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直接勘察)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1.gif)
![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直接勘察)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2.gif)
![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直接勘察)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3.gif)
![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直接勘察)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4.gif)
![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直接勘察)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a07c589398c02652358f4f06d594175f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直接勘察)第1頁,共12頁文字目錄TOC\o"1-2"\h\z\u1、前言 11.1.工程勘察任務 11.2.工程特征概況 11.3.工程勘察范圍、階段及等級劃分 11.4.工程勘察目的與任務 21.5.工程勘察依據(jù)及執(zhí)行技術標準 31.6.勘察工作概況 31.7.工程勘察質量評述 41.8、外業(yè)見證評述 42、工程地質條件 52.1地形地貌 52.2氣象、水文 52.3地質構造 52.4地層結構及巖性特征 52.5風化帶特征及基巖面起伏情況 62.5水文地質條件 62.6不良地質現(xiàn)象 63、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確定 63.1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確定 63.2巖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 73.3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 73.4巖土工程特性及土石工程分級 83.5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及基巖面起伏特征 84、工程地質問題分析與評價 84.1場地的穩(wěn)定性及適宜性評價 84.2地震效應評價 94.3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 94.4路基分段工程地質評價 94.6工程建設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評價 105、地基評價 105.1地基均勻性評價 105.2地下水作用評價 105.3特殊巖、土評價 105.5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分析 116、結論與建議 116.1工程地質勘察結論 116.2設計與施工建議 11附表附表1:勘探點主要數(shù)據(jù)一覽表附圖NO.0圖例NO.1-1勘探點平面布置圖1:500NO.2-Ⅰ工程地質縱剖面圖1:500NO.2-1~NO.2-9工程地質橫剖面圖1:200NO.3-1~NO.3-30鉆孔柱狀圖1:100~150附件附件1:委托書附件2:巖土工程詳細勘察綱要附件3:巖石檢測報告附件4:測量成果說明1、前言1.1.工程勘察任務重慶永川工業(yè)園區(qū)三教工業(yè)園擬在重慶市永川區(qū)三教工業(yè)園修建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為了提供路基路面設計提供巖土參數(shù),特委托重慶得武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開展工程詳細勘察工作,并于2020年5月簽訂了《建設工程勘察合同》,同時下達了《巖土工程勘察任務委托書》。1.2.工程特征概況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工程位于三教工業(yè)園中部,是一條貫穿南北的縱向線間的連接道路。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設計車速40Km/h,道路全長584.960m,雙向四車道,規(guī)劃路幅寬22m,其中車行道16米,兩側人行道寬各為3m。標準路幅分配如下:3m(人行道)+16m(車行道)+3m(人行道)=22m。根據(jù)設計總平面圖、設計縱斷面及設計方案,道路設計特征如下表1-1。表1-1設計特征表道路名稱起點坐標(m)終點坐標(m)道路里程(m)道路寬度(m)道路等級工程重要性等級鼎盛路東段X=66071.140Y=48843.907X=66237.585Y=49404.687K0+000~K0+584.96022次干路二級路基防護與支擋:道路沿線兩側為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用地征地范圍,道路用地范圍基本不受限制,具有放坡條件,初步設計方案對道路兩側的路塹、路堤設計擬按《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要求的坡率和坡型進行如下處理。填方路基:第一級邊坡按1:1.5放坡,坡高8m,第二級邊坡按1:1.8放坡,坡高8m,以下各級邊坡均按1:2放坡,坡高10m,各級邊坡間設2m寬馬道。填方路基外側地表水往路基匯集時,在坡腳設臨時排水溝,排水溝布置在坡腳線2m以外。挖方路基:填筑土、粘土:1:1.50;強風化基巖:1:1.00;中風化基巖:1:0.8坡率放坡。在路塹開挖前作好坡頂排水防滲工作,當挖方路基外側地表水往路基匯集時,在坡頂外5m設臨時截水溝,并順地勢接入道路排水系統(tǒng)排出路基范圍。邊坡防護:格構綠化護坡。1.3.工程勘察范圍、階段及等級劃分1.3.1.