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工程地質巖心的鑒定和描述鐵路工程地質鉆孔的巖心鑒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類和定名(一)、土的分類——按顆粒粒徑大小
(二)、土的定名——按《鐵路工程巖土分類標準》(TB10077-2023)執(zhí)行
1.漂石(塊石)土:粒徑大于20c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徑大于2c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50%3.圓礫(角礫)土: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50%4.礫砂土:粒徑大于2mm的顆粒占總質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徑大于0.5m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50%6.中砂土:粒徑大于0.25m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50%7.細砂土: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85%8.粉砂土: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超過總質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數(shù)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的質量不超過全部質量的50%
10.粉質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數(shù)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組成,塑性指數(shù)大于17
注:定名時應根據(jù)顆粒級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確定。(三)、黏性土的分類及野外鑒別
1.黏土:極細的均勻土塊,搓捻無砂感,黏塑滑膩,易搓成細于0.5mm的長條
1
2.粉質黏土:無均質感,搓捻時有砂感,塑性,弱黏結,能搓成比黏土較粗的短土條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覺,砂粒少,粉粒多,潮濕時呈流體狀,不能搓成土條、土球
(四)、土的潮濕和塑性程度的劃分
1、黏性土——含粉質黏土、黏土,分為堅硬、硬塑、軟塑、流塑
狀態(tài)堅硬名稱粉質黏土擾動后一般不能捏成團,用錘擊和手壓土不能捏成餅,手捏壓不易見手指印,易成碎塊能捏成餅,手指手捏表層出硬塑軟塑流塑輕壓可見手印,水,手上有明手捏稍有出水IL=0.5-1.0顯濕印,土體坍流成扁圓形IL>1.0兩手相壓成餅手捏粘于手塊易碎開,IL1.0掌中有濕印IL=0.5-1.0
塑性狀態(tài)堅硬硬塑軟塑流塑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擊/30cm)N>328<N≤322<N≤8N≤22、砂性土的潮濕程度的劃分——含漂(塊)石土、卵(碎)石土、圓礫(角礫)土、砂土,分為稍濕、潮濕及飽和
稍濕—呈松散狀,手摸時感到潮,飽和度Sr?50%潮濕—手捏時手上有濕印,Sr=50-80%
飽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濕程度的劃分
稍濕—自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濕程度在鉆孔中的表達方法
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類土
2
堅硬稍濕硬塑、軟塑潮濕流塑飽和
(五)、土的密實程度的劃分及在鉆孔中的反映
密實程度密實中密稍密松散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擊/30cm)N>3015<N≤3010<N≤15N≤10(1)碎石類土及砂類土分為密實、中密、稍密、松散四類
1.密實—鉆進困難,給進震動厲害,孔內響動大,孔壁穩(wěn)定,不易坍垮。
2.中密—鉆進較困難,給進震動不猛烈,孔壁常有坍塌現(xiàn)象,需跟管鉆進。
3.稍密—鉆進較困難,給進震動猛烈,孔壁較易坍塌,需跟管鉆進。4.松散—鉆進較簡單,給進稍有震動,孔壁嚴重坍塌,必需跟管鉆進。(2)粉土的密實程度按孔隙比(e)分為:
密實(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注:無“松散〞之描述法。
