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5篇)_第1頁
2023年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5篇)_第2頁
2023年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5篇)_第3頁
2023年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5篇)_第4頁
2023年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2023年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5篇)作為一名老師,往往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篇一

通過高一上期對學生的了解和高一上期期末統(tǒng)考狀況來看,大部分同學的基礎(chǔ)知識不穩(wěn)固,從高一上期的學習狀況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現(xiàn)能力提升困難。

因此本學期教學過程中重雙基工作。學生活潑,學學期學習中老師注意時刻督促,控制學生時間。

二、教材內(nèi)容,教學主要任務和教學重難點:

1、教材內(nèi)容:必修二(1-4章)

第一章:拋體運動

其次章:勻速圓周運動

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機械能和能源

2、教學主要任務:本期吸取上期經(jīng)驗教訓,擬定兩個主要任務:

一是讓學生落實雙基,著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盡量少提升(可以給予部分學生提升練習);

二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物理學中的建模思想,加強學習物理情境--模型--規(guī)律方程--求解五大步驟。

3、教學重難點:本書高考考察內(nèi)容為前四章,且對第四章的考察分量與前三章總和相當,因此主要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

一是曲線運動,

二是機械能守恒、動能定理。難點為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的應用。在高考中這部分知識為主要考察點。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養(yǎng)成解物理題五步曲習慣。

2、完成年級分派的物理科班上線人數(shù)。

3、期末考試理科物理單科進邛崍前三。

四、提高教學質(zhì)量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僅爭對少部分進行能力提升。

2、進一步加強物理學的建模思想,強調(diào)物理解題五步曲的.應用。

3、高一物理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落實五統(tǒng)一。

4、落實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工作,特別是日清和周清工作,要求學生過關(guān),迫學生練習過手。

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拋運動的特點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運動軌跡是拋物線;

(2)知道平拋運動形成的條件;

(3)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

(4)會用平拋運動規(guī)律解答有關(guān)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知識教學中應同時進行科學研究過程教育,本節(jié)課以研究平拋物體運動規(guī)律為中心所展開的課堂教學,應突出一條研究物理科學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線:

觀測現(xiàn)象→初步分析→猜測試驗研究→得出規(guī)律→重復試驗→鑒別結(jié)論→追求統(tǒng)一。

(2)利用已知的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來研究繁雜的曲線運動,滲透物理學“化曲為直〞“化繁為簡〞的方法及“等效代換〞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試驗教學中,進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從試驗的設(shè)計、裝置、操作到數(shù)據(jù)處理,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應進行多方面試驗思想的教育,“試驗的精華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拋物體試驗中十分突出。如裝置中斜槽末端應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豎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強調(diào)小球每次都從斜槽同一高度處由靜止開始釋放的控制;在測量小球位置時對試驗誤差的控制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重復屢屢試驗,進行共性分析、歸納分類,達到鑒別結(jié)論的教育目的,同時還能進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

(2)在理解平拋物體運動規(guī)律是受恒力的勻變速曲線運動時應注意到“力與物體運動的關(guān)系〞。這方面的問題,我國東漢的王充(公元27~97年)歷盡心血三十年寫成《論衡》一書,全書三十卷八十五篇約三十萬字,已有精辟論述,以此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刻苦學習、勤奮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學習和借鑒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法。

2、教學難點: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試驗目的

1.用試驗的方法描出平拋運動的軌跡.

2.判斷平拋運動的軌跡是否為拋物線.

3.根據(jù)平拋運動的軌跡求其初速度.

二、試驗原理

1.利用追蹤法逐點描出小球運動的軌跡.

2.建立坐標系,假使軌跡上各點的y坐標與x坐標間的關(guān)系具有y=ax2的形式(a是一個常量),則軌跡是一條拋物線.

三、試驗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鐵架臺、坐標紙、圖釘、重垂線、三角板、鉛筆、刻度尺.