工程勘察范圍根據(jù)《建設工程勘察合同》及《巖土工程勘察任務委托書》規(guī)定,本次勘察范圍邊界以占地線控制;經現(xiàn)場調查,道路區(qū)未見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占地線范圍內已滿足工程建設區(qū)及工程邊坡影響區(qū)的范圍,因而將占地線確定為工程勘察范圍合理。1.3.2.勘察范圍及勘察階段判定勘察范圍判定條件及結果見表1.3.2-2,勘察階段為直接詳勘,判定條件及結果見表1.3.2-3。表1.3.2-2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范圍判定表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邊坡判定結果環(huán)境邊坡及其影響區(qū)域1對于無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倍邊坡高度。大于1倍邊坡高度。滿足勘察范圍2對于有外傾結構面控制的巖土邊坡,勘察范圍線應根據(jù)組成邊坡的巖土性質及可能破壞模式確定,且勘察范圍不應小于外傾結構面影響范圍。大于其影響范圍。滿足勘察范圍3對于可能出現(xiàn)土體內部滑動破壞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坡頂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倍邊坡高度。大于1.5倍邊坡高度。滿足勘察范圍4對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勘察范圍線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后緣邊界,且還應大于可能沿巖土界面滑動的土質邊坡前緣邊界(即剪出口位置)。滿足。滿足勘察范圍基坑邊坡及其影響區(qū)域1巖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無。滿足勘察范圍2土質基坑邊坡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無滿足勘察范圍3當需要采用錨桿(索)支護時,勘察范圍線到基坑邊線外側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不需采用錨桿(索)支護。滿足勘察范圍表1.3.2-3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階段判定表(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項判定條件對應判定條件的場地及工程指標判定結果場地及項目1在復雜場地上建設工程安全等級為一級的建設項目。場地為中等復雜場地,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不需進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設場地1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巖溶塌陷等不良地質作用較為發(fā)育,且其影響面積占建設場地30%及以上的建設場地。無不良地質作用。不需進行初步勘察2場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巖坡,且其影響面積占建設場地50%及以上的建設場地。場地斜坡地形坡角10~15°。不需進行初步勘察3三峽庫區(qū)175m蓄水位(吳淞高程)岸線外側水平距離100米范圍內的建設場地。不受三峽庫區(qū)175m蓄水位影響。不需進行初步勘察4存在礦產采空區(qū)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區(qū)或地下洞頂距離擬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設場地。無礦產采空區(qū)或地下洞室。不需進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設項目1總建筑規(guī)模大于50萬m2且高層建筑規(guī)模占總建筑規(guī)模的比例超過70%的大型住宅小區(qū)。不符合。不需進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層建筑。不符合。不需進行初步勘察3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0m2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車站或長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符合。不需進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徑150m及以上的斜拉橋、懸索橋等纜索承重橋梁以及拱橋,立體交叉線路為3層及3層以上(不計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橋梁。不符合。不需進行初步勘察1.3.3.工程勘察等級劃分表1.33-1場地類別劃分判定表判定因素場地環(huán)境情況場地復雜程度地形、地貌地形坡角5~10°,局部大到30°中等復雜巖層傾角(°)8°簡單巖土特征巖土種類較多,變化較大,有素填土等特殊性土。復雜土層厚度(m)16.5m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中等中等復雜不良地質現(xiàn)象無簡單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活動強烈程度中等強烈中等復雜相鄰建筑影響程度簡單簡單綜合確定中等復雜工程建設場地地形地貌簡單,地質環(huán)境基本未受破壞,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對工程建設影響較小,周邊環(huán)境條件簡單;巖土種類較多,性質不均,地基、邊坡的巖土性質變化較小,場地復雜類別為中等復雜。擬建道路為城市次干路,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中的規(guī)定,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綜上分析可知,場地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故工程地質勘察等級為乙級。