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自然地理學(一)》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1.gif)
![石大《自然地理學(一)》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2.gif)
![石大《自然地理學(一)》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3.gif)
![石大《自然地理學(一)》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4.gif)
![石大《自然地理學(一)》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6bcfbb04a89b6fa570b5b60c464f854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5全日制本科課程教案(20-20學年第學期)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課程性質必修課適用專業(yè)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開課單位理學院授課教師地理系制二0年月20—20學年第學期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授課班級資環(huán)2012級1班授課教師職稱總學時56使用教材《自然地理學》(第四版)伍光和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教學目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地貌、土壤、生物群落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自然地理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認識自然地理環(huán)境結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響的機制,提高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和開展地理學研究的能力。并為學習區(qū)域地理等后續(xù)課程服務。同時,也使學生具備從事地理教學和開展課外活動能力,培養(yǎng)既能掌握關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又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教學內容分配章節(jié)主要教學內容學時第一章緒論2第二章地球8第三章地殼18第四章地貌20第五章課內實踐8教學方法以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及多媒體技術來講述本門課程。在每節(jié)課程內容講授之前,安排學習預習,并在課后布置相應的思考題。課內實踐則在自然地理實驗室中完成。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一章緒論教學目的與要求:要求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分科,了解地理學的研究任務以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認識了解自然地理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教學內容:1.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分科;2.自然地理學的研究任務;3.自然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4.自然地理學未來發(fā)展趨勢:(1)理論、方法的發(fā)展;(2)應用研究的發(fā)展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難點]:自然地理學的研究任務;自然地理學未來發(fā)展趨勢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二章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地球在宇宙天體中的位置2.了解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及其地理意義教學內容:1.宇宙和天體;2.太陽和太陽系;3.地球在天體中的位置;4.地球的形狀及其地理意義;5.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太陽系、地球及其衛(wèi)星[難點]: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其地理意義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二章地球:地球的運動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地球的運動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2.掌握和理解地球的運動規(guī)律教學內容:1.地球自轉的證明和地球自轉規(guī)律;2.地球公轉的證明和地球公轉規(guī)律;3.地球自轉和地球公轉的地理效應;4.歲差、章動和極移;5.時間;(1)恒星時、真太陽時;(2)平太陽時、地方時和區(qū)時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規(guī)律、意義[難點]: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證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二章地球:地球坐標;地球的圈層構造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地理坐標定位的原理2.掌握地球的內部與外部圈層構造教學內容:1.緯線與緯度;2.經線與經度;3.地球的圈層構造;(1)地球的圈層分化;(2)地球的內部構造;(3)地球的外部構造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地理坐標的表示方法、地球的圈層構造[難點]:地球的圈層構造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二章:地球: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征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征2.了解其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教學內容:1.海陸分布;2.海陸起伏曲線;3.世界大洋和陸地;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海陸起伏曲線、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難點]: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地殼的組成物質:化學成分與礦物教學目的與要求:1.理解礦物的含義及其成因;了解礦物的分類2.掌握礦物的認識方法及常見礦物的典型特征教學內容:1.礦物的概念;2.礦物的基本特性與分類;3.