二.土類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一)黏性土、粉土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1.土的名稱:黏性土類的黏土(塑性指數(shù)Ip<17=、粉質黏土(塑性指數(shù)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數(shù)Ip≤10,且粒徑Φ>0.075mm顆粒的質量不超過全部質量的50%的土)等;
2.土的顏色:一般為復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黏性土的塑性狀態(tài)、粉土的潮濕狀態(tài),成層性,質地強度:黏性土的塑性狀態(tài)分為堅硬(液性指數(shù)IL≤0),硬塑(液性指數(shù)0<IL≤0.5),軟塑(液性指數(shù)0.5<IL≤1),流塑(液性指數(shù)IL>1);
粉土的潮濕程度分為稍濕(自然含水率w<20%),潮濕(自然含水率20%≤w≤30%),飽和(w<30%);粉土的密實程度按孔隙比(e)分為密實(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
4.夾雜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徑,形狀等;無夾雜物則描述土質均一或質純;
5.其它:如搓條,滑膩感,斑紋,干裂,蟲孔,嗅味等。(二)砂類土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3
1.土的名稱:礫砂(Φ>2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50%),細砂(Φ>0.075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85%),粉砂(Φ>0.075mm的顆粒質量占總質量的50%);
2.土的顏色:一般為復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潮濕程度:根據(jù)砂類土的飽和度Sr劃分,稍濕(Sr≤50%),潮濕(50%<Sr≤80%),飽和(Sr>80%);
4.密實程度:砂類土密實程度按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或相對密度Dr劃分,密實(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
5.顆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
6.顆粒大小,形狀及級配狀況(均勻性);
7.夾雜物及其百分比:如礫石、黏性土、腐植物等;
(三)碎石類(碎、塊、卵、漂石;圓礫、角礫)土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1.土的名稱:卵石土,碎塊石,漂石土,塊石土,圓礫土,角礫土等;2.土的顏色:一般為復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
3.潮濕程度:根據(jù)砂類土的飽和度Sr劃分,稍濕(Sr≤50%),潮濕(50%<Sr≤80%),飽和(Sr>80%);
4.密實程度:密實,中密,稍密,松散
5.顆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質與土質名稱,各占含量百分比;
6.顆粒形狀及大?。褐杆槭愅林惺|塊體的磨圓度(分渾圓,圓棱,次尖棱,尖棱狀)及塊徑尺寸等;
7.顆粒級配及分布狀況:指顆粒有無排列和分布規(guī)律,顆粒的均勻性,分選性,分布呈層狀或透鏡狀、尖滅狀等;
8.顆粒的風化程度:全風化(W4),強風化(W3),弱風化(W2),微風化(W1)等;
9.夾雜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樹皮草根,腐木,結核等及其含量;對成韻律沉積的土層,當薄層與厚層厚度之比為1/10~1/3時,宜定名為“夾層〞,厚層的土名寫在前面,如黏土夾粉砂層;當厚度之比大于1/3時,宜定名為“互層〞,如黏土與粉砂互層;當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規(guī)律屢屢出現(xiàn)時,宜定名為“夾薄層〞,如黏土夾薄層粉砂。(四)軟土
軟土的判定:自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自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壓縮系數(shù)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強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應判定為軟土。軟土一般含有機質,具有壓縮性高,強度低靈敏度高和排水固結緩慢的特點。軟土的結構擾動后,強度有很大降低。