1.4.工程勘察目的與任務本次勘察目的是為了查明擬建道路沿線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對沿線各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巖土性質作出工程地質評價,并為路基設計設計、確定路基設計回彈模量和適宜的路面結構組合類型、路基壓實、防護與加固、路基排水設計以及不良地質現(xiàn)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質依據(jù)和必要的設計參數(shù),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等相關行業(yè)技術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務如下:(1)查明沿線各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劃分地貌單元;(2)查明沿線地質構造、地層結構、巖土類型、厚度、性質及其分布規(guī)律,基巖風化層厚度、起伏程度、以及基巖的完整程度與堅硬程度;(3)查明地下水類型、埋藏條件、補排條件、水位變化幅度與規(guī)律,地表水的來源、水位和積水時間,分析地表水、地下水對路基穩(wěn)定性的影響,同時判定環(huán)境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查明沿線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范圍,規(guī)模,同時進行穩(wěn)定性分析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議;(5)查明各類巖土的物理力學特性,提供設計所需的設計參數(shù);(6)對道路沿線場地的穩(wěn)定性及適宜性進行分析評價,對道路回填及開挖形成的人工邊坡進行穩(wěn)定評價,提出防治建議;(7)分段論證路基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相關建議;(8)收集工程建設場地歷史地震資料,劃分場地抗震地段,評價場地地震效應。1.5.工程勘察依據(jù)及執(zhí)行技術標準(1)《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2)《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TGC20-2011)(3)《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4)《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19)(5)《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B02-2013)(6)《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B02-01-2008)(7)《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2010年版)參考規(guī)范:(1)《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2)《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修改版)1.6.勘察工作概況1.6.1.勘察工作布置原則根據(jù)工程重要性等級、場地復雜等級、巖土條件復雜等級,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規(guī)范》(CJJ56-2012)相關規(guī)定確定本項目工程地質勘察等級為乙級,編制了以機械鉆孔為主,輔以地表工程地質測繪、原位測試、巖土室內試驗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方案,結合上述規(guī)范規(guī)定,沿道路走向40~80m布置一條勘探線,在邊坡地段適當加密勘探線,每條勘探線布置勘探點1~3個,共布置勘探點30個,鉆孔編號為ZK1~ZK30。其中控制性鉆孔12個,一般性鉆孔18個。(1)鉆孔進入設計路面以下6.0~8.0m;(2)鉆孔簡易水文測試:要求對所有鉆孔施工完畢之后,均進行簡易水文觀測,對工程建設有影響的地下水段,進行抽水試驗。所有勘探點布置均滿足對沿線各路基的穩(wěn)定性和巖土性質作出工程地質評價,也滿足路基路面設計的要求。1.6.2.工作完成情況受業(yè)主的委托,我公司于2020年5月8日組織4臺(套)北京-100型鉆機進場施工,于2020年5月10日結束野外工作,2020年5月11日轉入室內資料整理。共計完成工作量如下表1.6.2-1:表1.6.2-1工作量統(tǒng)計一覽表工作項目名稱單位數(shù)量說明工程地質測繪Km20.06工程測量勘探點定位個30斷面(比例尺1:500\1:200)Km/條1.1/10勘探鉆孔m/孔415.8/30室內試驗巖樣組6單軸抗壓試驗土樣組4水文試驗水位觀測孔301.7.工程勘察質量評述(1)工程地質測繪本次勘察工作用圖采用現(xiàn)測1:500現(xiàn)狀地形圖作底圖,采用追索法進行測繪;使用儀器法、半儀器法進行定位測繪,圈定和劃分不同巖土體界線,分析地層成因,查明地質構造的產狀,測繪中特別注意到了節(jié)理裂隙的統(tǒng)計分析,測繪精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2)工程測量本次勘察測量內容為鉆孔定位,利用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為定測依據(jù),控制點坐標如下表1.7-1??刂泣c坐標系統(tǒng)為1956永川獨立坐標系,高程系統(tǒng)為1956年黃海高程系。控制點檢查無誤后,采用全站儀進行鉆探孔位施測,其精度滿足《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要求。