四、試驗步驟

1.安裝調(diào)平

將帶有斜槽軌道的木板固定在試驗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軌道末端切線水平,如下圖.

2.建坐標系

用圖釘將坐標紙固定于豎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調(diào)整到豎直位置,使板面與小球的運動軌跡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處,用鉛筆記錄下來小球在槽口(軌道末端)時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點o,o點即為坐標原點,用重垂線畫出過坐標原點的豎直線,作為y軸,畫出水平向右的x軸.

3.確定球的位置

將小球從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小球從軌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確定做平拋運動的小球在某一x值處的y值,然后讓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滾下,在粗略確定的位置附近用鉛筆較確鑿地描出小球通過的位置,并在坐標紙上記錄下來該點.用同樣的方法確定軌跡上其他各點的位置.

4.描點得軌跡

取下坐標紙,將坐標紙上記錄下來的一系列點,用平滑曲線連起來,即得到小球平拋運動軌跡.

五、數(shù)據(jù)處理

1.計算初速度

在小球平拋運動軌跡上選取分布均勻的六個點——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測出它們的坐標(x,y),并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tǒng)=2(1)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0,最終算出v0的平均值.

2.驗證軌跡是拋物線

拋物線的數(shù)學表達式為y=ax2,將某點(如b點)的坐標x、y代入上式求出常數(shù)a,再將其他點的坐標代入此關(guān)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對各點的坐標近似都成立,則說明所描繪的曲線為拋物線.

六、誤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沒有調(diào)水平,小球離開斜槽后不做平拋運動.

2.確定小球運動的位置時不確鑿.

3.量取軌跡上各點坐標時不確鑿.

七、本卷須知

1.試驗中必需調(diào)整斜槽末端的切線水平(檢驗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將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將其向兩邊各輕輕撥動一次,看其是否會加速或減速運動).

2.方木板必需處于豎直平面內(nèi),固定時要用重垂線檢查坐標紙豎線是否豎直.

3.小球每次必需從斜槽上同一位置滾下.

4.坐標原點不是槽口的端點,應是小球出槽口時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點.

5.小球開始滾下的位置高度要適中,以使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由坐標紙的左上角一直到達右下角為宜.

6.在軌跡上選取離坐標原點o點較遠的一些點來計算初速度.

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篇三

一、設(shè)計思想

在舊教材中,《曲線運動》關(guān)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尋常通過演示圓周運動的小球離心現(xiàn)象,演示砂輪火星痕跡試驗,采取告知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為該位置的切線方向,由于軌跡是瞬間性,試驗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過曲線軌道試驗演示曲線運動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與舊教材相比,能獲得具體的軌跡和末速度的“方向〞,但是無法證明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

筆者通過簡易自制器材,讓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并自己獲得如何畫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方法,強調(diào)科學探究的過程。筆者還通過當堂設(shè)計自行車擋泥板,以便學生把自己獲得的知識應用于實踐,體驗學以致用、知識有價的感受。還要求學生觀測自行車的擋泥板驗證自己的設(shè)計作為課外作業(yè),體會sts的意義,提高科學素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教學基本要求:知道什么叫曲線運動,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能在軌跡圖中畫出速度的(大致)方向,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發(fā)展要求:把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與曲線彎曲狀況之間的關(guān)系。

本課是整章教學的基礎(chǔ),但不是重點內(nèi)容,通過試驗和探討,讓學生體會到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時刻改變的,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的方向是曲線的切線方向。

模塊的知識內(nèi)容有三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章引);

2、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4、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三、學情分析

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什么是直線運動,什么是曲線運動,也知道曲線運動是常見的運動,但是不知道曲線運動的特點和原因。由于初中的速度概念的影響,雖然學生在第一模塊學過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往往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對“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的把握有困難。

學生分組試驗時,簡單滾跑小鋼珠,要求學生防備協(xié)同。幾何作圖可能難以下手,教師可以適當提醒。學生主要的學習行為是觀測、回復、試驗。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曲線運動中位移的分矢量表示法及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時一直變速運動。