軟土按物理力學性質的分類,其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為小于800kPa,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shù)N<2-4擊;分類為:軟黏性土(自然孔隙比e≥1.0,有機質含量Wu<3%);淤泥質土和淤泥(有機質含量均為3≤Wu<10,淤泥質土自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質土(有機質含量10≤Wu≤60,e>3);泥炭(Wu>60,e>10)等五類。
另:根據(jù)《高速鐵路暫規(guī)》靜力觸探比貫入阻力PS值為800~1200kPa時,定名為松軟土,厚度大于2m時,須單獨劃分出來。三.巖層巖心的的鑒定和描述
各類巖石的巖心按如下項目和順序進行描述。1.巖石名稱:判定是什么巖石;
2.顏色:一般描述巖石新鮮面顏色及風化后的顏色,可用單色或主次色描述,(如灰白色);
3.礦物成分:主要礦物及次要礦物,以及各自的含量百分比;碎屑沉積巖要
4
描述碎屑成分,膠結物(泥質,鈣質、鐵質、硅質)等;
4.結構與構造:如巖漿巖礦物的顆粒大小,形狀,排列方式(如塊狀);沉積巖的顆粒大小,形狀,層厚(如巨厚層),層理,層理傾角,層面特征,膠結物類型,泥質結構,生物結構,化學結構;變質巖的顆粒大小,形狀(如眼球狀構造),片理等;
5.巖石的斷口形狀(如貝殼狀-為隱晶質,不平狀-為微晶或粒狀結晶,階梯狀-微層理發(fā)育);
6.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狀況,疏密程度(條/每米,間距,均勻性),傾斜度,充填物,密閉程度,裂隙面新鮮程度等;
7.巖石的風化狀況,破碎程度:主要描述巖石風化程度及巖心的完整性;8.RQD值:巖心節(jié)長(最短,最長,一般)等,并可據(jù)此計算“巖體的質量指標〞RQD值;
9.巖石的堅硬程度:一般可描述用手掰、鐵錘敲擊、用刀刻劃時巖心的破壞狀況;
10.巖石的可鉆性:進尺的難易,常以小時進尺計;
11.巖心的水文地質特征:描述隙、縫、洞的含水性及其面上的風化痕跡,巖心浸水后的吸水性,崩解性,巖心中的溶蝕現(xiàn)象,水銹特征,裂隙面被水侵蝕的狀況等;
12.巖心中柔弱夾層的狀況:顏色的變化,柔弱狀態(tài)(濕度,可塑性),擾動狀況(擠、壓、搓、揉的痕跡)及夾雜物;
13.巖石的均勻性:顏色、成分、顆粒等的分派狀態(tài);14.巖心采取率,鉆孔的垮塌狀況;
15.溶洞的起訖深度,填充狀態(tài),填充物性質等。16.巖體風化程度分類
5
巖體風化程度分帶野外鑒定特征風化程度分帶巖石礦物顏色結構破碎程度堅硬程度風化程度參考指標壓強比波速比壓縮波速標貫擊風化系巖體質KR=Kv=(Vpt度數(shù)數(shù)Kf量指標Rw/Rf/Vps)2Vp(m/s)N63.5RQD全風化(W4)巖石礦物已結構已全部破風化破碎呈碎用手可捏碎,完全變色,壞,僅外觀保屑狀或土狀,用楸可掘進除石英外,持原巖狀態(tài)具可塑性其它礦物均變質巖石及大部分礦物變色,礦物成分已明顯變化,形成次生礦物結構已大部分破壞,形成碎塊及球狀結構,構造層理不甚明了風化裂隙很發(fā)育,巖體破碎,裂隙間距2-20cm,完整性很差,浸水或干濕交替迅速軟化或崩解風化裂隙發(fā)育,裂隙間距多為20-40cm,整體性差,巖芯呈碎塊石狀用手錘可擊碎,錘擊聲啞,碎石用手可掰斷,用鎬可掘進,用楸則很困難-500.2~0.4風化成土的比例>35%弱風化(W2)巖石礦物顏色暗淡,礦物成分基本無變化,僅部分易風化的礦物變色,沿節(jié)理面出現(xiàn)次生礦物巖石礦物顏色較暗淡,節(jié)理面附近有部分礦物變色結構已部分破壞,裂隙可能出現(xiàn)風化夾層,一般呈塊狀或層狀結構,裂隙中充填有少量風化物巖體結構未破壞,僅沿節(jié)理面稍有風化現(xiàn)象或有水銹用大錘可擊碎,用手錘不易擊碎,錘擊聲脆,大部分需放炮掘進0.4~0.650.45~0.751500~4000-0.4~0.850~75微風化(W1)有少量風化裂用大錘和楔子隙,裂隙間距才能剖開,泥多數(shù)大于40cm,質巖類用大錘可以擊碎,放整體性較好炮才能掘進0.65~0.900.75~0.903000~5000-0.8~0.975~90未風化(W)巖石礦物及保持巖體原有僅有構造裂泥質巖用大錘膠結物顏色結構隙,巖體完整可擊碎,其余新鮮,保持巖類不易擊原有顏色開,放炮才能掘進>0.9>0.94000~5000-0.9~1.0>90
注:Rw—風化巖石抗壓強度Rf—未風化巖石抗壓強度
Vpt—風化巖體縱波速度Vps—未風化巖體縱波速度Kf—風化巖石與新鮮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之比
四.柔弱面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一)斷裂面(帶)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1.名稱:如斷層角礫巖,斷層破碎巖,壓碎巖,斷層泥等;2.顏色:如單色,復色,形容色;
3.物質組成:包括夾雜物、填充物、膠結物的成分,形狀,大小等;4.斷裂帶結構:指斷裂帶物質的破碎、膠結程度;
5.斷裂面的力學特征:檫痕,鏡面,擠壓,揉皺及其方向等;6.巖層的傾角:上盤,下盤,斷裂面(帶)等;7.含水狀況。