表1.7-1測量控制點坐標及高程序號點號坐標X坐標Y高程H1TC166112.1148843.91362.932TC266118.7149003.65362.85(3)鉆探本次勘察鉆探勞務單位為重慶得武巖土工程有限公司。鉆進過程中嚴格按勘察方案及鉆探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未出現(xiàn)安全質量事故。以開孔φ110mm,終孔φ91mm鉆具鉆進,土層采用小水量鉆進,基巖采用循環(huán)水回轉鉆進,采取率:填土層大于65%,粉質粘土%,基巖%。鉆孔鉆探結束并驗收合格后采用粘土球回填鉆孔,均勻回填,每0.5~1.0m分層搗實。滿足《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測試技術規(guī)程》(JGJ/T87-2012)要求。(4)水文工作每個鉆孔施工結束后觀察水位,24小時后進行穩(wěn)定水位測量。觀測數(shù)量、密度均滿足相關規(guī)程要求。資料整理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試驗成果能夠滿足設計及施工需要。(5)取樣及室內試驗本次勘察采集中等風化巖樣6組,土樣4組按規(guī)范應至少取6組,占總孔數(shù)的1/3。巖樣采集后立即采用塑料膠布密封,運輸中采取了避免振動的措施,取樣深度及樣品數(shù)量符合規(guī)范要求;土樣采用薄壁取土器、連續(xù)靜壓法采集I級土樣。取樣時及時包裝,樣品采集嚴格按樣品采集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樣品數(shù)量、包裝、運輸、送樣時間等滿足《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測試技術規(guī)程》(JGJ/T87-2012)要求。室內試驗工作由重慶一三六測試中心承擔,測試成果符合規(guī)范要求。本次勘察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規(guī)程執(zhí)行,所有樣品均按規(guī)范、規(guī)程的要求采取,現(xiàn)場封包,及時做測試,樣品質量合格。(6)作圖軟件內業(yè)整理中,所有圖件均為計算機繪制??辈靾D件的編制使用軟件為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重慶分院開發(fā)的《巖土工程勘察CAD系統(tǒng)》V3.0;文字報告使用微軟公司出品的Micorosoftoffice2003編寫。1.8、外業(yè)見證評述為了保證勘察外業(yè)工作質量,業(yè)主委托外業(yè)見證重慶南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見證員:牟新彥,印章號:YKJZ-2310584-0022),并派遣業(yè)主現(xiàn)場代表,采取了雙層管理模式,并簽訂了《工程勘察外業(yè)見證合同》。外業(yè)見證單位對整個勘察工作項目進行全面監(jiān)督,采用旁站形式與勘察外業(yè)工作同步進行。2、工程地質條件2.1地形地貌線路區(qū)屬于侵蝕剝蝕丘陵地貌。場地內部分地形已進行人工改造,線路區(qū)內多已征地且平場,房屋均已拆遷完畢,僅在K0+370位置高壓線鐵塔還未拆遷,但在規(guī)劃拆遷中。地形坡度平緩,地形坡角5~8°,局部地段可達25°。場地內最高點高程363.44m,最低點高程351.03m,相對高差12.41m,整體地形較為斜坡狀,局部為陡坎。2.2氣象、水文項目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7.5℃~18.5℃,極端氣溫,最低-1.8℃(1989年1月22日),最高44.2℃(1997年7月13日),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降雨量1141.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73.50mm(1978年5月21日)。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且常有雷陣暴雨。春冬多霧,霧日最長達148天。年平均相對濕度80%,絕對濕度17.6mb。常年風速較小,以偏西北風見多,最大風速為28.4m/s??辈靾龅貎?,在擬建道路K0+500位置處,因道路施工平場堆積,排水不暢,形成水塘,勘察期間水塘現(xiàn)狀水位在355.5m左右,水深約在1.5~2.0m,水塘水位不穩(wěn)定,受季節(jié)及施工影響較大,后期平場完成并完善排水系統(tǒng)后將不再形成積水,后期地表水對本工程影響小。2.3地質構造根據(jù)區(qū)域地質資料,經工程地質測繪表明,區(qū)域地質構造屬蒲呂場向斜西翼,巖層呈單斜產出,在場地附近基巖露頭處測得巖層產狀為:126°∠8°;巖體為中厚層狀構造,層間裂隙發(fā)育,層間結合程度很差,屬軟弱結構面。未見斷層通過,地質構造簡單。主要構造裂隙特征如下:①裂隙:46°∠58°。裂隙間距1.0~3.0m,延伸3.0~6.0m,一般張開寬度約1~3mm,壓扭性裂隙,裂隙較發(fā)育,無充填,裂面平整,結合程度差,屬硬性結構面;②裂隙:342°∠67°。裂隙間距2.0~4.0m,延伸2.0~5.0m,一般張開2~5mm,壓扭性裂隙,裂隙較發(fā)育,無充填,結合程度差,裂面平整,屬硬性結構面。2.4地層結構及巖性特征經工程地質測繪及鉆探揭露,場地內分布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Q4ml)、殘坡積粉質粘土(Q4el+dl),及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的(J2s)砂泥巖組成,現(xiàn)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tǒng):①素填土(Q4ml):褐色,主要由砂、泥巖塊碎石、粉質粘土組成,塊石含量約25%,塊碎石粒徑一般1820~260mm,分布不均勻,松散,稍濕,回填時間約1年。鉆孔揭露厚度0.5m(ZK10)~13.4m(ZK28),分布于整個場地。②粉質粘土(Q4el+dl):褐黃色。成份均勻,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組成。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刀切面光滑。