(2)知道合運動、分運動分別是什么,知道其同時性和獨立性。

(3)知道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4)會用作圖法和計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5)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6)會判斷軌跡彎曲方向(發(fā)展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交流的探究過程;

(2)經(jīng)歷并體會研究問題要先從粗略到精細,由定性到定量,由特別到一般再到特別的過程;

(3)嘗試用數(shù)學幾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主動細心觀測,注意關(guān)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感受到科學研究問題源于生活實踐,獲得的結(jié)論服務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

(3)初步感受下結(jié)論不能主觀而要有科學依據(jù)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4)初步養(yǎng)成防備翼翼做試驗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的試驗過程。會標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難點:如何獲得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切線方向。如何畫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教學活動上:表達學生的主體性,表達教師的指導性和服務性。在教學媒體設(shè)計上:強調(diào)以試驗教學為主,以多媒體為輔助(投影問題與習題)。在教學程序上基本上依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刺激回憶先決性的學習──浮現(xiàn)刺激材料──提供學習幫助──引出作業(yè)──提供作業(yè)──提供反饋──評價作業(yè)──促進保持和遷移,通過問題鏈把教、學、練、評有機整合。在學習過程上:突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jié)論──應用。在探究方法上:突出整合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認知過程上:突出人類的學習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即,由粗略研究到精細研究,由特別到一般再到特別的過程。在理念上:突出科學的研究源于生活實踐,服務于生活實踐;認識到“下結(jié)論必需要有科學依據(jù)〞。

七、學法指導

1.對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要從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的角度來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時,速度的方向時刻在變化,不管速率是否變化,其運動狀態(tài)確定在變化,所以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所以受合外力確定不為零.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指的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與分解,跟力的合成與分解一樣,遵循一致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拋體運動是在恒定外力作用下所做的勻變速曲線運動,恒定的外力是改變速度大小的原因,也是改變速度方向的原因.

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篇四

一、預習目標

1、說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據(jù)實際狀況確定

3、知道矢量、標量的概念

二、預習內(nèi)容

1、力的分解:幾個力________________跟原來____________的效果一致,這幾個力就叫做原來那個力的分力.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個力可以分解為無數(shù)對____、___________的分力。一個已知力畢竟應當怎樣分解,要根據(jù)______________。

3、既有____,又有_____,相加時遵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標量.

三、提出不解

課內(nèi)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義。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會用三角形知識求分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用物理語言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日?,F(xiàn)象,養(yǎng)成探究周邊事物的習慣。

二、重點難點力的分解

三、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個力的分力?試求一水平向右、大小為10n的力的分力。(作圖)

3、力的合成與力的分解是什么關(guān)系?

合作探究

農(nóng)田耕作時,拖拉機斜向上拉耙(課本圖)。

拖拉機拉著耙,對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這個力產(chǎn)生了兩個效果;一方面使耙戰(zhàn)勝泥土的阻力前進;另一方面同時把耙往上提,使它不會插得太深。也就是一個力產(chǎn)生了兩個效果(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如下)。

假使這兩個效果是由某兩個力分別產(chǎn)生的,使耙戰(zhàn)勝泥土的阻力前進的效果是由一個水平向前的力f1產(chǎn)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會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2產(chǎn)生的。那f1、f2與拉力f是怎樣的一種關(guān)系?

一種等效關(guān)系,也就是說是分力與合力的關(guān)系。

尋常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進行力的分解.