(二)滑動面(帶)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1.土質滑坡滑動面(帶)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a注意研究柔弱面(帶)的位置,這些柔弱面(帶)是土層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滑動面(帶)的位置,應細心描述其物質組成;
6
b觀測地下水與柔弱面(帶)的關系,地下水軟化土體,若兩者聯(lián)系密切,滑動面(帶)往往發(fā)生在這些地方,應細心描述其可塑狀態(tài);
c細心觀測柔弱帶物質組成及夾雜物等,并將該段巖心晾干,用錘輕輕敲開,若見有檫痕和滑面時,應用刀剖開滑面測量起傾角;
d注意發(fā)生縮孔現(xiàn)象、套管變形的部位,并進行丈量和記錄,這些地方往往是滑動面的位置。
2.巖質滑坡滑動面(帶)巖心的鑒定和描述
a與司鉆者密切協(xié)同,記錄好柔弱帶和空洞的位置;
b細心觀測柔弱帶的物質組成并與上、下地層的巖心相比較;c觀測柔弱帶顆粒的形狀特征,如棱角的損壞、擠壓痕跡等;d觀測和測量柔弱帶(面)上下巖層傾角的變化狀況及其關系;e地下水的狀況:如初見水位,穩(wěn)定水位等;
f及時注意孔壁掉塊、套管變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記錄。五.換層記錄
孔內巖石性質和種類發(fā)生變化叫換層,主要根據(jù)以下狀況綜合判斷。
1.鉆速的變化和壓力的增減狀況;
2.司鉆者感覺到給進把的不同震動感或感覺鉆頭切削鉆取巖心時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3.水鉆時,鉆探沖洗液顏色和循環(huán)槽內巖粉成分的變化;
4.鉆具陷落,卡鉆,埋鉆,漏水,涌砂等現(xiàn)象發(fā)生位置也應注意分辯。在鉆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孔底換層后,應及時作好記錄,其內容包括:換層深度,換層時間,并注明判斷換層的主要依據(jù)。若起鉆時孔底已超過換層位置,可根據(jù)所取出的巖心上推實際換層位置。
記錄員應根據(jù)司鉆者對換層的感覺和上述狀況的綜合判斷,凡是認為可能是換層的地方,都要確鑿無遺漏的記錄,以便鉆取上巖心后進行對照鑒定,并根據(jù)換層巖心進行詳細描述。
巖土的分類和鑒定
1、在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時,應鑒定巖石的地質名稱和風化程度,并進行巖石堅硬程度、巖體完整程度和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的劃分。
7
2、巖石堅硬程度、巖體完整程度和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的劃分,應分別按表1~表3執(zhí)行。
3、當缺乏有關試驗數(shù)據(jù)時,可按附錄A執(zhí)行。
4、當軟化系數(shù)等于或小于0.75時,應定為軟化巖石:當巖石具有特別成分、特別結構或特別性質時,應定為特別性巖石,如易溶性巖石、膨脹性巖石、崩解性巖石、鹽漬化巖石等。
5、巖石的描述應包括地質年代、地質名稱、風化程度、顏色、主要礦物、結構、構造和巖石質量指標RQD對沉積巖應著重描述沉積物的顆粒大小、形狀、膠結物成分和膠結程度;對巖漿巖和變質巖應著重描述礦物結晶大小和結晶程度。
8
6、巖體的描述應包括結構面、結構體、巖層厚度和結構類型,并宜符合以下規(guī)定:
1)結構面的描述包括類型、性質、產狀、組合形式、發(fā)育程度、延展狀況、閉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狀況和充填物性質以及充水性質等;
2)結構體的描述包括類型、形狀、大小和結構體在圍巖中的受力狀況等;
3)巖層厚度分類應按表4執(zhí)行。
表4巖層厚度分類
層厚分類單層厚度h(m)層厚分類單層厚度h(m)巨厚層h>1.0厚層1.0≥h>0.5中厚層0.5≥h>0.1薄層h≤0.1
7、對地下洞室和邊坡工程,尚應確定巖體的結構類型。巖體結構類型的劃分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A表執(zhí)行。
8、對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級和V級的巖體,鑒定和描述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對軟巖和極軟巖,應注意是否具有可軟化性、膨脹性、崩解性等特別性質;
2)對極破碎巖體,應說明破碎的原因,如斷層、全風化等;
9
3)開挖后是否有進一步風化的特性;
土的分類和鑒定
(一)、土的分類——按顆粒粒徑大小
10
1、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積的土,應定為老沉積土;第四紀全新世中近期沉積的土,應定為新近沉積土。根據(jù)地質成因,可劃分為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淤積土、冰積土和風積土等。土根據(jù)有機質含量分類,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A表A.0.5執(zhí)行。2、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的土,應定名為碎石土,