裂隙不發(fā)育,結構致密。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呈可塑狀,局部鉆孔揭露該層上部1.0m左右存在軟土,含水量高,呈軟塑狀。揭露厚度1.6(ZK2)~4.4m(ZK13)。零星分布于場地內。(2)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③砂巖(J2s–Ss):淺灰色,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云母及少量粘土礦物組成,中粒結構,厚層狀構造,鈣質~鈣泥質膠結。強風化帶巖體風化強烈,風化裂隙發(fā)育,巖體較破碎,巖芯呈塊狀,少數(shù)呈短柱狀,巖質軟。中等風化帶巖體較完整,巖芯呈柱狀,巖質較硬。④泥巖(J2s–Ms):紫紅色,由粘土礦物組成,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帶巖體風化強烈,網狀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呈碎塊狀,質軟。中等風化帶巖體較完整,巖芯呈柱狀,巖質較硬。2.5風化帶特征及基巖面起伏情況場地被第四系土層覆蓋?;鶐r面總體與地形基本一致,基巖面呈波浪起伏狀,相鄰鉆孔間基巖面坡度角在地形平緩地區(qū)一般為3~10°,山丘斜坡地段基巖面坡度角相對較陡,地形坡角8~15°,局部地段可達25°?;鶐r強風化帶:風化裂隙較發(fā)育,巖質較軟,手易折斷巖芯,巖芯多呈碎塊狀,短柱狀。根據(jù)鉆孔揭露厚度:1.0~4.60m?;鶐r中等風化帶:巖芯多呈短柱狀,柱狀,長柱狀,局部為碎塊狀,巖質較硬,構造裂隙不發(fā)育。根據(jù)鉆探成果,基巖中等風化帶頂界埋深:3.8~16.519.00(ZK26)m,揭露厚度:2.2~10.8m。基巖面與上覆土層呈不整合接觸。各鉆孔巖土層厚度及標高詳見勘探點數(shù)據(jù)一覽表。2.5水文地質條件場地地貌屬構造剝蝕丘陵斜坡及丘間溝槽地貌,原始地形為丘陵斜坡,丘間溝槽多為水田。建設場地素填土屬相對強透(含)水層,粉質粘土屬于弱透(含)水層,強風化基巖屬于弱透(含)水層,中等風化泥巖屬于相對隔水層,中等風化砂巖屬于弱透水層。場地內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當大氣降水后形成地表徑流地勢低洼處匯集,部分向下滲入在深厚填土底部及基巖頂部風化裂隙發(fā)育的地段賦存,形成風化裂隙水或土層中形成孔隙水。勘察期間,在鉆孔終孔提干殘留水后24小時觀測水位,大部分鉆孔無水位恢復,僅在水塘一帶的鉆孔水位有恢復,水位高程一般在355.5m左右,與現(xiàn)狀地表水基本一致,但水體水位不穩(wěn)定,縱橫向連續(xù)性較好,垂直幅度隨季節(jié)性變化大。根據(jù)鉆探揭露及類似工程經驗建議滲透系數(shù)取值:素填土取7.50m/d;粉質粘土取0.05m/d;泥巖取0.05m/d(經驗值),砂巖取0.3m/d(經驗值)。場地內現(xiàn)狀水塘位置因平場施工堆積,排水不暢,雨水匯集形成地表水,后期平場完成并完善排水系統(tǒng)后將不再形成積水,后期地表水對本工程影響小。場地水文地質總體條件簡單。通過調查,場地附近未發(fā)現(xiàn)污染源。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版)附錄G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Ⅱ類。根據(jù)場地周圍環(huán)境條件及當?shù)亟ㄖ涷炁卸?,場地地表水及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性,對混凝土中鋼筋有微腐蝕性。場地土層主要為粉質黏土、素填土,周邊無污染水源流入場地,根據(jù)當?shù)亟ㄖ涷?,判定場地土層對混凝土結構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中鋼筋、鋼結構有微腐蝕性。2.6不良地質現(xiàn)象經地質調查和鉆孔揭露,未見滑坡、斷層、泥石流、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質作用。3、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確定3.1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確定(1)素填土物理力學性質本次勘察為查明場地素填土的均勻性及相應的力學指標,選擇代表性鉆孔ZK2、ZK11、ZK28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按《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有關規(guī)定統(tǒng)計,重型動力觸探實測錘擊數(shù)試驗成果(詳見附表3-1~3-3),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土層
名稱孔號孔深
(m)統(tǒng)計厚度(m)錘擊數(shù)平均值變異
系數(shù)厚度加權平均值錘擊數(shù)變異系數(shù)素填土ZK21.5~4.63.15.320.3875.2600.390ZK112.6~4.82.25.230.389ZK281.5~4.535.240.399從試驗結果及現(xiàn)場調查看,場地內素填土為松散狀態(tài),均勻性差。根據(jù)經驗取素填土天然重度取20.0kN/m3(經驗值),飽和重度取20.5kN/m3(經驗值);抗剪強度指標:天然標準值c=50kPa(經驗值),φ=28°(經驗值);飽和標準值c=30kPa(經驗值),φ=25°(經驗值)。(2)粉質粘土物理力學性質本次勘察為查明場地其均勻性及相應的力學指標,本次勘察采取可塑狀粉質粘土樣4組進行土常規(guī)測試。按《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有關規(guī)定統(tǒng)計,根據(jù)室內試驗成果統(tǒng)計(如下表表3.1.1)。可塑狀粉質粘土為中等壓縮性。根據(jù)試驗結果結合區(qū)域經驗,可塑狀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取150kPa。