礦物的基本特性與分類;(1)自然元素礦物;(2)含氧鹽類礦物;(3)硫化物類礦物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常見礦物的典型特性與結構[難點]:解理產生的實質;礦物的晶體構造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地殼的組成物質:巖漿巖教學目的與要求:1.理解巖漿巖的成因及其相互轉化;了解火成巖的分類2.掌握巖漿巖的認識方法及常見巖石的典型特征教學內容:1.巖漿、巖漿作用與巖漿巖的概念;2.噴出作用與侵入作用;3.巖漿巖的成分;4.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5.巖漿巖的分類;6.主要巖漿巖簡介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巖漿巖的結構與構造特征[難點]:巖漿巖的生成環(huán)境與結構構造的關系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地殼的組成物質:沉積巖教學目的與要求:1.理解沉積巖的成因及其相互轉化;了解沉積巖的分類2.掌握沉積巖的認識方法及常見巖石的典型特征教學內容:1.沉積巖的形成過程;2.沉積巖的特性;3.沉積巖的分類和主要沉積巖;(1)碎屑巖類;(2)化學巖和生物化學巖類;(3)特殊沉積巖類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沉積巖的結構與構造特征[難點]:沉積巖的膠結物與膠結作用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地殼的組成物質:變質巖教學目的與要求:1.理解變質巖的成因及其相互轉化;了解變質巖的分類;掌握變質巖的認識方法及常見巖石的典型特征2.了解地殼運動的基本方式教學內容:1.變質作用的因素;2.變質巖的特性;3.變質作用類型和變質巖;(1)動力變質作用和接觸變質作用;(2)區(qū)域變質作用;(3)區(qū)域混合變質作用;4.地殼運動的基本方式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變質巖的結構與構造特征[難點]:變質作用的過程與分類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教學目的與要求:1.理解褶皺構造的主要類型2.掌握各種在野外認識褶皺構造的方法教學內容:1.褶皺的概念和要素;2.褶曲的形態(tài)和分類;3.褶皺的組合類型;4.如何在野外認識褶皺構造;5.褶曲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褶曲的要素與褶皺的組合類型[難點]:地質圖的褶皺構造判讀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斷層的基本結構和特征;掌握斷層的野外判讀方法及常見斷層的組合2.認識槽臺說的主要內容教學內容:1.節(jié)理;2.斷層及其幾何要素;3.斷層的分類;4.斷層的組合類型;5.識別斷層;6.槽臺說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斷層的構成因素及其組合的特征[難點]:怎樣識別斷層及研究斷層的實際意義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大地構造學說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地質力學說的主要內容2.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起源與主要內容教學內容:1.地質力學學說;2.大陸漂移說;3.海底擴張說;4.板塊構造學說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大陸漂移機制、海底擴張說的核心思想[難點]: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火山與地震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火山成因及其分布規(guī)律2.掌握地震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分布規(guī)律教學內容:1.火山的分類;2.火山的益處及危害;3.地震相關基本概念;(1)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線、地震強度等;(2)地震的分類;4.地震的預防預報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火山的分類、地震的成因[難點]:地震的成因、如何進行地震的預防預報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三章地殼:地殼的演變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地質年代確定方法;理解地層含義及地質年代2.認識地殼演化的歷史教學內容:1.地質年代;(1)地層的劃分和地層系統(tǒng);(2)地質年代表2.地球輪廓構造與古地理面貌的演變歷史:(1)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3.生物的演化與發(fā)展歷史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地層理論和時間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各階段構造運動過程與世界地理格局的變化[難點]:地質年代與構造階段及其地質事件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地貌成因與地貌類型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地貌成因,基本地貌類型2.認識地貌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教學內容:1.地貌成因:(1)營力因素、巖石因素、構造因素、時間因素;(2)構造地貌。2.基本地貌類型。3.地貌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作用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主要構造地貌的特征與辨識[難點]:全球構造地貌的成因與地球地質作用的關系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風化作用與塊體運動教學目的與要求:1.明確風化作用的概念和類型劃分2.了解風化作用的產物特征。教學內容:1.風化作用的概念和類型劃分;2.影響風化作用強度的因素;3.主要礦物和巖石的風化;4.風化殼;5.風化作用與生產建設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風化作用的類型劃分;影響風化作用強度的因素[難點]:風化殼的基本特征與分布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風化作用與塊體運動教學目的與要求:1.認識塊體運動的主要類型2.了解塊體運動對生產實踐有什么意義教學內容:1.崩落和崩塌地貌;2.滑坡與滑坡地貌;3.蠕動;4.崩塌、滑坡、蠕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塊體運動與重力地貌[難點]:塊體運動與重力地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流水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流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2.理解片流地貌、溝谷水流地貌、河流地貌的形態(tài)與演化教學內容:1.陸地水流的形式與流水作用;2.坡面流水與溝谷流水地貌;3.河流地貌、河谷的形態(tài)與發(fā)育;河床地貌;4.準平原與山麓面;5.三角洲及其發(fā)育過程;6.