3、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50%的土和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的土應定名為砂土,并按表1-3-20進一步分類。
11
注:定名時應根據(jù)顆粒級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確定。
4、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且塑性指數(shù)等于或小于10的土,應定名為粉土。
5、塑性指數(shù)大于10的土應定名為粘性土。
6、除按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shù)定名外、土的綜合定名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對特別成因和年代的土類應結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對特別性土,應結合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shù)定名;3)對混合土,應冠以主要含有的土類定名;4)對同一土層中相間呈韻律沉積,當薄層與厚層的厚度比大于1/3時,宜定為“互層〞;厚度比為1/10~1/3時,宜定為“夾層〞;夾層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層,且屢屢出現(xiàn)時,宜定為“夾薄層〞。5)當土層厚度大于0.5m時,宜單獨分層。7、土的鑒定應在現(xiàn)場描述的基礎上,結合室內試驗的開土記錄和試驗結果綜合確定。土的描述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碎石土應描述顆粒級配、顆粒形狀、顆粒排列、母巖成分、風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質和充填程度、密實度等;
2)砂土應描述顏色、礦物組成、顆粒級配、顆粒形狀、粘粒含量、濕度、密實度等。3)粉土應描述顏色、包含物、濕度、密實度、搖震反應、光澤反應、干強度韌性等;4)粘性土應描述顏色、狀態(tài)、包含物、光澤反應、搖震反應、干強度、韌性、土層結構等;
5)特別性土除應描述上述相應土類規(guī)定的內容外,尚應描述其特別成分和特別性質;如對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對填土尚需描述物質成分、堆積年代、密實度和厚度的均勻程度等;6)對具有互層、夾層、夾薄層特征的土,尚應描述各層的厚度和層理特征。
8、碎石土的密實度:可根據(jù)圓錐動力觸探錘擊數(shù)按表7或表8確定,表中的N63.5和N120應按附錄B修正。定性描述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A的規(guī)定執(zhí)行。
表7碎石土密實度按N63.5分類重型動力觸探錘擊數(shù)N63.5密實度N63.5>20密實1014松散稍密中密密實很密9、砂土的密實度應根據(jù)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shù)實測值N劃分為密實、中密、稍密和松散,并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當用靜力觸探探頭阻力劃分砂土密實度時,可根據(jù)當?shù)亟涷灤_定。
表9砂土密實度分類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N≤101030密實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實10、粉土的密實度
應根據(jù)孔隙比e劃分為密實、中密和稍密;其濕度應根據(jù)含水量ω(%)劃分為稍濕、濕、很濕。密實度和濕度的劃分應分別符合表10和表11的規(guī)定。
表10粉土密實度分類孔隙比ee>0.90.75≤e≤0.90e3020≤ω≤30ω90)、較好的(RQD=75-90)、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極差的(RQD1.01.0≥h>0.5中厚層薄層0.5≥h>0.1h≤0.1
巖體是指包括各種結構面(如節(jié)理裂隙等)的原位巖石。巖石按成因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及變質巖三大類。當巖石具有特別成分、結構特征和性質時,應定名為特別性巖石,一般可分為易溶性巖石、膨脹性巖石、崩解性巖石和鹽漬化巖石等。
土的野外描述