4件不能統(tǒng)計,只算平均值,標準值取經驗值,應至少補采2件土樣才符合要求3.2巖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本次勘察在鉆孔中分別采取中等風化帶砂巖、泥巖巖樣共6組,進行室內單軸抗壓強度試。對場地主要巖性采用本次試驗數(shù)理統(tǒng)計。試驗結果符合已掌握的客觀規(guī)律和地區(qū)特點,成果資料可信。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概率理論進行統(tǒng)計。巖樣統(tǒng)計結果分別見表3.2.1、3.2.2。表3.2.1中等風化泥巖單軸抗壓力學性質統(tǒng)計表孔號巖石名稱抗壓強度指標(MPa)天然(單值)飽和(單值)ZK1-1中等風化泥巖3.163.132.941.851.811.65ZK15-13.324.033.581.922.372.12ZK17-14.622.053.122.751.161.79統(tǒng)計件數(shù)n99平均值3.331.94標準差0.7180.449變異系數(shù)d0.2160.232修正系數(shù)rs0.8650.855標準值2.881.65區(qū)間值2.1~4.61.2~2.8軟化系數(shù)0.57表3.2.2中等風化砂巖單軸抗壓力學性質統(tǒng)計表孔號巖石名稱抗壓強度指標(MPa)天然(單值)飽和(單值)ZK5-1中等風化砂巖14.6016.4015.309.9711.4010.50ZK9-113.7016.3014.109.3111.209.58ZK21-118.1012.5013.8012.608.479.49統(tǒng)計件數(shù)n99平均值14.9810.28標準差1.7211.273變異系數(shù)d0.1150.124修正系數(shù)rs0.9280.923標準值13.909.48區(qū)間值12.5~18.18.5~12.6軟化系數(shù)0.683.3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建議值3.3.1巖土體參數(shù)取值原則3.3.1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第14.3.2條中的規(guī)定:巖質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由巖石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乘以地基條件系數(shù)確定,場地中等風化巖石較完整,地基條件系數(shù)取1.20。當建筑物施工或使用期間地基遭受浸泡時,應采用飽和抗壓強度計算。本次采用天然抗壓強度計算。3.3.2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DBJ-50-047-2016)第4.2.6條規(guī)定:巖質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根據(jù)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乘以地基極限承載力分項系數(shù)0.33確定。3.3.3巖土體的基底摩擦系數(shù)μ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表E.0.4并結合經驗確定。填土的負摩阻力系數(shù)取0.2。3.3.4巖體水平方向地基系數(sh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表14.2.12-2確定。3.3.2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表3.3.2巖土體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序號項目單位素填土粉質粘土砂巖泥巖1重度天然kN/m320.0*19.2*23.5*24.5*飽和kN/m320.5*19.5*24.0*25.0*2抗壓強度標準值天然MPa//13.92.88飽和MPa//9.481.653抗剪強度天然c(kPa)50*18.5*600*200*天然φ°28*8.5*32*28*飽和c(kPa)30*14*//飽和φ°25*6*//4基底摩擦系數(shù)//0.25*0.50*0.40*5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150*5054550411406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kPa)/130*強風化:400*強風化:250*中等風化:1200*中等風化:400*7負摩阻力系數(shù)/0.2*///8水平抗力系數(shù)(巖體)MN/m3//120*50*9水平抗力系數(shù)的比例系數(shù)(土體)MN/m46*10*//10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40*700*300*11臨時邊坡坡率值(不受外傾結構面控制時)(H≤8m)1:1.51:1.51:0.751:0.75備注:1、“*”號代表地方經驗值。2、表中巖石承載力基本容許值按《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表3.3.3-1取值。3.3.3其他參數(shù)取值推薦:根據(jù)現(xiàn)場調查結構面發(fā)育情況,結合地區(qū)經驗,巖層層面內摩擦角標準值:Φ=12°,巖層層面粘聚力標準值:C=20KPa;砂泥巖接觸面內摩擦角標準值:Φ=12°,巖層層面粘聚力標準值:C=20KPa;Ⅰ組裂隙裂隙面內摩擦角標準值:Φ=18°,Ⅰ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標準值:C=50KPa;Ⅱ組裂隙裂隙面內摩擦角標準值:Φ=18°,Ⅱ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標準值:C=50KPa。3.4巖土工程特性及土石工程分級道路沿線巖土體的工程特征及土石工程分級劃分如下:(1)素填土:分布于整個場地,不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需換填且壓實度達到設計要求才可作為路基持力層。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中附錄A劃分,素填土為普通土,土、石等級為Ⅱ級。