》等。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返回本章目錄

朱執(zhí)信,祖籍蕭山,生于番禺。1902年,入教會學堂。1904年夏,考取京師大學堂預科班,并以公費留日,在東京主攻經(jīng)濟學。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6年,在《民報》上連續(xù)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事跡,翻譯《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列傳》、《共產(chǎn)黨宣言》及《資本論》的部分內(nèi)容。1911年參加黃花崗起義。廣州獨立后,任廣東軍政府總參議。跟隨孫中山參加二次革命。次年,加入中華革命黨,負責起草《建國方略》。1919年,創(chuàng)辦《建設》雜志。1920年9月21日,被桂系軍閥殺害于廣東虎門。著有《朱執(zhí)信集》。返回總目錄十月革命前馬克思學說在中國傳播的意義和局限

馬克思學說的早期介紹,為中國思想界打開一扇新的窗戶,推動了近代中國啟蒙運動的發(fā)展,為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奠定基礎。中國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對馬克思學說的介紹不夠成熟和深刻,有誤解,甚至歪曲,沒有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局限在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分子的狹隘圈子里,脫離群眾,影響小,沒有形成思想運動。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返回本章目錄

1917年11月10日,《民國日報》以《突如其來之俄國大政變》為題,報道十月革命的發(fā)生。十月革命驚醒了向西方學習真理的中國先進分子,促使他們?nèi)ヌ剿骱脱芯渴赂锩?,開始把目光從西方轉(zhuǎn)向東方,從歐美轉(zhuǎn)向俄國,從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轉(zhuǎn)向無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返回總目錄

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1919年李大釗在《每周評論》上發(fā)表《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他指出:俄國十月革命預示著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到來。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十月革命勝利后,《新青年》逐漸轉(zhuǎn)向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編輯部遷回上海。從第8卷開始,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發(fā)起組織的機關刊物。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刊物。1925年4月后,宣傳統(tǒng)一戰(zhàn)線及國民革命運動。1926年???。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新青年》轉(zhuǎn)向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的出現(xiàn)

《新青年》、《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晨報》副刊等大批報刊紛紛發(fā)表宣傳、研究、評論社會主義的文章。中國產(chǎn)生了第一批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返回本章目錄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不僅為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奠定思想基礎,而且促進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zhuǎn)變。返回總目錄

1919年1月,27個戰(zhàn)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是決策人物。中國以戰(zhàn)勝國的資格派出由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征祥、駐美公使顧維鈞、駐英公使施肇基、駐比公使魏宸組、南方軍政府代表王正廷5人組成的代表團出席會議。

返回本章目錄五四愛國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中國的影響返回總目錄巴黎和會與五四運動的爆發(fā)

1919年1月28日,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

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中國代表向和會提出廢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隊、巡警;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歸還租界;關稅自主等要求。后來又提出廢除“二十一條”的主張,遭到拒絕。中國代表在1月27日的會上陳述了膠州灣租界地、膠濟鐵路及其他權利均應直接歸還中國的理由,并于3月7日提交了關于山東問題的詳細說帖?!鞍屠韬蜁睍龇祷乇菊履夸浄祷乜偰夸?/p>

日本以武裝占領的既成事實和中國曾有“欣然同意”的換文為借口,無理要求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無條件讓予日本。英、法、意積極支持日本。美國反對日本獨霸山東,提出交由美、英、法、日、意五國共管。日本表示強烈反對并以退出和會相威脅,美國妥協(xié)。4月30日,美、英、法三國在邀請日本參加、拒絕中國代表出席的情況下,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交給日本,并在《凡爾賽和約》中作了明文規(guī)定。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竟和戰(zhàn)敗國一樣遭受宰割。

巴黎和約中有關山東權益轉(zhuǎn)讓日本的內(nèi)容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在天安門前集會,發(fā)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的強盜行為。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nèi)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第二天,北京學生總罷課。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領導學生斗爭,積極設法營救被捕學生。

左圖為《每周評論》刊登山東問題的文章,揭露巴黎和會的騙局,譴責帝國主義的強盜行徑,為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起到推動作用。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5月4日,北京學生前往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qū)示威,毆打章宗祥,火燒趙家樓。學生的愛國行動遭到政府的鎮(zhèn)壓。五四運動返回本章目錄返回總目錄

曹汝霖,上海人,1915年和陸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