河口灣的特征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流水地貌的特征[難點]:河谷演化過程與準平原的概念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條件2.理解各種喀斯特地貌的形態(tài)特點、成因及其分布規(guī)律教學內容:1.喀斯特的有關概念: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2.喀斯特發(fā)育的條件3.地表喀斯特地貌類型;水的分帶;溶洞;洞穴堆積:(1)石芽與溶溝、漏斗與溶蝕洼地、落水洞、喀斯特平原;(2)垂直滲透帶、季節(jié)變動帶、水平流動帶;(3)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喀斯特地貌發(fā)育過程與地域分異[難點]:喀斯特水的分帶運動特征與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關系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冰川與冰緣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冰川的形成過程與條件2.掌握冰川的分布,冰川的類型與地貌特征教學內容:1.冰川的形成與分布;2.冰川的類型特征;3.冰川的地質作用;4.冰蝕地貌;冰磧地貌:(1)冰斗、刃脊、角峰、羊背石、冰川谷;(2)冰磧丘陵、終磧堤、鼓丘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冰川作用的特征[難點]:冰蝕地貌、冰磧地貌的類型與形成過程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冰川與冰緣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冰緣(凍土)地貌的形成過程與特征2.掌握冰緣(凍土)地貌的發(fā)育特征教學內容:1.冰緣(凍土)的一般概念;2.地下冰與凍土構造的基本特征;3.凍土中的地下水的特征;4.冰緣(凍土)地貌的形成及特征;(1)石河、石海、石環(huán)、構造土;(2)凍脹丘和冰錐、熱融地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冰緣(凍土)地貌的形成過程與特征[難點]:冰緣(凍土)地貌的發(fā)育特征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風沙地貌與黃土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風沙作用及影響其強度的因素2.掌握荒漠類型及其分布,風蝕與風積地貌的特點及成因教學內容:1.風沙作用:(1)起沙風、影響起沙風強度因素;(2)風沙的侵蝕、搬運、堆積。2.風沙地貌:風蝕地貌;風積地貌:(1)風蝕雅丹、風蝕谷和風蝕殘丘;(2)橫向沙丘和縱向沙丘、沙壟、多風向沙丘。3.沙丘的移動;沙漠化及其防治。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風蝕地貌與風積地貌的類型;[難點]:風沙作用的特征與過程中風力的作用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風沙地貌與黃土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了解并掌握黃土的特性、成因、分布與地貌類型2.認識黃土高原地區(qū)的水土流失問題教學內容:1.黃土的理化特性;2.黃土的成因及我國黃土地層分布;3.黃土區(qū)的地貌和水文特點:(1)塬、梁、峁;(2)沖溝系統(tǒng)、巖溶地形。4.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現(xiàn)狀及其防治。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黃土的成因、理化特性[難點]:黃土區(qū)的地貌和水文特點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理論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四章地貌:海岸與海底地貌,火山地貌教學目的與要求:1.識記海岸的分帶、海蝕、海積地貌特征及其成因2.掌握海岸的主要類型;海底地貌教學內容:1.海岸;海岸線;海岸帶;海岸分帶;2.海洋的基本特征;3.海水的運動;4.海蝕地貌;5.海積地貌;6.海岸的分類;巖岸;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紅樹林海岸7.火山地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海水的運動、海岸地貌[難點]:海蝕地貌、海積地貌形成發(fā)育過程教學方法:本課程采用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授課方法,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實踐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五章實踐:礦物觀察教學目的與要求:通過實習認識主要礦物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及其鑒定特征。教學內容:1.礦物的顏色、條痕、光澤、透明度、硬度等的認識。2.礦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及其鑒定特征對照實物的辨認學習。教學重點與難點:1.認識礦物的顏色時,需要區(qū)分自色、他色、和假色。2.注意利用條痕對礦物進行識別。3.利用硬度識別礦物時所應注意的一些問題。4.重點把握礦物的主要鑒別特征。教學方法:實驗室授課。課后思考題:教學效果課后自評:課程名稱自然地理學(一)教師職稱班級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2012級授課方式實踐學時2授課章節(jié)第五章實踐:巖石觀察教學目的與要求:了解三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普洱茶產業(yè)升級購銷合同規(guī)范樣本4篇
- 2025年度借條補充協(xié)議(國際貿易結算擔保)
- 2025年度建材行業(yè)安全生產責任合作協(xié)議范本
- 電子商務平臺推動企業(yè)集中化、智能化采購的實踐案例
- 電子商務平臺的客戶服務與用戶留存策略
- 2025年度會議會刊與宣傳資料制作服務合同
- 2025年度租賃合同糾紛解除與租賃物評估及賠償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市農產品加工企業(yè)勞務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使用權轉讓及城市更新項目中介協(xié)議
- 2025年度文具店營業(yè)員跨部門協(xié)作與支持協(xié)議
- 臟腑辨證與護理
- 虛擬化與云計算技術應用實踐項目化教程 教案全套 第1-14周 虛擬化與云計算導論-騰訊云服務
-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產工藝畢業(yè)設計設備選型與布置模板
- 徐金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新講義
- 瀝青拌合設備結構認知
- 2023年北京高考政治真題試題及答案
- 復旦中華傳統(tǒng)體育課程講義05木蘭拳基本技術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第5課時 人民幣兌換
- 工程回訪記錄單
- 住房公積金投訴申請書
- 檢驗科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