(2)粉質粘土:分布于整個道路區(qū),多呈可塑狀,可作為填筑路基持力層。粉質粘土屬于細粒土,當用作筑路材料時,應通過返翻曬等降低土體含水量,并與粗粒土混合使用,避免大范圍大體量單獨用作筑路材料。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中附錄A劃分,粉質粘土為普通土,土、石等級為Ⅱ級。(3)泥巖、強風化砂巖:厚度薄。路面荷載相對較小,可直接作為路面持力層。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中附錄A劃分,泥巖、強風化砂巖屬于軟石,土、石等級為Ⅳ級。(4)中等風化砂巖:厚度大,層位穩(wěn)定,可直接作為路面持力層。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中附錄A劃分,中等風化灰砂巖屬于次堅石,土、石類別為Ⅴ級。3.5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及基巖面起伏特征根據(jù)巖石測試統(tǒng)計結果,場地內中等風化砂巖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9.48MPa,中等風化泥巖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為1.65MPa。根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中表3.1.1劃分巖石堅硬程度等級:基巖強風化帶因為風化作用,強度低,為極軟巖,巖體破碎;中等風化砂巖巖石堅硬程度等級屬軟巖,巖體較完整、中等風化泥巖巖石堅硬程度等級屬極軟巖,巖體較完整。參考《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T-043-2016)劃分:場地內強風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類,中等風化砂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Ⅳ類,中等風化泥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Ⅴ類?;鶐r面起伏與地形起伏基本一致,總體較平緩,基巖面坡角一般8~15°,局部陡峭可達25°。4、工程地質問題分析與評價4.1場地的穩(wěn)定性及適宜性評價據(jù)工程地質鉆探及工程地質測繪表明,道路區(qū)內無斷層、滑坡、泥石流、無危巖及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場地地質環(huán)境基本未受破壞,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綜合上述工程地質條件特征可知,建設場地整體穩(wěn)定,適宜本項目建設。4.2地震效應評價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確定本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05g。根據(jù)《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B02-2013)、參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修改版),場地抗震設防分類為標準設防,工程建設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根據(jù)相鄰工程剪切波試驗場地巖土的剪切波速如下:粉質粘土屬中軟土,剪切波速取173m/s(經驗值);素填土為軟弱土,平均剪切波速為143m/s(經驗值);基巖屬巖石,剪切波速大于800m/s。后期填土剪切波速取120m/s(經驗值)。表4.2-1抗震類別及特征周期道路名稱位置覆蓋層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場地類別特征周期值(s)地段類別三教產業(yè)園鼎盛路東段道路K0+000~K0+584.9617.6147.2Ⅲ0.45一般地段應分段:按覆蓋<3.0m>3.0m和基巖出露等分段評價4.3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勘察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3.1條和第4.3.2條的判定,場地覆蓋土層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場地不存在沙土液化、震陷等巖土的地震穩(wěn)定性問題。場地及周邊無滑坡、崩塌等影響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4.4路基分段工程地質評價根據(jù)路基各區(qū)段的工程地質條件特征、路基類型、路基不同設計特征及不同的工程地質問題將路基分段評價如下:(1)K0+000~K0+420一般路基(參考橫剖面1-1’~8-8’)該段主要已施工平場,橫縱向地形均平緩,地形坡角3~5°,地表覆蓋層為主要為粉質粘土、素填土,下伏基巖為砂、泥巖。粉質粘土、素填土分布于整個擬建道路區(qū),厚度0.6~9.2m。該段道路樁號:K0+000~K0+420,設計高程:362.71~360.35m,縱向坡率0.65%。沿道路中線挖方高度為3.0m,道路中心形成的挖方邊坡最大高度為3.0m,邊坡主要由素填土及強風化泥巖組成,為土質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因地面、基巖面平緩或反傾,路基不會沿地面或基巖面發(fā)生折線滑動;但在邊坡直立開挖,土體內部易發(fā)生圓弧滑動變形。路基邊坡坡率建議按1:1.50坡率放坡,并采用菱形骨架防護與植草相結合的方式對邊坡進行防護及截排水措施。該段路基在K0+370左右處左側高壓線鐵塔,現(xiàn)鐵塔周圍均已放坡治理,現(xiàn)狀穩(wěn)定,按業(yè)主要求該鐵塔將會拆移,拆移后對現(xiàn)狀道路無影響?;滋幚斫ㄗh:該段有覆蓋層為狀粉質粘土、素填土,原始地貌該段為魚塘、水田部位。粉質粘土上部存在淤泥,現(xiàn)已平場,建議采用透水性較好的粗粒料分層碾壓回填并達到設計壓實系數(shù),以壓實填土或基巖作路面持力層。