土的描述除按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shù)定名外,土的綜合定名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對特別成因和年代的土類應結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對特別性土,應結合顆粒級配、塑性指數(shù)定名;3對混合土,應冠以主要含有的土類定名;
4對同一土層中相間呈韻律沉積,當薄層與厚層的厚度比大于1/3時,宜定為“夾層〞;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層,且屢屢出現(xiàn)時,宜定為“夾薄層〞;5當土層厚度大于0.5m時,宜單獨分層。
土的鑒定應在現(xiàn)場描述的基礎上,結合室內試驗的開土記錄和試驗結果綜合確定。土的描述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碎石土應描述顆粒級配、顆粒形狀、顆粒排列、母巖成分、風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質和充填程度、密實度、潮濕度等;
2砂土應描述顏色、礦物組成、顆粒級配、顆粒形狀、粘粒含量、潮濕度、密實度等;3粉土應描述顏色、包含物、濕度、密實度、搖震反應、、光澤反應、干強度、韌性等;4粘性土應描述顏色、狀態(tài)、包含物、光澤反應、搖震反應、干強度、塑性、土層結構等;5特別性土除應描述上述相應土類規(guī)定的內容外,尚應描述其特別成分和特別性質;如對
15
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對填土尚需描述物質成分、堆積年代、密實度和厚度的均勻程度等;6對具有互層、夾層、夾薄層特征的土,尚應描述各層的厚度和層理特征。對同一土層中相間成韻律沉積、薄層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層,當薄層與厚層的厚度比為1/10—1/3時,宜定名為“夾層〞,厚的土層寫在前面,如粘土夾粉砂層;當厚度比大于1/3時,宜定名為“互層〞,如粘土—粉砂互層: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層且有規(guī)律地屢屢出現(xiàn)時,宜定名為“夾薄層〞,如粘土夾薄層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單獨分層,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別要求的除外;
7對由坡積、洪積、冰水沉積形成的、顆粒級配呈不連續(xù)狀、細粒、巨?;祀s的土,應判定為混合土。當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過25%時,定為Ⅰ類混合土;當細粒土中礫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過25%時定為Ⅱ類混合土;當含量不超過25%時,《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23)執(zhí)行定名。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經常用“含〞、“混〞、“夾〞字樣,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鐵錳結核、碎磚塊等;“混〞——系指某類土中均勻地混有另一類土;“夾〞——系指某一類土不均勻地夾有另一類土,如粘土夾碎石。為了消除對同一土層認識上的人為差異,在描述工作正式開展前,應由工程(技術)負責人進行現(xiàn)場示范性描述,以統(tǒng)一描述標準。工程負責人應在現(xiàn)場隨時處理各種技術問題。土的結構、構造、成因類型及地質時代等難以確定時,應將直觀特征詳細描述,由工程(技術)負責人根據(jù)區(qū)域資料和調查結果綜合分析、研究后確定。野外記錄應使用標準的專業(yè)術語,術語標準參照《建筑巖土工程勘察基本術語標準》JGJ84—92執(zhí)行,記錄要確鑿、詳細、客觀。1)碎石土
碎石土指粒徑大于2mm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的土。碎石土的定名可根據(jù)目測或量測顆粒直徑,估計重量百分比,按顆粒級配及形狀確定。其分類標準可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23)執(zhí)行。
碎石土應描述的項目及描述順序是:名稱、主要成分、磨圓度、球度、一般粒徑、最大粒徑、穩(wěn)固性、充填物的名稱和性質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數(shù)、膠結性、密實度、濕度等。碎石土的名稱應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23)確定。當顆粒分選有漸變狀況時,應在記錄中以箭頭表示碎石土間的相互關系。如卵石漸變?yōu)閳A礫或角礫漸變?yōu)樗槭?,表示為卵石→圓礫或角礫→碎石。