精講點撥

思考分析:將一木塊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試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將重力進行分解。

實例探究

1、一個力,假使它的兩個分力的作用線已經(jīng)給定,分解結(jié)果可能有種(注意:兩分力作用線與該力作用線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時的平行四邊形,可知分解結(jié)果只能有1種。

2、一個力,若它的一個分力作用線已經(jīng)給定(與該力不共線),另外一個分力的大小任意給定,分解結(jié)果可能有種

答案:3種

3、有一個力大小為100n,將它分解為兩個力,已知它的一個分力方向與該力方向的夾角為30°。那么,它的另一個分力的最小值是n,與該力的夾角為

答案:50n,60°

矢量相加的法則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遵循代數(shù)求和法則的物理量叫做標量.

力、速度是矢量;長度、質(zhì)量、時間、溫度、能量、電流強度等物理量是標量.

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它們分別遵循兩種不同的求和運算法則.

當堂檢測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兩個分力的方向,則這兩個分力有解。

b.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則另一個分力有無數(shù)解。

c.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個分力的方向,則它另一個分力有無數(shù)解,但有最小值。

d.已知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它一個分力的方向和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則兩個分力有解。

2、以下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2n的力能分解為7n和4n的兩個分力

b.一個2n的力能分解為7n和9n的兩個分力

c.一個6n的力能分解為3n和4n的兩個分力

d.一個8n的力能分解為4n和3n的兩個分力

3、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體所受的力為()

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和物體對斜面的壓力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緊壓斜面的力

4、將80n的力分解,其中一個分力f1與它的夾角為30度,

1、當另一個分力f2最小時求f1的大小。

2、當f2=50n時求f1的大小。

5、一個半徑為r,重為g的圓球被長為r的細線ac懸掛在墻上,

求球?qū)毦€的拉力f1和球?qū)Φ膲毫2.

課后練習與提高:1.力f分解為f1、f2兩個分力,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f1、f2的合力就是f

b.由f求f1或f2叫做力的分解

c.由f1、f2求f叫做力的合成[

d.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答案:abcd

2.細繩mo與no所能承受的拉力一致,長度mono,則在不斷增加重物g的重力過程中(繩oc不會斷)

[來源:]

圖1—6—7

繩先被拉斷?

繩先被拉斷?

繩和om繩同時被拉斷?

d.因無具體數(shù)據(jù),故無法判斷哪條繩先被拉斷

答案:a

高中物理第一堂課教案篇五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根據(jù)相關(guān)試驗器材,設(shè)計試驗并熟練操作.

2.會運用已學知識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3.會用表格法處理數(shù)據(jù),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圖象處理數(shù)據(jù),觀測規(guī)律.

5.把握畫圖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簡單語言進行闡述.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根據(jù)試驗要求設(shè)計試驗,完成某種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2.對打出的紙帶,會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點的瞬時速度.

3.初步學會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猜測、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4.認識數(shù)學化繁為簡的工具作用,直觀地運用物理圖象浮現(xiàn)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

5.通過試驗探究過程,進一步熟練打點計時器的應用,體驗瞬時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小車運動的設(shè)計,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并鍛煉其思考的全面性、確鑿性與規(guī)律性.

2.通過對紙帶的處理、試驗數(shù)據(jù)的圖象浮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3.在對試驗數(shù)據(jù)的猜測過程中,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對現(xiàn)象規(guī)律的語言闡述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表達了各學科之間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使自己融入社會.

5.通過經(jīng)歷試驗摸索過程,體驗運動規(guī)律摸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圖象法研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對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探究

教學難點

1.各點瞬時速度的計算.

2.對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規(guī)律的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試驗目的

1.進一步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2.利用v-t圖象處理數(shù)據(jù),并據(jù)此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

3.能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求加速度

二、試驗器材

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細繩、鉤碼、刻度尺、導線、交流電源.

三、試驗原理

1.利用打點計時器所打紙帶的信息,代入計算式

即用以n點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點的瞬時速度.

2.用描點法作出小車的v-t圖象,根據(jù)圖象的形狀判斷小車的運動性質(zhì).若所得圖象為一條傾斜直線則說明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3.利用v-t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四、試驗步驟

1.如下圖,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鉤碼,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讓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