軟硬交界部位為防止不均勻沉降,基巖應設置褥墊層等措施??伤軤罘圪|粘土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150130kPa,強風化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250kPa,中等風化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400kPa,強風化砂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400kPa,中等風化砂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1200kPa。(2)K0+420~K0+584.960填方路基(參考橫剖面9-9’~10-10’)該段已經過人工改造,道路正在施工平場,地形縱向較陡,地形坡角15~25°,地表覆蓋層為主要為粉質粘土、素填土,下伏基巖為砂、泥巖。粉質粘土、素填土分布于整個擬建道路區(qū),厚度4.2~16.3m。該段道路樁號:K0+420~K0+584.96,設計高程:360.35~362.59m,縱向坡率2%。該段道路為填方路基段,按設計標高整平,該段將形成最高約11.5m(東段止點一帶)的填方邊坡,邊坡主要為素填土,為土質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因基巖面埋深較深,路基不會沿地面或基巖面發(fā)生折線滑動;但在邊坡直立堆填,土體內部易發(fā)生圓弧滑動變形。建議填方邊坡高度小于8米時,路基邊坡坡率按1:1.50放坡;填方邊坡高度大于8米時,在高度8米處設一臺階(地形坡度大于11°亦應設臺階),變坡處設臺階寬2.0米,路基邊坡坡率建議按上部1:1.50、下部1:1.8坡率放坡。并采用菱形骨架防護與植草相結合的方式對邊坡進行防護及截排水措施。填方坡腳應設低擋墻支擋,以壓實并檢驗合格的填土做持力層;基底處理建議:該段覆蓋層為可塑狀粉質粘土、素填土。該段填方路基,因道路回填堆土,排水不暢,雨水匯集在道路K0+500處形成水塘,下部土體長期受雨水侵泡,含水量高,呈軟塑狀為過濕性軟土,建議回填之前清楚除軟土后處理至符合設計要求,填方高度大于8m段,在高8m處地形坡度角大于11°的地段應挖設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m;再采用透水性較好的粗粒料分層碾壓回填,并以壓實填土或基巖作路面持力層,并設置排水箱涵,及時抽截排積水。軟硬交界部位為防止不均勻沉降,基巖處應設置褥墊層等措施。可塑狀粉質粘土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130kPa,強風化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250kPa,中等風化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400kPa,強風化砂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400kPa,中等風化砂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0取1200kPa。以上兩段宜分左右側按挖填方評價,4.6工程建設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評價擬建場地內地塊及房屋均屬于征地范圍內,遠離居民鬧市區(qū),為原始地貌地段,且道路用地不受限制,移除高壓線鐵塔后該工程建設對周邊環(huán)境無影響。5、地基評價5.1地基均勻性評價(1)建設場地素填土分布范圍廣,厚薄不均,由少量粘性土及砂泥巖塊石組成,均勻性差,承載力低,建議采用換填或壓實處理。(2)道路沿線均有粉質粘土分布,均勻性好,承載力相對較高,穩(wěn)定性好,可塑狀粉質粘土可選作路基下臥層或路床持力層。存在于池塘、水田及河道底部為有淤泥,多呈軟塑~流塑狀,不可作為路基基礎持力層,應清除。(3)強風化基巖巖體破碎,風化裂隙發(fā)育,但承載力相對較高,可直接選作路床持力層。(4)中等風化基巖巖體較完整,承載力高,可直接選作路床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臺式振動臺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監(jiān)視雷達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三重四級桿液質聯(lián)用儀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可重復使用墊料氣囊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顏色分選系統(tǒng)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聘用勞動合同簡單范本
- 運輸公司員工聘用合同書
- 小區(qū)廣告合同范本
- 項目經理臨時聘用合同
- 員工向公司借款合同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終總結工作匯報
- 機動車檢測站新?lián)Q版20241124質量管理手冊
-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考試試卷帶答案
- 2024年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培優(yōu)b卷)
- 中國游戲發(fā)展史課件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創(chuàng)議GOLD指南修訂解讀課件
- 第三單元名著導讀《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工程數(shù)學試卷及答案
- 《PLC應用技術(西門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學課件
- 第01講 直線的方程(九大題型)(練習)
- 《基礎會計》教學課件-整套教程電子講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