對碎石土的成分,應描述碎塊的巖石名稱。當不易鑒別時,可描述為是由結晶巖碎塊組成還是由沉積巖碎塊組成。
碎塊的穩(wěn)固性應分為穩(wěn)固的(錘擊不易碎)、較穩(wěn)固的(錘擊易碎)、不穩(wěn)固的(原生礦物大部分已風化,多為次生礦物,手能掰開)。
當碎石土的充填物為砂土時,應描述其粒組及密實度;當充填物為粘性土時,應描述其狀態(tài),并均應按充填物的重量估計其百分比。如無充填物時,則應描述顆粒排列、孔隙的大小及顆粒的接觸關系等。對碎石土的膠結性,應描述顆粒之間的膠結物名稱及膠結程度。碎石土的膠結程度可按穩(wěn)固性分為三級:微弱膠結、中等膠結、強膠結。碎石土密實度劃分為密實、中密、稍密、松散。2)砂土
砂土指粒徑大于2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且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超過總質量50%的土。
砂土的描述內容及描述順序是:名稱、顏色、成分、結構、層理特征、顆粒級配、包含物成分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膠結性、密實度、濕度等。砂土的分類定名應按顆粒級配或野外鑒別的方法確定。分類標準可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23)。
砂土的成分,應描述其主要礦物名稱,如石英質的或石英—長石質的等。
對砂土的結構,主要應描述其均勻度和磨圓度。均勻度可分為均粒的和混粒的;磨圓度可分為圓形、亞圓形、亞角形和棱角形。
對砂土的構造,應描述其顆粒大小、成分、顏色和形狀不同而顯示出來的成層現(xiàn)象。層狀構造可分為水平狀構造、波狀構造、斜層狀構造和交織狀構造等。
砂土中混粘性土和碎石土時,應描述其分布的均勻性和含量的重量百分比(或以多、少表示)。砂土中有機質超過3%時,應標明“含有機質〞字樣。
16
對砂土的膠結性,應描述其顆粒之間的膠結物和膠結程度。
按膠結程度可分為微弱膠結(呈塊狀,用手可捏碎,干后捏成粉狀);中等膠結(呈塊狀,用手難以捏碎,干后錘擊可碎成帶棱角的碎塊、碎屑);強膠結(原狀砂樣似成塊狀巖石,且一般只能用錘擊砸碎,碎塊呈棱角狀)。砂土的密實度分為密實、中密、稍密、松散。
砂土的濕度可按飽和度Sr(%)分為稍濕,很濕,飽和。3)粉土
粉土指粒徑大于0.075mm的顆粒質量不超過總質量的50%且塑性指數(shù)Ip小于或等于10的土,可分為粘質粉土(粒徑小于0.005mm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的10%)和砂質粉土(粒徑小于0.005mm顆粒含量小于或等于全重的10%)。粉土的性質介于砂土與粘性土之間。粉土應描述的項目及描述順序是:名稱、顏色、顆粒級配、結構、構造、包含物、狀態(tài)或密實度及濕度等。
粉土的狀態(tài)或密實度分別劃分為堅硬、硬塑、可塑、軟塑、流塑和密實、中密、稍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岳麓版九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中圖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冀教版選修4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新世紀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師大新版必修1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新世紀版九年級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統(tǒng)編版選修4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文學類百科常識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530題)
- 2025年應天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畜牧獸醫(yī)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集體備課教學案全冊表格式
- 校園保潔培訓課件
- 渠道管理就這樣做
- 大客戶銷售這樣說這樣做
- 精裝修樣板房房屋使用說明
- 喬遷新居結婚典禮主持詞
-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競賽試題(附答案)
- 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2全冊教案
- 人口分布 高一地理下學期人教版 必修第二冊
- 四年級上冊英語試題-Module 9 Unit 1 What happened to your head--外研社(一起)(含答案)
- 子宮內膜異位癥診療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